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
大学生活过了一半多了,是好好总结自己大学,规划未来的时候了。在做这份规划书之前,我就经常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干什么,我的优势与不足在 哪里,我希望我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为了那个未来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等等。这就更使我认识到规划一下自己职业生涯的必要性,于是看到这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更希望借此机会总结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为我的未来规划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随着高考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紧张,而如何在人才济济的市场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承认,成功 赢取一份满意的职业,则是需要我从现在做起为未来进行规划。规划未来就需要“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然后知道我的理想职业,规划通往职业的桥梁。
回想我的大学生活,大一懵懂,那时的我,还带有高中时候的稚气,什么事情都想试一下,于是班级班委、院辩论队、院学生会、德育研究会里都有我竞选的身影, 刚进大学的竞选与种种面试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精彩的大一生活,我过得很愉快,也逐 渐适应了大学自由的生活;到了大二,随着学习进入正轨,活动参与增加,忙碌的生活常常让我无所适从,我努力调整自己,总是试图在学习与工作、活动中找到一 个平衡点,经过大二的学习,我对于教育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在不断的锻炼中慢慢成熟;大三,我开始寻找我的梦想,寻找通往梦想的路。生活紧张 而忙碌,奔波于教室、图书馆与宿舍之间,总会时而会感到迷茫,看到和我一样忙碌的同学们,我总会思考在忙碌的背后是不是大家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慢慢成长起 来的职业梦想。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职业生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为行动指明方向!
人生如舟,生涯如水,水上行舟,不进则退!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规划的生活是盲目的,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下去,终会成功!
一、自我盘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只有客观、正确、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好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最后形成对自己的盘点小结。
(一)自我评价
1.成长经历盘点
我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家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我有两个哥哥,在家中我最小。在小的时候,我很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顺利的完成了小学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开心幸福。
然而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家里三个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父亲外出打工,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当时我上初二,记忆中只有家里浓浓的药的味道和父亲被病痛折磨 的情形。就在那时,小小的心中就扎下了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不让父母再受一点苦。可是,父亲没有等到我有出息的那一天,就走了。从此,在我心中,永远有一个遗憾,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在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与自信,我学到了乐观与自立,我更学到了 努力奋斗。
于是,在我的不懈努力和妈妈的关心下,我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砀山中学,之后成为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家乡,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我成为母亲的骄傲。
2.个性特征盘点
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依然很乐观、开朗,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
①我属于外向型,我喜欢广交朋友,与不同的朋友交流,总能让我的得到不同的收获。
②我喜欢展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可以让别人听到我的声音。
③我渴望成功,骨子里很好强的我,总是不甘人后。同时我也很勤奋努力,有上进心。
④我从小到大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喜欢与老师打交道,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⑤我的心理素质很好,积极主动,心态乐观。
同时,我的性格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如
①性格急躁,往往缺乏耐心。
②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比较马虎。
3.兴趣爱好盘点
我爱好读书,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尤其珍爱散文,喜欢周国平、季羡林的散文;爱好读小说,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其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总让我激动;喜欢《大国崛起》,其中历史的智慧发人深省……
我爱好音乐,我喜欢温柔的旋律在耳边轻轻流淌,然后再心底深处慢慢生出一种说不清淡淡的情愫。
我爱好运动,虽然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我还是喜欢找时间和好朋友打打羽毛球,乒乓球、跑跑步,在运动场上的人感觉充满了阳光与活力。
有时候,我还是爱好独处,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待着。
4.能力分析盘点
能力优势
能力弱势
自小从农村长大。具有艰苦朴素 、吃苦耐劳的精神。
长期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的领导与组织能力。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能够很好处理人际关系。
胸怀目标,具有追求成功的勇往直前的干劲。不怕失败。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接受新的挑战。
做事情不够细心,不够谨慎,易冲动。
缺乏耐心,有时感情化、情绪化
自制力不强,往往需要外力督促下,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二)360°评价
1.优点:
自我评价:
有自信,独立性较强。
有责任感,组织能力较强
家人评价:
天资聪明,认真学习,有天赋,在家比较听话,孝顺。
老师评价
在平常的交往中,我发现她天资聪慧,但更能后天努力;她喜欢独立地进行思考,但更能参与集体合作。
同学评价:
1.目标往往很明确,有进取心
2.交际范围广,学习认真,出色
4. 天赋优良,目标明确,肯下功夫。平素仪态端庄,吐属不凡。处事坚毅果决,临变从容,雍然有度。
亲密朋友评价:
1.责任感强,善于钻研,做事有条理,待人真诚,淡泊宁静。2.干练、勤奋、刻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乐于助人。
4.坚强独立,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2.缺点:
家人评价:
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喜欢生气,脾气倔强,有傲气。
亲密朋友评价:
1.耐心欠缺一点。易急躁。有时过于强势一点。
2. 有时侯会倔强一点,不能听取不同意见。
老师评价:
如果假以时日,埋头钻研,一定能成为教育学领域的后起之秀。
自我评价:
性格急躁,往往容易生气,难以平心静气的接受不同意见。
同学评价:
1.或可更加沉静自修,遍览百家之言,1.庶几尽善尽。
不够时尚,不够潮。
(三)郎图职业规划测评报告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理念不清
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很不乐观。当前,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教育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大量高校只是硬性执行国家的政策精神而已,在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配备、课程设计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不高,授课内容又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差,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因而效果不佳。致使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和必要准备,加之部分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缺乏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教学体系。需要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部分高校尚未根据国家规定,按比例进行资金和人力投入,专业化指导队伍严重欠缺,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权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对制作简历、写自荐信、搜集就业信息、准备面试、就业基本礼仪等常识性问题不甚了解,表现为求职过程中没有目标和想法,看到需求就投简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和优劣势,择业盲目。
(四)缺少专业的高校学生生涯规划心理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也在不断增加。一部分大学生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出现了心理焦虑等情况,近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无法很好地挖掘自身潜力,更不能很好地设计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各高校配备熟练的心理咨询教师较少,其专业性也不够强,许多还停留在解决上门咨询学生问题的层面,面向的学生群体面较为狭窄,且十分被动,更谈不上专门按照大学生生涯规划特点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在如今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变化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引起关注。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教育
社会氛围影响着高校或大学生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首先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校海报的宣传、举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大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校要让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同学对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重视;其次,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涵着许多的知识内容,要通过就业指导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如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及其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步骤、原则;如何避免规划误区等等;最后还要让同学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指导同学在不断的认识、调整、完善过程中实现自我。
(二)合理地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只在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中稍有涉及,内容不仅简单,而且教育面很小。因此,各大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应当充分重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将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职业生涯规划走进课堂。设置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要面临就业这一重要抉择,通过专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为自己开展科学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作用非常关键。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经验将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与触动,也会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保证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
(四)引入并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体系的力度
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体系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些感性上、经验上的认识。因此,职业测评因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在职业领域内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高校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引入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了解自己在能力、动机、兴趣及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高等学校应当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努力帮助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设计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参考文献:
[1] 周家华、黄苏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6 No.7 Jul.2010 188-200
[2] 李萌、李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初探 科技信息 28
【关键词】大学生 生涯规划 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现状
我国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行当薄弱。从学校方面看,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技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专业培训。大多数高校虽然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时,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时就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许多考生并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关系,受父母、老师的影响较大,常常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可以说我国在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已经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分”和“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毕业分配制度使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基本上没有自,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几乎为零。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自越来越大,但由于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观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
如果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还没有形成~个明确的职业目标,临近毕业时才仓促准备,是很难找到一个理想职业的。如果大学生无目的、无规划盲目就业,势必会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应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直面社会,检验自己培养结果的窗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声誉和前途,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职业指导,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大学前已基本完成,学生的职业目标已经确定,而我国基础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在我国就需要大学阶段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来填补中小学阶段职业教育的空白,这任务相当艰巨,而一些高校只是在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才进行临时抱佛脚,大学生确定的职业目标就很难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行性。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脱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只有职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大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评估与修正等都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许多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只注重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互脱节。
(3)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或者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职业设计,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科学认知,实际规划中多是模仿和抄袭,对未来职业设计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其次职业期望值偏高,他们不愿到基层从事一般工作,在求职选择中都希望选择高起点、高回报的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大城市大企业的高薪职位,这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客观事实相矛盾。在职业选择中重名利、发展条件、轻内在价值等。再次,就业目标不明确。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够明确,自我认知错位,缺少对自身和专业特点的了解,在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上,缺乏明晰的人生规划,面对可供选择的机会犹疑不定,难以抉择,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致使一些毕业生错过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解决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途径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和高校等相关群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逐步形成社会高度关注、学生及早着手和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开放的职业测评机构,随时满足人民的测评需要;在中学阶段开设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养成其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合理规划,科学奋斗的习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未来决定于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学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同时,把整个大学期间作为一个开放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教育,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2)建立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生涯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高、求职过程的指导是所有大学生的共性,而在自我认知、职业定位、生涯规划方面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坚持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共l生安排相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讲授、专题报告等形式对其进行生涯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高等教育;根据专业、个性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职业定位、自我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分散的小型辅导、一对一个性化咨询,使共性与个性协凋发展,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系统模式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标志着职业辅导的开端。随着职业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兴起,系统“生涯规划”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职业教育运动的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早期萌芽、中断后的再次兴起、新世纪的全面兴起迅速发展的曲折过程。[1]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就业压力空前,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开展起来,目前就业指导正逐渐地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部分。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系统。[2]这一系统应包括三个基本体系,即普适性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体系、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普适性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而构建的教育教学过程;职业咨询体系是与解决生涯问题相结合的个性化心理辅导过程;就业指导体系是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服务过程。其中,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体系为核心,职业咨询体系和就业指导体系为侧应,共同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表现在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及创业的基本知识;在技能层面,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应提高各种通用技能,例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在态度层面,应当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基本内容
(一)普适性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体在对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确定奋斗目标,进而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编订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题体系是帮助个体实现包括理想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职业生涯决策、制定行动目标与计划并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目标的教学过程。实现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目标,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双向突破。
1.层次性的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整个大一学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侧重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择业观教育、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及需要等,并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第二阶段,整个大二、大三学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侧重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重点学习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及非专业知识扩展;第二层次,加强针对职业需求的职业能力提升,如职业决策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压力应对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第三个层次,加强职业世界和自我特性探索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人才市场,拓展职业选择的知识,通过假期实习,社会实践来积累工作经验,并通过实地考查,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与职业世界的基本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规划和目标。[4]
第三阶段,整个大四学年。专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应侧重于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讲解、求职技能提升的训练、就业权益保障等。如指导学生求职简历、参加面试等的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举办各种模拟就业市场活动等。
2.“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又称实践导向,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5]作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实践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开放型学习与教学,本质是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注重过程中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法、项目团队活动法是有效实现实践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的手段。
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反馈分享、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相应的生涯规划基本知识、自我探索的基本方法、生涯决策的基本技巧,并最终获得关于自我特性与职业世界的了解,体现为能够自主地做出生涯决策、确定生涯目标、规划生涯行动。
项目团队活动法。通过基于自我特性与职业性向的同质性群体活动,完成条块分割的项目承包任务。如采用生涯人物访谈、社会实践与实习,动静态结合的信息搜索方法,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继续教育、具体公司机构单位等职业信息的搜索等,并将最终搜索结果以项目报告、课堂展示等形式,集体分享与讨论。
(二)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体系。
生涯发展具有终身性、独特性、发展性、全面性的特点,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过程,这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集普适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模式。实践中,大学生面临着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生涯决策技能缺失、生涯规划基本知识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心理、情绪问题。因此,需要突出个性化的职业辅导作用,构建专门的职业咨询体系,做到生涯辅导队伍专业化、生涯辅导测评系统常态化。
1.生涯辅导队伍专业化。
目前各高校基本具备较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而学生的生涯辅导问题往往含混于其他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中,其专业性无法体现。可以通过培训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双证型”心理咨询员突出生涯辅导的专业化。同时,鼓励具有就业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了解大学生求职群体的辅导员及其他从事思政、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培训,从而形成一支科学化、专家化的生涯辅导队伍。
2.生涯辅导测评系统常态化。
生涯规划理论及实践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职业测评工具,内容涵盖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科学的测评系统是职业咨询必备的工具,能够帮助咨询师有效完成个案咨询、职业辅导活动。同时,通过开通学生生涯辅导自测渠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普及和推广生涯辅导观念与认识。
(三)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
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是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模式,与职业咨询的问题解决模式,它是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基础、解决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服务体系,具有与社会发展与需求练习紧密、短期效果突出的特点。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系统。
利用校园网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组织成立班级就业信息员体系,统一收集并就业信息,保证信息畅通与及时。
2.做好就业渠道扩展。
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主动邀请校友、系友及所在单位到校选聘毕业生,形成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主动邀约组织大型人才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来校宣传等,便利于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增加投递自我信息的机会。
3.基于调研的就业建议支持。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掌握毕业生的适应度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数据库,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基础教育,专业前景教育、专业实习调整等,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就业建议支持。
4.加强就业心理辅导。
鉴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心理问题突出。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定期的排查、做好跟踪服务;联合心理咨询部门广泛开展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就业压力和焦虑情绪的专题讲座,培训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开展各层次的就业心理辅导活动。
5.就业专项辅导。
在大三、大四学年及时开展各种专题就业辅导工作。如以信息提供为基础的专题辅导,如考研和出国等继续深造专题、创业教育专题、就业政策专题、公考知识专题、具体企事业单位人才要求专题等;以求职能力提升为基础的专题,如面试技巧、就业信息搜索、就业权益保障等。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双向动力”的运行保障
(一)整合资源,发挥全员教育动力。
1.部门资源整合,成立专门机构,协同工作。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教学系、心理辅导中心等多个部门与机构。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承担了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但难以兼顾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难以发挥系统教育的功能。因此,需要构建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分工、提供资金及师资保障、制订工作方案和实施工作效果评估等,实现横向的协调同级部门工作,纵向管理和指导各系班生涯教育工作。
2.师资资源整合,选拔与培训结合,三位一体。
师资队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教育师资队伍。目前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主体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处就业指导教师组成,缺点是职业生涯辅导缺乏专业化、实践经验少、生涯规划教学形式单一。[6]在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生涯规划教学能力、生涯辅导理论及技能培训;对新引进人员进行专业化选拔,重点考量是否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是否具有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是否具备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的职业资格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研能力、职业辅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三位一体”的专业过硬的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二)搭建平台,增强教育活动的联合动力。
1.搭建课堂教育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育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实现的关键。目前各高校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存在着师资队伍的素质差别有异,教师上课内容随意性大;开课性质不同,选修、限选、必修要求不一,学生课时长短不同;整体教育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除师资到位外,还需要统一课时、教学大纲、加强效果评估等问题的研究与落实,切实做到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执行力。
2.搭建校园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学校教育观念、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是激励有目标地生活、有计划地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人生课题。构建特色的“生涯发展”校园文化,重在建设物质、精神与制度的文化基础,广泛开展生涯发展规划宣传、举办生涯发展规划论坛、生涯发展规划设计比赛、创业教育大讲坛等,形成特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环境和活动中感受我的生涯我做主的生涯规划主人翁意识,体验积极人生在于规划的教育理念。
3.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建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课程学堂;开设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实践教学基地等[7];开发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为教师教学与辅导活动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基本条件。
4.搭建实践与实习基地平台。
实习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探索职业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直接和高难度、信息收集准确等特点。实习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职业的了解,培养职业能力与观念,加深自我了解,发展自我概念,提高生涯规划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及提出修正规划的准备机会。高校应该致力于科学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围绕专业发展、市场需求、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等为中心建立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开展多种活动,如定期实习、参观考察、实习单位到校交流讲座,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莎佳.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教育与职业,2011(8).
[2]冯卫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高招[J].教育与职业,2012(2).
[3]程良越,谢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彭齐林,彭桂香.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1(6).
[5]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09(5).
要害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熟悉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熟悉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爱好、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治理工作的要点把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爱好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熟悉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熟悉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熟悉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爱好,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熟悉、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要害。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治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治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练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治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