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经济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不断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意识,并且科技的进步极大的缩短了人们的工作时间,带来了更长的闲暇时间,这使得休闲正在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人们闲暇选择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乡村休闲旅游为视角,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我国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进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旅游经济;休闲需求与供给
休闲旅游产业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并且发展到目前为止,休闲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力的作用.而从国内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先进科技不断运用于各领域的生产中,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这给人们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基础支持,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了新的认识与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契机,逐渐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中除农业生产之外的重要产业.休闲参与经济创造,并且其不仅带动消费,而且调节再分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对农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促进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中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从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来看,乡村休闲旅游市场逐渐形成,并且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业经济正在与旅游经济实现一体化.首先,对市场机遇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推动力,并且我国当前城市职工的假日需求强劲,闲暇时间供给充足,这给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此外,我国城市都市圈逐渐成熟,这也给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支持,因为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市民出游范围中80%集中在距离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15~50公里范围的出行游客占24%,15公里以内占37%,而且15公里以内的休闲出行多集中在周末.其次,从居民休闲出行范围的分布来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场.这是因为超过80%的市民在出行时选择就近休闲,并且有超过50%的出现游客具有观光休闲目的性,而其中民俗、生态等休闲旅游逐渐发展成为新的休闲旅游形式.从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多样性的乡村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此外还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些都为我国发展乡民休闲旅游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我国地域广阔,跨越不同的气候区域,形成了具有气候层次性的农业分布模式,这给乡村休闲旅游的非同质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为乡村开展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林地与草地资源,以及典型的气候资源,比如新疆的光热资源等,西部地区的生物资源也是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优势资源.此外,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同样体现了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其休闲旅游资源与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别.东部地区休闲旅游资源更多的体现在历史资源、民耕文化资源、国家政策资源、水资源、经济资源等方面,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交通支持.
2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2.1乡村经济发展滞后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的存在,虽然近些年来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不断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但乡村经济发展现状仍然远远滞后与城市经济,这给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城乡居民在可支配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距极大的制约了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从1978年时的2.36,发展到1990年时的2.20,再到2000年的2.79,2012年的3.1,2013年的3.03,由此可见,虽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在进入2010年后开始呈现稳定趋势,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这显然不利于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其次,城乡社会的“断裂现象”发展得到不断纠正的同时,“乡村主义”的观念仍然存在与多数城市居民思想之中,他们认为乡村休闲旅游是城市人对农民经济水平提升的一种方式,是城市反哺农村的行为.但从乡村休闲旅游的市场本质来看,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交换,休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与精神享受的同时,带来了自身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综合来看,乡村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进而使得他们没有进行乡村休闲产业开发的资金支持、动力与条件.并且城乡见经济发展的差异也造成了教育差异与文化差异,这也制约城市居民参与乡村休闲旅游与消费的因素.
2.2乡村休闲产业开发投入不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意识等因素导致用于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与精力十分有限,缺乏整体规划,发展模式单一、投资模式单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等问题,是目前困扰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难题,也具有普遍性.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特征,多为附近200公里以内的出行游客,一旦休闲旅游产品缺乏层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将会在长期范围内影响客户群体休闲消费的需求和欲望,最终使休闲旅游业陷入衰落.从目前的实际现在来看,由于投入力度不够,引发了连锁反应,比如产品开发深度与广度不够,产业链过窄过短,区域范围内的交流合作不够,为形成突出的核心企业等.
2.3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宏观策略从国家宏观层面,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与鼓励具备乡村休闲旅游优势资源的乡村开展休闲旅游产业,按照“有基础、有资源、有积极性”的原则建设休闲旅游的重点村镇,以试点模式引导其他乡村休闲业发展,进而形成区域规模,构建特色休闲产业链.对于具有资源优势与休闲产业的乡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善目前松散的状态,突出市场导向,迎合市场需求,引入科学机制,深层次挖掘休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基层政府要重视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组建开发团队,创新观念,突出乡村生态与农家特色,打造乡村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2.4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目前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体现出单一模式、分散投资、分散经营的特征,这种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以市场为主导,培育新型发展模式,比如“A+B+C”模式,即“吸引中心+利润中心+文化中心”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在传统休闲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衍生产业,构建新型优势产业体系,要体现特色差异,比如地区特色农村文化产业、农业活动产业、银色产业、自驾产业、休闲房地产业、温泉产业、乡村娱乐产业、农林渔业、疗养健身等产业体系.此外,要重视农业的多功能统筹,引导休闲需求,培育休闲市场,建立城乡休闲接轨体制,重视乡村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突出城乡休闲差别与乡村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实践———以温州市为例
3.1温州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温州乡村休闲旅游的雏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乡村农民创办的农民特色餐馆,为城市消费者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房服务.随着城市居民乡村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逐渐发展成为集田园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娱乐、农业生产体验、乡村餐饮、乡村住宿为一体的现代乡村休闲产业,为温州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截止2014年底,温州市全年共接待游客657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1亿元,其中农家乐占据37.65%的份额,乡村休闲性质旅游占据57.21%的份额.从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上看,截止2014年,温州市具有7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426个乡村旅游特色点,参与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的经营户高达3700多户,由此可见,温州市乡村休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温州市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另一方面得益于温州市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从温州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温州市乡村旅游数据统计表》得知,温州市乡村旅游类型主要包括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村寨依托型及其它类型,其中景区依托型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温州市突出的自然景观资源具有极大的关系.此外,村寨依托型不断发展,其在温州市乡村旅游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温州市本身具备丰富的村寨休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与温州市政府对村寨投入力度具有直接的关系.温州市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使得温州自古以来具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换做小杭州”的美誉.温州文化资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楠溪江古村落文化、泰顺廊桥文化、永嘉森林文化以及苍南古村落文化等,这些均能够体现温州市与众不同的休闲文化形式,具有休闲旅游也开发的特色优势.温州市在乡村自然环境方面同样具有优势资源,比如雁荡山风景、楠溪江水风景、田园风光(杨梅林、茶园、竹林、梯田等)以及渔村风貌.除此之外,乡村宗教及历史文化资源亦十分丰富,比如大若岩陶公洞、包公殿、江心寺、周宅祠巷天主堂等,以及“永嘉四灵”、谢灵运、刘基等.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也给温州市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了风采,比如泰顺的“百家宴”、泰顺提线木偶、拦街福、泽雅“造纸”、杨府爷、点柚灯、温州鼓词、永嘉昆曲、瓯剧、瑞安藤牌舞等.此外,温州乡村民俗中不可忽略的还有特色饮食文化,比如“吃重五棕”、“菖蒲酒”、“草头汤”、“送节宴”等.这些具有典型的温州乡村特色的休闲文化只有在温州乡村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其魅力.
3.2温州市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首先,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动了温州市地方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全年接待游客数据,还是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数据,近些年来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且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明显高出温州市地方经济年增长率,这说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给地方经济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其次,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实现了温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总体上来看,第三产业的产值上升势头较猛.乡村休闲旅游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综合开发等.再次,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温州市的招商引资、提高了就业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开发还使得温州地区民俗文化、古村落等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形式与建筑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投入,保护了民族文化,并提高了利用水平.最后,乡村休闲旅游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尤其是交通设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带动了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休闲、旅游与农业融合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拓展和延伸的表现,体现了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还是在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均展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势头,丰富了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对农业发展而言,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这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玉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D].广东海洋大学,2014.6.
〔2〕李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2(12).
〔3〕焦豫.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三农”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24).
〔4〕张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12.
【关键词】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发展策略
一、乡村旅游饭店的概念乡村旅游饭店是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兴起的,最初源于法国。就目前来说,对乡村旅游饭店的定义,业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解释。一般认为它是聚集在乡村地域空间内,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为顾客提供食宿及其他服务的商业性企业。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饭店,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大都市中远郊区由旅游企业集团提供的度假村,客源市场定位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者和部分会议团体旅游者。第二种是家庭旅馆,农户将自己家中闲置房屋出租给旅游者,提供特色农家菜,使其能更好的了解乡村生活。
风俗民情。
二、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基本现状
1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两年来,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继2009年发放2000万乡村旅游券,2010年又举办乡村旅游月,无论是度假村,抑或是家庭旅馆或私营农庄都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乡村旅游饭店很难用星级饭店的标准来衡量。随着南京市乡村旅游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乡村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型并重转变。南京市旅游局制定并下发了“南京乡村度假酒店标准(试行)”,按照标准化、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在综合效益、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游乐、旅游购物、餐饮住宿等方面,对乡村度假酒店进行了规范和评比。
2.总体数量充裕。各区分布较为均衡。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约为500家。以此同时,每年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从数量上来说,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从分布上来看,南京8个区县中由于雨花区离市区较近,乡村旅游点多数只提供餐饮服务,能同时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乡村旅游饭店较少。而在其他7个区县中,见图l,以高淳县和江宁区最多,剩下的5个区,除建邺区略高外,数量基本持平,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和各区县与市区的距离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相关联。
1 4 l
63.接待人次及收入逐年上升。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的都市效应明显放大。随着南京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及知名度的增强,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乡村旅游饭店的接待量及收入也在逐年上升。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接待量还是收入都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
即使期间遭受自然、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着22%左右。三、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存在的问题1.消费单一,产品雷同。从南京市农林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在乡村旅游饭店的支出以餐饮为主。客房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又往往差强人意,使得客人在乡村旅游饭店留宿少之又少。其它各项收入都欠佳,消费项目较为单一。而从南京乡村旅游饭店提供的菜肴上来看,农家菜的品种缺少变化,菜肴更新速度慢,即便个别推出新的菜式,也很快被别的店家抄袭。不仅如此,娱乐项目也存在很大的雷同性。南京2010乡村旅游月活动向游客推荐26家乡村旅游饭店典型代表中,见表2,除个别推出一些新兴的项目诸如真人cs,游艇外等活动外,14家提供垂钓项目,约占总数的54%,其次为简单农事项目,诸如采摘等。对游客来说,如出一辙,缺乏个性化。2.基础设施有待提高。乡村旅游饭店的发展有赖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诸如,道路、停车场等。从目前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来看,游客前往乡村旅游饭店的方式多以自驾为主。对于没有私家车的游客来说,去到这些地方往往需要转乘多次公交,而且一般这类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以及运营时间往往不尽人意。而即便是有私家车的游客,如果是在周末或旺季去到乡村旅游饭店,停车又经常成为难题。停车场的容量有限,导致有些车子在场外随意停放,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据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周边居民反映,近两年的噪音等污染比前些年严重很多。
3.季节差异较大,无序竞争涌现。从人们的出游习惯上来看,一般乡村旅游多发生在春季与秋季,因此乡村旅游饭店往往在这两季节的接待量达到顶峰,而在冬季以及夏季门庭冷落,造成资产设备的闲置浪费。虽然南京市组织了悠游四季的活动,如夏季江宁区的横溪西瓜节,冬季浦口养生保健游等,使该地区这一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总体上来说,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在淡季的营业不是非常理想。在客源下降的情况下,有些管理不规范的地区就会出现互相降价的不正当竞争。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会从某种程度上扰乱乡村旅游饭店正常的市场秩序。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大多为当地居民。而这些人员在经营管理方面只是凭经验进行,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素质不高,有时会做出一些只顾现实既得利益,牺牲长远发展的行为。
有关乡村旅游饭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这两年层出不穷,对发展乡村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质疑也是此起彼伏,其实追根究底还是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存在缺陷。
5.品牌意识较差,宣传不够到位。近几年南京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诸如江心洲的葡萄节,横溪的西瓜节,以及高淳的螃蟹节等,但与之配套的知名乡村旅游饭店却屈指可数,至今尚无知名品牌的乡村旅游饭店或连锁度假村,也很少能在媒介上看到有关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的广告推荐,除了南京市旅游局网站出现的一些简单介绍,游客很难发现相关的有用信息。
四、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发展策略
1.饭店产品设计突出南京特色,平衡消费金额。对于占据消费份额较大的餐饮部分,乡村旅游饭店可围绕当地物产情况以及南京特色来设计菜品。诸如江心洲的江鲜,六合的活珠子等。并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对菜式加以调整创新。此外,乡村旅游饭店建筑设计所力求的乡土气息不能忽视。但同时要结合地域文化、传统习俗,既要高于当地传统的民居建筑,又要善用本地特有的建筑元素。
南京的乡村旅游饭店可着眼于南京的特色,比如雨花石文化展示,南京民间艺人的剪纸等作品,这样使得内部环境更加贴近生活,也宣传了南京的文化,特别的居住环境,也是吸引客人留宿的一种方法。至于游客消费有限的附加服务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土特产包装,注册商标,实现品牌化来提升。同时增加除垂钓这些传统项目外的一些新兴项目,诸如拓展活动等,来刺激游客的消费,提高饭店总体收入。
2.借助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改善相关基础设施。南京政府近两年对乡村旅游扶植的力度比较大。乡村旅游消费券和乡村旅游月的活动都极大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乡村旅游饭店要积极和政府合作,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一些基础设施项目,采取融资和集资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便捷消费者到乡村旅游饭店的通路,增加公共交通的班次等。对一些水电气等较难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要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协调好整体规划和施工,避免后期改造对环境造成的二次干扰。
3.在淡季采取力度较大的优惠措施以及主题活动。
针对淡季客源较少的情况,可以借鉴一些商场的促销活动方式,实施比如“满就送”,会员积分,抽奖等促销活动。
对消费金额满一定额度的客人发放礼券,鼓励客人下次来饭店消费。对经常消费的常客,办理会员卡,针对消费的累计金额进行积分回馈,年终发放饭店白有品牌的土特产。抑或是在淡季进行一些消费抽奖的活动。此外,增加一些主题活动,可以在夏季推出一些纳凉晚会,冬天举行篝火晚会。这类促销活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客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缩小淡旺季的差别。
4.加强乡村旅游饭店从业人员的培训。南京市旅游局虽然出台了有关乡村度假酒店标准,但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和培训尚未正式启动。可以通过各区县的相关部门组织定期的集中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行业标准,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等为主。在培训结束后可以进行考核,对达到要求的人员颁发资格证。此外,乡村旅游饭店业主也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培训课程以产品知识为主,适当辅助一些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5.开拓网上直销模式。加强行业合作。乡村旅游饭店不能仅仅依靠南京市旅游局网站的简单介绍,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网站,与官方网站建立链接,实现b2c的销售模式。现在更多的散客愿意通过网络预先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通过自有网站,可以满足客人产品查询,预订等一系列需求。乡村旅游饭店则可以通过网上的意见反馈,更直接地了解客人的真实想法,改进自己的不足。在稳定散客客源的同时,还应加强与旅行社等行业组织的协作,争取人数较多且稳定的短线nip,游客,使饭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团队中游客的口口相传,达到扩大饭店在外地的知名度的目的。
五、结语
在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努力下,南京乡村旅游饭店无论是大规模的农庄或是农户经营的小型家庭旅馆,如果可以在突出特色,加强培训,推广新型销售模式等方面多做一些努力,今后的发展的空间也许会更大一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湘西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湘西地区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这使得规范和完善湘西地区旅游景点的英语标识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以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其跨越式发展。此构想的提出,将使湘西旅游业发展上升至一个新台阶,同时对湘西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规范和完善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标识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旅游景点翻译的原则及相关理论
根据黄忠廉先生提出的的变译理论,译者应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进行翻译活动。汉斯・威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而在景点翻译中,最主要的原则是目的原则,且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旅游翻译应该是文化的使者,应该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以旅游者为导向的同时,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情况,传递旅游景区相关信息,让国外普通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游览时能够读懂、看懂、听懂。目的原则就能很好地实现译文文本的这种交际功能,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业发展。
二、旅游景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法错误
旅游景点翻译的译文必须规范,符合语法规则。这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走访湘西州旅游景点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的语法错误。举例如下:
例(1):“游湘西,奔乾城。”(乾州景点)
分析:译文是“Travelingin Xiangxi,firstchoiceis Qianzhoucity.”在此翻译句中,first作为序数词,必须被限定。因为序数词本身已经代表了唯一。同时,在此句中,first前面并没有具有限定功能的词,如:my,your。所以first前面必须加定冠词the,即thefirstchoice。所以正确的翻译应为:Travelingin Xiangxi,thefirstchoiceis Qianzhoucity.
例(2):“乾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两百多年前。”(乾州景点)
分析:译文是“ThehistoryofQianzhoucantracebacktomorethan4,200yearsago.”在此句中,实际上应该使用被动,因为乾州的历史是被追溯到的。而此句用的是主动。此外,译句中末尾的ago也应去掉,才符合语法规则。因此,此句的正确翻译应为:Thehistoryof Qianzhoucanbetracedbackto4,200years.
(二)用词不当
例(1):“游湘西,奔乾城”(乾州景点)
分析:译文为:“Qianzhou County,a must see in your tour to west Hunan.”其中“must”虽可以充当名词表示“绝对必要的事情”,但其后接的“see”只能做动词,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正确翻译应为“Qianzhou County,amustviewinyourtourtowestHunan”。
例(2):“北门巷”(凤凰景点)
分析:译文为“BeimenRoad”。“北门巷”即指北城门方向的小路,有其对应的英文表述,但此处用拼音直译,属于用词不当,正确翻译应为“NorthernAlley”。
例(3):“博物馆入口”(凤凰景点)
分析:此句译文为“Ancientexhibitionenter”。在此句中,博物馆直接译为“museum”会更合适,“Ancientexhibition”不够规范,而其后“enter”是动词,不符合“入口”的翻译,应改为相应的名词形式“entrance”。所以正确翻译应为“MuseumEntrance”。
(三)表达方式汉化,逻辑关系混乱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及文化的不同,出现很多用中文思维去翻译,引起词不达意或信息表达与目的不符的现象。举例如下:
例(1):“日本人恕不接待”(凤凰景点)
分析:译文是“Japanesedoesnotreceive”。原句所要表达的是酒吧“不接待日本人”,而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为“日本人不接受”,此句不仅在语法上不完整,且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与表达的目的完全相反。所以正确的译文应为“Japanesearenotwelcome.”。
例(2):“入口”“出口”(乾州景点及凤凰景点)
分析:景点中译文为“wayin”和“wayout”,此处存在明显的中式翻译,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种表达方式是十分费解的。正确的译文应分别为“Entrance”和“Exit”。
例(3):“寄寓”(乾州景点)
分析:景点译文为“JianBozan’sLodgingApartment”。Lodging常用其复数形式lodgings,指临时租借的房间或宿舍。Apartment通常指占用或居住时间较长的成套房间。对于一个旅游景点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寄寓一般是用于参观以及纪念伟大人士的,所以此处正确译文为“theHistoricalResidenceofJianBozan”。
(四)同一旅游景点名称存在多种翻译形式
在旅游景点翻译中,同一旅游景点应采用统一的翻译形式。因为采用多种翻译形式翻译当地专有名词易使外国游客感到困惑与误解。举例如下:
例(1):“寄寓”(乾州景点)
分析:“寄寓”在第一处翻译为:“WartimeResidenceofJianBozan”,而在第二处翻译为:“JianBozan’sLodgingApartment”。
例(2):“乾州古城”(乾州景点)
分析:“乾州古城”在第一处翻译为:“QianzhouAncientCity”,而在第二处翻译为:“TheAncientCityofQianzhou”,在另一处翻译为:“QianzhouCounty”。
例(3):“胡家塘”(乾州景点)
分析:“胡家塘”在第一处翻译为:“HujiaPond”,而在第二处翻译为:“ThePoorofHuFamily”,在另一处翻译为:“HujiaLake”。
(五)书写错误
旅游景点翻译的译文必须拼写无误,书写规范,这是实现其传播功能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湘西旅游景点翻译存在一些拼写错误的问题。举例如下:
例(1):“游湘西,奔乾城”(乾州景点)
分析:“游湘西,奔乾城”此处的翻译为:“Wellcometoexperience!CometoQianzhou,gettoabrightfuture”。在此句中,welcome存在明显拼写错误,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景点的形象。
例(2):“残疾人专用”(凤凰景点)
分析:“残疾人专用”在凤凰景区的翻译为:“Doformedmanuse”。在此句中,Deformed被错误地拼写成Doformed,并且此处翻译亦不恰当。Deformed带有歧视色彩,此句使用Disabled将更为恰当妥帖。
三、加强湘西旅游景点翻译质量的对策
1.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针对湘西州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存在不足这一现状,一方面,旅游局应招贤纳士,聘请专业翻译公司为湘西州旅游景点进行翻译。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双语导游的培养,将湘特的文化传递给外国游客,也为湘西州旅游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2.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行社和景区商户亦是不可忽视的主体。两者应树立国际化意识,加强自身学习,以应对湘西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例如,进行简单英语会话的学习、供售景点双语地图、为外国友人提供双语卡片、提高各种商品服务质量、且对商品进行英语补充说明等。以此提高湘西州旅游景点英语应用水平,推动湘西州旅游的国际化发展。3.根据市场调查,湘西英语翻译人才严重匮乏,而位于湘西地区的吉首大学是一所英语实力较强的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可考虑在吉首大学设立针对湘西地区旅游景点进行翻译研究的翻译中心,以加强景点翻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可注重加强对双语导游人才的培养,为湘西州旅游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4.游客在旅游事业建设中的贡献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游客对旅游景点翻译的批评意见,对有创建性的意见及建议给予肯定和一定的奖励,不断完善景点的英语标识翻译,实现景点文化有效的传播,提升景点形象。
通过调查和走访,笔者对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汉英互译的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中国的许多旅游景点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因此,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魅力湘西,在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中西方在语言渊源、语言结构以及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而且要与当地的人文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使译文能够在信、达、切的基础上,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独有的地方特色,传播民族色彩浓厚的湘西文化。为湘西旅游发展国际化战略提供良好的语言载体和文化通道。
(作者单位:1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2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体验经济;休闲旅游;需求开发;营销创新
由于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从而导致了人们面临和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增加。因此,在日渐加重的快节奏、高压力城市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成为了人们缓解各种身心压力的主要方式,这便给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会和方向。但如何在体验式经济的时代形式下,开发人们对休闲旅游的大量需求,不断创新休闲旅游的营销模式,仍然是休闲旅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对体验经济形式下的休闲旅游开发与营销进行分析。
1.体验经济形式下的休闲旅游形式分析
体验经济即是指以服务为宗旨、以商品为途径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体验回忆的一种经济交易方式,由此可见,体验经济主要消费产品体验与回忆。目前,体验经济已逐渐发展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形式,并且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随着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依附于服务行业之上的体验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当前经济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产业。在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条件得到满足后,其对其他一些诸如商品文化、消费品位等附加因素也引起了高度重视,这便给体验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商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旅游事业不断开发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属于体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旅游经济在体验经济形式下具有其自身特殊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对商品质量关注的同时对商品使用情感也提起了高度重视,因此在当前的旅游消费中,情感需求是消费者主要考虑的因素。由于旅游消费形式的日渐多样化,使得人们对旅游消费方式和形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日渐重视旅游与自身个性相结合的方式,这便充分体现出旅游产品自身特有的特色。
体验旅游经济具有的经济价值与其他商品经济价值一样,从体验经济定义可得出体验消费是一种商品与服务相结合的消费形式,以消费者为中心并为其创造体验与回忆为宗旨。由此可见,无形服务与有形商品相结合来为消费者提供特色体验与回忆的消费方式,日渐成为当前体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更反映了体验旅游的经济价值,是在原有商品经济价值上产生的服务附加值,而这正是旅游事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来源。
2.体验经济形式下的休闲旅游营销模式分析
体验休闲旅游最关键的价值为能够让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得到情感满足,因此在体验休闲旅游企业中主要使用感官式营销方案,其能够利用消费者的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来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完全符合其感官要求的休闲旅游体验。除此之外,还使用情感式、思考式、关联式等营销手段,其中情感式营销手段,主要是通过在休闲旅游消费方式中加入某种情感,如崇敬、自豪等,以消费者内心情感得到触动,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思考式营销手段,其主要利用消费者的思考能力,来设计充满诱惑和惊奇的休闲旅游消费广告,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关联式营销手段,其主要是指利用消费者的情感、思考以及感官等综合因素来进行营销的方法。
另外,由于体验旅游不仅具有一般旅游的特征,还具有体验旅游自身的特征,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给消费者体验休闲旅游的同时,还可给其留下印象深刻的体验回忆,从而极大地刺激休闲旅游的消费,为休闲旅游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3.体验经济形式下的休闲旅游开发与营销分析
3.1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
在消费中,消费者获得的体验是消费者价值取向、消费动机、个性需求的主要导向,因此如何开发合理的旅游消费方式使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旅游消费,是体验旅游事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要求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还要求旅游消费方式要集时尚、潮流与趣味等因素于一身,甚至还要求体现出其阶层与身份等。因此,体验旅游事业应不断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消费方式,制定具有新意、新鲜感的休闲旅游方案,以不断吸引消费者眼球,从而引导其进行消费。同时体验旅游企业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才可使自身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3.2充分尊重消费者个性化差异
在开发体验休闲旅游方案过程中,旅游企业应对每一位消费者的差异性进行具体分析,不仅要充分考查其文化素养、情感志趣,还要考查其社会背景等综合情况,从而才能够使每一位消费者的个性化差异得到充分尊重。在传统营销模式下,大部分休闲旅游企业较为注重所获利益,而忽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大量流失。而在体验经济营销模式中,休闲旅游企业不仅注重利润的获得,同时还注重每位消费者的终身价值,放眼在消费者终身消费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利益。由此可见,关系营销是当前休闲旅游企业开发与营销的重要手段,其以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为途径,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消费。
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应不断创新休闲旅游体验方案,不断开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为消费者制定个性化休闲旅游计划,充分尊重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尽可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从而不断刺激休闲旅游消费,为休闲旅游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城市女性休闲旅游特征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才智,2013(08):347-348.
[2]闭红.旅游产品营销中的生态关怀――基于贺州休闲旅游发展之探索[J].中国商贸,2014(15):40-41.
1.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1.1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的一种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特点有:(1)针对性强,风险管理旨在针对可能或即将出现的风险开展的相关管理,侧重于控制风险。(2)管理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是否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风险管理的效果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点。(3)预防性。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提前作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风险的管理。
1.2风险管理的作用
在项目开发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风险的控制,进而将风险降至最低,推动项目开发工作顺利开展。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有:(1)能够减小风险产生的影响。在项目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将会给项目的开发工作带来严重地影响,造成相应的损失,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而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2)能够推动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通过对风险的管理,能够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阻碍,从而更好地推动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3)提高生产效率。在风险管理当中,能够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到风险管理方面,而且还可以为日常的生产管理提供借鉴,从而很好地提高生产效率。
2.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案例:湖南攸县酒埠江旅游区开发项目
攸县酒埠江旅游区是湖南省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酒仙湖更是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区东与江西萍乡市接壤,南距炎帝陵80公里、井冈山120公里,西距南岳90公里,北距株洲120公里、至长沙160公里。岳汝高速、衡炎高速、国道106和醴茶铁路构筑了通往景区的快捷通道,交通便捷,是一块值得开发的风水宝地。近年来,攸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支持力度,先后筹措资金26亿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我县游客接待总人数29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4亿元,其中,门票收入900万元。在风险管理方面,酒埠江旅游开发项目重点从成本风险与运营方面进行了管理,对项目开发成本以及今后的成本回收、盈利等进行了分析,并制作了具体的分析文件,并作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如《湖南攸县酒埠江旅游景区开发总体规划》,酒埠江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明确了风险管理的责任,这些具体的工作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管理,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2.1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反映出我国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够很好地认识存在的风险,并在风险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工作,重点体现在成本风险与经营风险这些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体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很好地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去强化对风险的管理。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不仅有成本风险、经营风险,还有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建设风险、人员风险等,这些都应该纳入到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当中。
2.2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明确的风险管理主体
在上述案例中,开展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明确风险管理的主体,也就是由哪一个主体负责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有政府部门,而且还有开发商、承包商等,这些主体在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当中都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但是在具体风险管理主体方面并没有明确。
2.2.2未能规范风险管理的责任类型
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存在,如人动会导致人力管理风险,自然因素会导致项目开发受阻等。在这些不同的风险出现时,湖南娄底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项目中未能规范风险管理的责任类型,没有很好地结合不同的风险,对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类型进行规范,导致在项目风险出现之后,难以利用相应的责任类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2.3风险管理实施流程不明晰
风险管理实施流程旨在出现风险时,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风险进行管理,进而达到相应的管理效果。在湖南酒埠江旅游开发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很好地明晰风险管理实施流程,而只是对风险管理作了非常概括性的部署,在具体实施流程上往往难以得到实现。由于风险管理实施流程不明晰,不仅给风险管理实施带来困难,而且还将会导致风险管理不全面、缺乏可行性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项目的开发受到相应的影响。
2.2.4风险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往往只是对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风险管理监督方面并没有加大监督力度,在湖南酒埠江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中,并没有加大对风险管理监督工作力度,而只是以职能管理的方式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使得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全面地了解风险管理的具体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3.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这样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3.1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
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针对缺乏明确的风险管理主体的问题,可以通过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的措施予以解决。通过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可以更好地推动责任主体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在出现风险管理责任时,由该具体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项目风险。针对这一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成立项目风险管理小组,由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成立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开展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承担由此而出现的各种项目风险管理责任。
3.2构建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体系
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责任类型不规范问题,可以通过构建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体系,用以规范风险风险管理的责任类型。一是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制度。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项目开发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制度,通过制度的方式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予以明确,为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对项目管理中的各个主体的风险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中,有很多参与主体,这些主体由于分工不同,从事的工作内容也不同,需要承担的风险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项目管理中的各个主体的风险责任进行明确,如政府的风险责任主要是融资风险、开发商的风险责任主要是开发项目风险以及项目能否得到最终的实现的风险等,通过明确划分各个主体的风险责任,从而根据这些不同的风险责任来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
3.3采取多样化的风险识别方法
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种类有很多,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从而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防范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风险识别方法,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快速识别,进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一是建立风险识别标准。可以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风险识别标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进行统计,并以具体的数据、问题表现等对识别标准进行明确。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则运用这些识别标准进行衡量,以此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二是构建风险反馈平台。由于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的不可控性与不可预知性,随时都可能会出现风险,针对这一点,可以构建风险反馈平台,项目开发的各个主体每天都要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并将具体的反馈内容到平台上面,进而对这些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识别。
3.4制定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流程
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流程不明晰的问题,可以制定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具体的流程来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制作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图。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可以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制作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图,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流程。二是制定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可以制定风险管理操作手册,风险管理的各个主体通过学习风险管理操作手册进而掌握风险管理的具体管理流程,按照这些管理流程实施对项目风险的管理,从而将风险减小至最小的范围内,为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
3.5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加大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