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促进大脑开发:创意绘画创作过程中,右脑主控对物体轮廓的描绘,左脑主控对物体细节的处理。3-8岁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快速期,恰当的艺术训练对大脑适宜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
2、促进幼儿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创意绘画创作引导孩子从视觉、听觉、嗅觉、运动感觉渠道观察物体,进行创作,从而促进感觉统和。
3、促进幼儿需要发展:良好的语言发展能使儿童成为有效率的问题解决者,艺术创作过程是孩子与自我对话的历程,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适应。
1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
我国在20世纪初期,才将艺术教育正式运用到高效教育之中,意思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一种精神文化创造的行为,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具体展现。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劳动,也是具有人文性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以艺术为主要的媒介,艺术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
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展开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审美教育活动,该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它通过对大学生的审美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使大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见解与认识,从而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对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不断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因此,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教育给予了大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也可以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社会现状和思想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第二,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社会形式,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怕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的正确选择,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为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三,艺术教育的合理实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为学生注入正能量,鼓励其快乐健康的成长,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并且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从而加强大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使其获得心里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艺术教育合理的应用、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事情本质的认识,提高对生活真理的见解,使大学生学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审美观,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健全的人格。第四,艺术教育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建设离不开艺术教育,在校园活动中,艺术活动无疑是最富有魅力的,最有利于人文精神文化传播的,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
3高校艺术教育的合理运用
(1)合理地利用艺术教育。
教师在利用实施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教师要实现艺术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相结合,价值观作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形态虽然逐渐地成熟,但仍然有比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合理利用艺术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才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合理利用艺术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死板说教,鼓励学生以话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并鼓励大学生自导自演,使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之间实现交流和互动,从而带动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形成。
(2)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新来的大学生对于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熟悉,对此学校要合理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利用艺术作品的形式对新学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克服心理压力,尽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的环境。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普遍的表现得比较活跃。例如,自卑与自负的心理矛盾、强烈渴望被认同、性格叛逆、恋爱观模糊等不同的心理特点。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欣赏一些相关的电影、戏曲等,以艺术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者举办校园宣传栏活动以及校园广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艺术的气氛使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美的熏陶,使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受到洗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健康发展。
(3)凸显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高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歌咏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时装表演、书法展览、才艺大赛等艺术活动,使校园得到高品位艺术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通过各类艺术活动以及广泛的艺术传播,使大学生对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形成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对艺术作品欣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电视剧《焦裕禄》进行欣赏,大学生看到了焦裕禄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对工作的努力认真,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大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唯有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植“人的心理发展”,是影响和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是通过实践和学习使人的素质上的缺陷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完整意义上的素质一词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后来引申至人的各种机能的功能水平。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技能或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共同的范畴;在功能上,艺术形式与素质教育的任务是相通的;从工具性上说,艺术教育是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质恰恰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使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艺术教育也最能穿透某些人的感情麻木的铠甲,使受教育者在内心世界留下深深的印迹。
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已经不同于先前知识分子,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与老一辈知识分子有了很大的差异。随着艺术教育(比如音乐曲目)逐渐被流行的、现代的、通俗的、西方的内容同化,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遇事从“自我”出发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乐于索取而不愿奉献;怀疑一切,迷恋腐朽的心态有所滋长。出现这种问题的比较,当然并不是事实的全部。但它至少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艺术教育的结果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相关。这样,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出这样一个研究课题:艺术教育如何使受教育者有理想,有抱负,有高尚的情操,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如何避免与人的心理、精神教育脱节?这也就自然地涉及到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向问题。
艺术教育的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整合工程的子系统之一。比如就音乐这种艺术教育形式而言,其所蕴涵的素质意义是丰富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载歌载舞等活泼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外古今名曲,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相应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作品所表现出的独特自然美以及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次,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最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陶;台情操的作用。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能直接感受到他的情感,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体会到《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雨打芭蕉》的柔美、《黄河怨》的悲怆、《步步高》的欢乐。
转贴于
当然,综合性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但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吹笛子、弹钢琴、画画、书法和跳舞的技术。它是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发展,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如果偏离了这个轨道,那么所谓的激发创造力、启发心智、促进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一般认为,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直接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同素质教育一样,同一般的文化教育、素养教育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如果把艺术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中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按照席勒的看法,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在席勒看来,理性与感性是处在对立面的;中突之中,而美感教育“所要做的”正是实现二者间“调停与和解”的要求。这一思想,相当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在前面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和功能的规定。
被时展促发而逐渐醒悟的艺术教育开始观念和体系上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是认可人的全面成长的意义不亚于知识技能教育价值,这当然大大拓展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从各门类教育加强艺术文化的教育、艺术教育增加文化和跨学科教育、到艺术院校增设传统技巧学科之外的文化理论学科和艺术教育系科等,都显示了一种变化趋势。综合素养进入艺术学科教育视野、技巧之外的文化素养的迫切性要求加强、认可培养艺术家需要综合功底的认识扩大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艺术专才为唯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教育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更广泛价值的理解一步步深入,强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使人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了远比以往更为全面和更具深度的认知。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建设、艺术专业技能技巧教育、综合艺术文化素质教育,都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学校艺术教育大的构架,彼此之间又相互穿插。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建设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需要大力建设并渗透在学校教育、生活之中,艺术专业技能技巧教育在综合高校中也日渐增加,而综合艺术文化素质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同样存在,对越来越专业分工的艺术门类更显价值。
参考文献:
(一)传承道德文化,提高道德认识
戏曲艺术用歌舞来演故事,以叙事的形式展现编者的表演意图。一部戏曲作品展现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爱恨情仇,传达着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这些都可以在戏曲艺术的点滴中捕捉到。如戏曲《千里走单骑》中,关羽重情重义、英武果敢、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为人拍手称快,千年不衰。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忠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同时,我国戏曲形式多样,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角度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通过戏曲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形成人们的道德认同,提高了道德认知的效果。
(二)陶冶道德情操,引领道德文化
实现道德教育教化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激发被教育者的道德情感。由于道德情感相对保守、隐晦,因此如何让被教育者产生道德“共鸣”是一个难题。戏曲艺术恰恰能够借助其形式多样的表演手段,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的表演程式,多角度的吸引观众,使受众在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与剧中的人物形成道德情感认同,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戏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获取历史及社会知识的有效手段,因而,中国历来就有“观戏如读书”一说。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我们可以由人物的装扮、言行、唱腔等对人物善恶定位做出基本判断。这种潜意识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树立自身的道德价值。如京剧《沙家浜》中,抗日群众代表阿庆嫂为革命事业奋勇奋战的事迹可歌可泣。在观看之余,会感受到主人公巨大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的斗志。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特点
美育与道德具有相互包容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戏曲艺术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积淀及艺术形式,在道德教育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一)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戏曲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借助艺术作品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宣泄。因而,每一部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代下状态的外露。通过戏曲作品本身,我们能依稀看到作者内心的诉求和整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同一时代的领悟是连接作品与受众之间情感的钥匙。它能唤起人们道德情感的共鸣,使道德教育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滋养。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生动性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对受众的影响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戏曲艺术善于通过创设故事环境、营造情感氛围来演绎生活,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作品后,常常会不自觉地拷问良心,这种自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的约束行为最能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我国的戏曲非常善于借助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触发人的认知系统。正是这种生动的道德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常言道:戏里有,世上有。一部戏剧影响一代人的例子并不罕见。戏曲艺术中所运用的唱腔、舞蹈都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触发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达到认识和理解戏剧主题的目的,使人们在情感的体验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戏剧中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出来。人物的形象非常突出,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正是戏剧艺术的这种特点,使得戏曲艺术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高效人才培养机制
戏曲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创作劳动,因而人才是实现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基础。我们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首先要有一批培育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建设新型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艺术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德才兼备的新人不断补充道戏曲艺术工作的队伍中,不断强化戏曲艺术工作者道德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说教式道德教育格局,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将道德融于戏曲艺术的能力,以符合时代和现实的需求。
(二)建立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机制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戏曲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更好的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还需要戏曲艺术本身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不断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同时,要将传统戏曲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不断克服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实现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道德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三)加快转变戏曲艺术的发展模式
戏曲艺术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其自身发展规律,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戏曲艺术紧随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的实现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生产符合时展与群众需要的艺术产品,不断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同时,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来保障戏曲艺术的市场化水平。笔者相信,通过戏曲艺术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一定能更好的发挥戏曲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关键词]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30 ― 02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人们潜心读书的圣地。众所周知,每一所大学都要开展思政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其实,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摸透他们的心里想法做出实际教学行动,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思政知识。心理疏导让老师充当了知心人的角色,融入了学生的心里,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使老师和学生双方受益。
一、心理疏导功能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有人认为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它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心理疏导是根据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所进行的一种较为系统的心理疏通和引导的方法。由此看来,心理疏导功能并不是单纯的心理教育,它还有其它的功能。对于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以专业知识的角度解读心理疏导功能如何更好的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最大优势。
我国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有些学生会因此仇恨社会,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理想有可能朝着腐朽化的方向发展,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原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好思政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意义。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老师应该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功能,这样就可以结合优秀的教学传统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原因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思想的不断发展才能让人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进程。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法,学生肯定以各种行为表达对思政教育的不满。所以,老师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原因一:大学生个性鲜明
大学生鲜明的个性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社会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个性太强、自尊心太高、目空一切,也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其实这两种看法各有长处,就笔者本身看来,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心反而说明了他们害怕伤害,所以在用个性来伪装自己的心理状况。
身为老师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要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些学生虽然个性冷酷很少与人交流,看似个性鲜明;其实有可能是家庭贫困,过度的自卑不得不让他伪装高傲。如果老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还要灌输式的教育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肯定不会接受这种价值观,在学生的心里自己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果自己还毫无保留的为他人付出而忽略自身的生存需求,这简直就是有违伦理。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在面对一些具有强烈个性同学时,更加需要心理疏导的功能来辅助教学。
原因二: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大学生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一方面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父辈。我们知道,父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优越的物质生活。家长经历风雨以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父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再加上计划生育的作用,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各种呵护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出现了什么困难就寻死觅活,可见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如果面对这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还一如既往的在思政课堂上严厉的讲解知识叙述中国的发展历程,那么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些思政教育。于是,一些大学生就认为思政教育太假、太空,这也说明这种思政教育方式是落后的是需要转变的。但是忆苦思甜的思政教育还是必须的,否则学生就会养成过度娇弱的习惯,老师应该利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原因三:大学生自我排解能力不强
大学生心理自我排解能力较弱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给予了厚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我们经常从新闻中看到有大学生在毕业季跳楼自杀的新闻,这说明孩子们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与人交流和沟通而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这一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必须要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只有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快速发现学生出现了何种倪端,从而利用思政教育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投毒案件、杀人案件、虐待动物案件频频见报,说明一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加说明学生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如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堂上,老师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某些大学生具有三观不正的问题时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纠正他们的是非观念,让他们可以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心中烦虑,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方法及意义
我们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以学生的利益为教学的立足点。老师在思政授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实际情况,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总体发展。而这种生活化方式的思政教育要以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为前提,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它们都对学生具有不同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评价和鼓励
大学生由于自卑的心理可能会对降低自我评价。例如,思政教育时老师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一些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其实,这些学生可能由于家庭原因、普通话原因而感到自卑没有勇气回答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老师没有仔细观察同学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他们,实则是对学生的进一步伤害。
针对这种由于自卑而产生的个性鲜明的心理失调,老师在思政教育时应该通过心理疏导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和积极鼓励。思政教育老师可以尝试评价学生思政试卷的字体干净、整洁,给予学生信心的暗示。同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的说道:“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没有关系不用害怕回答错误,如果没有想好答案可以先坐下,等一下在发言。”
正面的评价与积极的鼓励是心理疏导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通过这种心理疏导功能传到了老师关注学生的暗示,并且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中充分尊重了个性鲜明的学生,在给予鼓励以后还会找台阶让学生有所准备。那么,学生通过这种心理疏导的方式会在心底里默默记住老师的殷切希望,从而在以后的思政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感谢老师的评价和鼓励。
(二)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成功体验
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运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成功体验进行教学,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挫折的正面作用,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思政教育课堂应该制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在困难中享受成功的经验,例如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PPT向同学们展示课堂内容。
学生自己制作课件需要先了解书本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就会主动的预习思想政治知识。然后,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使用电脑的困难,但是老师可以在网上引导他们或者是给予网址链接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办公软件。最后,当学生向大家展示思政教育成果时,老师应该带头给予掌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经历。
这种心理疏导方式看似没有和学生进行沟通,实则不然。学生在制作课件时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挫折,通过大家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完成了思政学习任务,并且还学会了新的技能,这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更加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懂得了成功必然要经历磨难,思想有所顿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积极交流
高校思政教育,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也是心理疏导功能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学生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时,思政教育老师需要利用交流的心理疏导功能来分散学生不正常思想的注意力。
当然,我们所说的交流不是单一的对话,它还包括许多形式,例如写信交流。当老师发现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精神恍惚不定时,可以寻找它的同学询问情况,如果大家都很排斥这位同学,那么老师更加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老师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与这位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尽量让他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避免他心理冲动而激情杀人。
写信交流的这种心理疏导方式,可以让自我排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个知心说话人,利于思政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不要做违法犯纪的事情。老师可以在信中开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培养自己的爱好,让学生慢慢变得自主独立。这样学生的心理注意力就不会长时间的停留在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也会变得宽宏大度起来,这正是思政教育心理疏导功能运用所取得的效果。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核心,抓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开拓学生的精神文化搭建学生的心理精神家园。总而言之,老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要意识到心理疏导功能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意义以及影响。只有这样,心理疏导功能才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艳琼,范明丽,李红丽.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
〔2〕解丽君,郝学武,韩忠治,王岩.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3〕吴远,童曼.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应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9).
〔4〕周艳荣.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
〔5〕王锦栋,邢洪儒,冯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方式与途径作用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