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导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3-01

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已变得多样化,由此产生了很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些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出现在中职院校学生的面前,使得已经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很有效的解决。因此,如何使道德教育更加完备,更符合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已日益受到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办法。

一、中职思想品德课导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的特点与自我成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大多是一些曾经被忽略的群体,绝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在以前的学校学习中经常受到老师与家长的批评与否定,甚至被冠以“坏孩子”的头衔,因此他们有其独立的心理特征。他们外表刚强实则内心脆弱,他们渴望得到爱与关怀,他们希望得到肯定与表扬,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群体中最耀眼的一员,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与此同时,他们又缺乏耐心,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厌烦枯燥的讲授式教学。以上的种种特点导致他们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使中职院校的学生转变其上述特点,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2、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创新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品质,而这种品德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由于道德标准的限制而体现的一定心理行为。因此,一个人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引导人们健康成长。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表示了新规定:思想品德课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家教育为主,向学生说明要注意在生长过程中提高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都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德育过程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被放置在一个主导地位,这表示我们应该重视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的每一名中职院校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程标准》中,尤其在细节,注意描述了教师也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让自己成为更符合发展的教师。

二、实现中职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教师以身作则

从心理学表明,情绪能够扩散,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自身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又如何要求学生做到,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阳光积极的一面面对自己的学生,使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一个有道德的老师,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和鼓励学生克服生活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可以随时沟通,让每一名学生都觉得老师不光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更是一位学习和生活上的榜样。于是教师在平时的行为积极,坚强乐观,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教学心理环境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每节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面对所有的学生并从心理上接受所有的学生,不管学生有何不足之处,教师应先接受,然后去正确引导学生改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要批评,老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思维的扩散,使之有进一步的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鼓励其他学生进一步回答,当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在这样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形成一个学生更愿意学习,心情更加美好,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成绩更好,对自身的满意度更高的良性循环,时时刻刻都向着积极的方面引导着学生的心理。

3、创办与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有其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过多的课堂理论授课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而言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中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其中去。比如,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小游戏,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座,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的进行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引导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所职业教育院校的责任,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当中。使思想品德课不再仅仅是讲授传递道德,法律等内容,还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多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一点一滴中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还有一点很长的路要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多种方式进行,并且需要多种资源有效的合作与配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程当中这无疑是一个有效且必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现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71-02

1职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中职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别:

懒惰型。这类学生属于意志障碍,他们性格特征不良,表现为贪玩,上课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爱动脑筋、怕困难、一碰到难题就急忙问老师或同学,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

自卑型。这些学生有时偏重于意志心理障碍,有时偏重于情感心理障碍。这些学生或由于过去长期学习没搞好,造成学习基础差,知识债台高筑的局面。进职校后,一时无法提高在集体中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或存在某些缺点,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等;常受人指责、埋怨。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习缺乏信心,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之中。

逆反型。这些学生一般智力正常,有的可能很好。他们原来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因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不公正,与老师发生矛盾,引起他们对老师有了成见,形成对立情绪后存心不好好学习。他们破罐子破摔,老师让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学习成绩往往大起大落,还以为不好好学习就能报复老师。

自我中心型。这些学生往往学习成绩差,其他方面也不好,被大家看不起,平时很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却十分强烈,常常在课堂教学或自修课学习场合,寻找某种不正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关注和尊重的愿望,而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2中职校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2.1学生主观因素。

一是目前中职学生的生理发育普遍提前,而心理发展则严重滞后;二是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的,中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也出常现不协调的现象;三是个性发展不完整也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如性格自卑会左右能力发展,能力差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产生;四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和不安,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开始从对异性的疏远到与异性接近,这些心理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某些学生就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

2.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长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子女,如简单粗暴、专制独断、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等,甚至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子女,孩子就会形成孤僻、自卑、偏激、任性、自私、懒惰、惟我独尊、无抗挫力等不良心理倾向;而饱经亲人冷落者,生活于单亲家庭者,家庭成员关系紧张者,变得抑郁焦虑,孤僻任性,自暴自弃,心理失去平衡,造成情绪、意志的异常;中职生多数被认为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单亲家庭者、父母在外打工者人数不少,因此,他们进入中职学校时,心理健康已存在严重问题。

2.3学校环境因素。

中职生绝大多数来自初中毕业生,而初中教育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优生、特长生,轻后进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深感单调、枯燥、乏味,内心烦躁抑郁,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其正常心理就开始变异。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教育学生时采用的方法不当,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双差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所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令人堪忧。

2.4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心灵,如网吧的出现,使不少学生痴迷,无心学习,夜不归宿,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健康和责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求职择业竞争的加剧,找工作不易,找好工作更难,使中职生的心理压力甚重,也容易导致心理失常。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职教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切忌照抄照搬。中职生必定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教育是为了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除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形成职业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首先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第三,重点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3.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但中职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不多。中职学校应尽快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4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功能

中职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开设网络咨询,设立心理信箱及电子信箱,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青春期心理等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3.5在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各项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渗透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园绿色网吧、学校网站、文艺晚会、体育活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情操,增强心理、行为的调协程度,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3.7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解他人,悦纳他人,适应环境、悦纳现实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不良心理做到自我预防、自我调节、自我矫正、自我消除,使学生成为"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具有健康心理的新人。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3.8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中职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情况有着很多不同。相比之下,普通高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更加整齐划一,而中职学生从来源来看,既有普通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几年再返校的学生;既有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有大量学习基础一般,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既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也有许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总之,中职学生的来源非常多样化,各方面情况也比普通高中学生的情况更复杂。

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开展为德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中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的发展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我们曾对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过调查,虽然学生的总体情况较好,但学生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心态比较消极,看世界好像戴上了一副灰色的眼镜;他们大都比较聪明,但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都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去走未来的人生路。男生普遍对性很感兴趣,但不一定具有正确的性知识,对性的认知有偏差;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比普通高中学生面对的困境更复杂,相比之下,普通高中学生主要的压力来自学业方面,而中职学生有着学习、求职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压力。

在年龄跨度方面,中职学生的年龄跨度比普通高中大,有的班级最大的学生比最小的学生大六七岁,多数学生年龄在15岁――19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根据盛秋鹏的观点,青春期的心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②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③心理上“锁”。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④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⑤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二、构建立体体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全面覆盖全体学生。首先,我校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目前有7名专兼职教师,常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负责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进行处理。其次,设立学生心理委员,在同学和老师、心理咨询中心之间进行信息沟通,担任心理问题的发现者、汇报者、心理健康工作传达者。第三,我校购买了专业心理软件,能进行预约咨询、公告管理、各类心理测试等,可以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为升学就业提供参考,进而做出最佳选择。心理软件也可以为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协助师生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示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

2.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入学、学习、毕业”教育全过程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第一,入学期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前教育;详细介绍学校的各项工作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教育主题的开展及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告诉学生学校成绩评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并建档,对筛查出的学生逐个访谈;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在军训期间举行专门的心理知识讲座。第二,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在一年级每个班级开设一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天中午的学术讲座中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还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活动周”的活动,向同学们推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书籍、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见面咨询、专业心理测试、网上咨询等方式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第三,在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从进校伊始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早做规划打算。在毕业就业期间,针对就业形势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求职高峰期举行系列讲座,帮助毕业生克服就业焦虑,以良好的心态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还在校刊上开设了心理咨询的专栏,定期刊登相关的心理文章。

三、小结

中职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良好配合,通过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入学、学习、毕业”教育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让中职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盛秋鹏.《青少年心理健康》.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全.建立中职学生心理档案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4]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叶元辉.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许亚、朱正国.心理矛盾与心理健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沈贵鹏.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8]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吴波.心理健康标准的质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11]陶明媚、黎林.农村中职生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12期

[12]艳利.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J].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13]杜新儿.浅议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08期

[14]文书锋.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5期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第4篇

如今,很多专家、学者对健康又有新的诠释:将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有很明确的规范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而心理健康的定义,由于受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量化的标准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 重要性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一、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

由于中职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因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的教学,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在走入社会时必须具备的。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强,热切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言传身教

中职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习惯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的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讲普通话、文明用语,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广大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发现学生心理品质的共性和个性,继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和行为习惯教育。

(二)行为习惯教育

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保持初中时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职生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占重要地位。

二、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健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中职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是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

三、不断强化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正常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强调要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学会用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从而为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打下基础。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的仪表,教师的形象及其给学生的印象,对教育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学生从这里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爱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而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而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为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人格、身体素质、职业能力,为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总之,中职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学校走入社会之前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过程,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不能马虎和松懈。体育老师应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