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实训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我国教育要“坚持以能力为重”,注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这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是吻合的,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管理会计》课程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做决策提供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但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有必要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是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管理会计》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不够重视。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管理学和会计学交叉的边缘课程,和以往学习的财务会计截然不同,大部分的同学认为管理会计距离自己太遥远,使学生从心里上排斥这门课程,增加了教师上课的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这和我国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有关。正是由于企业普遍没有设置管理会计人员这个岗位,才导致学生觉得管理会计没有用。另外,《管理会计》课程属于会计专业中高层次的课程,大部分的同学一开始从事的是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觉得这门课程用处不大,但是这门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和提升是非常有用的。
(二)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管理会计》课程和《财务管理》课程都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2门核心课程,从使用的教材来看,虽各有侧重,但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货币的时间价值、存货管理、全面预算、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破坏了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如果是一个教师同时讲授两门课程,还能有所侧重。如果不是,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一般仍是运用原理教学法,教师注重课堂讲授,课堂讲解大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习题演算。这样对理论知识循规蹈矩式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消极的信息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践教学环节流失。《管理会计》课程的课内实践课时很少,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另外,由于受实验室等实践场所的限制,课外实践几乎没有。实践课也只是教师出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做题目,通过题目做出相关决策。管理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考察的就是学生面临不确定因素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这种实训课根本无法让学生体验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无法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单一。目前,我校《管理会计》课程的考核标准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30%,主要取决于学生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70%,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测试出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能力本位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本位而提出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下,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体到《管理会计》课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尝试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
(一)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设立课程模块。“以能力为本位”是现代高职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应强调理论知识的必需性、够用性和实用性。《管理会计》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鉴于此,首先应界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范围,归纳和整理出各自的知识内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课程应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为主线构建其教学内容,侧重决策内容的介绍;而《财务管理》则应以资金运动为对象,以资金筹集、资金投放(使用)、资金分配为主线构建其内容,只有明确各自的教学内容,才能避免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其次,为了适应“能力本位”的培养,针对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笔者将《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应用模块和发展领域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模块是基础,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内容;应用模块是核心,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短期决策分析和长期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法等内容;这两块是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而第三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属于学生应当了解的新内容,主要有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管理等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确立学生在会计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案例教学法。可以运用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将难理解的内容浅显化、生活化,这样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到标准式混合成本和低坡式混合成本时,很多同学搞不清楚。笔者以手机话费套餐的收费方法和固定电话的收费方法举例,让学生自己做决策,选择哪个划算,并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例子,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觉书本上的内容距离自己并不遥远,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自己亲自参与,也会加深学习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完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转贴于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须的思路和技巧。一方面,可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互助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时,需要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学生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管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讲到预测和存货管理部分时,可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我校建有沙盘模拟实训室,也可以利用erp软件结合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实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软件利用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我还是首次比较系统地了解ERP,当老师在学习之初给我们介绍这一技术时,我突然感觉到我已经很落伍了。是的,到了大四,学校已经对管理类学生开设了好多专业课程。但老师对我们提到ERP时,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够真地说出它是什么来,甚至是根本没听说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没有做到对当今流行的生产生活中的新技术予以于时俱进的了解,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原来ERP不只是让人觉得深奥的几个字母,它对我们生产生活能产生好大的影响。
ERP代表着新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的出现再次证明科学知识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再也别想仅仅靠激情,靠勇气,靠机遇就能运营的很好流畅,更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一直一来我们财经管理类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真实运作,而ERP课程的开设正是学习锻炼的最好时机。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 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综上所述,将ERP 系统中按西方管理会计理念及其方法设计的会计信息与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融合为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实现ERP 系统中的会计信息融合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这两个月的实训课程中,我深深体会到ERP到给企业的帮助和作用不是一点点,ERR适应企业,企业适应ERP!我们的实训课程分为基础设置、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会计与mps的计划执行等几大模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企业业务的运行,可能很多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没有使用ERP对企业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不能按时发货、需求与预测不适应等。而使用ERP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企业能够把这几大模块通过管理人员的授权分工地完成工作,这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下面我详细地分享一下我对这几大模块的体会。
一、基础设置合理化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人员的配置,人事管理的核心是做到人岗匹配,任人为贤。录入基础数据时必须仔细,避免因错误导致后期工作的失误。
二、采购管理与mps相结合 物料的采购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尤为重要。很多企业都实行"零库存"管理与JIT生产方式,丰田汽车就是典型的企业。但是,要想真正的实现"零库存"是很难的,也存在很大风险。ERP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采用采购管理与mp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ps计划执行,对库存与销售、采购进行控制,
能够保证企业有安全的库存,又不至于挤压过多的原材料在仓库,又能按时发货给客户。
三、销售管理与mps相结合 企业在接销售订单前都必须对市场进行预测,为了预测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与mps相结合的方法。填制销售订单后,可以输入产品需求表,通过供需平衡预算可以了解到企业未来的需求,这有利于企业作采购和生产计划。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76-0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为达成这一目标,从有效教学视角出发,本文拟深入探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考核等有着极大现实意义的相关要素,以有助于各方面的提升与完善。
一、有效教学目标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及能力完善
高职会计教师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实施者,是会计知识的传递者,是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者。高职会计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是从事高职会计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高职会计教师只有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才能实现有效会计实践教学。
从知识结构看,高职会计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会计学理论知识、会计学实践知识,还应具备一些会计前沿知识、相关学科与交叉学科知识以及应对新经济时代高职会计教育目标转变所需要的会计新学科知识。此外,对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也是必须的。
从现实情况看,高职会计教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职业道德较高,但由于从学校到学校,会计实践经验缺乏,丰富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当务之急。为此,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让他们能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务能力,拓宽知识层面。应鼓励教师在得到教师相关职称的同时,考取会计职称,为去企业兼职作资格准备。学校也可聘请社会在职会计人员、会计主管、财务主管等作为外聘实验指导教师,这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均有益处。
二、有效教学目标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优化
随着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竞争意识的增强,一般单位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同时受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及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制约,学生即使在校外实习,也难以了解会计核算的全部流程,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为此,必须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第一,建立完备的模拟实验室,供学生会计实践和实习需要。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弥补了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模拟业务设计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实习成本低,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现实。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校内会计模拟实践中能够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第二,购置沙盘模拟环境,让学生“亲临其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真正接触和掌握全部会计核算过程。沙盘模拟系统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训中让每位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第三,开发实践性教学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对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成熟的挂牌,使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化,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并尽量使其涵盖有代表性的各类企业,如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
三、有效教学目标下的高职会计实践内容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在不断改变之中,从“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实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会计教育与时俱进,减少教育与实务的差距,以满足新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汇总,它应体现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育思路。课程设置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即实践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完善课程内容:
1.完善单项训练内容。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应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等内容,传统的实践项目往往缺少后两项。
2.建设综合实践项目。单一的实践项目往往只能锻炼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会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将多个单一实践项目综合起来组成一个综合实践项目,如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实训内容与会计电算化内容进行集成整合。在Excel中利用MicrosoftQuery从会计软件中获取会计数据,利用Excel软件功能辅助检索记账凭证、核对账证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建立投资、筹资决策模型,实现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课程的集成化实训。
3.建立职业素质实践平台。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操守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会计专业社会调查、与会计现职人员现场沟通、聘请会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参观访问会计事务所等手段来构建这样一个平台,达成锻炼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四、有效教学目标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完善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激发学习兴趣,应倡导互动式实验教学,即实验教学中应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实验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可以引进竞争环境和竞争机制,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采取“竞赛式”、“对抗式”等互动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达成更好的实验效果。
此外,还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承担社会记账、会计咨询、审计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审计基础工作。这不仅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还处于教师做示范、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模式中,实验远远未达目标效果。
五、有效教学目标下的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科学考评
实践性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渗透全程,同时,会计业务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也决定了考查学生能力不能只看考核结果,更要重视过程的考查,重视过程中反映出的素质、能力,以获取学生学习上的多方面信息,以动态的考查来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例如,会计实务包括从设置账户到会计报表编制及简单的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这一系列环节,涉及面广,过程尤为重要,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指标。对于模拟实训等课程的考评,可采取层层量化积分,最后评定等级的方式。以毕业实习成绩为例,根据实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区分重点、难点、环节,设计出各环节、各阶段的考评分表,由评价项目和分数构成,按各考评分表评分,然后依据各分表的分数权重,计算累加得出实成绩。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划定等级,并执行重要项目、环节考评不合格则该门课程不合格的制度。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即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分工协作、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会计信息需要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工作性质,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具备相互配合协作的精神。所以,在运用定量指标体系考评的基础上,辅之以定性指标体系的考核,才能更加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定性指标体系应涵盖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分阶段协作实践考评指标,目的是在若干章节的实践课结束后,就本阶段实践教学内容,检查每组学生处理会计工作的程序、速度及相互配合情况;其二是本课程全过程实践考评指标,目的是检查每组学生对本课程的全部实践内容在规定时间内的协作完成情况。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达成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专业技能熟练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必须从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环境、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方法及最终的实践考评等各环节进行提升或优化,从而真正满足社会需求,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爱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强化中职会计实践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94-95.
自从2013年以来,财政部进行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改革,考试由原来的纸质考试改为上机考试,考试题型也大幅度变化,尤其是三科一次性全部合格方能通过拿证,从而使众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考证通过率直线下降。同时,由于资金、人才的缺乏和管理理念的滞后,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际岗位需求脱钩现象严重,学生实训、实习亟待加强。文本通过以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改革实践,试图解决这两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改革的意义
1. 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工学结合。会计是一个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水平比较高的一项技能和经济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设会计专业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设置与需要。目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只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将决定高职高专本专业的成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都要与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这些紧缺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成为实训课程知识的有效支撑。课程体系不能完全跟上企业需要的步伐,课程内容不能有效执行,也会给会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要的紧密联系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 专业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训有效开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了基础会计与实务、财经技能、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经济法、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主干课程。很多课程的实训量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也多,对实训设备的要求也高;同时很多课程的学习、实训与相关会计岗位密切关联。鉴于A学院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和实训设备不足的实际情况,很多课程的实训项目开展流于形式,不能完全做到一体化教学,更无法模拟实际的企业工作环境。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紧密、及时结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
3. 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2014年度,随着相关财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监管,考证的难度相应加大,全国的考证通过率也降低了很多。为了及时应对这种变化,必须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资源,合理安排考证课程的时间,提高师资力量配备,发挥老教师的指导经验优势来提高考证通过率。
4. 较高的考证通过率反而会促进学生实训能力的增强
学生通过考证,丰富了理论知识,打好了专业基础,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从而为开展实训实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训、见习和实习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三、改革的举措与实践
1. 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构建了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体系
根据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汇聚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建设委员会,凝聚专家们的经验和智慧,结合人才市场对会计相关人才质量的最新需求,讨论确定将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同时兼顾考证的需要。
2. 整合课程资源,服务于考证和实训
在创新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本专业现有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整合课程、精简课时,才能避免教师教学重复和学生学习的内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条件。而目标则是有利于学生考证和动手实训,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建设服务于学生考证和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是调整了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和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具体包括:首先,将考证的核心课程之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进行整合,将原来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的财经法规和开设在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的税法整合成一门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每周6学时;其次,将原来开设每周4学时的会计电算化增加到每周6学时,加强上机实践的时间;再次,主动联系中华会计网校,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加强考题训练;最后,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助理会计师培训工作,提高初级职称的考证通过率。同时,调整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课程。例如,一方面通过购买相关实训软件和硬件设备,利用此实训平台,增加了出纳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学原理与实务综合仿真实训等实训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基础会计与实务财务会计与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的课时量,从而加大实训的力度。
3.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分岗位实训室和财务服务公司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财务软件操作,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督导为辅,对接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多去参与动手实践。甚至可以将项目分成若干岗位,形成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推动学生该项目的实训,尤其是体验式的实训和实习。实训结束,指导教师认真检查实训项目完成的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训体会和报告,目的是使学生快速上手操作专业技能。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4. 建立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教师教好是为了学生学好,学生学好是为了将来工作中能熟练做好,而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展示的最好平台就是技能竞赛。因此,通过建设从系到院到省的一套完整的技能竞赛系统,应是切实可行的思路。通过改革,首先有针对性地开设财经技能出纳实训和U 8操作应用等课程,为在院系层面开展比赛创造条件。其次,在院系比赛项目内容设计上逐步与省赛衔接。再次,在训练平台上网络化,利用服务器信息共享,让学生走出课室,能够在学院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大众化训练,达到以赛带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最后,建立了几家和本专业亲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分岗位的实习机会,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督导,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写好实习和见习日志,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批阅,检查和处理每个学生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四、改革实践的预期成效
1. 考证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在会计证考证难度加大的背景下,2013级、2014级学生(两届学生人数基本持平)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考证平均通过率相比2012级明显提高,远远超过预期成绩。而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勇气,为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A校技能大赛获得历史突破
从教、学、做到技能竞赛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学生考证通过率的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使得学生学习、实训的热情相比往年明显高涨,课上、课下都能看到学生点钞、传票、模拟报税、账务处理实训的身影,连续两年学院的会计技能大赛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优秀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通过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广东省的会计技能大赛,连续两次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取得了本校本专业在广东省同类院校比赛的历史性突破。
3.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A税务师事务所和B会计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分析来看,这两家事务所两年共安排了本专业约60名学生实习和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就地工作,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连续两届学生给予的评分具体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总体分析,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明显增强。尤其是用人单位对2013级实习生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和工作效率及质量三项指标满意度认可度较高,说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建议
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趋同,而且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否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能胜任各类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议题带来了挑战。
一、民办高校高职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是具有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职业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二、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认识会计知识的开始。会计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基于材,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灌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可按照纯理论的方式去思维和操作。“教师、学生、教材等媒体”构成了课堂三要素,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应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就一直在沿用“检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新传授知识――巩固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四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间接、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的激励因素难以发挥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注入式”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强调、引导学生掌握传统会计知识多,开发运用会计新学科的知识少,特别是描述归纳型的内容太多,“准则加解释”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多年不变。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许多课程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相关系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很少;PPT教学课件的应用对于高职教学还不普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更是几乎没有。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往往习惯于在课堂匆忙地记笔记,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实训环节成为理论教学陪衬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最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是课后作业,而每次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练习往往以演算习题和回答论述问题为主,案例分析极少,而作业真正的能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学生写作业也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甚者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就是模拟实训,这是学生在校内比较系统的从会计理论到实务操作的一个演练机会,但是目前实训内容主要都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操作技能等方面,忽视理财、审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虽然民办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有模拟实训室,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些实训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训课上教师只是把课堂上讲的内容再重复几次,以便学生形成记忆,实训课成了理论课的加时课;最后就是毕业实习,高职院校一般都采取推荐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自谋实习地点两种方式来进行工作前的最后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原本思路很好,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实习单位重要的经济信息保密,学生一般只能看看会计核算的流程,具体接触不到实际的操作,很多学生觉得没有真正学到本事,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放羊”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来实习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仍属于“高分低能”型。
4、考核与评价延续应试教育方式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俗语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满足期末考试的应试要求,大部分学生重点学习复习记忆的内容也主要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会计课程学习重视考试分数,忽视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考核,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5、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构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公办大学过来的兼职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在念经。很多兼职教师做完了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出来赚些兼职费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下力气去研究课程特征,针对学生的特点讲解内容,有些兼职上课天南海北的讲趣闻,不带讲义,教案多年不变,快下课时把书简单读一遍,就是一节课。还一些兼职是未毕业的研究生,代课经验少,经常照本宣科,甚至有些理论自己都理解不清楚,硬生生的讲给学生。而民办院校自己的专任教师主要都是近五六年招聘进来的,人数少,工作经验尚浅,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在高职的实训课程中很难挑起大梁。
三、民办高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1、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网上学习、案例研究、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传统的灌输者转为能力的挖掘者。
课堂教学不能仅依靠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以就业为目标,课堂要联系实际,内容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际、实用、为原则,为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要改变各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议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合理整合,杜绝教学内容重复出现。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角色互换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例如在讲解货币资金时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分别担任各个岗位的职务,让学生更加能深刻的体会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理解内部牵制制度。
2、强化高职会计学实训环节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建立高校会计教育及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能相对真实的面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过程,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机械的、乏味的、被动接受的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例如可以借鉴一些院校整合运用学校师资力量,对外成立会计服务机构,承担各种账务咨询业务,这样可以让一大部分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内集中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手工记账的培训、用友ERP电算化的培训等,以提高毕业时的就业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教学管理骨干师资队伍。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造就一个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不能片面强调觉悟和奉献,而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同时可以聘请一批来自企业、事务所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采用专题讲座、报告、参观学习、咨询、模拟决策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成绩的评定一直主要依据平时的考勤,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三项作为考核标准,这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已经显现出了不足,会计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应在评测方式上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评测,应引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比如增加从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考核细则上多下功夫。
总之,改善民办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民办高等院校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并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沈艾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财会经纬,2009(12)上.
[2]代玺玲.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0(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