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教育合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培计划;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的政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越发呈现出“需求导向、凸显实践”的动态化发展理念和地域性、体系性、多元化等新特征。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它的实施为发展新时期教育,尽快实现教育为本、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必然需要依循最新教育政策,考量农村美术教师内在需求,建立契合度更高的“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方案。

1现有美术课程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国培计划”课程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有国家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和相关配套支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某种角度来讲,最影响培训效果的就是课程问题。为了更深度地认知河南省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的现状,更好地推动改革的有效实施,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近年来所承办的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为研究基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会调研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调研,以明晰当下培训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有5.9%的学员对“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初中美术)的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研修(培训)资源等方面评价一般;有2.1%的学员认为“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小学美术)在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教学设施与条件方面评价一般。这说明学员对培训课程的丰富程度、适切性和实践性方面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学院认为当前“国培计划”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目标定位过高,课程针对性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农村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理念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不足,针对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有待加强。(3)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实操课程安排不足,既没有特别贴合农村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没有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大程度的推广传播。(4)与名校以及校外机构如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开拓参训教师的视野以及将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推广。(5)村组及家庭教育模式是农村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内部体系,目前课程体系中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村组教育结合方面的指导和研究内容相对薄弱。(6)针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需求方面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2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基于课程凸显的问题以及对近三年“国培计划”的监测和反思,学院认为乡村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并考量参训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学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对现有“国培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科学化定位,建立多元化、阶梯化的目标体系,整体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探求美术背后的文化意义是一项重要目标。美术文化的多重含义和价值决定了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增强对作品的解读力成为重要目标。其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技能训练、审美意识培养割裂的现状,因此,还应设置技能课和美学、艺术概论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提升教师全方面地素养。再次,当下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符号无处不在,如何更好地衔接、解读当代艺术成为重要议题,增设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相关专题也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最后,相对抽象晦涩的理论性课程,参训教师更关注创作实践和考察类课程,对主题式和案例化教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增强数据库建设,落实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多形态的课程体系。如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能化,参培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明确的要求。总之,需尽可能地增强课程间的衔接性、多元性、前沿性和适配性,以专家、名师、参训教师共同建构“学术共同体”,推动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最终,学院将改革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对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理解和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并将之应用到教育教学行动中。(2)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教师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理解。(3)系统学习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4)提高美术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具备专业美术理论、娴熟美术技能与良好教学素养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骨干美术教师队伍。(5)增强对地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感悟力,探索开发学校美术与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相结合、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掌握具有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6)提高农村美术教师整体素质,使其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骨干队伍。总而言之,改革目标可以简化为: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主要内容;学习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掌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情境的创设与营造、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内容。

3农村美术教育改革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3.1主题设计

在具体课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学院以《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强调了改革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参考和研究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蒲公英行动”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吸收相关研究成果。(2)深化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学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学习方式进行系统化的重点分析和解读。(3)掌握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以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为契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和评价,使参训教师从实践中掌握课题论证和研究的基本流程。(4)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研修过程中的教材成果为基础,将进行地方文化特色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的设计、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作为课程主体。改革方案的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1)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模块包括两部分。师德修养:模范教师师德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新方向;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专业理念: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测评、政策解读与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自身专业发展。(2)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四部分。教育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发展知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诊断。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及其教学;用普通人视角看艺术———美术鉴赏、美术欣赏与美术批评。学科教学知识: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与农村应对策略实践型思考。(3)专业能力模块包括六部分。教学设计:美术教材的分析与内涵挖掘;美术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实施:学校美术工作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典型美术课例评析;村组与家庭教育。教学评价:中学美术的观课、说课、评课、微课;新课程观下的美术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域美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尝试。班级管理:合作方式完成美术作品的策划与实施;美术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之微课与翻转课堂;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3.2培训方式

改革方案坚持实践性、情境性、贴近性、开放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农村美术教师的“核心技能体系”,即注重学员在实践与交流的过程或情境中,经过不断地体验、感悟和反思后形成的知识,使之不仅为受训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同样满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座、参观考察、教学研讨、实践探究、集中指导、案例分析、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学院还开展“1+1”系列学术研究项目,即学术+实践,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专业,以自愿报名方式,由硕士研究生联系参训教师形成结伴帮扶,设计系列主题课题,在自媒体平台系列培训研究成果。

3.3考核评价与成果转化

改革方案采取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为其提供开阔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的视野。此外,受训教师还需提交能体现培训理念、特色的专业论文,经专业评委会评审通过后集结成论文集或针对核心素养教学的研修报告。学院还计划在培训结束后3~5年内,选拔优秀受训教师,联合其所在单位和相关艺术馆等举办“国培”美术成果展览。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法教学;高职;包装设计;教学应用

一、项目背景与项目合作方式简介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人均拥有手机量的比例正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手机链、手机饰品等配饰正逐渐成为了消费市场中一股新的动力。

(二)项目合作方式。该包装设计项目,是校方与一家主要生产饰品的公司相合作。在结合企业设计任务与实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选择了该公司最新推出的水钻系列手机链为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训项目,并按照产品要求,在教师与企业设计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64个学时的学习,完成了对该手机链盒包装设计项目的实操。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过程,主要由四个阶段所组成。它们分别是项目信息的收集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评价阶段,其具体的实施过程都由学生亲自动手,而教师则主要在其中起到引导、咨询与答疑解惑的作用。通过项目的不断实施与开展,使学生能明确包装设计各环节中操作的重难点,并有效的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换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项目信息收集阶段。在项目信息收集阶段,学生主要是针对手机链包装设计的形式,进行实地的市场调查与研究,以收集、整理不同品类的保证样式,从而更好的掌握保证设计表现方法与消费群体,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一般为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实地的市场调研,在调查中可采用观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以详细收集目前市场中与手机链盒有关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调查出手机链盒包装设计的形态、样式、价格、所用材料、消费者喜好等方面的信息。在项目信息的收集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与整理能力。一方面,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包装设计的个性化特征,以及不同品类手机链盒商品的设计特征;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继续通过相关网站或者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以进一步认识到国内外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项目计划阶段。在项目计划阶段,主要是理清设计思路,以及确定设计方案的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其它途径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信息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对手机链盒的设计定位、市场导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进而寻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包装设计思路,以确保顺利的完成包装设计任务。整个项目计划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一是在课堂中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小组结合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所收集来的不同品类的手机链盒的包装案例进行类别分析,并展开交流与探讨;二是让学生结合市场中优秀的手机链盒设计作品,以此作为执行的榜样,并根据项目的具体设计要求,结合前期调查分析与思路的设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构思;三是分组对设计思路进行阐述,并形成初步的草图设计方案,再由教师对方案进行点评,以指出其可行及正确的地方,同时也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最终在方案优化以后形成电子稿。在项目计划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草图勾画,然后通过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对草图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梳理与修改,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直至完成正稿为止。以某一小组的“京剧”设计方案为例,其设计点就是在包装盒中添加一些京剧故事、青花等传统元素,通过对草图的大量修改与优化,最终形成了以“京剧”为主题的设计方案,包装盒的字体笔画设计就源于京剧脸谱,整个设计方案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文化气息,相信会受到喜爱传统元素人们的青睐。

(三)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是对设计方案的正稿进行最后的细节调整,然后对正稿实施输出打印,最终制作成手机链盒的成品。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能掌握印前设计的技巧与要求,以及学会能正确的折叠纸盒。其中,在印前设计时,学生应着重做好尺寸的计算,以保证设计稿能符合项目的实际要求,还应做好打印前的图片扫描,以保证图像具有足够的精细度和清晰度;而在打印中学生应掌握的技巧与要求,主要了包括色彩模式的转换、字体的转曲、尺寸大小的调整、出血线的设定等等。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四)项目评价阶段。项目评价阶段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让每一名学生都担当起消费者的角色,并对其它学生的手机链盒的包装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与选择,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系统评价,其评价内容包括了:一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是否与项目的要求相符合;二是与手机链实物相结合,评价学生包装设计作品的合理性、时尚性以及识别性;三是由校内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总结此次项目完成情况,并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加以表扬与鼓励。

三、总结

为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高职包装设计课程中,应积极采用项目法进行教学,通过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更好的实现工学之间的结合,实现学生由理论知识向着实践应用的方向转化,最终推动学生学科应用能力的良好发展,推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的提升。

作者:申蕾 单位: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兵,张晓波,徐军.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包装世界,2012(6).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电气绘图软件实训》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和RROTEL软件的使用,能利用上述两种软件进行电气图或PCB板的设计。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整体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院《电气绘图软件实训》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依照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教学以培训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主,但经过两年的实际教学和毕业生的回馈信息,发现课程在教学和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致使学生出社会后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对学校也不能体现特色,造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正是因为这样,笔者认为提出以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课程改革才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能进一步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二、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

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我院教学团队在与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对电气绘图员的企业需求,依据专家提出的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能力,参照“国家制图员证”和“PCB设计工程师证”所需的职业资格能力标准,制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依据真实的职业世界,建构以项目为载体,真正体现“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选择“项目制”的考核方法,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上岗,无需企业再培训,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质量高、综合素质好。

2、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的实施环节

(1)课程体系的建立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改革试点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下的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通过对重庆市相关企业的广泛调研,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围绕培养电气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行为导向为实施路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求,我们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施过程:首先我们组织了专业教师对重庆市电气绘图员的生存状态和所需技能进行了深入调研,完成了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调研成果报告;然后我们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业界专家(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主要是依据专家所提出的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能力,参照“国家制图员证”和“PCB设计工程师证”所需的职业资格能力标准,制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接着是企业专业和专业教师合作,依据真实的职业世界,建构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支撑知识技能,依据课程标准来整体设计学习项目和细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2)课程标准的制定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按照体现职业性、突出能力、可学习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的原则制定了《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标准》。

(3)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的效果

在我院2011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电气绘图软件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升学生技能。学生对AUTOCAD软件和PROTEL软件的掌握比之前的年级要更加牢固,同时学生的设计电路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其中有三名同学参加全国CAD技能大赛,取得了重庆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第二,锻炼了专业教学团队,我院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对于企业的运作、思路、所需技能等都没有很好的把握,这次的参与电气绘图软件实训的课程组课题组成员中不仅包括了专业教师,还有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的绘图专家,通过与专家一起参与电气绘图软件课程建设,虚心向专家请教,彼此互相探讨,交流和学习,使得我院专业教师对于企业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发和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锻炼了教师队伍;第三,强化了校企合作。在项目化课程的改革和开发中,企业中的经验及对工作岗位的能力定位有着最主要的因素,在本门课程的改革探索中,不管是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还是项目化教材的编写,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的专家都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几乎全程参与课程改革和开发,与学校形成资源互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冯明兵,吴杰.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以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2]王启海,赵宝林. 基于校企合作的《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2(4).

[3]付秋华,徐艳萍.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的改革与教学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报.2012(6).

作者简介:

杨小庆,1984.10. 女 湖北宜昌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