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微课;汉语言文学;成人教育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运用网络技术,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学生受时空限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在教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微课手段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局限和难以回避的问题。
一、微课成为现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手段,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效果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是成人学生克服职业及居住的空间局限,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之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培养模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训练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越来越受到成人教育的青睐。但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未能结合成人的实际和要求,大多采取了普通高校教学的模式。不少学校成人教育盲目追求招生规模和经济效益,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实际资源承载能力难以适应的办学规模。有的学校仍然沿用了粉笔加书本的传统授课模式,忽视成人教育教学技术改革和运用,以至多媒体教学资源弃之不顾,网络等远程教学模式应用更少,更谈不上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性辅导,这些已经无法满足成人的个性需求。当前,慕课和微课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也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慕课在借鉴传统课堂组织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打破了教师班级小规模授课和“机械化灌输”的教学模式的局限,能够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生理机制进行设计,并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行为。慕课需要处理好大量资料的整合、师生交流关系,以及实践课程的运用,需要在多样教学资源互助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也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与慕课相比,微课具有短小精炼、实用好用、新颖互动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较之慕课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成人教育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更易于运用。
二、微课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文课程的助力
因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对象大都是在职学员,学习对象的时间与空间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人文学科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容易变成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提升和保持,普遍存在着老师教授苦难、学生拒绝学习,“混文凭”的情况。微课所具有的特点,使之成为当下解决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微课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有许多专有概念比较抽象,如何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怎样获得知识以至自身的提升,这些都显得十分模糊,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教学的难点,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学生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体味文学的魅力,这是现在成人教育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微课关注的教学点十分具体,针对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有效的讯息,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再专门进行知识点的普及而进行教学延伸,既能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又能将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出来,让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感知教学内容,极大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
(二)微课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进行对接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十分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十分突出主体的感受,借此来引导学生对于文学的感知能力,感受文学的美学蕴藉。但受学时所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无法像全日制本科教学那样在传统课堂上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更主要的是围绕主干课程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学生也无法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内容。微课则利用其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的特点,整合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普及知识,对受时空限制和教学内容限制的成人学生将大有裨益。微课还可以拓展成人教育除主干课程以外的其他知识,诸如可以开设影视欣赏、写作、博客教程等现代化的文学课程,既体现时代特点、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能弥补成人教育教学中选修课的不足,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容。
(三)微课改变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教”与“学”的传统教学关系
即使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长期以来也都处于“一言堂”的传统模式,既不利于教师调动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种状况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中体现地更为明显,成人教育教学亟待改革。成人网络学习以强控制为特征的集合编码向以弱控制性的整合编码发展,整合编码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生成性和情意性,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趋于平等化,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协作更加紧密。可见,微课利用网络平台,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核心知识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平等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甚至教师必须主动去服务学生———亦即简明扼要的告知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这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素养,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充盈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微课的形式,在利用现代科技交际手段的同时,也能够弥补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场所的限制,提高时间利用率,学生学习可从抽象到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明晰。总体来说,微课的出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解决学生学习时空受限的问题,也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尽可能地感知文学的魅力,与现代成人教育教学的目标相适应。
三、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如何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进行微课运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仍需一个多方面整合的过程。当然,微课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充当一个“万能”的角色,仍然存在与现代教学中各方面进行磨合、实践与修正的过程。
(一)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文学蕴藉变成通俗易通、且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内容,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需要完成的第一步。以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本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卡夫卡为什么写“变形”,“变形”的内蕴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在文学课堂讲授中,除却文本所反映的内容外,还需要结合作家及社会现实进行讲解,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但又必须要讲明白,这就需要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去繁留简,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进行讲授。由此,这堂课的讲授内容则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卡夫卡写《变形记》的由来;二是卡夫卡如何写《变形记》;三是“变形”的意义所在。这三个部分交代清楚了,这节微课所传递的内容也就表达清楚了。第二步是确定微课所采用的时间和界面。一般微课5-10分钟,以卡夫卡《变形记》要表达的内容,最好在10分钟左右,这样能交代清楚整个课程的来龙去脉,学生也易于理解。另外,针对这节微课的内容,选择微课表达的界面,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形式,尤其是使用古希腊神话图片和卡夫卡作品插话图片,既可以体现这部作品的延伸性,也可以将这部作品“变形”的方式与路径交代清楚,运用多图转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具体。第三步要适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在微课最后,应当引入字数不多的总结性文字,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更明晰微课传递的信息,也能使课程更加完整。汉语言文学课程因为文学性强,表意有时讲究蕴藉,比起科普性强的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更强调感悟,因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微课的最后总结部分,尽量要简洁明了,一语中的。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微课,尤其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在考量受众的需求时力求简化,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传达清楚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让微课成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桥梁。
(二)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一类社会科学专业中。首先,微课程的整体设计耗时耗力。微课的制作包括课程分析、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素材整合、应用等几个方面。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背景,仅让懂技术而不知晓学科内容的教师来制作微课,就会导致课程内容流于介绍,并不深入。而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大都对网络技术运用不是很熟悉,制作课程显得力不从心。让技术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起来制作课件,也会因各种原因导致微课的制作比较粗糙。同时,高校教师承担科研和教学的双重任务,因一个内容就制作微课,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微课质量难以保证。现在已出现的许多微课专业视频,任课教师出镜讲授内容、专人录制视频的较多,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其次,成人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关系比较密切,要将重视成人教育中的职业能力培训,重视素质及能力培养,重视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何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也是一个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成人网络学习多以功利性为主,具有明确的自我导向意识,注重学习内容与个体自我经验的整合。可见,微课的开发则需根据学生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要制作实用、好用的微课资源。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成人职业需求而言,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秘书、新闻从业者等居多,如何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需求制作微课,这需要教师多方面进行考量,专业化微课制作团队的出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大规模普及,移动网络设备的快速发展,线上学习更加便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在当下也面临改革的局面,微课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更新了全民学习的理念。但是微课在其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诸如其技术方式教学依然无法替代人文的素养熏陶,这也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不可回避的矛盾,黎加厚曾说过“微课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中,顺带推动了中国基层社会的自治,而这种“自治”虽然也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的,但它却实现了“自治”理应有的价值内核———民利。这种“自治”是一种外生性的,发挥着启迪民智、保护民利的“自治”观念。这种“自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既发挥着启迪民智,宣扬民利的任务,同时又是彰显民利,实现民众利益的有效形式,因而是一种发展着的“自治”观念。
作者:宋珊 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北京:三联书店,2013:74.
[2]夏东元.郑观应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2:233.
关键词:高等数学;命题技巧;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51-02
对大部分课程而言,考试是衡量和鉴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数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院校的几乎所有专业均开设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由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看,每年大约有超过百万的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数学的教育.如何通过考试有效地考查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这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考试功能能否得到极大化发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试卷命题的成功与否.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参与高等数学[1]的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年高等数学试卷[2]命题的参与和对试题的分析,总结出以下高等数学试卷命题的若干技巧.
一、通过是非判断,检验学生对定义、定理适用条件和范围的理解
很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机械地搬运定理、公式,而不去考虑定理、公式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判断题进行考查.分值不必很高,既达到考核的目的,又不会显著地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
例1.下列陈述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请说明理由,错的请给出反例.
例1中(1)是关于函数极限的.众所周知,高等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函数,基本运算是极限.极限运算贯穿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而极限的四则运算又是极限计算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极限的四则运算都应用自如.但四则运算实施时,必须要求函数各自的极限是存在的,有些学生就会忽略应用的条件.
二、一题多解,检验学生学习的宽度,检查学生知识点的串联和总结
正如文[3]中所说,我们在教学过程别鼓励学生对习题进行一题多解.首先,一题多解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活力;其次,一题多解肯定涉及某个重要理论的各个知识点.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最后,一题多解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数学各知识点、各研究领域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数学的统一之美.
在试卷命题时,我们会选择一题多解的题型,不仅检验了学生学习的宽度,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活跃学生的考场思维,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一些学生因为紧张而产生的思维短板,影响考试发挥.
三、通过参数引入、反向命题等,检验学生学习的深度,考查学生延伸学习的能力
试卷的考查,不仅要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检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之于渔”.如何通过试卷反映学生的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试卷的命题中,适当提升知识点的难度.
例4.常数a满足 时,方程lnx=ax有两个实根.
例4考查的是方程根的情况.题目中a若是一个确定的数,问方程lnx=ax有几个实根,则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只要通过单调性判断根的唯一性,通过零点定理判断根的存在性.甚至基础好的同学直接通过图形的升降和凹凸,分析根的存在情况.但现在a为常数参数,要求a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方程恰好有两个实根,难度加大.学生要有进一步思考的能力,会对a进行讨论.当a在不同的范围时,方程没有实根或是一个实根或是两个实根.
一份好的试卷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指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及时地进行调整或改变;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指导老师在后续的教授中有所侧重和倾斜.大多数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时间比较长,有两个学期甚至三个学期.考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高等数学的教与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功能,我们一定要做好高等数学试卷的命题工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监督
在教学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对成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即使用各种方式(如随堂听课、随机抽查等),对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保障等进行监督,以减少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2)检查
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讲稿,以及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使用等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了解情况,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评估教学督导人员要能够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有益的教学经验等等,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4)反馈
教学督导人员要能够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反馈给相关教师与管理部门,从而不断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5)指导教学督导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督导
2.1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
(1)成立专门的机构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很多高等院校开展的成人教育中,还未开展教学督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根据任课老师的个人经验开展,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督导。
(2)配备专职的督导人员
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还需要配备专职的督导工作人员,督导队伍应该按照合理的专业结构、经验水平来组建,一般情况下督导队伍在专业水平、经验水平、年龄、职称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意见,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指导等职能。
2.2督导的工作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为成年人,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主要以自学为主,集中课堂学习为辅,并且集中教学也多在业余时间进行,因此,督导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听课、评课,还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中督导的工作内容。
2.2.1对教学的督导
督导人员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具体的形式则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教案、讲稿、教学总结等来开展。另一方面,还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老师的任务指导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以保证学生在业余时间的学习效果。
2.2.2对考试的督导
(1)考试的形式
对考试的形式进行督导,改变以往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考试形式单一的情况——即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考查成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督导,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使考试内容、方式更加符合课程标准、成人学生的特点等。
(2)考试的内容
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督导,改变以往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考试内容片面的情况——即无法对学生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考察理论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内容偏多,通过督导,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内容的丰富化,如依据不同课程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不同作用、目标不同,有的放矢地选取恰当的考试内容。
2.3制订督导制度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颠覆了以往面对面、填鸭式的传统课堂模式,以慕课、视频公开课和微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然而,由于部分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国的传播普及过程中暴露了其不足,同时学生受自身学习背景的限制,受众往往无法在几种新型教育形式中做出合适的选择。可见,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不同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效用,为大学生群体提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互联网时代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效用对比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新型教育形式
0引言
当代大学生由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时间较长、对各种新型学习形式的认识程度不同等原因,往往在几种不同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做选择时感到迷茫。本文旨在满意度调查、对比实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人群所适用的不同新型高等教育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群体的选择提出建议。
1互联网时代新型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1.1慕课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缩写。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风行始于2011年秋。世界著名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纷纷投身于慕课市场,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加上之后Coursera,edX,Udaci⁃ty三大课程平台的兴起,使“慕课”的持续升温成为2012年席卷全球的热点事件,其中Coursera的中国注册学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印度。在三大平台的比较之下,本文所选取的课程平台为Coursera。
1.2视频公开课
视频公开课是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它具有内容丰富性、开放共享性、原生态、研究性、技术性等特点。
1.3微课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于2011年提出的。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即将课程内容中的微小知识点,制作成一份很短的教学视频,以此来方便学习者掌握某一个知识点,从而体现了碎片化知识点的积累。
2关于慕课、视频公开课与微课的效用对比实验
2.1实验方法
在具体实验方法的选择上,笔者采用了对比研究的实验方法。与传统自然科学实验相比,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实验通常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一般难以严格控制变量的一致性,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尽可能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比如说尽量使得两种不同形式的课程种类、内容、教学语言、课程时长、难易程度等具有一致性。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3组对比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受测试者集中观看同一课程内容并完成测试题目;测试题目包括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核及对两种高等教育形式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对受测者的接受程度有直观了解并形成数据上的分析。
2.2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1)网易公开课与慕课:文科生学习理工科课程的效用对比测试。该次实验时长1小时,采用100分制。从总体数据来看,网易公开课总体平均分在37.285分,而慕课达到了40.125分,可见慕课的学习效果略胜一筹。在网易公开课中,笔者选用了一门国内高校的计算机类课程,全程中文有字幕,但是课程讲解相对乏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受测试者不愿意去学习;而慕课则选用了国外高校纯英文无字幕版的课程,虽然受测者在理解方面有一定难度,但是从考核结果来看学习效果更好。分开来看,选择题方面得分比简答题高得多,平均分分别达到了31.428分和25分,而简答题仅只有5.857分和15.125分,差距悬殊。由此可见,在看完课程视频后,多数受测试者只是有一个印象在脑海中,但是如果要自己进行描述,则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2)网易公开课与慕课: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效用对比测试。该次实验时长45分钟,采用10分制,其中选择题占5分,填空题占5分。在本次试验中网易公开课总平均分7.538,慕课总平均分为7.714,两者相差不大,且分数都较高。这说明,相对来说理工科学生学习社科类课程障碍较小,比较容易接受。具体来看,网易公开课和慕课选择题得分分别为4.692和4.143,填空题得分分别为2.846和3.571,两种题型得分差别不大,但由于均属于不需要自行阐述的题型,难以深入考察受测试者的接受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试验的两种不同课程形式均出现了满分,其中慕课甚至出现了一半的满分。可见,受测试者虽然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但对学习社科类课程的接受程度非常好且接受速度较快。在这组实验中笔者还进行了满意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极少数的志愿者此前曾使用过慕课学习,而超过半数的志愿者都曾听说并使用过网易公开课。实验过后,至少有60%的人认为从此次试验中学习到了有效知识,但是当问及是否愿意长期使用慕课学习时,有60%的人选择了不确定,并且有60%的人不满意慕课的教学方式。可见,纯英文无字幕的国际课程对中国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削减学生的兴趣。而相比较之下,受测者们对网易公开课的接受程度明显更高,两组实验均有超过80%的人对网易公开课的学习形式表示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网易公开课进行学习。不过,形式似乎对受测试者接受知识的程度没有太大影响,两组中认为自己此次从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的人所占比例均高达100%。(3)微课与慕课:不分文理工背景的效用对比测试。该次实验时长45分钟,采用100分制。从总体来看,微课总均分77.5分比慕课的61.25分高了15分之多,可见受测试者对微课的接受程度更好。究其原因,微课虽然缺少统一的平台,都是单独的课程但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只集中于一点,更易于学生接受。而慕课通常是针对某一内容的系列课程,时间的拉长也就导致了讲解内容的拓展与深度的增加,给学生的理解形成一定障碍。从满意度调查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未曾听说或使用过微课,但是有50%的同学对慕课的学习方式表示满意并愿意继续使用慕课学习,且83.3%的受测者认为从慕课中学到了知识,更有高达91.6%的人认为从这次微课学习中得到了有用的知识。相比较于慕课和微课,有41.67%的人表示更喜欢慕课,33.33%的人喜欢微课,8.33%的受测试者两者都喜欢,剩下的16.67%的学生则两种形式都不喜欢。
3实验结果
在网易公开课和慕课之间受测试者倾向于选择网易公开课。慕课中高等教育层次的专业内容纵然很新颖很开眼界,但对内容的深入理解需要较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方能完成,且大部分慕课采用的授课语言是纯英文的尤其是大学层次的课程充满了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不少学习者着实挠头。相比较之下,网易公开课在中国的普及程度、本土化程度更高,并且更接近中国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思维,也就更受青睐。非常遗憾的是,网易公开课中部分课程的授课形式还未摆脱传统教育的枷锁,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其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计划。在微课和慕课之间受测试者则更倾向于选择慕课。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并无专门的微课平台,而慕课不仅有专门的平台且早已形成完整的一套包括教学、考评、与老师邮件反馈的学习流程;二是慕课课程多来自欧美传统高校,由高校教师直接任教,很多教师所教科目是其在高校讲授过若干年的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既能传递该领域最核心重要的内容,又能兼顾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同时还可以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或简单直观的类比促进学习者更容易理解,而相对来说微课的录制并无特殊的门槛要求,也就对课程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无论是慕课、微课或是网易公开课,电脑这一端的学习者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需要十分自觉地屏蔽一切干扰因素,心甘情愿地长时间思考,这一切对学习者的自主性、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等要求极高,大量学习者也正受困于此。因此,线上课程不适用于对某一课程的深入研究,更适用于那些想要自学了解某方面内容并且能够自觉练习,不断坚持的学生。
4对大学生群体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建议
基于与慕课、网易视频公开课、微课有关的3组对比实验研究,可以看到不同专业背景、学习习惯、外语水平的大学生对3种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偏好是有所不同的,而3种形式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对学习者产生了不同的要求。在分析慕课、网易视频公开课、微课这3种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理论与实践特点,观察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群体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提出建议。
4.1考虑自身专业背景,衡量所受限制程度
从学习者自身专业背景来看,文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所受限制较大,因而在选择高等教育形式时应更多考虑自身接受程度。从第一二组实验的成绩得分情况可以看到,无论是使用慕课还是网易公开课,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工科类知识时对知识的接受度普遍较低,总平均分在40分上下;而理工类背景的学生在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过后,总体的得分率在70%以上,甚至出现多名受测者获得满分的情况,较少地受到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因此,笔者建议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利用新型高等教育形式进行学习时,可以先从与自身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内容入手,熟悉学习特点。对跨度较大的理工类知识有兴趣或需求时,建议使用网易公开课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利用微课“碎片化”的特点对特定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提高。因慕课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只有英文讲解和英文字幕,没有中文字幕甚至没有英文字幕,将会对学习理工类知识的文科学生造成更大困难。
4.2基于学习时间安排的考虑,做出不同的选择
慕课在提供丰富的教学课程的同时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毅力提出了要求。因此,笔者建议课余时间较充足,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监督意识的学生选择这一形式。而对于课余学习时间较少的学生而言,微课是不错的选择。微课的主体是视频化的ppt,老师及课堂视频仅以很小的一个窗口表现出来,有些甚至是没有的。教学时间短,教授主题突出,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5等),这些特点使学习者可快速精准的掌握特定知识点。相比于慕课和微课,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形式更多元,以网易公开课为例,它不仅包括课堂、讲座,还包括纪录片、辩论现场等,其视频长度少则几分钟,多则两个小时。因而,视频公开课对于学习时间充足和学习时间较少的学生都是适合的。
4.3基于学习者自身外语水平的考量,外语水平较低者使用慕课恐受到限制
第一组实验慕课的“人机交互”课程使用了全英文无字幕的视频,在所有受测试者中仅有20%的人对这种形式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相比而言,视频公开课的字幕跟进速度较快,且有一个“投票决定翻译进度”的模块(票数越多的课程翻译速度会越快),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与课程讲授者语言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微课的来源主要是中国高校,语言为中文,不存在语言障碍。
4.4有互动机会使慕课区别于其他两种高等教育形式,但其效果尚不明显
慕课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有课后互动环节,包括学习者与老师的互动,学习者与本课程的其他学习人员的组内互动。学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提出疑问,助教会在一定时间期限内为其作出解答,学员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在3组实验中,笔者均模仿了慕课的这一互动环节,设置了答疑老师和受测试者的在线互动平台。但从答疑老师的反馈和受测试者的表现来看,真正利用这一互动机会的学生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具有互动环节是慕课的一个优势,但在大学生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时,这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建议在平时学习中互动交流需要求比较强烈的学生可以选择慕课并利用这一环节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5结语
一方面,以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国的传播普及过程中暴露了其天生的不足,同时学生受自身学习背景的限制,大学生群体在选择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时需考虑自己的外语水平、时间安排等,从而更好地在信息时代中享受教育形式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谢贵兰.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教育科学,2015(5):43-46.
[2]李娜,韩清恩,王日升.微课与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结合应用探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5(3):117-121.
[3]舒子琪,王智.不一不异:MOOCs、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54-58.
二、高校通信专业教材面临的形式和问题
(一)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新的科学知识正在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发展与更新也对高等学校教材带来重大影响。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教材体系、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
(二)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单一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复合型知识结构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的必然选择,所以21世纪的高校教材应是趋向于不同学科的互相融合与渗透。
(三)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应用脱节严重,实际应用的往往是较新的技术。我国大学“关门办学”、跟不上时代的现象严重,部分教材远落后于科学进展。
(四)从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高校已由传统的精英型培养模式转向研究型和应用型并重、应用型需求更为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材的内容和形态也必须与之发生相适应的变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09年11月20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目前的我国大学教材看,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等不同层次。然而,学生们使用的教材却没有明显的区别。加上现有的大学教材理论性普遍较强,实用性较弱,不符合袁贵仁部长近日提出的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不符合21世纪教育发展规律的。
(五)从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来看。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优质的高等教育需要优秀的教材。
(六)从教材编撰的角度来看。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的快捷性、不确定性,因此在通信技术专业的教材编纂上很多编者就会更加谨慎和慎重,教材中对有些通信技术介绍的内容就会更加谨慎,或简单介绍,或一笔带过,因教材更新较慢,相对落后与实际通信技术的更新于发展。如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确立TD-SCDMA为中国3G通信行业标准。但2008年前,大多数通信专业的教材在介绍我国的3G标准时,只是介绍TD-SCDMA的优点,直至2008年后教材才对此作了确认,远落后于实际通信技术的发展。
三、通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通信领域是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方向之一。由于教材的更新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往往一、二年就会更新换代,如抱着一、二本教材照本宣科,必然导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学科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导致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在通信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结合。为了调节适应新的通信技术发展较快和教材更新较慢之间的矛盾,笔者在平时的通信专业的教学上不断做出调整,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挑细选定教材。在通信专业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的结合,对通信教材的选择不仅要注重其理论性,而且要注重知识的新颖性,以避免知识的老化和教学的枯燥。
(二)洋为中用选辅材。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材和科技书籍更新较快、理论性更系统、和前沿技术的结合更紧密,选用几本优秀的国外原版教材既避免了翻译不严密问题导致的理解困难,也无需大海捞针般搜集知识点材料。通过教师的理解、归纳和总结,渗透于课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无障碍的掌握专业的理论体系和通信学科发展。
(三)旁征博引找题材。在教学中,在讲述某个原理或知识点时,应尽量和当前的热点技术相结合,向学生讲述该原理或知识点是怎样应用于此项热点技术的。这样可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不断补充新的通信知识,注重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并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但这个对教师就有一定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四、教师本身知识与能力需要迫切提高
教师在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意个人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教师本人的实际实践水平,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国家、学校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说,“没有对教师产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更没有对教师职位明确提出工程师资质的要求,教工程专业的人不是工程师,这样的师资如何能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安排有工程背景的教授为青年教师授课,组织青年教师去企业参观了解生产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工程项目等方式,增强教师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天津大学2008年以来聘用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14人,从事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与研究生科研指导工作。学校还规定,在4年内,各工程相关专业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要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理主讲。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国家、学校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