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设计;增长模式;系统方法;教学设计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 8097(2013)11—0035—06

前言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研宄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门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教育技术学以媒体技术为基础,教学设计为核心。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一个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系统。当前教学设计不仅运用于正规学校教育(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或是高等教育),而且也广泛运用于事业机关、企业、军事部门和服务等行业的教育培训中。另外,各种现代化教育形式(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移动教育、泛在教育、云计算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微课堂教学等)的实施也高度依赖于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设计应用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模式被提出来。1991年,加斯塔夫生在有关教学开发模式的论著中则指出,自60年代出现第一个模式以来,在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文献中已有数百个模式。虽然教学设计有了很多规范化的程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预计新的教学设计模式还会层出不穷,这也就使得教育教学的从业者对教学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难以学习、掌握和应用。我们不禁会有疑问:能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呢?这便是本研究所要关心和回答的问题。作者依据“问题”导向的科学技术哲学方法论初步尝试提出一个普适性的基于教学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一般模式,期待能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的新范式,提供给教学设计人员一种设计思路。因为,本研究是对教学设计方法本身的进一步认识和哲学反思,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所以,本研究是关于教学设计的元方法的探索。

一 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技术哲学观点简介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导论课;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35-03

引言

高等学校的职能在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以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为根本任务。实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学生是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导论课在回答专业(学科)是什么、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学什么(专业内容)、怎么学(学习方法指导)、做什么(就业规划)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加强专业导论课教学研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构建符合本专业的导论课程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1]。基于此,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以期为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一、专业导论课程设置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出生于1990年后的孩子们开始大规模走进高校,成为新生主体。由于时代的变化,90后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特定需求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等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课题[2]。整体而言,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敢于挑战质疑,富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点。同时,由于他们受到家庭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人,既为90后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的艰难,因此他们表现出一种假性成熟[3]。加之进入大学后所面临的是与初高中阶段差别较大的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校园文化、人际关系和竞争压力等问题,许多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很快就陷入“学习适应不良”的状态之中,如学习适应困难、学习动力不足,这也是导致其他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之一[1,4]。

如何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自学能力和初步了解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和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掌握大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以后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对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基于此,有关专业导论课程设置应运而生。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开设专业导论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本学科的认知平台,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习方法、规划学习计划和未来就业及增强职业归属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和重要手段。可以说,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5,6]。由此,专业导论课可为新生和学校解决诸多问题,具有多重的社会意义。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总结

传道要“导”[7],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习,作为专业导论课更是如此。特别是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探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多样的特点,是现代教学推荐使用的手段之一。设计科学、适用的教学软件,合理选用符合教学主题的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来获取知识信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书写板书时间,从而有更多精力对学生讲解知识点以及解答难点。例如为了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MSE)中成分/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能以及使用性能之间逻辑关系,笔者采用ppt中自带的动画设计制作了MSE的四要素与四面体图,通过控制播放顺序,教师能够很容易地把MSE的四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讲清理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变的相对容易,而且可以很自然地将其引导到MSE五要素、六面体及材料设计与选择的教学内容中来,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实例解说,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8]。此外,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加工设备与表征仪器、实验步骤过程以及工程实例,材料加工过程视频,特别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可以通过立体、多视角的画面展现出来,通过不断修改、补充及更新,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和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多媒体软件曾参加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范文第3篇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对环境学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注重案例教学与科学前沿,实践与学生的参与性、优化考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环境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环境学导论是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控制方法和环境评价、管理等理论,该课程涉及的知识贯穿于整个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是环境工程的学科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学导论的课程内容也随应不断更新;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较全面的认识环境工程专业,并激发学生对后续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热情,是环境学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2]。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对《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法与思考,与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同行们交流。

一课程定位

环境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外,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接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角,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临沂大学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案例分析法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导入理论和知识的讲授本门课程的内容围绕着环境热点问题,因此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我们先从身边或历史上公认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此时再导入理论讲授,所讲内容既有针对性又不显得枯燥,也能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兴趣,并在有些章节中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环境问题案例和讲课,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煤烟型”污染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向学生介绍英国治理雾霾的经验,提出结合我们国家实际状况,提出治理雾霾的相关建议,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作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科前沿进展进行介绍。本专业教师多数都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最新环境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的各种相关的讲座,以便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或辩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可以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等多角度去分析该问题。此外,要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及时向同学传递信息并鼓励他们做一些政策宣传,提高自身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另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按照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教案,经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理论课教案均制成电子教案演示,教学内容达到图、文、声并茂。采用多媒体音像教学条件播放电影、电视、VCD\DVD环境问题资料片;采用PPT电子教案,更新内容、应用最新资料容易、方便,实现无纸化,节约了资源。构建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环境学导论课程构建了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一是通过班级QQ群的方式在网上组织学生讨论;二是教师采用提供大量参考资料或者资料名称和搜索途径给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目前,环境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课程网站以提供丰富的学生学习资源,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环境学导论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四)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收集分析资料结合课堂讲授的问题确定研究题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留意垃圾运输车收集垃圾的路线、垃圾箱的设置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填埋场,观察整个垃圾处理流程。结合调查、参观,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基本上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着较全面了解。

(五)优化教学评价与考核

以健全学生课外学习体系作为突破口,以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为基本点。一是强化预习性作业。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性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二是提高实践性作业比重。实践性作业一般包括实习、观摩、调查等形式,教师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践性作业,并通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三是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究、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通过练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习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4]。(六)其他环境学导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与改革中不能脱离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聘请了临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临沂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垃圾处理厂的工程师为课程兼职教师,他们主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满足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5,6]。

四结语

环境学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完善。此外,我们构建了两个“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讲授课后练习与复习,课外预习与学习加课内讲练)、校内与校外结合(校内学习加校外实习,校内教师加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拓展学生对环境学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既能在理论知识的创新上更进一步,更能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成为新时代的专业环保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迎春,刘盛余.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6-147.

[4]罗斯,雷鸣,彭亮,曾清如.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9-190.

[5]黄飞,章家恩,蔡昆争.“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9:144-145.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理工科;人文教育;组织工程导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18-02

Discussion on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Humanity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Introduction to Tissue Engineering as Example//Li Guangda, Jing Aihua, Lei Wanjun, Hu Zhigang, An Huiqin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 approaches on how to strengthen humanity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were discussed. And Introduction to Tissue Engineeri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approaches were involved in emphasizing scientific history education and culture education, introducing philosophy to class, asking students to report in groups.

Key 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manity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tissue engineering

Author’s addres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China 471003

在科学教育中结合人文教育,可以将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功能互补,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今,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向、中学文理分科等原因,导致大学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偏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不良现象[1]。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2]。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3]。而由于理工科学生专业课程多,专业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多,如果教师能在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本专业特色,渗透人文教育,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组织工程导论,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对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实践性探索。

1 重视科学家人物传记等科学史教学

在各门学科发展史上都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而这些杰出科学家,不仅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更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教学中,选取适当时机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选取典型科学人物传记故事,用科学大家的精神感召学生,可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极大影响。

比如,生长因子是组织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生长因子的研究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女科学家R. Levi-Montalcini的传奇故事就是一则典型。R. Levi-Montalcini热爱科学研究,善于与人合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科研,通过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终获得巨大的学术成就。并且她热爱祖国,热心多种公益事业,百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R. Levi-Montalcini的故事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激励和启迪作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她的故事,学生深受感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感到,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科学大家的传记故事及一些科学史上的发现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伟大精神和品德的感染,可以培养学生坚持理想、热爱祖国、团结协作、重理性也重人性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名利观。

2 将科学现象与人文现象结合,加强文化熏陶

科学现象与人类的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3]。丰富的文化现象激励着人们进行科学的探索。许多科学技术都起源于人类丰富的想象。在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学科里面的科学技术原理与中外文化现象联系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理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比如,在组织工程导论中讲到在动物体内培养出用于人体修复的组织器官时,可以稍微展开,将这种技术与中外神话故事和寓言等文化联系起来,如中国图腾里的龙(在一个动物的身上具有鹿头、蛇身、鸡爪等多种动物的器官)、希腊神话里的美人鱼(有美女的身体和鱼的尾巴)等,促进学生学习。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重视教育研究方法旨在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研究质量,写好教学研究论文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研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以及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要领。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解释、分析、探讨以及控制和处理最终获得一般性的教育原理和规律的研究活动。它是有计划的、系统的完成从现象、问题到答案或规律探索的一整套过程。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改革 

第一,通过良好的教育研究,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第二,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思路,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计划、规划与决策提供咨询和依据;第三,通过教育研究,把教育、教学和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 

2.提高教育研究水平,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领域问题的暴露,越来越要求加强教育研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教育工作者及教学研究人员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逐渐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但是,与教育改革深入和发展还不相适应。通过在《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刊发的研究成果中反映的共同问题是:经验性文章多,有理论深度的文章少;描述性文章多,定量分析文章少;空泛议论文章多,实验研究成果文章少;旧题重作文章多,开拓创新文章少。这些都反映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及教学研究人员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如果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重视教育研究,讲究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实践,就可以促进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科学化、现代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不仅是方法论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对人才研究的重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广泛深入地发展,带来了教育领域一系列新的变革,从而引起了方法论上的深刻变革。 

二、写好研究论文,保证研究质量 

教育研究论文是教育研究成果的载体,是教育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志。它对交流和推广教育研究成果、教育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论文丰富了教育科学,因此要重视教育论文的写作。教育论文的写作要领如下: 

(一)论文结构与要素 

1.引言: 

一般说来,引言部分通常应表明作者选择其论题的目的和动机,也可以提供有关该论题的背景介绍。换言之,引言部分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该论题,以及作者对该论题的掌握情况。在这一部分,作者可以提出将要讨论的问题,或是将要论证的观点,或是在文章中将要运用的理论依据或研究方法。 

2.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为了能够证明中心论点,建议作者将中心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来仔细逐一论述。在提出分论点之后,用数据、材料、事实等来论证其正确性。或是用反面的例子和公认的错误的观点来进行反证。 

3.结论(或称结语):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论部分,作者可以总结已论证的观点,或换一种方式表述论文的主题;也可以回答论文的引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是在结论部分切忌引出新的论题。 

正文后应附注释(引语、必要的专用名等)和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3种),参考书目应详细列明书名、作者、出版地点、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1)注释:一律用脚注。如果在行文中需要对文章某处加以进一步说明或标明文中引用别人的话语的出处,都可采用脚注的方式在本页页脚将其注释出来。 

2)参考文献:论文所选用的参考书籍应在5种以上,参考文献应具学术性和权威性。中英文籍分开列出,且不必翻译。论文的正文之后需另取一页附参考文献。 

(二)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步骤 

1、撰写步骤 

1)拟写提纲 

拟定提纲要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要从全面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 

2)撰写初稿 

a初稿的内容尽量充分丰富,以方便修改定稿。但要防止一味地堆砌,写成材料仓库。 

b要合乎文体范围。文句力求精练简明,深入浅出,通顺易读,避免采用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或科技新闻报道式文体。 

c要写得干净些、清楚些。初稿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太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余之处,以便于进行增、删、改、换等。 

3)修改定稿 

a修改观点:一是观点的修正,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以及说明它的若干从属论点是否偏颇、片面或表述得不准确;二是观点的深化,有无深意或新意。 

b修改材料:通过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文章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充分精练、准确和鲜明生动。 

c修改结构: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作部分的调整。 

d修改语言:包括用词、组句、语法、逻辑等。作为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应具有准确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引,因此教育工作者及教育研究者应该高度重视教育研究工作,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做好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真正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活动,积极探讨教育真理及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