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灾减灾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5月6日下午,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关于《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的会,介绍了学校、城市和农村防灾减灾意识的现状等基本情况,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张强主持。
韩熙表示,知识标准和体系是灾害教育的基础,目前国内缺乏一套系统的、可以指导防灾减灾教育实践的、为行业所公认的防灾减灾教育知识标准和体系,严重阻碍了防灾减灾教育的有效推广与普及,理论知识较多、缺少实践在学校培训存在的问题中位列第一。相较而言,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已经较为组织化、制度化,而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培训和演练频率及效果更令人担忧。公众防灾意识淡薄、备灾准备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扎根于日常生活的防灾文化,只有不断地训练、实践,才能使灾害中的个体真正具备减灾能力,面对灾害有效自救。
韩熙还提到,要加强公众防减灾能力提升方面的基础研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标准和体系,设计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的防灾减灾课程与产品,发挥大众传媒在灾害教育中的作用,投入更多慈善资源支持灾害教育发展与普及。希望本次调查为中国扶贫基金会自身的防减灾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对行业的防减灾教育工作有所启示,能引起政府、学界、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探讨,促进广大公众提升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 校园教育;防灾减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2-0017-0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且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还有人为灾害的发生,都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安全[2]。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但自上世纪末以来,由于政府和公众对防灾减灾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防灾减灾教育的研究逐步得到重视[3][4]。而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灾后一时大力宣传和集中教育的情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又放松了防灾减灾教育,“亡羊补牢式”的防灾减灾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分析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一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含义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是应对灾难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没有明确定义,但根据前人研究总结,本研究认为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是指从行为、心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丰富防灾减灾应对知识,提高防灾减灾应对技能,在此基础上,能够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更多损失的一种特殊教育,也是确保学生在遇到灾害时能正确自救并实现救助他人的一种特殊教育[5][6][7]。
二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经历一些灾难后,政府和学校对于校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但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还很薄弱。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对校园防灾减灾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防灾减灾通识教育方面,当前,大多数学校出台了关于校园防灾减灾的相关文件,对于此方面教育重要性认识有所提高,但具体落实情况存在较大问题。中小学方面,由于迫于学生升学压力,普遍存在防灾减灾教育及演练开设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对于防灾减灾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处于空白。高校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并未开设防灾减灾相关通识课程;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也只是针对灾害相关专业的学生,与防灾不相关专业的学生很难接触到此方面的课程;部分高校设立了防灾减灾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高校都将此课程作为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学校少之又少。
对学生防灾减灾教育的不够重视还扩展到对校园防灾环境的构建上。中小学方面,某些教学楼和宿舍楼由于建造时间较久远,防灾标准低,且对于此方面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提高教学楼和宿舍楼的防灾标准投入不够甚至不投入,抵御灾害的能力弱。2014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会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京、沪等13个省区市16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结果在检查中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35所中小学、幼儿园被发现存在问题。高校方面,当前,一些高校都有新旧校区,老校区消防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因为老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难以达到现在的标准。如2008年12月南京市消防支队对南京地区47所高校开展安全大检查,检查了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等建筑,共查出火灾隐患378处。
2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
我国学校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整体规划。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在体系衔接、人员配置、投入经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对于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不重视,造成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此方面知识的空白,而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由于生源不同,接受此方面教育的程度不同,造成高校此方面课程开展困难,此方面课程的起点和深度难把握。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相关老师较少。在中小学,此方面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代为讲授,但其他科目老师在此方面专业程度难以保证。在高校,此方面课程多由相关专业老师开设,但是如果将此课程设为必修课,相关的人员配备还十分欠缺。但在英国,一般每个教师一次指导2名或3名学生,并利用网络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学生在学习之后,也会有相应任务,例如涉及“专属急救包”等。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经费保障不到位。中小学方面,学校对于此方面投入少之又少。在高校,经费开支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而高校在重点保障教学经费支出及师资力量构建的情况下,对于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设施经费有限,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每年需要防灾减灾教育经费也必然越来越多,但相关的经费仍然缺乏。而在日本,日本政府每年用于防灾方面的预算占整个日本财政预算的6%~7%。
3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内容匮乏和形式落后
目前,我国各阶段校园防灾减灾教育都存在着内容匮乏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对于防灾减灾的内容只有政治和地理课程中粗略渗透,没有专门的教材,并且在这两门课程中,都没有深入讲述防灾减灾的内容。在大学阶段,因各高校相继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内容较全面,但学校大多注重灾难基础知识的教学,理论性较强,对于实践的部分,内容较少,尤其是缺少一些针对校园灾难的应急、自救互救技巧,没有将教育内容从注重理论性向实用性转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校中大多采用教师讲述、宣传栏、主题班会、展览、参观和知识讲座等方式,形式落后。
4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和社会、家庭未能形成健全稳定的机制
在防灾减灾教育方面,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没有形成健全稳定的机制。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校中虽然能通过一些演练学习一些灾难发生的自救互救技巧,例如火灾演习等,但某些灾难如地震在学校演习中并不能让学生有切身体会与直观感受,大多数学生更是把类似的演习当玩闹。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一线城市拥有防灾体验场馆,像类似在学校中难以体验的灾难就需要政府建立的体验场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也未能很好的协作,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很少接受相关的知识,且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防灾减灾知识的误区,导致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混淆。
三 加强和改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加强和改善我国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内容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作为学生获取防灾减灾知识的主要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加强和改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内容。
建立防灾减灾教育体系。首先,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所以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体系要根据地域特色建立适合当的防灾减灾教材。其次,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的防灾减灾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首要任务是打好防灾减灾知识的基础,要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的传授防灾减灾知识。在中学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并且承受升学压力,容易忽视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传统的防灾减灾教育的同时,应把防灾减灾知识深入到各学科中,潜移默化地传授防灾减灾知识,满足学生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需求。当前,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地理”和“思想政治”等课程,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所以应当丰富“地理”和“思想政治”中防灾减灾相关内容,不应只是只字片语的提及,而应该是细化相关知识,并且加入事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随着高年级“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开设,也可以把防灾减灾的教育渗透其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丰富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学生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理解深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防灾减灾技能[8][9]。在大学阶段,由于大多数高校设有相关课程,但大多数为选修课。有能力的高校应把防灾减灾课程设为必修课,并且丰富防灾减灾课程内容,应涉及防灾减灾基础知识教育,校园安全教育,自救和互救知识教育,灾难心理健康教育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教育等。高校也可以根据防灾减灾教育其中的各个方面设立相应的选修课,更加细化内容。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防灾减灾教师队伍
当前,我国对于专门从事防灾减灾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但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刻不容缓,首要就是要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及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且可以组织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或与教师进行交流座谈等,学习交流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和常见校园灾害,了解处理方法,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年龄层次,了解此阶段灾害和事故的多发种类,防患于未然,提高教师团队的相关知识素养。其次,师范类院校应当设立相关专业或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师范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构建专业化防灾减灾教师队伍,进而更好地向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3 丰富学生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形式
学校采取多样化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快速接受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主要以“知识性”为主,“实践性”较薄弱,我们应该平衡二者,采用“知识性+实践性”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形式。
在校园里,可通过校园媒体进行校园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除传统的课堂传授形式外,学校还可定期聘请相关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主题要有不同,学校要做好协调工作。学校还可与防灾机构、消防队、急救中心等合作,可请消防员或急救人员讲授事例,学习更多实用技巧,最好是让学生体验相关器材或技巧,增加实践的机会。也可通过校园新媒体宣传校园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目前,大多学校已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而大多公众号主要为功能性公众号,例如图书馆相关业务、查询成绩等。可以在公众号中定期推送防灾减灾知识的文章;也可在公众号中加入防灾减灾知识有奖问答模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在组织相关体验时,采用在公众号报名的方式,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出现频次。除微博微信宣传外,学校也可建立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网站,也可以依托于学校官方网站,在网站中另设板块,专门介绍防灾减灾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更可上传视频,比如遇到灾难自救互救技巧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学校也可定期开展灾难应对演习。学校在灾难应对演习准备阶段,要听取消防、学生等多方意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情况合理的灾难应对预案。预案要具有全面性,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也要具有操作性,切合实际。灾难应对演习可选取新生军训时开展,要先让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学习相关防灾减灾知识,然后再进行演习。也可一学期进行一次演习,每次演习最好场合不同,侧重不同,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实用技巧。演习可以是全校性质,也可以是针对部分学生,尤其是大学校园,大学校园人数众多,全校性质的演习较难实现,所以学校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分批进行。灾难应对演习不要形式化,要加入一定的考核机制,减少学生不认真对待的情况出现。
4 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教学机制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单靠学校很难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还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家庭的配合。
政府对于防灾减灾教育十分重视,我国已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的“防灾减灾日”,在此期间,政府应组织各种防灾减灾教育活动,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使防灾减灾教育形成热潮。政府也可以制定法律法规保障高校建筑物的抗震高标准,也要注重建筑的维护管理。政府也要加大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经费的拨付。提高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经费的投入,例如,购买相关教学用品、购买演习所需相关器材、聘请相关专家、防灾减灾教师队伍绩效工资等[10]。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媒体要加大对于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可以每年定期在电视上播放相关公益广告,也可以在访谈节目中邀请一些相关人士,集中采访;报纸杂志也可以设置专刊专栏;网络更是要发挥特有的优势,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另外,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社会志愿者团体中一些有灾难救援的人员参与到教学中。
在防灾减灾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传授防灾减灾知识,教授防灾减灾相关自救互救技能。而家长的相关知识又是来自社会和学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或通过网络教学,让家长了解最新的知识,形成全面的防灾减灾教育。
总之,开展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既需要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传授也离不开实战演习的技能训练。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在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早日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鑫.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170+249.
[2]田艳天,兰俊丽,刘利民.高校校园防灾文化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21):172-173.
[3]刘良明,李明,胡h.论我国新时期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06-108.
[4]黄萍.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模式探讨[J].防灾博览,2013(5):66-71.
[5]李洪香.我国中学生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6]黄萍.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模式探讨[J].防灾博览,2013(5):66-71.
[7]兰俊丽.提升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4):61-62.
[8]梅.中学生防灾减灾教材开发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各镇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突出“城镇化与减灾”这一主题,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由县应急办牵头,各镇政府、县政府各相关单位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逐项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安排好今年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二、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各镇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组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认真拟订宣传方案和提纲,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刊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报道全县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通过集中宣传、张贴海报、举办专题展览、组织现场咨询等手段,重点做好城市广场、车站、商场、影剧院等人口密集场所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县地震、气象、水利、卫生防疫、煤气安全、消防、交通安全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村镇现场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成员关注身边的灾害风险,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拓宽防灾减灾知识传播渠道,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
1、深入抓好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注重打基础促规范,尽快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防范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紧盯防御重点,坚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3、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
三、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强化救灾准备工作
4、健全灾害救助预案体系,完成《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组织全县乡镇(街道)、村,各部门单位、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超市编制专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从而使我县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根据预案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5、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段为契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加大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等知识教育培训。
五、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救灾效能
6、建立完善多灾种综合响应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灾前、灾中、灾后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县减灾委员会与气象、农业、粮商等相关成员单位间建立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形成救灾合力。
7、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应急资源保障等机制,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
8、完善应急值守制度,切实贯彻落实领导带班制、24小时值守制度,做好应急值守和突发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灾前能预判、灾中能报送、灾后能统计”的“三能”灾害信息员队伍。
六、落实救灾物资保障,强化物资储备
9、物资保障计划,做到门类齐全,满足需求,保障供给,调拨快捷。立足常见自然灾害,加强先进设备和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本行政区域救灾工作需要。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渠道救灾物资社会储备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机制建设。
七、确保救助精准规范、强化监督管理
10、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切实把“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当做当前头等大事。
11、力求“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救助程序确定需救助人员,严格落实“公平、公正、公开”评议制度。
今年10月13日是第27个国际减灾日,xx区民政局组织各街道精心策划,紧紧围绕“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主题,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社区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社区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灾害中对老年人的关爱,向老年人群普及推广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的技能,最大限度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确保全区安全稳定。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了在本区范围内开展“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主题宣活动,进一步推动各街道、社区的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向老年人普及的进程,xx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于9月29日就向辖区内的各街道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的通知,主要目的就是让街道、社区结合敬老活动的重阳节,把老年人作为救灾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和救灾知识普及对象。各街道、社区也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宣传对于老年人在灾害发生后给予特别的保护和救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老年人自救的意义、途径和方法,使基层干部、工作人员、特别是老年人了解掌握疏散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防自救能力,提高面对灾难的应急能力,真正达到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的效果。
二、 形式多样、宣传到位
此次国际减灾日,本区辖区内各街道、社区紧紧围绕国际减灾日活动主题,内容多样,形式丰富。xxxx等街道通过横幅标语、樯绘展示、展板展示、宣传窗等板块集中宣传,向居民发放减灾救灾的宣传资料,向老年人宣传与老年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段塘、望春和鼓楼等街道则是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志愿者便民服务、文艺表演等活动,让老年居民熟悉避难场所及撤退路线和如何开展预防、自救、互救等技能,向居民宣传对于老年群体在灾害发生后给予特别保护和救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防灾减灾了解不清楚的老年居民,志愿者们还会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讲解。虽然活动形式不一,但宣传活动积极到位,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吸引了广大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参与,让居民更加了解防灾减灾重要性,提高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三、结合重阳、构筑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速,社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趋明显,老年人的失能、半失能比例不断上升。老年人由于受年龄和体能的所限,在防御灾害方面有相应的脆弱性。在此次宣传活动中,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结合重阳节敬老开展不同形式宣传活动,来向老年人群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构筑老年人的安全体系。鼓楼、南门、白云等街道通过文艺节目,用普通居民自编自唱的歌曲、越剧等方式来向老年人普及减灾知识;西门、江厦和月湖等街道通过教老年人如何使用灭火器、报警和自救来提高老年人的逃生技能;望春、段塘等街道则是通过知识讲座和咨询会吸引老年人,让他们熟知防灾小知识。同时,各街道结合今年“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工作经验,认真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对今后如何开展好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层次人群怎样快捷高效地应对防灾工作进行了探讨,确保国际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以有效的载体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