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讯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采油厂关于岗位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搞好现役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针对目前我厂电气运行人才储备缺乏,动力装备日常工作中凸显的理论基础薄弱、维修技术经验欠缺等问题,6月24日,动力装备科在办公楼一楼电教室举办了为期10天的电力技术培训班。
培训开展前动力装备科召开专项会议,科长全面安排部署了各项准备工作。5月底,动力装备科按照厂内培训管理的要求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及时向各相关单位培训,同时诚挚邀请机电工程学院的老师来我厂授课。6月20日,动力装备科向参训人员所在单位发出通知,详细说明参训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
6月24日,培训班正式开课,授课老师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科学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分别从电力安全知识、电工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教学授课,使培训人员从基础理论入手,打好了实践操作的坚实基础。7月2日,课程学习结束,动力装备科组织了严格的理论和实操考试,57名参训学员均以合格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培训期间,动力装备科派遣专人进行日常管理,负责学员的考勤、作息、课堂纪律等管理工作,了解学员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积极配合授课老师的教学工作,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我厂电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参训人员掌握了初级电工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上岗,完成一般电气线路及常用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与操作。同时此次培训对提高我厂电力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保障采油厂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配网开关柜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和推陈出新,加上配网线路从放射式供电转向环网供电,对运行、安装、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下面就公司下属区局施工部门曾发生的一起施工人员在10kV配电线路开关房做安全措施时误合刀闸的误操作事故,通过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1事故经过
2003-06-22,区建设有限公司工作负责人苏××(班长)在广荣鞋厂开关房进行加装出线柜及线路改接工作,具体内容是将小坪F3黄沙干10号杆至物资处开关房电缆02号头从开关柜拆下(该柜开关为夏茅F15和小坪F3的联络开环点),改接入广荣鞋厂开关房新加装的开关柜,成为小坪F3供电至广荣鞋厂开关房,相关系统连接如图1所示。
08:51调度通知小坪F3已停电接地可开始工作,施工人员按照停电工作票的要求自行完成现场安全措施;09:12在小坪F3黄沙干10号杆处接临时地线后,到物资处开关房由陈××操作,苏××监护,在合上小坪F3黄沙干10号杆至物资处开关电缆02号头接地刀闸时,误将该柜的负荷合上(该类型开关柜是合、分、接地三位一体,其接地刀由负荷刀取代,能实现本柜负荷与接地刀之间闭锁),使夏茅F15经小坪F3临时接地线及变电站接地线短路,夏茅F15跳闸,小坪变电站F3开关柜电缆头有较强短路弧光,当时该站继保人员正准备做F3开关柜电缆头零序CT特性,由于正在搬试验装置离开电缆头处,幸好没有人员受到伤害,但事故的性质是恶劣的,是严重的恶性违章行为。
图1事故所涉系统连接
2原因分析
事故后,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施工部门的操作人员对新安装使用的MG-SE6型开关的构造和操作步骤不熟悉,开关柜面板的操作孔名称标示不清晰,操作时没有了解清楚。这说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未能满足现场工作的要求,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反映目前10kV配网开关柜型号多,较杂乱,有时操作设备要到现场才知道具体操作模式。
3暴露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暴露出在10kV配网开关柜运行管理中存在下列问题:
(1)开关柜型号多、厂家多,操作型式五花八门,操作人员也没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对开关的结构和操作步骤不熟悉。
(2)部分开关柜的厂家在开关柜操作插孔处没有标识中文名称,柜面没有操作步骤提示,施工单位安装后没有标明名称和编号。
(3)生产准备未能及时到位,现场培训工作滞后生产技术的发展、新设备的应用,人员技术素质未能满足工作要求。
4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及分析,按照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提出如下措施进行整改: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安监等部门组织开展防止误触碰、误操作事故的安全培训工作,并针对上述事故作为典型例子,对运行中的10kV开关设备进行摸查,通过摸查并归纳开关柜的类型有4大类:①产气式开关;②压气式开关;③真空开关;④SF6开关等,柜的型式共有11种。
(2)对11种不同柜型拍照片并制作成幻灯片,根据不同柜型的开关柜编写操作步骤和操作细则,由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讲课,对如何防止误碰、误操作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类型的开关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主要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和容易发生误操作的地方,一一进行讲解。特别强调3类人:班长、副班长、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非常清晰,否则不能带班组工作。
(3)在培训中心配置目前配网所使用开关柜的样品柜,按照运行的要求编写操作步骤和操作细则,供运行人员和参与施工的人员培训实操。配网运行人员及参与配网施工的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一种开关柜为一个课目,当有新的设备投运时相应人员参加培训,加深认识,并通过吸取事故教训,从思想上和技术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防止误碰、误操作的工作中起到促进作用,收到明显的效果。
(4)加强对施工部门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作。参与配网施工,在交代任务前,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参加过开关柜培训,是否具备操作条件,如果没有受过培训,则必须到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合格后再参与施工。交代任务时,要交代相应开关柜停送电操作步骤及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5)对运行中的开关房、综合房内开关柜面板的标识、名称、结线图重新核对,对没有中文标识的全部贴上中文标识。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施工单位未完成开关柜操作孔名称标示的不予验收,未编写现场操作细则或停送电注意事项的不予投产。
(6)在防人身触电方面,根据在运行中10kV双电源及以上配置的开关房内加柜工作中实施安全措施时遇到的问题,制定关于在运行中10kV开关房内加柜工作时实施安全措施的规定:凡在运行中同列母线配置双电源的10kV开关房内进行加柜的工作时,除所在连接母线停电,还需将该组柜且是同列母线中有不同电源的电缆头停电,确保在工作地段内有可能来电的地方均安装接地线。
关键词:传统电机 电机循环电路 电子接触器
一、引言
从宽泛的概念上来说,在工业的企业中世纪上运行的电动机全部都是间歇式的电动机。这样的电动机通断的频率是衡量其电机的间歇工作状况的重点所在。所以,为了保护高间歇条件下的电机的正常安全运作,在通断频率大于60的时候,需要我们采用循环电路的方式对电机进行通断。
传统的循环电路有很多种不同的当时,基本上的结构以及运行的原理都是相同的。这些种类的电机都是通过交流接触器主触头的分与合来进行电机的启停操作的。目前在防治、水处理等等的行业有比较广泛的运用。
这种类型的循环电路采取的是交流接触器作为基本的控制元件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循环电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价格相对也比较低廉并且在维护的过程中十分的方便。所以在实际中使用的十分的广泛。但是,这样的电路也是有自己的适用条件的。电路的通断频率大于60的时候,是不能工作的。在通断频率大于45但是小于60的时候,这样的电路就不适合考虑让其工作。只有当通断频率小于45的时候,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虽然通断频率低于45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是在这个值与45接近的时候,也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电机的损坏。
二、 传统电机循环电路的电子接触器技术改造
随着技术的急速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可以取代传统电机的循环电路的方案了。比如说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使用PLC元件进行整个的控制电路。还有的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进行电机启停的控制。有的甚至对整个的电路进行防叠装置的设计,从工艺上进行改进,对整个设备的传动装置以及电气装置进行全面的改进,这个方案当然也能够实现整个电机的智能化。并且,有的企业现在甚至会直接放弃现在使用的机器设备,直接引入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但是西方的机械是相对比较昂贵的,很多的单位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
所以,只能通过现代化的改造使得企业的设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补。而一种比较廉价且比较合适的做法就是应用“电子接触器”对循环电路进行适当的改造。在电路的改造过程中,使用NE555时基电路构成基本的控制电路。对于主回路的改造则使用双向可控的硅取代传统的交流接触器的主接触头。这样双向可控的硅就可以很好的完场交流电力的控制的工作。
双向可控硅可以控制电机的启停问题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首先,双向可控硅期间中通过交流电的时候,在每半个电流的周期中可控硅进行一次触发。
其次,只有在可控硅中通过的电流大于擎住电流的时候,次啊能在去掉触发脉冲之后的维持器中继续进行通导的工作。
第三,只有在可控硅中通过的电流下降到了维持电流之下的时候,可控硅断开,回复阻断的能力。
最后,可控硅在断开之后,要在此出发才能重新进行通导。
所以,在阴极与门极之间需要加以核实的电压,才能使得可控硅起到触发控制的作用。
这一方案仅仅需要付出极少的成本,设备的体积很小,性能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设备的性价比相对比较合理。在设备的改造过程中,方案比其他的方案更加可靠,并且需要调试的时间比较短。最重要的是,经过改造后的电路的电机通断频率的运行范围到了80左右。
但是,新的方案所改造出的电路与传统的循环电路有很大的不同。大功率的可控硅元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以适当的增强冷却组件。具体的冷却组件可以选择散热器冷却。同时,在通断频率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自然的冷却方式,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经济适用的。
三、改造方案的运行原理
1、新的循环电路的工作
如下图,经过改造之后的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分为主电路部分和辅电路部分。住电路的回路中财务了双向可控硅的原件,额定电流的选择在41A以上。同时,为了确保新型电路的工作的稳定性,可以为双向可控硅的表现加上一定的散热装置。在途中的大功率的继电器KA型号为JQX-13F。主要的接线方式如图所示。
图一 改造后循环电路
在图中的辅电路的回路设计中,其主要的作用是为主电路的回路提供电源。其中的B是50W的控制变压器。其中的SB1和SB2则是控制电机停止以及启动的操作按钮。
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实际的操作中操作人员的要求,在设计之初还提供了可循环电路的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之间的转换。双位拨动K1开关的时候,就能进行着两种状态的自由切换。
2、手动控制状态
当图中的K1处于闭合运行状态的时候,电路的运行可以采取手动态进行一定的控制,那就是人工控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基本的控制过程为:接通电源之后,将K1-1以及K1-2调整到关闭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V1和V2的门极就会处于一种一直通电的状态。然后,操作人员可以使用SB2的控制按钮进行操作,之后KM线圈就会得点,电机就会启动,然后处于一种连续运转的状态的。
在手动的控制状态之下,如果机器需要紧急的停止的话,使用SB1的按钮,就会直接使得电路关闭。虽然此时的电路3会处在通电的状态下,但是对整体的电路没有影响,电路会切断运转。
3 、自动控制状态
当图中的K1处在断开的状态的时候,电路的运行就可以采取自动运行的状态进行控制。那就是处在电路的自动运行状态之下。这样的运行状态中期主要的控制过程是:接通电源之后,电路3会产生震荡。这样的情况下,KA这个循环就会闭合运行通电,这样KA1和KA2两个循环就会闭合,接着按下SB2的按钮之后,KM线圈就会得点,电机就会进行循环启停的运转状态。
另外,在自动的状态下,还有几个调整的功能。其中的RP1是对电机的运行时间进行调整的。RP2是对电机的运行停止时间进行调整的。如果在自动运行的状态下,需要对电机进行紧急的停止的话,使用SB1的按钮,就会使得KM线圈处于失电的状态下,这样就会使得电路关闭。
结语
通过以上的改造的实验和设计,我们可以发现使用电子接触器技术对传统的循环电路进行改造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经济性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同时,传统的电路中以交流接触器为主要的控制原件,并不是没有一定的可取性,当通断频率小于30的时候,相对本方案来讲也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运行方案。
参考文献:
[1]陈业绍,用测振法确定交流接触器噪声功率级的研究[J],声学技术,1990
[2]建议推广和开发的节电新产品[J],中国科技信息,1992
[3]李波,浅谈机械工程中交流接触器的优化设计[J],民营科技,2009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通讯技术;OTN技术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233-01
根据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要求,以及“三集五大”体系的推进,电网安全运行及集约化运行管理对通信网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信网高效运营与电网安全和企业管理的关系将日益密切。本专题对于通信领域新兴的OTN、PTN、软件换等新技术的特点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适用性分析,针对智能化变电站对通信系统的新要求,在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层面提出优化通信系统方案。
1 通信系统OTN技术特点
OTN(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是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解决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差、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
问题。
OTN优势在于擅长解决IP业务的超长距离、超大带宽传输问题,可以为大量的2.5 Gbit/s、10 Gbit/s甚至40 Gbit/s等大颗粒业务提供传输通道。但是OTN的带宽分配也是刚性的,带宽利用率不高,难以对较小颗粒业务进行处理。
OTN的主要优点是完全向后兼容,它可以建立在现有的SONET/SDH管理功能基础上,不仅提供了存在的通信协议的完全透明,而且还为WDM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和组网能力,它为ROADM提供光层互联的规范,并补充了子波长汇聚和疏导能力。
2 通信系统PTN技术特点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技术是指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介质之间设置一个层面,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为内核,实现多业务承载。是随着各种新兴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和带宽的不断增长,业务的IP化演进,对承载网的带宽,调度,灵活性,成本,质量等综合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应运而生的实现全业务统一承载和网络融合的技术。PTN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点对点连接通道的保护切换可以在50毫秒内完成,可以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整OAM,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它具有完善的OAM机制,精确地故障定位和严格的业务隔离功能,最大限度地管理和利用光纤资源,保证了业务安全性,在结合GMPLS后,可实现资源的自动配置及网状网的高生存性。
PTN作为传输和数据的融合技术,PTN主要为数据业务的传输而服务,它主要提供GE、FE接口,同时,也可以提供2M或者STM-N接口,不过其2M和STM-N已经不再是MSTP设备的帧结构形式,而是IP包的形式。
PTN和MSTP的外在形态都是可以提供多种类型业务(包括分组和TDM业务)的接入,但是其内核不同:PTN基于分组内核、MSTP基于TDM内核。MSTP内核就是一个SDH交叉连接设备,对于分组业务采用虚级联等方式支持;PTN的内核是一个分组交换机,对TDM业务采用仿真方式支持。
3 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特点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性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提供如媒体网关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信令互通功能等等。可以对传统电路交换向分组网络的过渡提供无缝连接。
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是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这种集中控制、分散接入的架构使得在软交换网络上提供的业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软交换的承载网络是IP数据网,随着电力系统IP网络的不断成熟,使得IP网络上开发新技术,发展新业务成为现实。
基于软交换的多媒体调度系统是利用软交换的交换控制能力,结合调度业务的特点,提供了基于软交换控制、IP网络承载、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并存的一种新型调度通信业务系统。
建立软交换系统具备以下优点:可大大提高电力通信专网的组网灵活性、方便性;降低后期的设备投资成本;简化设备维护量及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方便电力公司的电话通信及降低通话费用;真正实现多媒体业务的应用。从而由原来的单一电路语音技术向电路与网络相结合,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4 通讯技术应用方案
4.1 PTP+E1组网方式
PTP时间同步技术是精密时钟协议,用于高精度时钟传输向远端网元提供同步。通过在传输网SDH电路中传输PTP时间,组建时间同步网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PTP+E1组网通过时钟设备上PTP时钟输出高精度PTP时间同步信号,进入支持PTP的交换机,同时由交换机提供足够路数的PTP信号输出至协议转换器,将基于以太网的PTP时间同步信号转换为2M数字信号,并通过SDH通信链路传送至各地区局或各变电站的SDH设备,再经过协议转换器的转换,将2M数字信号转换为以太网信号并输入设在各地区局或变电站的PTP从钟,再经过扩展输出各类时间信号给站内设备实现全网的时间同步,其理论精度为微
秒级。
4.2 B码+E1组网方式
B码+E1组网方式为采用时间同步设备输出的B码信息封装在同步的2M通道内,通过SDH网络的E1通道将时间编码信号传输到各需要同步的节点,并通过手工或自动补偿机制消除传输时延,其理论精度为微秒级。
5 结论
通过对通信新技术应用的分析,智能化变电站通信系统方案的优化整合和功能性的提升还是有可能性方案的。在变电站智能化进程中,全面应用通信新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系统承载能力,是提升调控一体化信息平台功能应用水平的必要因素。最终体现在智能化变电站通信设备配置的优化、整合、功能集成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示范 实训基地建设 内涵 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9-02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职业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 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其中职业素质包括: 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沟通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职业素质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技能包括综合技能和单项技能,专业技能包括操作技能、技术技能、知识技能,是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高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保障。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的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专业建设改革思路与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营造真实职业环境,筹划建设集教学、培训考证、生产经营、职业素质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包括:一是进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实验设备采购等工作;二是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建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管理机制;三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让学生在校内也能够完全体验企业的真实环境,体验企业文化;四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在实训中心的管理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
(二)建设的具体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维修方向)、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方向)等三个专业方向的所有实验实训内容,体现设备的先进性,同时针对学生人数多的现状,满足批量教学要求,以及满足学生双证率、对外培训、技术研发及竞赛要求,实训中心已经先后建设及准备筹划建设的实训室如图1所示。
三、实训基地建设对接
(一)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对接
本专业坚持“职业教育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服务,面向生产业”的目标,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定位于北部湾地区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和现代港口物流两大新兴特色产业等。引入现代企业先进的“5S”行为管理模式,建立“校中厂”,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内涵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在遵循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细化管理标准,完善日常管理、学生实训管理等各项制度。
引入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入校,建立“校中厂”,聘用学生到“校中厂”进行生产实习,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厂中校”,合作开办“2+1”订单班。与这些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管、共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学生、教师、员工,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真实的生产环境与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推动了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二) 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体系对接
本专业除共享学院基础技能实训中心、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外,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基本涵盖了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同时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基于生产过程控制的项目化课程,共同建设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保养等优质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行业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教材。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标准对接
依据岗位要求,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提供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平台。可以选取PLC系统设计师、维修电工工种、数控维修工种、机电一体化助理工程师认证等相关证书的职业资格考核。鼓励学生参与区内、国内电子产品设计、工控组态软件应用、数控维修大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机器人安装与调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近年来,该实训中心已经为区教育厅、区工会等上级部门承担过多个赛事比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赛区高职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梯安装与调试,区企业职工维修电工技能竞赛等,并能顺利圆满完成。
利用实训设备,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实践性强的课程,加深学生对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理解。如蒂森电梯有限公司主动提出无偿到学校开设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等课程,介绍电梯行业标准规范、日常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等,针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梯电气维修)认证标准,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在校考取电梯维修证,介绍电梯行业特色文化,满足该企业用人需求,最后半年,学生进入企业就能带证顶岗实习,在这过程中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增强了主动性,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
(四)实训基地建设与终身学习对接
1.搭建全程订单育人平台
建立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建立开放学习机制。依托与企业深度合作,围绕校企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实践。探索开放、自主、互动、立体化的学习机制,推进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步建立无障碍入学和弹性学习制度。制定并完善学分积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实现学员灵活学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2.职前―职后全程订单人才培养
职前“个性化”订单人才培养。按照订单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量身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合作开办的“2+1”教学模式订单班,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后一年在实习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实习单位负责提供教学场所、设施,具体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由双方共同协商确定。理论课及实践课主要由本专业教师及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专家等配合,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安排。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中贯穿企业设立的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等相关课程,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车间等共同实施及考核。至今“五菱班”订单班已经开办5年,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职后“多元化”订单项目合作。利用校企资源优势和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专业教学向企业延伸,企业培训向学院延伸,推动了校企共同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员工学历教育、函授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和产学研合作等订单项目的开展为毕业生及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构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技术职业教育终身学习平台。近年来,已经为上汽通用五菱、柳钢、玉柴等企业员工进行维修电工中级培训、维修电工技能竞赛等项目培训达二百多人次。为满足企业需求,专业团队准备筹划为企业进行技师培训、高级技师培训。
大学生“回炉”学技,增强就业竞争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帮助学生“回炉”,为他们提供一个回归的渠道,以促进其自身发展。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回炉”是一个技术性的提升,更容易塑造成复合型人才。
3.中高职对接全新灵活的招生机制
广西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立交桥”工程,即各层次职业教育互相贯通,包括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施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应用本科分段培养、校企延伸培训及顶岗实习与就业,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职与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与高职应用本科的有效衔接。从2010年开始,本专业已经与广西大学合作专本衔接教育,该专业专本衔接在校生人数已达250人,已经有部分同学获得了本科学历学位证书。下一步考虑中高职衔接招生,“2+3”学年制、单独招生等全新和灵活的招生机制,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在层次上的有效衔接和深化,在拉动中职教育发展的同时,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经过几年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实训室执行了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面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实验设备进行设计、安装、调试,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全国、区级各层次各项目技能大赛。近年来,曾获全国西门子杯自动化挑战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高职院校维修电工竞赛一等奖;多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二等奖、区竞赛一等奖;多次荣获“亚龙杯”全国高职院校“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团体二、三等奖、区竞赛一等奖。
尽管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验设备硬件及内涵建设的开发、运用还不够充分完善,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硬件设备建设,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及提高设备资源的质量,加强实验室开放监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和互动平台。加强对外的培训力度,发挥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的作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将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具备“基础技能训练―职业专门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