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5-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我科所收治的49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盐、喉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患儿,年龄40d~12岁,平均年龄6.1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静脉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雾化吸入均在5到10天治愈出院。所选雾化方式为主要为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优于超生雾化疗法等优点。[1]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作用、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年长儿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或示范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向他们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年纪小,不配合的患儿可以用年长儿来示范带动。并加以放音乐和玩玩具的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顺从性和配合性。
2.2 雾化吸入的方法
我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雾化治疗时的患者、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以及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①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幼儿横隔肌位置高,胸廊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雾化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采用坐位或侧卧位雾化,以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②雾化液温度的选择:冷空气急剧进入气管可使支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加剧,患儿不易接受。采用30℃左右雾化液雾化,减轻了因冷空气而引起的副作用。③雾化配置液的选择:以往我科用0.9%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大部分患儿吸入时表情痛苦,拒绝吸入。年龄稍长的患儿说味道不好,经过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还有一种很怪的味道,后改用无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儿也易于接受。④雾化量的调节: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⑤雾化后的处理: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加之病情重,痰液不易排出,每次雾化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⑥危重患儿或痰液粘稠的患儿做完雾化后可能发生痰液膨胀,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痰液稀释后发生痰涌导致误吸。故危重患儿和痰液粘稠的患儿做雾化时应专人守候,并在雾化后给予拍背,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避开双肾区及脊柱,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在患儿吸气末适当用力拍背,必要时吸痰。
2.3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做完雾化后应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将雾液喷入眼睛,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使眼睛不适。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3 小结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几十年了,但由于操作不当,再加上小儿的顺从性差,不配合的因素,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发现,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干预提高小儿的顺从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恰当的药物对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92-01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适度咳嗽是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有害因子的,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小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多样,尤其是儿童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急性咳嗽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而慢性咳嗽的病因则复杂多样,可能由单个病因所致,也可能由多个病因引起,还可能是一些严重基础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慢性咳嗽的诊治应该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现就我院94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94例患儿均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门急诊或住院诊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资料,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支原体检查,可疑病例予结核菌素试验,选择性进行胸部X线片,胸部CT等,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标准诊断为慢性咳嗽。其中男性52例(55.32%),女性42例(44.68%);年龄1~3岁(婴幼儿组)46例,4~6岁(学龄前组)39例,7~14岁(学龄期组)19例,平均年龄5.2岁;咳嗽时间4~28个周,平均为6.9周。
对所有已经确定病因的患儿给予特异性治疗,如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予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者给予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2~3次/d;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kg・次),1~2次/天,连续4周以上;鼻后滴漏综合征给予鼻腔滴用2%麻黄碱滴鼻液,每晚1次,共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PPD试验阳性者转传染科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后效果良好。
2 结果
94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27例(28.72%),肺炎支原体感染22例(23.40%),反复呼吸道感染18例(19.15%)、鼻后滴流综合征10例(10.64%),气管异物6例(6.38%)、胃食道返流3例(3.19%),肺结核2例(2.13%),其他6例(6.38%)。
3 讨论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十分复杂,诊断时应特别注意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参照我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诊断。对慢性咳嗽的患儿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①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所有病因中所占比例最高,在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达到28.72%,由于气道炎症介质的产生,使气道上皮咳嗽感受器反应性增强而产生咳嗽,常有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史,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等诱因,常无感染征象,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且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明显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②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报道日益增多,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常见症状。根据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的疾病特点,体征轻而X线改变显著,咽拭子发现肺炎支原体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支原体抗体阳性即可确诊。多数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咳嗽等症状可明显缓解。③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之一,在本组患儿中有18例,占所有病因的19.15%,其中以婴幼儿与学龄前组患儿所占比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以及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还与先天性畸形、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环境污染等有关,缺乏必要的光照和户外活动等亦可引发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治疗炎症的同时,可酌情给予免疫增强剂支持疗法。④鼻后滴流综合征:它由于鼻腔或鼻窦的分泌物后流至咽喉部刺激其感应器而引起的,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特别是后鼻道炎症均可引起。诊断时应注意患儿是否合并有鼻窦炎,必要是可考虑请五官科会诊,行鼻窦X线摄片或CT检查。慢性鼻窦炎在治疗中除选用敏感抗生素,可以适当加用免疫调节剂。⑤气管异物:多为学龄前儿童,其行为特点是判断力差、活动过多、好奇心重,发病时多有呛咳史,咳嗽反复难愈,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确诊并取出异物。⑥胃食管反流(GER):多因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通过食管-支气管迷走反射而引起支气管收缩加强,促发咳嗽,多发生在夜间饮食后,食管下端24h内>4%的时间pH值<4即可确诊。在治疗GER后大多数患儿呼吸道症状得到改善和消失。
临床上,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肺结核,口腔溃疡等。宜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和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颖,王淑义,唐福兰. 小儿慢性咳嗽84例病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09).
[2] 王立波.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04)
[3] 蒋玲珍,庞黎华,庞福珍.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J]. 江西医药, 2006,(08).
转眼间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实习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实习鉴定。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医生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
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医学生内科实习个人自我鉴定2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xx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在急诊的这一个月实习中,无论是在前急诊,还是在后急诊,所学的知识是受益匪浅的,急诊科的工作是悠关病人生命的第一线,尤其是在抢救室的工作。当病人被从120的车上送往抢救室时,这时提高十二万分精神是万倍的,高度的出国留学网投入对病人的抢救之中,在此,我亲眼目睹了在抢救室里抢救过好多个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如心脏骤停,室颤,脑出血等患者,总之,总结一句,急诊科的工作是千钧一发的事情,你速度的敏捷意味着病人的一条生命呐! 同样,在预检台的工作,初步学会了对何种病人进行何种分诊,在监护室的时候,跟着陈老师学会了如何抽血气,并实践的了解了静脉血与动脉血的区分,在急诊科的工作中,也使我掌握了最基本的抢救病人措施以及洗胃技术的流程,拉心电图等。各种仪器的使用,如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吸痰技术及人工呼吸机的使用,胸外按压等。
离实习结束还有短暂的四个月,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各位老师及病人们留下更好的印象,希望我能达我所愿。
医学生内科实习个人自我鉴定3
我在内科工作了2个多月,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肿囊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掌握各临床病的起因,但是缺少实际操作,能够知道基本的病理过程,但是缺少更多的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自己填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带着满腔的热情,我来到了实习单位——武汉市第五医院实习。在五医院各个科室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教学规定的临床实习任务。
在工作上,我坚持按时到岗,及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个别科室的带教老师要求特别严格,各项书写内容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书写,容不得半点错误,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决不能拖到明天。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在工作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了细心谨慎、尽职尽责、力争做到最好的品质。
在学习上,我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刚到呼吸内科(呼吸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的时候,我对临床知识、临床技能操作了解甚少。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向科室其他医生求教、与其他实习同学交流以及参阅相关书籍资料等等,我对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各项记录及申请单的书写、住院病历排序、化验单的粘贴、医嘱要求、内科全身体格检查、胸水穿刺等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之后其他科室的轮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在手术科室,我积极争取手术上台机会,争取能够当第二助手、第一助手甚至亲自操作,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无菌观念,同时训练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五医院还经常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科室内组织病例讨论等,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各种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在骨科实习的时候,我还曾跟随带教老师听过一场武汉市骨科协会学术讲座,对骨科的医疗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肺常不足;体质;呼吸道病毒;易感性;小儿
Abstract: The reason of attack rate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 iscorrelate with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particularly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sthenia susceptibility of lung”.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for the guidance of the pediatric pulmonar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sthenia susceptibility of lung;constitution;respiratory virus;susceptibility;children
在儿科临床,肺系疾病发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呼吸道病毒感染为病因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同种病原作用下,儿童较成人更易感染,一旦感邪,常反复难愈,并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在流感病毒新亚型引起大流行时,5~14岁小儿发病率接近50 %。现代医学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机制,不外病原因素和宿主因素两端,儿童之所以较成人易感,是其对病毒感染的天然屏障和有关解剖结构等尚未完善,这与中医对小儿体质特点,特别是小儿“肺常不足”生理特点的认识有相通之处。本文将以此为契合点,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儿童时期呼吸道病毒易感的内在规律,以指导临床,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现代医学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机制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呼吸道病毒的易感与病原因素和宿主因素有关,在同种病原作用下儿童较成人易感,是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免疫生理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所导致的。小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处于不成熟阶段,某些免疫防御能力亦显低下,与成人相同,儿童时期的抗病毒免疫分为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病毒感染的天然屏障和有关解剖结构等不够完善,如其黏膜和皮肤的发育都不够成熟,容易成为病毒侵入的门户,婴幼儿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均较成人差,因此在儿童时期易患病毒感染。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小儿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未成熟,因此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差。
2祖国医学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机制的认识
2.1小儿体质特点与易感性
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体质状况不同,决定着机体是否感受病邪而发病,也决定着病邪作用于机体的病理变化之不同。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对小儿体质特点的研究。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最早始于《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阐明了导致小儿诸病的原因与本身脏腑肌肉、气血津液不成熟、不完善的体质特点密切相关。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上,呼为纯阳。”“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薄,腠理开疏。”指出小儿无论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明代万全结合小儿脏腑功能,总结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的生理特点。到了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创立了“稚阴稚阳”这一学说,还指出“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从而形成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体质特点,这对后世医家认识小儿时期发病规律,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认识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各脏器组织和功能日臻完善,但因其脏腑娇嫩、全而未壮,气血不足、腠理疏松,每遇时邪,均易于感触,易于传变。这与现代医学对小儿免疫特点的认识异曲同工,为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易传变的规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2先天禀赋与易感性
体质是决定疾病病理变化的内在基础,是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具有一般性。但由于不同个体的小儿受先天禀赋的影响,其体质表现又具特殊性,对疾病的易感性亦不相同。《幼科概论》中记载:“然婴儿若禀赋甚茁壮,即具有天赋的抵抗病毒之能力。”指出先天禀赋的状况能够决定小儿御邪能力的高低。元代曾世荣所著《活幼心书》中云:“禀赋元虚髓不充,六之气易来攻。”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幼科证治准绳》中说:“……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指出禀赋体虚气弱的小儿容易感受病邪而发病,进一步阐明了先天禀赋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性的影响。
3“肺常不足”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的意义
3.1“肺常不足”在小儿体质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名医万全提出的五脏有余不足学说之“肺常不足”,在小儿体质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促进了后世医家对小儿呼吸系统特点的认识,提高了中医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疗效,甚至对儿科其他系统疾病的防治、儿童护理和保健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成为小儿重要生理特点之一。小儿“肺常不足”生理特点的重要性取决于“肺主一身之气”功能的重要性。中医“肺”的概念不仅是指呼吸器官肺脏,而是泛指呼吸系统的功能甚至是对全身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阐明了肺通过主持一身之气而发挥治理调节全身的作用。首先,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通过吸清呼浊、吐故纳新,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其次,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可以朝百脉、运行气血津液,以供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需要;最后,肺在体合皮毛,主腠理、司毛孔开合,从而统属一身之表。可见,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有调畅气机、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作用,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以防御外邪的侵袭。
3.2“肺常不足”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的内在原因
小儿“肺常不足”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小儿鼻腔短窄,缺少鼻毛,鼻黏膜柔嫩,气管和支气管较成人狭窄,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将微生物和黏液清除,容易引起感染。小儿肺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较少,胸廓亦较成人短小,呼吸时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小儿肌肤嫩弱,藩篱疏薄,邪气易从肌表而入,使娇肺易感邪而发病。这些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成为小儿“肺常不足”生理特点的组织学基础。其二,《诸病源候论》谓“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肺系功能尚未完善,其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的功能均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状态,抵抗外邪能力较弱,一旦受邪,则易发病。小儿由于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所需自然界之清气相对较多。而其肺叶脆弱,宣肃无力,功能不足,因此存在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娇弱肺嫩最不耐邪气之侵袭,一有邪气犯肺,即影响呼吸清气之功能,致宣发肃降失常,而发为咳喘等证。
4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呼吸道细菌感染有所降低,而呼吸道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疾患。国内有关研究[1]明确提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呼吸道病毒是流感A、B,副流感1、2、3型,合胞病毒,腺病毒3、7型4类8种病毒,它们传播快,流行广,导致多重感染,严重的可引起死亡,而儿童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受害人群。综上所述,“易感性”是由小儿体质特点决定的,“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是小儿体质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易感的内在原因,这也为我们解决防治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自宋代钱乙创立小儿肺疾泻肺与补肺并用之法以来,历经近千年的实践积累,治法极为丰富,结合小儿体质特点,灵活应用治肺之法,以解决治本为前提,在泻肺的同时不忘补肺和温肺,有利于提高小儿肺系疾病防治能力,确保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