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训练的好处

康复训练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训练的好处

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社区;偏瘫患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偏瘫患者也逐年增多,护理干预偏瘫患者迫在眉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预防性护理、药物治疗观察患者肢体功能情况,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使中枢系统的可缩性得以提高。改善肌肉的张力,建立神经系统的新组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对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①心理疏导:患者由于偏瘫的原因,易产生孤独、焦虑、悲观、失望、怕给子女增加负担等情绪,常常因偏瘫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这种状态往往使病情加重,护士应给予关心、照顾,主动与其交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切忌言语刺激,消除其心理负担,从思想上开导患者,同时向患者介绍康复好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促其早日康复。偏瘫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状态有极大影响,早期成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的[1]。

②向患者宣传康复身体的信息,教患者监测身体状态、管理行为的变化及情感方面的反应,因偏瘫患者的管理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做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加强康复知识的学习和不断进行康复训练,是社区护士的职责,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康复理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③提高认知行为的能力:偏瘫患者在进行管理时要积极参与,主动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社区护士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患者和家属掌握偏瘫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症状监测,努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让偏瘫患者自己制定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完成目标的信心,通过行为改善和情绪控制,进行自我效能训练,从而提高自我管理和健康结果[2]。使其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④努力提高功能锻炼,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技术,康复治疗方案必须在患者参与下制定,并在经治医生指导下,患者主动参加来完成,社区护士在康复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讨论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信息知识,帮助患者理解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实施康复训练,有目的进行功能训练,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不能盲目地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否则适得其反。最后达到其康复的目的。

⑤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应以患者和家属为主要对象,采取个别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应采取详细了解患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所处的环境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以此制定出教育计划内容,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出语言、书面示范等方面进行教育。肌肉萎缩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每日定时督促患者进行功能练习、关节活动、肌肉按摩、活动上肢,做力所能及的生活和自理工作,预防肌肉萎缩。

⑥学习在偏瘫的情况下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了解、掌握在现有家庭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自己会监测病情,熟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学会偏瘫病人的自我管理方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自己及时解决,使患者在长期偏瘫的情况下,能独立生活,回归社会。

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偏瘫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较辛苦过程,所以在康复过程中,社区护士要充满关心和爱护,努力帮助患者,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在指导中要耐心的讲解、鼓励,调动起患者的积极性,克服康复中的所遇到的困难和苦恼,提高主动锻炼的意识,积极地配合护士进行训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管理疾病。

⑧社区护士对偏瘫患者进行建档,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教育、指导,随时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自发管理掌握监测病情变化方法,设计好恰到好处的运动动作和运动量,并进行强化,对患者的坐姿,卧姿、站姿,进行正确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运动模式。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勇气,按部就班地、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掌握了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早日回归社会。

⑨训练指导。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每天定时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穿衣、洗脸、梳头等基本动作能力训练,鼓励自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避免依赖他人,增强其锻炼的信心,使其自食其力。将日常活动化繁为简,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动作,便于患者掌握,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逐步加以训练,使患者能够逐渐自行完成日常的生活活动。并逐渐进行生活相应能力训练(包括家务、房间整理、购物等)及作业劳动训练(捡黄豆粒、发扑克牌、手工等活动训练)。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日后康复,而且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对消除自卑具有重要意义。偏瘫病人行走困难,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力、协调性、平衡性定位能力确定其需要帮助的类型。为患者准备无障碍环境,移开地面所有的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和清洁,设立休息的地点等等。在患者走路时给予提供帮助和身体支持,指导其正确使用辅助器。协助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活动的时间,活动时要控制好时间。到户外活动要在良好的天气情况下进行,避免受凉,室外活动能增加与他人沟通,改善患者情绪,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文体活动,能改善平衡和运动协调能力,还可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得到娱乐,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社区护士要主动指导偏瘫病人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⑩进行站立步行训练,患者由家人和辅助器进行站立、步行训练,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行走时腿要高抬,最好不要拖地,从而达到最佳训练结果,锻炼时要保持好心情,性情不要急躁,社区护士要定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其达到健侧和患侧相结合,全身和局部相结合,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相结合,健侧和患侧相结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相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状态和肢体运动相结合,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患者和家属、医务人员共同协同帮助偏瘫患者恢复。最大程度的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疾病负担,防止不适当训练和加重训练,消除急躁心理,激发患者与疾病作斗争,尊重和支持患者训练,早期促进心理、生理障碍尽快康复,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实践使我体会到:促进健康,协助康复,减轻病痛是社区护士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社区护士的宣传、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合理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偏瘫患者得到科学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较快,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疗程,患者和家属学会和掌握了康复的知识和训练本领,能借助器械自己进行功能练习,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第2篇

王东时隔5年之后再次回到了医院,这次他是因为严重心衰而入院的,医生说他的心脏已经衰退到无法继续工作的地步。王东20多岁的时候突发心肌梗死,当时抢救及时,幸运地存活下来。但家人觉得大病之后需要静养,所以一直让他卧床休息,什么重活也不敢让他干,连一般的家务事也都由家人代劳。静养并没有让他回到健康时的活蹦乱跳,反而让他的身体一再地衰弱下去。

当年和他同天八院的另一名心肌梗死的患者――现年59岁的司机李师傅,现在已经重新干起了老本行。李师傅做了支架手术后5天开始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运动,刚出院时的几天只能走50米,现在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同样经过了5年的时间,却是截然不同的结局。

专家说法:

在经过对上千例病人的临床观察研究,专家们发现康复治疗不仅可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而且对血糖、胆固醇等指标的控制也有明显好处。心脏康复体系的建立,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如心脏性死亡。心肌梗死和再住院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心脏的保护信号转导通路在运动训练下被显著激活,运动确实可以改善心脏纤维化和能量代谢,刺激血管再生。对于很多心脏病患者来说,该是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动以养心”的心脏康复治疗是指在规范的专业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生活方式,精神和心理上的综合指导,以安全有效地克服心脏病的一些并发症,减少心脏病恶化的危险性。这是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治疗过程,而不仅指健身运动。国内外临床实践已证实,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是安全的,有指导的运动锻炼令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仅为1/100000。

“动以养心”适合10种人

下列10种人,在经过治疗,度过急性期后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就应该开始康复治疗。

1.急性心肌梗塞

2.稳定型心绞痛

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

4.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5.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

6.慢性心衰稳定状态

7.冠心病患者

8.心力衰竭患者

9.心室肥厚者

10.房颤患者

“动以养心”技巧大讲堂

A“动”有总原则

心脏病专科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延长寿命,二是提高生活质量,做导管,放支架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缓解症状,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康复治疗,心脏康复治疗同放支架一样重要。心脏病患者静养,补养,缺乏积极有效的心脏康复,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心脏再次出危险的情况也很多。

B“以动为养”大不同

经过临床实践,心内科的专家认为:在药物治疗,支架或手术治疗的同时,可以让患者做些简单活动如从床上坐起,基本的自我照顾;之后慢慢发展到步行、有限度地爬楼梯等;在病情允许时由心脏科医生和康复师或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运动测评和指导。出院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的康复锻炼可以采取快走,骑自行车,健身操,游泳等运动方式。

根据这一规律,医生们制定了一套心脏病康复计划。当病情稳定后,康复医生就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合患者本人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方式、具体时间、强度、频率等内容。在康复的过程中,随着患者体能的恢复,逐渐调整运动处方,使他们能安全地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向患者介绍医学知识,危险因素的预防等。

“以动为养”4步走

1 住院后的第5―7天,待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患者逐渐在病房和楼梯上活动。

2 出院后,一般从出院后1周开始,共8周,每周两次。要求患者回到医院,医生会组织患者接受小组教育,先上课,然后一起做运动。医院组织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师等人安排不同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具体操作进行指导。

技术关键:

①先开运动处方

同样都是心脏病,因为心肌受损程度不同,治疗及时与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等差别,患者病情稳定期具备的运动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康复训练方案是不同的。每一个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必须请心脏专科医生先开一个“处方”。这个处方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运动强度,主要监测指标是心肺功能测定,医生会在患者康复训练开始时以及出院前分别进行心肺功能测定,用心肺功能数值来作为指导运动强度的主要标准。另一方面是运动方式,心脏病患者运动量不宜大,必须是有氧运动,具体方式可以按照个人意愿,比方说有人愿意爬山,有人愿意步行,有人喜欢打球……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或者几种运动结合进行,这样更容易坚持下去。因为具体到每个人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的选择不同,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其实是一种个体化的“单人单方”的治疗方案。

②建立运动量评价标准

心脏病康复训练是一种个体化的训练,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技术指标是:运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运动强度不够,则患者康复的速度就比较慢;而如果运动超量,则不仅不能达到康复的目标,反而是由于超量运动而给心脏带来负担。因此,进行心脏病康复训练的患者,必须自我监测运动心率。首先就需要配备一个运动心率表,它可以随时显示心率。心脏科医生推荐的目标心率值是170减去患者的年龄,例如:60岁的患者,目标心率就是110次/分,在运动的时候就要随时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标准。心脏病患者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另一个数值是运动频率,医生推荐的运动频率一般是每天30分钟左右。这30分钟可以次完成,也可以分成3次练,每次10分钟,随着康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到每天45分钟。

当然,还有一个简易的办法,具体操作标准是:运动时微微出汗,跟别人交流不喘气最好,运动后稍感疲劳,如果一点都不疲劳,说明运动量不够,如果非常疲劳,就说明运动超量了。这种方式只适合出院的患者。

注意事项: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需要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根据个体情况酌情进行。

3 患者转到社区,在社区中心做运动,由社区医师指导进行运动。也可以去公园里,请物理治疗师带他们一起做。

4 患者自主活动。这是一种患者自己组织的活动群体,医生会定期参加活动,给予指导。香港最大的心脏病人组织“关心你的心”,成员都是心脏病患者,他们会定期组织一些义工参与到其他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去,通过群体性的康复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技术关键:

①群体康复效果强于单打独斗

心脏病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坚持,养成运动习惯后更容易坚持下去,这样达标会更快。研究显示,如果坚持运动两三个月,就会养成习惯。因此,一方面,几个患者结成小组,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一起活动会更容易坚持下去;另一方面,由医生带着患者一起“玩”效果更好。在社区医院把心脏病人集合起来一起运动,对患者的情绪也很有好处,当运动变成了“玩”,而且有医生的辅导,患者会更有安全感,也就更愿意参加运动。

②和家人在一起效果更好

心脏康复专家建议家人也参加康复训练培训,因为患者生病时对整个家庭都有影响。而且,要照顾好患者,家人也需要知道怎样安排饮食,怎样照顾起居,怎样安排活动等等有关康复信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科学安排,在家里安排一些健身器具,随时运动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常见问题啦Q&A

Q 心脏康复运动危险吗?

A 一般来说非常安全,因为运动导致死亡,心肌梗死发生,心脏停跳等,需急救的概率都是非常小的,死亡的风险为每百万分之1.3。

Q 年纪大能参加心脏康复吗?

A 与年轻的心脏病患者相比,65岁以上的患者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更需要参加心脏康复,只不过目标值不一样。对年长的病人来说,康复的目标是回到最佳体能状况、能自己照顾自己,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享受娱乐活动。

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血栓;饮食;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4-02

脑血栓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其恢复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在康复训练和饮食方面尤其要讲究科学。笔者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对于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和饮食,进行了一些简单但富有成效的总结,将这些经验分为两部分在本文中予以探讨。

1 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饮食调养

1.1 对脂肪的摄入要限量 脑血栓患者在每日的饮食中对脂肪的摄入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动物脂肪要少吃,可以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烹调食物时不要使用动物油,而要使用植物油,油量也不宜过多,每天25g,每月不超过800g最好。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要少吃,每天的限量为300mg。

在遵循上述的饮食规律调节大前提下,医学理论上认为对于食疗或者保健,需要更为辩证的眼光。脑血栓患者本身由于体制的差异,在食物的控制上,应当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比如,有些患者的体制属于属于阳虚或寒证的患者,禁用生冷寒凉食物。而属于阴虚或热证的患者,则禁用辛辣温热性质的食物。因此,笔者所要强调的是,脂肪作为人体能量的最直接来源,提供人体的热量,对于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但是这种关键的食物摄入成分,一定要结合患者个人体质考虑,而不能够盲目的控制数量的多少或者某一方面的脂肪摄入量。

1.2 膳食结构中要增加蛋白质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脑血栓病人的机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与其他有机物质结合,完成身体所必须的能量活动。可以说,生命运动的每一个细胞都与蛋白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蛋白质参与了每一个细胞的运作。尤其是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血液流通不畅或者循环系统的问题,导致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然后,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进而导致机体功能外形上的丧失,对于机体内部而言,蛋白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过程也由此终断或者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医学临床上认为,由于在膳食中限制了脂肪的摄入,为了保证脑血栓病人的营养,就必须相应地增加蛋白质,如适当吃瘦肉。尤其要多吃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类食品,如豆腐、豆干,这些食品都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降低血液粘稠度。

另一点需要简单提出来的是,我们要考虑到脑血栓病人,从食物中摄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从常识而言,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而其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大约是1.5g×60kg。但是考虑到脑血栓病人的肠胃吸收消化能力,笔者建议摄入量应当适当的提高,当然这种提高是在科学的整体膳食构成之中完成的。

1.3 限制糖的摄入量 脑血栓患者在恢复期间要据对限制精制糖和含糖量高的甜食的摄入,尤其是糖果和饮料要绝对控制。糖在体内容易蓄积,并转化为脂肪,这势必导致体重增加,血糖高和血脂增多和血液粘滞度高,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

尽量增加自然食物之中的糖摄入量,满足身体对于糖成分的需求。而有些患者家属急于治疗后的滋补,往往从市场上选购大量的工业制造品,而这种产品正如市场上低糖食品和饮料很多的种类一样,最多在尤其注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食用或者饮用,以防止血糖降低。

1.4 多饮水 脑血栓患者在清晨和晚间要多饮水。在清晨饮水可以使得水分进入血液里,并在随后的活动中随着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到达冲洗肠道、冲淡肠胃道的目的。在晚间饮水,可以稀释血液,使得血液不会形成血栓栓塞。

1.5 注意烹饪方法 脑血栓患者在恢复期间,不能过多地摄入食盐,如果脑血环患者认为烹饪好的菜肴味道太淡,可以通过增加醋、番茄酱、芝麻酱来增强口味。其中,醋不但是好的调味品,还能对脂肪的溶解起到促进作用,便于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钙,同时钙离子还能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是最需要的防止脑出血的食物。

总的来说,脑血栓的病人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荤腥类的食物,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在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在烹饪时最好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要避免采用煎、炸、爆炒、油淋、烤含油量大的方法,造成脑血栓患者摄入过高的热量高和油脂[2]。

2 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要求

2.1 对语言不利的康复训练 语言不利会使得脑血栓患者烦躁、痛苦,不利于恢复。因此,要让患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为病人减压,使得他们没有紧张的心理。同时,要诱使病人多说话,即使病人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也要对病人进行鼓励。

2.2 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肌体的张力,让肢体能自由运动,防止关节出现挛缩。训练时不可急于求成,要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提升难度。训练肩关节时,可以先训练手臂的抬升,然后让手臂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在坐着的时候,让手臂江南西伸直向前举或者向上举。活动肘关节时,要训练肘关节的屈伸,要让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伸展,要多进行抓拳和舒展手指的训练。训练手指的灵活、协调和精细可以借助训练器械。器械很简单,一个小皮球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锻炼手指的屈伸、并拢和分开;其他的诸如匙、筷等器物都可以当做训练手指的器具,写字、梳头、扣扣子等简单动作也可以训练手指的功能[3]。

考虑到笔者在上文中的论述,关于患者从膳食之中对于糖的摄入需要严格控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糖容易在体内堆积。而导致糖成分的堆积一大原因就在于患者自身机体运动的缺乏。运动的缺乏导致大部分的糖被分解之后作为脂肪储备在身体之内,增加身体的额外负担,最终更加不利于心脑血管患者的康复。因此,要重视肢体康复训练,不仅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了最大可能的保证机体对糖的分解和吸收。

2.3 按摩护理 按摩的好处在于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同时,按摩还能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皮肤营养状况。按摩的次数不宜过多,一天按摩2次就可以了,按摩的次数维持在半小时左右。按摩的范围是上肢是从手指到前臂,包括肩关节;下肢从脚趾开始,包括大腿、小腿和髋关节,按摩要持续一周,不可间断,按摩时力度要适中,节奏要缓慢。

2.4 站、立、走的指导 脑血栓患者病情减轻时,要开始进行深度训练,先开始坐姿训练,适应后再让患者站在床边。当患者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后,就可以训练患者进行行走了。

笔者要强调一点。训练“坐”是很重要的一步。临床上认为,恢复的第一步就是能够成功的保持正确的坐姿。能保证正确的坐姿就说明,小脑对于身体平衡的掌控,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治疗成效。对于很多患者而言,保持平衡坐起来是一件痛苦而不愉快的事情。患者无法保持自身的平衡,因此很容易急躁,不利于气息的调养,甚至有可能又发病情的反转。因此,在锻炼坐姿的时候,需要家属异常小心,并且要照顾到患者的情绪所在。在锻炼之后,并不能急于将患者进行到下一步的康复训练之中,而是要在医生的观察知道配合之下,进行适当的纠正或者采取保护措施的肢体力量断粮——下肢力量的锻炼尤为重要。

2.5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患者过度疲劳。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发现病人有不适现象,要立即让病人休息,防止出现其他病候。在训练时要加强对患者进行保护,防止病人受伤。只有确定病人能完全进行独立活动后才能让病人单独进行锻炼。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在康复期早上醒后要停留个4、5分钟后再起床,要注意心态平和,防止情绪过于激动,要多和大家聊天沟通、说说笑笑,不要独自生闷气,吃饭后要适当走到,活动身体,以身体微微出汗为限。

3 结语

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护理,除了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意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有耐心,只有想病人所想,才能让病人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常丽春.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35.

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第4篇

日子红红火火的晋城人有很多兴致勃勃的话题,谈到康复,当首推在全市率先开展康复工作的晋城市康复医院,谈起康复,会津津乐道奋斗不已无私奉献的郭院长和德艺双馨真情服务的白衣天使们。康复人用汗水、智慧和爱心先后荣膺“先进单位”、“康复之家”、“残疾人之家”、“全省残疾人康复集体”等光荣称号,羸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五年峥嵘岁月,康复人凭借拓荒者的意志,现代经营者的眼光和魄力,把康复医院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康复医院呈现花草相映、清新整洁的环境,配置偏瘫康复器等当前最先进的康复设施,依托学习、竞赛、座谈会、助残义诊等多种形式,炼就一支敬业上进、康复实践水平信得过的医疗队伍。迄今200多名偏瘫、脑瘫、截瘫、骨折后关节挛缩等患者在这里重塑生命,找回了人格和尊严。

原阳城一中校长卫温信,20**年,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在康复医院接受康复训练一年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康复”带给他的好处,在出院座谈会上,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幅对联“广布恩泽雪化甘霖润大地,冬去寒意日照神州暖人心”,充分表达了他对康复的感激之情。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它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由于人们对康复医学的认识与了解尚不足,甚至其它专科的医务人员也知之不多,也由于一些客观的社会原因,生了病,只找相对应的科室,很少会想到康复医学科,甚至有很多人并不知晓医院里有这个专业科室。因此,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因未及时康复治疗而出现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功能障碍,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有些患者虽然早期进行了锻炼,但由于进行得不正确或不全面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有时使问题更复杂。为此,康复医院不断提升康复医疗水准,坚持“重视康复、减少残疾”这个理念,与时俱进,投资50万元引进pt、ot等康复训练器械,架构起现代意义的康复体系,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通过合理训练,尽可能发展患者的潜能,最大限度恢复躯体、心理、社会、职业等功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以更好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使患者在轻松舒心的理疗体系中走向康复,为残疾人放飞希望插上宽展的翅膀。

康复训练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时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相当的高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左右,死亡率也是相当的高,即使有了存活的患者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疾,例如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偏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出现了脑卒中后,一般都是以临床抢救为主,此时手术时很重要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后期康虎护理的重要性,所以要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健康的情况下,及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的训练,最佳的训练时间一般是在手术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这时候是最佳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样做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并发症,同时为下一步的训练争取了有利的时间。

1目的

在临床试验中,适合患者用的是交替充气床的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防止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的感染。

2方法一

2.1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就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了,当然必须一步一步来,当早期,此时患者病情还不严重此时建议尽量卧床休息,并且帮助病人的肢体处于一个良好的姿势,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因为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关节的变形。病情稳定后就要进行康复训练了,当患者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就要做一些移动能力的训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这样就可以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上肢活动上肢的运动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动作:在静坐或静躺的情况下,让患者两手握住,手臂处在伸直的状态,然后慢慢的举到头顶,然后坚持做上几分钟。肘关节屈曲、伸直;两手相握,将患手带向面部,手腕左、右、上、下运动;健手握患手腕,将患手带向健侧肩的方向,再慢慢放下来至对侧腰部;帮助病人活动肩胛骨和上肢,防止过度牵拉关节,以免引起关节疼痛。当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时,患肩在各种练习活动中前屈、外展不要超过范围;在运动时家人可给予手法协助。如果是在家中,患者可以运用家里的道具,进行随时的训练。例如:健身球、棍棒、易拉罐、杯子等等,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帮助患者的上肢得到一定的训练,身体慢慢的恢复。

2.3下肢和步行活动患者在进行下肢和步行的运动时,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做一些可以热身的运动。比如:患者在家人的支持下,可以进行一些被动的关节和肢体活动;患者还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缓慢的蹬腿练习,这些除了可以提高腿的劲道还可以练习背部,对背部起到一定的拉伸作用,此外还可以练习腹部的肌肉,这个动作一举多得。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起坐训练、站立训练和单侧的练习。患侧给予适当的辅助;进行一定的桥式动作,即仰卧位时,双侧膝关节屈曲立于床上(患侧不稳定时给予扶持),让病人抬高臀部。

2.4步行前站立的姿势立正位、两眼朝前看、自身重量平分于双脚上。

2.5步行开始将重心移放患腿,健腿向前迈一小步,将重心移放健腿,患腿提起、微屈膝、跨向前、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移到整个脚掌上。可在患侧给予支撑,练习熟练后,逐渐减少支持。

2.6对患者进行身体按摩在医院或者家人对患者进行一定量的按摩,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一定的积极的刺激,可以帮助患者血液的流动、淋巴的正常回流,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肢体浮肿,也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在进行按摩时有一定的规律,动作要轻柔、有力。同时可以采用一定的中医穴位按摩,这样可以增加按摩的疗效,但是避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针对患者的肌张力高的肌群,则采用安抚性、轻柔、力度较小的按摩的方式,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使患者身体得到一些的被动的运动,使患者的身心都可以得到放松。

3方法二

3.1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练习中风患者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易使患者内心压抑,情绪异常急躁,因此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练习尤为重要。引导患者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习:①呼吸控制;②下颌运动;③口面运动;④舌运动;⑤软腭运动。同时进行发音、听觉理解、口语表达等练习。与病人对话时语速缓慢清楚,给病人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肢体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还可利用收听广播,阅读等方式练习病人发音。

3.2反复示范一般讲,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采用受损最小的交往渠道和患者建立感情联系。如患者不能讲话和阅读,可用一些患者能利用表达要求的画片,以后可采用单词或短语卡片;如患者对口语理解很差,则可采用手势或视觉信号,配合1-2个意义明确的单词,避免用复杂的长句。要复诵容易听懂的语言,同对正常人说话一样与患者说,特别是老年人对有重要意义事物的记忆和年轻人无明显差异[3]。充分考虑病人不同的文化教育素质,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尽可能用病人熟悉的词语。

4结果

严密观察脑卒中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中风患者均有紊乱的思维和情绪,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存有顾虑,故康复护士对患者要耐心开导,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并强调康复训练的好处和不锻炼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治疗与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并列举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及家属树立起信心,密切配合。

5讨论

大量资料证实,康复是从疾病发生之时就应开始的,康复与治疗同时进行,将会大大提高治愈率,使肢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减少致残率。因为卒中后,瘫痪的肢体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多出现痉挛,若在急性期注意保持病人良好肢置,及时做被动运动及其他康复措施,可避免和减轻痉挛的发生,杜绝废用综合征出现,缩短康复的时间。

不少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的运动状态,这是因为早期没有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并不全是瘫痪导致的,患者的运功功能障碍导致的偏瘫,早期没有介入一定的护理日积月累就造成了肌肉萎缩、关节的畸形等状况。所以如果在早期如果可以进行科学且有效的护理,就可以大大降低脑卒后遗症,降低运功功能障碍发生的概率,这种治疗越早越好,在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的状态,就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了,这对病人的较快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骅.临床康复医学[J].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

[2]郑诚东.临床神经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6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