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艺设计的前景

环艺设计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艺设计的前景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diversified art design languag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ny has been to make people in the aesthetic emotion produce resonance, and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 art designers must cater to people is changing cultural buildings aesthetic demand,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excellent cultur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ork.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relationship

一、建筑设计概述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对待每一个问题,设计者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几个工作阶段,循序进行,这就是基本的设计程序。它因工程的难易而有增减。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为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在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中,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不断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各种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中的精品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而载入史册。保留至今的很多已经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标志物,其中有的还成为一些城市甚至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新兴专业,在带给人们舒适、适用、美观的同时,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环境,而是综合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与环境生态学在发展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环境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环境生态的观念,在对系统的环境设计中,培养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审美体验,做到美学与生态相得益彰。当代及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倡导人们以生态审美意识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融自然美、精神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环境,从而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将更加快速并迈上新的台阶,城市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莉;;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J];广西轻工业;2007年09期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第2篇

从设计本质上的角度来看,那些元素、色调、装饰等等东西只不过在建筑的内部放一些浮夸的东西,会被在时间的推移下终将成为不痛不痒的历史,真正来说室内的环境设计需要的是具有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设计风格,。空间设计是最能体现最能够体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因为空间设计可以体现出劳动人民人类对物质的了解、感觉、感受,空间可以让人类感受到室内环境的根本元素和本质内涵以及其他元素,。所以我们可以说空间的本质是人不是空气,不是其他名贵而浮夸的装饰,而是人,。以人为本是室内设计乃至整个空间的主要核心,它们都是为人服务,用人的生理需要作为室内艺术设计的一个基础,适应人的生理特点、行为、生活规律等特征,以达到人的审美、文化、底蕴等等因素的要求,能够满足人类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价值的趋向,这个才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宗旨。把人和环境融为一体才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水平,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每个室内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以人为本的室内艺术设计

2.1、室内环境对人的使用

室内的装饰应该是要满足人类在整个空间环境的基本要求去围绕着整个房屋的构造来进行装饰,在装饰的时候要想到整个室内应整体考虑建筑的背景环境,室内的空间、买的家具、家具的陈设排列软装等只能说起到的作用是一个陪衬,其主要的目的是如何营造出一个气氛,所以说无论是装修还是装饰室内都要注意和其他的东西相衬,不要相符,不应太突兀,要需达到空间的整体气质和谐统一的高度,整个棚顶的结构要。天花界面的装饰需安全而不笨重,要有那种轻快地轻巧、轻盈之感觉,。地面要和则要稳重,与整个室内空间融为一体以达到一个视觉上效果平衡,让整个空间看过去给人以舒服、和谐、放松,不要的氛围。忌出现出某一个家具或者是装饰和与整个空间的显得突兀而不和谐,这样同时装饰应考虑到其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

2.2、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对人的心理影响

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其实是对设计师按照房主的个性使用者的需求而设计,包括整个室内的环境质量的调节和设计,就是对通风、保温、采光等各方面的调节设计,以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在运用材料的时候要利用整个材料的质量,整个质感,材料给人的感觉,心理感受。不同类型的材料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材料粗的视觉、心理感受,质感粗旷的材料的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光线,使得照进进入室内的光可以被材料粗的吸收掉让室内看过去更柔和;材料细的质感细腻的材料能够让人看到有到精致的感觉,材料细的虽然不吸收光细腻的材料吸光性不强,反而能使人感到光亮,符合不同的人的爱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处理的时候一般都是,在空间比较大的用材料粗的看过去情况下采用材质粗旷的的材料,以视觉上更有质感,。在空间比较小的用材料细的看过去情况下使用材质细腻的材料则更加的光滑光亮和精致。室内照明设计时,亮度高、色温偏冷的灯光给人以开敞、明亮的感觉,让人精神处于紧张状态,适合公共场所和办公学习的空间。灯光亮度底、色温偏暖则给人舒适、私密、安全的感觉,适合家庭、酒店、餐厅等需要人放松休息的空间。室内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非常的大,设计的感觉温馨,人就会感到家的温暖精神就会放松,设计的时尚简约就会让人的心情好起来愉悦,所以说室内环境的设计对人有心理暗示调节作用,有时候室内环境可以起到环节对改善人的心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2.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

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的个性化不单单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造型等元素,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利用好色彩的搭配效果,。每个材料色彩都有属于自己色彩个性,每个人对色彩的反应不都一样,但是色彩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主要从心理、生理、物理等方面体现,。所以说色彩一种性价比高、效果强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调和室内的感觉氛围,创造出人类想要的感觉,体验;比如说温馨的感觉、奢华的感觉、时尚简约的感觉等等,。一般来说装修或者装饰室内的时候色彩用比较低纯度的去处理,部分地方可以用高纯度的去处理,家具或者其他装饰物要和这个基础色彩有对比性,这样就可以达到鲜艳、丰富、简约、温馨、奢华等不同的感觉,既协调又好看。

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陈列部分指的是对家具、装饰、设备、艺术品、灯光等物品的艺术设计,设计师们针对用户的个性需求在进行人性化设计的时候,要非常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光彩和灯具的光彩融合到一起,给室内环境烘托出一种主人需要的气氛,比如窗花的灯光效果,顶窗的灯光效果等,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保证光暗合适,不要太亮也不要太暗,安静和个人隐私的空间的灯光要暗或者是看过去若隐若现有情趣,大厅或者其他比较公共的地方光线就要明亮。家具的设计和不止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空洞的地方可以用其他的考虑人体工学的原理,以达到舒适、安全的使用感受。采用装饰品填补进行整体氛围的提升,如书画、壁画等东西,、艺术品等文化性摆设,同时运用光线照明、色彩等因素搭配等手段进行构造,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室内居住环境。

三、以人为本的室内艺术设计的注意事项

3.1、注意以舒适为主

我们的室内环境主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肯定是要以人为主,室内设计肯定是要以人的舒适度为主,首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就要舒适,就是居住的时候室内的装饰要看过去美观合理,整体的布局要合理,不会避免色彩搭配不合理而让人产生一种看过去不舒服或者和谐或看久了就会厌倦的感觉。所以,在家庭室内环境装饰的时候,卧室要选择材料粗的,材料粗会给人一种沉稳安心的感觉,这个符合卧室的环境要求,客厅就要选择材料细的,会给人一种比较的精致轻快地感觉,让整个客厅看过去更有生机。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在让人感到舒适的时候同时也要满足人民的生活质量品质要求,让人们使用家具在空间中的时候有更好的触感,体验,包括舒适的室内气温、方面快捷的工作和生活设备、舒适的家具、干净舒适的卫生洁具。

3.2、注意以安全为主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理念,那么以人为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我们无论怎么去设计都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家具、设备、灯管等物品要拆卸考虑其耐用性,就是在装饰使用的时候会出现不会现安全问题,。

3.3、注意以经济性为主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整体的装修费用的预算规划,设计师要对即将要装修的房屋空间功能需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地利用整个室内的环境,在设计采光和通风的时候要注意,因为这个部分可以减少能源的利用成本,在进行室内的装修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材料要适合整个室内空间,不要买来后才觉得不合适,这样就会使得材料浪费又浪费钱,在进行安装家用各项设备的时候尽量用节能灯、节能热水器、节能空调等等需考虑其经济性和节能类物品,减少或者避免能源的浪费,也减少我们实际能够能够承担的装修日后维护和使用的费用。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极简主义;艺术流派;环境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86-01

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城市空间中的一切几乎都在整容翻新。娱乐场所被装点得格调不凡,时髦又充满活力。这种潮流不仅是改变了城市的中心,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没有逃过这场审美化的潮流。艺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挺身而出反对美艳的审美文化。

一、极简主义的概念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济、社会、能源危机促使艺术思潮空前分化,出现了极简主义艺术。极简主义(或译极少主义、少数主义等),从表面上来看,它是指一种趋向于最小化、最简洁化的主义。极简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传统,崇尚道德的纯洁、功能的突显和形式的简洁。极简主义主张艺术是与自然平行的对等物,可以实现对理念世界的直接模仿,不用烦琐的外部装饰,只用最简洁的形式就可以表达深藏的理念。总之,极简主义的设计是极少,但是不显枯燥;简约,但不失美感。

二、极简主义展现的艺术魅力

十九世纪末,极简主义产生了。作为一门独特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它经历了初步探索、兴盛发展和开拓创新的一系列过程。极简主义艺术最初开始于绘画,后来,在雕塑艺术上它的艺术特征比较显著。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主要在九十年代的美国盛行,影响的艺术门类有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同时,极简主义受到了功能主义影响。例如,功能主义建筑在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盛行,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形式表现功能”,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例如,作为建筑结构的柱和梁要清晰可见,清楚地表现他们作为框架的支撑功能。总之,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极简主义就形成了。

极简主义中的“简”是有品位的,其实简单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如果说极简主义艺术明显带有对传统意识的批判,横眉冷对社会现实的话,那么今天的极简主义应该是在大众媒体、商业文化的狂轰滥炸之下,给人们提供了一片可以稍事休息的绿洲。这不仅是艺术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所以说,极简主义艺术的出现是艺术本质的体现,退却所有的浮华回到艺术的本原,当代艺术风格重回极简,也给予当下混乱的艺术现象以少有的纯净空间。

三、极简主义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现代艺术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艺术家也开始涉足环境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极简主义艺术逐渐引起了一些设计师的兴趣。他们开始从极简主义艺术中汲取了创作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创作了许多具有极简主义特点的景观作品。这其中有影响的作品有彼德・沃克的特纳喷泉和彼德・拉茨的杜伊斯堡公园金属广场等。

以特纳喷泉为例。它是风景园林师彼德・沃克1984年为哈佛大学设计的一个环境作品,在这个设计里一组石块成圆形阵列组成一个直径约18m的圆。中央可以喷出水雾生成一种迷幻的效果这个作品被公认为是受到极简主义艺术家安德列1977年创作的“石场雕塑”的影响。 沃克运用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促进环境设计的创新与发展。让一些专业人士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和喜爱的同时,极简主义艺术在景观建筑中的存在还促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艺术对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十分积极意义。

极简主义艺术对于环境设计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作为现代艺术重要分支的极简主义艺术,以一种鲜明的姿态提示着人们如何去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当这种艺术走入现实,许多设计师从中借鉴到关注社会的态度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现实所出现的问题。第二,从创作语言的角度来讲,极简主义艺术竖起一面简约化的大旗,为现代艺术的创作营造了一种新鲜的时尚。极简主义艺术的各种手法也被大胆应用到艺术设计中去,并且产生了许多佳作。尤其是极简主义的领军人物彼德・沃克既在哈佛大学宣扬了自己的理论,又有获得了众多奖项的极简主义艺术作品问世,无疑对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极简主义设计迎合了现代生活的需求

极简主义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其次才是艺术态度。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第4篇

文化环境内涵或是单指精神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的一种,或是其中的两种加以组合。比较全面揭示文化环境内涵的观点应该是文化哲学学派,该学派认为文化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得以展开的具体现实的社会文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当下处境。这样看来,与人相关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都从属于文化环境。这种全面揭示文化及文化环境要素的观点,其优越性在于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梳理出两者的相互关系,建构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表面上看,单纯地从文化与文化环境的构成要件分析,文化与文化环境确实有其交融点,物质内容、精神内容既构成文化,也是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就连构成文化的制度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甚至多数情况下会变成一个概念。这种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与文化环境定义的抽象化和表面化,造成两者区分困难甚至混淆。如果将文化具体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

文化本身是文化的内部构成部分,文化环境则成为文化的外在环境。这种文化“内”与“外”之分的着力点在于“人”,内涵于人的就是文化,外在于人但仍然与人发生紧密联系,构成文化成长、变革条件的就是文化环境。此外,两者的特性更能够将二者加以区分,有学者这样分析道:“文化环境是具体的、当下的,是现实性概念;而文化是具体与抽象、历时和共时、结果和过程的统一。”这样看来,文化环境必定是某一阶段的文化环境,它一旦与历史时期相联系,就会呈现出固定性、常态性。文化则不同,它时刻处于变动过程中,其变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文化。文化和文化环境的相互结合也体现在对于文化和文化环境特性的理解中。就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文化环境的当下性包含具体的文化环境,如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体制、文化方式,这些文化环境因素通过“人”这个发力点,作用于其内部观念、认识等意识形态,从而构成文化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客观条件,最终培育出特定文化环境下的文化内容。

文化环境的作用力并不能影响文化影响力的发挥。文化环境是历史和现实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文化的历史支撑和岁月积淀是文化环境产生、发展和求变的首要前提条件,现阶段文化环境的特质是历史文化因素累积的结果,文化的内需力支撑文化环境的作用力。“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之间相处的关系,都会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反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4〕。文化环境的每一阶段都汲取、扬弃历史赋予的条件,历史的文化有可能在改变后成为现实的直接文化环境,也有可能为时代抛弃,为人们所遗忘。传统民间习俗、精神内涵、民艺民粹,在与现代化的对抗中,直接被重建到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关系,在现实文化体系的建构中,认真研究文化发展的现状,深刻理解现实文化的逻辑内涵,建构与文化良性互动的文化环境体系,是现阶段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内涵

第一,从经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倡导“义利共生”。在中国传统封建小农经济文化中“义”是内涵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文讨论的“义”是作为传统社会中评价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仁人志士共同的价值取向,“义不容辞”、“见义勇为”、“舍身取义”反映了人们追求义的不同层次实践活动,他们为了取义,用行动代替言语,甚至以不惜放弃自我生命为代价,提倡对义的绝对追求。对于“利”的价值取向,人们普遍表示否定。对于“义”的无底线价值追求和对于“利”的全面否定的现状,在社会道德的弘扬过程中,虽然倡导了道德的纯粹性,无疑也忽视了人的合理性需求,遮蔽了人的现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倡导“义利共生”,对利和义作出了层次性划分,使之成为层次分明的极具现实基础的概念。学者光将道德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是不妨碍他人的自私自利,这是最低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即‘伦理底线’;第二层次是为己利人或利己利人的互利行为,这是最普遍的道德要求;第三层次是为人利人、无私奉献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倡导社会道德风尚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了绝对化的取“义”和舍“利”的行为,等级化的取“利”原则在守住道德底线、弘扬社会风尚的同时,也保证现实社会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倡导的经济价值取向。

第二,就伦理价值取向的立场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谋求“文理并存”。所谓“文理并存”,就是指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应该适度权衡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赋予科学理性以人文精神,形精神和理性精神紧密结合的局面。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科学与技术结合使人类社会推动经济生产发展、社会生活充实、人类素质提高。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过度迷信和绝对推崇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割裂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统一,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产生了“异化”问题。人类被自己所生产出的成果所控制,逐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意识,成为科技的衍生物,对自然的绝对破坏危及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所倡导的伦理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出路就在于“科学建制”和“科学气质”,“科学建制”既是推动和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也是发现和消除谬误的严格程序。“科学气质”,按默顿的说法包括“普遍性”、“社团性”、“不谋私利”以及“有组织的怀疑”四方面要素,这是创新精神与求实精神、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6〕。因此,应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宣传科学气质和精神,系统建立科学机制和组织,预设性防止人类异化,避免科学技术凌驾于人之上产生的恶果,保证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

第三,从作用机制建构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崇“法德并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德治经济,倡导法律规范力和契约的执行力,也注重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用自身的道德力量和外在法律规范并驱的方式在经济活动中倡导公平竞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化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作用机制是法律和道德并驱的机制建构。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两者对于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效应,也存在自身的缺陷。法律制定和运行主体的人为性,并不能保证法律本身的纯粹理性化,人类的非理性总会作用于法律,影响法律的公平性;就法律的效力而言,针对某个领域发挥作用的法律手段,着力的范围具有局限性,单纯依靠法制建设也会加重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德治的非强制性特点会减弱自身的效力,无法实现道德的作用,其本身的多元化也会混淆视听,加大执行难度,单纯依赖道德力量也不是社会发展的明智之举。同志指出,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内涵起源于“义利共生”的经济价值追求,它合理地提出了解决道德和利益关系的措施,成为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逻辑起点。“文理并存”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理念保证,不断调解异化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是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着力点。“法德并驱”的制度建构,在人与物之间建构起合理的桥梁,合理作用方式保障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是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必备条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的建构

良性运转的文化环境是保证文化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新自觉要求准确定位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合理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从文化理想、文化制度、文化方式方面出发,全面地建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理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和目标。

文化理想孕育着文化最深层的底蕴,是建筑文化长城的基石,是体现文化灵魂的关键。“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表现在其特有的文化理想之中”〔7〕。文化理想的建构也不是脱离社会实践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空洞的文化发展目标。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社会,儒家学说提出“天下大同”社会理想基础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在革命年代“翻身求解放”社会理想下,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的文化理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传统观念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道德和文化面临重塑的境遇,社会的紊乱连带促动个体道德的倒塌、文化的徘徊及心理的迷惑。参透中国当代市场经济文化深层的意蕴,必须首先领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理想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理想应该是“共同富裕”社会理想下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终极目标,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性文化理想,脱离共同富裕基础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缺乏凝聚力的空洞口号。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该处理好多元文化的关系,用文化引领众多社会思潮,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新风尚;平衡文化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用文化产业带动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化共享的新局面。

(二)文化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文化制度的引导,逻辑顺畅、组织紧凑的文化体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文化环境,文化体制是建立在文化制度方向性把控基础上的体制机理:“一般说来,制度比较原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体制比较具体,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体制是制度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存在形式,制度是体制的原则的或本质的规定。”〔8〕保障市场经济正确运行应该从文化制度入手。文化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必须反映出社会制度的特色,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文化制度的首要原则就是保障文化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避免形成脱离社会制度的文化制度。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文化制度理应保障人民群众公平、自由进出市场经济,维护其合法权益,避免不合法权益对其的侵害。建设先进文化的社会呼吁,暗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赋予文化制度的先进性特质。文化制度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其努力保障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更注重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文化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和动力。

文化方式也就是文化的模式问题,是社会成员行为选择遵从的最高价值标准,它构成社会全部价值观的基础。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的文化模式主要包括个人本位、群体本位和伦理本位。个人本位是西方社会文化模式,倡导个体价值的最高追求,意味着社会运行中对于个人利益的合法保护,产生了契约文化以及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东方文化熏陶下的文化模式是群体本位,中国将这种群体与血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政权和经济紧密勾结的关系本位社会“,官官相护”“、”、“商商互结”的局面就是传统文化推崇伦理本位与“关系本位”相结合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在小农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市场经济却是格格不入的。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倾向扰乱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市场主体自由出入的秩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生长于中国文化中,必然附加着伦理价值倾向,这种倾向是与契约制度和信用体系紧密结合、信奉个人能力至上的文化模式,以个人综合素质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通过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员流动,突破传统的关系模式,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本位的伦理文化模式。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nalys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e the symbiosi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rt.

Keywords: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每一个优秀的建筑无不包含着时代特征、人文艺术与建筑师的个人品质。随着近几年来对环保的重视,环境的设计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上来。因而,对环境进行设计成为每一个建筑师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环境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合性,创造出一个既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1建筑设计概述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百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羟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问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白|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卜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问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2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建筑是主要载体和体现者。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人情感.体现人情味,把创造环境上升至创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是环境设计的主旨。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只是一方面,只有将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进行一起设计,才会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简单来说,也就是生态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

生态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是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其实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少的要素之一。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识民众性,是针对公共环境设计提出的,尤其是针对中国目前的设计现状,有多少个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是公众真正参与的结果。大部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仍旧是个别人的喜好或领导意志的结果,这些设计空间往往脱离了它的最广大的所有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公共环境的存在,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在这里,大众是我们设计师的服务对象,无论是室内环境中,还是在室外环境中,应力求与环境的最广大的所有者沟通,并为之服务。

参考文献:

[1]白吉,力倪,海涛.浅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民营科技,2011(04).

[2]陈红锋.浅谈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及意义[J].科技资讯,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