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危害 干预措施

亚健康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肌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亚健康状态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近年来发生不断增加。乐虹等调查的武汉3所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在70.45%,经常熬夜、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感觉学习与生活压力大等与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有关[1],范存欣等报道大学生亚健康占61.74%,个体心理行为与家庭因素、学习与就业压力等是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2]。亚健康状态对在校大学生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其由亚健康状态尽早转化为健康状态。

1.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其进入大学生活以后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直接或间接相关。饮食不规律,当肌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肌体失调;不良的生活方式,部分学生进入高校独立生活以后养成吸烟、酗酒、缺少运动等习惯;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造成严重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常见现象。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低落、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及方法、学习阻力大,以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1.1躯体亚健康及危害。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明显疾病后而经常出现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关节肌肉酸痛、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且不易缓解。以上症状均可以导致抵抗力下降使肌体向疾病转化,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它虽然不像癌症、心血管疾病那样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但它却是一个不被人们重视而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1.2心理亚健康及危害。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症状的持续存在,则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会慢慢进入心理疾病阶段。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诱发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1.3人际交往亚健康及危害。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交往频率下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广泛地接收大量信息,这些都会导致人际交往减少及关系的淡化。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意识,孤独、猜疑、自闭,是在同学之间树起多条屏障,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患心理障碍和疾患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高校医护人员要加大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危害的认识,对存在亚健康的学生及时发现,尽早干预,积极寻找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及周围环境入手,重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劳逸结合,开展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消除亚健康对学生的威胁,从根本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2.1提高认识,自我修养。作为大学生要清楚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以及就业形势压力等各种复杂情况,要树立良好的身心健康理念。不但要有健康体魄,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做到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自控能力,及时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要搞好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为适应社会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组织,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健康新理念。学校应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及通过校园网络、校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觉防病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应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亚健康问题,及时防止大部分学生进入亚健康状态,对进入亚健康状态的同学要防止恶化,积极进行康复治疗,避免进入疾病状态。牢固树立“健康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2.3心理调治,适时干预。对亚健康状态患者的调理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善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心理调治,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在评价自己时,既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又不用放大镜来看自身的缺点[3]。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个性面对人生,追求更多的生活和学习乐趣。

2.4适度运动,强化体质: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应对高考,进入大学后沉迷网络,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抵抗力降低。运动是锻炼意志、强化体质、防止疾病的有效手段,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但能够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还可使情绪乐观,精力充沛,提高心理素质,有效预防亚健康现象的发生,并促成亚健康状态向健康转归。

2.5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食”对于调养身体亚健康意义非凡:一些不起眼的五谷杂粮,能够降血脂、刮脂肪、利肠胃等。暴饮暴食能引起肥胖、胃病、肠道疾病等,是身体亚健康一个比较重要的起因,拒绝暴饮暴食,规律饮食,肠胃各机能也能正常运转,营养均衡,让我们离亚健康也就远了一些。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建议多进食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猪肝、鸡蛋等食物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增强抵抗力。

2.6家庭教育,及早干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身特点,家庭教育在人成长中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以生命健康、生命价值、生命智慧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对预防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7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饮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长期的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导致疲劳积累、情绪暴躁以及思维能力下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改变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紧紧相邻,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但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但又会向疾病方向发展,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远离亚健康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因人而异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亚健康,使亚健康早日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乐红,吴均林,王春荣等.大学新生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4,17(3):13-15.

[2]范存新,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0.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防治

1 关于“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次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表现为活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亚健康状态出现的原因很多,例如伴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各种污染对机体的损伤,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及个性特征都会导致亚健康的发生。亚健康给人体带来许多不适,如失眠健忘、头晕头痛、耳鸣多梦、胸闷气短、面色无华、精神不振、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有的甚至失去正常的社交能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经体格检查通常并不会有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功能性问题。如果这种状态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除了有不适症状外,亚健康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如果突遇超强刺激,就可能出现无病先兆猝死、过劳死的现象。

2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对于亚健康,中医学并未明确提出其概念,但却有很多与亚健康相关的论述。从中医学角度看亚健康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倦过度,耗伤正气而致阴阳气血失调、经络畅,脏腑功能失常。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3 亚健康防治中的中医优势

中医治疗亚健康方法较多,疗效明显,且至今未发现值得重视的毒副反应。因此,中医干预亚健康有较大的优势。在治疗方法上多方位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疗效,体现中医“天-地-人”整体思想。

3.1 思维方法的优势

“治未病”所包含的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就是说:在疾病未发之前进行保健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形成虽与外邪侵袭有关,人体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既病防变是指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征兆,应及时采取措施,阻断其发展与传变。

《金匮要略》中有:“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说肝之病,多可传变至脾,治疗时应注意未病之脾脏,以防疾病深入。《医学源流论?防微论》中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是说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较盛,所以易治;若未及时治疗,病邪由表入里,正气耗伤,不能抗邪,疾病转为难治。

3.2 预防手段的优势

3.2.1 调养情志

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自我调节,防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使机体保持生理上的协调平衡。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情志失调,所以防治亚健康可以通过调养情志来促进身体健康。中医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倡导以“恬淡虚无”的境界面对欲望和诱惑;“莫嗔怒养肝气,少思虑养心气”,即调养心神;倡导放松心境,调畅气血,怡情放怀,维护脏腑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亚健康的发生。当以“ 戒怒”、“慎思”为要的理念,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控能力,当遇到严重心理障碍时,积极求助心理医生。这样就可以在无明确病因的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治疗,及时有效地预防亚健康状态,阻止其向疾病转化。

3.2.2 起居活动调理:每天起居有一定规律,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身体活动,使人体活动能顺应四时而颐养其气。

3.2.3 食疗调理:中医在食疗、药膳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非常值得利用和开发。有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尝新食养”、“节转食养”和“融情食养”,又有纠正体质偏颇的个性化食疗药膳等。

3.2.4 理疗调治:推拿、按摩、针灸、脐疗等中医特色的传统技术,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中医运动养生方法,都是中医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

3.3 治疗思路的优势

用“以亚健康为框架、中医病名为中心、辨证论治为原则,用现代研究方法总结评价”的亚健康防治思路。即在目前对健康总体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主证纳入中医以下病名辨证治疗:不寐(失眠)、耳鸣、眩晕、头痛、郁证、痹证、虚劳、心悸、自汗、胸痹、便秘、泄泻、内伤发热、消渴等,在每一个病名下,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3.3.1 辨证纲目清楚

许多亚健康者的表现,在西医看来是一个症状,而中医则可以认为是病名,如“不寐”、“心悸”等,在心悸等病名下进行辨证,则能更好地体现中医的辨病辨证思想,纲目清楚。

3.3.2 有利于学习继承中医已有的丰富治疗经验

中医虽无亚健康病名,但对不寐(失眠)、耳鸣、眩晕、头痛、郁证、痹证、虚劳、心悸、自汗、胸痹、便秘、泄泻、内伤发热、消渴等病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中医病名为中心的中医诊治体系,有利于对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可以更好地学习应用历代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3.3.3 便于抓主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在临床中诊治亚健康,尽管亚健康状态者症状繁杂,但总会有最突出的痛苦。

即中医的主证,只有抓住主证,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的病名,即体现了主证。在主证名目下的辨证分型,针对性强,更能体现中医的辨证治疗优势。

3.3.4 亚健康状态以脾虚肝郁、肾虚证侯为主[ 1 ]。对于因为其证侯特点不明显,人群仍出现不适症状,可考虑从中医体质或生活习惯方向进行干预,对于有证可辨的人群应当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脾肾为重心补其不足,尽早切断向疾病状态发展的趋势。

3.3.5 辨证论治:

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各医家提出各自的治疗方剂,多数医家[2-8]都提出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治疗亚健康,类似的方剂包括四逆散、逍遥散、小柴胡汤等。另外针对亚健康患者阴阳、虚实及病位的不同,还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剂。脾虚者予归脾汤、人参归脾汤、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归芍六君子汤等;肾虚者予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心气虚者予天王补心丹、养心汤等;血虚者予四物汤;血淤者予当归芍药散、逐瘀汤[7];挟湿者予胃苓散、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加减;湿热者予二妙丸;挟痰湿者予二陈汤等。痰湿者予二陈汤等。但关于亚健康临床有效率的报道较少,赵英明等[8]观察病例87例,经过6~15剂中药治疗,总治愈率为94.15%,有效率为100%。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特殊阶段,具有双向性、可调性、可控性、可逆转性、动态性的特性,顺则健康,逆则疾病,并且永远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阶段,其变化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亚健康不是等待阶段而是应该管理、控制机体患病基础的特殊阶段。我是一名在中医医院从事社区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中医的思维方法对亚健康的系统、整体防治至关重要;国粹中医世代传承,预防手段高度生活化、个性化、人文化,其在社区卫生的落实、普及,是我们的责任,值得规范推广之。

参考文献

[1]黄鹂,原嘉民,欧爱华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1):25-28.

[2]余静.辨证分型在“亚健康”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6):381-382.

[3] 申保国.略述中医对亚健康的诊治[J[.光明中医,2005,20(5):19-21.

[4] 武维屏,边永君.亚健康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00,41(4):251.[5]温茂兴.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3(1):31-32.

[6]尉平平.亚健康的中医辨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1):80.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1.1 学习环境亚健康。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求胜心切、精神压力过大、注意力难以集中、神经衰弱、抑郁、烦躁,焦虑、失眠等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较重,长期睡眠不足,大脑过度疲劳,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则精神压力更重。

1.2 生活方式亚健康。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引食不节和嗜好烟酒等,已成为许多学生的通病。

1.3 人际关系亚健康。由于年龄、阅历及个性因素的差别,同学之间常为一些小事发生冲突,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心理素质差者感到压抑、烦躁、焦虑不安;有些学生不能把握自己,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和集体,导致同学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紧张。

1.4 社会因素亚健康。社会的激烈竞争,生活频率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引起多虑、失眠、多梦、头痛,所有这一切均是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

1.5 家庭环境亚健康。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父母离异或家庭出现突发事故,学生精神受到严重刺激,产生心理问题。

1.6 个人因素亚健康。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热衷于“上网”、经常不顾正常的学习和休息,影响学业完成和身体健康。也有不少同学学习“开夜车”,违背了正常作息时间和个人的生物规律。

2、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导致学生亚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也有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引起睡眠不足,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不良卫生习惯,一些学生不吃早餐和不按时吃早餐,有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随便吃一点,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久而久之,养成饮食无规律,对身体的伤害较大。

作者从2007年调查的一组数据得知:许多学生由于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少,并显示,每天女生参加活动只有37.6%的人在15min以下,男生只有68.3%的人在30min以下,男女生达到1h或超过1h的人数很少,而且没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所以,平时自觉锻炼就很少。每天参加lh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教育与对策

3.1 增设健康教育的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以加强自我监护,预防或及早发现亚健康状态,并将之消灭于萌芽之中。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构建与落实新型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健康与保健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建立新的健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之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心理亚健康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心理亚健康,多以描述某方面的症状来界定。不少研究者运用量表的方法来筛查心理亚健康者,并对其筛查方法进行了效度检验,以此来界定心理亚健康。如:研究者裴雯运用“SCL-90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研究,并界定了其研究的心理亚健康概念;刘欢欢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界定的方法是进行调查界定,并对其心理亚健康筛查方法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效度。笔者发现,研究心理亚健康,基本使用的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评价量表(P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尊量表(SES)等。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大约3000万,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者占16%-25.40%。陈军发现,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4%,且在性别、专业、居住地、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等各个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对广东某所医科大学412名医学生,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心理亚健康筛查,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9.3%。山西农业大学曾对182名生命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79%。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新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发现有21.70%的新生心理问题明显,需要尽快约请进行心理咨询。

2008年的《山东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与内化教育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省10所学校在校高职生,发现高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依次为:记忆力减退、担心自己的健康、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长期持续疲劳、困倦、四肢无力等。研究还发现,心理负担过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嗜好等是造成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市高校20余万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结果显示:约50%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山西6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雷军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疲劳感的学生占到76.70%,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觉压抑等状态的比率较高。

2009年,占华、卢晓文对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亚健康的检出率为42.36%。其中,女性亚健康检出率为47.4%;男性亚健康检出率为25.15%。李力生等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中,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大一至大四共215名学生被试,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61.8%,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结果的75%。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已经比较普遍。心理亚健康未达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不明显,很难诊断,它还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状态,也容易与心境、性格等日常心理实践混淆,且与身体亚健康相似,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国内研究者运用了生理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运动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舞动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法等等方式,对心理亚健康进行干预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干预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症状都各有侧重,且具有一定的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的裴雯在《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探讨了自生法、腹式呼吸法和瑜伽语音冥想法等3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对高校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开展干预效果。实验发现,这3种放松训练法对于改善情绪、睡眠和人际关系等都有效。因此,很值得推广采用放松训练法,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干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运动疗法。例如,夏洪安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与运动疗法探析运动亚健康样》,刘波的《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还有刘君雯的《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等。尚明玉在《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恐怖症状方面,足球运动和橄榄球运动对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方面,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焦虑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

李晓明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中医调适方法:精神情志调摄、四时养生、饮食健康、保健运动、辨证论治。孙淑彩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以情制情、重视心疗等进行调摄精神,以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等实现形神兼养,更好地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等方法对有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干预。

金虹在《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不同干预方法实验对照》中,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等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结论:3种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推广,但通过设计的团体治疗与有氧运动结合方案远期疗效更为明显,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

陈瑜、张小远《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发现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此外,薛冰等采用道教认知疗法干预具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大学生,效果较好;李传银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组织对有高孤独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有效地缓解了孤独情绪;高文凤等采用观察阅读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这些干预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基本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干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对于症状的缓解都有积极影响,对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某一种或某些方面有改善。

有研究发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的疗法效果会更好。潘立等采用太极拳锻炼、保健刮疼广播操、中医中药诊疗、饮食指导及心理咨询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心理亚健康者实施干预,干预前后比较发现,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研究的思考

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是通过综述文献表明,关于亚健康的研究,多是临床方面的、身体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再有就多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如医务工作者、医学专业学生、教师、师范类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心理亚健康研究,而对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很少。关于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研究,也仅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一因素的详细分析与比较。二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发现,搜索到相关文献80余篇;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仅搜索到文献3篇。这说明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丰富,特别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没有检索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其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方法等亦应得到重视,以便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相关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开展相关研究,调查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在理论创新以及实际价值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价值上,文献检索发现关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参考文献还比较少,再加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开展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填补研究不足与空白。在实践价值上,研究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亚健康干预方案策略和建议,提高实施干预的效果,有利于高职院校制定适宜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其心理潜能,提升其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研究的思路方法 项目研究思路是提出研究假设,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分析,推出可行性方案以及等。本课题研究假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睡眠质量、人格、生活事件和心理资本等因素相关;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心理健康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中国人亚健康诊断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选择若干高职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筛选出的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亚健康状态群体在性别、民族、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因素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在心理资本、人格、生活事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尚明玉.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王俏.我国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

[4]张乐.基于集对分析的心理亚健康筛选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6]唐峥华,刘婕,唐耀华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6)

[7]周玉龙.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12(10)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进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日益关注。健康,已成为一大主干学科。近年来,亚健康一词被提出,并日益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率先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2003年10月美国M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十四大挑战,其中有两条就是专门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我国古代医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未病”的概念。 “未病”是机体开始已有或无病理信息,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或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状态,是病象未充分显露的隐潜阶段。与现在亚健康状态所指的非疾病、非健康状态基本相似。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4年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现象,还包括心理与社会上的完满适应。根据这一定义,WHO的章程序言中提到:全世界属于健康状态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状态。赵瑞芹等[1]提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何裕民等[2]则认为:亚健康包括三条:首先,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及可明确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它可以涉及躯体上的不适(如虚弱、疲劳等)虽够不上疾病,却又偏离了健康的症状;再次它可涉及到精神心理上的不适以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董玉整[3]认为: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这一概念在国内的有关亚健康网站上被普遍采用。

综合上述观点,总的来说目前达成共识的一点是: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经系统检查未发病,而自己确实感觉到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潜临床阶段、前临床阶段。

2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成年人占25%~48%。目前国内学者十分热衷于本课题,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调研,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有所涉及,在较发达的城市从事脑力劳动人群发病率较高,在曹露[4]的十堰市119名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问卷调查中亚健康的发生率达到了80.1%。而在不同的职业中,知识分子高达70%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部队中,由于军人职业特殊,体力负荷及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水平。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突发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及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官兵中心理亚健康状态较多,边强[5]对某军队疗养院接待的疗养员322名进行问卷调查,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7.7%,而王俊[6]采用对照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对军队在职干部1325名进行调查,共有892名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7.32%。

3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

3.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7]。1994进行了修订[8]。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分别于1992年也制定了自己的关于CFS诊断标准。依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具体疾病的症状以及自己感觉不到或被忽略的状态,对照上述标准诊断。

3.2 MDI健康评估法

是WHO用于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依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进行综合评价。其标准是: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

3.3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确定主要依据量表测量,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Delphi法评价。

4 亚健康状态的检测技术

近10年来,我国可评估人体多种状态的检测技术有了一定进展,有热断层扫描仪、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亚健康检测法、人体功能代谢分析仪及清华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量子亚健康检测仪、福贝斯远程健康监测系统(TDS)。

5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由于其年龄、适应能力、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但一般均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改变,这三方面互为因果。就身体要素而言,首先为疲劳,其次涉及虚弱,免疫失调,消化不良、头昏,性功能低下的综合状态,再次仅表现为睡眠困难、肌肉酸痛、便秘等单一症状。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冷漠、无助、无望、孤独、空虚,在家庭生活、情感交流、人际沟通、知识学习和创造性劳动等方面感到困惑、压抑和郁闷。

6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

关于亚健康原因与机制,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有研究认为,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工作的压力,职业的竞争以及繁多的信息刺激都是应激原(应激是一种非特异相当泛化的反应,其基本的反应是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应激原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亚健康。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激活都参与升高血压,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还引起代谢的改变,使血胆固醇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水潴留,导致动脉硬化[9]。总之,人们认为导致亚健康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1)过度的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酗酒等)。(2)社会的压力环境以及人性的欲望和需求产生的压力。(3)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导致维持生命的器官运行和新陈代谢等生物节律的紊乱。(4)环境污染的影响。这既有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失调而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又有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7 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即健康亚健康潜临床前临床疾病,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和防治,就可以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其措施有:(1)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心理平衡。(2)健康的生活方式:①饮食结构造就健康:有研究证明,冠心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三高症、糖尿病都可以通过进食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得到缓解。多吃蔬菜水果,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的摄入量。②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睡眠充足,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安排每日活动。(3)治疗: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不固定,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将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①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②中西医结合治疗。③生物-物理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人类一种古老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为他能平衡植物神经系统,使人平静放松,强化人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缓解失眠,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8 展望

亚健康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亚健康的发生机制未得到确证,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人群亚健康研究较少,如特殊兵种部队的官兵的亚健康状态,特别是核潜艇部队,出海时间长,一次潜航时间长,艇内空间狭小,环境密闭,噪声大,高温高湿,生活环境恶劣,加之海上形势复杂多变,对艇员的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航行中一旦出现生理、心理不健康问题,对核潜艇执行重大任务将有极大的威胁性。因此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深化亚健康病因和机理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地预防和确立科学的治疗,完善特殊领域亚健康人群的研究都是下一步亚健康研究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瑞芹,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2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医学与哲学,2008,29(1):2-4.

3 董玉整. 亚健康初探. 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26(3):77-78.

4 曹露. 十堰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8(14):3526-3527.

5 边强. 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4-2515.

6 王俊. 在职干部亚健康状态海滨综合疗养的疗效观察. 医技与临床,2008,24(14):151-152.

7 Holmes GP, Kaplan JE, Gant NM, et 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working case definition .AnnIntern Med, 1988,108:387-389.

相关期刊更多

小雪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

湖北造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轻工业管理办公室

科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