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控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064-03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财务管控在集团型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财务管控人才是有效实施财务管控强有力的推动力。由于高校办学模式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专一而精,既懂财务又懂管理的人才极度缺乏。另外,企业财务管控不到位、社会和个人本身对财务管控重视不够等也导致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缺乏。基于此,本文从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着手,从学校、企业、社会、个人这四个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集团型财务管控 人才培养 路径选择
一、引言
财政部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2010―2020)”中指出,在未来若干年要着重培养大型企业的财会审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提出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北京市教委在教学质量深化工程总体指导思想中也提出“继续支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种种迹象表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财会审人才已经上升为国家财经人才发展战略。
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财经类大学更应审视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向社会输送更多能够适应大型企业集团决策、风险管控以及财务运营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高层次人才,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问题呼之欲出。所谓集团型财务管控是指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以财务制度、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为准绳,以绩效管理为着眼点,以风险管控为抓手,全面指导、组织、监督和约束下属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最终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集团型财务管控模式主要有三种:集中型财务管控、分散型财务管控、兼容型财务管控。集中型财务管控是集团总部财务管理部门对下属公司全部经营活动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与统一报告。分散型财务管控是指集团总部分散管理决策权利即赋予下属公司对日常事务的决策管理,总部只是保留重大事务的审批权。兼容型财务管控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模式,即集权下的分权。总部全局把控局面,制定制度由下属公司执行,下属公司可以“量身而定”在总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补充。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八成企业实现财务集中管控。集团型财务管控是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近年来,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复合人才的选拔,要求毕业生员既要有财务知识又要具备管理能力,然而受高校办学模式陈旧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现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集团型财务管控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集团财务管控建设。吴激(2013)提出了集团型财务管控的概念以及重要性,并围绕集团化财务控制流程及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廖华丽(2013)从集团型财务管控制度出发,提出了加强财务管控思路和方式;廖丽明(2010)分析了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模式呈现集中化趋势的原因,提出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方法,如:资金、财务人员以及会计业务统一管理等;刘爱军(2011)提出企业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业绩评价机制与集团财务管控结合进一步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朱永红认为财务管控最重要的主要体现在努力构建集团财务管控“五个中心”,即“信息处理中心、预算控制中心、资金调配中心、风险防范中心和智力聚集中心”的战略格局。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潘春燕(2010)从高校的角度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途径;胡丹(2013)阐述了现代经济社会亟需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内涵以及解决途径;刘英(2011)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本文在之前文献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并从学校、企业、社会以及个人等角度探讨此类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二、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
关注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如表1),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陈旧,课程设置只考虑了本专业内容,缺乏相关的管理类、信息系统的知识,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仿真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战训练体系。如:专业课过于专,而选修课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下降,导致学生视野狭隘,知识面单薄;学校各院系教育教学各自为战,缺乏相互融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单一。
从企业来说,首先是对财务管控理念的缺乏、对财务管控最新技术方法的陌生(如集团型企业预算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控系统、集团企业成本管控系统以及合并报表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方法等),而集团内部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控人才的培训体系,直接导致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薄弱;集团所属各公司“各自为政”“各自盈利”,各自寻求自身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忽视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导致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集团企业与下属企业之间由于各自的局部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集团冗长的传递路径,也会导致财务虚假信息。此外,集团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缺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动力与氛围,新老员工为了自身利益互不分享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如此,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在企业的实战环境中也很难快速培养形成。
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社会很少关注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财务人员只专注专业技能的提升,看重财务知识的理论学习,如职称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方面,没有考虑到集团型财务管控仅仅财务知识过硬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实战技能。
三、路径选择
本文认为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运用能力、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如图1),本文重点从学校、社会、企业以及学生本身等角度谈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重点在于学校教学体制机制的革新,是要企业和学校合作,企业向学校提出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实训场所和条件,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要求的复合人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行产与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学校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带领学生去企业集团实地考察,让学生尽量尽早地接触实际业务;与此同时,争取企业积极参与办学过程,聘请企业集团的人员就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财务知识给学生讲课,以便于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进而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校企资源共享。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展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企业财务管控上的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企业可以参与学校部分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学校共同定制培养方案。三是学校各院系有效结合,相互融通。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集团财务管控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包括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学校的各个院系应该根据需求,适当地结合。四是实施“把企业搬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策略,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学校和企业的组织架构适当开放,双方形成“在学校仿真学习,在企业实战演练”的双方向的合作形式,本文称之为校企联动的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是指在学校内部构建仿真企业集团环境的实训基地,在此基地可以对在校学生(当然也可以对企业集团员工)进行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选择与设计、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控、成本管理控制以及集团合并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专业技能与方法的仿真训练;“把课堂搬进企业”则是指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观摩体会集团财务管控的制度、流程、规则与方法,将课堂所学与企业实战相结合,一方面学习领会企业集团现有的财务管控经验与做法,另一方面诊断把脉发现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薄弱环节,为后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把企业搬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策略要成功实施,其关键在于学校要寻找到一家或者几家愿意合作的集团企业,双方建立双向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校内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与校外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集团要求的财务管控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诊断把脉,为之提出行之有效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与方法(包括集团财务管控信息系统构建策略),如此则能实现双赢,也才能使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有效运转。
(二)“文化宣传、委派学习、比学赶帮超”的企业氛围
文化软实力是集团型企业凝聚力的表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文化,而财务管控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不可或缺部分。首先集团可以通过设立“企业文化宣讲日”、企业文化学习班等途径宣传企业文化,只有在思想上有了财务管控文化的意识,才能主动地去学习财务管控知识、实施财务管控方法。其次,企业可以委派公司员工到学校学习财务理论知识或去其他企业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找出差距;集团企业也可以委派总部人员去下属公司锻炼学习,通过下基层,及时将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实时反馈给总部,以对症下药。最后,在企业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比学”是指企业不管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精神,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员工常常保持学习的心态;所谓“赶帮超”是指在业务上老员工指导新员工,在知识理论上新员工辅导老员工,新老员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进一步调动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 )“抓住潮流、审时度势、培养人才”的社会培育
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要引起社会的反响,只有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有意义。因此,社会、媒体要发挥舆论宣传的正能量作用,通过宣传使整个社会认识到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做账、记账和编制报表,而是具有一定话语权、决策权的管理会计;相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辅助集团企业培养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减轻学校和企业的压力。
(四)“丰富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的个人素养
集团财务管控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其复合性主要表现在:集团财务管控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系统必然建立在集团庞大的ERP系统之中,这也意味着集团财务管控人才必须精通信息化系统的部署与应用(部署信息化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集团管理高层,而应用则是针对全体财务管控人员)的知识与方法,这是第一层次的复合;成功的财务管控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优秀的管理决策能力,包括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决策控制能力,只有企业发展战略方向规划得当,风险管理策略实施有效,企业发展前景才有保证,因此精通管理学的知识与方法也是集团财务管控人才的必备知识,这是第二层次的复合;工作中,集团企业与下属分公司进行沟通协调是常事,比如部署与实施预算方案、制定与执行成本控制策略、设计与应用资金集中管控方案,等等,与集团下属企业相关人员打交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就很管用,这是第三层次的复合。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丰富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
四、结语
本文认为,学校是职业人才事业的起步阶段,因此,在高校特别是高等财经院校应当适时转变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起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把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作为培养高层次财会人才的立足点,才能为大型企业输送急需的管理人才,也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晋升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是财务管控人才锻炼的主战场,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在这个主战场经过历练才能成为合格的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企业不能简单地使用人才,而更应该打造学习型组织,构建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的内训体系,通过内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技能,使之更加符合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战要求,为集团财务管控的成功实施提供人才保证;社会可以让职业人才对财务管控的理解更加通透;而只有个人具有强烈提升职业素养的意愿,在学校、企业、社会的带动下才能成为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J
参考文献:
[1]廖丽明.对企业集团财务管控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2010,(6).
[2]廖华丽.浅析集团财务管控――基于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的思考与分析[J].现代商业,2013,(26).
[3]刘爱军.从经济学视角谈集团财务管控[J].财政监督,2011,(23).
[4]张会丽,吴有红.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集中程度与经营绩效[J].管理世界,2011,(2).
[5]Efferin,Hoppe.Management Control, Culture and Ethnicity in a Chinese Indonesian Company[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7,(32):223-262.
[6]陈志军.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理论探讨理论视角、控制模式与控制手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7]陈瑾.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制研究探讨[J].商业会计,2012,(9).
[8]毛成鹉.增强集团财务管控 提高核心竞争能力[J].商业会计,2010,(10).
作者简介:
与企业不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担负着管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它不是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维护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会计的内部控制,这些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对于单位本身的运作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进行合理化管理的一种必要措施。这种管控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和管控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实施效果仍然较弱。为了继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明确对财务的有效控制。要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控管理手段,编写并完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为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便捷化而进行的一种财务管控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有效管理与资金安全性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收益能够在正确的财务控制模式下得到稳定与提升。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现,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框架也密切相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与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有效控制对其资本运作及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所处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当中,也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纳入到实际的管理手段当中。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其管理和发展缺乏实际意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与单位各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合理化管理,必须首先使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各部门在机构框架之内与财务内控制度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在业务沟通上能够实现彼此互助、信息共融,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在制定与实施过程当中会面临不不同境况。往往在实施过程中会遭受来自各方的阻力,这种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们对于财务会计合理化管控模式缺乏一种透彻的认识与理解。这种认识现状的缺乏会对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构成阻碍。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日常运营相结合
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运作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确保其在单位的整体管理当中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相关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其放在管理过程中相对终重要的环节上。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就会在一种缺乏执行力的财务控制机制当中被消耗和流失。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正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有资金的管控力度要远大于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实现财务科学化管理不仅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还要对单位的设施等其他物质化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如果财务管理失衡,使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运作缺乏有效联系,就会出现资产管理缺陷。
(三)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使其建立在一种完善的会计工作基础之上。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并没有实现制度上的规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在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时,甚至有很多单位仍然在凭借经验来实施财务管控,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当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这就使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监管缺乏实际作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当中缺乏比较严格的规范,由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总结时,并没有按照正确的收支账目进行相应核算,而是简单地将收支进行抵消。在这样的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并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反馈。
(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会计信息化相结合
技术进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更加容易实施。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带来了新的管理手段,同时也优化了过去的财务控制模式。使会计电算化开始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当中。但是,这种管控模式有利也有弊。基于先进的财务管控体系,既有的财务管理手段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技术更新,操作方式也出现变化,因此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就会出现。如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会计电算化操作者会同时负责信息的报送与输出工作,这样在录入信息时就会出现财务舞弊的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控制人员必须首先从意识上提升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的认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推动者,其对于财务内控工作负有监督职责。必须确保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保持真实,为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打开局面,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健康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基于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提升自身思想认知与管控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宣传,加强其他工作者对所进行的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并倡导单位工作人员及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
(二)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应在合理备的财务监督体系下进行,用以辅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科学合理地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其他日常的运行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及时对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精确化调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控制效果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控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针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加强对于财务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再依据财务管理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财务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在这个制度的框架之内施行,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得到规范科学的管理。
(四)加强信息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控制的信息手段,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首先使操作者对于这种信息工具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基础情况安排实操或其他教育课程,帮助员工了解会计电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依据单位的需要,还应当不断升级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程序,提高财务控制效率和效果。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信息操作者的监督管控环节,确保信息对于监督平台的透明公开,避免出现财务舞弊。
四、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相关资金安全,同时保障会计信息客观真实而采取的一种现代化控制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以及资本的管控与人员的科学化调配等均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依照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关键词]煤矿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72-02
1提升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水平
11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及宣传。为增进财务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应有的工作可靠性,财务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工作人员规划不同财务管理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财务管理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地参与培训,以确保煤矿企业妥善运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考虑借助外部专家协助审查,一方面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借助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学习,导入财务管理新思维,间接获得财务管理技术方法,提升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另外,还应了解先进国家的相关法制内容,并参考国际通用的财务管理准则规范制定。
二是有针对性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下,身为财务管理人员,其拥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即为智慧资本,可提供数字性信息与分析等,以协助单位附加价值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重要知识与能力包含“一般能力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参与建立及使用能力”、“了解财务管理原则与税法及分析资本支出的能力”、“提供新产品成本信息及分析提案的能力”、“提供策略制定所需信息及参与规划的能力”、“评估责任中心合理性及提供决策用信息的能力”、“分摊及掌握成本的能力”以及“资料处理能力”等七种能力。另外,煤矿企业培训人员也应当进行较为系统的规划设计,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以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在内心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职业道德理念,为开展科学正确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导。
另外,煤矿企业还应当进行统一规划,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水平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信息系统,二是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煤矿企业应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并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建立这一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组织的日常支出、收入及相关数据的特点等。出于方便快捷的考虑,煤矿企业可建立内部运作服务器。
12打造浓厚的科学财务管理文化
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文化有利于财务管理信息质量的提升。财务管理文化强的煤矿企业通常会促进员工主动与同事增加互动,故能减低执行信息披露时因压力所产生的虚假信息出现,强财务管理文化影响下的员工也能正视财务管理上面对的问题,且能克服挑战,也较能成功执行工作,所以有较高水平财务管理文化的煤矿企业较能克服财务管理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阻力。因此,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文化与财务管理信息质量的关系为正相关,也即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建设水平越高,财务管理信息质量越佳。若以财务管理信息质量三方面分析时,当煤矿企业拥有较好的财务管理文化,员工将更愿意投入努力来接受挑战,会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披露意识增强。
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文化目前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完善。基本看来,包括如下一些措施。一是完善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规制性制度文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煤矿企业并未制定出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很多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其需求存在偏离,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企业应当紧密结合煤矿行业外部环境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规制层面的财务管理文化制度体系,为自身提供更好的可遵循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文化的创新性建设。二是强化煤矿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煤矿企业管理者对本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领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做出某种不规范,在很多时候,财务管理人员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管理当局的财务管理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是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这样可有效督促煤矿企业管理者在保证自身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监督规范,从源头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2重视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工作
21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是适时更新财务管理内控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控制机制。为方便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明确执行内控与监办采购的具体准则,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财务部门应汇编成“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财务管理内控作业流程手册”,内容包括收入、支出、采购、财物、代收及保管等事项的作业流程、内控要项,以方便促成财务管理内控经验的累积及传承,协助财务管理人员轻易上手,发挥工作效率。
二是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财务管理控制。鉴于煤矿企业内控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财务管理弊端发生。因此,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应制订“健全财务管理秩序与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实施方案”,从而说明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并要求煤矿企业应进行财务管理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煤矿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除主管煤矿企业应实施查核外,还应进行决算查账等再查核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三是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管控工作执行部门。财务管理首先应构建财务管理管控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财务管理管控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财务管理管控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负责财务管理管控规划、推动运行及综合财务管理管控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了财务管理管控专案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设,负责推动及执行财务管理管控相关工作。
22创新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序
第一阶段为基础内控。在该阶段导入组织中,人员尚在熟悉和适应阶段。此时内控的重点可放在文件管制和记录管制上,审查组织人员是否“说写做一致”,是否遵循现行书面规定执行作业和填写表单记录,以强化组织人员依标准作业程序的意识和观念为主;当然质量文件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是否需修订检讨也是内控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二阶段为流程内控。该阶段企业内控系统已实施一段期间,作业流程已趋稳定。此时内控的重点应放在内部沟通和产品实现各环节,按照“流程导向”的观点和要求,审查组织内部各项作业流程各部门间的配合是否规范和有效。
第三阶段是流程绩效内控。该阶段组织人员已能熟悉内控系统所要求的运作方式和要求。此时内控的重点应放在量测、分析和改善环节当中,审查各流程是否制订取得绩效的规范性指标,是否依绩效指标和内控发现缺失并分析检讨和跟踪改善。各流程绩效的结果决定内部控制的优先顺序,综合各单位的内控报告和检讨分析,判定只是执行上的问题,还是需要做流程改善的考虑。如果只是执行上的问题;只要加强遵循内控即可;如果要改变流程,则须回归到总体管理系统规划的要求做完整规划。
第四阶段为目标内控。该阶段组织发展已到需要改变的地步。此时内控的重点应放在内控目标实现上,搭配管理责任其他各环节的要求,依据“目标管理”的精神,内控组织和各单位的目标设定是否适当;管理系统是否需配合目标的达成做任何的改变;各单位的目标是否定期分析和检讨等。该阶段的内控已和组织发展相结合,而不单只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而已,内部控制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尹士谦浅议金融危机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J].中国煤炭,2009(8).
[2]于玉林,李瑞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 积极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2次,较大大进步新入职职员对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公司集体及团队生活。
(3) 中干治理知识培训10次,开春举办了全公司品质治理视频学习、姜岚昕治理学习、品质管控知识及团队建设知识,对新任职中干举办了中干职业能力培训;4月份输送公司高管参加emba《品牌建设论坛》;11月份输送高管参加《团队打造》治理培训课程;12月份聘请莲湖人才讲师做《情绪化治理》课程培训。
(4) 举办员工内训课程8次,针对员工进行李强《优秀员工》视频学习、针对中干《中层危机》视频学习、针对业务开展《成功营销》《引爆销售》视频学习;针对基层员工进行《礼节知识》《职业化塑造》《忠诚与责任》专题讲座,激发员工把握新知识、新思想,公道应用知识及针对性培训,起到一定效果。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平衡积分卡 意义 策略
一、绩效考核和平衡积分卡的内涵分析
(一)绩效考核机制
在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绩效考评机制,能进一步优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建立良性竞争关系,强化日常管控的实效性,也是提升执行力的基本手段。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劳动力投入量化结构不是特别明显,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绩效考核过程中借助有效的运行策略和机制,保证能在数据收集的基上对公众和主管部门说明员工实际创造的效益,而这种方式就是平衡积分卡,将结果和实际意义作为基础,建立有效的价值跟踪,从而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的运行实效价值。
(二)平衡积分卡内涵分析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用来衡量未来绩效的工具,借助财务理论、顾客反馈、内部运营机制以及学习发展四个方面对人员或者是组织进行分析,并且,每个方面都包含着战略目标、基本业绩指标数值以及行动计划等参数,能最直观的体现出绩效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四个层面分析过程中,财务理论要对创收经济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估,顾客反馈是对顾客需求的调研和汇总,内部运营机制是在分析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后建立的具体指标和敦促方向,学习发展是对运营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估。
二、应用平衡积分卡进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从经济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要从基本的服务结构出发,扩大社会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实际利润能有效的供给企业内部人员的实际收入。也就是说,借助平衡积分卡对员工的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就是衡量投入资金是否能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实际收益,从某个层面上分析,利用平衡积分卡模式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管控力人员的实际管控效率和能力。
(二)从社会公众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事业单位最基本的功效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从其发展性质分析,事业单位建立的优化目标就是要保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以服务大众为基本依托,不仅要维护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也要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同时,建立有效的社会职能框架和服务绩效框架,确保从社会公众层面实现绩效管理的实际价值。
(三)从内部组织管控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内部组织管控层级式直观化体现管理单位管理能力的路径,不仅包括管理层的实际决策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包括建立的规章制度以及事业单位内部团队的协作精神。在项目指标建立的过程中,主要是将评价指标具象化,从而确保组织目标的完整,建立优化的内部组织管控结构。
(四)从学习成长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就要建立动态化的发展机制,不仅要开设有效的培训课程,也要建立学习型单位小组,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经营实际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助力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结构的优化。
三、应用平衡积分卡进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路径分析
将平衡积分卡机制应用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践行和落实必要的管控机制,才能建立其最优化的控制框架。第一,要强化对于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认知。在平衡积分卡中,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结构,事业单位要强化对于战略目标的认知,确保管理人员在实际管控措施推进过程中,能助力战略目标的达成,针对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行为,只有把握住战略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提升绩效指标的完成效率。第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框架,深化分析管理流程,从全局角度分析组织结构和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贴合程度,确保执行机构在平衡积分卡实施过程中能对实际的绩效问题进行处理。第三,管理人员要在提升管控措施的同时,建立完整单位实施方案,确保决策项目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满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管理人员对组织价值取向的认知,在实际绩效评判过程中,强化权衡取舍的实效性,提升对于平衡积分卡实施流程的认同感[4]。第四,管理人员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提升分项模块的运行机制。例如,在事业单位对经济效益要求不高时,利用平衡计分卡结构中的客户反馈、内部经营机制以及学习发展模块,建立有效的数据。另外,在运行平衡积分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平衡积分卡运行框架中事业单位短期绩效评价和长期绩效评价的统一,也要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和组织战略管理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实效性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应用平衡积分卡机制,能在提升企业运营管控机制的同时,确保最大化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顺利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王华燕,陈翔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用平衡积分卡的绩效管理研究[J].体育科技,2015,(03).
[2]张蕊.战略平衡积分卡: 衡量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新指标体系[J].当代财经,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