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合资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基本思路;措施
目前,合资公司越来越多,但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复杂,这无疑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某种程度来讲,财务管理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合资铁路公司管理的现状,不断创新和完善,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铁路局的整体经营效益、维护合资铁路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实现多方共赢。
一、合资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负债规模普遍较大、经营业绩普遍下滑
以G铁路公司管内10家控股运营合资公司为例,到2014年末,负债合计高达1050亿元,6家公司负债率都在50%以上。因资产负债率偏高,加之运输收入不能大幅提升,大部分合资公司因债务负担重而出现资金紧张,现金流短缺债务风险加大。2014年,10家控股运营合资公司有7家出现亏损,合计亏损额高达40亿元;特别是新建的合资铁路公司由于自有资本金偏低、建设资金大量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完工转运营后面临大量财务费用、折旧的巨大压力,而近期内运量又远未达到设计运量,导致新建合资铁路公司开通运营后即面临巨额亏损,其中DH公司投产以来,累计亏损达42亿元。以上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合资铁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还没有实现高度融合
一是,运输资源互联互通性较差。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运输资源彼此分割,难以统筹利用。由于非运输企业与既有线控股合资公司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非运输企业与控股合资公司资源没有高度融合。二是,非运输企业在物流、土地、车站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与控股合资公司不能实现有效协同。由于资产权属、协同开发程度、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原因,合资铁路公司将非运输资源交由集团经营的意愿不强,造成合资铁路公司非运输业务既做不大、更做不强。三是铁路沿线土地开发政策效应不明显。“土地+物业”是提高铁路经营效益、保证铁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从部分高铁沿线土地综合体开发的探索看,由于合资铁路股东构成比较复杂,开发主体难以明确,投资回收期较长,地方部门支持意愿不强,铁路自身人才素质制约等原因,“土地+物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委托运输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
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有利于保持路网结构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但存在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委托方由于不直接承担运输安全、运输管理责任,由受托方向委托方提出设备大中修、更新改造、专项整治以及安全技术设备投入等建议提报委托方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落实,有时候委托方甚至以种种理由拒绝投入。再比如,出现应急抢险等工程,为了保障运输畅通、安全,受托方立即组织了实施而未及时通知受托方,受托方也对这部分支出不及时确认或不予以确认。受托方在承担更大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同时,不能同步分享增运增收成果。受托方的费用清算采取成本补偿方式定价,通过清算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而由于高铁运营时间不长,前期的成本变化波动较大,高铁成本定额的行业指导标准尚未建立,合资铁路公司地方股东对铁路方提供的委托费用方案,包括支出项目、费用定额等存在质疑,导致费用清算难以协调落实。
(四)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各铁路局作为铁路总公司授权的出资人代表,有责任、有义务对合资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负责。但在涉及合资公司重大决策时,合资公司管理层认为,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系,还要将公司的章程和议事规则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上述这些都需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来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指导和监督。另外,还要完善公司的预算与投资约束机制。通过调查,目前有不少合资铁路公司都是委托专业的管理部分,往往会由于专业管理部门不了解委托合资铁路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不利于公司发展。因为专业管理需要,年底决算时,超预算支出照单全列,造成超预算严重。
通过分析当前合资铁路公司的夜店和财务管理现状,笔者认为:要建立由铁路局为主导的运营控制型模式。运营控制模式是一种较为可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它是将各个合资铁路公司的业务作为各铁路局业务的夸大与延伸,各个合资铁路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经营控制的主导权都在各个铁路局。运营控制模式的协调能力较强,同时财务管理效率较高,通过企业内部一致性的经营控制,各铁路局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合资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合资铁路公司财务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源头管理。一是,以铁路局的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为总纲,财务预算与客货运输生产指标、机客车工作量、设备资产配属量相匹配。二是,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预算定额的选取必须要根据合资铁路公司的实况和合资铁路公司可操作的先进定额,不能够盲目选取。三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在合资铁路公司机车车辆资源不足、不具备大中修能力时,应优先立足于铁路局内部资源共享,提高整体资源效率。四是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二上二下”的编制审核程序。合资铁路公司结合铁路局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预算草案后上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经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成为正式预算下达公司执行。
2.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预算的责任主体是合资铁路公司,执行主体也是铁路合资公司,而实际管理合资铁路公司的预算一般都是通过监督指导和分析检查来实现。具体如下:一是,必须要将通过的年度预算决议落实到实处,且要细化预算责任目标,建立各个层次的预算控制点;二是,建立公司月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且要落实实处,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大失误的出现;三是,实行“以收定支,动态调整”的控制机制,要着重控制支出,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二)强化合资铁路公司资金管理和财务监控
1.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资金管理。一是利用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资金流的集中监管。合资铁路公司资金作为企业集团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资金结算所归口管理。对资金流向实行动态监控,通过实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签订银企资金监管协议等办法,保证公司资金运作正常,降低资金风险。合资公司最大限度使用内部调剂资金,同时发挥好协同优势,形成与银行系统的谈判合力,对外贷款由集团统一与金融机构协商谈判,争取优惠利率,降低筹资成本。二是按预算管理要求,编制资金预算表,确定年度资金筹集与运用规模。资金预算表作为公司财务预算的一部分,与其他经营预算相匹配,重点把握好债务性融资的实施时点。建立健全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限制无预算、超预算的资金拨付与支出。
2.进一步完善合资铁路公司财务监控体系。一是规范统一会计核算政策。规范统一合资公司财务收支核算政策,统一明确运输经营中各项收入的核算口径与归类,制定统一的运输成本支出核算明细科目及费用归集原则,使企业内部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完全统一,提高合资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更好地实现对合资公司财务的有效监控。二是构建财务监控系统。各铁路局财务部门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统一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公司经营目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资金运用与资产安全情况的监控。加强合资公司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将合资公司财务数据信息统一上移到铁路局层面,比照国铁直管站段模式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站段财务状况的及时掌握与监督。对合资铁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结论性评价。
(三)优化重组集团资源,理顺内部经济关系
1.通过重组整合建立区域性的合资公司。合资铁路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路的积极性,拓宽了筹资渠道,在加快铁路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运营情况看,特别是合资铁路公司数量迅猛增长后,合资铁路公司管辖范围小、资源分散、产品同质化、同行业竞争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为提高铁路整体运输效率和经营效益,推进运营合资公司的重组整合势在必行、尤为紧迫。可以考虑逐步推动既有的线条性公司向区域性公司整合发展,最终实现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域内只保留一个区域性合资铁路公司。这对争取地方政策支持,统筹区域运输资源,都将十分有利。
2.理顺委托运输等关联服务关系。为实现资源与优势互补,提高铁路局整体和各合资铁路公司的经营效益,资产资源的共用与互相委托将成为常态,但内部各成员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法人,为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理顺内部经济关系,规范关联服务行为。铁路局总体资源配置中,会产生机车、车辆及其他运输设备资产的相互使用,在此过程中建立完整的设备台账及使用档案,签订有关协议,明确界定资产产权归属。并建立公平合理的关联交易结算办法。
(四)强化铁路方出资人代表的主体权责,健全股东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1.强化铁路方出资人代表的主体权责。我国铁路集中调度、统一生产指挥的特性,决定了铁路方必须无条件主导全路的运输和经营管理工作。铁路局作为铁路总公司授权的出资人代表,必须在统筹企业内部所有运输和经营资源上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对运营合资公司经营活动的指导,在掌握合资公司经营管理动态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局经营工作思路,分析合资铁路公司及其站段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2.健全股东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随着铁路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建立健全与市场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确保各方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破解合资铁路公司管理难题的重要方面。建议在坚持依法合规,遵循市场规则,完善合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和治理制度,规范股权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议事规则和合作机制,保证各方股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建立健全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维护合资铁路公司权益,充分调动各方股东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争取运价、“营改增”、土地开发及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方面,充分发挥各方股东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合资铁路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国铁与合资铁路公司两个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好两个主体的经济关系,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推进资源统筹开发,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整体经营效益,实现协同效益最大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潘振锋.我国合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实现[J].综合运输,2009(12).
[2]刘克强,李永强.高速铁路实施委托运输管理初探[J].经营管理,2010(10).
[3]万里霜.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的生存与发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健全的财务制度,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且各项制度与程序之间相互配套是加强营业部财务管理的基础。期货公司应根据行业特点、母公司制度、公司自身业务发展情况等制定相关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营业部的财务工作。组织营业部学习公司相关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严格要求营业部财务工作在“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公司财务制度为准则,以规范性文件为指导”的原则下进行。加强营业部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指导并促成营业部财务人员执行公司各项财务制度。根据营业部执行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情况,量化考核营业部财务人员,为营业部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规范营业部财务岗位职责
营业部财务岗位必须专职专岗,不得兼职。总公司对营业部财务岗位应采用“对口管理、垂直领导”管理模式,明确营业部财务岗位职责,使营业部财务岗位直接对口公司总部财务部,在业务上受公司总部财务部门的直接领导。营业部财务人员的工资标准等应由公司总部根据当地实际统一制定,其人事关系、福利等也由总公司集中管理。总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应掌握营业部财务人员的晋升、加薪、年度考核等权力。营业部财务人员应直接对本营业部进行财务监督,避免营业部短期经营行为,维护公司长期的整体利益。
三、加强营业部资金管理
期货公司应对期货保证金进行统一调拨,期货营业部无权调拨期货保证金。营业部客户入金(指非银期转账方式)时应经由总部财务部、结算部审核(财务部重点审核客户入金方式、金额,结算部重点审核客户名称、客户入金账号是否为登记的期货结算账户),审核确认后由总部结算部统一为客户办理入金。营业部客户出金时(指非银期转账方式)应由客户填写出金单并经本人签字(或签章)确认后,交由总部结算部审核(结算部应重点审查客户签字(签章)的真实有效性,出金账户是否为登记的期货结算账户),结算部审核无误后为客户办理出金后,交由总部财务部付款给客户。
期货公司应建立网上银行,总部财务部对营业部自有资金存款账户进行实时监控。营业部付款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实行一人制单,一人或多人复核管理,对于无条件的营业部,可由总部财务部通过网上银行行使支付复核权限。营业部应加强财务印鉴、财务空白凭证管理,财务专用章和营业部负责人印章要分开保管,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实行双人管理和使用的审批,并建立使用登记簿。
四、建立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核算系统
期货公司应建立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核算系统,使营业部承担部分会计核算职能,总部财务部对营业部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审核,统一管理。营业部应实行“日账日清”的会计核算制度,即当日会计业务,当日及时准确地登记录入财务软件核算系统。营业部按业务发生的顺序填工“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在确保现金、银行存款账账、账实相符后,于每周五手工“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电子版以E-mail形式发至总部财务部,总部财务部据此对营业部的会计凭证进行逐笔审核。营业部应在原始单据右上角用铅笔标注用友财务系统的凭证号,并于每周五向总部传递一次会计原始单据,每月最后一周的会计凭证在次月第五个工作日前寄出。总部财务部对报送来的营业部原始凭证进行再审核后,统一整理归档。营业部应建立备查账,备查账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费用明细账。备查账应按月装订成册归档整理,保管年限不得少于5年。
五、加强营业部财务信息管理
营业部作为期货公司的营业场所,接受当地期货监管部门、协会、财政部门、统计部门、税务部门的监督管理,需定期或不定期向相关管理部门报送财务信息。为了使营业部财务信息准确、真实合法,营业部向外报送的相关财务信息前,需获得总部财务部审核同意。总部财务部应重点检查营业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报送口径是否统一。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做好营业部月、季、半年及年度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工作。财务分析应包括经营活动、增长能力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对交易占比、收入支出比、手续费率、佣金支出比、业务及管理费用结构等进行专项分析,为营业部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使管理层及时了解营业部经营状况,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参与营业部业绩考核、经营目标任务书的制订,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提供营业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营业部业绩考核提供公正、可靠的依据,充分调动营业部经营积极性,促使营业部作用发挥到极致。
六、加强营业部预算管理
根据营业部历史经营数据、下一年经营计划、公司经营目标以及期货市场环境编制营业部年度预算。在编制过程中逐项分析数据来源的合理性,检查数据勾稽关系的准确性,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真实有效性,为营业部下一年度经营提供可行性目标。对营业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月度分析,包括预算总量执行情况分析和预算执行时间进度分析。营业部应严格按预算对支出进行控制。营业部应在公司下达的支出预算范围和限额内开支各项支出。
关键词:财务管理 新会计准则 建议
一、引言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我国的财务会计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新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新准则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特别是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等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在财务报告目标上、关联方披露、分部报告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财务报告目标更加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和经营产生的影响,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首次比较全面的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增加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利润调节的工具。如以非货币交易为例,企业在非货币交易中产生的收益,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计量产生一定影响,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仅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信息得不到反映。引入公允价值以后,即将发生的价值也将计入到会计信息内,使得信息更加全面及时。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真实性使其不能够退出历史舞台,在会计实践中历史成本原则与公允价值将下去,形成双计量的局面。
2、新会计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是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企业在具体的实施新会计准则时,应该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关系。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的规定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得一些企业不能再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良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的方法来粉饰企业集团的整体业绩。
3、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每一项具体准则均包括披露章节,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事项,更强调的是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关注企业的损益情况,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会计就是编表”、“会计就是算账”的传统思想,树立忠实提供信息的理念,切实强化信息披露意识。同时新会计准则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做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给予会计实务工作者以较大的空间,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领会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形成一定的挑战和压力。新准则更加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运营效率,更加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更注重于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利义务。
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而且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账务处理。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减少。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税务法会导致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而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中财务管理观念不强
一是财务管理制度、资产成本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不完善,财务处理时不够完整,随意性很强,导致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机制的作用;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财务知识,很少接受业务培训教育,导致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很难落实,并存在着串岗、混岗等问题。这样既提高了行政成本,还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三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备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职能,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经营化中,实现了资金收入的增长,不过随之也造成了很多风险,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分析风险,风险防御措施没有做到位,导致流失了大量财务资金。
(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弱
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效果不佳,实际中未能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存在经费管理不力、忽视实物资产管理、监督力度薄弱等问题。一是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未能规范的管理票据与原始凭证,存在超支浪费的问题,未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实物资产管理与核算不力,很多单位没有定期清盘资产,资产实际运行情况得不到反映,很难妥善处理弃用或闲置的资产。有的单位自行作价处理资产,普遍有着随意报废、转让与经营的情况;三是监督管理效果不佳,监管部门职能履行不到位,在利用资产、使用资金时,监督与考核力度薄弱,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被削弱。
(三)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不够规范
很多单位不重视预算管理,没有合理规划财务收支。一是预算编制执行不合理。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中,预算科目分类不统一,没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影响了预算的可行性[1]。加之一些单位随意调整福利发放、车辆配置使用等经费,审批不够严格,频繁出现追加预算的情况;二是预算管理不到位。很多单位在预算申报中纳入预算外资金,资金用途被随意变更,支出范围不断扩大。此外,很多单位在国有资产经营下,预算外收入数额很大,收入与入账较为混乱,导致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四)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增强,然而没有在制度上体现出来,执行标准不明确,导致无法实现内控目标。一是内控范围越来越广,管理难度很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有众多附属单位,与各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职能日益多元化,并有着对外经营、公益服务、科学研究等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内部控制制度的不统一,容易造成管理出现混乱,无法控制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指导性规定,很多单位将财务制度作为内控制度适用,主要限制了资金使用标准、开支范围等,只是规范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很难提升资金的安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完善财务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及财务管理人员要提供思想认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保障财政资金有较高的使用效益;一是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财务法规制度教育,加快队伍建设步伐。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二是完善财务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为让财务资金收支管理更加规范,要根据资本成本与价值,在绩效考核指标中纳入财务指标,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有效减少财务管理成本[2]。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执行能力
在信息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执行能力,有利于发挥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作用。所以要合理编制预算,统筹资金安全,降低行政成本。一是创新预算编制方式,明确编制内容与程序。要由“零基预算”替代“基数法”,科学预算并分析单位各项财务活动,并且对预算批复程序和预算科目加以细化,统一预算支出标准,实现编制水平的提升;二是增强预算执行能力,避免预算编制与执行出现脱节。监管部门要全程跟踪预算收支状况,尤其是应加大专项资金监督力度,确保专项资金用到实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成本,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高效配置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一是实行专项设备的专业化集中管理,资产管理工作由统一管理机构负责,确保合理调配国有资产,实现专项设备使用效率提升[3]。要尽快整合闲置资产,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资产,以此获得置换资金,将存量资产激活,将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充分结合起来;二是加快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要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掌握资产占有与使用状况、闲置资产的分布与数量状况,防止资产被随意处置,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化与信息化管理,提供信息化程度。
(四)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体制建设
一是将内部监督体系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设出良好的内控环境。在现金管理、支出审批、收入审核等工作中,要实行授权审批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方法,减少行政成本,防止人、财、物被浪费。此外,要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将相关财务制度落实;二是政府与社会要参与监督中,确保银行与证券机构履行好监督责任,严格监督检查账户情况,防止出现多开户头、公款私存的现象。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各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看,明确财政资金使用规范与支出标准,加强日常监督,纠正不合规支出现象。
关键词:监狱 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发现监狱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通过充分认识并剖析监狱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监狱财务管理能力与会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促使监狱事业更好地发展。
一、监狱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监狱财会制度已不能满足监狱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997年1月1日,财政部制订了《监狱财务制度》和《监狱会计制度》,到目前已经实施了十七年。随着监狱体制的不断改革,监狱行政经费和企业财务分开核算,原来的制度已不能满足目前监狱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财务内部控制得以高效执行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就监狱财务工作而言,基本会计制度不完善,加上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不了解,导致他们的财务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的不仅仅是会计人员对相关业务的管理,也不是单单依靠单位年度预算就能完成的,关键还要看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者强化财务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灵活运用技巧进行管理,严格控制无效费用的支出。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业务没有参与权,缺乏对经济业务的管理控制能力,对一些已决策使用预算外的支出无法进行控制,这也会影响经费开支的预算,不利于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
(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审计、监察部门对监狱会计制度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对会计基础资料进行检查时所采用的监督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监督方案时效果不佳。同时,在机构设置上,审计部门机构相对精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部门职能的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关于加强监狱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在现有的监狱体制和财务会计制度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从而提高监狱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完善财务基础业务制度
监狱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要依靠健全的财务制度支撑,现有的监狱财务基础业务制度还不够完善,应及时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规章制度和监狱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在制定和修订基础财务制度时应考虑到监狱的实际情况,及时结合自身内部的财务状况适时调整,同时应考虑今后监狱财务发展空间、方向及可持续性,科学合理制定财务基础业务制度。例如经常涉及的监狱接待费、招投标管理、差旅费等基础业务制度。
(二)严格制定预算管理
监狱年度预算是监狱下一年度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是监狱各项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反映了监狱年度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方向。编制年度预算要保证重点,统筹全局,合理安排,运用正确的方法,使其符合监狱实际,利于实际操作,切实发挥预算在监狱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全面分析总结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了解并掌握本年度各项账务收支指标和业务活动发生的情况,以及有关重大事项的变化。在编制年度预算的时候要考虑增收减支因素,全方位分析影响本年度预算的各种因素。二是要客观分析本年度工作任务对预算的要求,重点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程度,年度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要正确理解财政部门和上级有关机关对编制本年度预算的要求,根据上级指示对年度预算进行编制。同时实行复式预算编制,保证编制的准确性。采用复式预算是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实行复式预算有利于年度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把各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进行划分,更加便于财务管理。
(三)严格进行费用控制
经费应该按要求严格控制和使用,明确财务开支的权限,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追踪问效,切实强化费用管理,真正做到保证重点,兼顾全面,使经费的管理使用达到规范化。例如对相对难管理的经费实行包干管理,如接待费用和车辆使用费。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严格控制费用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监狱经费的合理开支。这样就有利于监狱年度部门预算工作职能和目标的实现,保障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监狱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使财务管理制度目标化、具体化,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财务资金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只有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才能保障财务内控规范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监狱审计、财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应该设有一套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牵制机制,权力层层确定,责任层层落实,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限责任,从而增强会计监督的实效,把财务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促进监狱经费依法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围绕监狱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部门预算,对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处理解决,确保财务目标的如期实现。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