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第1篇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充分运用已学知识、技能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始终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一般要遵循如下的规律:一是主题较大,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二是主题要落脚在教学的重点上,能有效指向教学目标;三是主题应有足够的研究价值,能有效地激发研究兴趣;四是主题难度和综合程度应视教材难易、学生能力强弱而定,必要时可以将主题分解,必须具有可行性;五是应注意主题内部小问题之间内在逻辑关系,能有效地循循善诱。

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生一旦被置于主人地位,学习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事,就有可能成为自觉自愿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自我尝试,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经过多次的模仿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如诗歌、散文、戏剧等。在教陆游《卜算子咏梅》要充分注人高度赞美“化作春泥”的牺牲精神。而《卜算子咏梅》则要注入高度赞美“不畏严寒”的精神。

三、实施情景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又如在教《死海不死》这一课时,在讲台上放了一只盛满水的杯子,一杯食盐,一个鸡蛋。把鸡蛋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鸡蛋下沉至底。老师给学生问题:谁能让杯子中的鸡蛋浮起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最后学生发现把盐溶解到水里,鸡蛋终于浮了起来。

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选举之前,我先把班干部的符合条件明确,然后让大家投票,以票数多者为先。如卫生委员,要符合以下条件,首先自己要讲究卫生,干净大方;其次,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工作细致,认真耐心,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第三,要勤快,不怕吃苦挨累,能早来晚归,不斤斤计较。条件明确后,大家投票时就会有了参考,这样选出的班干部才会适合,让人心服口服。

二、制订班规。全班同学监督执行

班规是一个班级的法规,有了法规的约束,就会使那些“淘气包”们收敛一些。在班干部确定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制订班规。第一条,要服从班干部的领导,不服从者换位,换位后工作做不好的,自己想办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谅解;第二条,犯错误、扣分者要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不许花钱,只允许自己动手;第三条,有进步,学习成绩优异的给予奖励。

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积极参加活动

我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加,他们不会写演讲稿,我给他们找相关材料,并组织他们观相关的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个草稿,我再帮助修改,这样减轻他们的负担。最后在班级举行一次小型演讲比赛,由全班同学做裁判员,从五个报名者中选拔一名参加学校活动。

四、定期调换座位。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我的原则是内向与外向搭配,动静结合,学习优秀与潜能生互帮互助,男女生合作。这样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班级的气氛和谐融洽。

青年教师要虚心听课

“听”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听”教学细节: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细节一:对学习有困难的部分学生,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用“试试看”“还没准备好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语言,让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体现了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真谛。细节二:有的教师在教学生时用“请”,同时掌心向上,像托起太阳一样手势;从这一举动中,透着老师对学生尊重和期待。

“听”闪光之点:一节课听完了,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

“听”课后反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此外一堂好课还要做到:要有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一指呈现的材料、知识、观点必须是正确的;二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体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三法

一、仔细阅读,抓关键词法

数学学习中概念、公式及规律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和概念,就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例如:判断题,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对比梯形的概念,学生就会发现少了“只有”一词,而“只有”是梯形概念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词。少了这个词,“一组对边平行”就包括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两组对边平行中其中的一组对边平行”两种情况,与梯形的概念相悖,因此是错的。

二、看清要求,查数量法

在阅读数学信息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信息中隐藏着多个数学问题,这种一题多问的情形并不少见,学生常常会因为题目要求多而考虑不周,造成只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情况。如下面的题目: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教师引领学生读题――分析题中有两个要求――两个要求分别是“写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学生独立解答。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字】中等生 优等生 潜力待开发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真实写照。教师的关爱是春雨,滋润着学生们渴望知识的心田!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禀赋、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都不会相同,所以,各人的长处、缺点也会不一样,于是我们人为的划分出了优等生,中等生,潜力待开发生。

事实上,优等生不会很多、潜力待开发生也不会占多数,而与普通、平凡、默默无闻这些中性词相关的中等生则应当是一个班集体,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主体!而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中等生虽然在人数上占绝大多数,却处于被老师遗忘的边缘!

笔者一直在考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归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体制和不合理、不健全的教育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最现实的是首先考虑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度、国家考试考核的标准,并将此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毋庸讳言,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优等生不仅是作为教育者向上一级学校输送的人才,而且同时是学校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教学实力、师资力量,因为社会首先关注的也是学校有多少学生考上名牌,因此,天之骄子的“优等生”能够得到高度的关注,甚至一些特殊的待遇,而中等生显然不具有这种优势。潜力待开发生同优秀生一样重要,只不过,教师对他们的担忧多过期望,怕他们的学习、表现会给班级拖后腿,影响班级或者学校的各种检验、测评,因此学校、教师也就不得不把他们的转化作为重点。而在班级里“前不见得高分,后不见拉后腿”的中等生,既不能与优等生一比高低,也不愿滑入潜力待开发生的行列,所以总是默默无闻,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学校、教师对他们既无很高期望也无过分担忧,其发展速度的缓慢难以满足一些教育者“耗时少,见效快”的功利思想,从而使得教育者缺乏精神“动力”;中等生因而得不到教师关注。

其次,对于中等生,教育者难以找到其“闪光点”和“阴暗面”给予表扬或批评。大部分中等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表现一般,没有明显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很难在公共场合针对性的给予表扬或鼓励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也难以使用有效的批评手段使他们吸取教训,促进其发展。他们既不像潜力待开发生那样,时不时搞出些闹剧让教师头痛,也不像优秀生那样成绩出色又做事讨人欢心,处处为老师赢荣誉,时时为学校添光彩。于是,他们又站在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为被疏忽的群体。

再次,教育者对中等生的发展相对不够重视、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最关注的是“扶优补差”问题,在“结对子,一帮一”时也很少把中等生的发展列入教育计划之内,对中等生也不是很留意。现实里,对教育者来说,印象最清楚的一般都是那些令其自豪的优秀生或者是令其头痛的潜力待开发生,而对中等生印象则普遍比较模糊。主要原因是中等生的数量较多,转化难度教大,短时间内更难以有显著的成效,教育者、管理者始终未能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考核、奖励制度,更不用说是针对性的指导。另外,我国尚未普及小班教学,班级人数较多,而教师的精力有限,即使对此有所察觉,对这个问题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抓两头,放中间”!

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努力:

首先,制定有效的发展计划,改进完善评价方法。呼吁国家应当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加大改革的力度,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尽量的缩短,因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学生即要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考核,其压力之大是不难想象的。作为占学生绝大多数的中等生的发展、转化更应有目标、有计划,管理者教育者应首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习活动。针对中等生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发展计划,要使得中等生明确这个计划是班集体的计划,它是受老师和全班同学关注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班级个体的交流过程中,为实现计划和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许而不懈地努力。另外还要及时地对发展对象进行跟踪调查,改变以往以学习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合理地采用“进步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中等生,不吝啬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通过多方面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让他感受到温暖。

其次,做到“法要责众,奖不避众”,当发现“阴暗面”和“闪光点”及时做出相应批评和表扬,不能因为问题的普遍性和中等生数量多而忽略。“中等生”的转化确实要比优秀生和潜力待开发生的转化来得困难些,困难在于他们没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找不准下手的地方。因此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和中等生接触、交流,细心观察,全面、准确地认识每个中等生的发展特点,找出他们的共有的和特有的“闪光点”和“阴暗面”,及时的给予肯定和批评,促使其良好的发展。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等生;学习动力;有效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89-01

国外有关资料中把班级群体中不易引起教师关注、大多时候处于背景状态的学生叫“灰色学生”。“中等生”在教育教学上是个被教师遗忘的群体。由于长期以来“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教育格局的影响,“优等生”在学习上往往能受到更多地呵护,对“后进生”的教育,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就能够显山露水;而“中等生”就只能被动地等“带”,得不到积极地诱导和教诲。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进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等生”,因此,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激发中等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率,逐步把“中等生”培养成“优等生”,这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重中之重。

一、中等生的学习动力

所谓“中等生”学业中等生是指学业成绩居于平均分附近的部分学生。教学中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中等生不调皮捣蛋,不惹麻烦,比较自律,甚至循规蹈矩,但他们又比较容易满足,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关注,但又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在课堂上表现紧张,进而对自己的表达不清楚,懊恼不已。中等生在班级的比重最大,一般占班级人数的60%以上。

学习动力是一个系统,它是推动和维持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它的产生要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特征是习得性强、模仿能力强,而学习的首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力。小学生朝气蓬勃,爱说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除此外,我校的学生家庭背景,主要是逐步走向小康的农村家庭,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缺乏规划,大部分的家庭觉得读书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缺乏明显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孩子对于读书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很大的感觉,对于学习没有预期,缺乏长远和明确的动力。因此,如何激发我校学生特别是中等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对于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二、中等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分析

中等生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牢,他们基础普遍比较弱,词汇量小,对单词的掌握比较少。往往存在会读不会拼,会拼不会背的情况。所以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行了,试卷上经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大多中等生学习方法不当,只是从优等生那儿生搬硬套一些方法,看上去也很用功,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学习自主性较差,独立思考能力弱,遇到不会的问题,喜欢看优等的作业或练习卷。放学后不注意复习做过的练习,特别不善于整理自己做错的题目,还不善于总结经验。

三、激发中等生英语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

1.兴趣激发:激发学习原动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需要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如果只简单重复“What’s this?”学生怕是不愿听了。于是,我拿出一个包:“Ihavesomethinginmybag-guess.What’s this?”这一问,学生们纷纷举手,把他们刚学的单词都猜了个遍。终于,我打开包,又拿出一个包。“Bag!”全班哄堂大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abaginabag”。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得以保持下来。

2.信心:建立动力加油站。沉默期总是有的,但要尽力把它缩短,最简单的方法创设密切配合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明确初学英语时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笑,只要多说就能说好,孩子们学说英语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也不用担心“走调”。实在不得不说“NO”时,我总不忘配上一个宽容的微笑,并耐心地帮他纠正过来。当孩子有进步时,一句“How clever!”就能让他鼓起自信的风帆。

3.目标引领:创建学习的灯塔。目一个人一旦确定了恰当的奋斗目标,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热情,就会促使自己甩掉一切包袱,克服内外困难,不遗余力地去达到这个目标。中等生往往习惯于原地踏步走,认为“既飞不高,又跌不着”安全自在,无意有什么新的追求,不会积极主动的提出奋斗的目标,严重影响了自身潜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因此,应在全面了解中等生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加强与中等生的信息交流,促使他们发奋努力,不断进去,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4.方法指导:磨砺学习的宝刀。加强对中等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教师应指导中等生制订学习时间表,高效地利用时间,使他们通过不断实践,形成较好的时间管理策略,充分利用课外的零散时间学习英语。其次,教师应教授中等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具体方法,以及记忆单词、学习语法的方法。据调查,许多中等生在朗读英语文章时并不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多思考,同时注意语言形式和语法分析。

5.习惯监管:提升学习的效能。主要是激发中等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首先采用典型带动,如有学生英语词汇的听写或作业的错误少了或测试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老师给予大力表扬。这样,原来和他同一水平的学生就会看到希望,而有了进步的学生也会有紧迫感,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其次,采用小步子策略,对作业情况、单词、课文背诵、成绩进步等还可进行每月量化考核,并把量化分数于月末进行一次宣读,学生每进步一点都能获得一些小奖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在教师严格的要求下有了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有了坚强的意志力,就能做到自主学习,那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就提高了。

总之,学习动力的激发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新课标下,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激发,因此,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持久动力,对于培育小学生特别是中等生英语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特别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中等生 现状 归因 策略

班级管理中,“抓两头带中间”是有道理的。优等生得到关注,除了完成自我的提升,更可引领班级良性发展。后进生得到关注,可以保证班级的基本稳定。也因为此,中等生极易成为被忽略的群体。

一、关注中等生的成长,既体现了教育公平,也体现了师者的教育智慧

关注中等生就是关注大多数,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也是班主任自我减负的途径之一。

中等生与两极鲜明的学生相比安静一些也平淡一些,他们是优等生的后备军,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班主任对中等生持续的关注,会避免扩大后进生的风险,会增加优等生的紧迫感,也会给后进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的上进心。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受到冷落的中等生,引领他们朝优生方向发展,直至成为班级的中流砥柱,这样的做法如同为班级引进源头活水,是智慧的爱。

二、中等生现状、归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普通高中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偏僻乡镇,部分来自于城区及周边。山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或者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或者望子成龙心切又教育不当,常常无法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与学校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城区及周边学生家长多为普通工薪阶层或者打工一族,大部分家长能重视孩子的教育跟踪学生的成长,但不能更高层面引导孩子的发展。

1.学习潜力巨大,动力不足,有厌学情绪。这类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观察力、思考力、理解力、表达力以及想象力都不差,甚至很好。表现在学习上的常常是灵活无序,会做易错,惰性十足不思进取。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薄弱,易受他人和外界影响,入学之初缺少足够关注,承上启下的转换阶段掉链子。二是农村家长对孩子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高中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距就拉开了。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不均,英语听说读写、语文阅读表达、理综实践操作、文综知识涉猎和思辨能力良莠不齐,很快将一批聪明的学生打入冷宫。更主要的,是这类学生在初中居于班级中上游水平,中考的不成功体验让他们产生了失落感,极易造成这类学生的自卑消极,学习上缺乏明确奋斗目标,自主性差,表现懒散。

(2)应对策略。针对以上情况,一是教师应充分重视入学教育,不以中考成绩论优劣,更不能过早分出三六九等,可以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手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是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感恩心态,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通过走访了解学校的社会声誉,征集班歌等,让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三是让中等生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寻找自身的薄弱点,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和优生形成“一帮一”式的结对子,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和竞争意识。这类学生潜力巨大,是促进、平衡和制约优生的利器,也是充实优生队伍的不二人选。

2.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成绩止步不前。这类学生思想基础较好,遵守纪律,乖巧懂事,仔细欠活,苦学无效,心有余而力不足。倘若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有效辅导,容易产生挫败感、苦闷情绪甚至选择放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他们没有特别出众之处,让老师省心但难以得到老师的赏识和持续的关注。他们安分守纪,勤学苦练,缺乏自信和挑战的勇气,缺乏反思意识和有的放矢的指导,不善于沟通。倘若长期遭受冷遇,容易形成慢性焦虑状态,寻找不到突破和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更甚者会造成头疼、失眠、乏力、神经衰弱等身体障碍,从而转移注意力寻找情感的寄托,如迷恋手机阅读、网络冲浪以及早恋,等等。

针对以上情况,班主任可以加强成功教育,打破他们对成功的神秘感,大力开展表现教育,多为这类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演讲朗诵比赛、书画比赛等等。可以在班干部培养上给他们创造机会,增加他们的胆量,享受奉献的乐趣,通过外界的刺激让他们充分肯定自我并悦纳自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方法讲座,开展有挑战性的活动如辩论比赛,激活蛰伏的意识,鼓励创新表达,提升思维能力。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为这类学生进行学法指点,多关爱他们,鼓励他们向优生靠近。

3.思想不稳定,成绩忽进忽退,自控能力差。这类学生性情上定力不足,期望值比较高,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内心产生冲突以后,引导不当或者不及时,极易滑向后进生的队伍,是班主任应该及早预防和关注的群体。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一是性格使然,他们比较情绪化,纪律上小错不断,学习上缺乏恒心,平时成绩可能表现良好,但得失心过重,容易导致考场上竞技状态失常。三番五次遭遇挫折,自暴自弃,甚至较后进生更能有智谋的调皮捣蛋,让班主任头疼。二是家庭教育失察,或者父母远在外地打工疏忽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失和让孩子情感饥渴缺乏安全感,或者隔代教育过度溺爱让孩子产生情感依赖。这样的学生青春叛逆期时间延长,人际交往容易出现障碍,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反过来又形成不良风气影响班级管理。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班主任需要特别的耐心。一是针对性家访或者电话沟通,给予学生积极关注,寻找他们发展的突破口,更主要的是督促家长对孩子成长负责,形成家校合一的教育。二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心里健康教育,帮助这类学生克服浮躁情绪,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真正融入班级,享受集体温暖。三是建立长效监管和激励机制,防止学生滑坡,杜绝班级后进生队伍扩大化。

4.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前景迷茫,求学信念不坚定,得过且过混日子。

社会飞速发展让农民体会了贫富冷暖悲欢,但并未让他们真正脱贫致富,依旧是山大人稀经济落后。大部分学生渴望通过读书去到城市,改变如同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命运。他们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在就业前景都堪忧的今天变得不堪一击,新的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再者,普通高中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极少,中等生考取二本院校机机会有但专业不够理想,三本院校学费贵读不起。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常常会花光家庭所有积蓄,甚至拖累拖垮一个家庭,许多家长暗示孩子考不取好的大学就读高职院校。家长的放弃导致孩子的放弃,他们缺乏高远的目标,从实用角度衡量课程价值,学习积极性匮乏,甘于平凡,阻碍了班级良性发展。

中等生的教育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生语文学习体会

一、发现

送走了旧生,我又迎来了新生,面对50多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又将开始新的启程。这是一个普通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之中有一位很普通的孩子,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孤单只影,沉默寡言,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可怜猫,引不起众人的注意。最初我没注意到他,直到第一次语文测验……那次测验前,我就给学生敲警钟,小心第一次语文考试会“考砸”。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要求差别较大——基础知识量大,阅读内容灵活,作文要求较高。果不出所料,测试结果90分以上一个没有(满分100分),十几人不及格。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我知道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况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帮他们“找原因”,其他同学很快就接受了事实,可他还是哭的很伤心。下课后我安慰了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次测验他没及格,且他小学语文成绩是中等。gwyOO.

二、指点

我又具体了解他的情况,原来小学他主要是靠记忆、练习来学习语文的。于是我指点了他的学习方法。首先,注重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其次,扩大阅读。由课内慢慢迁移到课外。再次,坚持练笔。坚持写周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说过的话,用笔“说”出来。并叮咛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竟然七十多分,我暗自高兴,我的“有效教育”生效了。这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三、反思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生,班上占多数,他们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中等生不是天生就居于这个位置,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开采”“挖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四、分析

中等生不论思想、学习及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他们被称为“灰色”学生。老师几乎忽视和冷落了他们,因为大多数老师主张“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事实上常常是“忙两头,丢中间”。老师只想让优生更冒尖,差生不给班级拖后腿,中等生就晾在了一边。中等生要么孤独地等“带”,要么被“丢”在遗忘的角落,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对成绩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成绩停滞,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倾尽所爱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五、对策

第一,情感激发。中等生的特点常常是沉默寡言、胆小冷淡。教师应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不再有被忽视的感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级中的中等生,犹如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坚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打开他们的心门,通过聊天谈话、周记评语回复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想法,状态。让他们明白老师很在乎他。这样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制定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就帮助他们每学期制定每期或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的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夯实基础。中等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偏低。进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把握不到点子。如他们在学习字词句时,无法记忆和掌握那么多,考试时基本上是猜,出错率很高。教师可指导学生不能死记,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且分期记忆,定时巩固,这样才能掌握。其次,对文学常识、古诗文等必须记忆的基础知识,采用“分散记忆”“定期回忆”的方法,监督他们分量、按时完成。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度。

第四,养成习惯。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积累、阅读、练笔”三方面入手。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理解、记忆并最终运用。阅读——抓住课内重点文章、精彩段落,运用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去体会、分析、理解,并慢慢迁移到课外阅读。练笔——利用好“作文书”,进行“仿写”。坚持写周记,降低“写作难度”,不规定题目、不限制内容、字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这三方面都要求他们坚持,教师定期督处检查帮助他们完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讲究策略。很多中等生不具备管理策略。进入初中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较大,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不被作业所左右,空余点时间自行安排复习。让他们慢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不是每个学生制定了目标次次都能实现,这就要求学生从知识点、思维角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不懂、失误或忽略的地方,以便在下面学习中改进。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必要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来寻找,及时地查漏补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