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与文化创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意义
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队伍的发展与壮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能够将文化工作者都集中在一起,使文化队伍扩大和稳定发展,业余活动的丰富与发展,会使一些业余的、有文化特长的群众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平台。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政府以及文化馆等部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活动开展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群众心中文化馆的整体形象,因此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维护政府及文化馆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
要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首先需要有创意,这是前提和基础,有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才能够吸引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追求原创
进行头脑风暴,可以让每一位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与讽刺,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氛围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挑选有建设性的创意。当前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也应顺应其发展,否则将会使群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需要适当的进行头脑风暴,使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积极发散思维,提出更多更好、更有新意的活动意见,满足群众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创新
文化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优势,例如利用现有的舞蹈人员、绘画以及书法人员等,实现资源的有机结合,开创书画音乐会,实现动静有机结合,在悠扬的琴声、笛声中观看各位艺术家挥毫泼墨,群众能够深入其中,自由评说书画作品。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技术资源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形式以及内容上的新颖,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安装射灯、播放音乐等使观众的视觉效果更好,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将文化艺术活动展示在网络媒体中,通过网络评比、投票等加强群众的参与和体验。同时开展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活动,由政府主导,寻求市场合作,充分吸收企业、商家的资金、资源,促进文化艺术活动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
3.积极借鉴,促进发展
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还可以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帮助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扩宽思路,避免陷入思维的死循环中,日常工作中要多留意国内优秀的文化活动形式,借鉴其可行之处,并不断创新使其成为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
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就是要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设计研究,活动策划能够进一步指导活动创意,使文化艺术活动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1.从群众需要出发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是要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必须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群众的文化兴趣。活动开始前,应由文化工作者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的文化喜好,并结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需要,明确文化艺术活动的目的、内容自己形式等,如果不从群众需要出发,策划出的活动与群众相距甚远,是不会得到群众认可与关注的。
2.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了解群众实际需要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可以调动的人员,物资以及财力。人员就是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时所有的人员,包括演出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等,物资就是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具、灯光、摄影、音响、宣传展示等,财力就是举行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资金以及资金的分配情况,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规模的文化艺术活动。
3.明确艺术活动的定位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是大锅菜,不能将所有的元素都混到一起,要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够使文化工作者在活动策划中能够选择出科学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如果是在比较开放性的场地进行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以表演为主,策划一些比较接地气的、活泼的活动。如果是在室内进行,就可以进行一些专业讲座、培训等形式的活动,要注意策划的内容的主题,满足社会群众的兴趣需要,还可以在节目中的某个时段加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因此文化工作者应进行科学的文化艺术活动策划。
4.进行精密策划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需要精密、细致,确保策划的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策划人员在策划活动时不仅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现场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如果事先计划是在室外的文化活动,但是遇到了不利天气或者观众骤然增多的现象,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现场出现混乱,造成人员伤亡。文化工作者在策划活动中要考虑全面、细致,并将所有的内容、事项都熟记,遇到紧急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
结语
摘要:如何让现代艺术有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有不僵化。答案就是传承与创新界的结合,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视角;艺术设计;广告创意;研究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上的,中国现代艺术艺术要走出一条路来,必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然而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一味沉迷在传统的辉煌里,在我们的设计中单纯的“拿来主义”,没有自我的风格,最总只是留下来一些古董拷贝品,无设计可言。国外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对传统的继承是必要的。
1.中国传统图饰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在现代设计中,如何把我传统图饰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饰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饰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传统图饰代表了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图饰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饰的运用,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联系起来考虑。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自觉的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从中汲取精华,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民族特色。近年来,将中国传统图饰混合与设计中备受设计师青睐。例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嘉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人类艺术从诞生之时起,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艺术的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得纹样,石壁上得刻画同记载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当时人们内心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艺术体系。例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民间剪纸、蓝印花布、木刻插画等。这些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艺术家们完全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对传统图饰进行再次设计。“苏州印象”概念海报,很好的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开片纹图案图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以山水影波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2.山水精神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
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如能应用在现代艺术中做到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黑白对比。那么就会给读者产生一种超越景物本身的联想,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沉醉。纵观中国绘画,始终融意境与画面,流动的、有规律的线纹与天地间的大气流动相协调,把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境界。如俗称“马一角、夏半边”的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即以边角之景捕捉自然界最精美的部分,达到“以小观大、以偏概全、以虚拟实、以意造境”的效果,获得“笔有尽而意无穷”的趣味,可称为山水精神。
3.地方特色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民间图案艺术是指皖南徽州地区自然人工环境所购成的视觉形象图形系统,它包括徽派建筑三雕、绘画、剪纸、服饰等所形成的装饰艺术形式。其内涵深厚、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征。徽州民间装饰艺术选材质没,造型生动,通过不断的沉淀、延伸和衍变,寓意深刻,形成中国元素特有的艺术符号,展示着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有意识的对传统的民间图案进行提炼、加工、抽象、变形、简化、重新组合等,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变化。创作出新的民间图形系列作品,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保持与发扬地方文化特色,努力开发创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装饰艺术产品。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非常重视“意义”表达,无论在何种场所,还是在各类器物上都使用某种确定意义上的装饰。中国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室内设计思想围绕“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展开,寓意良性循环创造出似内似外的独特环境,把徽州民居文化自然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安徽地方特色。因此,要充分的对地方风俗得了解。地方特色图案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不同的地域文化。
4.汉字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汉字为会徽的图案。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利用书法字体进行标志设计,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活泼、新颖、富有变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中主要以图形符号和文字为主。以文字作为设计创意元素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常用的创意素材之一。我们可看到众多的优秀作品都采用文字创意的形式,或者是以文字作为基本的创意元素延伸出来的图形,因此,再设计中能运用中国文字创新的手法将有利于增添平面设计作品的中土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设计从一开使就和文字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中宋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店铺前面悬挂的“幌子”招牌,被当作广告设计额雏形。而很早就出现的“公文告示”被视作招贴设计的萌芽。中国文字中,许多与美好相联的字和词都与“羊”字相关,羊大为美。因此,取“羊”的汉字创意,不但有领头羊,引领亚洲之意,在设计中,能利用汉字艺术来设计标志,或运用招贴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中同样有及其重要意义。例在“16届亚运会会徽设计” 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又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以草书字体构成申亚城市“广州”二字,富有动感,传达了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亚运精神。草书流畅飞动得艺术特征在这里充分发挥,使设计舒展、活泼、灵动,体现了时代感与节奏感。是一个汉字书法表现代设计的成功案例。(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潘祖平.现代公共艺术中的中国文化理念[J].美术大观.2008年08期
[2]高宇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申明倩.设计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评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孙杨.浅析街道景观照明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5]孙照慧.浅谈家具在室内设计中如何布局[J].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当代影像数字艺术教育为适应现代全球市场的发展,已调整了传统艺术教育的模式,即在调整适应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形态升级与更新,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品种,在艺术制作与艺术销售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艺术教育应当把艺术表现作为教育的内容,通过制定培养方案、教学组织等环节向学生传授艺术观念、技法技能和艺术精神等,并不断发掘和启迪受教育对象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艺的艺术潜能与创意。艺术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艺术的含义,它可以指一种创造活动,也可以指一种被创造出来的对象。而其核心最终都指向艺术的创造问题,艺术要存在就必须通过创造活动。”艺术的核心应当是“创造”,艺术教育的核心不是作品形式,而是培养有创新性思维的艺术人才。如何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具有探索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是当今艺术教育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具体来看影像数字艺术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影像数字艺术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原有学科和专业进行了新的划分,影像数字艺术在“艺术学”下的“戏剧与影视学”与“设计学”中都有体现。宽泛的内容元素势必要求教学内容丰富,然而进入新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艺术学科,就中国目前的教育而言,显然其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首先,从国内开办影像数字艺术专业各院校的模式上看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院校只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将该专业分布于与自身相关的教学体系内,其定位存在文学、艺术学、理学以及工学之分;办学层次更是分布在专科、本科、硕士等,可谓五花八门。其次,由于学科不统一,课程设置的偏差就更大了,大多数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设置课程。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这些院校从事数字艺术教育的师资人员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美术院校新增专业,大多数教师由美术教育模式下转型而来;二是由计算机专业转型,属于理工科。虽然两者都与数字艺术密不可分,但毕竟是两个学科,基础知识与思维方式相去甚远,艺术类教师思维逻辑自由,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善于联想,但多缺乏数理常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计算机专业正好与之相反,如想使其紧密连接难度可想而知。就目前大多数院校招生来源来看,文理科以及艺术类,基础知识掌握差异过大,很难形成统一课程实施方案;从开设课程来看,又都普遍缺失了人文课程方面的设置,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再次,当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盲目扩招,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方式不当所引发的一些人才培养问题。目前大多数院校所招的文理科以及艺术类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差异过大,学生进入同一专业之后,很难做到教学同步开展。总之,目前数字影视艺术人才教育现状距离社会发展需要存在差距。高校教育对社会作用形不成有效反馈,学生毕业后还需通过重新学习与适应才能融入社会。影像数字艺术本来是时展最需要的,高校教育却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需要认真研究影像数字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切实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传统的美术绘画类课程是否还要保留?如何通过赏析等其他环节完善艺术教育过程,达到完善整个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如何在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的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性培养问题等,亟待深入研究与探索。
二、探索适应山西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
(一)构建合理的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核心,如何构建合理的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理想模式更是重中之重。课程设置尤为关键。艺术类专业应当合理分配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重,构建以专业必修为基础,以专业选修与艺术讲座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过程强调理论讲授与实践技法辅助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本专业核心知识与行业前沿动态为核心,不断探索相应的实践训练项目,启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理解以及对造型意识的把握。专业选修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造型艺术表现的意识,同时强化学生从宏观视角认识艺术。在此方面,国外的教学理念普遍认为,此时的课程设置应当广泛而全面,这将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教育阶段,应当尽可能让学生接触与完善所学知识与理念。艺术讲座则是发挥其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与艺术表达能力最为直接的方式。艺术讲座的示范性与实践性是启迪学生创作欲望与理解艺术本质的有效途径。总之,艺术教育是围绕提高学生艺术创作为目标展开的,强调在欣赏中感悟艺术审美的本质,重视艺术赏析的亲见亲为的真实感受,训练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真切感受的质感与体量。这里重视的是学生的真实体验,而体验也正是艺术体悟的源泉所在,是艺术熏陶的途径,是产生无我同感共鸣的活动,这将使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到更高的水准。同时,应强调在艺术教育中树立独立思考、辩证观察等意识品质,让学生在感受艺术审美、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变成一种持久的、健康的、积极的精神动力,产生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二)寻求适宜的发展定位
山西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等原因而落后于国内其他院校。但是如果将艺术教育置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那么山特的地域文化会对艺术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山特的地理环境是几千年文化传承连绵不绝的根源所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正是艺术教育实践需要的,植根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山西的艺术教育自然就是以历史艺术为其主要的倡导对象与内容的。在此方面山西部分高校的方法值得借鉴,例如有的院校将学生毕业创作与毕业采风置于山西大院文化中,将建筑测绘、民俗题材采集等项目与学生创作相结合,学生创作有实例可循,言之有物创作意义自不必说。同时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技术应用也可做出有益的反馈,在促进地方经济、文物保护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将发掘山西本土文化作为高校教学研究重点,将艺术教育置身山西文化背景之下,在兼收西方优秀艺术的基础上,顺应时展的步伐,建设富有特色与成效的教育模式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向与目标,或许可以发现发掘本土文化的现实意义是引领学生步入中国文化殿堂最好的切入点。其艺术教育也最能代表本土文化气质与精神内涵,这样的定位也许正是艺术教育应该提倡与推崇的。
(三)面对行业现状调整应用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不断生成与发展,并被视为最具有潜力价值的企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而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艺术教育的开展以及研究,则成为现今时代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教育的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的关键产业,文化创意型人才是立足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通过文化知识成就产业和创造价值。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成为教育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力量。例如在2003年,美国开设有540所游戏专业大学,韩国设有游戏相关专业的高校有288所。
艺术教育目前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取向的艺术教育,重视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创造力;其二是学科取向的艺术教育,重视系统性循序指导艺术课程与教学,将精艺艺术为指导;其三是社会取向的艺术教育,将社会作为中心,与社会文化脉络结合,并利于民主平等的立场。
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现代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与现代技术相融合,进而生成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创意产业的创新理念,具有高度的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在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教育关系传承相依。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为艺术教育,一般一些专家会紧密联系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艺术教育通过教育方法为对象传授艺术知识、艺术技能和艺术精神,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各类人才的关键途径,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各类社会所需的艺术人才。在基于学理背景、人才基础层面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相互传承相依。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教育的延伸和新发展。比如手机和电视相结合,产生手机电视,电子游戏与网络结合产生网络游戏等。
(二)艺术教育提供智力、人才价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艺术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必要智力和人才支持,加强对象感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具有高度潜力价值的可持续人才。高校艺术教育的产生,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了解和踏上文化创意产业。
(三)艺术教育明显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加强各类创意型人才的培养,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类人才,扩张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并创新艺术产品,传播文化服务,集中培养艺术文化、创意、科研、服务和技术的人才,以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加强艺术教育重要性,统一对象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形象思维的培养,不断扩大艺术教育规模。进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例如我国近些年开展动漫相关院校不断发展,逐渐增加到了四百多所。
三、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艺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一)加强创新意识、艺术教育、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首先高校艺术教育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设置以培养对象艺术素质、审美能力作为目标的艺术专业课程,融入人文素养、创新理论、创新技术等知识。其次高校可开展校园创新活动,结合专业课程与创新家活动,营造农活的文化创新氛围,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最后各高校艺术教育应营造富有创新性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高校开展人文讲座、高雅艺术活动等,使学生受到艺术教育的熏陶、激励等,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促进创新型教育的开展。首先高校艺术教育需加强教学内容综合性的开展。在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开展中加入思维训练、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社会经济等内容,注意多学科教育,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其次培养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创新性。艺术教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灵活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积极融入探索性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因此应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及创新素质的培养,并鼓励教师多学习,掌握最具前沿的科研知识和研究成果,而教师角色也应转变为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最后要贯彻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高校艺术教育应不断开展实践课程,实践活动开展需具备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合文化产业市场,形成符合行业市场的育人模式。首先艺术教育应注意教育学生的社会现实活动,以生活化为理念,贴近日常生活、老百姓,使艺术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老百姓的需求。其次要紧密连接艺术创作,比如连接社会发展和文化消费,开发与社会发展性项目相连接的研究任务,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践。最后要对接市场实践基地,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高校应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市场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媒体节目制作等项目,使学生直接接触媒介最前沿,使学生能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加贴近社会发展需求,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
总结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为创意型人才的培养,艺术教育的开展,是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创意性的关键要素。在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反之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李曦,籍贯:山东青岛,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佳,傅颖哲.台湾文创产业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借鉴意义[J].设计艺术研究,2016,6(2):123-128.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意经济;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社区;文化社区;大学城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6-3
大学城是现代社会以来因为高等教育而形成的一种社区模式。大学城社区是指在大学城地理范围内的社会团体,主要社会成员为高校大学生及在此生活的其他居民。大学城社区与其他生活社区相比较,居民年轻化,文化素质水平高,且居民的生活兴趣、价值体系、社会规范等相对统一,便于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大学城社区孕育或代表着一个国家、城市先进的教育、文化水准和先进的城市社区发展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城的建设不仅要学习国外知名大学城已有的建设经验,还要在此基础上吸收当今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理念,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大学城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且能够成为城市建设中文化和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坐标。
当前社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创意时代,创意经济及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影响着各国的文化教育政策。通过教育修正经济文化,增加国家竞争力,是未来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大学城社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创意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大学城建设带来的新契机与新变化,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升经济文化建设水平。在各种教育资源中,艺术与创意经济的联系特别紧密,艺术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当今世界被空前地重视,通过艺术教育营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成为我们时展中的新课题。
一、创意时代的大学城社区:背景与现状
大学城在国外出现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高等院校实行“聚合”,独立大学规模扩大,多校区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城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①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大学城。大学城从人烟荒芜的郊区日益发展为设施现代化、商业不断兴起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新区。然而,大学城在商业兴起的背后仍然普遍存在着政策落后、文化缺失、社区功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城社区成为缺乏精神内涵的校舍群、建筑群,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进而影响着人文化、现代化的大学城社区建设。
“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是笔者基于创意社会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提出的。为什么提“文化创意社区”,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文化社区呢”?虽然二者都重视文化建设,但文化创意社区更强调主体的创造性和文化的创新性。“创意”不是简单的创新,它更强调创新的内涵和方式的人文化,是一种人性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逐步从信息时代迈向创意时代,这是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以创意为核心,面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迅速扩张,文化创意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和追求,它也同样适合社区建设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是指大学城在创意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发展高等教育为基础,以文化创新为核心,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提供优质人文生活品质的新型大学城社区。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创意人才、创意阶层也逐步崛起。大学城是创意人才的集中培育场所,当代大学生最容易成为创意文化产业的消费者和创业者。有利的社区政策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城市创意人群集聚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区。创意人群、优质的人文艺术环境,再加上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经济、文化、教育政策与社区规划,相互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就会推动一个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的建设。而艺术教育,因其推崇的创造力、人文内涵与创意的精神高度一致,因此,推广艺术教育将直接推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社区的建设。发展大学城艺术教育,以美感、创意、爱与关怀来提升大学城与所在城市的软实力,将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立幸福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对艺术教育的重新认识
要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首先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让我们通过近代以来艺术教育理论发展的路径来看看当代艺术教育的变化。
近代国际艺术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大思潮:一是学生取向的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与创造力的启发,起源于1930年代的“创造性取向(Creative-Orientation)的艺术教育”;二是学科取向的艺术教育,强调系统性的艺术课程与教师的循序指导,并倾向于以精英艺术为指导,以1980年代兴起的“学科本位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简称DBAE)为典型代表;三是社会取向的艺术教育,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思想,但1990年以后尤其被学界强调,特别是文化层面,因此又称为社会文化取向,它强调艺术教育应以社会为中心、与社会文化脉络结合及立足于民主平等的立场。较重要的社会取向的艺术思潮包括:社会重建的艺术教育(SocialReconstructionistArtEducation)、后现代艺术教育(PostmodernArtEducation)、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CulturalArtEducation)、多元文化艺术教育(MulticulturalArtEducation)、社区本位艺术教育(Com-munity-BasedArtEducation)、全球性文化的艺术教育(GlobalCultureArtEducation)。②
从国际艺术教育思潮发展来看,整体趋势是强调艺术教育以人的生活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为导向,在这一点上与社区建设指导思想高度一致。综合各流派的思想,社会文化取向的艺术教育主要特征为:1.重视艺术教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和功能的发挥以及在学习者日常生活的运用;2.强调艺术教学与当地社会关系的结合互动,3.以多元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③和学生取向的艺术教育及学科取向的艺术教育相比,社会文化取向的艺术教育更适合成人及社会艺术教育领域,因此也特别适合大学城社区的大学生及其他成年居民。
三、通过艺术教育营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
社区通常具有四个要素:人群、地域、社会互动、社区认同。④结合创意社会的特点,笔者归纳出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首先,通过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培育一批有权利、有能力接受文化艺术学习并支持和维护文化艺术发展的人群;其次,对建设有美感创意的优质社区生活方式和创意文化为特征的社区发展目标形成共识;再次,有健全整体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社区政策、高等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环境设施等方面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相互支持的局面。那么,在国家现有的文化教育政策框架中,我们应如何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来发展艺术教育,营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呢?
(一)进一步普及文化艺术教育,建立社区审美共同体
只有培养艺术人群及提高民众的审美素养,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有更大的市场与欣赏人群,因此建立社区审美共同体是最基本的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高校与社区共同提供充足的文化艺术资源,保障居民充分享有文化艺术资源、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权利。
2.强调社区居民维护文化艺术资源、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责任,完善艺术市场,鼓励艺术消费。
3.尊重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人群的文化艺术活动方式,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通常的城市社区是基于地域的身份认同,而大学城的居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带来了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从文化艺术和审美角度切入,重建一个属于文化和审美的社区共同体,既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基于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促进艺术教育融入生活,建立美感创意的人文生活环境
后现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已经逐步发展到建立一种美感创意的集体生活方式,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艺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民众审美素养,还有助于建立美感创意的人文生活环境。
1.实施公共艺术方案(1)开展公共艺术活动
利用社区的节庆、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商家促销日等时机,通过论坛、展览、表演、公共出版物、网络等形式,开展公共艺术活动。如每年确立一个艺术活动主题,各高校与社区联合策划,推出系列文化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大学生与社区居民开放。
(2)艺术介入生活空间
艺术介入生活空间主要指视觉艺术,是通过推广公共艺术,影响社区的环境与生态,让美学与艺术的因子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促进居民艺术感的自我觉醒,营造美感创意的生活环境。我国台湾地区在1992年的“文化艺术奖助条例”中曾作出规定,公有建筑物必须提拨百分之一的建筑经费作为公共艺术的设置。之后又推出了“艺术介入空间计划”,主要提供民间团体自主、自发投入美学环境的改造,引发艺术家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⑤这些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
大学城社区与城市的老城区相比,在建筑风格、整体环境的设置上已经向艺术化、美观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在美感创意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与社区如能够给大学生和居民提供更多进行空间美化的艺术实践机会和场所,可以促进社区居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关注和参与,在公众讨论和共同参与中对建设美感创意生活环境形成共识。
2.将文化艺术观念融入高校与社区的行政管理
推广艺术、建设具有美感创意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还应该调动整个社区的资源,包括高校和社区的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美感环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与推广、创意人才的培养,只有各部门将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的观念融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广社会性艺术教育,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建立起促进美感创意社区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进文化艺术素质教育
1.着眼创意人才培养
高校应在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上进行创新,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创意人才。设置合理的创意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来构建文化创意课程体系,鼓励学科交叉,特别是工科、商科与艺术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尤其要重视人文艺术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底蕴,提高创意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市场需要的人才。
2.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的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具有辐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创意氛围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意人才培养环境。高校应在校园文化环境上下功夫,为同学们提供具有创意、美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可以策划开展各项激发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并以学生的创意来装点校园环境,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改变。
(四)学校艺术资源与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相衔接,形成良性互动
1.高校与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大学城是大学集聚地,每所大学都有独立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软件资源包括艺术师资、艺术课程、艺术讲座、艺术网站、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硬件包括图书馆、展览馆、演出场所、设计类实验室等。除此之外,某些大学城还规划了公共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公共演出场所、艺术培训中心等。对于这些艺术资源,大学城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应联合制定艺术资源共享方案,并推出向社会开放的机制,让社区民众尽可能多地享受到大学城的文化艺术资源。
2.高校与社区艺术教育资源衔接
(1)社区对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
社区可以利用高校的艺术师资、课程、论坛与讲座向居民开设文化艺术课程;社区可以利用高校的艺术教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艺术活动,或直接利用高校组织的艺术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可以利用高校培养的艺术人才参与社区艺术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业人才和消费人群;社区可以利用高校在文化、艺术、科技方面的成果,合作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
(2)高校对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
高校可以利用社区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教育场所,拓展学校的艺术教育领域,培养未来文化艺术消费人群;高校可以依托社区的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为大学生安排艺术实践机会,开展研究创新,直接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高校可以与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的发展量身打造创意人才团队。艺术教育的发展引导着一个地区集体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制定相应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实施具体的项目来促进艺术教育的推广,培养艺术人才,建立健全整体的艺术文化生态,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的目标,并且能够以点带面地促进全社会公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
注释:
①大学城――百度百科,http:///link?url=T6EaiYApSJ-mPS5ADqoHkVkkMyTiHQ13GF231y0_Pn9ITtD1Pj95Hz3N2KNE2ZPb
②黄美贤:《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会文化取向为观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博士论文,第28-29页,2005年2月。
③同上,第29页。
④社区――百度百科,http:///view/49629.htm⑤黄龄莹:《推动社会艺术教育政策建构文化国力之研究――以文化公民权、公民美学及台湾生活美学三大运动为例分析》,《艺术论文集刊》第15期,第48页,2011年10月。
参考文献:
[1]黄龄莹.推动社会艺术教育政策建构文化国力之研究――以文化公民权、公民美学及台湾生活美学三大运动为例分析[J].艺术论文集刊,2011,(10).
[2]黄美贤.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会文化取向为观点[D].“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5.
[3]黄美贤.“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学园区与社区合作之个案探讨[J].社区研究学刊,2011,(02).
[4]王丽琦.美学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困境及突破路径[J].艺术教育,2012,(05).
[5]柳志红.大学城艺术教育资源共享之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J].文教资料,2012,(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