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教育知识点

高等教育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教育知识点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校企互动;实训项目教学;校本教材

2009年,笔者参加了广东省高职高专电子专业教师教学教法研讨班,主要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下文以NYP简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经过探索与思考,笔者尝试将其理念运用到电子教学实践中。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无法具备NYP相应的教学条件,但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着力促进校企互动,紧把社会脉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指出,我国的高职教育今后必须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转变,让更多的院校,成为企业的人才源、技术源和信息源。

企业是技术人才的接纳地,深化校企合作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我校目前情况来说,应设立专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社会实践办公室,并作为重要部门去建设。

首先,实践办领导带领优秀教学团队去沟通联系,通过走访等方式了解企业在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向企业介绍近期的专业建设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现状。请专业相关的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把脉、开良方。专家们的建言献策对于推进学院的专业建设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其次,邀请企业领导来学院参观交流。在交流中,让企业领导认识该院的专业优势,并举办专题讲座。既让企业了解学院,同时又让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深度得到拓展。

再次,就业办每年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有详细调查分析报告,对往届优秀毕业生有跟踪访问,定期开展毕业生代表报告会。通过加强与校友联系,促进学院与校友所在企业的合作,不断实现双方的合作效益,从而走向持久合作。只有学校与毕业生、企业紧密联系,我们才能及时把握社会的需求,才能在教学改革确立正确的方向,使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

从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获得的启示

在教育体制限制、资金紧缺等外部环境下,很多问题不是管理者或者教师可以短期解决的,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可行有效的改善方法。

课程核心地位突出

1)专业开发突出课程内容。专业开发过程中着力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目的是保证专业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目前,学校还没有相关部门做相应的工作,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轮换方式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工作、调查分析,以弥补不足。还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地方经济需求作较详细的调查分析,以找出适合学校自身特色发展的方向。

2)课程安排突出实效性。第一年,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辅以小型学期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又掌握基本技能;第二年,强化专业课学习;第三年,对学生分批,让学生分别在学校学习、企业实习,同时进行,上下半年交替轮换。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校内专业资源,有利于企业正常有效运作,又保证了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每学期开设适当实训项目教学内容

相对于NYP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教育体制还是学校自身条件,我们都无法实施,但每学期以实训课程形式开设适当项目教学内容是必要的。

1)实训课题注重实效性。在目前条件下,主要靠专业教师去完成。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企业要求、学生能力兴趣等资讯,制订出合理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

2)实训教学过程中强调“先会后懂”“少教多练”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动手积极性高,而对理论学习兴趣乏味。对此,教师先让学生按要求把实训项目做出来,然后,教师不是立即讲原理,而是提出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提出的问题,个别不懂的问题,任课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而辅导也只是点到为止,帮助学生分析导致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告诉答案,最终还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一种自发的持续学习及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3)实训项目开发能力列入教师专能开发系统。

注重校本教材、课件开发

1)校本教材、课件内容突出,知识面广,实用性强,适用性强。

2)学校设立相应管理激励机制有力支援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开发课件。在校园网开设独立的数据与媒体库,收录教师开发的电子教材、课件,师生做实训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问答记录、报告等。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专业建设不求数量增长,力求在特色、品牌上下工夫

目前,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资源投入,以办学层次升格作为根本追求,在专业开设等方面以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为蓝本,前期调研工作不够,很少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更难说超前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进的。

在电子实训教学中探索应用NYP理念

南洋理工的课程整合,在我们目前的课程体制下还难以完成,但单个专业科目开设相应的实验,并根据该实验项目,对教材作相应的删减和补充是容易实现并且是有效的。

制订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每学期开学前,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企业要求、学生兴趣能力等资讯,制订出合理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对教材作合理的删减和补充,充分利用媒体素材,制作出实用的、适合学生的电子教案与课件,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对课堂作灵活、实用的设计,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次课应有合理、到位的课堂考核;明确学生任务,了解和把握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理解实训项目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定期交给学生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训课题,要求学生完成信息收集(如电路工作原理、相关元器件资料及应用实例、同类电路对比、电路在现实中的应用等)、PCB设计、电路装配与调试、实训心得,实训报告等全过程;学期实训项目特优生考核,联系配合学生处,开设学期实训项目特优生考核, 区别于综合优等生,并纳入学生奖学金、顶岗实习、就业推荐考核系统。

高等教育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张顺涛(1979-),男,湖北武汉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朱志媛(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01-02

由高校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忧虑,2005年教育部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如何搞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也成为教育界及社会关心和热议的焦点。

一、高等教育质量内涵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中外学界始终存有较大争议。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相对于产品质量来说更为复杂。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变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像产品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那么简单明确,这给描述和界定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困难。

目前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适质量观

内适性质量观是一种精英质量观,它强调的是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和学术标准。

2.价值增值质量观

学生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进入高校之前相比变化越大,价值增值就越多,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就越好。它是一种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

3.目的适切性质量观

它认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应该是当初所设定的相应行为的目的,包括“内适质量”、“外适质量”和“个适质量”。“内适质量”,即指高等教育应有其内在的质量需求,遵循其内在规律。“外适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个适质量”,是指高等教育应满足学生个人或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适切性质量观即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质量的评价标准,不能够用同一规范评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该质量观源自产业范畴。

以上几种高等教育质量观分别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增值角度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观进行了概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不论哪种质量观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质量观,因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兼顾政府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高校的学术独立性和自主办学诉求,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每个时期的质量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内涵,质量内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即具有时代烙印。目前主要从高等教育功能及需求主体等多方面来丰富“质量”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关注源于世纪之交大规模的扩招引发对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质疑,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启动了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出金字塔,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高等教育评价中,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合作,而政府、院校、社会各界及学生和家长对高教质量的需求各有侧重,因此要谋求构建多元整合的标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

1.评价主体呈多样性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和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育质量不再是高等教育内部问题,而越来越多地被政府、社会和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群体关注。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不尽相同,不同主体从政治、学术、社会需求、个人发展等不同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质量。政府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或用人单位主要抱着适应性质量观,强调大学的服务职能,即大学所培养人才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要求学术自由和办学自,强调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科内在逻辑性。学生和家长要求高等教育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和求职谋生需要,同时有很好的投入和收益性价比。可见,评价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标准是评价的基准或尺度,它使同类产品或服务具有可比性,能给质量一定的标识和准则。没有标准的质量是无法监测、评价、比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是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关键问题,是评价制度的核心,不同的标准体系反映了不同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还处于过度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很多缺陷:一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较少,实践课程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目前就业市场变化的趋势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呈现出了一定的不科学性,并且这种过度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不灵活性,也导致了学生的能力弱,造成用人单位对学校所提供的实习生满意度的持续下降;二是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考核依旧以考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也间接造成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弱化。除此之外,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以及契约上的约束,可供学校学生进行实习的就业单位和岗位严重不足,由此导致了较高的专业不对口率。

2.模拟实训室仿真性和系统整合性的缺乏。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有90%的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但是却有70%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没有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践学习需要,没有较为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和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目的,学生也根本无法从中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3.系统性实践教材和教学案例的短缺。目前,国内没有系统、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资料,许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多来源于国内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将其中的内容进行压缩后得到的,这样的教材从内容上看十分分散,没有系统性,并且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性方面的内容是严重缺乏的;也有少部分的高职院校采用本校自编和开发的教材,但是由于力量的单薄,内容呈现出了一种不全面的特点,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4.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薄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立刻到校任教,即使是考取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所学知识也仅局限在理论的层面,缺乏实践的经验,因此很难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实践学习。教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本文由收集整理知识,但是缺乏会计工作中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和能力,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也缺乏了真实性,没有办法教给学生处理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复杂问题,就更加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造成极大的不利。

5.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由于财会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不可能到单位顶岗实习,顶多是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实践锻炼目的。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1.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加大实践力度。第一,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内容和时间。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课程安排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没有系统的会计电算化的模拟教材;二是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电算化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很低,基本上不超过总课程的15%。针对存在的这两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首先是学校应该大力扩充电算化方面的实训教材,以加强学生的联系;然后是增加电算课程所占的比例。第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全面改进学校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验室,加大其仿真性,只要将全方位的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运用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方面,那将会对学校在本专业上的实践教学带来极大的飞跃。

2.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作为一门应用性较高、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要求该专业教师在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化该专业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一是要能熟练地运用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二是在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的基础上,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三是具有经验丰富的信息系统管理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是认真准备实训课程。教师需要重新调整自己对实践课程的观念,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实践课程,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经常进行上机的联系,强化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以此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实践;其次是教师应该定期接受专业进修,随着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软件更新换代,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定期的专业进修,才能够更好地将课程与现实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才能做得更好;最后是教师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所有信息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及时了解社会中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以更好地使他们了解会计电算化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3.将教学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应该包括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中,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也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优秀案例的学习和掌握,并且从中获得新的启发,随后便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启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职院校的办学之路,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这方面来看,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一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这样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二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学校相关教材的完善,并且可以更好地推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优化和新专业的开办;三是学校和企业的结合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这些具体需求可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高等教育知识点范文第4篇

柯达伊?佐尔坦(Kodály Zoltán,1882年12月16日——1967年3月6日)是20世纪音乐教育家,匈牙利作曲家。他所创建的“柯达伊教学法”是世界四大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该音乐教育体系包括“全民音乐教育观”“音乐教学论”及“合唱教学思想”等。在此,柯达伊教授提出了:“音乐是全民所共有的精神财富,人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音乐教育也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学习内容”“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声乐教育理当应当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音乐教育活动中所使用的教材应当由高品质的音乐素材组成,其中,民间音乐应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教材,被置于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用母语演唱的民谣传授给学生”“音乐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将影响学生终身,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等颇具理论研究价值的观点。

与此同时,柯达伊教授还针对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制定了“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改革实践”“对早期音乐教育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学校音乐教学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师和教学方法”“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等与教学相关的实践内容。

该体系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得更加完善。其音乐教育观广泛影响着国内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和专业音乐教育领域。而几代研究者根据其各自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的背景对该体系的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完善,使其变得更加合理、丰满。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的启示

应该说,“民族性”特色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其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特色之一。且不提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专业”,并成功申报“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特色骨干专业”的戏剧系,单就音乐系而言,其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都自始自终地体现出了“民族性”特色。其声乐表演专业以民族唱法和器乐专业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由学院音乐系为首组织公演的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声乐器乐专场均大获成功,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音乐系师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演出、比赛中所创下的佳绩不胜枚举,这也充分印证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毋庸置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所推崇的“植根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理念值得积极倡导和发扬光大,而其目前所具有的强大的师资力量显然也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被发掘和推广的。笔者对此有如下两个建议:

1.鼓励西洋乐器专业学生辅修民族器乐

由于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发展历程、乐器发音原理、乐器演奏技法存在各自的特性,因此,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和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如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首调概念相对较强,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则主要以固定调为主;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教材多采用简谱,而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则主要使用五线谱,等等。应该说,在中国文化理念的传承方面,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相对西洋乐器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理念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度更强。而西洋乐器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则相对较少。

然而,要让学生承袭本民族文化发展特性,就应该促使其亲身参与到本民族文化的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过程中去,而并非坐而论道,泛泛而谈。笔者认为,无论学生现在主修何种乐器,都必须接受本民族文化的教育,也必须对本民族艺术特点和价值有足够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简而言之,即在我院主修西洋乐器的学生能够在主修课程完成的情况下辅修民族乐器,使其通过辅修课的学习能够熟知民族乐器发展的历史,了解民族乐器的自身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以实现培养本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教育目的。

2.增加合唱课程受教学生范围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毕业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某一门表演技术,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艺术素质,以此有效应对人才市场对艺术类人才不断递增的需求,达到社会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的要求。

笔者认为,就我院目前情况而言,最适宜在六大系部学生中推广的便是合唱课程。众所周知,合唱课程是一门适合音乐专业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欧洲、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受其理念的影响,合唱教育被广泛普及,国民音乐素质由此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我院该专业课教师人数多,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因而,在全院学生中普及合唱课程切实可行,各专业系部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音乐素质将普遍得到提高,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其集体凝聚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强。

综上所述,在世界文化交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融入其中,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等国外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本土和本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积极创新,大胆尝试,以期达到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的教育目的,并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和继承。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袁善琦.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3).

\[3\]李方元,吴祖英.论柯达伊音乐课程思想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2,(3).

\[4\]陈晓.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释读\[J\].大众文艺,2011,(17).

高等教育知识点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考核评价机制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能反馈重要的教育教学信息,又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即使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我们依然需要依靠考核评价机制判断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自我国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问题就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进行考核。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我国高校培养的这些学生的质量,这些学生是不是高质量的人才?他们能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要?他们还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吗?

这些疑问渐渐地不再是疑问了,人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正在逐渐降低,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业。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就考研,硕士毕业不好找工作就继续考博,博士毕业呢?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广受诟病,“读书无用论”一再泛滥,广大教育界师生一直在探讨如何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让高等教育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我们知道,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即“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之后,考试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却已不是对学生考核的唯一方法,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仅看分数了。既然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考核评价机制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考核评价机制包括考核和评价两方面内容,考核是考察核实、研究考证之义,评价是衡量、评估价值之义,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有完善的考核方法,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做出评价。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第一,考核评价机制是测量教育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学质量的判定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分析,考核评价机制就是教育效果的测量工具。举例来说,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方法,分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媒介。第二,考核评价的结果是对教育教学信息的反馈。考核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教育教学系统反馈重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反馈给教研人员,能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信息反馈给教师,能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第三,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学生会根据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会按照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进行教学,学校会按照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布置教学任务,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就会使教育教学教学机构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突出表现之一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

因为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相比于初、中等教育,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更为关注,因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需要,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会直接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因而,本文着重分析改革考核评级机制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考核仍然以考试为主,而且多数是闭卷的笔试,除外语类的其他科目考试基本没有口试。笔试多是期末一次性考试,考试成绩的偶然性较大,很少有平时的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与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没有差别,并不能真正考察教育教学的效果。考试在期末进行,削弱了考试对教育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虽然许多高校都设有平时成绩这一项,但平时成绩名存实亡,平时成绩的多少由老师给定,有些老师以出勤定成绩,有些老师甚至不考虑出勤情况,完全忽视对平时成绩的考察,多数情况下平时成绩成为老师为不及格学生提分的工具。另一方面,增加平时的考核内容会增加老师的负担,由于学校缺少对平时考核的监督检查,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多数老师对平时的考核很懈怠,平时成绩俨然已成为“鸡肋”。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但仅有少数课程以论文的形式就行考核,而且论文多是期末交,缺乏对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

(二)考试内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缺少对学生创新性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闭卷考试的题型固定,分值固定,考试的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很多老师在考前为学生划重点,让学生加强记忆,甚至有些老师通过漏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试形式使记忆能力强的学生能考得好成绩,很多学生依靠考前的突击式的背书就能考高分,而记忆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吃亏,而且这样的考试也不能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性,对知识缺乏应用。

(三)我国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模式使考核缺乏严格性。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意味着不再需要像高中那样刻苦学习,“六十分万岁”的思想颇为流行,如果仅仅是为了拿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学可以说无学习压力可言。对于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如果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无法毕业,别说学生,就是家长和老师恐怕都无法接受,因而老师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考试判分的严格性。考试的严格性降低,再加上伸缩性极强的平时成绩,学生很容易就能及格,这样的考核根本不能真实反映高等教育的效果,教育质量怎能提升?此外,学生的自由选课权给老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一个老师给分低了学生就不选他的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考试客观性和严格性受到影响。

(四)对学生的评价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学校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评优秀班干部、推优入党都和考试成绩挂钩,这一方面使得成绩好的同学追求更好的成绩,造成类似应试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成绩不好的同学放弃对好成绩的追求,学生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两极分化”,使考试失去激励作用。无论是哪个结果,都无法发挥考试应有的作用,考核评价机制检测教育教学效果和反馈教育教学信息的作用严重削弱。

(五)对于期末一次性的考试,考完后学生只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而究竟哪些题做错了,哪些知识点丢分则完全不知道,由于一门课考完后就不再学了,学生也就不去想到底哪儿出错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校没有相关的规定要求老师向学生完整地反馈考试结果,学生也很少主动向老师索要,老师则更不会主动去劳神费心地为学生提供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而,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势在必行。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的目的,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高校应该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多样性,利用平时小论文、课堂展示、课程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的考察能增强考核评价机制反馈教育教学信息的作用,并能减少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偶然性,真实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况。利用口试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期末考试应更多利用论文、案例分析、开卷考试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注重利用论文作为考核的方式,论文的写作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要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增加对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的考核;试卷中减少客观题比例,增加主观题比例,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和案例分析的能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很少涉及记忆性内容,更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三)增强考核的严格性和客观性。要想通过考核检测教育教学效果和反馈教育教学信息,必须增强考核的严格性和客观性。要统一判分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判分要严格依照判分标准,对于主观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答题内容公平地给分,不能通融不及格的学生。考核严格了,学生们自然不敢懈怠,考核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仅期末考试要严格,平时考核也要严格,考核方式一旦确定,老师和学生都要严格遵守考核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要依照规章制度予以惩罚。

(四)评价学生不能单纯依靠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固然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工具,但是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还表现在思想上和道德上。评价学生要考虑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思想道德的发展和其他学术成果等,关注其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兴趣爱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老师要把考核结果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大学生通常只知道自己考试得了多少分,至于哪些知识点上丢分则不知道,加之一门课只学一学期,考完后学生们也不想知道到底哪些知识点没学好。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把考核结果完整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考核评价机制却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考核评价方式与初、中等教育阶段没有太大的区别,落后的考核评价机制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不符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因而必须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高等教育发展,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公正、客观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发挥高等教育培养高端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海霞,李钢.谈教学型高校考核评价机制下的考试制度[J].考试周刊(考试研究版),2010(9):1-3

[2]杨爱英,宋扬.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9-20

[3]赵丽娟,孟宪国.浅论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之构建与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51-152

[4]李秀军.改革考核办法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J].教育探索,1997(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