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范文第1篇

衡水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依据现状主要是通过现已经存在和可以挖掘创新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及环境人文资源作为基础载体,增加内容和形式,通过合适的宣传渠道和方式,达到对外辐射和交流的目的。促进衡水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关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龙头产业入手。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必然要抓住特色鲜明的龙头产业。以中尼文化交流为例,在1971―1985年的初创阶段,中国运用的就是“乒乓外交”策略,来带动对外交流,衡水可以抓住基础教育这个品牌,开展短期访学交流,或者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会议等项目,可以让每位校长遴选两名本校的学生,一道来访问。学生回去后,可以现身说法,更有助于文化的交流。

二、初创阶段,可以试着从文艺、学术、体育等多角度,打开文化交流的局面。文艺、学术和体育是文化交流的普遍载体,范围广,辐射面大。衡水市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已经举办了四届,初具品牌规模,下一步应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和舆论宣传建设。文艺和学术方面可以广开渠道,以衡水湖的休闲特色承接各种文艺和学术交流活动,或联合衡水学院与文化局主动策划和创立几项艺术交流项目,如:衡水湖湿地画家写生节,湿地摄影界等等。旨在进一步推动衡水市的艺术文化交流与繁荣。

三、进一步拓宽渠道。拓宽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内容。使文化交流的规模、形式、数量都有新的突破。加强与京津地区文化艺术公司的合作,搭建与京津地区合作的新平台,将交流拓展到卫生、科技文化、经济等多方领域。

四、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建议京津冀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将京津冀户口统一划归北京,这将从教育、经济、房地产等根本方面促进津冀的发展。

五、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在文化交流的发展阶段,媒体意识一定要加强,要想在特色、品牌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加强传媒方面的力度。

六、文化交流是一个系统问题。文化交流落实在行动上可以零打碎敲、各个击破,但在理论指导上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相互统筹的战略纲领,谋求全局效应。可以组建一个专门执行委员会,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一整套文化交流战略。

七、文化交流是双向行为,无论是送出去的,还是请进来的,都要重视质量。

八、文化活动承办单位,要积极探索市场运作之路,把文化、社会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积极主动地持续地举办各种文化交流项目。借鉴和利用国内通行的商业模式和渠道,发挥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扩大衡水文化产品服务的国内市场的份额。

九、要持续不断的改善文化市场投资环境,吸引企业投资衡水文化交流产业和项目,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衡水市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繁荣与发展能否上水平,上台阶,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导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参与与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文化建设与交流提出了新的建设方向,也指出了目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如文艺出精品、出人才的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填空白、补短板,服务效能有待提高;文化产业还需要一批新的增长点做有效支撑;对外文化传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对高新科技应用不充分;一些文化单位活力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等。

衡水的文化建设和交流要抓住十三五的大好发展时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效益,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创新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方式、着力推动衡水传统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范文第2篇

一、目前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与旅游规模发展现状

(一)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特点

通过中日青年文化交流具体方式和内容的总结,可以发现,其交流呈现以下特点:

由于两国历史文化的相似性,中日两国青年的往来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相比于政界和商人的往来来说,功利性和政治意图大大降低,具体交流形式也相对活泼多样。比如针对一些爱好诗词文学的青年开展的中日青年诗歌交流会,让两国青年在互相往来中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彼此文化中诗歌的发展方式、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诗歌所传达的具体含义。再如,针对日本的和服文化和中国的汉服文化研究,也让两国青年更加了解彼此的发展历史。

在中日建交之时,中日的文化交流仅仅局限在学者和政府官员以及一些民间组织当中,而伴随着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日青年的交流,尤其是中日青年的文化交流逐渐被纳入到旅游体系当中,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项目得到深入开发,日本青年在中国的足迹更是从东部沿海扩展到了中国内地,影视、科技、体育、学术研讨等活动也开展的越来越丰富。

(二)两国文化交流下的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从游客具体人数来看,中国入境游中,日本游客占据绝大部分,其所为中国所创造的外汇收入更是占据中国外汇总收入的10%左右。更是有十几万人次的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并在回国之后为中日的友好交往、政府机关之间的友好往来等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综合日本游客的旅游动机分析,以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人数占据总体旅游人数的半数左右。尤其青年文化交流中,受到动漫产业、影视产业等的影响,以了解两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青年旅游团体在不断增多,旅游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二、扩大旅游事业形势下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综合当前的国际形势、文化沟通形式和基本的经济往来形势来看,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的展开主要对两国产生以下影响:

(一)利用文化交流提供政治沟通条件,通过文化交流的有效展开,两国的民间认识通道被进一步打通,为政治方面的互通往来提供条件,有助于两国就友好关系的展开达成一致的政治意见,尽可能避免某些意图破坏世界和平组织的影响。

(二)文化沟通的展开帮助两国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比如中国可以吸收日本文化中对于古典文化的传承以及新型科学技术的开发以及影视产业的发展,日本也可以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了解本国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内涵。

(三)中青年文化交流的实现可以保证两国经济合作的有效展开。日本与中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利用中青年文化交流带动两国旅游产业的合作和发展,可以寻找新的经济促进空间,更为经济利益创造提供基础和保障。

三、扩大旅游事业视角下开展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中日统一旅游文化交流方案

现当代的青少年旅游,大部分以现当代的青年设施为主体,其对西方的旅游资源较为熟悉,因此,为了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条件,中日之间可以以西方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为借鉴内容,进行中国文化城或者日本文化城的打造,让中日的青年能够通过这些浓缩的文化建筑更快了解中日文化,并明确自身所想要了解的中日文化内容。同时,也可以以现下年轻人比较感兴趣的动漫、语言学习等为主题进行旅游文化节,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价值,激发中日青年对于文化性旅游的兴趣。另外,中日旅游部门也可以以文化传播为主要形式,开发中日青年文化旅游专线,中国可以将故宫、长城、西安等文化古都、南京等重要文化城市纳入旅游线路的制作当中,日本也可以将京都、奈良、大阪等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入旅游路线当中,帮助青年的文化旅游事业更加的往纵深层次发展。

(二)推出针对青年文化旅游的有利方案

青年作为消费群体,其消费的创造并不是中日开展青年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中日青年的文化交流事业发展,给更多的青年创造了解对方国家文化的机会,中日两国的旅游部门可以和旅游相关事业单位协商,进行专门的中日青年旅游机票价格的协商,为青年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同时,为更好的促进文化交流,避免因为语言障碍出现交流不畅的局面,中日也需要建立完备的日语、中文旅游向导系统。旅游部门也可以利用网站宣传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了解中日旅游并积极参与其中。

(三)确定以旅游事业发展为基础的学习交流计划

为了给中日青年的文化旅游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中日旅游部门也可以与高校之间相互协调,建立中日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交换生计划,并通过与相关行政机关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协调,保障交换生的旅游安全和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展开。当然,交换生组织也可以定期举行以青年为主题的文化品牌认识活动,比如让日本青年认识活字印刷术,让中国青年进一步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等。

四、结语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交流 文化贸易 文化传播

    当今时代,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改变了传统商品生产和服务的条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产业和生产组织形式。在当今信息社会,经济的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范围,而越来越倚重于知识、无形价值和创新能力。经济日益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创新已经占据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越来越体现为其学习、创新和知识生产的能力。在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中,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国际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概况

    当今世界已经全面迈人了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不同地域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广泛,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也日益重要。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出版了《世界文化报告:文化、创造性与市场》和《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行动框架》,这两份文件都特别强调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传播政策中,虽然没有声明要重建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但作为美国政府的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国内的文化产业政策基本上是越来越放松管制,其理论基础是市场理论和多样化原则。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非政府部门的文化企业为巨额利润所驱动而进行的经营性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在对外宣传方面已与美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英国政府为扶植文化产业发展,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英国政府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完善自我,抓住机遇,扩展国内外市场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日本经济长期低速徘徊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995年,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方略;2001年,日本开始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2003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计划到2010年让到日本旅游的外国客人达到1 000万人,比2001年提高1倍。为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到实处,日本政府还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制定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如: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在中国圆满闭幕,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天津周”和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对外文化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中法文化年影响巨大,盛况空前,全面提升了两国的政经关系,把中法以至中国与欧盟的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示范作用,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希腊等国已相继提出要与中国举办文化年。中国在对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同时,“十一五”规划还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贸易,复兴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文化贸易方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过去20年间,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从1980年到199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等文化贸易的年贸易额从953亿美元猛增到了3 879亿美元。但是,这些贸易绝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出口额的55.4%,而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进口额的47 %。跨人21世纪以后,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大国排序有所更替,然而总体格局并没有变化。这些国家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进口国,2002年其进口额高达153亿美元;英国是第二大文化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大约是美国的一半,为78亿美元;德国是世界第三大文化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为41亿美元。

    二、对外贸易中文化交流的方式

    1.媒体作用

    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媒体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2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为媒体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中国加人WTO后,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需要世界信息,世界也需要中国信息,双向选择剧烈增加。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包括政治上、文化上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国有报纸2 000多种,杂志8 000多种,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约有2 000个频道,有近10亿的电视观众,同时有超过1亿的互联网使用者。媒体、媒介成为中国对世界宣扬中华文化,加大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手段。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传媒在资本、经营网络、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和人才素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文化贸易方面,我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逆差是以5一10倍的数字来显现的,中国书刊版权贸易上的逆差更高达10一15倍。因此中国媒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计,中国媒体要成为世界主流媒体,还需要很长时间,甚至10一20年。媒体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肩负着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普及汉语文化,发扬宣传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

    2.政府作用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传播

当今时代,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改变了传统商品生产和服务的条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产业和生产组织形式。在当今信息社会,经济的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范围,而越来越倚重于知识、无形价值和创新能力。经济日益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创新已经占据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越来越体现为其学习、创新和知识生产的能力。在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中,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国际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概况

当今世界已经全面迈人了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不同地域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日益广泛,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也日益重要。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出版了《世界文化报告:文化、创造性与市场》和《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行动框架》,这两份文件都特别强调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传播政策中,虽然没有声明要重建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但作为美国政府的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国内的文化产业政策基本上是越来越放松管制,其理论基础是市场理论和多样化原则。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性扩张,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非政府部门的文化企业为巨额利润所驱动而进行的经营性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在对外宣传方面已与美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英国政府为扶植文化产业发展,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英国政府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完善自我,抓住机遇,扩展国内外市场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日本经济长期低速徘徊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995年,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方略;2001年,日本开始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2003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计划到2010年让到日本旅游的外国客人达到1000万人,比2001年提高1倍。为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到实处,日本政府还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制定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如: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在中国圆满闭幕,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天津周”和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对外文化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中法文化年影响巨大,盛况空前,全面提升了两国的政经关系,把中法以至中国与欧盟的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示范作用,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希腊等国已相继提出要与中国举办文化年。中国在对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同时,“十一五”规划还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贸易,复兴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文化贸易方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过去20年间,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从1980年到199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等文化贸易的年贸易额从953亿美元猛增到了3879亿美元。但是,这些贸易绝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出口额的55.4%,而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进口额的47%。跨人21世纪以后,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大国排序有所更替,然而总体格局并没有变化。这些国家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进口国,2002年其进口额高达153亿美元;英国是第二大文化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大约是美国的一半,为78亿美元;德国是世界第三大文化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为41亿美元。

二、对外贸易中文化交流的方式

1.媒体作用

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媒体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2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为媒体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中国加人WTO后,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需要世界信息,世界也需要中国信息,双向选择剧烈增加。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包括政治上、文化上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国有报纸2000多种,杂志8000多种,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约有2000个频道,有近10亿的电视观众,同时有超过1亿的互联网使用者。媒体、媒介成为中国对世界宣扬中华文化,加大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手段。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传媒在资本、经营网络、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和人才素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文化贸易方面,我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逆差是以5一10倍的数字来显现的,中国书刊版权贸易上的逆差更高达10一15倍。因此中国媒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计,中国媒体要成为世界主流媒体,还需要很长时间,甚至10一20年。媒体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肩负着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普及汉语文化,发扬宣传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

2.政府作用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市场经济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担负着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能。界定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放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背景下考虑。十六届五中全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提案就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对外开放的关键。这一提法表明了在“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以前涉及政府职能经常从经济角度考虑,许多地方政府把GDP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中国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把重点放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科学发展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政府具有制定文化战略的职能。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总的来说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文化产品的冲击。因为外国文化产品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我国加人WTO承诺文化市场的开放,首先面临占有国际优势地位的文化产品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冲击。第二个是文化资本的冲击。当外国文化产品在文化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时,他们一定会谋求对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整合。国际文化资本进人中国参与整个中国的文化企业的生产,采取某种本地化的生产方式,就地整合资源,就地生产、产品就地出售,这是一种跨国文化企业的比较合理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外国文化资本进人中国文化资本市场势头一直比较猛烈。第三个是文化价值观的冲击。随着外国文化产品的普及,它负载的是外国文化价值的内容,它一定会对我国文化消费者在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三方面构成全球化对中国文化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需要制定本国文化发展战略,宣扬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对此,日本的经验可以借鉴。学术界认为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其发展的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是从明治维新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这段时间,被人称之为“军事立国”阶段。从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被称之为“经济立国”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阶段。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发展战略的转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与美国、欧盟并驾齐驱的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日本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包括环境的问题、国家形象的问题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日本适时提出了文化立国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这么一些内容:首先,要确立一个国家形象,这个形象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创新精神的一个国度,而不仅仅是能够制造物质产品的国家。其次,要尽可能地满足公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再次,要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化战略是许多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目前也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发展文化产业,实际上制定文化战略也是政府应对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的挑战。

3.对外贸易自身作用

对外贸易自身作用体现在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外文化贸易来促进本国文化走向海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近期来看,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通过整合我国的文化资源,开发我们的文化产品,提升我们的产业结构,增加我们产业附加值,无论是高技术附加值,还是高文化的附加值,目前正在成为一个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新的战略重点,这就造成了一个大的发展态势。即把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把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融为一体,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的中心这两件事也结合在一起。我们不仅要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所谓“中国制造”,而且我们要变成“中国创造”,我们要成为一个世界的创新中心。

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渐衰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呈现了严重的逆差。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十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到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100多所孔子学院等,都具有一定声势和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无论是文艺演出、影视作品、图书期刊、动漫产业还是语言文化等,存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超”,处于绝对输人国地位,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对于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来讲,对于一个正快速发展追求民族复兴的国家来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缺乏品牌文化产品

我们输出的文化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反映当代中国发展面貌、当今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有限,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原创作品太少,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代表国家形象的高端文化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也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部,动漫产业与美国和日韩相比我们才刚刚起步。我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产品。而美国的品牌文化产品就遍布世界各地,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以及各种美国大片等。

2.观念滞后,缺乏创意

在传统观念中,文化就是文化,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中国人很少想到去卖文化,这种思维方式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不少的差距。文化产品能否赢得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所内含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因素;在于文化产品是否具有思想感染力、情感的亲和力、精神的震撼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凝聚力。只有赋予文化产品这几种力量,才会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购买你的产品。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企业在制定贸易策略时应注意与当地文化融合,创造为当地人易于接受又有吸引力的情境。在整个经营设计过程中注意配合文化环境要求进行创新,既要创造出适合销售国文化的产品,又要使定价的方式和程度为之接受,还要找到适合当地的渠道,采取购买对象乐意接受的宣传方式。美国人在中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店里将玉米羹、汤和可乐同售;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定位等都是中美文化融合的良好开端。

3。缺乏国家战略与支持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缺乏国家战略,缺乏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植,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缺乏国际化的运作和推介。国家应制定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战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着眼长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循序渐进,搭建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策划组织一系列高端的中国文化产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水平。

四、扩大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现状是文化实力与经济大国地位严重失衡。文化的“人超”地位,客观上为西方文化提供了文化受众,强化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影响了国家的文化安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目标,中国文化要繁荣振兴,要加大对外交流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国家应制定和推行战略性文化贸易政策。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过程中推动文化的发

展,是国家在制定文化贸易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政府进行合理的干预,适当运用关税、补贴,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将会刺激和提升我国的文化产品乃至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也都采取过这样的政策。

第二,国家应加强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互联网的无界性,使文化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对全球文化的发展、创新和传播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发展潜力巨大,是我们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和窗口。建议国家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招募聚集一大批优秀外语人才和网络技术人才,负责互联网的对外文化传播与管理。

第三,加强对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和思维特性的研究,以增强针对性;善于借用西方人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例如歌剧、舞蹈、交响乐等,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加强高等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国家良好的文化形象,有创意的、高精尖的文化艺术产品,要靠优秀的、杰出的文化艺术人才去树立、去创造、去表现、去经营。国家应按时代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设置更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对其投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使这样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成为国家文化走出去所需杰出人才的摇篮,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力不竭的助推器。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范文第5篇

【摘要】跨文化是产生谈判冲突的罪魁祸首,也是决定商务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谈判者需要提高跨文化冲突能力,尊重对方文化,因为谈判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决定了国际商务谈判的最终命运。本文主要从跨文化冲突能力出发,阐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养成跨文化冲突能力等。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 跨文化冲突 养成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热潮席卷全球。国际商务活动也日益增多。于是,如何利用商务谈判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在国际交往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跨文化间的沟通是国际商务活动的本质,是在不同的文化下,每个人都为了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商务活动。国际商务谈判之中不仅有利益的冲突更有文化的较量。

1跨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双方,其价值观念、风俗风情、生活习惯都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作为产生冲突的罪魁祸首,在国际谈判中,文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情况下,谈判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大,谈判越容易失败。文化距离可以是对某些残留的历史问题的不赞同或对的亵渎等宏观层次,也可以是某些事件的不同看法等微观方面。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谈判双方,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语言交际能力都影响到了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由于谈判双方的期待值不同,一定没有达到一方的期待,谈判将很难进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崛起,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文化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进行交往。跨文化能力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培养跨文化冲突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培养跨文化冲突能力能提高跨文化能力,学会跨文化冲突能力能为国际商务谈判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评价跨文化冲突能力的标准

只有掌握了跨文化冲突能力的标准,才能培养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能力。衡量谈判者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表现是否合格时,常将评判标准分为顺应性、得体性、有效性三个层次。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跨文化冲突,只会给严峻的国际关系雪上加霜。交际者能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改变自身的交际行为的能力称为顺应性。这要求跨文化交流者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双方优势、劣势、目标、利益协调自身行为,这要求跨文化交流工作者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满意度称为得体性。跨文化交际者为了在国际交往中表现的得体往往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毕竟不得体的交流模式将会为一次国际商务交往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学习得体的跨文化交往知识势在必行,跨文化交际者需要了解对方的、价值观等,并将这些内容巧妙的引入谈判中。这表示谈判双方欣赏至少并不排斥对方的文化,打破交流时的障碍。在发生冲突时,跨文化交际者能达到彼此坦诚相待 ,减少自身损失称为有效性。谈判使得有效性常常要求跨文化交流者拥有渊博的学识,灵活的头脑,某种情况下,他们必须保持中立。称职的跨文化交流者为了达到不同交际目的,常常掌握多种策略性的谈判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得体性”和“有效性”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标准,谈判时当其中双方都能得体交流时,必能促使谈判的有效进行,当其中一方努力促进项目的有效进行时,必定得到另一方更为得体的交际。

3跨文化冲突能力的养成

跨文化交流者的跨文化冲突能力是决定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怎么样做才能养成跨文化冲突能力呢?第一,跨文化交流者要坚持最初的谈判动机。平等是进行谈判的前提,坚持平等谈判的原则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第二,尊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是对对手最起码的尊重。人们总会在无意识间表现出排己现象,对于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人们常常会恶意的抵制。但在谈判过程中,要想谈判顺利地进行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对方的文化,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会。

跨文化冲突能力包含广泛,内容繁杂,跨文化交流者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提高自己的跨文化冲突能力。首先,跨文化交流者要掌握国际商务交往间的原则。尊重对方,谦逊待人,尽量避免触碰那些交往中的禁令。其次,掌握谈判技巧,准确运用商务语言。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跨文化交流工作者若是能巧妙的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则可以轻易解决谈判冲突问题。跨文化交流工作者要对对方的文化有初步的了解,避免谈判过程中的冲突。比如有些行为在一些文化中含有褒义但是在其他文化中很可能含有贬义,具有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你在谈判中解决谈判冲突。最后,谈判者要对对方文化保持敏感度。善用对方文化打破僵局,赢得主动。

4结语

尽管我国对国际商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跨文化冲突的阐述却如凤毛麟角。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商务谈判日益频繁,跨文化成为决定国际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凭证。谈判者跨文化冲突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O明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措施.《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