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

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

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五平方米经济”;规模经济;政府调控;自身经营管理

人口的迅速增加使我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随着商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附加值逐渐增加,城市商业用地日益紧张。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如何利用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的商业价值,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五平方米经济”应运而生。

“五平方米经济”这一名词是以地域面积命名的,它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内创造出较大的商业价值是它所追求的目的。目前,国内的这种经济模式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投资,面向中低收入水平的市民提供服务。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成本较低,便于资金的流动和转移,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优点,能够吸收大量的空余资金。但在它的经济潜力被黄金式地挖掘的时候,其不规范的商业操作、简陋的条件、无保障的卫生状况、令人质疑的商品质量等问题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何趋利避害,促进这一经济模式健康发展,政府在思考,市民在思考,商家也在思考。

一、从政府角度看待“五平方米经济”的发展

“五平方米经济”的发展减轻了就业的压力,促进了居民消费合理化,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但其目前不合理的经营状态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之处。当一个市场无法快速平衡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制定出与“五平方米经济”合理化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政策。

现将政府规划的适于开展“五平方米经济”的地域划分成两类:

(一)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五平方米经济”

近年来,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政府及开发商积极推进城市商业中心的商品房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大型商铺也被分割为较小的商铺,以满足更多商户的需求。城市中心地带的小型商铺以“五平方米经济”的模式,按照不同的行业形成集聚的商业街区,如饮食一条街,服饰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商业街区的小经营者从事相同或相似的行业,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当商品房的数量接近一定限度的时候就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

假设在一定经济范围内创建一个小型的饰品店需要a元成本,而小饰品店能创造多少的商业收益完全取决于其它小饰品店的数量,如果在一个确定的经济范围内有c个小饰品店,我们令f(x)表示所创造出来的总的收益,因此每个小饰品店创造出来的收益刚好是平均收益f(c)/c。

为了使总的财富达到最大,即让该区域的经济处于有效率的状态,我们建立了下面的最大化问题:max[f(c)-ac]。当最优的数量出现在小饰品的边际收益等于它的边际的成本a时,即Mp(c*)=a。

如果一个小饰品店的边际收益等于a,那么在该区域经营小饰品店是有利可图的,并且还是有效率的,如果其边际收益小于a,那么其是没有效率的,要使其达到效率状态就得减少店的数量。

如果该经济是有一个已经具有规模的大型的商场所垄断(相当于很多小饰品店的总和),那么,这确实可能是导致上面这种结果的解决方法,因为这种情况下,该商场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经营的商品量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但是在无政府干涉的完全竞争市场下,Mp(c*)=a是不能通过小饰品店来获得平衡的。

如果单个的小饰品店有自由进出该领域的权力,也就是说政府对其进入不加以规划与调节,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只要开办一个小饰品店的成本小于收益,就有更多的商人进入该行业,因为他们都是有利可图的,假设现在该区域的小饰品店的个数为c,那么现在每个小饰品店的收益就是f(c)/c,当一个小饰品店进入该区域后总数目就变成了c+1,收益就变成了f(c+1)/(c+1),与其成本a进行比较,只要f(c+1)/(c+1)〉a,一部分准小饰品店主就一定会做出进入的选择,也就是说,小饰品店的个数应该为f(c0)/c0=a

因此,个人决定是否进入时,考虑的是得到的总的平均收益与其成本a进行的比较,对于进入者来说,他的进入导致了其它小饰品店收益额的下降,因为他忽略了他的进入行为的社会成本。

对此的说明,我们画了一条下降的平均收益曲线(随着小店数目的增加,每个小饰品店的收益减少的假设是合乎情理的)。

上图中:如果该经济区域是由具有规模的商场占领,则选择利润最大化的地方一定是有效率的那个点,即Mp=a的那个点。如果小饰品店是自由的进入该经济区域,则小店的数目是其利润为零的那个点,即完全市场竞争情况下的均衡点f(c0)/c0=a,在这点就会出现残酷的完全竞争,在初期是对“五平方米经济”不利的。

因此政府应该将其数量控制在有效率时的个数与均衡时的个数之间。这样,不仅使整个经济区域的利润最大化,还增进了“五平方米经济”的发展,因为在这两个规模之间小饰品店都是有利可图的。形成规模经济的“五平方经济”的经营主体共同分享基础设施,使用同等素质的劳动力,制定统一的行业规则,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五平方米经济”是自发形成的,不受地域限制,为了达到外部规模经济最优,有赖于政府对“五平方米经济”所使用的商品房的数量、规模、地域进行整体的规划,以产生最大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结构合理化发展。

(二)存在于工厂、公司、学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周围的“五平方米经济”

这些主要是由大型经营主体带动的小型经营主体,以个人为基本消费单位。他们的消费方向比较单一,主要是饮食业、小饰品行业以及其他简单的服务业。

1、政府对其周边社会环境的管理至关重要。由于“五平方米经济”规模小,自身竞争力不强,它很可能被“地摊经济”,“大棚经济”等抢占市场。“地摊经济”存在着流动性大,经营成本小,商品价格低廉等特点,它的存在破坏了小型商品市场准入原则,对“五平方米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假设在一个经济区域小饰品店都是“五平方经济”,则每一个店几乎有相同的边际成本MC,且MC恒定不变,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函数,产品完全同质,两个小饰品店有完全的替代性,顾客会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形成在小饰品店之间的快速转移,因此,低价格的小饰品店获得全部的需求。(以上的假设显然合乎情理)

利用“伯川竞争模型”分析:假设i小饰品店的定价Pi低于j小饰品店的定价Pj,那么市场需求为D(Pj),并且全部为i小饰品店获得,对j小饰品店的需求为零;如果两者信息对称,相互交流,两小饰品店出价相等,Pi=Pj=P,那么每个小饰品店都将获得市场需求一半需求量0.5D(P)。如果信息不对称,每一个小饰品店都必须建立在对竞争对手价格的猜测上,如果其中一个小饰品猜测对手的价格在垄断价格以上,它一定会将自己的价格确定在垄断价格上;如果预测对手的价格在垄断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则它也会将自己的价格确定在比对手稍微低的水平,但高于边际成本水平,每一个小饰品店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定价决策以对手的价格为前提:Pi*(Pj)=Pj*(Pi)。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要有降价的可能小饰品店都会寻找降价的机会,以便夺取全部市场需求,这就驱动着小饰品店轮番降低价格,但当价格低于边际成本时,小饰品店就无利可图,这便形成了小饰品店内部的恶性竞争,在其发展的初期,对于规模小,较脆弱的“五平方经济”无疑是一个雪上加霜的局面。

由以上的模型也可知,由于地摊经济在经营上所需要的边际成本小于“五平方经济”,因此在不公平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政府可以增加对不合法的地摊经济的罚款力度,让其高成本的风险概率增大,从而其边际成本也增大,其在决定价格P的时候将朝有利于“五平方米经济”方向倾斜。这样,不仅有效的打击了不合法的地摊经济,同时也保护了“五平方米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五平方米经济”周边的治安问题,打击不正当竞争,避免不正当经营行为和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大卫生检查的力度,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防止欺诈消费者的事件发生。

3、政府还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措施。“五平方米经济”多为小的经营实体,由于有些经营者不按照正规的方法记账,政府的税收就失去了征收的依据。政府应该深入调查,参照一些正规记账的“五平方米经济”实体的经营情况来制定税收标准。再者,其经营者多为中下等收入的居民,考虑到就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政府可以依据相关政策实施税收减免,以提高这部分经营者的收入。政府的管理是“五平方米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五平方米经济”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可观的价值,争取达到政府和经营者双赢的局面。

二、从“五平方米经济”自身看待发展问题

对于小本经营,并力求草根上位的经营者来说,除了获得政府的支持以外,自身的经营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在小本经营起步的时候,“精于一而专于一”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以密集型发展的模式图生存,求发展,这也许是该行业的最佳生存之道。

其次,当前的商业宗旨已经改变。以往的商业宗旨是“如何使消费者前来购物”,而现在的商业宗旨是“如何使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个转变便要求经营者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对于精致经营的五平方米来说,这是一项成本低但收效大的渠道。因为往往只是独出心裁的装潢设计或者商品独特的摆放装饰就可以达到吸引顾客眼球的目的。

再次,任何经营者都已经不能在市场外独立创造价值,而是与消费者在市场内共同创造价值。随着信息渠道的健全,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市场活动。对于“五平方米经济”来说,这是他们力求上位的大好机遇。这便要求经营者在理念上、信息上、商品上以及策略上上位,低成本高精度地锁定目标人群,与消费者积极互动。

最后,差异化经营。对于这种小本经营来说,如果只在常规的道路上奋力跋涉,往往只能做一个永久的跟随者,无法跃上一个新的起点。差异化经营是在行业既有框架之内的差异化,它既不需要经营者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也不需要管理者跳出整个行业来看自身可以竞争的方向。对于从事这种草根经济的人来说,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是十分恰当的,它需要经营者找出自身的特点并利用这一差异达到迎合消费者不断为自己创造价值的目的。典型例子就是THE BODY SHOP与阿呀呀传奇。

三、结语

“五平方米经济”这种维系民生的草根经济,利润虽薄,但在社会福利尚不高的今天,它却可以解决一个家庭的生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对维系民生的草根经济在依法管理和规范的同时,应多些宽容,多些呵护,其意义不可小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讲,“这样做就是解决就业、解决低保,就是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况且,草根经济生命力强,“一遇雨露便发芽,有点阳光就灿烂”,如果条件较好、环境宽松,它就有可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进而发展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罗汉、谢识予(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化;走出去;引进来;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2-0134-0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淮安经济国际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07SJD790002)

[作者简介]仲晓东,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江苏淮安223001)

一、引言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900多年前大文豪苏轼过淮安时留下“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的佳句。而进入21世纪,淮安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各种原因,淮安现仍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在区域上的发展禀赋和制度创新上的巨大差异,使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路径。其中至少有两种较为成功的典型的国际化模式,即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化的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而温州和苏州都属于较发达地区,相对于它们,淮安由于所处欠发达地区,所以在很多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淮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出符合淮安地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从而能够为淮安经济国际化提供有力的帮助。

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细胞和微观基础,要实现区域经济国际化,就要重点抓好企业经营国际化。企业经营国际化是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核心。没有企业经营国际化,就很难实现区域经济国际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区的国际化实际上就是其企业的国际化,而通常意义上的企业国际化并不完全从地理意义上划分的,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包括“走出去”的外向国际化和“引进来”的内向国际化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企业外向型国际化的贸易方式为出口,而内向型则为进口。此外,在技术转让形式,经营方式和投资方面也有区别。但是,不管哪种形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都是使企业自身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

二、淮安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淮安的进口总额一直是大于出口总额的,同时又间接说明了,淮安的一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不够的。而且,淮安的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较低,加上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高,以及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使不少企业感到“走出去”的压力。表现在:

1.信心不足。由于多数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能力较差,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导致对海外市场环境认识不够,在选择国际化方式时,就显得信心不足或十分盲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对自身是否具备跨国经营的能力信心不足;其二是企业对自己能否走出去,走出去后能否成功信心不足。

2.设备落后。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淮安企业设备落后,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附加值低,高科技的品牌产品少,因而根本不具备竞争实力,许多出口产品在国外都沦为地摊商品,从而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严重阻碍。特别是一些机械类的产品,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限,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慢,使其难以及时跟上国际市场的变化潮流。这无疑也减缓了这类企业“走出去”经营的脚步。

3.缺乏高素质的经营人才。“走出去”经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大量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精通国际贸易法规的一流复合型人才去组织实施。而淮安企业由于起点较低。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尤为缺乏。一些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由于缺乏人才而难以开展“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有些在海外投资的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有的人员甚至不懂外语,以至使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进行,国际竞争力低下,国际市场难以拓展。

4.缺乏紧迫感。淮安企业缺乏迎接经济国际化、应对“人世”挑战的紧迫感,企业甚至以为“走出去”仅仅是大型和超大型企业该关注的事情,自己根本谈不上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的企业竞争,所以,只需关注国内市场即可,对于跨国经营想都不敢想。由于企业对开展“走出去”国际化经营缺乏紧迫感,再加上他们大多又缺乏境外投资的知识,所以,至今将境外投资方式列入企业发展计划的企业还不是很多。

5.信息闭塞。淮安企业的信息来源都是通过传统的渠道,如客户、同行、报刊、广播电视及市场调查,信息相对闭塞。不少企业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不愿意投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实际上是放弃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机会。

上述这些方面的缺点,削弱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空间。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走出去”即外向国际化对对淮安企业而言存在很大困难,而“引进来”即内向国际化对淮安地区的企业应该更加有效。

三、外资企业“引进来”的可能性

目前,到淮安投资兴业,使淮安融入国际化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

所谓天时,就是淮安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配套能力、后续发展能力、创业创新能力都在加速提升。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产业正在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因为,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之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投资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欠发达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得以流向欠发达地区,其资源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一些欠发达区域可以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

同时,地处江苏欠发达地区的淮安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一是地缘优势,淮安离一些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比较近,运输成本更低;二是淮安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较之西部更具有优势。所以,淮安的企业除了发展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外,应做好产业承接的准备,利用好这次机会。而且,产业转移到内地,农民可在当地就业,一方面使内地经济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更彻底地脱离农业耕种,进入城镇或者城市工作、生活,这也有利于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可以加快淮安地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动淮安的经济国际化。

所谓地利,就是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是

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适合于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能较快地向全国辐射延伸。

所谓人和,就是淮安市上下形成了“重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特别是牢固树立了“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公共服务理念。当前,外资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加速向苏北转移已经成为资本流动的一个新趋势。淮安优越的公共管理和体制创新为承接这一转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外商合作,是我们加快发展、实现“双赢”目标的现实选择和长期战略。外商会带来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淮安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素质较好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质量较好的存量资产,双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比如成功引进的台湾鸿海集团的富士康(淮安)工业园项目、台资宏盛箱包工业园等外资大项目,实现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来淮投资的“零突破”。

在此氛围中,淮安也十分注重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自己的支柱、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比如,中韩合资的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随着韩国轮胎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的全面引进,其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斜交胎产品已大量出口到美国、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并批量返销韩国。淮钢集团与全国最大的钢铁民营企业――江苏沙钢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后,正在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特殊钢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钢生产能力。

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在目前形势下,淮安企业“引进来”存在可能。

四、影响淮安企业“引进来”的因素分析

根据淮安的特点以及企业的特征,笔者将企业内向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国内相关的政策因素P、市场条件因素M(区位优势、基础建设、资源优势因素等)。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企业因素c(资金、项目的引进、技术创新等)。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环境影响因素函数为:

I=f(P,M,C,R)

其中,R表示其他一些影响因素。

1.关于国内的政策环境P。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策扶持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日本政府经常大量使用财政投资和融资方式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法国政府则深深意识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的管理建立了扶持机构,负责提出发展企业的基本政策措施;美国政府为企业建立了社区性融资发展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

自1991年以来,淮安也指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制度创新上做了不少文章。但与WTO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相比,从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必须的国内环境来看,我们在完善企业的政策环境方面尚有许多急需改进和创新的地方。面对当前形势,政府可以通过矫正市场失灵、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提供金融、信息、技术等支持,来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内向国际化经营提供保障。因此,淮安出台了《淮安市进一步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十项制度》。这些措施的出台,为企业“引进来”解决后顾之忧。

2.市场条件M,包括了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条件等因素。

(1)区位优势明显。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是区位优势明显的重要交通枢纽。明清时期就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誉。现在,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淮等5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等河道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

(2)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成效。“十五”时期,淮安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的60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人口由65J7增加到125万,实现了“建设大城市”的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2公里,铁路客货运全面开通;淮河人海水道、华能二期等水利、能源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成;投资82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56个;建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王元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全面完成淮河灾后重建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线等水利重点设施。

(3)自然资源丰富。淮安市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兼具有南北气候特征,光、热、水的整体配合较好。尤其是淮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盱眙凹凸棒土、石灰岩、白云岩,金湖的石油与天然气,楚州、洪泽的岩盐等,这些矿产储量可观,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特别是岩盐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1300亿吨,年产真空盐50万吨。由邓宁的区位优势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淮安的化工企业有着很强的资源禀赋,具有吸引外资的优势。

(4)人力资源素质高。淮安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淮安高中入学率达78%以上,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淮安市拥有5所高校、26所中专校。高校、中专校的数量和在校生分别在苏北和全省名列前茅,培养的大批专业人才受到了沿海和江苏苏南等发达地区的青睐。来淮安投资兴业可以获得大量素质高、成本低的专业人才。

3.企业因素c。淮安的大部分产业都缺乏资金,资金应该是制约淮安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其次就是项目,有了资金,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淮安政府的种种引资的举措来看,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好的项目,从而可以发挥淮安本身的自然禀赋优势;在21世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技术创新自然是不可以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有了技术的大力支持,淮安的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走向国际。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引进来”的外部因素已基本具备,作好了“巢”等待“凤凰”的到来,从内因上讲,淮安企业对资金、技术、项目的渴望非常迫切,这一切都为淮安企业“引进来”创造必备的条件。当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淮安企业也必须借助一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更好的“走出去”,增添有力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