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灾减灾措施

防灾减灾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灾减灾措施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1篇

在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气象灾害也开始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农民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鄂尔多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全面了解农业气候规律,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1-4]。

1鄂尔多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1干旱

干旱在鄂尔多斯市各旗(区)经常出现,属于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其主要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出现频次高、危害程度严重和持续时间长等,在各类气象灾害中占据首位。干旱强度和出现时间决定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因鄂尔多斯境内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生产水平低,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较大,干旱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本年度农业生产欠收。鄂尔多斯境内降水量变化规律是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少雨区,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干旱强度也随之增强;而东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小,干旱强度也相对较低。

1.2雨涝

鄂尔多斯市年内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这阶段经常会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的暴雨天气出现,再加上一些地区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相关防洪设施比较简陋,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农业生产的雨涝灾害具有季节性特征,且年际变化较大,在每年7月上旬~8月中旬这段时间内出现频率较高。鄂尔多斯市降水分布规律和地势地貌共同决定了雨涝灾害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南部向西北部雨涝灾害逐渐减少。

1.3霜冻

鄂尔多斯市霜冻天气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频率最高,在霜冻灾害出现时,植物体表面的温度会达到0℃以下,造成植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发生冻结,进而出现微小的冰晶体。因冰晶体的作用,使得细胞内部水分不断渗透到外面,植物原生质的胶体出现凝固,导致植物细胞脱水死亡。霜冻灾害的危害强度受地形、周围环境、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较大。若是春霜冻时间延缓或者是秋霜冻时间提前,将会进一步加剧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1.4冰雹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是强烈积雨云中发展形成的固态降水。冰雹天气出现时的局域性和短时性特征明显,且在出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风、大幅度降温、强降水、雷电等突发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通讯电力、交通运输、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均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冰雹在鄂尔多斯市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出现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会造成农作物叶片、果实、茎秆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产量。

2防灾减灾措施

2.1干旱防灾减灾

1)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对于鄂尔多斯市气象部门来说,应对人影作业体系建设不断进行完善,并成立起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以对全市人工增雨作业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在鄂尔多斯市境内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为了增强水的利用率,可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方式。3)增强农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可选择农业技术措施,在高温干旱季节做好面上覆盖和增施有机肥,以对土壤进行改良,降低水分蒸发能力,提升保水性,加大抗旱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2.2暴雨洪涝防灾减灾

1)鄂尔多斯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重视起抗洪减灾工作,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部署,不断完善防汛反应机制;2)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3)加强气象、农业农村、国土、政府、水利、交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抵御暴雨洪涝;4)加大防汛抗洪的资金、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汛期来临前,做好堤防修筑、水库加固、河湖整治等工作。暴雨洪涝的出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降水是最为直接的因素。为了增强对暴雨洪涝的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应尽快构建起洪涝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2.3霜冻防灾减灾

1)掌握低温天气发展规律,调整农业布局。为了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需要熟练掌握作物生育期内低温天气发展规律,以更好的安排农业生产工作。2)改善小气候生态环境。在低温霜冻天气还没有到来之前,农民可以选择加热法、烟雾法、灌水法等措施对局部小气候环境进行改善,降低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3)选择综合栽培技术。根据当地冷害发生发展规律,加强耐寒品种的研发,苗期内可以选择地膜覆盖,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增强植物自身的抗寒能力,进而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

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县;山洪;防治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一、基本情况

开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到大巴山南麓的过渡地带,东邻云阳、巫溪两县,南傍万州区,西与四川省的开江、宣汉两县交界,北与城口县相连,地跨东经107°55′48″~108°54′,北纬30°49′30″~31°41′30″之间。受太平洋、印度洋季风及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原气旋影响,由于多元地貌、立体地形,形成气候资源丰富,温度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总的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受临近大巴山,形成一字梁山系和南部铁峰背斜两个多雨中心地带,夏多暴雨。全境属长上干小江支流,约占该流域面积的80%,流域内水系发育、山溪山沟多,境内东河、南河、浦里河等三条河流纵贯全县。

二、山洪灾害成因及现状

山洪灾害是指由在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大等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

开县是山洪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多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关怀下,对辖区内洪水灾害易发的重点河段修建了一批堤坝、护坡等防洪工程设施,并编制了全市及县主要河流的防洪规划、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流域山洪沟工程规划、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规划等。但是,由于过去修建的工程建设标准不高、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严重,防灾能力十分有限,且效益不断衰减,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多数处于无设防状态,一旦山洪暴发,防不胜防。

三、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为提高我县山洪灾害防监测预警能力,按照重庆市统一部署安排,2013年开县建设完成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完成自动雨量站19个,简易雨量站229个,自动水位雨量站19个,实施水库水位雨量站点7个,简易水位站10个,预警平台结合山洪灾害防治预案形成了完整的山洪灾害监测预防体系。通过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能有效对本县范围内暴雨中心及重点区域的降雨、水位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收集主要控制点的水雨情信息,并进行汇集分析,实现对山洪灾害进行有效监控;通过预警平台、预警系统建设,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指挥依据,形成快速有效的预警能力;通过编制防御预案,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加大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人们群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水平,提高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损失及群死群伤事件。

开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后,共覆盖3959km2的山洪灾害防治区,有效保护危险区内近47.15万人的安全。县防办利用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的水雨情信息,根据雨量、水位预警指标进行实时预警,并根据预警指标启动预警响应;通过建设简易雨量和水位站,强化群防群测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演练防御过程,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增强避险保安能力。

四、成功预警案例

2014年8月11日凌晨,县防办值班人员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发现龙安水库雨量站5~6时1小时雨量达24mm,3~6时3小时累计雨量达43.3mm,6~7时1小时降雨量达28.8mm,鉴于降雨强度大,根据监测数据马上召开紧急会商会,会议期间,又监测到7~8时1小时降雨量达43.3mm,会议决定于11日8:30启动普里河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对下游相关乡镇政府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通知,督促其时刻观察所在河道水位上涨情况,同时用铜锣、口哨沿途沿街预警,工作人员带领群众根据预案制定的转移路线进行群众疏散转移,在预案制定的临时安置点集中安置。

在救灾过程中,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发挥效益显著,一是监测系统对实时雨情的监控,为领导决策提质提速;二是预警系统及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及时预警,方便快捷,使群众转移迅速,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物资增加了抢险队员及被困群众的安全感;三是预案的可操作性使群众在转移路线的指示下,第一时间转移群众至安置点;四是宣传工作到位,使群众水患意识增强。

五、结语

开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成功预警了2014年“8・11”洪水,极大地发挥了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但是在初步收益的同时,我们更要梳理出问题和不足,为后续建设形成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今后的建设中仍要加强几个方面工作:抓好建后管护工作,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长期有效发挥效益,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保民工程。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电力厅. 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 1984.

[2]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4年开县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2014.

[3] 颜胜尧.水库预泄在淡溪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9(4),57-58.

[4] 梁文章.石佛寺水库20100720暴雨洪水分析 [J].东北水利水电,2011,29(3):49-50.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4篇

国发1号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提出的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的历史机遇下,贵州毕节市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步伐,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注重新型堤防建设,强调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详细的城市防洪规划,防洪应急预案及减灾技术及其措施。

1.洪涝灾害的特点

季节性强。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 突发性强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局部性洪涝为主 贵州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频发率高 贵州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

2.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需要,也是重要保证。

(2)洪安全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是硬道理”。

(4)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3.我国目前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计标准低

目前我国的城市现存的小型水库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国家与城市的财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低,部分小型水库的设计标准完全达不到目前城市的防防标准,无法满足防洪要求,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经过多年的运行,老化损坏严重,相当一部分工程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这就需要国家水利部分发挥积极高效的行政水利管理。

3.2施工质量差

我国城市中的小型水库大部分始建于年代,当时采取大兵团作战施工方式,坝体填筑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先天不足,普遍存在坝基、坝体渗漏,坝体单薄,溢洪道窄浅,存在安全隐患。

3.3工程设施不配套

城市中的大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大坝无护坡,经过多年运行,坝体冲刷严重,有的坝脚已出现陡坎,危急大坝安全。另外,大部分水库未开挖非常溢洪道,个别水库虽然开挖了非常溢洪道,但是标准较低,断面窄浅,无法满足泄洪要求。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水库处在无照明、无通讯设施、无防汛路、无防汛抢险物资、无人看管的“五无”状态。

3.4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进行正常维护

城市的大多小型水库,由于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严重,存在诸多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维修、养护、加固,工程破损日趋严重,隐患逐步加剧,防洪效益大大降低,个别水库已失去防洪能力,每到汛期被迫空库度汛,即浪费了雨洪资源,又阻碍了自然优势的开拓。

3.5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小型水库,仅小部分水库日常管理工作初具雏形,其余大部分水库的各项指标均达不到我国防重汛的标准,而享有管理权限的乡镇政府仅汛期组织几次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便不了了之,平时根本无人问津。

4.防洪措施及对策

(1)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2)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我国现有的防洪减灾投资应主要靠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及时发现险情是抢险成功的关键环节。

(3)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山区特点, 水土保持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辅以能源措施和行政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兴建谷坊、塘坝、地头水柜等拦沙蓄水工程,实施坡改梯地建设,搞砌墙保土,提高土壤和植被的含水保水能力。对泥石流防治要采取“稳、拦、排、停、封、造”六个字对策,对滑坡防治要针对滑坡的成因、性质、发展趋势和危害“对症下药”,采取“避、排、减、挡、填、护”六个字对策。

(4)非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贵州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水的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依据洪水特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洪水,制定不同类型的防洪抢险预案:水库预案、河道预案、城镇防洪预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标准、指挥机构、物资调度、人员转移、抢险队伍、防洪调度措施等。

5.健全政策法规

(1)要尽快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火灾防范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are common in some details, and from the whole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ystem design and fire preven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fir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2

近年来,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高层建筑防火要求高、火灾扑救困难,消防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从消防系统的设计阶段就开始着手考虑,同时做好火灾防范预案和措施。

一、目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一些细节问题

当前,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导致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消防设计、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火灾隐患。

1、消防加压泵的选型问题

消防加压泵的选型必须满足流量和扬程的需要,经计算,消防流量为20L/s,消防泵所需扬程为105m。水泵选型时,很难选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泵,设计选择的水泵扬程超过所需的压力。

2、消防泵管道的泄压装置

消防泵运转初期,由于市政管道压力经常不稳定,而且扬程又偏大,会造成管网压力非常大,因此需要在消防泵出水管上设置泄压阀,当管网压力超过设定工作压力(30)时,泄压阀自动打开放水泄压,以防管网超压。随着消防用水量的增加,管网压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泄压阀的压力设定点时,泄压阀自动关闭。

2、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的采用及消火栓间距

当高层建筑在我国较普遍兴建的初期,伴随着产生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虽然在栓口上设置了闷盖,实际用起来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但在当时都视为“宝贝“,争相采用,还有人大力推广,这是可以理解的。时至今日早已产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完全克服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之弊端。全国各大设计院也有采用。几年来南京市部分建筑在经过市级以上机关审查时,他们也同意使用及建议某些场合改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1]。如18层及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高层塔式住宅,当无走道或走道长度小于5m,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时,可在消防电梯前室设带消防卷盘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和一根消防竖管。

4、地下室排水设计不够重视

消防泵房、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常常设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如果地下室积水甚至被淹,灭火将从何谈起?所以地下室排水与消防电梯井底之排水某种意义上说同等重要。事实上如何及时排出造成地下室水患之水往往不为设计者重视。消防电梯井底排水设施设计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1)电梯下到地下室,又在电梯基坑下设集水坑(初设中常见),这是不行的,结构上不好处理,施工也困难,更主要的是潜水泵及压力排水管从哪里进入集水坑?除非加大集水坑面积,使之大于电梯井,但带来不必要的结构困难、施工困难、投资大等。建设电梯不要下到最下一层,至多下到半层。

(2)集水坑容积不够、排水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3)多数设计没考虑备用泵,个别设计考虑了备用泵,然而排水泵之电源却是普通电源,一旦发生火灾,普通电源都是要切断的,无论有无备用泵,排水将成为一句空话,此条应务必引起重视。

二、消防系统设计总体建议与对策

1、总平面布局要合理

现代建筑十分讲究街道或小区环境设计,小桥、流水、假山、绿化等园林设计被大量使用,但有些景观设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云梯车登高等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认为在规划街道或小区总平面布局时,高层建筑的长边应尽量沿街道或小区的边缘布置,充分利用临近的市政道路,这样消防车有时不进入小区内部,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火灾扑救和人员营救,而小区内最低可只设计一条消防车道(此消防车道应能够承载消防车的压力),从而大大节约了土建成本,可谓一举两得。在建筑间距上,应以满足防火间距为优先,确有困难时,也应将相邻墙设计为无窗、无阳台的防火墙。

2、消防水池布局要合理

由于《高规》对不设消防水池的条件规定得比较严格,以至于城市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消防水池,这样做既占用了大量的建筑面积(平均每座水池占用100多平方米的面积),增加了投资,也因长期不用,造成水污染[2]。针对高层建筑防火措施较完备和火灾不易蔓延,以及建筑同时发生火灾的概率低等特点,采用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一是增强整体规划意识,临近的需要建设消防水池的建筑,共同建造一个共用的消防水池,其余几家共同出资,由水池所在的建筑统一管理;二是修建水池的条件确实不允许时,可论证考虑在建筑物的合理位置均匀布置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适当加大屋顶水箱的贮水量,发生火灾时大功率消防车从消火栓取水,利用水泵接合器加压供水;三是在建筑中心位置设消防加压泵房,从市政管网直接取水(适用于市政管网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管网抽水);四是综合设计利用建筑小区设计的喷泉、游泳池等室外蓄水池,通过一定的过滤措施,在发生火灾时用作消防用水。

3、火灾报警系统仍需优化设计

目前大部分的一类高层建筑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主要是出于对控制消防电梯和防排烟系统的考虑,探测器大多采用感烟型,设置在电梯厅、走道、楼梯等公共部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烟气要从户内穿过密闭性能良好的分户门到达探测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起不到早期发现火灾的作用。我们认为有条件的高层建筑可考虑把烟感探测器设在建筑内厨房、客厅等易早期探测到火灾发生的部位,效果会很好。所以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应从早期发现火灾,合理地配置。火灾报警系统还可结合楼宇智能化设计通盘考虑,把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传感器件纳入智能化系统之中,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三、高层建筑火灾防范的应对措施

1、严把消防设计关

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1)总体布局合理,设计理念要清晰;(2)合理划分疏散楼梯问和防火分区;(3)高层建筑各构件要有足够的耐火极限;(4)安全疏散通道要设计合理;(5)安装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时选用联动效果好安全稳定的系统[3];(6)做好高层建筑消防用水设计,保障发生火灾时有足够的蓄水量,起到出不阻燃火势的作用:(7)室内装修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减少可燃物的数量,提高安全指数。

2、加强高层建筑防火演练

对高层建筑的工作人员,除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外,还要进行防火安全疏散预案的学习,进行职业道德与修养教育,当火灾发生时,使他们能成为群体的指挥。对居民同样要组织适量次数的防火演练,提高居民对疏散方法及路线的熟悉程度。

3、加大消防和火灾防范宣传力度

全国各级防火部门应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册、讲座等渠道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消防演练不应该仅仅是流于形式,应该定期进行演练,在每一次的演练中发现问题,提高大家的逃生技巧以及尽力缩短每一次的火灾逃生时间,平时注意防火防灾知识要宣传到位。

4、城市规划布局要合理

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对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建设、消防通道、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设施及经费、近期建设实施等几大类内容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城市应当合理规划建设和改造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消防车通道,保证消防车辆畅通无阻。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其造成的损失也更触目惊心,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胁。注重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加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措施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重大安全保障。消防系统的设计必须朝向更加细节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火灾防范也要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多渠道宣传和应对,加强居民消防安全宣传,将消防安全根植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不仅可以减少火灾发生的频繁,还可减少火灾发生后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宝宽.高层建筑火灾成因及预防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8):54-56.DOI:10.3969/j.issn.1008-2077.2011.0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