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职业教育

初中生职业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91-01

一 引言

作为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启动实施了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来,在自治区教科所和南宁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对进行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作了初步探索。认为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少年,在初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

二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我校主要以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教材《人生成功早规划》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教育:

1.全面地认识自我

这不仅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天赋、价值观及人生志向等内在禀赋,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所在地区等外在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得出自己在学业完成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借助自我反思,认真思考及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学习及生活经历,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比较得心应手;其次,可以与同学、家长及老师交流,通过他们帮自己回忆及分析做什么比较擅长;最后,还可以通过心理测评来帮助认识自己。通过对学习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判断,帮助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兴趣及爱好,理性地认识自我。

2.广泛地了解职业

这一工作其实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要进行,通过实地体验、现场参观、职业讲座、上网查询、参阅图书报刊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在他们确立职业理想及人生志向时,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参考。

3.科学地规划人生

学生在基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在心中确立起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思索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导师、父母及长辈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人生。

三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将来选择职业的满意度。

2.实行导师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我校制定了“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制”方案,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双向选择,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师生结对名单。导师采用集体活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至少活动一次。学校还从校外各界成功人士中聘请导师,给学生做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职场体验去感悟教育学生。

3.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网络已成为学生会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录官方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丰富辅导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测试、主题班会、报告、参观、采访、调查研究与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并增强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如通过职业倾向测试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树立理想;通过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学生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体会职业的甘苦等。这一系列活动,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感性体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组织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让他们自己来做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难。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初中生基本能编制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方案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四 结束语

在初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的选择方向。初中生初步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迈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对策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从欧美国家引入中国后,我国就开展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对象仅限于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前的小学、中学阶段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大多数人真正的职业意识恰恰是起源于中小学阶段的,而我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因此很多学生错过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影响了一生的职业发展。

一、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一)社会层面

全社会普遍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正确认识。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误区,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以学生成绩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特长等积极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统一管理和要求,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来加以保障。

(二)学校层面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逐步产生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他们已经很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需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学校没有相关的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相关的咨询机构、没有提供接触职业的机会等,导致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三)家庭层面

学生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对家人的信任度以及被家人认同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和职业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孩子的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将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去解决。

(四)学生个人层面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在这一时期也趋于稳定。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万事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得不良影响,忽视甚至漠视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二、解决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在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上,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辅导机构,大力提供各方面支持,鼓励并规范“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会合作”等办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作出规范化管理,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再次,要发挥社区、企业的作用,给中小学生提供见习、实践和职业体验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二)学校层面

1、完善课程设置 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配备专职教师或者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二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

2、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欠缺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中小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批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辅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本地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的成功人士到学校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交流,也可以邀请本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建立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 中小学校可以组建一个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它可以实现课堂外更有效的职业指导服务。指导教师通过谈话、心理测试、专业测评等多种方式解除学生疑惑,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高中阶段可以将高考志愿的填报指导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对各专业的理解,为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提供科学指导,避免填报志愿时候的盲目性。

4、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学校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当地企业参观、到劳动实习基地见习等,让学生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亲身体验工作场景,获得职业的初步感受,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对于职业的理解。

(三)家庭层面

1、要提高沟通频率 家长应当尽可能的多花时间与子女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家长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以及对于未来的追求,要尊重他们的理想和愿望,给他们创造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从而发现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兴趣所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中小学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孩子接触他人、接触社会,这样才能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给孩子灌输一些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主动接触社会,独立从事一些社会性的活动。

3、全力配合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形式,在中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家长应该保持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方式,比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聘请有能力的家长担任兼职职业指导师等。

(四)学生个人层面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到2015年,我国中职教育学校已经达到了1.12万所,中职在校学生1656.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总在校学生的41%。2016年,国家对中职教育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可见,当前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当前各教育教学机构,要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影响改革效果的问题,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就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当下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一)忽视了声乐的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对专业性和技巧强调和训练过多,而对声乐的实用性却关注的较少。例如,常常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专业音乐教学相结合,内容方面偏难,专业性有些过强,与教学实际需求稍显脱离。同时,教师对考试成绩关注过多,要求学生更多注重专业水平,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困难、兴趣及其专业性有些忽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声乐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幼儿教学工作,然而教师过度强调声乐技巧,表面收到的效果是挺理想,但是这些技巧根本无法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所以没有很好的考虑实用性需求。

(二)理论与实际脱节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大多是专业音乐院校科班出身的,对于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过多接触,对具体的幼儿园工作与其性质也不是很了解,工作和实践经验就更没有了。所以,在实际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中,难免出现沿用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方法,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针对实际需要的教学和指导。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一)开展多元授课方式

中职学生群体具有典型的特征,比如思维活跃,灵活好动,想象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等等,但是他们也存在普遍的劣势,如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深层次知识理论的理解能力不足等等。当前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按照其身心成长规律和接受知识的水平来开展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目标及效果的实现。例如,运用小组学习及个别操练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充分的展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对特别的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既能够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声乐专业及技能提升学习要求,也能够满足声乐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基于实际发展的学习需求。加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团队意识,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中职学生群体个性化差异比较明显,而声乐表演本身又是一种复杂且创造性极强的艺术,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例如,在具体进行教育课程设计前,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测试。通过测试,明确掌握学生各自的声乐水平及潜力,然后有针对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注意力和效果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的音乐作品,拓展课外教学,促进学生声乐素养的形成。另外,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语言艺术,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群体,在声乐基础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差,学生的音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甚至还有先天性音准方面的缺陷。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首先在难度方面来说,要选择难度较低的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培养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能力,而非专业歌唱家;其次,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参照《幼儿教育知道纲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声乐教学;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儿童歌曲,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并提高学生灵活学习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积累教学能力。

(四)更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用的方式,如游戏法、情境教学模拟活动、创新创作表演竞赛等等。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模拟实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学生当下的学习兴趣及长远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实行教学改革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传统遗留问题与新问题的结合,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改革思维,从授课理念、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等全方位进行创新思考,立足学生主体思维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提升的热情和兴趣,努力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艺青.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新探[J]. 黄河之声,2016,(03):39.

[2]陈楠.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 才智,2013,(24):133.

[3]王瑶.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做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美术院校在教学上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做到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打破已有的常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这样才能逐渐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与企业形成稳固而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增加就业契机。

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一直以市场为依托,而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广泛性决定着职业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学更应该找准市场定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研究出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师,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学生,我提出具体的学科发展要求和教学改革步骤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职业院校美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的美术专业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实用型基层美工,而不是培养设计师和美术专家,因此,在教学中也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施教,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

1.在美术教学的设计阶段,专业教师要注重必要的设计理论教学,摆脱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基础课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2.在美术教学的实操阶段,以学校的设计室为依托,以典型的实例为蓝本,让学生边临摹边创新,培养学生技术水平能力。

3.在美术教学的见习阶段,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增设专业就业指导课与相关的法律课,如广告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法律意识。

另外,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更应该教导学生在如何生存、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建立自信,改变学生盲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热情,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市场、社会这些渠道来验证教师的教学成果。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美术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践等环节的安排应该一切从就业的需要出发,以就业服务为依托,这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办学的终极目标”。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之所以相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好找工作,主要是用人单位看中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就要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核心来制定,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可是与此认识大相径庭的是,在当前的职业院校美术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与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的严藿脱节现象。丰耍表现在:

1.专业授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实操iJiI练,毕业直接上岗,凭借着想象去教学生,使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脱节,这就导致了学习平面设计学生的不懂空问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不懂版式和设计色彩等。

2.在制订教学计划这一指导性文件时,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始终不够合理。实践教学课的比例小,实践性流于形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3.学校不能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一线参与实践的机会,致使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结构与企业用工标准相脱节。美术教学基本还是围绕着绘画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字体及普通的电脑设计软件,授课形式大多也是教师讲述,然后辅导学生做一些练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几乎是与企业绝缘的知识,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述,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美术教师有必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为依托,改变长期以来偏重课堂传授的方法,加大实践课教学比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各专业教师加强沟通,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三、将建立实训基地作为职业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单亲家庭 问题学生成因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48-01

当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导致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大批出现。在这部分学生中,差生比例往往高于完整家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这些学生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二是由于家庭失去管教,孩子流向社会,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失误。

在这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下,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行为习惯较差,甚至染上一些恶习,此外还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忧郁类: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第二、散漫类: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第三、多疑类: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第四、霸道类: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也使他们更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如何关心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入学门槛低等原因,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此外,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增强,也增加了教育引导的难度。怎样结合年龄特点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等。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

多给与一份关爱和尊重。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安排班主任、科任老师和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结对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交往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此外,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从而把集体温暖、同学之谊、师生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并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致自由散慢、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多做、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首先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认识到父母离婚是迫不得已的事,要学会包容、原谅父母,消除逆反、报复心理。更关键的是要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应向家长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信息,分阶段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动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此外,多和家长平等地沟通商讨教育孩子方法,通过促膝谈心讲清情理,鼓励家长克服困难,解除隔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残缺家庭的学生在完整

总之,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应尽责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育工作者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残缺家庭带来的不良心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师大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