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会计 管理 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一旦成立之后,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会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也才能够不断地茁壮成长。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1.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获得充分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打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尽快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新模式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竞争者(投资者)需要获取对方更多的财务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2.是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竞争的需要。现阶段,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3.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其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基于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加强管理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种。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意识是行动的前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把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个层面上去,树立崭新的财务风险意识,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投资,财务管理理念从上层领导向下层员工逐步渗透,使得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得全体员工都有章可循,加强内部控制,实施成本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绩效控制,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3.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加强资金财产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对企业资产的监控作用,把资产下放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里的同时,应该由总公司对这些资产进行统一核算,而不是由各个项目内部人员核算。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使企业更加明确自己总体的资金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使其明确资金时间价值的理念,加强现金收付管理,在不伤害企业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量的早收晚付,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息收入。对现金的收付程序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企业总体资金的很大比例,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非常的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进行坏账分析,对于应收账款账龄比较长的,加强催要的力度,以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4.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提高财务素质方面,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调节作用,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地规避风险、准确的抓住市场机遇、对市场调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长,因此我们只有健全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设、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使建筑施工单位以较强的竞争态势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o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the competitive marke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ust be based on cost management innov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ogress management innova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nov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concrete method.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actic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战略上转移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目前,各个地区各行业都将走自主创新道路视为自己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建筑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只有通过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模式,完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最佳效益来提高竞争力。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科学发展,如:建筑施工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创新管理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本文立足于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实际,简要分析了创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筑工程建设作为改善人居条件,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采用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创新,按照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实施建筑工程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发展壮大。

1.1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管理的要求

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管理的要求。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发展的20多年间,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建筑施工管理实践中予以解决,创新管理模式称为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出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大亮点就是流程管理,而流程管理的主要特色就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本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运行规律,建立健全的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相互制约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建筑施工管理的目的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这也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最优的经济利益,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必须进行创新。

1.3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的时代要求

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国际通行的建筑工程实施方式是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如果不能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就不能深化建筑施工管理改革,同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既不利于工程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又不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建筑质量,保证投资效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

1.4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也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条件,打破传统的施工管理思维模式,科学认识和对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视角、不同层面和角度剖析困扰管理创新的阻碍因素,逐一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管理方式方法中同先进模式之间的差距,认真加以解决。创新思路,就是要在认真探寻施工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进行建筑施工管理,谋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要善于抓住制约建筑施工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开辟建筑施工管理的新途径。尽最大努力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区认真思考改进措施,去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汲取别人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成果进行管理,减少不应有的失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创新方法,是要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中探索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并加以推行。创新机制,就是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机制,保障创新成果的巩固和加强。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

建筑工程管理是应用科学中的一种,是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实施过程根本出发点和重要手段的三控制,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越来越被行业人士看作是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的核心管理思想。因此,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应当立足于进度管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成本管理创新,同时,在安全管理和工程监理方面也要创新方式方法,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

建筑施工企业要给予创新管理模式足够的重视,不断适应建筑施工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创新观念,建立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平台,加大投入,从软件、硬件方面加强管理创新,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配备综合能力强、业务数量的骨干人员充实到管理一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一套成熟的、运转协调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坚持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从容应对建筑施工市场竞争带来的的挑战,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

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在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能否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打里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摈弃那些落后的技术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建立自动化集成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新形势下,建筑施工管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管理机制创新,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始终,才能确保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2.2坚持管理机制创新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目标;全过程管理;动态控制;预防为主;制度建设

0 引言

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建成后的项目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能否达到国家规范和业主的要求,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成本控制。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 承包单位自检与专检工作

1.1 承包单位的自检系统

承包单位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实施者和责任者。承包单位的自检体系表现在以下几点:作业活动的作业者在作业结束后必须自检;不同工序交接、转换必须由相关人员交接检查;承包单位专职质检员的专检。

为实现上述三点,承包单位必须有整套的制度及工作程序;具有相应的试验设备及检测仪器,配备数量满足需要的专职质检人员及试验检测人员。

1.2 技术复核工作

凡涉及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都应该严格进行专人负责的复核性检查,以避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例如:工程的定位、轴线、标高,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预埋件,管线的坡度、混凝土配合比等。

常见的施工测量复核有:

1)民用建筑的测量复核:建筑物定位测量、基础施工测量、墙体皮数杆检测、楼层轴线检测、楼层间高层传递检测等。

2)高层建筑测量复核:建筑场地控制测量、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建筑物中垂准检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观测等。

2 见证点的控制

“见证点”(Witness Point)是国际上对于重要程度不同及监督控制要求不同的质量控制点的一种区分方式。实际上它是质量控制点,只是由于它的重要性或其质量后果影响程度不同于一般质量控制点,所以在实施监督控制时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与一般质量控制点有区别。

见证点监督,也称为W点监督。凡是列为见证点的质量控制对象,在规定的关键工序施工前:承包单位应提前通知监理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现场进行见证和对其施工实施监督。如果监理人员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现场见证和监督,则承包单位有权进行该W点相应的工序操作和施工。

在实际工程实施质量控制时,通常是由施工承包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制定施工计划时,就选定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在相应的质量计划中再进一步明确哪些是见证点。承包单位应将该施工计划及质量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如监理工程师对上述计划及见证点的设置有不同的意见,应书面通知承包单位,要求予以修改,修改后再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3 级配管理质量控制

工程建设中,均会涉及到材料的级配,不同材料的混合拌制。如混凝土工程中,在砂、石骨料本身的组分级配,混凝土拌制的配合比;由于不同原材料的级配,配合及拌制后的产品对最终工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

3.1 拌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使用的原材料除材料本身质量要符合规定要求外,材料本身的级配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如:粗骨料的粒径级配,细集料的级配曲线要在规定的范围内。

3.2 材料配合比的控制

根据设计要求,承包单位首先进行理论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配试验后,确认2~3个能满足要求的理论配合比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报送的理论配合比必须附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现场复验及见证取样试验报告)现场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及其他必需的资料。

3.3 现场作业的质量控制

包括:拌和设备状态及相关拌和料计量装置,称重衡器的检查;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如水泥、砂、外加剂、水、粉煤灰、粗骨料)的现场检查;现场作业实际配合比是否符合理论配合比。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是否及时进行了调整,例如混凝土工程中,雨后开盘生产混凝土,砂的含水率发生了变化,对水灰比是否及时进行调整等;对现场所做的调整应按技术复核的要求和程序执行;在现场实际投料拌制时,应做好看板管理。

4 计量工作质量控制

计量是施工作业过程的基础工作之一,计量作业效果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对计量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检测设备、称重衡器的质量控制。

2)从事计量作业人员要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资格:尤其是现场从事施工测量的测量工,从事试验、检测的试验工。

3)现场计量操作的质量控制。作业者的实际作业质量直接影响到作业效果,计量作业现场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检查其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如:对仪器的使用,数据的判读,数据的处理及整理方法,及对原始数据的检查。在抽样检测中,现场检测取点、检测仪器的布置是否正确、合理,检测部位是否有代表性,能否反映真实的质量状况,也是控制的内容。

5 质量记录资料的控制

质量资料是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工程施工或安装期间,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记录。它详细地记录了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它不仅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工程竣工和投入运行后,对于查询和了解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以及工程维修和管理也能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料和信息。质量记录资料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5.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资料

主要包括承包单位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分包单位资质及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施工图审查核对资料。地质勘察资料;施工组织设(下转第188页)(上接第78页)计、施工方案及审批记录;施工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混凝土搅拌站计量设置;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等。

5.2 工程材料质量记录

主要包括进场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证明资料;各种试验检验报告;各种合格证;设备进场维修记录或设备进场运行检验记录。

5.3 施工过程作业活动质量记录资料

施工或安装过程可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建立相应的质量记录资料。在相应质量记录资料中应包含有关图纸的图号、设计要求;质量自检资料;监理工程师的验收资料;各工序作业的原始施工记录;检测及试验报告;材料、设备质量资料的编号、存放档案卷号;此外,质量记录资料还应包括不合格项的报告、通知以及处理及检查验收资料等。

施工质量记录资料应真实、齐全、完整,相关各方人员的签字齐备、字迹清楚、结论明确,与施工过程的进展同步。

6 结束语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燕莉,曹胜中.浅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8(1).

[2]邹胜华.浅谈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措施[J].韶关学院学报,2002(3).

[3]齐文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改增;风险控制;对策;建筑施工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推进,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税收机制已经阻碍经济的发展。在新经济的常态下,我国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营改增”对我国行业和经济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行业发展领域拓宽,税负分配更加合理的体系正在日益形成。但是,“营改增”也给行业尤其是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面临改革过渡期的风险明显复杂而多样化。建筑施工行业关系国家的基建发展,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鉴于当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行业的窘境,因此,极有必要对建筑施工行业在营改增后的风险从源头到对策规制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绿色发展。

一、营改增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主要风险

(一)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经营成本风险

基于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的转变,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由原先营业税的3%陡升到11%,短期内税负明显的加大,相应的经营成本也会升高,对于一些建筑施工行业的经营成本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主要总结如下。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的建材类型繁多,需要从众多类型不一的企业单位采购,主要体现在所需的建材既包括大宗的钢材、石料、混凝土、水泥等,还需要一些辅的零散材料,总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购进材料过程中,大宗材料可以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但是,相当部分零散材料施工企业一般从规模较小的材料公司、个人经营五金店等处采购,这些会计主体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根本无法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因此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骤增;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施工过程中有较大比例的人工成本支出也就是工人提供的劳务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无法抵扣,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劳务工作者是普通建筑工人和农民工,没有所属建筑公司挂靠,因此这大部分工人提供的劳务无法开具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导致施工企业流失大量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二)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纳税风险

首先,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上升至11%,虽然营改增可以革除重复征税的缺点,但是税率的大幅度上升仍然会有增加企业潜在税负增加的危险,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是考虑建筑施工行业由于纯粹税率的增加而带来的税负的加重,另一方面是经营成本的部分增值税进项税的难以抵扣而增加的税负,税负的增加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的财务资金的运转,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借助税收筹划之名而进行不合理不合法的避税,因而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如果不加以调理和规制,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重点防范制度条例和人为两方面的纳税风险。

(三)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分包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和整个行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分包是建筑施工行业一大支柱。“营改增”之后短期内会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风险陡增。首先,对于一些小额零星物资为了降低税负,建筑施工行业会加大外包的力度,这其中就会牵扯到外包商的选择、外包范围的规划和确定、可能的外包舞弊的发生等风险的发生;其次,更主要的是外包之后所面临的工程质量的风险,这是外包中着力防止的风险,工程分包给其他建设施工单位后,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必然会加大监理力度,因此又会涉及监理风险。因此,营改增之后会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业务带来一系列连贯的分包风险。

二、“营改增”后加强建筑施工行业风险控制的路径和对策

(一)加强采购和运营环节的增值税可抵扣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

一方面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加大涉税损失的控制力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风险,有效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主要完善以下几条控制策略和途径。

首先,在施工材在大宗材料采购时一定要取得合法的有效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以备后期抵扣,这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在涉及零星材料的采购不能获取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时,可以将采购业务有度的外包,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由于外包公司采购量较大,不仅能向其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再者是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摸索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的成本平衡点,合理的选择采购对象,最后针对人工成本上升的现象以及租赁引起的成本支出,一方面最好是不断更新施工设备,获取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的同时,提高劳务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从正规大型的劳务公司接收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和队伍,以降低运营成本。

(二)加强和规范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合理合法的避税,降低税负,加强纳税风险的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必须及时的了解本行业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增强税务筹划意识是进行合理合法避税的重要基础,因此主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从强化员工纳税筹划意识和不断培训更新员工税务相关理论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为着力点去剖析。

首先是对自身的会计属性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针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类型采取不同的纳税筹划思路。其次还要加大税务筹划重要性的宣传,不断强化税收筹划的规范性。此外,学习税收筹划标杆企业的经验也至关重要,对于充实自身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员工的税务理论知识,加大前沿理论的学习和补充,在理论知识更新充实的过程中强化企业员工的税收筹划意识,加强税收风险的控制力度,有效降低“营改增”下税收风险。

任何行业的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衡量员工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收风险的大小和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员工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与税收舞弊现象的发生息息相关,加强规范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加大不规范税收筹划的惩处力度,使整个单位和企业形成良好的纳税风气,最大限度的平衡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使之最终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

(三)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充分发挥分包的优势

充分剖析建筑施工行业的性质和特点,“营改增”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包范围,并非分包范围越大越好,坚决杜绝核心业务的外包,以避免丧失部分竞争优势。首先对于分包商的选择要严格,重大分保业务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联审联批,确保公正合理;其次务必加强对分包业务的监督力度,加强监理,杜绝质次价高现象的出现,保证分包业务的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分包业务的透明度,严禁舞弊现象的发生,避免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终达到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的目的。

(四)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对营改增带来的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本,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控制环节间的联系和融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一步降低“营改增”后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短期冲击力度,加强建筑施工行业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总结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影响是双面的。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关注的研究其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通过系统的梳理其所带来的风险,深入研究其规制风险的机理,以此加以预防、治理风险,强化风险控制,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税制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月楠.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135-137.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 体制 质量 安全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的改造活动也已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刚性需求继续增长的背景下,注定了我国建筑业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平静下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主要行业之一,是一个将图纸上的东西在具体环境中实现的一个过程,包括很多阶段,作为在建筑施工现代化方面的后起国家,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体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健全,体制中存在很多漏洞

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劳务分包之是很常见的行业用工形式,继2001年建设部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确立为建筑行业的三个结构层次后,各地也相继制定出相应政策来鼓励和规范劳务分包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特定的国情,该形式在实际中存在许多漏洞。

⑴在对于劳务分包公司的选择上,对其相关资质证书的审核不够严格,致使很多劳务分包公司能够通过使用其它单位的相关资质证书来包揽工程;

⑵由于我国经济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特征,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相对于其它行业,建筑施工业吸纳的剩余劳动力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因为招工容易,并且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农民来说容易上手,所以工程承包队伍很容易组建,这就造成了我国劳务分包队伍很多,但规模小的局面。很多劳务分包队伍的注册资本很少,缺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财务上的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将其彻底击垮;

⑶对于工程的预算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虽然很多公司都在体制中制定了建筑施工预算这一阶段,但因其尚未成熟,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因为某些突况打破原来的预算,打乱原有的计划。

(4)资质挂靠.违法转包分包相当严重,造成‘豆腐渣’工程,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施工质量不高,对工程缺乏精品意识

每个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完成都会耗费社会很多的人力物力,建筑能够拥有较长的寿命,并且整个期间都可以正常使用,是对一项工程质量的最好的检验。建筑业中,建筑施工是将图纸上的东西在现实中实现的过程,具有可变因素多,较难控制的特点,所以对于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困难。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存在的问题最为繁多。

⑴在材料的选择上,对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提供的价格的影响,忽视材料的质量,对于材料的品牌、规格等因素审查不够严格,工程中出现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

⑵在很多隐性工程中,由于很难轻易被业主发现,施工不严谨,例如在施工中某些预留孔洞的设置不规范,导致后来业主进行装修是出现各种问题;

⑶工人缺乏精品意识,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缺少责任感,更有甚者在施工中进行违规操作,偷工减料,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

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较为频繁

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重型机械较多,且多高处作业,安全一直是建筑施工行业特别重视的问题。在国家推出一系列规范施工的法律法规后,事故发生率有了很大的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⑴在成本费用中,不断缩减安全费用的比例。建设部曾经推出专门的法规来规范施工行业中对于安全费用的分配问题,但是在企业竞标过程中经常以压价作为中标的条件,造成工程造价的一路直降,造成在安全器材的购置上经费不足的现象;

⑵忽视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上的培养。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工作前通常无法接受正规的关于施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在工程中进行违规操作,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施工行业中技术创新明显不足,科研与实践相互脱离

在每个行业中,创新永远是行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但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由于行业利润较低,并且人们意识中,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欠缺甚大。

⑴行业中的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太低。由于行业的利润太低,导致很多与施工相关的工作人员转行到房地产、销售等行业,导致比较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使建筑施工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更小;

⑵行业中缺乏技术创新。原因首先是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不足,错误地将低成本和大工程量作为衡量自身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却没有看到创新这一最根本性的原因,无论是管理体制上的创新,还是施工技术上的创新,都是推动企业获得更大效益的动力,在市场中,高效益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重视,导致即使有创新,也因为缺少有效的保护,而使创新者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挫伤;

⑶科研人员与一线的工作人员之间严重脱离,产生了一个交流上的真空区,使很多该行业的新技术研发人员无法了解实践中最需要的技术,并且不便于工人很好地将新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除了以上问题外,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还存:在施工中不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工人的流动性太大,使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很不方便等等。

对于以上问题的对策

完善与建筑施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适合行业发展的体制果断地进行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认证进行严格考核,发现有借用其它公司资质证书的施工公司,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建立平等、公开的市场机制,为防范风险给工程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完善风险担保体制;

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上,做到人员、技术与管理同步跟上。在施工人员中培养精品意识,使在施工中做到精益求精;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建立责任制,使每部分工程都可以与施工小组对应起来;

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经费的监督,确保安全经费能够按照要求支出;建立层层相关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者,其下安排班长或组长,最后是施工人员,定时对工程安全进行巡查;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必须由在培训中合格的工人来做;

在行业中鼓励创新,首先加大对于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心音更多的技术人才的加入,其次,在企业中普及创新专利权的保护知识,能够对技术创新进行及时的挖掘和保护。

结语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需要不断完善建筑施工行业相关体制,促进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2007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报告[R]2008

[2]岳鹏威, 建筑企业对项目部的和谐管理模式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