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医学个人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一、中等职业动物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十年前,国家为了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术人才,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存在着诸如师资队伍不稳定、生源严重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动物医学专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的有机组成,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1.课程体系重点不够突出。中职学校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共同构成。职业教育理所应当把岗位实践作为重点实抓实干,但现状却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搞得所谓岗位实践只不过是对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理论的再次讲解,将平时写在笔记本、试卷上的作业,搞得学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
2.师资队伍缺乏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目前来看,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着师资短缺,尤其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的现象,为了弥补教师人员上的不足,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都选择从基层选拔一些教师进行补充。这就无法保障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他们中有很是中学毕业,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更没有实际的动物医学工作经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只能是照搬书本上知识,书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也不知道补充,使得学生三年下来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3.学生学习过于散漫,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三年级分流出来的那部分生源。他们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学校,是因为他们中小学阶段缺失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自己的未来学业失去了希望。他们抱着混时间、混毕业证的念头走进中职课堂,等到真正走进课堂的时候,他们因为缺少目标与动力所以根本不想认真学习,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了“自说自话”场面甚是尴尬。
二、对改进中职动物医学课的思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然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应该通过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行为,促进该中职动物医学专业课程的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中职动物医学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虽然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人努力,但是我认为也不能忽视其中教师的引领作用。那么教师要想完成引导、释疑的使命,必须掌握高超的专业技术技能。为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要坚持加强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要支持教师参加中专职业教师资格考试,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职岗不符现象;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学科的网络培训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动物医学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知识;鼓励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都申报本专业的课题研究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水平,实现教学、研究的双赢;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到企业中观摩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
2.树立“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宗旨,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中职动物医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现在的中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不喜欢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教师教应该在根源上进行改变。首先,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做到心中有学生,不管是教学还是其他活动,都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和目标;其次,要积极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友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快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分层次教学,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向往。最后,要积极引导学生阳光向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岗位锻炼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体会到动物医学专业的魅力所在。
3.认真实行“国家+地方+校本”的课程体系,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新课改以后,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提倡“国家+地方+校本”制度。我们要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觉得动物医学理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NO.1
临床证据来源和收集的突破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非常重视诊疗证据的来源和收集,和以往医学模式存在很大差别。以往医学模式下,往往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动物模型的生理病理,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各种生化指标的变化,并用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以往医学模式下的临床证据一般都来源于教科书和零散的临床研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这些临床证据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是错误,因此作为临床证据就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诊疗证据的来源和收集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循证医学的临床证据完全都是来源于临床上的人体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最后的研究结果,所以循证医学研究所获得的临床证据非常系统、全面,质量和可信度更高,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
NO.2
评价诊疗结果的指标有突破
循证医学对于疾病治疗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终点指标,也就是患者治疗疾病的结果、治疗后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以及最终结局等,更接近患者治疗的需求;而以往医学模式下判断疗效,往往是依据中间指标,比如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结果,偏重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而对患者以后的生存质量考虑较少。
NO.3
临床治疗依据的突破
以往医学模式下,在治疗依据上往往注重基础研究或动物实验的推论,还有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而循证医学的治疗依据不仅重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而且更强调寻找、收集并利用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并且讲求专业知识、临床经验、最佳证据和患者意愿相结合,旨在得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力争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
NO.4
治疗方案侧重点的突破
以往医学模式下,治疗方案的制定往往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患者不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而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案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对治疗方法的期望程度,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并真诚尊重患者自己的选择。
NO.5
对临床医生要求的突破
以往医学模式下要求临床医生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临床实践的基础;而循证医学对临床医生的要求,除了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外,还要求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强调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和掌握医学证据,能利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和使用医学证据。
NO.6
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的突破
1校企合作,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1.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根据“ETPA”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基本理论对毕业生岗位技能达到“必须、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三大类,理论课占总学时比例低于50%。
(1)与企业代表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请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明确企业用人要求,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模块及授课教师、实习实训场所等具体事宜,整合课程内容,并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考核及调查结果不断修订,不断完善。
(2)调整课程模块。理论课将原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课整合为畜禽遗传繁育;将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加工与调制整合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等。各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均做以调整,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凡与职业技能无关的理论予以删除,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技术,形成全新、适用、实用的专业理论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根据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与疾病防治3个必修模块课程,宠物与疾病防治或水产养殖与疾病防治1个选修模块课程,规定完成全部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在综合实践训练与岗前培训实习项目中,根据毕业生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爱好强化1个职业方向的职业技能训练。
(3)加强优质课、精品课和校内教材建设。建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家畜传染病”、“家畜寄生虫病”、“病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近两年包括上述课程在内的9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省级优质课和精品课。为达到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参与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畜牧兽医教材,还自编校内特色教材和配套的实验、实习指导书、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实训考核办法、多媒体课件等。以适应教学和实践的需要。目前,已经编写校本教材《饲料原料》、《饲料配制》、《动物药理》、《动物解剖图谱》等20余本,其中编制的饲料配方软件,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建设了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室,依托校园网络,为教师、学生和社会提供统一的门户入口,形成开放式动态的网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实验实践体系建设
按照课程体系,在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由专业教师带队让学生深入到校内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现场、企业。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实验室、专业技术实践实训平台,与校外实习基地十余家企业共建岗前和顶岗实训平台,共同开发针对专业岗位群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形成专业基础知识实验、专业实践技能实训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强化实验、实训、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教学,构建“实验实习”、“教学实习”、“实训实习”、“岗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的实践方式和技能掌握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畜牧兽医专业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第三年组织工学交替的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学院主动与各大饲料生产企业、大型养殖公司与养殖基地、大型兽药生产企业、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在挂牌的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实习实验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与辽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沈阳正成牧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合作,每年组织学生赴实习基地,先参加岗前培训后顶岗实习,分别在饲料质量的检测、饲料加工工艺、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饲料兽药营销、宠物饲养、美容与疾病诊治等岗位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同时学院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巡回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学生所在企业组织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和讲座,同时在生产一线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2结语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药理学
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应具有的一项基本素质。人文素质是指由情感、知识、观念、能力、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个人文化修养、精神道德与价值观念[1]。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2-3]。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 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百多年前美国的一位医生特鲁多的一句名言,它很好地向我们显示了医生工作的本质,医生需要依靠精湛的医术医治病人,但是医术不是万能的,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时人文关怀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医术,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文道德情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其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经历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然而在当今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医学生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知识普遍缺乏,人文品质缺失,从而可能会给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开展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 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该意见向我们指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如何对医学生进行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途径有多个方面,包括根据培养目的和要求在相应的培养阶段对医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如历史、法律、伦理、哲学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利用节假日组织医学生开展义诊、慰问、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创建适合医学生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等。而在医学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临床课程中穿插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对医学生进行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生在医学职业教育中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各门医学专业课程,掌握各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医学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在努力提升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利用各种措施对医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 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药理学》课程属于医学基础课程,这里以《药理学》课程为例,对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探讨。
3.1 追溯发展历史
《药理学》是一门介绍药物的课程,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适当介绍药物发现的历史,特别是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科学家所做的贡献,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
3.2 理论联系临床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药物与临床疾病的诊疗过程联系在一起,向学生介绍药物在临床上可以用于哪些疾病的防治,为什么可以用于这些疾病的防治,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用药的对象是病人,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病人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一定要在顾及病人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药物。可向学生介绍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如“反应停”事件,增强学生使用药品的安全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3 加强自主学习
在理论教学中,可就某些专题适当增加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针对相应的专题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相互分析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不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坚韧不饶的素质和品质。
3.4 爱护实验动物
《药理学》实验中需要使用多种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家兔等,这些实验动物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应教育学生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善待实验动物,不能戏弄和虐待动物,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对动物给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3.5 严肃学习纪律
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严肃课堂o律,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水平。
3.6 引入考核机制
《药理学》考核成绩包含有平时成绩,在平时成绩中加入人文素质的考核因素,对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人文素质表现进行评定,促使学生主动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
4 结语
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方法与途径有多个方面,以上所探讨的是目前在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当然这些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也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其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另外授课教师作为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自身也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以自己道德风范去感染学生,同时也需要有意识地精心地组织教学,结合学校的其他教育途径共同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唐宏贵,周细琴,黄靖,等.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119-122.
[2]赵降英,郑飞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0-51.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方法根据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学实验室的特点,针对开放性实验室的性质,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室拥有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平台,配有专业技术老师,学生对科研充满热忱。结论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实验教学改革,调动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顺应新时期大学实验室发展潮流趋势。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目前,医学教学重心由之前高度重视的理论教育逐渐转变成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的案例在国内高校已有推广[1]。开放性实验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给其充分的自,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同时,指导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制定开放实验的内容。这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更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开放[2]。
1开放性实验室的基础设施
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和综合性实验系统,是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校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学校支持平台,一直努力积极构筑实验室全方位开放的物质平台。目前,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开放有4个实验室:技能实验室有实验动物骨骼、浸制标本及实验动物模型、标本展示柜、HV-4离体组织器官恒温灌流系统、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TM-Vision行为学实验系统等实验器材可开展实验动物标本参观、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实验针灸及实验动物等实验项目;解剖实验室有人体整体和局部固定标本、解剖手术器械等实验器材,可开展人体生命科学馆参观、动物解剖、人体解剖等课程;显微形态实验室有大体病理标本、寄生虫标本、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数字切片扫描与应用系统等实验设备,可开展病理大体标本参观、寄生虫标本参观、病理、组织学、生物学等实验课、数字切片高清晰扫描、数字切片网络平台、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等,计划引进数字病理大体标本、数字生物大体标本、数字寄生虫大体标本等医学形态虚拟实验室;预防实验室有人体成分分析仪、氨基酸、脂肪酸分析仪、凯氏定氮仪和膳食指导用食物模型等实验仪器,可开展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测定、膳食指导用食物模型参观等实验。
2开放性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从事者和实验室的管理者,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成为反映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3]。因此,对实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①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领军人,拥有人格魅力、虚心学习的态度、创新能力、与时俱进的思想,能掌握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的引进,有带领整个团队蒸蒸日上的信念。②实验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动手能力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和思维能力和态度,能解决实验当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同时做好实验室设备使用记录。③学校重视对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根据个人专业技能与实验室课程相结合,综合考虑、合理安排进修学习,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将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④实行新老教师的师带徒和互帮互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资深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形式,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
3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由于学生实验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多样性,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后必须健全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①准许进入开放实验室条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或是申报国家级、省厅级、院级课题提出进入开放实验室的申请。②建立实验室信息库,预约登记:在学院网站填写电子申请,经实验室审查批准,填写开放性实验室预约登记表,实验室根据申请的时间、学生人数、指导教师、实验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情况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要求学生填写相应实验室或仪器设备使用记录。③对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管理,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对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故意闹事、违约等学生,在其今后的开放性实验课选报过程中采取“慎用”态度[4]。④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实验室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培训,使用完毕后打扫卫生,关水关电,锁门。
4开放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与原则
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根据实验室性质和功能的不同,①将我校教学实验室分为三类开放形式:参观学习类、技能实训类和实验操作类。②预约开放:建立开放实验室资源库,含网上辅导答疑、编写实验报告、评阅学生作业、实验室开放项目等板块,供教师和学生查询和双向选择。③分步有序:为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我校教学实验室实行分步开放,优先开放硬件条件好、使用率低的实验室,逐步增加各类实验室的开放比例。④安全规范:为保证学生安全及设备正常运行,实验室开放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并做好实验开放的项目、参加的学生信息、设备运行情况、开放时间等的登记预约。
5开放性实验室工作量的认定
按照“分类累计,统一标准”原则进行,不同实验室开放类型及其指导学生的形式和人数不同,但均按标准实验室工作量认定,即每辅导30名学生,40分钟,认定为1个学时。①参观学习类:通过网上预约认定,每次参观学习人数应在10~30人。②技能实训类:通过网上预约认定,每次参加技能训练学生人数应在5~30人。③实验操作类:学生自主科研课题:通过网上预约认定,每次参加实验人数应在2~6人。
6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5]。响应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指示,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改革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进行尝试与探索,不断完善,期待我校实验改革的腾飞。
参考文献
[1]李新社,陆步诗,王放银.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7):1073-1076.
[2]白云,柴钰.加强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09-118.
[3]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12.
[4]孙丽霞.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其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12(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