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有企业 市场体系 问题 对策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制度创新和改革,不但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国有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引导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国有企业市场体系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入WTO,给国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面对契机如何有效地发展壮大自己,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量体裁衣,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严重亏损。有些国有企业由于历史,自身和现实的原因,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体制不能实现根本转变,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有的甚至濒临破产。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3400多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率为27.9%,其中严重亏损率为16.7%,不仅给企业自身发展,而且给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二)国有经济的布局不合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国有企业的经济布局和经营结构已得到很明显的改善,但是在某些行业、地区和领域,国有经济的分布仍然战线拉的过长,过宽。虽然覆盖范围很广,但是整体的素质普遍较差,力量分散,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重复建设很严重而且水平很低,缺乏社会化协作体系、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更重要的是缺乏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
(三)思想教条化。影响国有企业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教条化。很长时间以来,国有企业都围绕着“以国有论国有”的改革指导思想,死守国有经济成分,对其他经济成分进行排斥,只是单方面的围绕着国有经济成分。
(四)巨大的企业社保压力。国有企业冗员众多这是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企业为职工提供了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繁重的社会负担。再加上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企业为适应市场的要求,不得不进行大量裁员,这样又给企业增添了下岗职工的安置负担。有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破产、倒闭,致使企业职工的一些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给国家,社会和企业自身增加了许多负担。
(五)产权不清晰,效率低下。这是国有企业市场体系建设中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即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国有企业名义上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是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但是全体人民是否关心他们的财产呢?这样由于产权不清晰,使所有者不能很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所有者不能很好的掌握自己企业的命运,从而致使企业的效率低下。
二、国有企业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打造法律保护环境。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法治体制,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虽然近年来不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条文,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使国有企业在适用上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不利于国有企业有效地实施。这些法律条文只是一些规章制度而已,不能解决实际所面临的问题,这样其实际的效果也大大折扣。因此,国有企业要实现根本的改革和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有机联系的完整的调整我国国有企业的法律体系。
(二)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打造社会保障环境。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国有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对社会保障也越来越依赖。一个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对国有企业市场机制改革和发展十分重要。如果社会福利体系能同步配合进行,这样会给国有企业改革减轻不少负担。反之,必将受制于此。因此,国有企业要实现快速改革,必须加快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拓宽社会福利基金的筹集渠道。一般认为社会福利基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筹集:国家财政支出、企业的福利开支、个人缴纳的福利保险。由于我国的客观情况所致国家财力有限,个人上缴的福利保险数额又较小,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了事实上的社会福利的主要负担者。要想减轻企业的负担,必须建立起以国家财政为支撑,企业开支为补充,劳动者个人购买福利保险为协同的新兴社会福利体系。
(2)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管理部门很多很杂,职能部门既不相互统一又相互推卸责任,没有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要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当务之急就是理顺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首先,建立集中,统一的并且具有权威性的社会福利决策机构,加强相关决策的协调。其次,建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相关政策的落实,让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三、结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如何突出重点,促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确保改革健康、顺利、有序地进行,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还要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打造经济协作环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打造企业人文环境。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投资;失误原因;控制方法
一、企业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项目投资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对投资控制中的关键因素。项目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如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回收期、现金流量、风险与收益作出客观评价,对项目投资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我国目前企业在项目投资所作决策中存在两个明显的失误,即对于决策的目标不够明确、决策方法还不够科学。当下,有些企业的决策人员只是一味的考虑投资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忽视了投资中风险,对企业项目投资中应具备的条件没有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对投资的项目以及投资项目综合性规划等问题也没有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缺乏理性的战略基础作为投资的标准和国家的项目决策时间过长,对所在行业的项目技术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缺乏研究和认识,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问题的出现,是引起投资失控的原因之所在。
二、企业项目投资失控所带来的风险
1.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我国目前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于管理的程度太过于集中,企业对于资产的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为中心的情况,现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是对于财务监管制度的欠缺,因此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混乱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企业投资中股权所有权的问题,企业投资最终的目的就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投资收益代表的是对于投资过程中收取的回报率,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导致了企业经营中的利益的分红按照企业的本身所规定的程序分发的,而这种模式对于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模式就太过于死板,不能在业发展中的到灵活的应用。因此,逐步落后的模式在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下,就造成投资公司本身的利润得不到上升,必然会造成投资过程中方向的失控,从而导致了投资中的巨大风险。第二,企业投资中的各个股东中的股权之间的投资未能很好的降低关于投资中的风险运作,一旦选择的时机掌握的不好,那么很大程度上造成投资风险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从而引起了对于投资中的心理压力。因此,更加的完善关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在投资中的所带来的风险也会相对的减小。
2.企业投资中管理不当的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的企业投资中,对于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当之处,我们更加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式复杂,投资范围太广,没有专门一项对于某一领域重点投资的项目,造成了投资杂乱而且收益相对较低的情况发生,在加上投资管理人员的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适应这种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模式的要求,对于投资中风险控制不是特别重视,因而导致了企业投资时出现失控的局面,最后只能“悲剧”收场;第二,目前关于投资中的资金以往都是裙带关系或是委托人的形式,这种关系在利益面前显得特别的复杂,如果一旦出现了风险双方就会相互的推卸责任,从而使许多的企业在投资上具有恐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企业投资完成后的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从根本上危机企业的发展前途,逐步导致了投资失控的局面,而财务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三、关于控制企业投资失控的措施
1.加强对投资制度的改善,加大支持力度
很多企业投资失误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市场做出正确的调研,企业获取相关的数据真实性偏低,从而导致了对市场需求的错误判断,最终导致了投资决策失控。
首先,企业应该完善投资的管理上的制度,逐步掌握关于市场上的可靠信息,重点探究投资中风险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企业本身发展的调研方式,例如:企业座谈、项目研究等等一系列的方法,
再次,正确的看待企业的投资具有收益高但同时风险也高的性质,这就要求企业针对这方面的人才做好培训的工作,正确的看待投资中风险意识,发扬敢于冒险和创新的人才,从自身的出发来做好人才的培养,来适应复杂多变的局面。
最后,加大对投资调研的支持力度。企业应设立适当的部门,来加强对投资的支持力度,在风险中来寻求成功之路。做到更好的减小投资中风险带来的失控局面,达到企业投资所需要的目标。
2.加强完善投资体系
投资的企业应该加大对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的引进方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企业投资的体系。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投资管理的方式,根据国家推行的政策,正确的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目标,对于投资的资产合理利用、销售的环节做出全程的控制,使企业投资达到高标准的目的,从而达到企业投资的最终利益。
3.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过程中正确的选择投资项目的安全性,只有产品的安全性能提高了,企业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把企业投资的风险性作为关于企业投资安全的重大的考虑原因之一。对于企业项目的安全性,重点研究,提高企业发展的现有的高度,在市场上去寻找关于安全的隐患,做到知己知彼的战略思想。从而,努力做到从选择项目上去降低投资的风险。
4.选择关于项目投资实施的团队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较量,因此企业无论多么雄厚的实力、市场,最终需要的还是人才。关于企业项目的投资问题,从核心竞争上认识到企业投资的本身,组建完美的团队对于投资项目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投资团队是集知识、能力、精神于一体的体系,比选择项目的本身要重要得多。因此,企业的投资一定要选择正确的项目的同时还应该对投资项目管理进行把关,这就需要更多的项目管理团队的人才来适应这种需要。
5.建立具有严格规范的决策制度
投资的项目决策对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决策过程中应当建立民主的决策形式,推行项目的投资决策、负责的原则。对于决策失误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问题,根据有关的法律追究其决策失误的责任;对于项目开发负责方面所带来的损失,追究负责人的项目操作失误的责任。努力地做到在投资决策和实行制度的统一规范,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对于做出正确决策的相关人员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做到科学合理的制度,企业的发展更具有科学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dicts the management indexes of an enterprise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is text, we attempt to calculate the management indexes of an enterprise by econometric model,basing on theory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data of GDP and industry data. We make a positive analysis with paper industry.
关键词:产业链;数学模型;造纸业;实证分析
Key words: industry chain;mathematical model;paper industry;posi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88-02
0引言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科学准确预测主要经营指标是比较困难的。用数学模型来确定企业的经营指标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笔者曾经使用GDP及行业历史数据来预测企业经营指标,实际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认为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企业尤其大型企业集团,一年一度的经营绩效目标制定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合理的绩效目标尤其是营业收入对企业运行及目标达成具有重要影响。收入预测决定着成本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生产预算、筹资投资预算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财务安排。经营绩效目标制定一般遵循“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流程,达到“上下”一致认同的目标。企业所有者或最高管理者往往会依据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行业形势及企业发展的把握,在上年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增幅”作为目标。下属往往会疑问“增幅”的合理性,而上级无法准确的给下属明确答复。下属依据自身对行业的认识,对市场一线的了解,会按照上级的要求,上报年度绩效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汇总后往往达不到上级的预期。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成的“矛盾”或“困惑”普遍存在。如何消除“上下级”双方的顾虑,制定比较合理、科学的收入指标,进而确定企业经营指标便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场预测体系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应用广泛。
1市场预测的方法体系研究
从市场预测方法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判断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三大类。判断预测法,也叫直观法,是预测者根据已有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对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以判断为依据作出的预测。判断预测法主要有:集合意见法、专家意见法和市场调查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将历史资料按时间顺序加以排列,构成一统计的时间序列,然后向外延伸,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而,又称之为历史延伸法或外推法。因素分析法,也叫相关分析法。它是在分析研究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依据引起市场变化的原因之量的变化,来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三类预测方法中,前一类基本上属于定性分析法,后两类则属于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属于经验预测、描述性预测,属于简单预测。时间序列定量分析法仅限于自身时间趋势的外延延伸,没有考虑到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而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无疑是科学的预测方法。它有效地克服了主观经验判断的局限,增加了相关因素对预测指标的分析判断,增强了预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是,运用因素分析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必须具有一定的数据, 能够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等。
基于解决“上下级”双方的矛盾,笔者拟采用因素分析法,以GDP和行业数据,来预测企业的收入指标。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国民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成果,是由国民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各个产业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网状关联关系形态,形成生态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引进产业链的目的在于准确定位目标行业/具体产品在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
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及各种研究机构对GDP做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预测数据,成为了解把握经济走势的重要参照。另外,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主要产品基本上都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历史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可以为作为分析的基础资料。
总体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系统是相对平衡的,供需总体上是均衡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连锁反映,并促进产业链趋于新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体现到经济数据里。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构造出数学模型。例如,以GDP为自变量,以目标产业或者行业或者具体产品为因变量,构建出通用模型:
Y=f(x),其中:x为GDP,y为目标行业/具体产品的经济指标,f为函数关系。根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数据趋势,采用一定的方法,模拟出具体函数表达式。考虑到宏观经济数据GDP和微观企业的销售数据之间判定系数及经济意义的解析,两者之间引进行业(子行业)数据,作为中间变量。那么通用模型就变化成Y=g(f(x)),x为GDP,f(x)为中间行业与GDP的模型,g(f(x))为中间行业与目标行业/具体产品的模型。当然,如果目标行业/产品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模型能通过检验,无需引入中间变量,成为一步到位的简单模型;如果一次引入中间变量不够,可以多次引入,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模型。
不管是简单模型还是复合模型,均需要通过检验。模拟模型需要通过一系列检验,比较常见的是计量经济学模型,需要通过三重检验:①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②统计检验: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通常最广泛应用的统计检验准则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③计量经济学检验: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通常最主要的检验准则有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笔者以造纸业为例,对因素分析法的操作过程进行实证。
2以造纸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假定一家以瓦楞纸箱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经营处于行业的正常水平,销基本平衡,经营团队积极进取,能准确把握经营环境及形势变化,并能随着上下游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销策略。如何使用因素分析法,测算销售收入指标?其步骤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1 产业链梳理梳理产业链的目的在于准确定位瓦楞纸箱业务在纸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寻找与瓦楞纸箱的最主要的相关因素。在纸产业链中,依据纸产品的生产和生命周期,可以将其划分为农林、制浆、造纸、纸消费和纸回收等几个阶段,在制浆造纸机械、化学助剂等产业的配合下,构建成纸业系统的完整产业链。见图1。
很明显,瓦楞纸箱属于纸制品,其原料来源于箱板纸,而箱板纸是机制纸及纸板的一部分。机制纸及纸板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应用范围广泛。造纸业长期以来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密切相关。
2.2 收集数据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造纸工业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获取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和全国GDP的历史数据,见表1。为方便理解和应用,假定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和瓦楞纸箱产销平衡,产量即为销量。
2.3 数据处理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忽略产品结构的差异,剔除结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单位均为万吨,无需处理;GDP指数可以直接从年鉴查询;2002~2009年不变价格GDP按公式为:GDP1+1=GDPi*指数GDPi+1/100,1990
2.4 模型模拟使用SPSS软件,以机制纸及纸板为因变量(y)、GDP为自变量(x),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模拟出两者的关系式:
y1=0.0818x1-489.29(R2 =0.9627,t=21.57,F=465.2)模型(1)
类似的,分别以纸制品为因变量、机制纸及纸板为自变量,以瓦楞纸箱为因变量、纸制品为自变量模拟出各自的模型:
y2=0.6412x2-2139.7(R2=0.994,t=31.46,F=989.5)模型(2)
y3=0.5959x3-66.694(R2=0.9886,t=22.8,F=521.8)模型(3)
从模型(1)到模型(3)实现了由GDP-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递推,依次经过3个模型,便可以成功的由GDP测算出瓦楞纸箱的产销量。
2.5 模型检验以模型(1)为例,进行三重检验。
2.5.1 经济意义检验该表达式的含义是:当以1990年可比价格算的GDP每变化1亿元时,需机制纸及纸板产销量变化818吨。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机制纸及纸板产销量每增加818吨时,其上下游产业推动GDP增长1亿元。具有经济意义。
2.5.2 统计学检验:①拟合优度检验(R2):判定系数 R2=0.9627,接近1,表明模型对于样本值的拟合程度高,可信度高。②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给定显著水平a=0.05,自变量t检验值 21.568>t0.025(19)=2.093,通过 t检验值,说明参数的显著性。③回归总体线性显著性检验(F检验)F=465.17,说明模型线性关系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是成立。
2.5.3 计量经济学检验:本模型是一元回归,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通过上述三重检验,可以认为该模型有效。
按照前述方法模型2、3加以阐述和检验,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并通过检验,模型可以采用。到此,该瓦楞纸箱预测模型就完成了。
2.6 预测瓦楞纸箱的产销量在模型的帮助下,该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可以估算其产销量。并根据其在行业的地位、瓦楞纸箱的结构、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等因素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一个预测产量作为目标产量。结合价格变化趋势的预测,便可以推算出销售额。
据专业研究机构分析,2010年我国GDP估计在8.5%~10%。那么GDP指数应该在108.5~110,按照GDP处理公式,计算出可比价格的GDP。结合模型(1)、(2)、(3),便可以计算出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的生产量。
根据表2,2010年瓦楞纸箱的行业增长率在12%~14.52%。基于2010年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经营环境仍然比较复杂,经济回暖仍然需要确认,该企业可以保持中性的估计,跟上行业发展水平即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当然,如果该企业属于行业的优势企业,那么经营策略则可以在“危”中寻“机”,做强做大也是机会,那是另外的一个主题,本文不累述。
2.7 经营指标的预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之上,企业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财务预算等,可以按照常规方法,顺理成章的完成。
3实证结果分析及应用建议
笔者曾经用该思路和方法,多年完成大型企业集团内各个业务领域产销量指标的测算,比凭经验的简单估算更具有说服力,有效的消除了“上下级”的矛盾和困惑。过去几年的实际运行表明,误差基本上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基于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来测算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采用定量分析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准确定位在一个数学模型,简洁、直观,易于理解。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①在企业层面使用,需要准确找到主要因素。本文提供了基于产业链来寻找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有效的为模型的经济意义解析提供较好的基础。②必须能够收集到客观科学的历史数据资料。从企业层面,往往难以获取子行业的历史数据。企业本身的数据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企业统计资料的缺失等原因往往也不能直接使用。③数据之间的趋势往往呈现多种可能,既有可能是直线型,也有可能是指数、对数及多次型函数,还有可能需要转化后才能发现趋势特征。因而,增加了使用模型的难度。④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往往存在局部的不平衡。不平衡的政治经济格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营环境的相对均衡性。从而产生模型使用的前置假设失效。
总之,定量的预测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在企业经营分析决策过程中可以多加应用,为企业的经营提供科学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矛盾”或“困惑”。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卢文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陈新辉.企业产品销售状况预测与仿真[D].中国农业大学,2001.
[4]王兴灿.几种市场预测方法[J].企业经济,1994,(6).
绿色经济是一门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其基本使命是变革传统经济。与此相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不断涌现,它们更为密切地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要求改革和完善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力求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应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同时,这个阶段也是绿色经济作为一个可持续性、全新的发展目标和模式,逐步被日趋化的国际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的时期。这种认同和接受的核心思想是,不能牺牲环境求发展,要使经济发展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和谐。
绿色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经济发展体系,将率先形成一种引起现代经济巨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创新力量。
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内涵,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发展绿色经济将引起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她是经济再造的伟大革命,这既是一场经济革命,更是一场生态革命,必将形成生态化的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政策适应科学技术生态化、生产力生态化、国民经济体系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型的重要内涵。为加快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建设项目。2008年提高了电力、钢铁和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对不符合环境容量要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批。2008年,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4737亿元的156个“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同时,对环境问题突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滞后的地区和企业,实施了“区域限批”,暂停该地区和企业新增污染排放的工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到2008年底,中国投资1000多亿元建成3.63亿千瓦燃煤脱硫装机容量,占火力发电装机容量的60%以上,成为世界上脱硫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建成1550多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86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6%,是世界上污水处理规模第二大的国家。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新道路。中国出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下调或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部分产品调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积极开展绿色信贷,4万多条环保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有效地防范了金融风险。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仅2008年就促使27家公司投入3.5亿元治理污染。
同时,绿色保险、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的试点示范进展顺利。这一系列环境经济措施,使“绿色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扩展了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
据介绍,“十一五”以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0.1%,节能2.9亿吨标煤;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近日表示,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推动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
发展改革委还将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考核;推动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徐绍史在谈到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时表示。
他表示,为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完善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快节能、节水、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方面法律的制订、修订工作。
为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和绩效考核”。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实行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双控”机制,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水耗、物耗和环境标准。
摘要文章指出了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策略。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障碍,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期货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站在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期货市场,分析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在新的《期货管理条例》推行之前,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不能自营[1]。
(二)交易品种少,成本高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只有棉花、小麦、燃料油等13个,一些金融业品尚在基础性研究之中,股指期货推出时间一再延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过少,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期货市场的低效率。我国期货交易所收费项目单一,交易费用较高,平均占80%。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年报显示,手续费收入占92.65%,会员年会费占0.56%,其他收入占6.79%。收费项目还是比较单一,交易成本并未明显下降[2]。因此,交易所收费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监管服务,期货市场收费结构不合理,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一个大问题。
(三)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不密切
在现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共同构成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从1990年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7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些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影响大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从327国债到708天然胶,从105绿豆到209大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风险事件。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的种种缺陷已影响到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主体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相比,发展层次单薄,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生产者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够广泛。
(二)上市品种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我国期货品种推出审批权在证监会之手,这是一种行政。同时,证监会并未建立品种推出长效机制。品种推出审批过程过于繁琐,推出时滞相当长,有些品种甚至在这种冗长的审批程序中被“高高挂起”[3]。金融期货交易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决定的价格,基本上不具备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条件,汇率虽然已经实现并轨,但是国家对外汇实施严格管制;国家对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存在着正式或潜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场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三)交易成本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成本过高,主要由于期货交易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体制有关。各交易所热衷于交易所的豪华,其房产投资成为期货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期货交易所追求利润和税收,交易所会员的意见对交易所并无约束力[4]。
(四)监管体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法律手段运用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货法规体系;在建立期货市场初期,各地为了各自区域的发展,把本地区办成一个金融贸易中心,争办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开始行政管理时,已有几十家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的高层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对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难以重视它的正面作用[5]。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预的过多、过乱,使得期货市场监管机制错位,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预使效果大打折扣。
(五)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方面
中国的现货市场极不发达,流通渠道很不畅通,中间环节繁杂,合约履约率低,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除要承担价格风险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合同单方违约、资金拖欠、质量纠纷及货物运输不到位等非价格因素的风险。
三、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议
期货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借鉴国际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制,形成市场自律为主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不断增加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市场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种上市的制度改革,为有效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完善处罚制度;明确期货公司定位,加强公司结构治理,完善内控制度,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琼,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市场发展初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36:16-21
[2]上海期货交易所.2006Annual[EB/OL].
[3]吴建平,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