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修复理由医患纠纷策略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这是公众对口腔疾病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一旦发生口腔疾病,人们都希望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根治。如今,口腔疾病如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及牙周疾患、颌面外伤等发病率比较高,而口腔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利,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公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口腔诊疗中的医患纠纷呈现增加趋势。患者多、病情急,这就要求医疗服务工作中更加关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能使医生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尊重,病人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不和谐的医患关系,甚至医闹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会挫伤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主动性,一方面医院秩序的破坏直接影响患者就诊,损害患者的利益。因此,口腔修复过程中,只有规范医务行为,推升诊疗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开医疗纠纷,更好地为患者的口腔健康服务。

一、医患关系目前状况的分析

医生和病人关系一般是指病人与医务人员在病人前来医院治疗病情而产生的一种关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的日趋复杂,医生和病人关系的内涵也有所跟进,这里所说的“医生”不是专指跟病人治疗的医生或护士,还包括这家医院;这里所说的“病人”也不仅仅是病人本人了,还要包括病人的社会关系,像父母、孩子等亲属。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否正常、和谐,不仅直接影响提供服务的治疗医生的心情,还影响着医生给病人诊疗的效果,这就直接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安危,也为医学界的学术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产生。

1.医患关系单纯技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尤其是在大医院,医生常常借助各项医疗设备、仪器来检查病人的病因,尤其是关于病人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等数据信息,从为医生给病人决定下一步该如何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不过,高科技的运用,导致一些医务人员单纯甚至过度依赖高技术设备,不愿意与患者沟通,淡化了思想交流,忽视了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2.医生和病人双方认知差异。尽管当前医疗技术的很快的发展,但仍有许许多多的复杂疾病难以得到解决,医疗技术、医疗水平和病人与病人之间病情、病因的不同均给治疗带来不同的结果,甚至有很多的疾病疗效还是难于预测。但病人对到医院看病依旧缺乏风险观念,对到医院甚至是有些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看病抱有过高的期望,以为只要到了大医院,所有的疾病都能只好,花多少钱都没关系;一旦在治疗没达到预期效果,就将事态的发展全转嫁给医院和医生本人。医生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对诊疗结果的不同看法,特别是病人及病人亲属进医院治疗就抱有很高的期望,这直接导致医生和病人关系的“紧张”,甚至成立两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添加剂”。

3.医患关系调节法制化。如今,医生和病人两者自我保护意识都在进一步增强,保障各自权力和自觉履行职责义务。但是,由于通过到法院去打官司的手段来解决医疗纠纷的代价过高、时间漫长,加上中国在医疗纠纷有关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有些模糊和缺位,这些年来,采取法律解决医疗纠纷的案例逐渐下降,患者及家属往往是采取上访或干脆去“闹”,更有甚者采取暴力行为想得到自己满意的答复,从而出现“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怪象。

二、口腔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口腔医师与患者关系的特殊性是由口腔医疗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口腔疾病发病率高,一颗病牙的治疗往往也要几次复诊,医生与病人需要多次接触,一旦沟通不畅就可能耽误了复诊,影响疗效。在治疗时,与别的医疗处室不一样,口腔医疗服务比较特别,主要靠医疗设施,经常是一个医生操作治疗,口腔医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新来口腔科就诊的病人,受特殊的诊室环境和医务人员、诊疗器械等影响,会不同程度上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导致产生负面、紧张的情绪,临时转变主意,放弃治疗,从而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口腔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病情一般发展的比较缓慢,病程有几个月、几年、几十年不等,甚至有的是一辈子,而且经常反反复复。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德艺双馨”,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口腔医学技术,还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能,打通医患之间的隔阂,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可能的情况,口腔医师要把诊疗方案以及修复后的保健等向患者作全面、系统地介绍。这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口腔保健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可以促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口腔医疗和修复。

三、口腔医患关系不和谐理由

1.医方因素:医疗环境较差,患者候诊时间长,就诊手续繁琐,排队时间长、看病短,导致患者还没有见到医生就心生一肚子怨气。医生执业道德差,优质服务意识低,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对病人的病情解释、沟通不够,导致病人及病人亲属的不理解甚至直接产生矛盾。同时,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对医院发展的拨款不足、医院收费水平偏低,医院的正常运转费用主要靠提升服务、提高医疗技术、增加各项不必要的检查等来创收解决,医院支出的90%以上靠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子和药品来挣得,导致违背了当初国家建医院的初衷,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过度修复,费用超出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导致患者对医生和医院产生了不信任,从而产生医患矛盾纠纷。

2.患方因素: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在病人来到医院治疗时,医生就和病人构成“利益”综合体,双方要秉承诚实守信、坦诚相待的原则,共同战胜病魔。但是,有一些患者把医患关系当成商品关系,从而不尊重医学,更不尊重医生,有的患者不顾自己医疗知识匮乏,缺乏风险意识,在诊疗过程中提出一些不符合科学的要求,甚至干扰科学的修复治疗。修复患者对修复效果期望值过高,当实际医疗效果与期望产生偏差时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不能客观认识到现阶段自身口腔条件的特殊性,盲目攀比以前或他人的修复效果,不认同自己修复效果,等等。

四、改善口腔医患关系的策略

1.医生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知情权,要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现病史等情况,结合患者自然状况、职业特点、对美观要求、经济收入等制定口腔修复治疗计划,不隐瞒、误导、夸大病情。

2.口腔修复策略多,不同策略费用相差悬殊,医生不应过分推荐价格昂贵的修复体,倡议患者量力而行自由选择口腔修复策略和材料,提供并向患者分析多套修复治疗方案的优劣,最终医患双方共同敲定修复策略。

3.医生为患者试戴修复体前应再次检查修复体质量,应该确认修复体合格后再为患者试戴修复体,然后详细检查就位、咬合、邻接、美观、舒适等方面,并征求患者对修复体意见,直至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为止。

医患关系是影响口腔修复治疗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法制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医生、技工及护士高超技术高尚品德,还需要患者最大限度理解和配合。医患间如果能够常做换位深思,坦诚相见,多交流,善沟通,就能够极大地化解医患矛盾避开医患纠纷,构建出和谐的口腔修复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赵铱民,陈吉华.口腔修复学的发展[M].口腔修复学,2008,(1).

[2]兰玲.经济发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07.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范文第2篇

口腔疾病;发病环节;交叉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是各种病原体高度聚集的场所,各种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突破人体免疫防线,使人体发生感染。口腔科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多见,疾病的诊疗均在口腔内部及颌面部进行,检查部位较局限,但医务人员接触到患者唾液及血液的机会较多,是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近年来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产染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正常人可因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或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针对口腔内科交叉感染的途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口腔疾病的表现特点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口腔内科所诊治的疾病包括:牙齿发育异常、牙体损伤、牙髓病(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髓石病)、根尖周病(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病(牙龈炎、牙龈增生、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脓肿、牙周萎缩、根分叉病变)、口腔粘膜病(口腔单纯性疱疹、口腔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球菌性口炎、坏疽性口炎、口腔结核、口腔念珠菌病、药物过敏性口炎与接触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渗出性红斑、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创伤性溃疡、天疱疮、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癣、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慢性唇炎、口角炎、地图舌、沟纹舌、毛舌、正中菱形舌、舌炎、萎缩性舌炎、舌痛症),某些性传播疾病及全身疾病的有口腔表征,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贫血、血细胞异常、出血性疾病、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PP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铅中毒、铋中毒、汞中毒、磷中毒及口腔粘膜色素异常等,均可能首先由口腔内科医生发现及诊治。

2.发病环节分析

环境污染:口腔内科门诊处是口腔疾病患者就医的场所。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大量病原菌会随之进入空气中污染门诊室内空气。加之口腔科就诊人数相对较高,就诊时间相对较长,室内通风效果不良,这均为交叉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医患双方交叉感染:由于口腔疾病的各种诊疗均是在口腔中进行的,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会与患者的唾液及血液发生直接接触。医务人员皮肤表面带有的病菌可以据此进入患者体内,诱发新的感染。同样,患者唾液及血液中带有的病原菌也会对义务人员的双手造成污染,若皮肤存在未愈合或愈合不完全的伤口,会导致自身感染。另外,在对另一患者进行检查前若消毒措施进行完善,可能将前一患者的致病菌传给下一患者,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口腔科疾病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器械种类很多,形状各异,治疗过程中需将器械放入患者口中,必然会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尤其是一些使用频繁的工具,如告诉手机、洁牙手柄等。

3.预防及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制度对于普通牙病患者应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管理方法》要求去做:

对于传染病患者,尤其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易造成患者之间或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而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病毒携带者或患者的唾液,或微量血液先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指、牙科器械后再经过破损的伤口或手指,最后导致感染的发生,所以对牙科器械应严格消毒灭菌。采用压力蒸气灭菌快速而有效,适用于一切耐热的器械;对于不耐热的物品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即用含氯的消毒剂或2%戊匕璀浸抱或甲醛、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法效果良好,总之,使用土述的消毒法和消毒剂,可防止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加强和监督医务人员感染的管理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成为医院内感染的受害者,因此,对医务人员感染的管理,不仅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而且也有利于患者、避免和防止对各种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严格遵守洗手的方法和要求,用肥皂搓洗15秒钟以上,然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无菌巾擦干,要特别注愈指尖、指缝、指关节处清洗。若接触抵抗力低下的患者之前或接触有较强传染性疾病患者及物品后,首先要经过认真的洗手,再将双手浸泡在75%乙醉、或0.1%的新洁尔灭、或洗必泰的消毒液中5分钟以上。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治疗操作时带一次性手套,最后双手用0.2%过氧乙酸或含抓溶液进行浸泡消毒。另外还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有助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才能有效地防止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保持诊室安静,防止空气污染:口腔内科患者较多、候诊时间长,易造成许多患者及一些家陪逗留在诊室内,这样则引起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多,因此,我们要保持诊室的安静,做到一医一患,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允许家属陪伴在诊室内,特别是有传染病的患者,家属绝不允许守候在身边。此外,诊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消毒剂拖地一次,门窗、玻璃和其他高处的设施每两周彻底擦洗一次,空气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这样会大大减少患者与探视者之间引起的交叉感染。保证环境清洁卫生诊疗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口腔门诊医无人员在每天下班前要对诊疗室进行消毒。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也擦拭综合治疗台,痰盂等直接污染区。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桌面、门把手等间接污染区进行消毒。坚持每天紫外线室内照射1小时,开诊前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A门诊处在以上基础上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另外每日用0.2%的过氧乙酸进行两次室内喷洒。

医务人员自身清洁:在接诊患者前自觉穿好隔离衣,代号隔离帽及口罩,口罩要遮住口鼻。按照6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并用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完毕后按操作规范戴好无菌手套,治疗结束后脱去手套,认真喜好双手后书写病历报告、开处方。在对下一位患者进行诊疗时更换无菌手套。避免造成患者近的交叉感染。

5.患者的局部消毒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43-0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在全球是举足轻重的国家。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但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因此生育率居高不下,至今仍有4亿多儿童。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活泼调皮的青少年,年龄跨度十多年,而孩子由无牙到混合牙列,再到恒牙列,中间经历诸多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引起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重视。下面略谈几点体会,以与同行共勉:

1 对乳牙的认识问题

儿童时期,机体随生活的各个阶段而发生变化,个子由小变大,思想由单纯变复杂,在牙体、牙列、咬颌,牙合面部都进行相应的变化,而牙科治疗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恢复因病受损的牙体功能,还应考虑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要重视儿童心理、生理、解剖和组织等特点,不能简单把儿童看为“小大人”或“大人的缩影”,也不能把儿童牙科作为“成人牙科的缩影”,应该,因人、因年龄段,因时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饮食结构也变得更为精细化,粗纤维素食物摄入不足,而致龋(俗称虫牙)病的发病居高不下,患龋年龄趋于低龄化,患龋数量大大增加,经常孩子一张口,全口至少有1/3的蛀牙,这样直接影响孩子的进食,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像老人一样咬不动食物,面黄肌瘦。有时甚至得了贫血、营养不良症。这是因为多数家长认为乳牙是早晚要替换的,不予重视,不刷牙,夜间进甜食及碳酸饮料都不加制止,孰不知,乳牙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对新生恒牙萌出有诱导作用,而且对牙弓的成型、咬颌关系的建立,对面部面型的塑造,颅底的形成,儿童心理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儿童牙病治疗中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注意儿童看牙的心理调查 因为口腔治疗的特殊性。经常令人心生恐惧。比如牙钻有尖锐的响声,气枪的“扑扑”声。空气压缩机的轰鸣声,以及口腔科各种形状不一的治疗器械,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我们不能像接诊成人患者一样直接进入诊疗过程,而是要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分类处理、分别对待,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至于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永久的创伤。

2.1.1 对于紧张型患儿,因其性格柔弱,易紧张胆小,初次就诊呈现出恐惧感 对于这类患儿,我们与他们交流要轻声和蔼,让其在一旁观看其他小病友就诊治疗过程。慢性消除其警惕性和恐惧心理后,再进行诊疗过程,往往变得更为容易。

2.1.2 对于娇气型的孩子,因为现在大多数是“4-2-1”家庭模式,这样的家庭对孩子都特别溺爱,造成孩子特别胆小,自主性差,需要提前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治疗,切忌用恐吓、威胁的语言对待孩子,否则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配合就诊的目的。

2.1.3 对于焦躁型的孩子,因为有痛苦的就诊的经历,因此极力抗拒医务人员的操作诊疗,表现为大哭大闹,拒不张口……对于这类孩子,家长不能粗暴训斥、打骂、体罚孩子,而是要做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不使孩子情绪激动,增加就医的信心,学会与医护人员友好相处。

2.1.4 对于勇敢型的孩子,要积极与他们交朋友,多鼓励多表扬,用一些形象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解牙病的治疗过程,比如,把牙钻比作“小汽车”,把牙齿比作跑汽车的公路,车在公路上跑,路是不会喊疼痛的;把水枪比作“淋浴器”,是给牙洗澡用的;把气枪比作“小风扇”,是给牙吹风降温用的……和孩子讨论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及人物,如孙悟空、奥特曼、海绵宝宝、蜘蛛侠等等,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减轻疼痛感,这都是不错的方法。

2.2 注意诊室与诊疗环境的协调 冷色调经常让人很紧张。对于儿童诊疗室要用暖色调来装饰房间,墙上画上色彩艳丽的卡通画、背景画,放上孩子喜欢的各种玩具、图书、画报,并配置一定的音响和电视,播放儿童看牙的卫生宣传片,选择从大环境上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感,以为后来的就诊做好铺垫。

2.3 医护人员的着装 儿童牙病诊疗室的工作人员,着装应为淡粉色,整洁大方,尽量不带有色眼镜、不化浓妆、不留长指甲、不涂过艳的口红,态度亲切和蔼,与孩子打成一片,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工作。

2.4 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4.1 熟悉并掌握各个时期牙的解剖,生理、病理变化情况,并能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准确诊断、准确处理各种不同的病变。

2.4.2 诊疗操作要动作轻柔,初次就诊尽量不做使患儿疼痛的钻牙工作,而是放置安抚棉球,以便孩子体验操作工作流程和体味口腔用药的味道,为下一次治疗打好基础。

2.4.3 不把大量的医疗器械放置在患儿可以看见的地方,也不要拿着器械在患儿眼前晃动及放入患儿口腔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范文第4篇

生物因素的防护

直接感染:我国的传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腔科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更属易感人群;加上我国又是乙肝高发区,其总感染率高达60%;据2011年上海的院感质控报到,每年锐器伤例数在23840例,其中因针刺伤导致感染乙肝的例数达到650例,丙肝的例数13.7例;83%以上的临床医护人员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口腔医护人员在双手操作过程中频繁使用锐利的器械、注射器,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戴手套可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危险,明显减少被针头刺破皮肤的几率,保护不受血液性传染病的感染;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操作常规,禁止用手去拔注射器针头,禁止重复盖帽,针头使用后立即放入利器盒,严禁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清洗、整理、器械时应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如围好防水围裙、戴口罩、手套。分拣器械时,要养成用镊子拣锐利器械的习惯;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分类清洗灭菌。如工作中不慎被锐利器械刺伤应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清洗污染的伤口,冲洗后用酒精、碘伏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最后上报主管部门。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HBV、HCV血清学指标检测;若证实被HIV阳性患者血液的锐器刺伤,由疾控中心提供相关预防药物。间接感染:口腔治疗中患者的唾液、血液、致病菌在高速牙钻等器械旋转下,引起微小飞沫和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或吸入含传染病原体的空气飞沫,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工作时,最好穿立领工作服、工作裤,最好每天更换,污染时随时调换。操作时需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患者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或面罩。一次性口罩需4小时更换,戴时有蓝色涂层面向外,并夹紧鼻夹。诊室内应开窗通风,紫外线灯消毒需注意离地面1~1.5米,其杀菌率可达80%;室内综合治疗台、椅、操作台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地面应湿拖,如被污染随时清理、消毒,有条件提倡使用一次性椅套。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治疗操作中禁止接电话、手机、吸烟等;各种治疗操作后均应按“六步法”洗手,应采用洗手液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洗手可使自然菌清除率达99.5%。洗手时间要求超过15秒,洗完后应配备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物理因素的防护

噪音:口腔科使用的高速手机、治疗椅上的气泵和吸唾器等这些机器可产生高强度的噪音;另外,来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居多,询问病情时需反复、大声地问,这些多是噪音的来源。长期工作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引起医护人员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工作易出差错。另外,诊室内的噪音对患者也是一种不良刺激,容易产生恐惧,不能有效地与医生配合。因此,有条件医院尽量做到一室一椅或在治疗椅之间有隔离墙,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室内噪音,另一方面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对一些噪音大的设备应及时检修或淘汰,尽量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设备;医护人员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合理安排就诊次序,确保就诊环境安静。另外医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尽量做到“四轻”。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光固化仪,最大危害是对视网膜的损伤作用,操作时避免光源,可戴防护眼镜的方法;紫外线消毒灯开关应有明显标志,消毒尽量在诊疗结束时进行;对使用中仪器应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不合格时及时调换。烫伤:口腔科目前使用的是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人员应持证上岗,应经常检查压力表、安全阀运行情况;每日应做好日常保养容器的工作。在灭菌柜工作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在进行灭菌时,必须先将灭菌器的门关紧后才能启动;消毒结束后,压力表降至零、温度降至100℃以下,方可开门。为避免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严禁带压开启灭菌器门。灭菌结束后打开门时,取放无菌物品戴上防护手套,避免烫伤。

化学性的防护

汞中毒:汞是口腔科常用的充填材料,在常温下易蒸发为蒸汽,在调制和充填过程中所产生的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汞吸收,医务人员如长期暴露易可致慢性汞中毒,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还有其他如过敏性皮炎、脱发、消化道症状。银汞调制必须在通风环境下调和,可降低室内空气中汞含量,医护人员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汞,充填多余汞储存于盛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容器内,深度为17cm以上。工作人员每天多饮水,喝牛奶,能有效地促进汞的排泄,有条件每年体检一次。化学消毒剂:我院已对口腔器械大部分首选高压蒸气灭菌,一方面提高灭菌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化学消毒剂使用,但少部分器械还在使用2%戊二醛。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不良反应大、有一定刺激性、腐蚀性的消毒剂;在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在使用这些器械前用0.9%NaCl反复冲洗,以减少器械上戊二醛消毒液的残存量;护理人员配制2%戊二醛,也应在良好的通风场所进行,做好必要自身安全防护。对于在使用中的2%戊二醛,为了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在使用2周后至少要调换;另外应每星期监测其浓度,不合格时及时更换。

社会因素的防护

地处郊区的社区医院,一般离二、三级医院偏远,口腔医护人员少、患者多,加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高要求,致使广大医护工作者无形之中产生非常大的压力;除了要每天接诊大量的患者外,空余时要抽出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长时间易形成医护人员生理和心理疲劳。医院方面应增加医务人员,来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医护人员也应认识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注意心理调节,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用医生这个特殊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冲动,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口腔诊疗的特殊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两前一后”消毒法;口腔诊室;消毒

[中图分类号] R18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46-03

医院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空气微生物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1-3]。由于口腔内温度(35~37℃)、湿度和营养适宜,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口腔内微生物种类超过300种,这些微生物在诊疗过程中通过牙齿机械备洞或机械预备、超声洁治、义齿打磨等操作将产生的气溶胶及粉尘释放到空气中,从而污染了诊室内的空气,这无疑增加了长时间在诊室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接受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机会。鉴于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即口腔诊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细菌性气溶胶及粉尘,而微生物气溶胶根据其粒子直径大小可进入呼吸道的不同部位,直径在1~4 μm的粒子,大部分可以直接达到肺泡而造成感染。传统的紫外线照射及过氧乙酸熏蒸等空气消毒方法,由于消毒时对人体有害,因而只能解决口腔诊室内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4-5]。诊室内持续污染的空气得不到及时净化,使诊室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为此,优化口腔诊室消毒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持续性消毒和“两前一后”消毒法对口腔诊室进行消毒,旨在探讨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两前一后”消毒法的消毒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场所和设备

选择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个位置相临、面积相近、诊疗病种类似的牙科诊室术间作为实验场所。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三间诊室容积

1.2 实验分组及措施

随机选择其中一间为实验组,采用内置MKJ-600型空气消毒洁净器(高压静电吸附消毒)进行消毒,采用“两前一后”消毒法,即每日两班前各消毒1次,每次2 h;晚上下班后再消毒1次,每次1 h;另一间为对照组,采用紫外线消毒。对两口腔诊室进行采样,开机前在两间诊室做第1次采样,开机并计时(记作T0),每隔2 h在两室采样测定细菌菌落数(记作T2、T4、T6、T8、T10),同时监测记录室温、相对湿度和人员数。两组在开机时平均室温、相对湿度和人员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细菌菌落数的测定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采用平皿沉降法对两组室内空气中细菌菌落数进行采样。每间诊室室内对角线相似位置各设内、中、外3个采样点,内、外布点与墙面的水平距离为1 m,布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80~150 cm,将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室内各点,打开平板盖,扣放于平板旁,暴露时间5 min,然后将采样平板置37℃恒温箱培养48 h后观察细菌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并根据《现代医院卫生学》医院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细菌总数[6]。本研究所得数据为所有监测结果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T2、T4、T6、T8、T10时段菌落数均低于T0时段,实验组T2、T4、T6、T8、T10时段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T2、T4、T6、T8、T10时段内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T4、T6、T8、T10时段菌落数均高于前一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医院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也明显影响到患者的医院的评价,一旦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则不仅明显增加患者的费用,而且还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口腔科是医学领域较为特殊的科室,该科室操作多,病种多,再加上患者口腔内温度(35~37℃)、湿度和营养适宜,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导致口腔科医师在为患者进行口腔诊疗过程中大量的细菌性气溶胶及粉尘呼吸道的不同部位而造成感染[7-8]。为此,探寻口腔诊室消毒方法是学者们和口腔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四军医大学有关静电吸附消毒口腔诊室空气的文献,采用520 m3/h功率的消毒器消毒120 m2的诊室,达不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消毒器的循环风量必须是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诊室空气细菌菌落数超过1000,达不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要求空气细菌菌落数不超过500[9]。既往各大医院多采用传统的紫外线照射及过氧乙酸熏蒸等空气消毒方法,单色该类消毒方法在进行消毒时对人体有害,只能解决口腔诊室内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10-11]。口腔科诊室内持续污染的空气无法得到及时净化,使口腔科诊室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而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推荐的空气消毒方法有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口腔诊室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连续消毒灭菌,能够保持诊室内的空气质量,为最新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12-13]。但是,由于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工作时产生噪音,噪音大概在50 dB,医生长时间在高分贝噪音下工作,会引起身心损伤。而且持续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耗电,有违低碳原则。口腔诊室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采用“两前一后”消毒法(即每日两班前各消毒1次,每次2 h;晚上下班后再消毒1次,每次1 h),此种消毒方法尚未见报道,消毒效果也不明确。为此,优化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工作模式意义重大,能够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各个时间段空气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紫外线(P < 0.05),实验组开机后各个时间段内细菌数变化不大,而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菌落数明显增多(P < 0.05),两组平均室温、相对湿度和平均人员数无明显差异(P > 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4]。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不仅能去除空气中的携菌颗粒物,而且能有效降低诊疗过程中的细菌数量,并能够经复合过滤器的高效活性炭去除部分室内各种异味和有害气体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连续消毒灭菌,能够保持诊室内的空气质量,而且不污染周围环境,是口腔诊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②本研究选择的“两前一后”消毒法即可达到最佳消毒效果,又能最大可能节省机器使用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传统的紫外线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必须立即离开现场,有效距离不超过2 m,而且仍然存在部分残留,对人体有害。

综上所述,高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两前一后”消毒法的消毒效果确切,优于紫外线消毒,不仅能够达到最佳消毒效果,又能最大可能节省机器使用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Marya CM,Shukla P,Dahiya V,et al. Current status of disinfection of dental impressions in Indian dental colleges:a cause of concern [J]. J Infect Dev Ctries,2011,5(11):776-780.

[3] Luksamijarulkul P,Panya N,Sujirarat D,et al. Microbial air quality and standard precaution practice in a hospital dental clinic [J]. J Med Assoc Thai,2009,92(Suppl 7):S148-S155.

[4] 赵英杰,刘萍,马燕霞,等.兰州市口腔诊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78.

[5] 李少兰,方珍,徐平英.深圳市综合医院口腔科院感管理现状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4):422-427.

[6] 王晓钟.现代医院卫生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9-30.

[7] Pasquarella C,Veronesi L,Castiglia P,et al. Italian multicentre study on microbial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in dental clinics:a pilot study [J]. Sci Total Environ,2010,408(19):4045-4051.

[8] Shivakumar KM,Prashant GM,Madhu Shankari GS,et al.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a mobile dental unit [J]. Indian J Dent Res,2007,18(4):177-180.

[9] 许雪梅.空气消毒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5):109-110.

[10] 易元平.不同消毒方法对供应室无菌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035-1037.

[11] 米丽娟.医疗机构空气消毒净化处理技术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1, 27(2):194-196.

[12]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4-36.

[13] 周凤平,吴熙凤,陈淑萍,等.应用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口腔种植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