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市场前景

矿产市场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产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产市场前景

矿产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杨正位(1968―),男,四川大英人,经济学博士,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

【摘要】青海缘于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人文环境,拥有一批既有高原特色、又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绿色、有机、纯天然、无污染”的声誉。但是,由于长期远离主流市场,这些产业深度开发与品牌营销不足,不少产品有实无名,优质不优价,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的带动偏低,轻重工业显著失衡。今后,可以通过实施“青海精品”战略等措施,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和宣传力度,走精品高端之路,走绿色现代化、轻重工业协调和开放式发展之路,增强经济造血功能与自生能力,保护好祖国的三江源,促进永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4―0127―06

国务院于2008年10月针对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发展指出:到2012年,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但是,当前青海的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仍然没有拓开市场,优质不优价,市场占有率很低。今后如何把青海的绿色优势、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换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拟分析青海的特色和优势、特色优势产业识别、目前存在不足,探讨特色优势产业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提出如何使青海特色优势产品沿着“物品产品商品名品精品”路径良性演进的政策建议。

一、概论

(一)概念与分类

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指具有青海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的特性,品质显著优于省外同类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国内外竞争力较强,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界定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简单的标准是“特色+优势”,必须二者兼具。具体来讲是“四有”标准:一是有青海特色。指在青海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下产出的产品,可分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如动植物资源及用其加工的轻工产品,就属物质产品;而大美景色、昆仑文化、民族特色、宗教重地、青海的各种精神等可称为精神产品,这应包括旅游、文化等产业。二是有资源依托。青海资源丰富是共识,上天赐的、地上长的、地下埋的、人工产的都很丰富。上天赐的有光、水、风和天然美景,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和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第二类是动植物资源、生态资源、美景资源、文化精神资源等,总体上属于可再生、可持续、可重复、可长久存在的资源,这类资源对青海至关重要。人们一谈到青海资源,马上联想到第一类的矿产与能源,第二类资源在无意或有意中被忽视了。而依托第二类资源形成的产业,正是特色优势产业的主体。三是有比较优势。这类产品因其品质优良,与外省或外国产品比,其独特性、优质性颇受消费者青睐,竞争优势明显。四是有发展潜力。经过充分市场化与品牌化后,国内外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二)规模的初步估计

2011年,青海第一产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4%;第二产业占36%左右,加上盐湖化工和新能源约占8%;第三产业为7%;再加上其他可能漏算的部分,全部特色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4。

二、优势和前景

(一)主要优势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品,大致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纺织品、民族工艺品以及旅游产品,不少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一是区位优势。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作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既提供了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也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质产品。二是生态优势。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恩赐,使青海产品具有天然、原生态的独特魅力,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想之地,为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提供了优越条件。三是人文优势。青海文化多元交汇、包容共存,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生,被称为“文化昆仑”,人文资源丰富。四是品质优势。产品内在品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质量优异,不少产品可成为精品乃至极品。五是竞争优势。上述四个优势交互促进,最终体现为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国内商贸大平台上,青海的特色优势产品始终是抢手货,往往供不应求。

(二)市场前景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前景,既体现在符合世界绿色有机消费的新趋势,也体现在国内对“放心产品”的极度渴望;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潜在的需求,可以说今后20年是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有丰富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随着人类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迅猛增长,为青海发展高质量产品提供了机遇。如在2012年绿博会上,青海10个产品荣获“最佳畅销产品奖”。二是有价格倍增的潜力。国内外一些产品卖到不可思议的高价,反映了市场规律。青海一些特色优势产品珍稀性明显,质优而价不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些产品价格倍增可来自于五方面:宣传后市场需求的增加、精深加工的增值、品牌效应、科技创新的贡献增大、更合理的包装。三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虫草、昆仑玉、藏獒、藏毯、黑枸杞、唐卡、旅游等都较成功。企业成功案例也在增加,春天药业极草销售三年就超过30亿元,可可西里、金诃藏药、互助青稞酒等品牌企业也都高速成长。

(三)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产品的发展前景预测

我们对下述十六类产品进行了初步预测:(1)藏毯、民族服饰及纺织业;(2)牦牛肉、羊肉、肉牛产业;(3)牦牛奶、奶牛奶;(4)枸杞;(5)沙棘;(6)旅游业;(7)唐卡;(8)昆仑玉;(9)冬虫夏草;(10)人参果、黄菇、迷果芹;(11)中藏药;(12)青稞酒;(13)蜂产品;(14)菜籽油;(15)其他产品:包括矿泉水、鹿产品、马铃薯、蚕豆、冷水养殖;(16)盐湖化工与新能源等。粗略估算,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的销售收入在剔除重复计算后,折成增加值约1300亿元,可占当时GDP的30%左右,加上盐湖化工和新能源后能达到35%左右;到2030年以后,可能占GDP的40%以上至一半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矿产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第一章 概况

一、项目名称: 镇石英矿场

二、项目协办单位: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负责人: 汪富华

四、项目主要产品: 石英矿

五、项目提出依据:

1、村三组大堰沟有丰富的石英矿藏,藏量越4600多万吨。

2、石英矿通过加工可制成石英砂,石英砂是制造玻璃、陶瓷等的优质原料。

3、依据市场前景和本镇资源市级,提出本项目。

第二章 市场分析

目前市场石英砂制品非常走俏,石英矿也随之价格上升,石英砂货源供不应求,110元/吨,而石英砂可达360元/吨,据调查,市场价还有上升的趋势,总之,前景十分乐观。

第三章 项目区域条件

一、资源情况:

镇位于县以西42km,其石英矿藏量大,不仅村有,如潘坝、四柏、红安等村也有矿带,其杂质含量低,品质高,综合利用率高。

二、交通条件:

镇各村都有3.5米宽的村级水泥路,几处矿点都可通载重10-20吨的运矿车,公路交通便利,距“十天”告诉路口10公里,距210国道12公里,离县火车站较近。

三、开采条件:

镇境内多处矿点的石英矿都在山体外,通过少部分的拔山皮,便可露天开采,地势坡度不大,一般企业开采队可采用年工和一些必要机械设备即可开采出批量的矿石。

第四章 项目设计,投资规模。

一、产品简易流程:

拔山皮——爆破——选矿——分级——运输

>!<<P>二、投资规模:计划项目总投资520万元。

三、资金用途:

1、矿区道路修建20万元。

2、设备及运输车辆350万元。

3、矿点临时建筑投资15万元。

4、爆破等物品投资5万元。

5、流动资金投资130万元。

第五章 财务分析

一、成本预算

单位:元/吨

项目

金额(元)

项目金额(元)

开采装车

12

上缴税金

5

短途运输

40

管理费用

2

其他费用

10

合计

69

二、经济指标分析

1、生产能力2.5万吨/年。

2、销售价110元/吨(站台价)

3、总投资520万元。

4、产品成本69元/吨。

5、年产值2.5104110元=275104元。

6、年利润(110-69)2.5104=102.5104元。

7、年税金5元/吨2.5104吨=12.5(万元)

8、投资利润率(102.5104)÷(520__4)=20%。

9、投资回收期520÷102.5=5(年)

第六章 可行性结论

项目资源有保障,产品有市场,销售价格好,项目区域条件适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可年增加农民收入12万余元,社会效益明显,综上所述,该项目可行。

附表一

设备购置计划明细表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数量

金额

备注

1

挖掘机

2

160

2

装载机

2

90

3

运输车辆

8

90

4

压缩机

2

1

5

风钻机

2

0.3

6

洗矿设备

1

8.7

合计

350

附表二

企业定员

机构名称

定员(人)备注

一、行政人员

5

1、经营、生产场长

2

2、生产技术人员

1

3、安监技术员

1

4、财务员

1

二、生产人员

45

1、开采队人员

23

2、运输队人员

20

3、维修及勤杂工

2

合 计

50

附表三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序号

阶段进度

月 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可行性报告初审

2

初步设计和评估

3

资金落实

4

设计施工

5

设备购置

6

水电配套设施

7

人员培训

8

生产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我镇石英矿(即硅)材料资源丰富,储量大,品质好,销量大,市场前景十分走俏,现正被应用于光学、航空、电子、冶金、建材、化工诸多技术领域,尤其是制造光学玻璃、陶瓷材料,集成电路芯片和高温真空熔炉的重要原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充分应用的领域将更加广泛,经考察论证,新建一个石英矿场是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二、产品方案

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产品方案初步确定开采石英石,拟建规模为年开采并运输石英矿25000吨,矿产地点选在村一组,该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

三、资源情况

我镇位于西乡县以西42公里处,距210国道12公里,“十天”高速路口10公里。其石英矿藏量大,不仅村有,如潘坝、四柏、红安等村也有矿带,其杂质含量低,品质高,综合利用率高并多处矿点在山体外。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项目总投资5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0万元,流动资金130万元,资金来源由项目法人自筹。

五、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

矿产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砂石土矿资源丰富

永兴县地处湘南东南部,南岭构造带以北的茶永盆地南端,总面积1979.4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且种类较多,已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种有煤、锰、铁、钾长石、大理石、石灰岩、高岭土、硅石、页岩、砂石等22种,截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储量4000万吨,水泥用石岩保有资源储量2000万吨,建筑用优质砂储量5000万吨,优质砖用页岩40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000万吨。

2010年以来,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永兴不断提高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通过强有力的推进资源整合工作,矿权数量大幅减少,采矿权由原来110个减少到84个,非煤采矿权由原来的48个降至26个,其中设置的砖瓦用页岩、建筑用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共23个。

开采管理问题重重

近年来,砂石土矿开发开采为永兴县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但也积累了诸多“沉疴”,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砂石土矿开发仍不够规范,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自开展非煤矿山整顿和规范工作以来,永兴县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力推进非煤矿山整顿整合工作,多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违法占地建空心砖厂的行为仍存在。目前我县仍有无证砖厂37家,其中粘土砖厂12家,彻底取缔难以到位。此外,河道非法采砂现象仍然存在。为保护县城饮水源以及便江风景区,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该县便江等其他河道列为禁止开采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建设中河砂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加之受采矿权控制指标等因素制约,河道采砂仍存在无证开采的现象。

矿山规模较小,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也是困扰该县砂石土矿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10年以来,该县48家非煤矿山关闭整顿后为26家,非煤矿山除1家较大型外,其他均为小型,砂石土矿也在其列。有的矿山规模结构分布设置不合理,如樟树镇的晒立山采石场、菜里坳采石场、中间岭采石场三家采砂场都分布在同一块段内且规模都在5万吨以下,生产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较低,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制约了其发展,需待进行兼并重组。永兴的砂石土矿资源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开发利用“三率”水平不高,开采平均回采率为70.5%,平均选矿回收率为79.82%,部分伴生用矿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率仅在30%-35%之间。

此外,受县级办证采矿权指标限制,砂石土矿办证矿权大为减少,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近年来,通过矿产资源整顿整合后,永兴县只保留采矿权84个,砂土石矿等县级办证矿权仅23个。因受办证采矿权指标的限制,2009年以来,全县只出让1宗砂石土矿采矿权。在此情形下,县内的砂石土矿资源开发几乎处于停止状态,严重制约了县域矿业经济的发展。

开采管理升级之道

如何加强对永兴县砂石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优化其资源配置,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全县砂石土矿资源进行整顿整合,促进其规模发展。要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业开发秩序,强化执法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由政府牵头组织分管挂帅,国土资源等部门和乡镇联动,齐抓共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从严控制限采区开采,鼓励保护性开采。针对河道采砂,早在2005年初,该县就成立了砂石整治办,组织成立砂石整治执法大队,旨在通过清理整顿规范等执法活动,理顺河道砂石开采经营秩序,确保砂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河道行洪、通航、生活饮用水安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要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规划,设定采砂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并通告全县,通过强化巡查,严格执法,形成高压态势,提高违法成本,使非法采砂者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此外,在深入开展矿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中,严查粘土砖厂非法占地、无证开采、取土、破坏耕地行为,把粘土砖厂作为重点整治对象,以乡镇为单位,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国土部门会同安监等部门,重点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建窑和兴办粘土砖厂行为。2010年以来,共查处机砖厂违法占用案件28宗,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40起,责令停工停产8家,为治理土地市场秩序和保障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严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粘土砖项目立项、供地和粘土采矿权办证审批,提高砂石土矿企业准入门槛,严格实行优存劣汰,促进粘土砖厂产业转型,对原已过期的粘土采矿权不再延续登记,作注销处理,共注销粘土矿采矿许可证6个。要进一步规范砖厂的用地管理,严格执行规划供地,强化对耕地的保护和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禁止在耕地上取土、禁止破坏耕地、禁止超出规划的用地范围晾坯和生产经营,最大限度控制用地规模,少占土地。

其次,要加强矿权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在砂石土矿资源开发中,要加强矿权管理工作力度,适时报新设矿权计划,积极培育矿权市场,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矿产资源家底,了解市场需求。另外,要促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由家庭作坊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体制机制,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要适时做好矿山证照的延续、换发证工作,积极跟踪做好服务,把有限的矿权保下来,把来之不易的证照保下来,让矿山企业主放心、安心生产。

矿产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在世界经济前景黯淡的局面下,全球并购市场日渐冷清,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并购市场则略显暖意。尽管在此次全球危机中未能幸免,但很多亚洲公司相比欧美同行拥有更为充裕的现金流,中国公司越来越被视为并购交易中的活跃买家,其在国际并购市场中格外引人注目。规模庞大的资源型企业收购,使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扬眉吐气。然而,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技术型企业更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海外并购 浪潮滚滚

经过多年的资本积累,羽翼渐丰的中国企业逐渐开始走向海外,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进行资本国际输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21.5亿美元,同比增长96.7%,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2003―2008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0.2%。据渣打银行估计,2009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有望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

对外直接投资包括“新设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基本方式。一般来说,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初期,企业大多采用新设投资的形式,但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跨国并购将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与新设投资相比,跨国并购具有建设周期短、经营风险低、投资方向灵活等优点。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日益活跃。清科《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发生的13起跨国并购事件中,有7起为中国企业对外的并购,比重达到了53.8%,而2008年同期该比重仅为20%。

海外并购资源:无奈之举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生水起,触及行业日益广泛,但总体来看,自然资源领域的并购仍较为集中。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公布的多个并购案例中,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的并购占了绝大的比重。仅在今年2月份,中国企业就向4家海外资源类公司发起并购,其中的3家均为澳大利亚的资源类公司。

趁国际资源价格下跌出海“抄底”,虽有利于企业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但这也透露出中国资源类企业的一丝无奈。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从而引发能源,矿产类资源需求高涨。但受国内资源供给能力的限制,中国资源类企业不得不依靠进口来确保产能,对外资源的依赖日益严重。而国际矿产资源价格的巨幅波动,严重影响国内企业的正常发展。为掌握更多资源,保障企业的平稳运行,海外并购成了资源类企业的现实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企业目前大量并购海外矿产资源,是国内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外延。

然而,高能耗、低水平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主题,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恰好为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当前危机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中之重。在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都要求加快产业内部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资源虽然是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但是先进的技术却是当前迫切需要的。

海外并购技术:当务首选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无外乎自主研发和外部引进两种途径。自主研发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但是在前期科研投入少、科研实力薄弱的情况下,自主研发耗时较长且风险较大。在目前中国产业急需升级的情况下,采用“拿来主义”直接引进国外已经基本成型的技术未尝不是一种快捷的方式。

国际金融危机给各行业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拥有大量专利技术但由于资金紧张而陷入困境的海外企业并不罕见。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这些企业正亟待出售。另外,各国政府在危机下也相对放松了对技术型企业并购的限制。相对于资源类企业的海外并购,技术型企业的并购金额相对较小,不易引起舆论的抵制,所面临的并购风险也就相对较小。因此当前的经济环境,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技术型企业的最佳时机。

当前,海外并购技术型企业在整个海外并购潮流中还属于涓涓细流。从并购案例上看,海外并购技术型企业主要集中在IT,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被并购企业的技术都是并购方所急需的,并购的规模及影响力都较小。然而我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与国外都存在较大差异,海外并购这些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技术型企业存在广阔空间。

政府已经对海外技术型企业并购制定了明确的鼓励政策,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中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对境内企业并购境外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可给予相关项目贷款贴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境内外并购贷款业务。”

海外技术并购注意事项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现代科技是各种工具和规则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多元性。在选择海外并购技术的时候,并不一定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上具有适当的领先性、能够解决企业技术瓶颈,是选择海外并购目标的基本原则。

公道的交易价格技术型企业价值的评估要比资源企业的评估更难,在评估时不但要懂得目标企业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更要了解该技术的市场前景。为了取得双方都满意的交易价格,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并购资产的评估是必要的。

矿产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经营矿产资源、促进财力增长为目标,以综合整治规范、构建经营平台、有效保障和经营开发资源、健全开发管理机制等为主要内容,适应我省实施的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工程需要,切实加强我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整合、管理工作,提升我区矿产资源开发层次与开发深度,推动我区矿业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继续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1、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等违法行为

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或持过期失效采矿许可证的,以及在被责令停产整改期间擅自采矿的,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对非法开采的矿山企业,公安机关要停止其火工器材供应,电业部门要停止供电,其他有关部门要吊销或注销相关证、照。拒不停止开采、情节严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触犯刑法的,司法机关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

2、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和选矿厂

坚决关闭在禁采区内进行开采的矿山企业;对污染环境、破坏林木等自然植被、因采矿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矿山企业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环保、林业、水利、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对拒不停产、停而不整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区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或注销其相关证照。各乡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选矿厂进行综合清理整顿。对无合法矿石来源、无政府部门许可的选矿厂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未依法办理用地手续、无尾矿库或未经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尾矿库、未取得取水许可、污染环境、破坏耕地、破坏河道、造成地质灾害的选矿厂,要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3、全面清理和有效制止各类群发性无证开采行为

对铁矿、煤矸石、瓷土、采砂等群发性无证开采行为,各乡镇要加大整治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对拒不停止开采或取缔后又违法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甚至发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合理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规范矿产资源开局

依据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调整矿山企业的空间布局,集中解决采矿权布局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压缩矿山企业总量,减少小矿比重。对矿产开发集中区内的小矿要采取收购、合并、兼并、关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小矿走集中、规模、联合发展的道路。扶持和建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开采工艺技术先进、资源得到综合循环利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矿山企业。

2、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

按照“国家主导经营矿产资源一级市场,培育搞活二级市场”的要求,采取政府调控、市场运作的方式,切实加强对铁、煤、硅灰石、冶金用非金属、石英石、瓷土、建筑砂石等矿产资源的管理工作,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行业准入门槛,采取市场方式,将矿产资源开采权配置给有资质、经济实力强、产品加工程度深的大企业大公司,从而实现政府对资源的宏观调配和有偿出让,最终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3、规范矿产资源审批管理的行政行为

区管辖范围内新设矿山企业,必须经区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各乡镇方可签署意见。各职能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工商注册等多项审批行为严格控制。对于取得采矿权两年以上还未进行建设或生产的矿山企业,原发证机关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置采矿权。

4、全面落实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

进一步深化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积极推进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建设。在全面禁止无偿授予矿权的基础上,对新设立的采矿权,通过招拍挂方式向社会公开出让,对于以前行政无偿授予的采矿权,在许可证到期后,实行有偿延期制度,按矿区储量评估出应缴采矿权价款,协议出让采矿权。

5、全面规范矿山企业税费的征收

凡是矿山企业的税费,统一由乡(镇)人民政府,按规定足额收取。结合实际,各地要详细掌握生产矿山矿产品销售情况,通过建立电子监控系统、控制爆炸物品、控电、控水等措施,加大矿山企业征收力度,严惩偷逃税费及不履行义务等行为。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机构

区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区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组织、指导、督查、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开发经营组、整治整合组、协调组、项目组、税费征收组等工作组,分解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和时限,实行任务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分局,由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原则上一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部署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的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主体作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责任落实的严打机制,对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群发性乱采滥挖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

(三)加强矿产资源整合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布局不合理、资源已近枯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小矿山,实施关、停、并、转,通过实施重组整合,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矿山企业。

整合模式采取政府主导、股份合作、公开招标的方式,先企业自行组合、物价核价,然后由国有公司参股,组合后矿山规模达到行业准入标准,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有较大提高。

(四)构建投资经营平台

以区矿业中心[新余市渝盛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区矿业公司”)为主体,吸纳社会多主体参与,积极参与区范围内矿产资源的开发经营,对区范围内有市场前景有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进行包装和储备,并做好矿区开发前期(包括征山、征林、勘探、申请、立项等)准备工作,以市场方式积极争取矿产资源开发权。

(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各相关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确保完成打击非法采矿和管理资源的各项任务。各有关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协助区领导小组开展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配合协调不到位的单位和人个,严格追究其责任。

各乡镇要在村委一级建立责任追究制,要把制止打击非法采矿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村委干部身上,对村干部擅自出卖山林和入股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报告、制止违法采矿行为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村干部责任;对报告、制止及时的村组,要制订具体的奖励措施。村委会对辖区内违法采矿行为未发现或发现后未在24小时内向乡镇政府汇报的,对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乡镇对辖区内违法采矿行为未发现或接到村委报告后未在24小时内核实并向区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的,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

四、责任分工

区国土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监管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动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把矿业权审批关。

区发改局:负责矿业开发项目的立项、能评等相关工作。

区矿业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开发。

区监察局:负责查处行政审批及矿业开发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区财政局:负责牵头组织矿业税费的统一征收等工作。

公安分局:负责控制火工产品供应,打击非法使用爆炸物品的犯罪行为,打击严重违法采矿触犯刑法的行为。

区安监局:负责新设矿山安全生产许可审批和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提请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和选厂,预防矿山安全事故发生。

区环保局:负责严把环评准入关,严厉查处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矿山企业和选矿厂。

区工信局:负责制定矿山开发准入资质条件和矿产品加工深度标准。

区水利局:负责调查矿山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影响水源的情况,搞好矿业控水工作。

区林业局:负责矿山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和办证工作。

区工商局:负责依法核定企业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核发营业执照。

地税局、国税局:负责税收征管和整治工作,查处矿主偷逃税费、非法经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