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产业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范文第1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许昌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是旅游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一、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

从2002年开始,许昌市委、市政府就把发展旅游业提到了优先快速发展的日程: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营造发展大旅游的社会氛围,邀请魏小安等全国知名旅游专家为旅游业“把脉问诊”;聘请高水平的旅游策划规划公司,对许昌旅游业进行全面策划规划;开发建设以曹丞相府为主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以花都温泉度假区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神古镇为主的体验旅游产品等,逐步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古镇――体验之旅”三大知名旅游品牌。

二、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适应

许昌市目前对文化旅游业的管理基本仍处在旅游部门一家抓旅游,文化、旅游二个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其他部门不管不问、各行其事的管理格局,尚未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整体合力,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未形成一个大旅游、大产业的着力点,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业经营管理上存着机制不活、效益不佳的问题,有的景区、景点沿袭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动力,宣传促销主动性不强,坐门等客现象严重。

(二)文化与旅游的粘合度不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许昌市的多数旅游产品缺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如霸陵桥虽有关帝庙和关羽雕像,但游、玩、赏的要素不足。神镇有钧瓷文化特色,但缺乏旅游载体,游、购、娱的要素不足。

(三)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许昌市对旅游业的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大都是商务酒店和公益性博物馆建设,旅游专线、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酒店、游客服务、旅游商品、景点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政府投入比例太低,缺乏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的倾斜优惠政策,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四)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备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的六大要素,各环节之间要衔接、配套,服务功能完备。许昌市旅游业的六环节均存在薄弱点。如在餐饮住宿方面,接待民间大众团体旅游的能力不足,旅行社与餐饮住宿行业缺乏沟通与配合。行的方面,缺乏旅游专线。游的方面,缺乏游客参与互动的体验式项目,旅游看点不多,内容不丰富等。

(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管理经验缺乏

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在旅游行业管理、市场宣传营销、商业策划包装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三、对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树立文化旅游产业新理念

要大力发展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理念,要切实认识到抓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抓经济增长,就是抓就业,就是抓节能减排,就是抓新兴产业。这就要求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必须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促进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发展特色旅游

要充分发挥许昌市旅游资源的特点,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一是大力提升三国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和质量。要在强力开发三国文化园的同时,丰富景区内涵,提升景区品位。二是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要紧紧抓住当前休闲观光旅游热的机遇,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周边城市假日休闲的主要目的地。三是发展是钧瓷文化旅游项目。四是推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高校修学游等特色项目。

(三)提高服务质量,创名牌旅游产品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打造许昌旅游的服务品牌。要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

品牌的创建必须以旅游产品的质量为基础,一个优质的产品未必就是名牌,但真正的名牌必定是优质产品,劣质产品是断然无法成为名牌的。

目前,我国特别是许昌市的旅游业,不仅是缺乏名牌,更缺乏创名牌的意识。这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正确引导,扎实帮扶,切实维护名牌企业的利益,尽快在旅游行业和消费者中树立起品牌意识。

(四)重在提升,不断完善旅游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的六大要素,各环节之间要衔接、配套,服务功能完备。针对许昌市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存在的薄弱点,必须加大提升力度。如在餐饮住宿方面,要加快旅游酒店建设,改善游客食宿环境。加快许昌至鄢陵,禹州至神的旅游专线建设,增加景点停车场所、旅游公厕建设,增加旅游专线公交。游的方面,紫云山和花木博览园应增加游客参与互动的体验式项目,增加旅游看点。进一步挖掘许昌市曹魏文化深度,拓宽曹魏文化广度,使曹魏文化旅游规模化、系统化。

(五)培养引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河南;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2011年3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拓展延伸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同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十二五”旅游规划》,规划中对全省的旅游业发展思路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法,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旅游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河南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提高知名度,而地域文化的辐射与渗透可以为旅游业注入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其旅游品质,使旅游业脱离单一的景观模式从而显得异常丰富多彩,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文化审美体验,从而发展壮大河南旅游业,促进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旅游业为其提供载体和实现的途径。河南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如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功夫文化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而河南各地的旅游资源为其提供了合适的载体。利用旅游资源,传统文化得到了推广,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能够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原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

二、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扶持政策

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担任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性和统筹性作用[1](36-37)。首先,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初期,政府起着开拓者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行政手段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而众多产业园区的创建就为两大产业的融合搭建了渠道和平台。河南省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前景可观。在政府和相关各部门的推动下,全省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已然壮大起来。如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文化深厚久远,嵩山少林功夫驰名海内外,遍及全世界的华人回到河南来寻根问祖。与这些文化特色相关的各旅游景区也相继建立起来。如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洛阳唐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以殷墟遗址文化公园为代表的安阳商都文化圈等。这些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和土地、规划、财政、城建、税收、资金等多方面的部门进行沟通,政府应加强协调,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要加大对文化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大力支持各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并规范具有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的企业。更为重要的是,要特别成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解决两大产业对接过程中出现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问题。其次,政府对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要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政府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对各企业行业进行拨款,设立专门基金,鼓励支持新型旅游文化融合的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对于那些有创意无资金和有资金无项目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可牵线搭桥,寻求合适的投资和融资方式,鼓励多方面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也走向多元化。此外,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政府有责任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营造公正平等的法律环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的灵魂是具有鲜明独特的创意主题,创意主题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创意成果如商标、版权、专利等都需要法律来保护。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有创新观念的各种知识专利,同时引导具有创意文化旅游项目的企业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三、企业融合多元创新模式,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

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的政府体制机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与旅游和文化相关的各项工作传统上也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干。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多维度、多方位融合,打破两大产业之间的壁垒和障碍,加强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路径,寻求旅游和文化企业的融合创新模式,是当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新的结合点。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等深入人心,这是我省具备的天然文化优势,应以充分利用。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是河南省著名的四大古都,其蕴含的古都文化为当地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要打造享有国际盛名和全球吸引力的古都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河南”的观念深入人心,创办“文化之旅”。河南嵩山少林功夫享誉全球,焦作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濮阳的杂技表演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弦。可以“功夫文化”为主题,开办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和濮阳杂技艺术节,打造“功夫河南”的品牌形象。在常见的一百个大姓中,有七十三个姓氏源于河南,这些姓氏的发源地鲜有人知,可全面整合这些始祖文化和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吸引国内外的华人前来拜祖寻根,打造“老家河南”的文化旅游品牌。另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知名红色旅游景区,其巍峨险峻的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要修整建设好革命英雄纪念馆,构建“红色河南”的形象。河南安阳林州太行山大峡谷风景独特秀丽,蔚为壮观,集雄、奇、峻、美于一体,单是此地的自然风光就足以吸引无数游客向往,加上此地蕴含了众多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事件,文化底蕴深厚,应将太行大峡谷着力打造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示范景区。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产业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高科技盛行的二十一世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更离不开科技的推动。首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过程需要科学技术。如,融合先进科技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由近千名少林众僧精心演绎,为近年来所罕见。“180度的全景视觉,美轮美奂的山林清泉,若隐若现的古刹禅院,构成了演出的真实背景,独辟蹊径的蒲团坐席成为剧场的一大特色。整场演出完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环绕立体声音响,与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水声、风声、林涛、虫鸣等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天籁般的禅韵。”[2](11)如此大气魄、大规模的实景演出深刻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使人们在忙碌繁杂的尘世中静下心来聆听生命的真谛,经历灵魂的洗礼。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大宋•东京梦华》,同样运用了声、光、电、水、火、影、音等多重高科技手段,融合文化创意元素、舞台表演艺术,打造出水陆空立体的视觉感官盛宴。这些著名景区的实景演出大都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光、电、声、火、影等因素,使得舞台效果美轮美奂。可见,利用实景演出、动漫之旅、电影之旅、音乐之旅、艺术品鉴、图书欣赏等方式[3](109-111),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条发展旅游产业的可行之路。其次,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推广需要借助科技的帮助。任何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借助于传媒,而传媒离不开高科技的参与。旅游宣传片是介绍旅游资源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旅游宣传片的制作需要专业的制作公司来进行,其中蕴含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宣传片的推广程度取决于网络、电视、报纸等的推介速度。各种介绍文化旅游的视频、广告短片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在用户中迅速传播。当然,电视广告、报纸、户外广告也是进行全面宣传的必要补充方式。此外,要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的科技支撑体系。在创建文化产业园区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合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同时要大力吸引外来成熟技术以扩大自身的技术规模。技术成熟之后才可进行相关的融合产品研发,推动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可在产业园区内建立虚拟的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区,让游客在模拟的场景下真实感受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事物,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以弥补在真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体验。如在很多科技馆中有模拟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虚拟场景,让游客享受宇航员在月球的真实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工作是非常耗费人力和财力的。因此,政府应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领科技前沿,加强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

五、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部门要加大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力度。与传统的旅游专业人才相比,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更高端的人才,即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且精通外语的专业旅游人才,这就需要加大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我省的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外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部分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了相关的旅游英语科目,但旅游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仅在旅游专业中设立一门英语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很多旅游英语专业是由外语学院设立的,各旅游专业的科目均用英语学习和讲解,如此,对于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有了保障,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专业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同时,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制定合理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和旅游部门就业。

作者:孙小红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琳.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4.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范文第3篇

>>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山东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发展趋势与比较 金融创新支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研究 山东省文化产业链的优化整合研究 山东省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 山东省文化旅游业态创新与城镇化建设研究 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山东省旅游产业政策发展探析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选择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保罗.安德鲁中标山东省文化中心 京沪高铁对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兖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01-19/2013-12-10.

[4]崔志英,杜洪锦.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淄博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1(33).

作者简介:李振松(1979-),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山东万杰医学院中文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

刘 强(1982-),男,山东莱芜人,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地方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旅游;特征;作用;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21-02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地异国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与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有关的旅游活动。文化旅游产业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新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活力。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

根据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可以归纳其基本特征如下:

1.超综合性。旅游产业本身的综合性就极强,而文化旅游产业又将文化这一因素置于旅游产业的链条上,使其综合性更为明显。比如,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文化旅游产业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它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产业、艺术产业等为一体,产业体系庞大,产业边界模糊。

2.延展性。延展性指的是以一项文化旅游产品为核心,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其他产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般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较高,通过一些深度的开发与创新,可以挖掘和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从而带动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二,旅游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内涵方面的延展功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讲解中,导游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诗词歌赋、精彩的传说、故事、典故,从而有效提升游览的层次,增加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3.载体性。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必须以一定的历史文化景点、文化艺术场所等为基础和载体。一般来说,这些历史文化景点、文化艺术场所的品质高低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而现阶段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其载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旅游产业的载体是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因素。

4.体验性。与传统的旅游方式强调“静态观赏”不同,现代文化旅游倡导“文化体验与文化参与”。无论是从当代人对文化旅游体验与参与的要求,还是以中青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为主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要求文化旅游更具体验性,这也将成为文化旅游的本质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5.创意性。文化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与历史古迹相联系着的,更多时候也要通过文化创意的实现来达到吸引人的目的。举办各种大型的选秀活动、博览会等也能够带来巨大的产业联动效应,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比如,在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迪拜和阿布扎比,就通过一些全新的理念设计出了超豪华的购物中心、七星级的金帆船酒店,还有豪华的文化广场,豪华的清真寺等创意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客。

6.精品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旅游产品是人类历史的结晶,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精神与物质行为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品位,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传扬,大量吸收前人遗留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做到为现代所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这种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7.民族性和国际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旅游的景点一方面是民族的,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另一方面也是世界的,具有国际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当所有的民族文化汇聚到一起,就具有了国际性。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调整和提升阶段势在必行。可以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暂时解决了现阶段单独的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它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其发展的活力。总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使其结构得到优化与整合。

2.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业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从而使旅游从单一的游览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推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旅游产业功能的完善。传统的旅游产业过分强调其经济方面的功能,而对其他功能视而不见,而现代旅游业功能更加多元,比如可以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知识的增加、境界的提升等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得公益目的、教育目的、文化传播目的更加凸显。

4.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知识和文化的竞争上。文化旅游产业是知识和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中的文化含量,使旅游业更好的承载文化,积极打造属于本国的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与品牌,增强本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以此树立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文化创意。文化创意要求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原始文物遗存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番创新和再造,增加文化的附加值,特别是要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向上的阳光的文化层次,把它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容来抓。加强文化创意的目标不仅是要复活历史,更要推动历史的发展。

2.强化营销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文化的营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文化内涵的营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采取不同的文化内涵的说明与宣传。首先可以加大立体广告的宣传力度,并增加广告的文化含量;其次,可以选择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文化旅游的推广活动,对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进行一番详细而又通俗的说明。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文化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方式出发,探讨了其特征、作用以及发展对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对文化旅游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与作用,必须进行很好的引导与鼓励支持,以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文社会科学版,2011,5(8):29-32.

[2]许金如.扬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2,1(64):33-34.

[3]苏卉.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及政府规制改革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11):1044-1045.

[4]莉.现代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2(4):156-159.

文化旅游产业策划范文第5篇

1.1相关概念界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在我国政府的“十五”计划中提出。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分类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产业、旅游业、文化创意、网络传播业、体育产业等。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特色旅游业是在常规旅游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特色旅游业更注重于消费者对某一个旅游方面的兴趣和需要,在一些地区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为消费者推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

1. 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相互依存,共生互融。特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有助于特色旅游业的创新性发展。特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又可以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内容,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其次产业特性是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由于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均属于服务产业,其产品具有非实物性,有一定的叠加性。通过这种叠加来实现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的融合。同时,特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对特色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产业的融合主要建立在原有产业的关联基础上。最后,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的重要催化剂。科技创新加速了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的融合,为原有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技术平台、业务空间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等。

2.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2.1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基础

张掖历史悠久,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是甘肃省仅有的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张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遗产,有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西夏国寺文化产业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优势自然资源,有以汉明长城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带,以裕固族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还有以张掖大佛寺、木塔寺为主的佛教文化产业带。

近几年,张掖市以先后投资近11亿元,实施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其中包括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06.63万元,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97.82万元,总投资3.2亿元的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等。

结合张掖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努力提升文化创意和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张掖市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8.5%,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

从2011年到2017年,张掖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增长了近10倍,增长率连续超过30%。张掖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也为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2.2张掖市通过裕固族少数名族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业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境内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区,例如,马蹄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祁丰文殊寺、玉水苑等。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发展,裕固族??特的少数名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从2012年开始肃南县每年的旅游人数都在大幅度攀升,文化旅游业也成为带动肃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肃南县结合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不同的资源优势,把“一季游”发展到“四季游”,科学性的规划和发展旅游景区,积极推出各种旅游文化特色节和活动,宣传本县的少数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从2016年开始,为了深化旅游业,肃南县还推出了许多创新型产业发展集群,使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升级。

从2012年到2016年,肃南县旅游综合收入也是连续4年保持在30%以上。在“十三五”时期,张掖市政府规划在肃南县建设裕固族特色村寨、裕固族特色餐饮文化开发等项目,多角度、多层次传承和宣传肃南独居特色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3.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由于张掖市受自身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的制约,特色旅游业才刚刚开始起步,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将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还在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中。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程度并不高,产业融合缺乏影响力,也缺乏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

3. 产业融合模式单一

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模式主要是依靠已有的一些旅游景点,风景故迹,然后融入一些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这种产业融合模式过于单一,影响力小,覆盖面低,长期发展这种单一模式,会使产业融合受到限制。

3. 缺乏复合型人才

产业融合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张掖市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人才吸引和引进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是解决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

4.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对策

4. 提升产业融合品质

张掖市在产业融合方面还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效应,对特色旅游业起到推动作用。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将产业融合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加强对张掖市的宣传,提升张掖市在全国的影响力。

4. 拓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

张掖市产业融合模式过于单一,在产业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要拓展、创新出更多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模式。复合型模式的发展需要很多条件,需要企业、政府、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作才能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