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促进大脑开发:创意绘画创作过程中,右脑主控对物体轮廓的描绘,左脑主控对物体细节的处理。3-8岁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快速期,恰当的艺术训练对大脑适宜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
2、促进幼儿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创意绘画创作引导孩子从视觉、听觉、嗅觉、运动感觉渠道观察物体,进行创作,从而促进感觉统和。
3、促进幼儿需要发展:良好的语言发展能使儿童成为有效率的问题解决者,艺术创作过程是孩子与自我对话的历程,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适应。
1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
我国在20世纪初期,才将艺术教育正式运用到高效教育之中,意思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一种精神文化创造的行为,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具体展现。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劳动,也是具有人文性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以艺术为主要的媒介,艺术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
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展开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审美教育活动,该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它通过对大学生的审美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使大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见解与认识,从而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对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不断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因此,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教育给予了大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也可以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社会现状和思想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第二,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社会形式,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怕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的正确选择,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为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三,艺术教育的合理实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为学生注入正能量,鼓励其快乐健康的成长,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并且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从而加强大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使其获得心里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艺术教育合理的应用、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事情本质的认识,提高对生活真理的见解,使大学生学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审美观,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健全的人格。第四,艺术教育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建设离不开艺术教育,在校园活动中,艺术活动无疑是最富有魅力的,最有利于人文精神文化传播的,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
3高校艺术教育的合理运用
(1)合理地利用艺术教育。
教师在利用实施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教师要实现艺术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相结合,价值观作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形态虽然逐渐地成熟,但仍然有比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合理利用艺术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才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合理利用艺术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死板说教,鼓励学生以话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并鼓励大学生自导自演,使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之间实现交流和互动,从而带动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形成。
(2)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新来的大学生对于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熟悉,对此学校要合理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利用艺术作品的形式对新学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克服心理压力,尽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的环境。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普遍的表现得比较活跃。例如,自卑与自负的心理矛盾、强烈渴望被认同、性格叛逆、恋爱观模糊等不同的心理特点。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欣赏一些相关的电影、戏曲等,以艺术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者举办校园宣传栏活动以及校园广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艺术的气氛使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美的熏陶,使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受到洗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健康发展。
(3)凸显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高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歌咏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时装表演、书法展览、才艺大赛等艺术活动,使校园得到高品位艺术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通过各类艺术活动以及广泛的艺术传播,使大学生对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形成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对艺术作品欣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电视剧《焦裕禄》进行欣赏,大学生看到了焦裕禄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对工作的努力认真,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大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唯有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3 Edward H.Schafer,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 (Berkeley, Los Angeles: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薛爱华 (谢弗) 着, 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508~510页。中译本改正了引文的一些错误并加了一些研究性的译注, 极便读者。薛爱华书中所论偏于文献考辨, 运用考古资料进行探讨的主要着作有:由水常雄:《ガラスの道:形と技术の交渉史》, 东京:德间书店, 1973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编:《东洋古代ガラス:东西交渉史の视点から》, 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 1980年;干福熹主编:《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 第246页。
5 Hou Ching-lang, Trsors du m onastre Long-hingTouen-houang:unetude sur le m anuscrit P.3432, dans M.Soym i (dir.) , Nouvelles contributions auxtudes de Touen-houang (Genve:Droz, 1981) :149-168.中译文侯锦郎:《敦煌龙兴寺的器物历》, 谢和耐、苏远鸣等着, 耿昇译:《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 北京:中华书局, 1993年, 第77~95页。
6 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 第1~109页。
7 姜伯勤先生曾讨论敦煌与发自波斯的香药之路、珠宝之路、琉璃之路, 其中琉璃之路的提法颇具新意, 但未能展开论述。参看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4年, 第64~69页。安家瑶对此有所申论, 参看氏撰:《玻璃之路---从汉到唐的玻璃艺术》, 《走向盛唐:文化交流与融合》,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05年, 第21~27页。
8 (7)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外来商品辑考》, 《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 2003年, 第72~76、73、74页。
9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46~260页。
10 参看柯嘉豪:《少欲知足、一切皆空及庄严具足:中国佛教的物质观》,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36~37页;John H.Kieschnick (柯嘉豪) , 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4.
11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第194~206、449~468页。
12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4页。
13 参看定方晟:《七宝について》,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4卷第1号, 1975年, 第84~91页。
14 《大正藏》卷54, 第1105页上栏。
15 《大正藏》卷12, 第346页下栏~347页上栏。
16 《大正藏》卷1, 第310页下栏。
17 小野田伸:《古代ガラスを意味する「琉璃と「0) 璃について》, 《Glass:ガラス工艺研究会志》第43号, 1999年, 第27~30页。
18 Berthold Laufer, 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 (Chicago: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12) 110-112.罗佛的看法代表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 现在看来需要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重新检证。
19 罗佛在当时佛教和印度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Berthold Laufer, Jade: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 p.111.这一观点为薛爱华所承袭, 参见《唐代的外来文明》, 第537页。
20 魏收:《魏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 第2270页。余太山认为《魏书》所载波斯物产之文出自《周书》, 《魏书》原文虽然亦有这类物产的记录, 只是由于并未超出《周书》范围, 因而被《北史》编者用《周书》的记录取代。换言之, 《魏书》原始记录已不可得知。参看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2003年, 第86页。
21 例如在波斯珠宝商内沙不里 (Nayshābūrī) 写成的第一部波斯语《珍宝书》中, 水精和玻璃就是同一个词。Muh.m m ad ibn Abīal-Barakāt JuharīNayshābūrī, Javāhir-nāma-yi Niz.āmī, ed.Iraj Afshār (Tehran:Mīrās.-i Maktūb, 2004) .此材料承邱轶皓博士提示, 谨致谢忱。
22 宫嶋纯子:《汉译佛典における翻译语颇梨の成立》, 《东アジア文化交涉研究》创刊号, 2008年, 第365~380页。
23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 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 第515页。
24 萧涤非主编:《杜甫全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20、5045页。
25 (4) (5) 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着:《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年, 第214~215、101、97页。
26 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 (平成五年) 》, 奈良:奈良国立博物馆, 1993年, 图49。
27 考古报告和研究论着中或称琉璃、或称玻璃的情形, 据引时依旧。
28 《大正藏》卷45, 第405页上栏。按,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在南北朝时期译出的《佛名经》中即有出现, 之后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更直接展示了东方琉璃世界之庄严光明, 所体现的佛性之净真。
29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30 (11)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 长沙:岳麓书社, 1995年, 第213、215页。
31 黄征、吴伟:《敦煌愿文集》, 第148页。以上愿文录文均据IDP图版有所改正。
32 陈藏器撰, 尚志钧辑释:《本草拾遗》,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第24页。
33 徐坚等着:《初学记》, 北京:中华书局, 1962年, 第646页。
34 王炳华:《琅玕考》, 《西域考古文存》,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第225~237页。
35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编辑:《天山古道东西风》,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第279、282页。
36 大广编集:《中国:美の十字路展》, 大阪:大广, 2005年, 第134页。
37 安家瑶:《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碗---萨珊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 《考古》1986年第2期。
38 筱原典生:《脱库孜萨来佛寺伽蓝布置及分期研究》, 《石窟寺研究》第1辑,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0年, 第197~206页。
39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出土北魏石函》, 《考古》1966年第5期;夏鼐:《河北定县塔基舍利函中波斯萨珊朝银币》, 《考古》1966年第5期。
40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 《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41 安家瑶:《谈泾川玻璃舍利瓶》, 《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87~292页。
42 浙江省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编:《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 北京:中国书店, 2014年, 第62~63页。
43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0期。
44 2017年浙江省博物馆特展仅陈列四件, 且未加说明。见浙江省博物馆、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编:《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第201页。
45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金银玻璃珐琅器》,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 图228。
4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年, 第248、228页, 彩版232。
47 吴立民、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 香港: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48 其中七件玻璃花图版, 见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固原文物精品图集》 (下册) ,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3年, 第33页。
49 罗丰编着:《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6年, 第61、82、235~239页。
50 王炳华:《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 《文物》1975年第7期。图版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新疆出土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5年, 图一八三。
51 之前对于绢花只有简单报道, 前揭王炳华文认为随葬的绢花只是墓主奢侈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 未能从信仰层面对其性质和功能有所讨论。
52 陈海涛:《唐代入华粟特人的佛教信仰及其原因》, 《华林》第2卷, 2002年, 第87~94页;毕波:《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 荣新江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 第49~56页。
53 录文参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三辑, 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 1990年, 第99页。
54 张广达、荣新江:《于阗史丛考》 (修订本)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89页。
55 谭蝉雪:《敦煌民俗---丝路明珠传风情》,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244~246页;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第279~281页;郭俊叶:《敦煌壁画、文献中的摩睺罗与妇女乞子风俗》, 《敦煌研究》2013年第6期。郭俊叶认为, 七夕与七月十五相距不远, 佛教中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 此时有盂兰盆会、放焰口等一些佛事活动。于阗公主于此时施舍磨睺罗, 有可能是七夕之物, 节后施舍于寺院供养。按, 此说过于牵强, 于阗公主所施舍之物, 应当是专为盂兰盆节而造, 与七夕无涉。
56 黎毓馨考证静志寺佛塔地宫为隋代初建、晚唐改造、北宋沿用, 见《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 第8~23页。可惜的是, 图录中没有专门收录玻璃器。
57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 《文物》1972年第8期。
58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8年第12期, 封三。
59 宿白:《定州工艺与静志、静众两塔地宫文物》, 《文物》1997年第10期。
60 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 第10、71、15、117页。
61 干福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自然杂志》2006年第4期。
62 关于汉唐间来自龟兹的异物, 参见余欣:《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第294~322页。
63 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绵绫家家总满---谈十世纪敦煌与于阗间的丝织品交流》, 以上两文均已收入其《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第263~277、278~294页。
64 干福熹等着:《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第128~140页。
65 大英博物馆监修, Roderick Whitfield编集、解说:《西域美术:大英博物馆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ヨン》, 东京:讲谈社, 1982年, 图55~1、55~2、56~2。相关研究参看安家瑶:《莫高窟壁画上的玻璃器皿》,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研究论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2年, 第425~464页。
66 彩色图版见大广编集:《中国:美の十字路展》, 第136页。
67 安家瑶、刘俊喜:《大同地区的北魏玻璃器》, 张庆捷、李书吉、李钢主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年, 第38页。
68 深井晋司:《圆形切子装饰0) 璃碗---正仓院宝物白0) 璃碗源流问题について》, 氏着:《ペルシア古美术研究:ガテス器金属器》, 东京:吉川弘文馆, 1968年, 第7~46页。
69 王银田、王雁卿:《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07发掘报告》, 《北朝研究》第一辑,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年, 第143页;王银田:《北朝时期丝绸之路输入的西方器物》, 张庆捷、李书吉、李钢主编:《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 第75页。
70 马艳:《大同出土北魏磨花琉璃碗源流》, 《中原文物》2014年第1期。
71 李昉等撰:《太平御览》, 北京:中华书局, 1960年, 第3592页。《旧唐书高宗本纪》作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吴玉贵疑《太平御览》所引《唐书》金下有夺文 (吴玉贵:《唐书辑校》, 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 第1069页) 。唐雯主张《御览》所引唐书并不是某一部书的专名, 而是包括刘昫《唐书》、吴兢等所编一百三十卷本《唐书》及唐代历朝实录在内的唐代各类史料文献的总名。编修者将这一系列史料统一引录作唐书, 正体现了唐至宋初的士人对于唐书这一概念的认识 (唐雯:《〈太平御览〉引唐书再检讨》, 《史林》2010年第4期) 。因此, 本条史料虽有异文, 或别有所本, 未必为银叵罗之误, 且从下文考证来看, 金颇梨确实存在, 故仍其旧文。
72 魏收:《魏书》, 第2275页。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第136页。
74 Hofkunst van de Sassanieden:het Perzische rijk tussen Rome en China (224-642) (Brussel:Koninklijke Musea voor Kunst en Geschiedenis) 266.
75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汉、后赵墓发掘简报》, 《文博》1997年第6期。
76 分型、成分及功能分析, 参看张全民:《西安M33汉代玻璃研究》, 《文博》2004年第1期。
77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幕府山东晋墓》, 《文物》1990年第8期。
78 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1年, 第70页。
79 颇梨作为七宝之一, 在唐宋时期敦煌佛寺中的功用及其与密教供养观念的关系, 拙文《敦煌佛寺所藏珍宝与密教宝物供养观念》 (《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4期) 曾作初步讨论, 敬请参看。
80 《大正藏》卷17, 第345页下栏。
81 《大正藏》卷49, 第306页中栏~下栏。
82 《大正藏》卷51, 第87页中栏。
83 魏征等撰:《隋书》, 北京:中华书局, 1973年, 第908页。
84 《旧唐书》卷四七《经籍下》, 第2082页。《唐六典》集贤殿书院条注略同 (李林甫等撰,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 北京:中华书局, 1992年, 第280页) 。据下引韦述《集贤注记》, 史书库缥带之前缺字可补为青。
85 孙逢吉撰:《职官分纪》卷一五引《集贤注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3~1986年, 叶八七背。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集贤注记》, 北京:中华书局, 2015年, 第222页。文字和标点参考陶校而有所改易。
86 池田温:《盛唐之集贤院》, 《唐研究论文选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第190~242页。
87 拙文《〈唐六典〉修纂考》, 朱凤玉、汪娟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2010年, 第1161~1200页。
88 王婕等:《一件战国时期八棱柱状铅钡玻璃器的风化研究》, 《玻璃与搪瓷》2014年第2期。
89 矶部彰编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中卷 (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特定领域研究「东アジア出版文化の研究研究成果) , 东京:二玄社, 2005年, 第67页。
90 林世田、萨仁高娃:《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古代修复简论》, 《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
91 林玉、董华锋:《四川博物院藏敦煌吐鲁番写经叙录》, 《敦煌研究》2013年第2期。
9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 第47~48页。
93 Yu X in, Material Culture, Reading Perform ance, and Catalogue System:Sutra Wrapper and Sutra Kerchief in Chinese Buddhist Rituals and the Form ation of the Canon, special lecture at Colum bia University Buddhist Studies Sem inarthe Center for 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 January 29, 2016.
94 《大正藏》卷19, 第522页上栏~中栏。
95 平安时代末期的着名僧人兼意专门收集佛经和外典关于宝物的义理和载记, 汇编为《宝要抄》。关于杏雨书屋藏此书写本之研究, 参看Yu X in, Assem bling the Precious Bits:Knowledge of Minerals in the Manuscript Houyoushou, The 1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 ore, Maryland) July 14-18, 2008.
(一)传承道德文化,提高道德认识
戏曲艺术用歌舞来演故事,以叙事的形式展现编者的表演意图。一部戏曲作品展现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爱恨情仇,传达着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这些都可以在戏曲艺术的点滴中捕捉到。如戏曲《千里走单骑》中,关羽重情重义、英武果敢、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为人拍手称快,千年不衰。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忠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同时,我国戏曲形式多样,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角度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通过戏曲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形成人们的道德认同,提高了道德认知的效果。
(二)陶冶道德情操,引领道德文化
实现道德教育教化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激发被教育者的道德情感。由于道德情感相对保守、隐晦,因此如何让被教育者产生道德“共鸣”是一个难题。戏曲艺术恰恰能够借助其形式多样的表演手段,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的表演程式,多角度的吸引观众,使受众在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与剧中的人物形成道德情感认同,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戏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获取历史及社会知识的有效手段,因而,中国历来就有“观戏如读书”一说。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我们可以由人物的装扮、言行、唱腔等对人物善恶定位做出基本判断。这种潜意识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树立自身的道德价值。如京剧《沙家浜》中,抗日群众代表阿庆嫂为革命事业奋勇奋战的事迹可歌可泣。在观看之余,会感受到主人公巨大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的斗志。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特点
美育与道德具有相互包容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戏曲艺术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积淀及艺术形式,在道德教育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一)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戏曲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借助艺术作品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宣泄。因而,每一部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代下状态的外露。通过戏曲作品本身,我们能依稀看到作者内心的诉求和整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同一时代的领悟是连接作品与受众之间情感的钥匙。它能唤起人们道德情感的共鸣,使道德教育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滋养。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生动性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对受众的影响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戏曲艺术善于通过创设故事环境、营造情感氛围来演绎生活,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作品后,常常会不自觉地拷问良心,这种自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的约束行为最能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我国的戏曲非常善于借助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触发人的认知系统。正是这种生动的道德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常言道:戏里有,世上有。一部戏剧影响一代人的例子并不罕见。戏曲艺术中所运用的唱腔、舞蹈都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触发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达到认识和理解戏剧主题的目的,使人们在情感的体验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戏剧中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出来。人物的形象非常突出,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正是戏剧艺术的这种特点,使得戏曲艺术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高效人才培养机制
戏曲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创作劳动,因而人才是实现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基础。我们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首先要有一批培育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建设新型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艺术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德才兼备的新人不断补充道戏曲艺术工作的队伍中,不断强化戏曲艺术工作者道德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说教式道德教育格局,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将道德融于戏曲艺术的能力,以符合时代和现实的需求。
(二)建立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机制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戏曲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更好的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还需要戏曲艺术本身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不断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同时,要将传统戏曲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不断克服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实现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道德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三)加快转变戏曲艺术的发展模式
戏曲艺术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其自身发展规律,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戏曲艺术紧随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的实现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生产符合时展与群众需要的艺术产品,不断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同时,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来保障戏曲艺术的市场化水平。笔者相信,通过戏曲艺术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一定能更好的发挥戏曲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关键词]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30 ― 02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人们潜心读书的圣地。众所周知,每一所大学都要开展思政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其实,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摸透他们的心里想法做出实际教学行动,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思政知识。心理疏导让老师充当了知心人的角色,融入了学生的心里,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使老师和学生双方受益。
一、心理疏导功能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有人认为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它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心理疏导是根据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所进行的一种较为系统的心理疏通和引导的方法。由此看来,心理疏导功能并不是单纯的心理教育,它还有其它的功能。对于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以专业知识的角度解读心理疏导功能如何更好的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最大优势。
我国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有些学生会因此仇恨社会,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理想有可能朝着腐朽化的方向发展,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原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好思政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意义。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老师应该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功能,这样就可以结合优秀的教学传统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原因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思想的不断发展才能让人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进程。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法,学生肯定以各种行为表达对思政教育的不满。所以,老师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原因一:大学生个性鲜明
大学生鲜明的个性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社会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个性太强、自尊心太高、目空一切,也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其实这两种看法各有长处,就笔者本身看来,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心反而说明了他们害怕伤害,所以在用个性来伪装自己的心理状况。
身为老师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要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些学生虽然个性冷酷很少与人交流,看似个性鲜明;其实有可能是家庭贫困,过度的自卑不得不让他伪装高傲。如果老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还要灌输式的教育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肯定不会接受这种价值观,在学生的心里自己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果自己还毫无保留的为他人付出而忽略自身的生存需求,这简直就是有违伦理。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在面对一些具有强烈个性同学时,更加需要心理疏导的功能来辅助教学。
原因二: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大学生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一方面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父辈。我们知道,父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优越的物质生活。家长经历风雨以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父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再加上计划生育的作用,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各种呵护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出现了什么困难就寻死觅活,可见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如果面对这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还一如既往的在思政课堂上严厉的讲解知识叙述中国的发展历程,那么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些思政教育。于是,一些大学生就认为思政教育太假、太空,这也说明这种思政教育方式是落后的是需要转变的。但是忆苦思甜的思政教育还是必须的,否则学生就会养成过度娇弱的习惯,老师应该利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原因三:大学生自我排解能力不强
大学生心理自我排解能力较弱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给予了厚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我们经常从新闻中看到有大学生在毕业季跳楼自杀的新闻,这说明孩子们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与人交流和沟通而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这一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必须要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只有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快速发现学生出现了何种倪端,从而利用思政教育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投毒案件、杀人案件、虐待动物案件频频见报,说明一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加说明学生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如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堂上,老师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某些大学生具有三观不正的问题时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纠正他们的是非观念,让他们可以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心中烦虑,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方法及意义
我们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以学生的利益为教学的立足点。老师在思政授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实际情况,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总体发展。而这种生活化方式的思政教育要以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为前提,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它们都对学生具有不同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评价和鼓励
大学生由于自卑的心理可能会对降低自我评价。例如,思政教育时老师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一些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其实,这些学生可能由于家庭原因、普通话原因而感到自卑没有勇气回答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老师没有仔细观察同学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他们,实则是对学生的进一步伤害。
针对这种由于自卑而产生的个性鲜明的心理失调,老师在思政教育时应该通过心理疏导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和积极鼓励。思政教育老师可以尝试评价学生思政试卷的字体干净、整洁,给予学生信心的暗示。同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的说道:“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没有关系不用害怕回答错误,如果没有想好答案可以先坐下,等一下在发言。”
正面的评价与积极的鼓励是心理疏导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通过这种心理疏导功能传到了老师关注学生的暗示,并且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中充分尊重了个性鲜明的学生,在给予鼓励以后还会找台阶让学生有所准备。那么,学生通过这种心理疏导的方式会在心底里默默记住老师的殷切希望,从而在以后的思政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感谢老师的评价和鼓励。
(二)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成功体验
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运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成功体验进行教学,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挫折的正面作用,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思政教育课堂应该制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在困难中享受成功的经验,例如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PPT向同学们展示课堂内容。
学生自己制作课件需要先了解书本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就会主动的预习思想政治知识。然后,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使用电脑的困难,但是老师可以在网上引导他们或者是给予网址链接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办公软件。最后,当学生向大家展示思政教育成果时,老师应该带头给予掌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经历。
这种心理疏导方式看似没有和学生进行沟通,实则不然。学生在制作课件时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挫折,通过大家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完成了思政学习任务,并且还学会了新的技能,这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更加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懂得了成功必然要经历磨难,思想有所顿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积极交流
高校思政教育,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也是心理疏导功能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学生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时,思政教育老师需要利用交流的心理疏导功能来分散学生不正常思想的注意力。
当然,我们所说的交流不是单一的对话,它还包括许多形式,例如写信交流。当老师发现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精神恍惚不定时,可以寻找它的同学询问情况,如果大家都很排斥这位同学,那么老师更加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老师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与这位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尽量让他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避免他心理冲动而激情杀人。
写信交流的这种心理疏导方式,可以让自我排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个知心说话人,利于思政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不要做违法犯纪的事情。老师可以在信中开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培养自己的爱好,让学生慢慢变得自主独立。这样学生的心理注意力就不会长时间的停留在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也会变得宽宏大度起来,这正是思政教育心理疏导功能运用所取得的效果。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核心,抓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开拓学生的精神文化搭建学生的心理精神家园。总而言之,老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要意识到心理疏导功能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意义以及影响。只有这样,心理疏导功能才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艳琼,范明丽,李红丽.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
〔2〕解丽君,郝学武,韩忠治,王岩.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3〕吴远,童曼.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应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9).
〔4〕周艳荣.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
〔5〕王锦栋,邢洪儒,冯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方式与途径作用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