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个“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知识的时代,人才投资已经成为了企业最为有效的投资方式,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以“物力投资”为资本主体,在这个新的时代下,逐渐变为以“人力资本”为投资主体了。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就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为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新方向。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强调了“资本”的重要性,这主要是指物力资本,而在新经济时代,要求把企业里的人力资源也看作企业的资本,即人力资本,企业应该将这种无形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本,而不是像传统那样将在人力上的投资看做是企业的费用。同时企业应该组织更为先进的财务系统,专门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评估,以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并制定出良好的投资计划,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财务管理上,要求企业制定可度量的人力度量模型,用以对人力资本的定量评估,以达到高效地管理这些人力资本的目的,这都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及相关的企业活动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人力资本引入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人力资本理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时候,需要引入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

2.1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情的要求

我国有着复杂的经济形势,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今天,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我国需要抓住这良好的知识经济时代,来不断发展经济,提升市场经济水平。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既要看重人力资本,同时也要用正确的方法来管理这些资本。但人力资本不同于物力资本,这笔资本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容易控制这个风险。同时,人力资本所能获得的资本收益率远远大于物力资本,这表明了物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这个正比并不是绝对的,这就是人力资本管理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理论外,需要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力资本的问题,使人力资本的管理更加有效。目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和人才培养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同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有效劳力的减少,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速发展依赖的优势——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已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的情况,不仅转型时期有效人才的培养出现问题,同时也失去了庞大的人工红利,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趋缓。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不得不考虑高效的使用人力资源,并用财务管理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本战略。

2.2企业知识管理要求人力资本引入财务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而人力资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抛开人力资本管理来谈企业知识管理都是不现实的。这也说明,一个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在人力资本管理引入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引入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也是财务管理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拓展的需要,如果一个企业不考虑人力资本管理的合理性,不使用财务管理的方法,最终不仅将影响企业的资金及财务,还会妨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3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无现金管理;必要性;服务;金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现金控制一直以来就是财务控制的关键主体。对于银行制度的改革,银行利率的调升以及现金监管的力度,融资的困难性有所升高,易引发各类金融犯罪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所以现在“现金管理的安全”就成为各个企业的重中之重。“无现金的管理操作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将管理财务精细化具体化,更好的服务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无现金管理,也就成为了市场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无现金管理模式是通过电子交易、网络交易系统来对货币资金的收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传统财务的现金管理相比无现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减少现金的流动性,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高发性,保证资金流通和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

现金管理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所在。现金的特点是流动性快、实用性强,尽管传统财务现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但是它们的问题还是有的:“白条抵库”、非法挪用公款等事件仍然屡见不鲜。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其根源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体系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模式,没有办法在保证现金使用流通性的特点情况下,能够确保现金使用的安全性、准确性。

无现金管理是企业运用银行的金融产品或网上银行渠道,有效的利用了银行电子网络的资金流通的转账功能,使企业在日常报销支付和收款时不需要现金,就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支付预借费用、报销费用以及零星收款业务。它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效率,有效的控制现金模式所存在的风险,以减轻出纳人员在保存现金中所负担的责任和资金的损失。

一、 “无现金管理”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1.企业文化鼓励管理创新是财务“无现金”管理出现的内在动力

很多的企业文化都会提到“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而观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创新”。而“无现金”管理的创新无疑是走在了财务领域的前面。

2.电子内控是打造财务无现金的主导思想

E―Internal Contro1电子内控,无疑是将企业内控管理与移动实践经验的最优结合,在“电子内控”这种新理念的直接指引下。我们提出“财务无现金”管理模式.即完全脱离纸质现金交易,利用银行电子转账系统实现资金的快速流动.实现现金的电子化。

3.迅速发展的网络电子金融业是打造“无现金管理”的基石

迅速发展的网络电子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财务无现金管理”成为可能。通过银行内部网络系统或着是Internet网络系统,使资金瞬间、远距离、安全的传递,具体表现为公司的一切收付款均通过银行系统的账号来交易完成,从而实现财务的收支均不使用现金的状况。

二、“无现金管理”的优势

1.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财务资金风险

现金支付是处理报销业务以及结算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它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例如:财务保管过程中的遗失、贪污、非法挪用以及盗窃等;在日常存取款中各种犯罪分子的抢劫;在资金流通过程中假币的出现。很多的企业高层都在费劲心思的制定各种各样的现金管理办法,以防止因为金钱的诱惑而产生的被贪被占以及被挪用和被偷窃的现象发生,使得公司人员犯罪,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使用“无现金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现金的提取、收付以及保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减少企业的损失,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双重认证,提高资金的规范性

使用“无现金”财务管理,利用POS机或网上银行密码设置的功能,通过对每笔业务的两重认证多级复核环节,可彻底避免现金核算和收付业务中出现的差错和白条抵库的违规现象,保证了资金管理质量,防范了资金风险,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

3.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帐坏账的出现

在日常的现金使用和报销中,需要传统的现金清点,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从而直接影响了收付款的速度,而且在各种各样的单据、票据、签收单的辨认、整理过程中,都会花费财务部门人员的很多的精力,而且容易造成坏账和死账的出现。在日常的现金应用当中,还要进行日常的现金清点,定期的进行盘点,每日的现金登记,总账的汇总,都会花费财务部门很多的时间。采用财务无现金管理,就避免了财务部门需要清点大量的现金,不用面对很多难以识别的签收单,使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得到了简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完全避免了假钞的存在风险。而且财务部门不再需要点钞机、保险柜这样的存放现金的设备,也节省了办公设备的投资,更为办公室减轻了环境压力。

4.确保现金内部控制及交易过程中的的廉价性,减少财务资金管理成本,节约成本

现金交易的情况下,企业监督的有效途径只能是进行有效的内部现金控制,特别是在企业大量使用频繁现金的状况下,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更是关键,如果实行的是“无现金”管理,则会通过银行的转账,实行日结日清,既节约了时间又无需其他的监督人员,节省了人员的配置。

三、“无现金”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1.建立健全“零现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建立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制定相应的程序 ,从而从制度上规范操作、严格控制,以达到规避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目的。

2.制定网上银行支付和 POS机支付业务操作流程。

对待网上银行支付必须采取“二级授权审批”。POS机要卡和卡密码分给不同的人保管,操作交易密码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操作安全性。

3.加强与银行的对账工作

通过及时的与银行对账,全面掌握资金流入流出的账目状况,并对出现的未达款项及时核对更正,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无现金”管理的局限性

“无现金”管理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新兴的操作模式,推广必然是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具体可以归结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短时间内难以跟进,企业相关硬件设施及员工素质有待改善,“无现金”财务管理模式的控制系统也有待完善。

五、“无现金”管理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逐步扩大“无现金”财务管理模式的产业应用规模,要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

总之,新事物的产生发展 ,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现在无现金管理还存在或这或那的缺陷,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各种制度的不断加强、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无现金”管理会逐步走向光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清娥.论无现金收付结算在提高风险管控效能中的作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23(06):29-30.

[2]杨维莉.实现无现金收付结算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J].财务与金融,2008(03):55-56.

[3]李秋萍.浅谈无现金化报销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23):217.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一、实行财务管理信息改造化的必要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大多数财务人员只是用电脑记账,而并非核算,电算化水平较低。要适应高校不断发展的形式,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更得上高校经济发展的步伐,以解决高校经济日益复杂的问题。由此看来,高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财务管理职能强化。随着高校办学自的扩大和办学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高校财务运行已经改变过去“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局面,高校财务管理职能不断强化。一方面,要求提供质量更高、更加全面的会计信息,为实施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财务信息化改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目前,各个高校为了解决生源不断增多的情况,在各地纷纷设立分校区,对于高校的管理来说,无疑变得更加复杂,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原来的人工核算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这种情况,电算化的实施也越来越必要。高校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解决异地核算等财务管理问题。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满足财务公开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公开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以及高校工作和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信息的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证各个环节的透明化,公开化、公正化。

(四)高校的整体运作都需要各个部门高效的工作支持,高校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科技化、信息化才是高校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高校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复杂,原来的人工运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而且,在人工化失误现象频频出现的情况下,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不准确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为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由于之前很多信息都是人工记录的,在进行信息化改革之后,高校的财务信息的录入有很多错误,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之后,由于财务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在进行财务信息录入以及更新时也容易出现很多差错,比如各个部门分别进行信息更新,而由于系统错误,导致财务信息出现差错。

(二)信息共享性能差。目前,很多高校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共享性能较差。这是因为在进行管理时,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一个一致的规则。这导致一个部分在查看另一个部分的信息时出现困难,而且容易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并容易出现失误,信息统一化程度不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不便,与信息化改造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这造成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质量也得不到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也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三)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就目前财务管理人员的情况来说,计算机水平差,只懂得普通的输入工作,对于深层次的核算,设计则只是略懂一二,这样是完全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的。而且,财务管理人才缺乏也是制约高校财务管理发展一个瓶颈,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现有人员的培训上,还应该注重兼具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软件设计的综合型人才,这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一)充分考虑数据的共享性、 系统性、 扩展性,使用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

从理论上讲,理想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得到的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财务数据之间高度共享,即各数据管理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 “无缝” 链接。目前,各高校对此方面的工作也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这种数据系统之间的集成管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开发集工资管理、收费管理(学生收费和其他行政事业收费及代收代缴等) 、 资产管理和账务管理等于一身的高校集成式电算化管理系统。2.财务管理软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校事业的发展、 留足开发空间、 统一识别码、 数据通用。只有具备实用性、 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财务软件,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财务网络化工作的需要。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人是任何工作的核心力量,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从上一部分分析的财务管理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要实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要从财务人员下手,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学校可以专门设班对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要加强对于现有员工的培训,还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尤其是专业技能的考核,要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即要配备具备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一、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财务问题,如财务管理混乱、信息失真、账目不清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够高,并且受制于领导,企业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忽略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现代企业应当打破传统职能管理限制,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应当在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的指引下,强化企业协调管理理念,注重管理组织和计划职能。如此,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及各个职能部门目标一致,从而使得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行为一致。现代化企业管理格局拥有一条主线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即财务预算管理。因此,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检验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2.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企业管理者管理中心就是投资者所关心的产品和利润,两者是协同一致的。目前,我国企业产权结构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投资群体。分散投资者不仅关心当前的经营成果、当前实现的利润和利润总额,同时他们还非常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利润质量。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企业经营者需要扩大规划和控制范围,从关注利润预算延伸到资金预算和业务预算,并且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等。因此企业大力推进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3.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企业目标需满足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样需要满足企业获得最大限度财富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具有完善的资本经营机制,需要其进行广泛有效的资本经营,依照资本经营机制内在要求进行运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在科学预测、决策基础上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规划进行运作,这与资本经营机制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进行资本经营,财务预算管理是必然选择。

4.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保证企业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在销售数量和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再者,企业通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将经济效益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到实处,为提高效益提供可靠保证以及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5.企业推进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及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等价交换。市场与企业逐渐通过财务活动这个纽带和桥梁连接起来,企业财务活动也不再只是简单的资金收付,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经济活动,例如,资金筹集、财务预算、投资决策等,这就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务工作不仅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筹措资金,同时需要选择较好的投资方案并管理企业资金的日常运作。财务这些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有效筹措资金,是否可以对所需资金进行有效预算,是否可以将其配置在最需地方,这些不仅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且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成功企业经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现代企业活动的财务管理机制,预算管理就是最佳选择。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优越性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控制管理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内部控制,控制伴随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对全员和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企业总预算目标的逐层分解,使每个部门与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指标与责任,进而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中来,提高预算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此外,各个部门以本部门的分预算目标为起点,对自身的作业计划与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认清企业当前的发展目标与任务,进而科学决策,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有效控制。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和预算编制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属于事中控制,而对预算结果的分析、考核、评价属于事后控制。由此可以看出来,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对管理过程的控制。一旦预算在确定之后,企业各个部门都要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方案不符的,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利润的实现。

2.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战略的落实,确保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企业战略需要通过预算保证资源的配置,需要通过预算对战略执行的财务结果实施控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差异,还可以运用全面预算管理这套体系,动态分析差异原因,及时“纠偏”,大大提高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3.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优化各部门的工作业绩考核与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在执行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企业目标利润为引导的,以目标利润为基础而划分的分目标预算是各部门工作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主要标准,通过实际绩效与预算二者的比较,进而对企业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人事任免机制,这样有利于在企业员工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在进行工作业绩考核时,坚持差异性原则,对企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考虑到企业的历史变化趋势,也会兼顾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以及执行主体的情况,这种评价能够做到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进而为企业管理创造一定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一、现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类型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为了达到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施教学。财务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很强,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或是体系内容方面的教育还不能完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财务管理课程还存在着体系不够合理、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本文章以厦门大学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系列教材、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4种体系:一是按资金运动阶段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设有:《财务学原理》、《企业筹资管理学》、《企业投资管理学》、《成本费用管理学》和《企业收益分配管理学》等;二是按不同财务主体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有:《财务学原理》、《企业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国际财务管理》和《财务学比较》等;三是按财务管理环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设有:《财务学原理》、《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计划学》、《财务控制学》和《财务分析学》等;四是按财务管理层次设计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有:《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以下分别简称为原理、中级和高级)和《跨国公司财务》等。这4种体系各有利弊,其中第4种是教育部专业介绍推荐采用的课程体系,也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的课程体系。

二、现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中设立的时间不长,其课程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从各高校该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看,普遍存在以下及方面问题:

1.课程的整体结构不合理,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专业课过多过细,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许多情况下,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历史背景、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人员,能长期保持比较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目前,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财务管理专业由于专业体系比较单一,形成单纯偏重理论的课程模式,而对于本专业以外的文化课程,则不予重视,致使学生们的语言文字修养、文明礼仪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低。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重理论轻应用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时期,尽管几十年来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影响仍然存在,其主要弊病是重理论、轻应用;重传授知识、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不够。在课程设计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或者微乎其微,造成当代大学生应试能力很强,学生死记硬背、不假思索的学习。另外,在课程的前后关系上,强调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系,这是正确的,但过多地强调了演绎法,过分地强调了专业的完整性、科学性,而对归纳法的课程,从具体到抽象的课程则不予以重视,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没有考虑使学生灵活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敏锐深刻地观察研究对象,开拓生产技术的新领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因此,学生不能运用研究成果和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内容与环节不足或流于形式。我国由于高校的办学体制的制肘和目前的师资总体水平的限制,使得与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偏少。比如,在国外普遍开设的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只有少量的重点大学在使用,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如社会调查,因学生的经济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组织不力、不重视,更多地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面对激烈的市场,要进行科学的融资、投资决策,要合理分配企业收益,要在财务决策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全局意识和整体理念,要有敏锐的眼光、开阔的思路及合理的判断,将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从发展的眼光分析和处理财务管理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掌握经营主动权。显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要具有扎实而又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财务管理学科的课程建设必须要体现出这一要求。

4.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指导师”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计师”

事实上,在课程体系实施的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提高师资水平。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时代,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教师在知识掌握、信息量或者价值取向上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教师只有勤奋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和扩大知识容量,才能成为“授人以渔”的“学习指导师”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计师”。目前,受“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思维定式的影响,有的教师为自己的理论深化有可能离开实际而质疑,也有的无法详细透彻地讲授财务理论,或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像电脑操作手册一样的实用工具,导致财务理论课堂讲授难以避虚就实和得心应手。例如,许多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学习如何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但却不知道如何找到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素质和管理实践,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才有可能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5.未正确处理财务学科与会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受传统观念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被当作是会计工作的延

伸和发展,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不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课程相差不大,财务专业所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会计课程为主,即使是财务课程其教师也多以会计教师为主。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的活动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合法使用和资金的分配,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等等。如果继续坚持会计包含财务管理的观点,必然会阻碍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这在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和财会工作中已体现出来了。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财务专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6.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则,重复现象严重

目前,专业课程之问的重复是不争的事实。应当说,由于各门课程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知识的交叉和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考虑,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特别是简单的重复。

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企业的重新构建,这些总体环境趋势,既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目前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人才层次定位也要求做到相应的转变。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胜任新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革。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特点,增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加大课程实践的课时。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郭强华,涂江红:师生观念大碰撞:会计教育改革――对高校师生两次教育改革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1)

[4]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2002(12)

[5]葛桓志: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1)

[6]毕劲:独立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