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1篇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北省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之间的互动,在国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互动的本质的研究,从而找出二者互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区域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颁布,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了河北乃至全国的重点战略。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所以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起密切联系。国内对于河北省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已经有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中肯定了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之间互利关系,也提到了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互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按照各自的特性,借助对方优势,利用共同资源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但是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二者合作互动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将对二者互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二者互动的原理研究

(一)二者互动的本质

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是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地方高校是教育服务于地方的主体,是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体。并且有强大的学科优势,可以为加快地方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在技术服务、经济拉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同时地方高校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强化。虽然在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发展规划中没有具体指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也没有明确提到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但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了互动。

(二)二者互动的影响要素

随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的不断推广,我们明确地知道地方高校对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知道了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改革的巨大影响。但是随着二者互动的深入,两者互动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高校自身社会服务的意识。我们的行为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需要理念来指导,制约区域经济和地方高校的理念是为社会服务,如果高校自身服务意识有所偏差,将导致合作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缺失。

2.高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是通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方式,如果地方高校只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但是它的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或者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高,也会导致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效果不佳。

3.校企合作效果不佳。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这一思想在我国已经被认可,地方高校的学习可以到企业进行相关生产实践,可以让学生学到在大学课堂中学习不到的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可以在走向社会之前有一个缓冲的阶段。然而在现实中,各企业对高校社会服务需求都不尽相同,这使得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实施效果不如计划中的理想。

三、二者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本质上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但是就目前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在存在一些问题。

(一)二者互动的问题现状

随着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互动的不断深入,二者互动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然而河北省地方高校对于沿海经济隆起带快速发展使得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反映很是迟缓,造成地方高校的学科设置与区域产业不能达成全面一致。另外,一些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许多老师对社会需求和市场缺少了解,信息闭塞。

(二)二者互动的问题本质

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互动之间问题从本质来讲,就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地方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然而地方高校的学科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经济的发展是持续的、高速的,这就导致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恶性循环。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对地方高校的建议

地方高校要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地方高校的教师要注意关注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工作,并且尝试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进行学科建设。另外,地方高校应主动积极的与企业进行合作互动,了解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而进行学科调整。

(二)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意识的培养,利用政策、行政措施等手段来引导高校服务区域经济。

另外,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出连接大学与企业的纽带作用。

(三)对地方企业的建议

地方企业应该主动积极地与地方高校合作,在帮助地方高校建设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地方企业应为地方高校的学生提供岗位实习或参观实习的机会,比如唐山隆达骨质瓷给予唐山学院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地方企业应敢于聘请大学生或应届生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对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互动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渐渐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更佳,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都应作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朱之红,狄建茹.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地方高校的互动发展[A].成人教育,2012(2).

[2]问美琴,苌庆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关联分析[A].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地方经济发展

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地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好坏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此,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当地政府大力发展金融行业,通过金融行业的发展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下文主要围绕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金融市场的作用,并对云南省部分地州、县,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深化地方经济体制的改革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地方银行对于地方金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是下了跨区域的重大突破。如,我国上海以及浙江等银行,在省内以及省外设立支行,促使商业银行的市场规模有了极大的壮大,促使地方金融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选择支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各地方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政策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做好资金投入准备工作,为后期的风险管理打下基础。如此一来,就能够为地方经济的改革提供借鉴,能够帮助地方经济的发展指导正确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地方经济的改革的好坏,会对地方经济的改革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2.有助于改善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质量

从我国现如今的商业银行管理标准可以知道,与我国农村有关的金融机构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确保地方金融事业的资金得到了较大的保障,而这也就极大的提高了地方金融行业的发展质量,促使地方金融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地方金融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哪里呢?通过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资料可以知道,与以往的有效数据相比,我国当前的有效数据有了较大的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充足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从以往的1%~6%提升到现在的8%~9%。此外,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不良记录也降低了较多,每年的盈利记录也在逐年增长,促使地方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有了极大的提升,国民生产总值也取得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经济的不足。

3.有助于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不断改革,与金融有关的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挥在那,它的服务功能也日益增强。从整体层面上来看,地方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实现我国城乡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参与意识较为缺乏,这对辖区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非常不利。现如今,农村信用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资产较为单一、第二,中间业务不够发达,第三,当前转存款的利率较低。为了给富裕资金寻求出路,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运作的这种方式,也逐渐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一种提高自己经营效益的选择。而因为先天条件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农村信用社的这些特点导致辖内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都受到影响。

2.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如同昙花一现。与银行贷款相比,短期的融资券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也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与银行比较难申请。根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支调查反映,对于中型企业来讲,目前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额度起点要更高,例如,云南楚雄某集团发行的5亿元债券,其所募集的资金只用了3亿元,而另外两亿元则一直在承销银行的账户存放着,这样就导致资金出现了浪费。

三、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1.拓展金融市觯加强市场基础建设

第一,对市场的类型进行不断的丰富;第二,要不断引入多样化的交易主体,对各种市场需求进行培育。要不断的降低法人金融机构,非法人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的门槛,通过对各种类型主体的培育,来形成多元化市场需求格局。

2.发挥支行优势,对短期融资券市场监管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

主承销商承销的短期融资券在总行获得批准之后,要将短期融资券的资料进行抄送,将其抄送至人民银行的分支,以促使支行能够对短期融资券所涉及的企业财务状况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使人民银行分支行在后期的介入监管工作中能够掌握主动性。

3.积极拓宽票据品种

第一,要不断的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对承兑汇票的签发与贴现量进行不断的扩大,不断的拓宽票据承兑面,从而实现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防止出现新的融资风险。

第二,对于商业承兑汇票要进行大力的推广与使用,要建立商业承兑汇票的以下几种制度,(1)签证制度、(2)市场准入制度、(3)退出制度等,不断的推进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

第三,要发展本票业务,开发以下几种商业票据,(1)无担保票据、(2)公司票据等,改变当前票据市场上所存在的交易工具单一的局面,从而促使票据的融资空间得到不断的扩大。

4.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一方金融平安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招商引资 地方经济 发展

一、新时期地方经济发展对招商引资要求

(一)招商引资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虽然制定了较多的发展策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而被迫延期或取消,而招商引资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地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地方政府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盲目招商,未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招商引资中,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招商引资只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避免盲目招商引资。

(二)招商引资需符合地方经济实际发展状况

地方进行招商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并确保被引进企业能符合本地的经济发展要求与特点,实现地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只有确保企业与地方利益的一致,才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招商引资必须与绿色经济相协调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必须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摒弃传统的以大肆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招商引资过程中,以实现绿色经济建设为选择企业的首要标准,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进行。

二、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招商引资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在当前招商引资过程中,大部分地方存在着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模糊、随意性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对招商引资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据统计,在各地环境污染中,67%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入驻本地所造成的。当前,许多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仍处于前期摸索阶段,缺乏足够的经验,对招商引资的认知不全面,在工作中,往往呈现出较混乱的局面。

(二)忽视本地企业发展需求

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缺乏对其他因素的考虑而造成的。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与相关部门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更快引进外资,忽视了本地企业的发展需求,没有为本地企业搭建有效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地企业自主招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招商引资的实际成效。

(三)招商引资的渠道过于狭窄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资源优势。而在整体经济发展上,东部高于西部,因此,国内50%以上地区均将东部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招商引资渠道狭窄。但从实际意义上讲,招商引资的主要目的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不需要过于重视资金的来源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只注重从某一地区引进资金,必定会限制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速度。

(四)未构建科学的招商引资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只注重对外资的引进,而忽视了对本地基础设施的建设,致使投资企业因生产、经营环境较差而最终放弃投资,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进行。目前,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本地生产经营环境的建设,但主要表现为“面子工程”,缺乏实际作用,忽视了法制、文化、生态等其他方面环境的构建,严重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推进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规划

招商引资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求构建相应的管理系统,实现对招商引资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招商引资规划,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特点与现状,考察相关企业,明确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设置相关的招商引资标准,并为引资者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科学指导招商引资活动。同时,地方政府还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招商引资政策,确保政策的科学、合理,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支持与引导招商引资活动的开展。

(二)重视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管理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推动地方产业规模的形成,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政府还需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在实际招商引资活动中,将产业布局规划与工业用地规划联系起来,深入贯彻产业布局政策与相关工业政策,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规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将项目布局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构建和谐的招商引资环境

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的地区,可加大政府的财政投资力度,并放宽政策,鼓励民间投资,灵活采取各项措施,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同时,注重对环境的构建,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亲和力”作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工作宗旨,尽可能创建让投资者满意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还需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需求,增加对当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事业的财政投资,为招商引资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后期的协调服务工作

只有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相关后续服务工作,才能确保投资企业在本地的长期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从实质上讲,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其后续事项的处理对整体工作质量有着非常的影响。投资企业能否实现对当地长期投资,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服务质量。因而,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地方政府需为投资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招商引资项目取得成效,使投资企业不断增资扩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益的最大化,并在投资企业中树立良好形象,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效应。

参考文献: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房地产 房地产业 GDP 互动关系

房地产行业的运行和发展涉及相关产业众多,它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通常,房地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在10%以上。在我国,房地产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约占15%,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初步认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出现投资过热、房价过高现象。尽管,政府也在一次一次出台新的政策进行干预调控,相对控制了房价的上涨速度,但是,我国的房价依然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购买能力。

因此,认识和掌握中国房地产价格与GDP的互动关系,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房地产市场,并采取相关的调控措施,实现房地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一、中国房地产业与GDP互动关系分析

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房价的上涨直接推动了GDP的快速增长。任何两者的关系,都是互相牵连,互相影响,房地产业与GDP的增长也需要和非常必要做一个互动分析。

1.房地产业对GDP的推动作用

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房地产业对GDP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两方面,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一定的破坏作用。

首先,因为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产业很庞大的产业,通常房地产业会带动建筑、建材、建筑设备、农林、轻工、冶金、机械、家电、家具、金融保险、装饰装潢、中介服务等30多个行业70多个产业的发展。所以由于房地产业的关联性强,从而发展房地产业一定程度上就能带动其他产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房价的上涨直接推动了GDP的快速增长, 房地产业对于地方GDP的影响力杆见影,据有关统计显示,比如卖出一块10亿元的地,GDP数字上便立即由0增加了10亿元,乘数效应下,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地产策划等费用,地产销售之收入均会累加至GDP,这样的GDP增长比依靠企业业务增长获得要容易的多,而且房价越高,乘数效应越明显;GDP越高地方政府的功绩就越大,地主政府的财政收益越大。可见,房地产的投资与其他投资相比,能够更有效率地促进我国GDP的增长。说明二者关系密切,成强烈的正相关,房地产业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目前仍处于发展期,房地产市场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如我们所经历的,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殃及我国房地产市场,虽影响不是太大,躲过了这一劫,但是目前房价涨得又高又快,众多投资者将自己的存款加银行贷款投入楼市坐等收利,但是房价如果涨得离谱,最后会崩盘,结果就是金融危机。小范围讲,对地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大范围讲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有很大影响。房价的剧烈波动又导致GDP增长的不稳定。所以发展房地产业不能盲目,要有秩序,逐渐往健康方向引导。

2.地方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作用

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好不好是以GDP总量来衡量的,一个地方的GDP越高,说明这个地方的经济越发达。而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坏又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即为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基础,当地方经济越发达,区们和投资环境越好,越能吸引房地产投资者的眼光,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房地产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快的原因。相比落后地区像新疆、等地即便是盖好了高楼大厦,若没有相关产业支撑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说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发展房地产业铺设了基础,二者是互相促进的。

当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时,才能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搞好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有主导产业,但房地产业不能算是地主经济的主导产业,只算主导产业的附带产业。所以说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地方经济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然后才是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反作用。

总体而言,地方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地方经济发展的好,能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而反过来,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而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则会对地方经济带来严重的阻碍甚至是破坏性的作用。

二、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1.关于房地产相关政策选择的争议

房地产政策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阶级观点:穷人论和富人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尽管房地产业推动了中国GDP的增长,但商业房价格、金融风险、地方政府业绩以及买不起房屋的百姓究竟谁更重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政府要改善中产阶级结构,改善收入结构,让大部分人都可以在按揭的情况下购买住房,这就是所谓的穷人论。

而任志强认为,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要先满足最富的人的需要,因为投资者是想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政府只做它应做的事情,房地产业最终还得交给市场用无形的手来调节,即所谓的富人论。

2.房价高低对不同阶层的影响

低房价及大量的廉租房、福利房、微利房、限价房有助于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但永远也不能解决处于流动中人口的居住问题,这一点只能通过市场来解决和提供,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房价大幅上升与我国城市化加快、流动人口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国家经济发展和部分投资人炒作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人认为,即使国家不进行宏观调控,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不需要房价大幅度下降,我国居民的购房能力也会明显增强,就是说,即使有轻微的泡沫,也完全可以在发展中逐步消于无形,以房价收入比来衡量一国居民的实际购房能力并不准确,除非某地全部的购房需求都来自于当地居民,对于处于高速发展与流动中的全球化中国,这种假设显然不合理,据统计,2007年,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上海房地产的总成交价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这与上海较好的投资环境,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公司总部基地等对房地产的需求密切相关。当然房价大幅上涨,会加大收入差距,使那些具有房产投资甚至投机能力的人获得大于利息的流动性溢价,从而导致财富向购房者尤其是投机性购房者转移,对大城市会出现富人进城,穷人下乡的逆向流动,从而产生居住的阶层同质化,固化低收入阶层现有生存状态,削弱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的能力,进一步拉大城市之间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有责任警惕短期内房价过快上涨,透支经济发展潜力,抬高商务成本,影响经济竞争力,扩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破坏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在房价长期趋势向上的情况下,政府应吸收韩国、台湾、香港、日本、美国的经验,也不能过度追求房价的不涨甚至下降,否则会更加扭曲房地产市场的正常机制,加剧房价波动,损害政府声誉,广大人民群众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因此,政府关键在于将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涨幅之内,既高于物价涨幅,又低于国民经济或人民收入水平增长幅度的兼顾国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三者利益的可持续健康的运行机制。

3.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房地产这一特殊的产品不存在完全的自由竞争,它的波动周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房价的剧烈波动导致GDP增长的不稳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适时适度调控,过去几年,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时调控供求并以调控供给为主,与旺盛的实际需求相比,投机需求并非主流,投机需求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兼顾供给与需求并以需求调控为主,一方面加快落实廉租房政策,鼓励住房租赁,同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另一方面,适度提高住房贷款利率,政府干预来降低买房的政策,控制住房消费贷款冲动,打击虚假按揭套取银行信用,加强对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海外游资监测管理,适时开征物业税。

参考文献:

[1]张永岳: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效应及其协调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26-134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5篇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社会就业、确保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县一级机构的撤并、收缩、调整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出现了县域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服务逐步弱化现象,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矛盾凸显出来,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县域金融如何重新组合定位、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值得思考,我们试图通过对**市**区有关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探讨。

一、**市**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概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市**区的前身是**市郊区,区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万亩,分为7个乡镇,总人口28.19万,其中农业人口21.49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存。

了近年来,**区坚持“以农业稳区、以工业强区、以流通活区、以科教兴区”的战略思想,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先后引进培育了钢铁、稀土、发电、煤化工项目等一批投资上亿元乃至几十亿、上百亿的超大型项目,初步形成环包钢、环市区、环交通干线三大经济圈,使全区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同时**区是**市重要的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全区基本菜田4万亩,保护地1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8万亩,蔬菜品种80多个,每年可提供时令鲜菜3.2亿公斤,可实现全年供应;以大青山一线为重点,全区果树面积已接近3万亩,年产鲜果1万余吨;沿河渔业生产蓬勃发展,养鱼水面达1万多亩。20xx年以来,根据入世后农牧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区大力发展“三色农业”(即:以无公害蔬菜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奶牛养殖业为重点的白色农业,以花卉种植为重点的彩色农业),有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区无公害蔬菜复种面积已达7万亩;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亩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截至20xx年底,全区奶牛存栏量已达14.1万头,带动农牧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020元,是**市乃至自治区重要的奶源基地。

从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出**市**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前十位;依托地域优势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潜力较大,前景广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由1998年末的16.7:61.5:21.8变化为20xx年末的8.4:46.3:45.3,显现出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的变化和成效。

(二)金融发展、服务、支持情况

1998~20xx年,国有商业银行在辖区内撤并划转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52个。截至20xx年末,**市**区辖内县级金融机构共有10家,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2家地方商业银行、2家农村信用联社及14家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机构;在下设的120个营业网点中,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

调查表5:20xx年末辖区金融机构存款(左图)贷款(右图)占比

20xx年末,**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5亿元,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只占32%,农村信用社占65%,其他金融机构占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5亿元,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只占24%,农村信用社占73%,其他金融机构占3%;票据融资余额1.5亿元,4家国有商业银行占61.5%,农村信用社占38.5%;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户贷款全部由农村信用社承办;金融机构上存系统内资金余额14亿,4家国有商业银行占96%。

**市**区有中小企业2800户左右,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能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的有1349户(其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的只有69户,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集中在农村信用社)

上述数据表明,辖区内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弱化,而且还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从而造成县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

二、影响**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金融因素及成因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信贷政策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逐步调整,为了完成股份制改造,使其符合《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的规定,一方面对过去产生的不良资产加大了清收和处置力度,另一方面相应地提高了贷款准入门槛,贷款速度放慢,特别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减少了对县域贷款投放面和投放量,以规避新的不 良资产的产生,但没有充分认识和关注类似**市**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潜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县域收缩机构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授信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丧失贷款权力,业务范围收窄,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经营品种单一、业务权限限定、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办理手续繁杂、受理时间较长、企业融资成本较大等主客观因素,严重影响了银企的合作,因而对县域内的某些行业以及规模小的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非常有限。

(三)各国有商业银行调高了系统内上存资金利率,以固定的收益引导基层机构上存资金,加上邮政储蓄吸收走的存款,每年新增可用资金的大量外流,使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四)银企信息不对称,担保、抵押难,制约了县域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获得。近年来,县域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风险意识普遍增强,不愿为他人贷款担保,而抵押评估费时费事,企业搞一项资产登记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再加上贷款利息负担,企业一般难以承受。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抵押物的要求较高,而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提供有效且宜变现的抵押物,无法取得贷款。由于私营企业大都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会计信息不透明,金融机构难以获取真实财务信息,不敢贷。

(五)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支持**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但是农村信用社资金规模有限,同时缺乏从上而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人才优势,而且还需保证支持和服务“三农”,结算支付手段、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速度慢,没有全国联行行号,在资金的划转上明显比不上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实现通存通兑、即存即取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因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与支持显得力不从心。

三、推动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县域机构作用。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县域内继续保留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和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找准追求利润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调整工作思路,重新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改进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合理授权授信,建立起科学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贷款风险进行合理区分,分别制定奖罚措施,真正形成商业银行主动营销贷款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增加对县域工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及中(微)小企业的信贷扶持,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共赢。例如**市**区地方商业银行20xx年开办对辖区中(微)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业务、**区工商银行即将拓展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必将有力地缓解**市**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更好地发挥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考核机制

人民银行、银监局在增强金融宏观调控、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等出台对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考核指标。比如金融机构对辖区内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等建立考核指标,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引导,促进地方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继续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通过对农村信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甩掉历史包袱,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推动业务经营稳健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支持和服务好“三农”的基础上,更好地扶持辖区中小企业,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的总体要求。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面向金融服务领域的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实现全国联网的信贷征信系统,正确处理好信贷征信系统同其他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的关系,制定有关征信法规,规范社会征信机构业务经营和征信市场管理,推进征信市场化建设。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