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控体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集团;治理;财务;管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区域、跨行业、多主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越来越多,这些集团逐渐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但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与企业内部管理手段滞后的矛盾也日渐突出。集团企业要想健康长远地发展,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母子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子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加强对子公司的引导和监督,以管理促发展。本文从财务运行角度探讨如何搭建一个以服务、协调、监督、指导为机制的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财务管控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企业治理结构不明晰导致财务工作者经常面临着职业保障和工作原则的两难选择,坚持原则会丢掉工作,保住工作就会失去原则,这些不良治理结构表现在:董事会和经理层职责权限不明确;企业负责人以行政命令代替集体决策,过多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内部审计机构或监事会成为摆设;集团董事长兼任下属企业负责人造成下属公司自削弱或重复决策等等。

一般来说,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要控制审批好一些财务战略层面的文件,确定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批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融资方案和利润分配及弥补亏损方案等重大财务事项。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制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融资方案和公司利润分配及弥补亏损方案;行使股东会赋予的财务事项决策权等等。公司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复的经营计划和预算方案等,组织实施预算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计划等。监事会是公司监督检查机构,对股东会负责,主要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及董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预企业正常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各治理层都必须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避免“越权审批、暗箱操作、一言堂和一股独大”的现象,做出损害公司或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同时,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中既要避免职能交叉,也要避免责任盲区,关键岗位实行回避制度。

相对一般公司而言,集团企业具有组织架构复杂、管理层级较多、成员企业性质多样、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如何协调分配好各成员企业治理层的职责权限,如何兼顾各成员企业股东的不同需求,如何定位各组织单元在财务管控体系中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集团企业的董事会一般会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等级,母公司的董事会要能够做好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成员企业的董事会则是要执行好集团的战略方针,防止各自为战破坏整个集团企业的战略部署。财务战略作为集团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为前提,而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财务管理活动应当遵循母公司的财务战略和财务计划。各级监事会需要承担起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整个集团企业的战略部署和会计政策的责任。各级经理层属于企业的执行层,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议方案和战略意图,完成集团总部下达的经营任务和预算目标,贯彻执行集团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督促企业员工遵守国家的会计法规和财政纪律,因此财务管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各个组织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家法,财务管控本身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内部控制也包含了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制度建设等。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和经营的风险,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内部控制对企业各组织单元做出明确的权限指引,并指导员工对各个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其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记账,往往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最后结束,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约束或监督,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其他领域的舞弊行为,从源头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再次,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用数据来衡量企业经营年度内各项工作的好坏,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从单纯关注财务报表转移到管理创效上来;最后,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推行财务管理制度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提升集团企业各组织单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统一会计政策和基本财务制度,搭建母子公司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

母公司应当根据国家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结合集团公司行业会计的特点,做好集团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的设计并分步实施,各分子公司必须遵守母公司制订的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且必须纳入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尽管子公司享有一定的法人自治权利,但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上必须遵循母公司相关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随着国家会计法规的变化或者集团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母公司必须适时研究和修订集团公司会计制度。

(二)做好资金调控,掌握资金链条的关键节点,把好企业经济脉搏

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以资金为起点和终点,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是企业的经济命脉。集团总部必须做好对资金链条上关键节点的监控,合理调配资金,监控资金流向,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1.做好资金收支计划。各成员企业必须定期向集团总部提交资金计划,并在执行期结束后向总部反馈资金计划完成情况,总部应当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集团总部需要时刻关注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充分发挥成员企业自主使用资金的基础上,加强监控和引导,预防成员企业资金使用违背集团总部的财务战略和预算安排。

2.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成本。集团企业在筹资上要充分发挥好协同效应,注意内部资金的合理调配,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减少资金沉淀,谨慎外部融资。集团总部必须关注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考虑外部筹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等,对融资方案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成员企业重大的融资方案需报集团总部审批或备案。

3.科学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由于各成员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政策法规、财务风险、产业结构不同,集团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譬如:备用金报账模式、收支两条线管理、内部银行模式、结算中心模式、虚拟现金池、财务公司模式等,利用金融手段做好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使用成本,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4.做好资本运营的管理。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集团公司对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增值。集团公司需要储备通晓财务、金融、法律、银行等渊博知识的人才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运作,注意规避和防范资本运营的风险。资本运营必须在集团总部层面统一进行集中管理和协调运作,各成员企业重大的资本运营必须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发挥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集团企业做好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不能够放弃商品经营而仅仅做资本运营。

5.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母公司是投资决策的最终主体,搞好集团的投资管理要做好生产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个方面,企业在生产性投资上要选择扩大现有的生产能力或者开拓新领域,增加有效生产单元的资金投入,减少无效或低效生产单元的资金投入;在战略性投资上要做到对内部关键企业加大投资,对外部一些合适主体进行兼并收购,以稳固市场地位和扩大集团规模。

6.做好利润分配的管理。母公司要统一制定和控制集团的利润分配政策,确保利润分配是建立在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利润分配方式以保证储备一定的发展基金。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用预算指标来宏观调控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集团总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研究当前经营形势,确定预算年度内集团要完成的目标,然后向各分子公司传达,各分子公司要站在大局的角度上,保证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

1.建立健全预算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以保障其有效的开展工作。各级企业应当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和控制部门、各责任中心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集团总部的预算委员会应当承担起整个集团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责任。

2.集团总部必须设计好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集团公司必须根据各成员企业的业务性质进行归类,分别设置以利润目标、成本目标或经营目标为主的预算指标体系,提高预算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并设置好统一的预算报表,保证各指标口径一致。

3.预算编制是一个互相协调并调剂的过程。集团总部要协调好各子公司的利益,保证集团上下目标一致,减少集团内企业的矛盾。预算指标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分解到各责任主体,使各成员企业享有一定资源调配的空间,同时承担对下属企业监管的责任。

4.提倡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凡是与企业有经济关系并导致企业资源流出或流入的所有职员必须参与预算管理活动,各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各级财务部门要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在整个预算管理中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枢纽作用。

5.预算执行结果必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集团企业无论采取何种绩效考核方式,譬如综合绩效考评法、平衡计分卡或者EVA考核,预算指标尤其是财务指标的完成必须占有重量分值。

(四)完善内部审计和绩效考核机制,检验财务管控体系的有效性

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财务管控体系中重要的监督环节。集团企业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对成员企业的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重要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还需要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决策程序等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是否贯彻执行集团总部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是否如实完成集团总部下达的预算目标,财务管控措施是否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发挥有效作用等。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应当保证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公正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绩,为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对完善财务管控体系提出建议。

集团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财务管控体系中重要的配套措施。集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打破平均主义、本位主义思想,尽量做到考核公平、公开和公正,这样才能够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成员企业高管的业绩考评不仅要关注其任期内短期经营业绩(含财务、非财务业绩),而且要关注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所做出的贡献。集团总部要能够让绩效考核成为一种问题反馈的机制,督促各成员企业提高自我纠错能力,而不能使绩效考核成为一种形式,用平均主义掩盖矛盾。集团企业通过绩效考核督促各企业去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譬如企业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差异原因在哪里,财务管控措施等管理制度是否切合实际,业绩评价指标设计是否合理,下达的预算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从而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完善财务管控体系建设。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范文第2篇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自1999年以来,徐工集团在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运作方面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其间,财务部门从资产“看门人”到运营“参与者”,再到企业战略财务工程魔方经历了10多个年头。

在战略财务思想的指引下,吴江龙根据企业各阶段实际,格外是强调财务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执行力,把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和理念执行到位,逐步实现以价值认同度为核心的财务工程魔方的管控模式。作为第一任总会计师,吴江龙目睹、见证并亲自参与、实践了徐工集团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财务工程魔方管控模式创新的每一个脚步。

吴江龙说,财务工程魔方实际上是徐工集团多年来财务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对实践有很好的指引。

理念雏形

财务工程魔方的早期雏形就是战略财务理念。徐工集团1989年设立以来,曾实行过一段时间的财务集中管理,1995至1999年在财务管理体系上基本上采取的是 “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当时,集团下属的各家分、子公司,均为独立核算单位,拥有高度的财务自治权力,包括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人员调配权力和高度自由的财务决策权力,集团总部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仅仅局限在合并会计报表上,没有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对筹资、投资、资金运作、收益分配等企业重大财务活动,均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集权化管理,财务信息不仅质量不高,而且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支持集团进行有效决策。这种财务管理体系既不利于公司将财务功能的定位从“核算与管理型”向“核算、管理与经营型”方向的转化,更跟不上公司后来正在加快进行的由“战略控股型”向“战略经营型”变革转型的调整思路。

面对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在吴江龙看来,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总战略的核心,其作用就像企业的造血机器,只有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得好,企业才会有动力和潜力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国内外大多数企业发展和财务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中看出,企业财务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衡,两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设计方案

根据这种战略财务的理念,吴江龙及其财务团队制订了战略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其中基本思路就是构建可持续战略财务管理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在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出发点,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考虑企业众多内外竞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瞄准企业发展各阶段经营思想和经济运行的“漏点”和“短板”,明确各阶段财务战略指导思想和重点目标,选择财务战略推行的着力点和侧重点,在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财务战略开展重点工作和改进,以与财务战略相匹配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制度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增长。

另外,方案中,也提出目标及框架。目标是通过财务管理理念的提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创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战略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实现财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分析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防范企业风险,确保财务信息质量,为公司发展提供充分、稳健和高效的财务支持;最终实现“横向集成、纵向管控”的企业战略目标。

在框架的设计上,也极具特色。从财务目标及战略、财务组织模式、财务管控工具和财务业务流程等方面逐步构建一个健全的“财务工程管控体系”。其中财务目标及战略是整个财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其他方面均是财务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和保障。

在财务战略上,提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确立不同的财务战略,财务战略应清晰、有弹性,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着力点;

其财务组织模式包括财务定位、财务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会计委派;

财务管控工具包括全面预算管理、企业ERP信息系统、内部审计;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范文第3篇

本文系统分析了在集团内部关联交易抵销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一套可以实现并处理集团内部各会计主体间关联交易的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并已实际应用到了集团财务集约化整体项目中,实现集团公司总部与各分部统一业务、统一流程、统一应用功能的一体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支撑总分部一体化运作。 关联交易抵销系统项目是财务集约化的子项目之一,为全面提升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支撑集团报表按任意口径生成,急需规范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业务,建立统一抵销体系,支持内部关联交易信息的实时交互和自动抵销,实现公司内部合并抵销业务的高效处理。

【关键词】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抵销;合并抵销业务

一、引言

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按照“六统一、五集中”工作思路和“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目标要求,全面建立了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与业务融合越来越深入,财务与业务信息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有力支撑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外部监管日趋严格,依法治企不断深入,公司对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跨专业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财务管理信息标准高效传导及有效衔接,将财务业务操作及规范化繁为简、更直观及有效为客户提供实时、在线服务,把广大的业务人员从庞杂的规章制度及业务码记忆中解脱出来,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必然的方向。按照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总体部署,各单位全面推进成熟套装软件的实施和应用工作。随着财务集约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单位成熟套装软件的应用差异日益突出,这些差异影响着公司财务集约化整体效果的提升,并阻碍公司统一开发功能的部署和应用。为解决此问题,公司决定实施财务集约化业务方案研究项目,通过梳理财务内部以及财务与发策、基建、生产、物资、营销、人资、信息、法律等专业之间的业务关系,规范管理模式,深化系统应用,完善集成标准,达到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信息标准的目标。集团公司工程建设时期,财务信息化工作按照公司信息化总体建设思路和建设方式,是以套装软件为核心,补充开发财务管控模块,实现预算编制、资金监控、产权管理、电价管理、在线稽核、报表管理等功能,并通过套装软件与财务管控模块高度融合应用,实现集团公司系统财务业务的全面覆盖,并实现系统内会计主体财务管控模块应用全覆盖,满足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二、关联交易抵销系统项目的建设意义

基于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施成果,信息规范和业务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财务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和功能的覆盖度需要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各项业务的协同发展及与其他业务的应用集成亟需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各项财务标准尚需进一步统一;(2)仍有部分功能尚需统一开发;(3)成熟套装软件标准化应用尚需进一步规范;(4)财务管控模块的实施和应用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5)财务与业务的应用集成仍需进一步融合。

新增的业务和管理需求要求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基本集成能力,同时应具备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绩效监控及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住多功能。因此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应以企业服务总线为基础,建设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活动监控、企业服务库等集成服务组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人资、财务、物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业务应用的集成融合。 ERP系统、财务管控、员工报销、关联交易抵销是各分部调整后分子公司正常运作的基本信息系统,随着各分部分公司的调整成立。首先,各分部分子公司之间,以及分部与属地省(市)公司之间业务数据的调整,必须完成信息系统中同步调整。其次,第一阶段适应性调整后属于各分部二级部署应用,已经不能有效支撑总分一体化运作要求。因此,借助本次分部职能调整,ERP系统、财务管控、员工报销、关联交易抵销信息系统通过总部延伸,实现总分部集中部署应用成为了信息化有效支撑总分一体化运作,推进公司信息系统集中部署的最佳途径。

关联交易抵销是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的内容之一,为全面提升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支撑集团报表按任意口径、任意时点“一键式”生成,急需规范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业务,建立统一抵销体系,支持内部关联交易信息的实时交互和自动抵销,实现公司内部合并抵销业务的高效处理。通过关联交易抵销功能实现内部关联单位双方同步处理、同步核对、同步生成会计凭证,并将抵消分录时时传递至集团公司,既保证了内部关联业务的准确一致性,同时也为公司财务“一本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集团公司实现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进一步完善提升内部关联交易的实时抵销工作,将协同抵销凭证与后续抵销凭证传到“一本账”中,实现大型企业集团的一键式报表,关联交易抵销系统依据大型企业集团业务操作习惯和应用规范流程,建立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交易统一处理平台,实现分部统一业务、统一流程、统一应用功能的一体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支撑总分部一体化运作。

以会计工作规范化为基础,构建跨主体的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实现财务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共享,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集中部署数据中心和财务体系,各级分、子公司数据集中在网省公司处理,网省公司数据同步集中到公司总部,实现会计信息全面集中;积极实施关联业务协同处理,优化集团报表编报方式,实现公司财务“一本账”,保证公司系统财务信息的集中统一。以支撑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为核心,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注重系统建设实效、促进财务业务融合、增强财务整体管控”为总体目标,以“加强集团管控力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加强业务融合应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做好项目管理保障、加强总部财务应用”为工作重点,优化各个财务系统现有功能,完善财务内部集成应用,加强财务信息系统与前端业务模块的融合,完成财务管控标准流程的全面推广实施工作和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对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支撑力度,满足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

1.项目应用现状分析

集团属于综合型集团公司,财务组织体系庞大,产权关系复杂,集团内会计主体众多。为满足各级单位财务核算需求,在总部、各网省公司及直属单位分别建设了独立的会计主体,采用分散型会计核算政策,处理各会计主体的财务业务。由于各级单位财务应用及核算标准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处理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业务时,存在以下问题:

(1)交易双方的账务处理时间不一致,凭证同步记账难度大,关联凭证合并抵销实时性差,影响集团抵销业务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2)各级单位账务处理规则不一致,科目体系及凭证维度不统一,造成关联交易凭证信息存在差异,影响凭证合并抵销处理;

(3)各级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清对账规程差异较大,不利于集团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建设及合并抵销处理;

(4)各级单位财务核算系统分散部署,各会计主体独立记账,无法实现跨会计主体关联交易双方凭证的协同处理及合并抵销,不利于集团抵销业务协同流程的规范建设;

(5)各级单位会计核算数据分散,数据质量标准不统一,影响集团会计核算数据共享及合并抵销账务报表编报;

(6)由于缺乏自动化关联交易抵销系统,目前集团内部关联交易采用手工记账及合并抵销,效率低,问题多。因此迫切需要建设统一、规范、高效、自动的关联交易抵销合并抵销系统,满足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处理的需求。

2.系统总体建设思路

通过关联交易抵销系统集中部署的实施,统一总分部的业务类型、业务流程、应用功能,有效的提高内部关联业务双方同步处理、同步核对、同步生成会计凭证的效率,保证内部关联业务的准确一致,进一步完善提升内部关联交易的实时抵消工作,将协同抵消凭证与后续抵消凭证传到“一本账”中,优化集团报表编报方式,保证公司系统财务信息的集中统一。为了实现内部关联业务双方同步处理、同步核对、同步生成会计凭证,保证内部关联业务准确一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关联业务需要做到以下内容:一是财务应用系统应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满足关联交易信息跨会计主体及跨数据中心相互传递;二是相关数据调整应当实现联动,保证双方单位关联数据的一致性。对于集团内部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在财务应用系统中统一设定关联业务类型、关联单位组合及业务协同规则。当关联单位之间发生关联交易时,由一方触发,按照协同规则自动提交另一方审核,经对方确认后,同时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交易双方同步处理,交易信息准确一致。对于集团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由总部统一建立关联交易抵销系统,设置业务协同规则(含争议解决机制),实现跨数据中心的业务协同处理。当关联单位之间发生关联交易时,由一方单位发起关联业务申请,经公司总部关联交易抵销系统流转至对方单位审核确认后,双方共同生成会计凭证。当双方单位对交易事项存在争议时,由总部协调解决,组织双方按照相同的原则生成会计凭证。

3.系统解决方案

关联交易抵销的正常凭证与抵消凭证在系统中是通过模版的形式维护的。一个业务类型对应一个关联交易抵销凭证模板,每一个关联交易抵销凭证模板匹配一个抵消凭证模板。在定义关联交易抵销凭证模板时,首先定义模板编号和模板名称,然后进行模版明细内容的配置。协同账务模板旨在通过灵活配置,维护不同的关联交易抵销类型对应生成的凭证信息。而抵消账务模板旨在通过灵活配置,维护关联交易抵销凭证对应的抵消凭证。记账凭证维度则实现了具体科目的细分,使科目抵消更准确。关联交易抵销业务处理完成后生成发起方和确认方双方的记账凭证与双方的抵消凭证。针对已经产生错误记账信息的记账凭证或抵消凭证,关联交易抵销可以进行账务冲销。

(1)关联交易抵销流程管理

按照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业务处理规程,统一定义完整、灵活的协同流程处理规范,通过统一的业务导航入口进行常规业务及冲销业务的流程制证发起,严格按照标准业务流程体系推动协同交易流程在各环节的流转,提供规范的通用工作清单入口,实现对协同交易流程的审批确认及最终的凭证过账,对于协同交易流程处理过程,及时对业务用户进行预警提醒并对超期待办进行通报。同时考虑了三方协同交易流程应用的业务需求,实现三方参与的协同交易流程处理。

(2)关联交易抵销类型管理

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业务类型包括购售电及运行、存货/工程物资购销、内部提供服务、内部购建工程/资产、债权债务互抵、内部投资、内部财险、内部贷款、内部融资租赁等及其协同凭证冲销。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建设完成后,应实现全业务类型覆盖,并对大型企业集团总分部的关联交易业务类型进行统一管理。业务类型管理适应对关联交易全口径业务,包括购售电及运行、存货/工程物资购销、内部提供服务、内部购建工程/资产、债权债务互抵、内部投资、内部财险、内部贷款、内部融资租赁、涉及后续业务抵销等业务及其凭证冲销的业务类型管理维护、业务上线管理、业务单据管理、预控开关配置等业务管理需求。

(3)无缝集成方案,推动财务业务流程互通融合

关联交易抵销以工作流消息的形式流转。业务发起方将业务单据和凭证信息填写完毕后,以工作流的形式流转至下一处理人,如需审核,则发至审核岗,由审核岗发送至对方单位,否则直接发送至对方协同单位,对方单位专责收到协同信息后,与本单位业务部门提供的财务原始凭证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填写本单位凭证信息,如需审核,则发至审核岗,由审核岗审核后完成即可生成双方会计凭证,并在双方共同上级生成抵销凭证。

4.显著成效

遵循“SG186”整体设计原则,和一体化门户、目录可以很好的集成。关联交易抵销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和SAP套装软件系统以数据接口的形势将业务系统相应数据传递到关联交易抵销系统,通过预置的业务交易规则对相应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抵销等,然后,再通过第三方接口将协同交易双方处理后的业务数据返写于原对应的核算系统(财务管控、SAP系统)。原系统与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对业务数据的查询彼此独立。原系统(财务管控、SAP系统)对关联交易抵销系统返写回的数据通过对应的功能节点进行查询并且与关联交易抵销系统的业务数据保持实时一致。关联交易抵销系统满足“灵活配置、允许差异”的要求,对于大部分功能,可以进行灵活配置,以满足各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不能通过配置实现的,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系统采用“集中开发、统一部署”的方式,所有的功能尽量在典设组完成,包括ERP的接口,实施时原则上各单位不再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交易统一处理平台,实现交易预控、关联交易抵销的目的。根据一系列的规则和运算,自动生成涉及到协同的后续抵销凭证。把协同产生的会计凭证、抵销凭证以及后续抵销凭证传输到一本账中。

通过总部集中部署的实施,规范与优化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的业务流程,加强总部一级管控的力度,促进了企业核心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总部分部集中部署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公司硬件投资,加强硬件投资的管理力度,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同时,通过总部分部集中部署的实施,可提高公司硬件使用效率,提高投资效益,促进企业向集约高效方面发展。

四、结语

按照集团公司财务规范要求,进行详细明确的业务差异分析,以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信息标准、统一组织体系为集成,并初步制定设计方案和业务流程方案,由一方发起协同交易的详细信息;另一方接受并进行确认,接收方确认通过之后,关联交易抵销系统生成交易双方的协同记账凭证并传递至相应的核算系统,最终生成协同抵销凭证并传递至管控一本账。

未来,大型企业集团将继续深化关联交易项目应用之路,巩固前期建设成果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应用模式,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希望我们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分析能够推动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进程,使财务管理水平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

参考文献: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信施工;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所谓成本控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实现预期的成本限额。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发现企业的不足并寻找可能降低成本的一切方法的过程。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并不是追求单纯的成本降低,而是要从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出发,达到成本效益最大化。

(二)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应坚持的原则

简单来说,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各项费用的监督、调节和指导,把费用的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管理原则。广义来说任何企业都应该遵循目标管理原则,也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原则。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原则有助于施工企业做出细致的工作计划,从而对各职能部门和施工队做出详细的安排,落实责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的做出反映,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之中。2.全面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应该贯穿于施工企业的全过程,全面有效的成本控制涉及各个组织和单位的业绩,当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应牢牢抓住每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同时鼓励大家的共同参与。3.节约的原则。良好的成本控制离不开资源的有效节约。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节约。通过改进技术,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防止费用的铺张浪费。以此确保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

(三)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从会计角度讲,利润取决于以下几部分: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见,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不断扩大收入或者控制成本、降低费用来实现。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是企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有控制好成本,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通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信施工企业已失去了原有的行业保护模式。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份额”,关键在于强化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的环节,采取目标控制、责任分解、核算考核等措施,把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二、当前我国通信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的实施,工程人员只负责工程的进度,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的调配,从表面上看似乎做到了分工明确,但这却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而且大多数的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对利润的影响,施工没有订立成本控制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一味的赶工程,其结果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对于合同责任制缺少相应的认知

在施工员工和施工方的联系中,合同对于双方的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合同中的责任缺乏必要的认知,致使奖惩机制很难实行,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施工材料没有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管理,大多随意摆放,施工材料的数量也没有及时的清点,最终材料腐蚀变质,能够使用的部分大大减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扩大了施工成本。其次,材料的分发机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的供应,很多施工人员在发现施工材料用光之后才去领取施工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施工周期,扩大了施工成本。最后,对施工设备的监管工作不达标,许多施工人员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更有甚者在施工过程中根本不遵守施工规范,对施工设备造成极大的损伤,经常发生因为操作不当而使设备损坏的现象,既增加了施工设备成本,又延长了施工周期,导致施工成本极大地增加。

(三)缺乏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往往只考虑与项目相关的直接费用,而对与工程相关的管理等经营费用重视不够,而这恰恰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其次,大多数企业只是要求财务部门加强成本控制,殊不知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根本做不到成本的有效控制。再次,现行的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可操作性比较差,往往存在成本降低但是没有奖励或者项目亏损但是没有人负责的现象。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工期、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企业通常比较重视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而对成本的控制却没有太多的建树。可能只有当亏损严重的时候才想起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且有的企业只是盲目的赶工期,而忽视对工程质量和成本的控制,等到竣工验收时却发现质量不合格,只能返工,由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四)相应的成本控制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可以运用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中,但是,现今的大多数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成本控制手段,不能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其中找出导致施工成本过高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能针对导致成本过高的原因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许多的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时将重心都局限于施工的开始阶段至完工阶段,忽略了施工前的市场调研阶段、投竞标阶段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相较于国外现今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机制,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中成本管制时主要负责单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任务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共同负责的,对其他部门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不能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顺利展开。另外,在进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时,不能做到动态交流的互动管理,致使成本控制工作和成本发生工作的同步进行比较困难,往往使得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通信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通信施工企业应积极建设成本管控文化,提高员工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正确认知、增强危机感,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确保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将成本管控理念有效运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此外,企业可积极采用激励制度,将权责利进行有机结合,如果员工提出的方案有利于降低成本,可对其实施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中。

(二)加强对合同责任的认知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获知加强合同责任的认知对实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的作用,所以,在具体展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时,将施工项目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划分成为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责任制方案,将合同责任进行合理的分解,以便于后期对不同环节进行具体的责任考核。一般来说,一个施工项目的责任制可以根据成本控制来划分为成本预算、成本核算、计划编订、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将责任具体化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中,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合同责任来确认事故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使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在有序、合理的环境中顺利展开。

(三)加强施工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应注重施工过程中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项目的总成本。首先,施工企业应制定成本控制的计划,在施工项目开工前对进行项目施工的成本进行分析预测,并编制可行的成本控制计划;在施工项目开工后,成本控制计划的设计人员应定期检查工程费用,在保证实现目的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预算。其次,施工企业应提高施工的组织水平。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组织设计对于控制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审查并优化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案,采取先进的节约成本的施工组织和工艺,做到均衡施工。再次,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都与施工成本息息相关,通过对合同的变更以及索赔来尽量弥补损失,降低施工成本。最后,要注意竣工结算环节的成本控制。

(四)健全制度,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成本管控

一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因为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所以,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中,可以参考国内外成熟的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完善化,推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可以用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中。在企业财务的信息采集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对成本信息进行动态控制,实现对成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档等工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处理效率,还大大保证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方便后期其他与控制成本有关工作的顺利展开,促使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快速发展。

作者:孙菊波 单位:浙江浙天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江珊.浅析国有通信施工企业之成本管控[J].经营管理者,2015(35):231

财务管控体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模式科学的管控体系管控体系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克服母子公司管控的管理失控、管理过度及管理放任自流种种弊端,建立一种既能适应体制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活力的管控方式,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公司管理实际,参照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中海等全国性开发公司管控模式,从规避管理风险角度,建立子公司管理制度体系。

一、子公司管理模式简介

房地产子公司管控体系的建立遵循合法合规、整体价值最大化,集分有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风险控制和子公司为法人实体、利润中心等原则。管控体系内容主要包括管控体系模型、管控措施、管控制度等三部分。

1.清晰定位,设计管控体系模型

围绕建立子公司管理体系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将母公司定位于保障母公司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权、重大事项决策权、人事管理权”三项权利,强化对子公司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四项管理,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经济运行监控、经营绩效监控、风险监控、审计监控、效能监察”五项监控,为子公司提供“经营服务、资源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服务”五项服务。

子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利润中心,定位于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等。其中自主经营主要包括总额控制的人事薪酬管理、统一制度下的财务管理、营销(招商、营运)管理、工程管理及供方管理;自我发展主要包括独立核算、把控项目开发节奏、区域市场新增投资建议等,自我约束包括经济责任考核、经济运行监控、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目标成本控制及全面预算管理。

2.划分权责,明确按业务性质分别实施管控

管控措施一方面给各种性质的子公司经理层充分放权,另一方面通过母子公司的权责划分明确母公司管控范围。

基础管理:母公司制定子公司薪酬框架方案,对子公司实行工资总额控制,负责子公司中长期员工招聘、任用及解聘事宜。子公司按照母公司下发的薪酬框架方案实施工资分配并报母公司备案,负责短期员工招聘、任用、解聘事宜,和日常行政事务及绩效考核工作。

工程建设:母公司负责金额在200万以上工程招投标及50万以上材料或设备招投标工作,子公司负责金额在200万以下工程招投标及50万以下材料或设备招投标工作。母公司负责子公司建设资金调拨、财务审计和结算审计工作,子公司负责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分部分项验收及综合验收备案工作。

营销:母公司负责待售项目商品房定价工作,子公司负责商品房现场销售工作,并制定商品房销售模式、营销方案报母公司备案。

物业服务:子公司全权负责项目前期物业服务工作,项目开发后期可根据交付情况酌情组建物业公司。

3.制定制度,落实管控措施

管控制度主要落实相关管控原则,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的管控机制。一方面子公司在母公司管控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报母公司备案。另一方面母公司各职能部门应依据子公司管理制度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以施行对子公司的管理。

二、建立科学的管控体系,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一)保障母公司的三项权利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相关规定,为确保的根本利益,防止子公司在与母公司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出现的母公司利益行为,母子公司管控体系中强化作为出资人依法享有的投资收益权、重大事项决策权和人事管理权。

1.投资收益权

投资收益权是母公司依法享有子公司盈余的权利,获取投资利润,是股东投资的主要目的。在投资收益权方面,确立母公司享有子公司利润分配权等。

2.重大事项决策权

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要发挥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子公司的发展必须统一在总体战略下,整合企业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降低子公司经营风险。在重大决策权方面,明确母公司对子公司重大事项拥有决策权,子公司负责重大事项(信息)的上报。

3.人事管理权

对人的管理是母公司最实质的管理子公司的权利。母公司并不直接参与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委派经理层(高管),进而获得对子公司业务的控制权。

(二)强化四项管理

在管控体系中,战略管理居首要地位,是母子公司管控的最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是母子公司管控的重要支柱,紧密结合战略管理以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构成了母子公司管控的四大核心管理。

(三)实施五项监控

为促进子公司健康发展,对各类子公司运营过程和经营绩效进行五个方面的重点监控,主要包括:经济运行监控、经营绩效监控、审计监控、风险监控、效能监察管理等。

(四)提供五项服务

管控体系中强调在母公司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协调组织能力强的参谋队伍和业务指导队伍,为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指导和服务,重点在经营服务、资源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体系服务。

三、管控体系的特点

1.量体裁衣、度身定做

在探索子公司管理模式过程中,先后对地产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中海”、“保利”等公司进行了管理调研,充分借鉴此类全国性大型开发公司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自身国有企业的特点,自行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管控体系。

2.体现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理念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管控体系明确了作为出资人享有终极所有权,其核心是“三项权利”,即投资收益权、重大事项决策权、人事管理权,各子公司为法人实体,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权。

3.体现子公司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

管控体系中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四项管理的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以利于的整体协同作战,对子公司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由子公司自主管理,母公司提供服务,以促进子公司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