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儿童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无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听力障碍、严重疾病,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6.5岁,平均年龄为(4.31±1.22)岁,;疾病情况:运动失调12例,运动无法控制11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1.5~6岁,平均年龄为(4.10±1.21)岁,运动失调10例,运动无法控制为10例,混合型为10例。2组脑瘫儿童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瘫儿童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儿采用针灸法、水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矫正训练[3]。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中增加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将所有患儿的家长组织召开一个关于脑瘫儿童的知识讲座,介绍脑瘫的形成原因、常规的治疗方法、引导式教育做康复护理的优点以及普及现今阶段我国在此康复护理中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有助于家长理解以及配合本研究。②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喜好,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家长进行如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③运用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对患儿进行运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认知语言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协助家长对患儿进行运动协调性恢复训练,如鼓励患儿进行游戏、引导患儿模仿医护人员的特定动作进行肌肉训练等;对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患儿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在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前,要有针对性护理,充分了解患儿的喜好以及家长要求制定康复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儿要有耐心,及时用语言、行为鼓励患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两组均连续接受6个月康复护理。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护理效果:儿童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好转,且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视为显效;四肢活动、智力发育有所改善且智力反应得到提升视为护理有效;若肢体运动能力及治疗发育改善不明显视为护理无效[2]。②适应性发育商:经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综合情况,包括运动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等项目[3]。③生存质量:经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主要包括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水平对比2组患儿在未接受护理干预前Gesell发育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患儿在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范文第2篇

小儿脑瘫的常见病因

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

宫内因素家族有先天性遗传病,家族性先天畸形、频繁流产、孕妇在怀孕期间创伤、胎儿受压,母亲是高龄妊娠、有习惯性流产,妊娠三个月时病毒感染、接触X射线、吸烟、酒等。

生产因素 早破水、产伤、脐带绕颈、窒息、多胎、剖宫产,生产时难产发生脑出血、窒息后继发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因素 低体重儿、早产儿、过期产儿、黄疸、低血糖,脑外伤、脑膜炎、高烧、惊厥等。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

不少脑瘫婴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状况,特别是一些脑损伤轻微的孩子更容易被忽视,对孩子表现的某些发育落后或异常运动,被误诊为佝偻病、缺钙、缺锌、营养不良等,或者有的家长感情上不愿意接受孩子有异常的现实,不愿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使得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脑瘫孩子在早期会有一些特别的表现,只要细心观察,不难被发现。

脑瘫的早期表现

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儿童差:

哺乳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经常呛奶、吐奶;哭声微弱或有尖叫、出生后少动,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头常后仰;手指紧握拳,不会张开;3个月头不能抬起;4~5个月不会翻身等。

发现孩子出现上述问题,结合母亲在妊娠时或孩子出生时的一些高危因素,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进行治疗。

脑瘫的主要特征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性瘫痪患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1~1岁半时能行走。脑性瘫痪患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伸、摇晃四肢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异常增高。

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患儿异常姿势有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俯卧位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仰卧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关节等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脑瘫的类型

根据脑瘫孩子表现的不同临床特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痉挛型 主要以肌张力异常增高为主,手脚不能灵活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小,双腿不易分开,坐位时身体前倾,爬行时双腿同时向前跳呈青蛙样跳,扶站时,双叉呈剪刀步。

手足徐动型 肢体运动难以用意志控制,表现为不主自运动,身体姿势不对称,双手不能在胸前互握,说话时吐词不清楚,安静时身体比较放松,紧张时不随意性动作增多。

共济失调型 全身肌张力比较低,不能准确完成动作,手和头部出现震颤,呈醉酒步态,平衡能力差。

混合型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全身瘫软,不能维持正常姿势。

在几种类型中,痉挛型最常见,约占75%。

脑瘫的伴随表现

脑瘫孩子常常会有一些伴随障碍:

体能障碍 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体质较弱,易生病;常有流口水、咀嚼、吞咽困难。

智能障碍 部分孩子伴有智力低下。

癫痫 脑瘫伴癫痫比例较高,在治疗脑瘫时,要注意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

语言障碍 大多数脑瘫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有语言落后或发音不清等。

听觉、视觉障碍 多伴有斜视,有皮质盲,听力障碍。

牙齿发育不良、行为障碍等。

脑瘫的诊断

根据我国制定的诊断标准,小儿出生时有高危因素,出生后表现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体格检查发现异常神经反射,参考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即可诊断。

脑瘫的治疗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瘫已不再是人们以前认为的不治之症。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脑瘫所致的残障。

脑瘫主要表现的是运动功能障碍,对脑瘫的治疗不同于其它临床疾病,不是单靠药物或某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康复治疗过程。通过康复治疗使其功能恢复到可能达到最大的限度,使脑瘫孩子能够重返社会。

对脑瘫孩子的康复治疗,要考虑到儿童对疾病和损伤的反应在解剖、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不同于成人,残疾和功能障碍对儿童发育、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功能评定上要考虑到发育上的特点,康复计划和管理要照顾到儿童的兴趣、接受力和理解力,在形式和方法上也要有特殊考虑。

脑瘫治疗的原则

全面康复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处在受教育时期,残疾儿童首先是一个儿童,除儿童基本需求外,残疾儿童还需要得到克服或减轻其病残的服务,并且要帮助他们取得满意的心理、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环境适应。使他们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要进行全面康复。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全部在内。这就需要社会各机构配合。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体格在不断地发育,因而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越早治疗,功能恢复越好。

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

耍相结合 小儿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脑瘫儿童的治疗与教育相结合可避免因治疗而延误的受教育的时间,将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脑瘫儿童大部分伴有智力发育落后,同时在运动、平衡和手眼协调方面亦常有困难,这些状态常妨碍他们对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游戏来把训练“寓”于娱乐之中,才能收到效果。

康复治疗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与中医中药相结合对并发癫痫的孩子,需要控制癫痫发作后才能进行康复训练。对一些遗留四肢严重痉挛、肌腱挛缩或关节变形的患儿,手术矫正畸形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刺、按摩、点穴、中药等等,对于残疾儿都有一定的效果。

家庭训练与医疗康复相结合 残障儿的康复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今后的问题。同时,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应该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孩子进食、穿衣、洗澡、如厕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对孩子的家庭护理方法也应该有特别的要求,这样可以更好让孩子得到一个连续的康复训练,尽可能地生活自理。这也就需要家长掌握一些家庭训练、护理的方法。

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PT)运动疗法是理学疗法的一种,是脑瘫康复的核心,是指通过各种功能训练来促进正常运动及姿势的发育,抑制异常运动,达到康复的目的。

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是将身体的活动方式交给患儿,使之掌握正常的运动功能,克服作为脑瘫症状表现在肌肉痉挛,无意识的不随意运动,以及肌张力的松软或过硬的异常,一步一步的训练,使运动尽可能地正常化。

目前常用的运动疗法包括Bobath神经发育疗法、Voita疗法、上田法等。

作业疗法《OT》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进行训练,使其生活、认知、学习能力得以恢复、改善和增强,帮助其重返社会的一种治疗方法。

语言训练 语言治疗主要是针对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问题制定不同课题,进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进食、构音障碍等训练,达到语言理解、表达、交流、书写目的。

引导式教育 通过教育的方式使脑瘫小儿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包括饮食用具技能、就餐、穿脱衣服、书写、绘画能力、姿势与移动、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等。强调孩子主动参与学习与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孩子的体能、语言、智力活动得到同步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 脑瘫患儿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康复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动游戏.感觉游戏,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固有感觉、前庭觉,抑制异常感觉,增强机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正常运动感觉。

水疗 水疗是综合康复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运动疗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水温、静压、浮力、矿物、药物刺激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改善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纠正步态等。

理疗 采用多种仪器通过脉冲电流作用于受损肌肉,改善局部肌肉营养状况,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减低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抑制异常姿势。

针灸 利用中医经络、腧穴原理,选择不同穴位,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使肢体、肌力、关节功能改善和恢复。头针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疗法,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针刺方法。

按摩 按摩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各种推拿手法,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作用。达到降低肌张力,增强肌力,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发育的目的。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指在高压环境中(氧舱内)吸入纯氧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新生儿窒息、脑瘫、高危妊娠等,出生前后或婴儿时期脑部受损患儿通过高浓度和高压力的氧气治疗,使受损细胞修复和再生,脑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和重建,促使运动、智能、神经心理发育。

矫形辅助工具 为了更好地促进康复,通过力的作用以预防、矫正畸形、补偿其功能而应用矫形器。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踝足矫形器。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并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再结合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疗程。

常采用的有SPR手术、选择性外周神经切断术、跟腱松解术等。

药物治疗 改善脑功能:脑活素、施捷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金路捷(鼠神经生长因子)等。

其它治疗方法 心理疗法、文体治疗、认知教育等。

脑瘫的护理

家庭康复护理就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应用康复护理理论和康复护理技能指导患儿及家属在家庭中的护理与训练,使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与日常生活护理贯穿于每日的生活中,最终达到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的目的。

日常正确姿势护理

正确的抱姿

痉挛型脑瘫 让小儿双臂伸直伸向妈妈的背部或围住妈妈的颈部,髋部及膝盖弯曲并双腿分开放在妈妈腰部两侧。身体贴近妈妈的身体。

手足徐动型脑瘫 小儿双腿靠拢,关节屈曲,尽量接近胸部,双手和在一起,这样将患儿抱在妈妈胸前或一侧。

弛缓型脑瘫 最重要的是给小儿一个很好的依靠,可采用手足徐动型抱法或一手从患儿右腋下穿过,另一手托住患儿有臀部。

正确的坐姿

小儿取坐位,双腿分开,膝关节保持伸展位,诱导躯干挺直;或小儿坐在椅子上,保持髋、膝、踝三个关节部均屈曲90度。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就是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动、食、住、行、个人卫生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穿衣训练与护理

穿衣是一个复杂的技能。要选择宽大的衣服,最好有拉链或按扣,衣服上有不同图案,教会小儿辨认前后左右及衣服各部位名称、用途,拿大玩具娃教会患儿为其穿脱衣服,然后再为自己穿脱衣服。裤子应选裤管宽松,有松紧带的便于穿脱,严重智力障碍儿可穿开裆裤。鞋子应选松紧带或尼龙搭扣样式,袜子有弹性不宜太紧。

进食训练与护理

脑瘫小儿中,多伴有摄食障碍,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因此进食训练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基础训练。进食的选择和摆放,一定要抑制异常姿势,避免不必要的不自主运动和动作的出现;而身体左右对称,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小儿可取半位,双腿分开放在地上或踏板上,髋、膝部弯曲,上身成自然弓形。

进食中不要让小儿仰卧位或头部向后仰,以免引起姿势僵硬及出现呛咳和窒息。对于全身肌张力较高,呈屈曲状态患儿,可采取俯卧位方式进食。进食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桌椅及餐具,如带吸盘的碗及双耳杯等。食物选择宜先糊状,再半流食、汤类、次之为固体食物,以健脑食物补充为主,如猪脑、猪心、猪骨髓、芝麻、银耳、香蕉等。

大小便训练与护理

大小便训练不能过早,以2岁后训练为宜。

训练时掌握排便和合适的便桶。排便时臀部坐住便器,膝部弯曲并分开,两足平踏地面。便桶的前面最好为有握把的便器,以小儿坐着能双脚踏地为宜。

训练按照先日间训练,后夜间训练;先训练小便,再训练大便;先训练使用痰盂,后训练坐侧、蹲厕。根据小儿便溺时间规律选择训练时间,并定时让小儿坐厕,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教会小儿在需要大小便时能及时告诉他人,并学会控制大小便以保持身体清洁干燥。这对于建立小儿的自尊心、独立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安全护理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在小儿进食和行走方面,防范窒息和跌伤发生;

家长要了解一些意外伤害发生的抢救意识与基本手段;

学习正确的康复训练,建立基本常识,避免脱臼及骨折事件发生;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防交叉感染。

脑瘫的预防

脑瘫的发生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伤害,对家庭、社会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预防脑瘫的发生非常重要,应该从脑瘫发生的原因,从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出生前的预防

做好母亲孕期保健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高危孕妇要注意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早产,防止意外事故;

保证孕母营养,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放射线照射,不乱用药物;

妊娠早期避免各种感染,特别是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进行处理;

孕妇应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不长期看电视、打牌等,孕妇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及精神状态,避免到不良环境;

积极治疗各种孕期疾病,对妊高症、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糖尿病等要及时进行治疗。

出生后预防

做好新生儿护理,注意观察孩子吸奶、睡眠情况,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瘫; 心理发育; 康复治疗

Introduc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hunhua liu

Jilin Disabled Persons’ Rehabilitation

【Abstract】 Cerebral Palsy is mainly for movement disorders and abnormal posture.I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urrent disabled children,and life exists, there

is no single good treatment, patients, families and society bring great mental and economic burden.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difficulty.At present, although the economy condition, the degre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local knowledge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of investment, but is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domest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s stil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rugs, surgery, med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is irreplaceable, but mor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reasonable use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ildren and parents into,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inevitable.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92-02

脑瘫是(Cerebral Palsy,CP)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幼保健中心对江苏等7个省市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儿童中脑瘫的患病率为1.2‰~2.7‰,平均为1.92‰,约有31万人,并以每年4.6万人比例递增。因此小儿脑瘫康复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康复治疗的项目也在陆续开展。康复事业发展是迅速的,但在迅速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治疗手法,迄今未曾改变,观念和一些治疗动作守旧化;一部分康复机构或个人自我研制在临床运行、观察,未被系统的规范化;机构管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全;治疗项目过多;治疗师单纯注重生理变化,未注重孩子的心理改变;一味的强调医院的康复,未重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等等。所以完善和规范脑瘫的康复治疗行业标准是势在必行的。

1 注重患儿的整体发育,不容忽视的心理

患儿心理认知发育往往是治疗师所忽视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生理层面的进步,忽视孩子内心对外界的渴望,得不偿失。我们为患儿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重者尽量回归家庭,中度回归社区,轻度回归学校、回归社会。首先,我们康复的是孩子,其次才是病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有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和向往。在家长和传统医疗康复的施压下,孩子丧失了好多接触孩子世界的机会,使得很多孩子回归社区,回归学校后不能很好地于他人交流,不知道共享,不会游戏等等问题的存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孩子认知发育最佳年龄段,有效的心理疏导与认知训练是患儿康复中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

2 注重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我们不只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使在条件允许的一些家庭中患者每天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最多3小时,剩余面对家长的时间远远超过此3小时。患儿家长有一定的康复知识的掌握:第一有助于我们与之沟通,方便了解患儿在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康复现状和将来预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第二充当家庭康复治疗师的角色,做一些简单康复动作的实行,对平时患儿易出现的异常姿势有一个矫正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患儿更快的康复,减轻患儿家庭精神及经济压力。

3 综合性康复、个别化训练、不盲目

综合性康复是国内外公认的比较好的康复手段,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中医针灸按摩等有机的结合是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要系统评估,综合分析,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目前治疗种类繁多,单单一个理疗就将近30多种疗法,要最符合患儿生理特点的为其选择康复项目,不要为了达到经济利益而忽略患儿的实际需要。

4 被动多于主动,动作单一

运动疗法是多数医院为孩子必选的康复项目,也是公认的较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无论里面的Bobarth疗法,Rood疗法还是上田法、PNF疗法大部分都是患儿的被动运动,动作单一进行,患儿体会不到训练的乐趣,产生了对训练的强烈排斥。训练要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又要达到康复目,有待于各训练师的诱导技巧、对患儿的心理掌握、扎实的康复医疗基础。例如牵拉内收肌,不仅仅仰卧位牵拉,坐位侧踢球,侧移动,盘腿位等。只要遵循医疗基础,达到治疗目的不要拘泥于一种康复动作。

5 辅助器具应用

辅助器具种类繁多,有矫形鞋类、助行器具类、助爬类、辅助生活器具类,合理的应用辅助器具有利于患儿正确姿势的获取,预防及矫正肢体变型,并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是目前辅助器具的制作与装配。有很少的康复机构配置,有一些机构配置的也是从外行转掉的,所以规范辅助器具的操作和与康复小组的配合也是目前急于解决的工作。

6 药物治疗

目前医疗体系中关于脑瘫患儿手术的说法众说纷纭,目前得到一定认可的是选择神经根切断术(SPR)和跟腱延长术等。但并不是每一例手术效果都十分明显,有一些家长比较盲目,医疗机构未准确告知手术的禁忌症与适应症,盲目手术,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手术,术后未达到一定效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规范化的医疗手术道德标准和人们对手术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对药物治疗发面有了比较规范的准入,对脑瘫小年龄段儿童有一定效果的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应用,当价格较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7 学前教育的融入

对于脑瘫孩子适学儿童前期的学前教育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困境。有很多脑瘫患儿肢体有一定障碍,但智力正常又到了学龄期,没有学校愿意接收此类儿童,以不能生活自理怕担责任为由将这些孩子拒之门外,剥夺了他们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就目前脑瘫康复治疗现状,以上七项康复治疗综合运用是最有有效地康复手段,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到未来发展多方面考虑患儿的需求,得到全面的康复。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社会的负担。国家政策的发展、医疗康复机构的规范、治疗团队的提高、家长的正确理解与坚持不懈、患儿的阳光成长是我们大家共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2007,29(5)309.

[2] 刘伟,陈刚, 迟广明,等.脑瘫治疗的现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年12期.

[3] Sundrum R;Logan S;Wallace A Cerebral pals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外文期刊] 2005(1)doi:10.1136/adc.2002.018937

[4] 林庆,李松,刘建蒙,等.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 [期刊论文] -中华儿科杂志2001(10)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对患儿进行严密的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不良姿势,及时引导和帮助患儿进行纠正训练。临床研究发现,脑瘫患儿可以通过作业治疗法及运动治疗法来纠正不良姿势,并对肌力、肌体平衡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促进患儿手部动作的精细化。同时通过对患儿语言表达进行训练,能够使患儿认知能力有所改善,并促进患儿智力的发育。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应验谈谈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自身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间我康复中心收治的38例脑瘫患者病历资料,男20例,女18例,年龄0.5岁-7岁。按照国家诊断标准和疾病分型对所有患儿进行诊断,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患儿早期症状: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头围异常;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固定姿势;身体发硬等。疾病类型:10例痉挛型脑瘫;15例手足徐动型脑瘫;6例强直型脑瘫;4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3例混合型脑瘫;并发疾病:8例语言发育障碍,10例视听觉障碍,20例智力下降。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运动治疗法 脑性瘫痪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通过运动疗法康复治疗效果很好,可是在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运动疗法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一些牵张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给患儿带来心理负担,致使他们惧怕训练,甚至对训练产生恐惧。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把游戏治疗有效地融入运动治疗中,通过运动治疗与游戏治疗相配合来提高和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肢体及运动功能;通过运动疗法与游戏治疗相配合来诱导患儿自主、自愿的接受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显著。

1.2.2 作业治疗法 在对脑瘫患儿采取作业治疗法时,注重的是通过作业治疗法,使脑瘫患儿手部及上肢能够有目的且随意的使用,尽最大可能使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患儿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改善,患儿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培养。首先,要对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进行锻炼,如果脑瘫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降低,就会对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造成影响。所以,在实行作业治疗法时,必须加强对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的锻炼,使其能够对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提供支撑力。但是医务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需给予脑瘫患儿适当手感体验,在对患儿手部动作进行精细化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手部和眼部的认知练习。

对脑瘫患儿存在的对称型颈反射、不对称型颈反射以及迷路张力型反射进行有效的整合。首先医务人员需帮助脑瘫患儿调整好反射抑制训练的,例如,脑瘫患儿偏向身体一侧,应保证与其脸对应侧上肢处于屈曲状态,另外一侧的上肢则处于伸展状态,以使不对称型颈反射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对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目的性手部运行和造次视觉功能整合,能够促进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医务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可巧妙运用玩具对脑瘫患儿视觉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并使患儿手部运动与眼部运动保持在协调状态。医务人员需与脑瘫患儿经常进行视觉接触,以使患儿视觉认知功能得到恢复。由于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所以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采用各种方式,仍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断练习和模仿中得到提高。

1.2.3 语言治疗法 小儿脑瘫是一种可怕的高发疾病,它对患者的伤害是双重的,很多人都认为该病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其实在这个高科技的新时代里,治疗小儿脑瘫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只要及时有效的采用科学的疗法,任何地方都是可以治疗小儿脑瘫的。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与同龄儿的智力运动、言语等无差异者,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正常;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显效:经过治疗后,部分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显著性恢复,智力有了显著性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改善,肌张力基本恢复,异常姿势基本消失;经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正常,而经过头颅CT进行检查,显示病情有所好转或无任何变化。有效:经过治疗后,部分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恢复,智力有所提高,生活自己能力得到改善,肌张力和异常姿势均有所好转,经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好转,而经过头颅CT进行检查,显示病情无任何变化。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临床病症、生命体征均无任何改善,临床指标显示无任何变化。

2 结 果

收治的38例患儿中,6例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整体治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94.73%。

3 讨 论

在儿童时期,人体脑部仍然在发育,并与世间万物进行接触,并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才能使人体脑部得到良好的塑造,并能够将完好无损的神经细胞保留,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处理各种不停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很多患儿在婴幼儿阶段,脑部就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有些患儿半个脑部被切除,但是神经科室、儿童发育科室及康复科室的医务人员,通过多年研究,制定了能够促进脑瘫患儿脑部发育,并使其脑部功能得到恢复的康复训练措施,经过康复训练后,患儿在5至6岁的时候,其生活自理能力可基本恢复,并与正常儿童相接近。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区别,在常规治疗中,脑瘫患儿处于治疗被动状态,

在康复训练中,脑瘫患儿作为治疗主体,在康复训练人员指导和帮助下,能偶自主学习、自主纠正身姿、完成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儿童发育康复治疗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早期干预; 健康教育; 高危儿; 行为发育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on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high risk infants.Method:40 cases of high risk infants from the child health clinic in our hospital first admission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inter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work was carried out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All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igh risk study group and high risk control group at high risk,20 cases in each group.30 cases of normal children at the same period in hospital child health routine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Three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education,child care guidance,and related disease prevention knowledge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bove,the methods of early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were given for high risk group.After six months,the behavioral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ree groups were measured.Result:The PDI and MDI value of high risk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igh risk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Q value of high risk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risk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arly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k infants,improve the prognosis,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and quality life of highrisk infants.

【Key words】 Early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High risk infants; Behavioral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First Hospital,Huizhou 51600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13

S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地提高[1]。不过,由于围生期的各种恶性因素导致高危儿的许多脏器受到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损伤问题非常严重,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围产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为了减少不良因素带来的后果,使存活的高危儿行为发育能得到改善,并逐步赶上正常儿童,纠正其成长方面的问题,笔者拟通过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定期随防,以充分挖掘其大脑的潜力,利用大脑发育早期的代偿功能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3]。于2014年1月-2016年

6月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初次接诊的高危儿40例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初次接诊的高危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开展干预和调查工作,其原发疾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的相关诊断标准[4],并由染色体、头颅CT、TSH等检查排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及染色体异常。随机分为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每组各20例,高危干预组男15例,女5例,平均胎龄(34.03±3.31)周,平均出生体重(2.46±0.43)kg;高危对照组男14例,女

6例,平均胎龄(34.25±3.39)周,平均出生体重(2.39±0.41)kg。高危相关因素有早产、足月小样、高胆红素血症、低体重、窒息、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另选择同期本院儿保科常规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7例,平均胎龄(37.98±1.23)周,平均出生体重(3.21±0.43)kg。三组患者的父母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儿的喂养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三组患儿的行为发育水平进行发育商测定,并进行常规教育和育儿指导,及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宣教,于半年后测定其行为发育水平。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危干预组患儿早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参照鲍秀兰教授等著作的《婴儿科学健身法》、《婴儿运动训练和喂养指导》等教材[5],对患儿的语言、动作、认知能力和个人-社会交往四个方面开展训练。按照患儿家长对本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相应的个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安排专科责任护士给予患儿家长适当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因人而异,各有一定侧重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下:本疾病的基本常识及预后知识,对应的康复技术指导方法;强调患儿家长必须掌握相应的康复技术,及常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和定期复诊的重要性;若出现意外问题,必须报之医护人员共同解决。健康教育方式:开展专题讲座、个别单独辅导、发放知识手册;由康复师现场指导、演示康复训练方法,让患儿家长认真模拟训练,直到符合标准要求为止。

1.2.2 医学干预方法 对患儿行为发育进行功能训练1~2次/d,1 h/次,整个治疗期间持续训练,同时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等辅助方法;采用脑蛋白水解物及胞二磷胆碱进行静脉滴注,并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 治疗遵医行为标准 治疗期间坚持在医院进行功能训练,1~2次/d,督促家长按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根据定期的门诊随访了解干预的指导效果,定期评估,并_展下一步的干预计划。

1.4 评价标准 在患儿1周岁内,指导1次/月。

按湖南医科大学编制的《贝莉智能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6],于3、9个月测定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PDI)。并在1周岁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7]。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3、9个月时的PDI、MDI比较 经干预后,高危干预组患儿的PDI、MDI值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儿1周岁时智能发育情况比较 高危干预组患儿干预后的DQ值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危儿指在胎儿期、围生期和发育期内,有威胁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等危险因素存在的婴儿[8-9]。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我国大约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3%~10%有围产期高危因素存在,其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及其他特殊问题表现的可能性远高于正常儿[10]。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不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其各方面能力的发育均比正常儿童迟缓。因此,必须对高危儿进行适当干预,不能任其自然发展[11-12]。必要的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的智力水平,减少落后程度,防止智力低下,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3-14]。

儿童在2周岁之前,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佳时期,其可塑最强[15-16]。在日常环境中,儿童的视、听、触觉等感官受到大量刺激,大脑通过重建神经系统的损伤部分或用新的细胞替代已经死亡的细胞,进行有效地重组或改组,使大脑功能得到良好的代偿,若一旦脑组织发育成熟,将不能再进行重组[17-18]。早期干预能充分刺激患儿神经系统,使其得到适当恢复和发展,将存活的脑细胞进行强化,损伤的脑细胞进行恢复,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康复治疗手段,使有些损伤的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能够协调的运动,进一步改善运动能力,促进智力的发育,而且干预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19-20]。

本研究中,高危干预组患儿干预的PDI、MDI值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高危干预组患儿干预后的DQ值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早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高危儿行为发育和智能发育能力的影响较大,接近于正常儿童水平。综上所述,早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高危儿的行发育情况,改善其预后,且有必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对高危儿进行长期随访,及早发现认知及行为能力异常早期治疗,提高高危儿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佳,刘文兵.南通市0~1岁脑性瘫痪高危儿早期分级综合干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038-1041.

[2]胡恕香,黄蓉,彭桂兰,等.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2):157-159.

[3]唐琪,苏维.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74-4775.

[4]张峰,廖敏,张琪,等.个体化指导的家庭干预治疗Vojta姿势反射≤5项阳性的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9-11.

[5]程洪源.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5211-5213.

[6]林小苗,宋雄,邹林霞,等.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44-947.

[7]付朝阳.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高危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220-221.

[8]周洪涛,张惠佳,王跑球,等.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在脑损伤高危儿中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6):556-558.

[9]刘小英,杨梅凤,寇海燕,等.早期综合干预对发育临界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66-70.

[10]温晓芳,邓慧芳,李俊,等.出院低出生体重儿远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2175-2178.

[11]王华利,陈俊,胡伟,等.脐血血气分析联合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评估缺氧高危儿预后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4,35(1):98-101.

[12]刁文强,幸惠云.出生缺陷干预及规范化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3):67-69.

[13]董海鹏,谭美珍,都萍,等.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4):1753-1755.

[14]林梅,梁玉美,韦桂源,等.新生儿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5):6239-6241.

[15]黎江,薄涛,陈铁强,等.181例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7):696-700.

[16]谢利林,王荣,吴秀芳,等.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预后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4):426-429.

[17]卢云,王艳娟.高危儿早期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估[J].中妇幼保健,2013,28(13):2092-2094.

[18]蒋英,胡贵珍,申洁琼.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运用蕾波训练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9):105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