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学结合,即是一种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的人才教育模式,其以职业作为导向,以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平台,为学生创造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利益。(1)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特别是通过与社会人士的交流,既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又对社会有了进一步认识;(2)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所学专业的了解;(3)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4)提高学生就业机会;(5)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与经济来源;(6)给学生带来考察自身能力的机会,并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前了解未来职业的各类信息;(7)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责任感,将其由稚嫩推向成熟。
1 在工学结合基础上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根据行业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计算机培训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并迅速呈现白热化趋势。然而,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知识结构的掌握,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显示,目前大量企事业单位存在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紧缺情况[2]。当前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包括动画设计人才、平面设计人才以及网页设计人才等。这些职业不仅用人需求量大,且条件基本相同,门槛相对其它职业要求较低。为此,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普遍情况,应把培养方向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 构建弹性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学制
基于工学结合是把学习与工作结合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因而理论学习课时的缩短是在所难免的,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高职院校应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与实际情况构建弹性的教学培养模式。譬如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主要教授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第二年主要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第三年进入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强化训练与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实习结束后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合格后即可成为该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采用该种培养模式时应实行学分替换,即把第五学期课程替换为用人单位课程,从而确保学生院校成绩不受实习工作所影响。
1.3 设立工学结合系统化的岗位课程
高职院校在设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岗位课程时,应在进行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当前的就业形势后方可作出判断,确保课程设置在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以职业作为导向,以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强调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设计偏向实践性与应用性,主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3]。同时,在传统岗位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后的岗位课程体系应以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为中心,对原本的主干课程进行整合与重组,在保证新课程设置不会出现重复内容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动手课程,并从原先的理论教学中粹取出内容,缩短理论教学课时,将多余的课时用于进行实验与实训教学,使学生每个学期都能参与至少一周时间的实训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2 将行动导向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
2.1 注重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直接的手段是上机实践[4],应用该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训练学生在上机操作、编辑、程序调试及程度测试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在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如此一来,对于主攻设计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复习设计思路,而对于主攻编程的学生则可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与严谨的编程态度。通过该种教学方式,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实现了专业技能的加强,又避免了上机实践课程的重复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建立以实践为主的考核模式
工学结合高职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考核模式应突显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以设计作品代替部分笔试,特别是一些对操作技能要求极高的课程,如平面设计、Flas设计等,这类课程完全可以抛弃笔试部分,改为上机实践考试。譬如在考核中向学生提供主题与相应素材,要求其根据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作能力进行设计,而后教师再从色彩、整体结构与主题切合等方面对学生的设计作品作出评分。运用该种考核模式,一方面可通过刺激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其培养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有效实现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双重保证。
[参考文献]
[1]伍德雁,陈胜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1(30):48-49.
[2]王然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电子制作.2012(10):68.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以为中学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各种素质的提高,我根据自己的的教学经验,对我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立足学校实际,从学生发展现状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中学实际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学生发展需要,选择能体现计算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须条件,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如何构造软件运行的环境、如何从软件中取得帮助信息、如何使用软件的服务功能等,使学生通过中学计算机课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如何编制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中,要体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及数据结构最常用的一般方法。这些是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突出体现的基本知识。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上,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我们不能颠倒这种关系,因为那样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值,这预示着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基于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迫在眉睫,来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使同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使用性得到保护。计算及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网络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覆盖的范围非常广。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定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提供有序、正常的网络服务[1]。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漏洞。在计算机软件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就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些漏洞并加以利用,就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这些错误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漏洞,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错误都是安全漏洞。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很多漏洞已经被发现并做了加密授权处理,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一旦攻击者能够在不被授权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访问或者破坏,就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计算机硬件配置不合理。计算机硬件如果配置的不够合理,也同样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影响。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传递信息和文件,所以,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也就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就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硬件的重要作用,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另外,通过合理地配置网络服务器,在满足计算机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计算机硬件配置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3)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病毒也是一种程序。编写这种程序的初衷就是制造病毒。而这种病毒会隐藏在其他程序中,并且不会被轻易发现,还会不断的“传染”到其他程序中。计算机病毒正是黑客用来攻击网络的主要攻击手段,遭到攻击的计算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话可能会让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会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巨大的破坏。另外,目前很多计算机的安全配置和权限设置不够合理,网络资源高度开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黑客可乘之机,黑客通过木马、病毒、信息炸弹、网络监听等程序轻易就可以撕开计算机的防御,从而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目前,黑客的主要攻击流程为:确定攻击目标、收集情报和信息、获取普通用户的权限、取得超级用户的权限、留下后门、清除入侵痕迹.
3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设置防火墙。所谓的防火墙指的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络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避免计算机受到威胁,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四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安装防火墙,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2)网络信息加密技术。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安全措施,主要是利用加密技术手段,在电子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和存储时候对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信息保护的安全性。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加密钥匙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之成为没有正确密钥任何人都无法读懂的报文。而这些以无法读懂的形式出现的数据一般被称为密文。为了读懂报文,密文必须重新转变为它的最初形式-明文。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防范网络信息被窃取,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3]。(3)计算机病毒预防技术。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有很强的复制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可以很快地进行扩散和传播,不易被人发现,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而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造成破坏,是一种动态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随后在程序运作时只要发现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会自动判定为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进入。目前,主要预防病毒的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课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4]。(4)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也可以说是访问控制技术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对访问计算机资源的人进行识别,从而判断出是否具备足够的访问权限来对计算机进行访问。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用户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止合法用户的信息被窃取,避免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财产损失。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开发性、流动性和共享性,一旦用户的合法信息泄露,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目前,身份认证技术有很多种,比如:静态密码、智能卡、短信密码、动态口令、动态签名、生物识别等,其中生物识别是最为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通常是通过传感器来读取生物的特信息,像视网膜、指纹、DNA、气味等,并跟数据库中的特征对比,如一致则可通过,被广泛应用到政府、军事、银行等领域。(5)安全协议。所谓的安全协议就是以密码学为基础的消息交换协议,其目的是为了给网络环境提供各种安全服务,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的网络系统安全协议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秘密信息的安全传递与处理,得到安全、可靠的保障,确保网络用户能够安全、方便、透明地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人们步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使计算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提升对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加强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使网络信息环境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骆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9):193-194.
[2]王永刚.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0):73-74.
[3]单成功.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225-226.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TP307
随着医疗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医院面临着病人选择医院进行诊疗。医院的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固然重要,但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样也重要。如何将医院的现代化设备和软件用好,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我国医院从上世纪90年开始使用单机对人事、工资、病案、统计等进行计算机管理。而后又使用计算机网络对门诊、住院、药库、物资、经济核算等进行计算机管理。经过二十年的运用从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也认识到一套稳定计算机系统不仅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而且也是为病人提供诊疗方便的前提。所以,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1 医院计算机硬件的重点维护对象与方式
1.1 显示器与主机
就显示器的维护而言,应当做好如下工作:(1)尽可能使用超细纤维的眼镜布擦拭。(2)如光学镜面上有灰尘,先轻拍将灰尘抖漏;再进行擦拭动作,如此才能必免因灰尘颗粒经拭布的擦拭磨擦,而对镜面造成的刮伤。(3)拭布如果脏了,尽可能换新;如拭布十分昂贵;那就清洗晾干后继续重复使用。(4)如使用清洁液体清理时,先将适量清洁液体倒置于拭布上,千万不可直接将清洁液直喷洒镜面上。(5)避免机器运转热机中擦拭。屏幕四週应保持适当空间,供屏幕散热。(6)尽可能选择中性清洁液清理;不能使用含氨类、酒精类化学物。
就主机的维护而言,其内部包含的许多零件,正确的保养及使用习惯是不可或缺的。放置地点:建议放置于桌上,因为主机内,有多颗散热风扇,各自扮演着吸气排气功能,使主机内部的气体流动,也因如此,如果放置于地面上,自然容易吸入较脏的空气,造成主机内部容易堆积灰尘,影响散热,甚至于还可能造成电子零件短路。所以,建议放置于桌上。清洁:在外观上用干净的布,沾水扭干擦即可,主机内部则用刷子进行清洁,也可以购买高压空气来喷洗。如果有把握,可以将每个零件逐一拆卸、清洁后,再逐一安装回去。
1.2 硬盘
一是硬盘在工作时不能突然关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处于高速旋转之中,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碟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要避免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在其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二是防止灰尘进入。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另外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灰尘体积虽小,但对硬盘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一般使用者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碟片或磁头。
三是要防止温度过高。温度对硬盘的寿命也是有影响的。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器件失效,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积体电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湿度过高时,电子元器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而造成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甚至短路,造成资料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从而烧坏电路。注意尽?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开机,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资料因磁化而损坏。
四是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在硬盘中,频繁地建?、删除文件会产生许多碎片,碎片积累多?,日后在访问某个档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但访问效?下?,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轨。为此,我们应该经常使用Windows系统中的磁碟重整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整理完后最好再使用硬盘修复程序来修补那些有问题的磁轨。
五是在工作中不能移动硬盘。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碟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碟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减少震动。
2 提升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水平的保障性工作
一是制度层面保障。医院首先要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计算机硬件类型,并按照计算机硬件在计算机整体运营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计算机硬件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计算机硬件的分级管理。硬件配置人员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硬件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医院分管负责人员应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另外,应当从制度层面来长期重视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计算机硬件的管理是为了维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性能,减少故障,从短期来看,并不能为医院营运效益的提高带来明显的推动。但医院长期的发展效益必须要有稳定的计算机维护工作的支撑,而对于硬件的维护更是重要。
二是方法层面的保障。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预防维修。顾名思义,预防维修是为了预防故障出现而进行的维修。有两个基本要素,为发现造成工作中断的发生而进行的计算机硬件定期检查,在初期阶段中能否排除上述状态为调整或修复所进行的计算机硬件检修。二是例行性维护。即为每日或每周所进行的计算机硬件检查、清洁、调整、零部件更换等活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计算机硬件老化,延缓老化速度,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减少修理费用。三是改善维修。当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时,除了将设备修好以外,还应该进行设备的整体改善,如变更设计、改进配置等,借此来增强计算机硬件的运转能力,而且对以后的维修作业带来方便。计算机硬件的改进不仅是维护所必须的,也是根据医院整体运营的要求来进行的。四是维护预防。计算机硬件维修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医院整体运行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又能保持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种活动,基本上希望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使用阶段,就以期可能提高硬件设备性能,配置出不需要维修、需要很少维修或者是发生故障时易于维修的硬件设备,减少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工作量。
三是人员层面的保障。首先,医院管理人员需对此加以特别重视。对任何一个医院来说,计算机硬件的管理必须以管理人员的支持为前提。如果不能获得医院管理人员的支持,那将是无以为继的。因为计算机的管理与营运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运计划与医院的决策有关。有些医院只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很好,容易出现盲目运营的现象,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计算机维护部门的计划也因此受到影响。如果能及时获得管理人员支持的话,就能确保计算机硬件不致出现较大的问题,从而支撑医院的整体运行。其次,要有专业的计算机硬件管理人员。计算机硬件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实施。专业人员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计算机硬件的毛病所在,而且能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使计算机硬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 小结
计算机运用人员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硬件应用与维护知识,才能对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硬件故障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一旦故障出现能及时排除,保证整个网络线路通畅,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
参考文献:
[1]张林.浅谈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日常维护维修[J].价值工程,2011(19).
关键词:故障判断 维护步骤 方法
0 引言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又称为硬设备,是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日常清洁如何保养和维护好一台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这是我们非常关心和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介绍最基本的的计算机维护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让你的计算机常常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1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的步骤
1.1 第一步观察
维护计算机的第一步先不要忙着打开机箱,首先得观察,观察主要包括:
(1)计算机周围的环境情况——计算机位置、电源、连接线、计算机外设、温度与湿度等。
(2)计算机表现出的故障现象、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及其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3)计算机内外的物理情况——灰尘是否过多、线路板和元器件的颜色状况、部件的形状有无变形、指示灯的显示状态等。
(4)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哪些硬件,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的版本等。
1.2 判断故障产生原因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故障产生原因。判断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先想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即:故障是什么故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故障和应该如何处理。
(2)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网上类似故障处理方案,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3)在分析故障时,尽量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但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应当先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或在硬件论坛发帖提问。
1.3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即在整个维护判断的过程中,本着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在能正常开机的情况下可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当确认软件环境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1.4 确保维护环境无问题
维护环境很重要要保证你的维护环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即电源接地是否正常,工作电压是否稳定,工作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5 分清主次排除故障
对计算机故障要“先主后次”逐一排除在观察分析故障时,有时可能会遇到一台故障机不止一个故障,(比如:系统启动时会自动重启,重启后能进系统,进入系统后会有死机现象,显示屏又出现无规则波纹),此时应该先从主要的故障开始维护,当修复主要故障后再维护次要故障,很多情况下可能在主要故障问题解决后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护了。
2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方法
2.1 观察法
观察是维护判断过程中第一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维护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的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软件环境;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
2.2 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护判断的角度能使计算机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只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环境 (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比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2.3 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2.4 隔离法
是将可能妨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2.5 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护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机连线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应先考查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2.6 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计算机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计算机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2.7 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护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计算机的通风能力,靠计算机自身的发热来升温。
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使计算机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3 结束语
计算机作作为日常使用的重要用设备,一旦发现出现一些故障,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维护的不好,预期的工作也无法完成,更重要的是将会大大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判断方法、以及计算机日常维护,希望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