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故事音乐

教育故事音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故事音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故事音乐

教育故事音乐范文第1篇

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民间传承受到较大的挑战,在高校教育中,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将现代化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采用高校教育中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能够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

一、蒙古族传统音乐特色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和音乐文化品种,包括具有特点的蒙古族民歌、马头琴等特色音乐表达方式、民族乐器等,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

(一)蒙古族歌曲

蒙古族歌曲是蒙古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型,蒙古族传统的歌曲类型包括长调(乌尔汀哆)、短调(宝格尼道)以及呼麦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长调与呼麦最具有草原文化特色。长调声音恢宏雄壮、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曲调高亢悠扬,内容丰富多样,通过长调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短调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和轻快的速度,而且短调吸收其他民歌的特点而呈现出特有的效果,包括《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达古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之夜》《飞速的枣红马》《亮鬃黄骠马》等都具有草原文化的特色;呼麦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特有技法,通过独特的“喉音”艺术,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二)蒙古族调式

蒙古族的音乐主要由不带伴音的五声音阶构成,因为蒙古地区具有辽阔雄壮的特点,因此蒙古族的传统音乐也呈现出雄壮、大气、豪迈的特色。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五音均可作为调式主音,而且以徵音和羽音做主音的调式更为常见。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音调起伏较大,一曲歌曲会出现大跳,音域也较宽,给人以辽阔、奔放的感觉。

(三)蒙古族乐器

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包括马头琴、四胡、三弦、蒙古琵琶、胡笳、火不思等多种乐器。蒙古族的乐器丰富多变,其中马头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其音色低沉柔美,表现力丰富,适宜于独奏与合奏,能够呈现出马匹奔跑与嘶叫,具有明显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特点。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网络化以及信息化发展,民间传承传统音乐逐渐失去吸引力,蒙古族传统民族音乐传承与传播遭到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蒙古族传统音乐得到有效的传播,需要在高校中加强传统音乐教学,做好文化传承。

(一)高校教育的使命

高校肩负着培养传统音乐人才、延续民族音乐传承的使命。通过在音乐教育中设置特色专业,开展民族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传统音乐的创作,能够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而言,在高校中开展传统音乐教育与研究,能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良好的土壤,并且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与生态环境,从而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在高校中开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能够为音乐传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校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个人的学习习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校中开展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能够为音乐传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高校音乐院系开设传统音乐课程,能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接触到蒙古族的传统音乐。

(三)聚集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

在高校中推广蒙古族传统音乐,能够通过高校所聚集的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传播,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校园传播与传承提供受众基础。民族民间音乐得以传播与传承的最大因素为活态的人,将蒙古族传统音乐引入高校音乐课堂,能够使年轻人接触音乐,从而为传统音乐提供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

(四)规模化教学体系提供常态化进程

当前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与传承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传承的能力,即使有一些音乐已经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无法改变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现状。在现代化高校中引入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能够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以规模化的教学体系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有效支持,通过常态化的音乐教学,使传统音乐成为习惯,实现其常态化发展。

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现状

蒙古族传统音乐引入高校教育是当前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高校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

(一)音乐教学理念本土化不足

为了加强高校艺术教育,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令,规定通过艺术教育必须要传承优秀的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与艺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以西方音乐为标准的,民族音乐处于边缘地位,而且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并不完全适合民族音乐教学,适合于高校蒙古族等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与探讨,还需完善当前的音乐研究体系。

(二)音乐教育实践性不足

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学生的专业与学历层次不同,因此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达不到有效的效率。对于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育课普遍缺乏教学指导性大纲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不能够为传统音乐教学提供教学支持。相关研究显示,现有的蒙古族音乐教材相对比较专业,主要是专业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不能够适应普通高校学生使用,应用性不足,无法发挥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作品较少

因为蒙古族音乐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因此无法有效地应对现代文明与发展方式,无法得到真正的传承。而且同时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师掌握民族音乐精髓的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和正规的蒙古族音乐教育,影响了蒙古族音乐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性,需要增强音乐的表现性,从而创造真正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民族音乐。

四、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途径

为了提升高校中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效果,需要加强当前的音乐教学研究,通过政策支持、高校土壤等方式,构建出适宜蒙古族传统音乐发展的背景环境,以细致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途径方式,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效果。

(一)高校树立整体音乐文化观念

音乐教学并不仅仅是音乐唱法、歌词等方面的教学,同时也包含着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多层面的内容,为了做好音乐的传承,应将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作为一个体系,使学生能够置身于传统文化环境之中,更好地感知音乐内涵与表达意义,从而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提升音乐教学效果,需要充分利用地区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加强音乐理念的研究,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风格、实践课程以及蒙古族人文等方面进行教育,从而构建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体系,为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提供支持。

(二)营造良好的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实践的生态环境

在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中,应该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重视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在艺术教育、舞台、艺术评论等方面对蒙古族音乐进行传播与推广,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蒙古族音乐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跳出固定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创造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蒙古族音乐,通过社团、课程等方式培养蒙古族音乐的受众,开展有效的人才教育与培训,从而推动教学实践发展。

(三)内蒙古地区高校加强实践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任务

内蒙古高等院校作为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基地,承载着传播文化、输送人才的历史使命。为做好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内蒙古地区高校需要加强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认识。高校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培养未来发展适用的人才,也需要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出发点,将教师作为传承的主力,培养教师对传统音乐的感受与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水平。为了做好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以自身的思想与行动带动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加强民族音乐的推广与传承。同时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授当作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将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推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有效传承。

教育故事音乐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活动都是需要乐谱加以记谱和表达,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也正因为如此,历来的音乐教学都把“识谱教学”做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且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谱读乐”的要求,这与以往相比降低; 识谱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更好的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在音乐实践中学习识谱�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识谱教学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活动密切结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可以使用模仿的方法学习演奏,还可以用即兴是方法创造音乐,把枯燥的音符转化成鲜活的音乐形象,这样一方面更加形象、具体,另一方面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现在世界上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专门研究儿童学习器乐从听入手,并不先教识谱再教弹琴,就是以听唱(奏)法进行识谱教学,这就意味着在进行歌曲教唱、演奏乐器、欣赏乐曲等活动时“捎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这些教学活动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听会唱的歌曲,是通过“听”会的多?还是通过识谱“学”会的多?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唱歌课的教学中,先让他们把歌曲唱会,然后再唱曲谱。由于歌曲的曲调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印象,那么,他们便会很快反应过来:这个音应该唱多长;下一个音又应该唱多长;这个音应该唱多高;下一个音又应该唱多高……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头脑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音高和节奏的感觉。我想,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音高和节奏感(尤其在学生基础较差的阶段)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对这曲谱很熟悉了的时候,我们再把中间的识谱知识拣出来解释给他们听。这样的话,学生即能很轻松地理解这些概念,而且还能加深对概念的记忆。�

音乐课提倡乐器进课堂,这是识谱教学最好的实践活动。通过电子琴的演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课提倡乐器进课堂,这是识谱教学最好的实践活动。通过电子琴的演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提高识谱能力。�

二、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

《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1)小学低年级做为识谱教育的准备阶段,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并要求学生多做“背唱歌曲的唱名”,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正式识谱学习打下基础。2)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看谱唱歌,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会识谱。�

学生的识谱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材只给我们提供了素材,音乐老师如何运用好这些素材,需要根据每一年段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识谱计划,结合每一课创造性的来做好每一环节。�

三、结合学生实际 慎重选择简谱和五线谱�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曾有多次推动“简谱改五线谱”的努力,然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我国广泛使用简谱的现实倒得到了一些外国教育家的赞许。其实,衡量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不能以选择何种乐谱为依据,学习简谱未必就是“拖了音乐教育的后腿”,改学五线谱也未必能获得“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效果,因此,在选择使用何种乐谱的问题上,要注意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本地区、本校近年来使用谱种的具体情况,慎重做出选择。�

四、五线谱识谱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

教育故事音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梦组个传统音乐 高等艺术教育 传承 实践 思考

1 前言

蒙古族传统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我国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来看,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传统文化面临着着生存的困境,能够让蒙古族传统音乐在舞台上进行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少,蒙古族传统音乐无法有效的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很多人都不了解蒙古族传统音乐,这都给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容易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由于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现代人对于科技的追逐非常的狂热,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只对现代流行音乐感兴趣,而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缺乏了解,我国音乐行业中的机构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播也不够重视,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音乐市场中的经济效益非常的低,不能满足音乐机构或者是音乐公司在经济这一方面的需求,我国相关传统文化管理部门,在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文化的传承上也没有一个有效的传承方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导致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文化陷入生存困境。

2 分析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实践

2.1 提高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名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在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进行教学时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制定适合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案,完善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缺陷,高等艺术院校中的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对于高等艺术院校中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非常的重要。

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于蒙古族地区中,一些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非常的重视,我国在蒙古族地区中建造了很多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建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建造的高等艺术教育院校中设置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门课程,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提供了相应的产地,使蒙古地区中的学生能够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门学科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我国在蒙古地区不仅仅只是建造了相关的高等艺术教育院校,还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制定了很多相关的策略,用来促进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根据对蒙古地区中高等艺术教育学院的调查,我国蒙古地区中已经有八所高等艺术教育院校中在学科专业中安置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门学科课程,这些高等艺术教育院校担负着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传统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挖掘蒙古族传统音乐中还未被发掘的文化资源,要加强对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相关乐器的教学,构建健全的音乐人才培养体系,音乐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自身在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能水平,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蒙古族传统音乐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

2.2 创新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保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强化传承实践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名族传统、专业性音乐人才的培养,这是有效促进我国名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名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蒙古族地区中的高等艺术教育院校,要将民族传统、专业性音乐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在教学中的目标,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对于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就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模式上来看,很多院校的教学模式都充分的体现了民族传统的音乐特色,一部分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招生的方式上也有相应的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人才的培养,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化了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传承实践。

我国蒙古族地区中,一些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在内部设立了相关的青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合唱培训班,在蒙古族的各个地区中招收与寻找一部分用于音乐天赋的孩子,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蒙古语的教学,聘用一些专业性的音乐人才在蒙古族传统音乐课堂中进行教学,还创设了一些表演的舞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活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合唱团在参加国际音乐比赛与国内音乐比赛中,所获得的奖项也非常的多,以合唱这一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在高等艺术教育院校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中教学方式也体现出了创新意识。

3 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思考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方面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青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方面的保护意识。这几年,我国各个地方中,相关的博物馆、图书馆等一系列公共场所都加强了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力度,我国教育部门也将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了教学教材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教学内容。

3.1 融入特色的音乐理念

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蒙古族中具有特色的音乐理念。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传统文化中的形式呈现出了多样性,具体表现在表演形式,所以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中,要对蒙古族传统音乐内在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将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一些基本理念、音乐内涵,融入到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中的器乐、声乐的教学中。

3.2 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不仅仅只是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喜爱上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中进行学习时能够意识到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多么的重要。所以,音乐教师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在教学中将原有的课程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将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内容与音乐表演相结合,使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具有整体性。例如:教师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教学中,能够列举一些表演例子与音乐知识,在学生的面前展示出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特色,这样能够有效的挖掘学生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中更加认真、用心的学习。

3.3 完善蒙古族传统音乐课程中的教学内容

蒙古族传统音乐教材中的内容非常的重要,关系着高等艺术教育院校在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效果与质量。所以,高等艺术教育院校中的相关部门要对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完善,请一些音乐文化这一方面的专家、教授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教材进行编制,将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各个部分全面的编入教材中去,例如:作曲、器乐、声乐、合唱、基础知识等一系列方面,还要注意将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具有特色的地方编入到教材中,使学生在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蒙古族传统音乐教材内容的完善,能够有效的提高蒙古族传统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这一文化的传承非常的重要。

教育故事音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60-02

一、循序渐进原则为何被忽视

循序渐进原则在幼儿园教师看来是简单又平常的教育原则,因此往往被他们所忽视。教师们似乎更愿意去接受一些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并注重这些新原则和方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在教师们看来,新的东西就是好的、有价值的,这种观念使他们忽略了那些看似平常的原则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们不能一味去追求新的教育方法,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在理解像循序渐进这样一些经典原则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将这些原则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创新并不单指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创新,在原有教育观念、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具体细节上的创新只要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也同样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循序渐进原则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并不是什么新的教育原则,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许多有关教育的书上都有提及。但由于一部分幼儿教师关注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循序渐进原则不重视,自然也没去深入领会该原则的含义。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循序渐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循序渐进原则在音乐活动中的具体含义。许卓娅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提出的第一条原则(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其实就是循序渐进原则。许卓娅指出: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地把握学前儿童的原有基础。“原有基础”在此特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发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音乐的经验,而且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也有学者把它称为“发展性原则”,并认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贯彻该原则首先表现在音乐活动应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应将儿童的原有水平和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无论是确定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还是选择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无论从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顺序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比如,在节奏方面,从适合儿童自身活动的节奏特点(行走合乎四分音符,跑步合乎八分音符)入手,在曲调方面,从幼儿发声最早、最自然的音调下行小三度(Sol-mi)起步。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对象(儿童)的周围音乐环境,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简而言之,循序渐进原则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含义是:注重幼儿的原有基础(包括幼儿已有的音乐经验和非音乐经验),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保证音乐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方法的选择和幼儿的发展阶段相符合;幼儿的音乐学习和幼儿的发展相一致;音乐教学活动的结构和顺序要适应幼儿发展的先后次序,并通过小步递进的形式真正推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实践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园教师了解了循序渐进原则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含义之后,就需要思考如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接下来笔者以江苏省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一节音乐教学活动《大象和蚊子》为例,探讨循序渐进原则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案例描述。这节活动大致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讲有关大象和蚊子的故事,并通过动作将故事表现出来,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幼儿们听得很入神,并积极模仿老师的动作。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出示图谱。教师边让幼儿看图谱边告诉幼儿图谱与前面所讲故事的联系,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了故事情节。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开始播放音乐,并示范用前面故事中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动作,并跟着教师一起听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各种动作。幼儿跟随音乐做了几遍动作之后,进入最后环节,教师拿出五种乐器,让每个孩子选择一种乐器,并让孩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在该环节中,有些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开始与旁边孩子嬉戏,还有些孩子不知何时轮到他来用乐器演奏。尽管教师在努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似乎作用不大。

2.案例分析。从以上案例可看出教师前几个环节似乎都是为了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们合作用各种乐器来表现音乐的变化,但幼儿并没达到老师的要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第一、二环节,教师设置的故事比较有趣,能吸引幼儿。幼儿积极跟着教师用动作来表现故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始终没有听到音乐,教师一直在用语言结合图谱讲述故事,用动作表现故事。到了第三环节,教师才播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听了几遍就进入了第四环节,可以说在幼儿对乐曲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马上拿出乐器来要求幼儿用乐器表现前面听到的乐曲,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再加上乐器种类过多,分给不同的幼儿后,每个幼儿等待轮到自己演奏的时间较长。对中班幼儿来说,让他们等待好几个八拍才轮到自己确实难度较大。幼儿对乐曲的不熟悉,及等待时间较长,有些幼儿自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及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他来用乐器演奏的情况。由于教师急着让幼儿听故事,根据故事做动作,幼儿倾听音乐,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和让幼儿合作用乐器演奏音乐这些环节放在一起用一节教学活动的时间急匆匆地教给幼儿,幼儿显然无法咀嚼这种“压缩饼干”,最终幼儿既没有很好地感受音乐,更无法用乐器合作表现音乐。

3.结合案例谈实践循序渐进原则的方法。①准确把握幼儿的原有基础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前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之前,无论是确定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还是选择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在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仔细认真地考虑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如果能将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结合起来,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出示图谱,将抽象的语言和形象的图像相结合,这样便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在幼儿对故事了解并能根据故事做动作之后,幼儿将比较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此外,在第四个环节,教师在采用让幼儿轮流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活动时,教师如果能考虑中班幼儿的特点,给中班幼儿提供2~3种乐器,那么幼儿不仅能较快地熟悉这些乐器,而且等待轮到自己演奏乐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不容易分散注意力。②在音乐活动中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每次教学都应让幼儿从最简单的活动开始,通过多次重复直到幼儿能熟练前面的活动后,才开始下一个活动。这样前面的基础牢靠了,才有利于下一个环节活动的展开。幼儿在充分掌握中低层次的活动之后再进入较高层次的活动中,通过小步递进的形式真正推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获得发展,慢慢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审美经验提升。比如,在上述案例中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应让幼儿多次重复倾听音乐,以便幼儿充分感知音乐的变化与故事人物、动作的关系,在幼儿熟悉音乐后,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这个环节是这节音乐活动的重点环节,所用时间是应长一些。这个环节将为下一个环节: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打下基础。一节音乐课时间不够的话,可以把该音乐活动分成两节课上,“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放到下节音乐活动中进行,而不要像本案例中那样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中匆忙就教给幼儿。

参考文献:

教育故事音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注重“听”更重“读”; 注重“乐”更重“器”; 注重“情”更重“感”; 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有人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是财富,财富由年轻人去继承”。因此,“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的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然而,笔者对本校所教的高一学生们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是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的,剩余百分这三十多是明确提出不喜欢这些音乐。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并且强烈希望把流行带进课堂教学。我们不反对学生喜欢通俗音乐,因为其旋律优美及容易传唱等特点使人非常容易接受。但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只喜欢流行音乐是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欣赏经典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的修养和素质。因为这种音乐又属于文化、美学的范畴,给人带来一种审美的享受,有助于提高其修养开发智力。

综上所述,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并喜欢上民族音乐,并继承和发扬它呢?

一、注重“听”更重“读”

在普及民乐的过程中,应侧重讲述经典民乐背后的故事。轻视故事是严重错误的,中国民乐中的经典作品背后,无不有着或豪情激越,或感伤凄美的故事。比如《高山流水》中俞伯乐和钟子期之间可知可感的知音情,比如楚汉战争中项羽遭遇《四面楚歌》后的惊慌失措,比如脍灸人口的唐名篇《春江花月夜》所蕴含的离情别绪和人生况味,再比如《梁祝》之中梁山伯与祝英山之间缠绵悱恻感天动地的爱情。如果没有对其背后故事的深入细致的了解,仅凭对音乐的泛泛聆听是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感悟的。典故何来?故事何事?源自何时?出自何人?其实,这都是我们伴随音乐故事所需要解读的文化背景。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对故事的完整、细致的梳理和解读,而非简单的点缀式的可有可无的解读。另外,从音乐作角度讲,必须搞清楚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音乐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读民乐大师的人生与创作。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流行音乐趁虚而入,充斥着中学生的头脑,“追星族”席卷整个中学校园,甚至绵延至大学,从此与传统民乐和西方音乐绝缘。笔者在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说出你知道的中国民乐大师中,仅有四分之一的人能答出个别人,民族乐器的听辨与更是寥寥无几。

二、注重“乐”更重“器”

在民乐发展中“器”与“乐”始终是相形并进的,如果说乐是内容,那么器就是形式:乐是灵魂,器就是肉体。对乐和认识离不开对器的认知,对器的表现离不开对乐的升华,在这样一对互为表里的辨证关系中,我们就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相对均衡的把握。

每一种乐器总与每一个民族相关,每一种乐器总有一段悠远的故事,每一种乐器的每一种表现力都是无法替代,民族的历史民间的故事,民乐的表达都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用各种手段来展示民乐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及音乐特点。近些年来,中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知贫乏。有不少的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少知又少,甚至有学生闹出把吉他当作民乐、二胡的演奏部位在腰间这样的笑话出现,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学生对西洋乐器的推宠令人反思,不少学生在课余练习小提琴、钢琴以及萨克期等西洋乐器,相比较中国传统乐器来说,笔者深感遗憾和失望,我们的乐器照样有着丰富的表现力,照样可以与西洋乐器相媲美,作为一名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完全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民族乐器通过教学手段、演奏、影视传播等得以认识上的普及。

三、注重“情”更重“感”

我们常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民乐的普及过程也是情感传递的过程。我们在体验民乐情绪的同时,学去感悟。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苦辣酸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因此,我们的感恩不仅源自我们的心灵,更来自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来自于千秋百代中华民族的普罗大众。

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中“母语”。不管你走到哪里,亲近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绝不会改变。但同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弘扬,并非一定要排诉和拒绝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开阔我们音乐教育的视野,丰富我们音乐教育的内涵,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远远不及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而在现代的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虽然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民族音乐教育中高中音乐教育实践常常被忽视。教学模式倾向于专业化,形成了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构建新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模式中作用重大。

二、教学策略

中学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和感受与欣赏三个部分。针对中学音乐课现状建议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并尽可能地拓宽知识面,从而具备广泛的音乐知识及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并言传身教地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2.改进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审美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拓宽教材范围。 音乐教学要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