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陈旧,职业教育院校在数量上大大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大幅上升。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管理遇到更大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随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即将要进入社会的主要群体,逐渐的感受到社会变化的主要的冲击,在心理上也处于转型的时期,正在向成熟逐步的转变,因此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职业技术学校给与高度的重视,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的进行学生管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招收的都是初中毕业生,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改革,生源也逐渐的多样化,有许多成年人也可以进入到学校进行再次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但是初中毕业生依然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体。因此,中职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年轻的、向上的主体,他们正处于青春的时期,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中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比同龄人更早的面的社会,面对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压力,在心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思维能力发展比较迅速。中职生在智力发展上比较迅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是逐渐的趋于成熟,同时他们的思辨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客观,对于抽象性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缺乏成熟理性的认识。其次,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职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与评价逐渐的趋于科学合理从具体评价转为抽象评价,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特点,渴望他们对自身有更多的关注。第三是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情绪控制上与幼儿时期有所区别,他们不再是冲动的、肤浅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行为上仍然存在情绪化的倾向,有时候一些态度与行为具有严重的情绪意义,这个时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表现出冷漠等特征。第四,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徐艳秋。中职生在学习之余,喜欢根据自身的兴趣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他们参加这些活动往往是具有自身的目的的,开始理解一些叫深层次的书籍,明白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最后,中职生的亲子关系一般是呈现疏离的状态,中职生逐渐的建立自身的生活圈子,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的疏离,在对待一些问题上更加注重自身的独特的认识。总的来说,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逐渐趋于成熟,个性特征与思想品德基本上是定型的,在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上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开始逐渐的提升自身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中职生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心理的发展上不够成熟、不够稳定,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学生在心理上也是出现偏差,学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经常破坏纪律、打架斗殴,不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具有较强烈的自卑心理,很多学生认为走进中等职业院校就是自身的失败,学生自信心不足,自己看不起自己。这些学生还普遍的存在厌学现象,逃课、旷课、考试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为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新举措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等职业院校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管理中观测以人为本理念,哲学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为核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生本管理中,确定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规定学生的管理都是为了学生,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学生不仅仅是被管理的人,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主要成员,学生权利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高度的重视,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征求学生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主题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建立管理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中职生的管理中包括思想政治管理与日常生活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重要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中职生在入校后,没有了升学动力与压力,在精神上很容易松懈下来,在脱离父母的束缚与管制的情况下,在学习上行动更加的散漫,每天沉迷于网络上的游侠,这时候,在学生管理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的措施就是对学生进行激励,采取目标吉利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短期的学习设计、长久的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等等,针对学生内心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以及自身需要成熟的急迫性,同样采取吉利的方法。

3.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在中职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上的沟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消极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是消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激励,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青少年的发展中,教师需要给与积极的促进力量,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的愿望,促进学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总而言之,中职生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红霞.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陆群.浅谈生本管理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建筑教育,2009,(1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认知特点;数学学习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116

数学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意志品质、能力迁移、思维习惯等。了解女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并能应用这些规律和特点去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指导,这样才能切实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高中女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心理的调查及分析

(一)高中女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看法

由表1可看出,女生在数学学习兴趣上与男生有很大差距,女生对数学的反感程度几乎是男生的2倍。这说明女生对数学的兴趣远远不及男生,女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及男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数学学习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出现了一定的脱离,导致一些女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分析

由表2可看出,男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信念,女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女生对数学失去信心的人数也较多。影响高中女生学习的情感动机因素中,其头脑中形成的对数学学习的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她们的智力问题,而是缺乏自信心。

(三)高中女生数学课堂听课注意力分析

由表3可看出,女生听课注意力比较集中,不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干扰,这表明女生有较强的课堂约束感,学习态度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女生的独立性较弱,对课堂教学和教师有依赖性。在合作、态度等方面,女生更有优势。

(四)高中女生在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中的数学期望分析

由表4可看出,女生更喜欢情感交流,女生对教师论抱有期望,不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扰,这表明女生容易和教师交流,肯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五)高中女生数学学习方法分析

由表5可看出,女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分析思考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较弱,在意识方面,女生的独立思考意向差,女生重视基本概念;女生较多地关注技巧和各类习题,被动应试的倾向较强,比较关注常规技巧,在具体学习方式上偏重技巧和模仿,学习相对较呆板。

二、高中女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比较高中男生而言,高中女生数学学习心理活动更复杂一些。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数学本身的特点方面的因素,又有女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方面的因素,女生在心理方面主要有这样的几个特点:(1)学习受挫能力较弱。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放弃数学学习。(2)爱面子。不大敢请教教师、同学,怕别人笑话,只是坐等教师来解决。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没法解决。(3)心事多。不少女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听课。(4)自信心不足。在数学学习上总感觉比别人差,常常比不上班上的男生,出现自卑心理。正是这些特点,造成了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不足。结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激发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听课注意力。

(一)激发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巧举应用,激发兴趣,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让“有用数学”根植于女生脑海,让她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启发女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巧解,培养兴趣,使女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我们在比较分析中发现,女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怎样培养高中女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呢?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一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和提高。因此,自信心训练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女生积极的能力概念,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女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她们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增强自信心。

(三)增强高中女生数学课堂听课注意力

重视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内容要总结提炼,纳入精品;通过面谈、提问、谈话等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四)采用多种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跟上教师的笔记,课下整理归类知识点,有专门的错题本。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课后多看看例题,仔细研究解题思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做一些同等难度的题目。及时查阅和补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做同类题检验一遍,形成技能。限制时间做一套系统的练习卷,形成时间掌控能力。

(五)培养女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求女生在做作业时,应该让自己有一个思辨过程,对题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再试着提出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而不应该一开始就查阅答案或直接询问教师和同学,这样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对于生活中的日常现象要多留意,多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试图独自找出答案来。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 问题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问题行为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心理逐渐发展成熟,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群体。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而,中职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首先,学习动机低。一部分的中职生文化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学习动机低下;一部分中职生是迫于父母的要求而进入职校学习,并不喜欢学校的生活,学习兴趣低。

其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中职生正逐步接近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其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处于基本成熟阶段,但思维的辩证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中职生会出现片面地看问题,过度地追求公平、公正、忠诚,却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

第三,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中职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段,虽然情绪较内敛、稳定,然而,情绪仍然容易冲动、易激惹,校园暴力时有发生。

第四,亲子关系疏远,亲子沟通不良。一部分留守中职生与缺乏共同话题,亲子沟通较少,缺乏家庭温暖;一部分学生家庭关系复杂,譬如单亲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复杂的家庭纷争,也使中职生远离父母,减少与父母的接触与沟通。

最后,重视同伴间的人际关系。中职生小团体的现象十分突出,重视与朋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她们更愿意与同伴分享其内心的困惑、不安、担忧等内心感受,更看重朋友之间的忠诚。

(二)中职生的问题行为。

中职生厌学的现象比较明显;情绪仍然容易冲动、易激惹,校园暴力时有发生;与教师、父母的沟通易产生对抗情绪;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困扰;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异往过密的情况较多,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困扰;自我评价过低,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陈家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止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陈芝则认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从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培养。

三、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教师的点拨,引发学生思考,掌握一些应对常见心理问题的困扰,譬如,新生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困扰、亲子沟通问题、师生关系的烦恼、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等,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二)展开学科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仅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其他学科开展学科渗透式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譬如,在语文课——《挑山工》里,文中描述了挑山工的艰辛,语文教师可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意志力等问题的探讨,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学科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开设学校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针对个别心理困扰较严重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其各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同时,他们面临着身体上、心理上的巨变,可谓是人生的“暴风骤雨”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困惑,可能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因此,为这些被烦恼折磨着却有无法解决其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四)开展大型心理专场活动。

心理学专业教师可邀请高校心理学社团的大学生、经过专门培训的学校教师、本校心理学社团的学生共同组织大型心理专场活动。分别开展心理画板的讲解、实验仪器的演示、心理小测验的解释、现场心理咨询、小游戏大道理等工作,普及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神秘”的心理学。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学教师使用心理档案的测试系统,对中职新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学测试,从中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个体,再进行进一步的一对一心理咨询,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将心理异常的学生送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助人自助。同时,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以方便更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六)团体培训活动

针对某一心理困扰问题的学生,开展团体培训活动。通过校园征集的活动,采用学生自由报名参与的方式,来组建培训学生。针对中职新生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亲子沟通问题、学习技巧等问题,开展团体培训活动,使参与者能在系列的团体培训的过程中能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其思考,改变自己的不适应行为,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七)班主任培训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如心理问题的识别、学习动机的激发、人际交往、亲子沟等知识,提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中之重的环节。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班主任进行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有的放矢地讲解相关内容,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从而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特点;心理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心理、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下面笔者就谈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对他们的教育。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存在自卑感

现在的学生多出生在90年代末,经济相对富裕,家庭中孩子比较少,在家庭中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宠爱,没有经历过任何困难与挫折。一旦遇到挫折,情绪极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是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如果在学校犯了错误,他们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想方设法地寻找借口,有的甚至跟教师顶撞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接受不了教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对待困难、解决困难。

2.存在叛逆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思想上还比较幼稚,经常自以为是,对于成人的说教不以为然。另外,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加剧了这一时期学生心理不良倾向的产生,弟弟或妹妹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父母对小孩子的照顾多些,给他们造成错觉,认为父母不再喜欢他们了。因此,他们开始做出叛逆行为,以此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3.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差

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手包办了所有的日常琐事,加上中学阶段学习压力较大,他们没有时间做家务,所以到了学校经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在家自己说了算,到了学校仍旧我行我素,没有集体意识,不会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防患于未然,提前打好“预防针”

教育是一种超前行为,教师应该具有超前意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前制订教育方案,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在前面,不要等问题发生了,再想对策。于是学生一入学,笔者总是先做好学生工作,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指出来,让学生在做事之前三思而后行,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师生关系是学校这一特殊领域里人与人之间的主要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批评,也会让学生愿意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师生心情欢畅,心理相容。反之,则会使教师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也常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到了新的学校他们很想表现自己,重塑新的自我,这就需要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感知教师是发自内心地对待他们,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爱不等于一味迁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严格要求他们,给他们制订规章制度,既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又在他们面前树立威信,约束言行。教师既要做“慈母”又要做“严父”,让学生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的爱护与关心会给他们增强信心,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积极引导,“耐心”教育

教育学生是“心”的教育,除了“爱心”,“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过程中,笔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当学生有了错误,教师要冷静下来,帮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讲明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主动承认错误,同时找出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努力表现自己,重塑新的自我。

4.家校结合,构建和谐的教育链接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学生有了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也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解开学生的心结。在家长的配合下,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5.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随机教育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堂课模式 想法 措施

中职学校中都是被各校分流来的学生,大多有心理阴影,大部分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另外,现在的学生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无法正确地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中职生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适应性强,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一、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缺失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2.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容易出现“小团体”现象。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命运”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沟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团体”。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整个班级出现不良局面,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自我约束力匮乏。他们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

4.在班级中想与众不同。职中学生,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经常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有的学生甚至课内恶作剧,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以免自己在这个集体中遭受“冷落”,在班级同学中寻找一个“扭曲”的“位置”,来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

二、依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1.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每一个学期班级里应该有一个大的或者几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有了一个即定的目标,也就会得到一定的收获。

2.摸清学生的特点,发现闪光点。班主任必须主动接近学生,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心中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与此同时,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人格。职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

4.多点赏识,激发学生积极上进。对学生的“闪光点”,应该及时在班级里加以客观的评价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此外,还应注意班级集体活动的整体收益,并给予客观的肯定,这是班级形成上进氛围非常重要的“关卡”。

5.多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针对性地联系起来,能够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保证教育的效果,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6.班主任应该有勇于向学生道歉的诚心,处理好自己在学生中的“角色”。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有纠正自己失误的决心和向学生道歉的勇气,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课堂模式上也需要有所改变,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所以,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比较切合当代中职教育实际和现代企业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

2.降低理论难度,进行概括总结。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求学得过深,而要强调学会、会用、够用,以适应求职的需求,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3.激发学生兴趣。一节课好的开头关系到整节课的效果,而好的开头又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使他们感到乐趣,更能促进他们的求知欲。

四、结束语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的感情。把他们作为“一般的人”而不是“特殊的学生”来对待;这样,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所能感觉到的也将是“快乐”而不是“繁杂”。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