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的传输过程

网络的传输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的传输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的传输过程

网络的传输过程范文第1篇

1.1系统噪声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就是指信号于扰问题,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各个设备都会产生干扰信号,同时通过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叠加增强了噪声信号的强度,使得信号的清晰度下降、传输数据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通常,可以采用信噪比来对之进行衡量。根据噪声所产生的来源,可以将噪声氛围内有源设备噪声以及无源设备噪声两种,而根据噪声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光噪声和电噪声两种。

1.2传输损耗所谓的传输损耗就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因为介质、设备而造成的数据信号功率下降问题。对于HFC网络而言,存在损耗的地方主要是光缆、同轴电缆两个部分。

1.2.1光传输损耗造成光纤传输损耗的本质是功率下降,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不论传输介质是何种材料,在光传输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吸收问题,而吸收的强度在于材料的结构、性质、波长等影响因素;(2)因为传输介质在制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加工缺陷,诸如不均匀的问题,导致光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散射现象,使得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瑞利散射、缺陷散射、受激散射等;(3)在安装过程中因为弯曲作用造成了光纤的反射条件受到限制,引起了传输的损耗。随着弯曲半径的不断减小,损失的光信号将不断增加。

1.2.2电传输损耗因为HFC网络的最后一段是用同轴电缆与用户相连,因为其传输过程中会在内、外层存在电阻、漏电等问题,导致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出较多的热量,使得数据信号传输受损。

1.3非线性失真在心痛的数据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失真主要包括光纤因为色散而造成的失真、光接收设备性能导致的失真、发射设备导致的失真等。另外,在传输过程中若使用了电放大器,同样会导致非线性失真的问题。

2提高HFC网络数据传输质量的措施

2.1减少噪声,提高系统信噪比HFC网络中的噪声热噪声属一种稳态噪声,去主要与工作频率、传输带宽以及温度等因素相关。对于图像以及数字电视的伴音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对模拟信号有较明显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其对传输系统的影响,一般可以根据设备使用要求,合理选择设备的工作环境。

2.2降低传输损耗根据网络的布置要求,应该尽量使得传输损耗达到相关要求。

2.2.1降低光传输损耗光传输损耗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原因,其自身的原因主要是介质的吸收和色散等问题。而外部原因则是指光纤变形、外部干扰信号辐射导致的损耗。在传输网络设计过程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予以解决:(1)合理选择光缆型号当前数字电视所采用的传输光纤主要包括这样两种:其一,G652标准单模光纤;其二,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在选择的过程中通常可以直接选择标准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而且在验收过程中应该对之传输特性进行检验,保证其达到相关要求。(2)光纤长度的合理设计光纤衰减常数是指单位长度的光纤上发生的损耗,其单位通常是dB/km。通过合理控制光纤传输长度能够很好的降低光信号的损耗,提高光信号的传输质量。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网络架构的相关条件基础上,应该尽量缩短光纤的架设距离。(3)合理选择路由设备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安装过程中的外力可以造成光信号损失,所以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安装方法。同时,还应该合理避开容易受到破坏的场所,并适当采用管道铺设的方式来解决其受到外力作用问题。另外,当铺设条件合适时,也可以采用架空铺设、沿墙铺设等方式,确保其能够避免外力所受到的影响。

2.2.2减少电传输损耗在进行电缆传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几个问题予以关注:其一,尽量选择实力雄厚的厂家作为产品的提供商,为网络传输提供设备保障;其二,为了尽量减少损耗,应该选择最为合理、线路最短的路径进行线路架设;其三,对线缆的规格进行合理搭配,在同等条件下应该尽量选择尺寸相对较大的线缆;其四,对于同轴网络电平,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GYffl06和GYffl80对电平进行设计,一般要求数字信号的电平与模拟信号电平相比要低10dB左右。

3结语

网络的传输过程范文第2篇

在设计好信息传输过程后要进行发展的需求分析,网络工程的实际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网络能够容纳的最大量使用用户,还要考虑到网络工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的可扩展能力和市场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有目的和有机会的增加数据传输量和扩容计划,以此满足网络的迅速发展。所以在进行硬件设施的布设过程中要保证做好充足的预留,能够实现在设计过程中的随时购置和容量变化设计。不同的使用单位甚至同一使用单位的不同设备生产型号的交换机和其他设备在功能和实际使用效果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安全系数、稳定性、转发速度以及特殊性能上。所以在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工程对设备性能的基本要求,以此选择更加合理的交换机。在进行实际设置位置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设备的设置来考虑设计的可行性,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企业的办公楼有二十到三十个信息点,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信息点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数据传输,同时要做到各个点的设计合理化,这些信息设计合理化主要需要考虑到设置成本,保证结构设计上不影响工作性能,这就要求了设计方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设计分析。对通信流量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设计网络工程技术和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以太网选择上主要是选择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这就要看企业在进行信息传输中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如果信息传输的区域过大或者不想破坏已经设计完成局域网就可以考虑在信息传输范围内增设局域网。在以上各个需求分析结束后要进行网络工程的总体项目投资分析,这就要根据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和计划投资额进行设定,同时根据提出的资金最大额度来确定配置设备的各项级数和设备资金投入以及各部分设备的使用等级。

二、企业区域网络工程系统设计

在企业实现网络工程先进级数设计和整体性能优化的过程中,要避免原有设计技术的停滞,同时也要避免偏低级数对企业网络的限制。目前网络的主流传输室依靠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ATM三种方式进行传输。这些网络能够实现网络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这些信息传输过程中都需要传输设备具有非常强的实时性,同时还要求了在传输过程中的长时间稳定。而对于信息管理和销售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则相对比较复杂,这些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的信息数据传输进行信息分类和查询,还要在需要传输的数据中加载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多媒体应用,这就要求了信息传输过程中要具有大量的可变量突发性信息传输渠道,在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传输的均匀性和低延迟性,从这些方面的要求来看,上述三种信息传输方式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输。从网络工程设计的成本角度来看,在设计网络工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未来的维护成本和各种信息网络之间的类型搭配等多种因素。但是对于数以百计的网络接入点来讲这就需要更大的投资量和较高水平的维护技术。在进行网络工程建设中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信息传输技术,所以要在建设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满足设计的需要,这就要求了企业加大对技术水平的重视,同时也要注重对原有信息网络传输水平的提高和技术革新,通过及时地信息技术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满足更高速更便捷和更有效率的信息传输。只有为信息传输提供更加稳定的信息传输环境和外部条件才能提高企业在信息传输上的整体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网络的传输过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证据;网络传输;安全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047-02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却居高不下,而且各种计算机犯罪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严重威胁着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计算机证据对打击计算机犯罪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如何保证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计算机证据

计算机犯罪可称为是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犯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犯罪也逐渐专业化、智能化、复杂化,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计算机证据是打击和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所以对计算机证据的相关研究是目前很受关注。计算机证据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可认为是电子证据,可以是文件、程序或者是源代码,是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出的可以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记录和材料。计算机证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先进科技应用于诉讼的重要体现。计算机证据的特点如下:

第一,计算机证据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计算机证据是通过法律打击犯罪行为的中央诉讼证据,其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计算机证据在案件诉讼过程中通过有效性验证之后即可发货举证效果,其在法律诉讼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第二,计算机证据具有无形性和隐蔽性。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对象是计算机和网络,而犯罪分子的行为和痕迹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以文件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具有无形性和隐蔽性。计算机证据不同于一般直观存在的、有形的物理性证据、证书,其隐藏于计算机程序语言中,并且需要一定技术和时间才能找出来。

第三,计算机证据易被复制、篡改、伪造。计算机是以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来表示的,以非连续性的数字信号方式存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极易被截取、被删减,而且无法准确查询,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证据的真实性。另外在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以及设备故障等情况下均会对计算机证据造成一定影响,证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

3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的安全性问题

计算机证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诉讼证据,但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极易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被复制、被篡改,最终导致计算机证据失去真实性。网络传输中计算机证据存在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网络全保护系统不完善

计算机证据要发挥法律效力首先要通过相关部分的检验核实,证据核实过程中涉及计算机证据的取样、司法机构对证据的分析和鉴定等等环节,另外计算机证据在使用过程还要经过多次传输和查看,虽然对相关文件进行了加密、权限设置等安全保护措施,但如果网络环境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就极易给入侵者提供可乘之机,并度计算机证据进行窃取、复制、篡改等行为,最终出现文件丢失、破坏等现象。

3.2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证据是一种电磁记录物,以电磁浓缩形式存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同时也极易被人为破坏,遗失证据。另外还有黑客入侵电脑破坏证据,以及在计算机证据传输过程中动手脚均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计算机证据被破坏情况。

4网络传输计算机证据有效保护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证据用于法律诉讼的重要的证据形式,但由于其特点的特殊性,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比较脆弱,极易被破坏,使计算机证据失去真实性。所以要使计算机证据充分发挥法律效力,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首先需要解决网络传输计算机证据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证据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有效保护方案如下:

4.1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系统

要保证计算机证据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安全的网络环境是计算机证据安全传输的基本保障。如果计算机证据传输过程中忽略了对网络环境的安全保护,不仅无法保证计算机证据的有效传输,同时也极易导致计算机证据在传输过程中造成破坏,影响证据的真实性,所以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非常重要。另外要制定简明、有序的工作流程,实现安全保护规范化,增强计算机证据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4.2对计算机证据进行等级分类,并实施针对性安全保护措施

计算机证据涉及的内容广,数据资料较多,种类繁杂,信息处理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过程中难免为出现疏忽、漏洞,为计算机证据的安全性造成隐患。因为每种计算机证据的效果和重要级别都是不同的,其在网络中遇到的破坏程度也各有差异,如果对所有的数据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就需要极大的工作量,所以可以对各种计算机证据的网络传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了解各种计算机证据的脆弱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计算机证据进行等级分类,可划分为普通级别文件、保密级别文件、机密级别文件以及绝密级别等,然后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各个级别的计算机证据制定相适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4.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在计算机证据的安全保护方面,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关键问题仍处于空白状态。计算机证据是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是进行法律诉讼的重要证据,所以对计算机证据的安全性保护有着重大意义,尤其在法律法规方面要给予重视,针对计算机证据的安全保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惩罚力度,提升震慑力。法律法规是保证计算机证据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法律武器可以将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威胁降低最低。

5结语

本文结合计算机证据网络传输安全现状,从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系统、对计算机证据进行等级分类,并实施针对性安全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探讨了网络传输计算机证据的有效保护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始终都离不开安全问题,计算机证据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诉讼证据,对打击计算机犯罪有着重要意义。计算机证据要充分发挥法律效力就需要网络传输中的安全保护问题,以保证证据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范玉柏.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保护方法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5):150,153.

[2] 安凤刚,徐峰.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保护方法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4):87-88.

[3] 宋秀丽,邓红耀.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保护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16):3608-3611.

[4] 余立帆.信息传输中计算机证据安全保护措施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20):48-48.

[5] 王勇.浅议计算机证据的提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0):1-2.

[6] 魏少峰,张颖.信息传输中计算机证据安全保护措施经验谈[J].无线互联科技,2013(2):138.

网络的传输过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域波分 PTN/OTN 传输技术 应用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社会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光纤传输不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社会信息需求,PTN/OTN给网络的传输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其中OTN具有较强的网络组织能力,扩展性也较好,能够完全透明的传输客户的信号。

一、PTN/OTN传输技术的构建

PTN/OTN传输技术应用的基础就是能够充分挖掘传输技术的优势,并且能够对传输领域中的安全程度进行统筹分析,对网络发展中的投资成本和拓展空间也可以进一步进行衡量,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构建满足客户需求的网络系统,能够让客户在对网络的应用过程中清楚的分化层次。通常情况下,完整的移动传输网络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各个层面功能也应用分清。其中的三个网络层面主要是指核心、汇聚与接人。

就传统的技术结构体系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生存性,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城域数据传输网络作为新型网络技术,要想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普及和使用,应该结合传统网络设计的原则,将多个环形网络子拓扑因作为其基础设计层面,组成层次分明的网络系统。

在新型的传输技术中,ONT实现了数据信号的同步传输功能,其传输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物理层同步、PTP同步和透传的同步。在这些网络系统功能同步的基础上再利用IEEE1588v2作为传输标准,能够使OTN同PTN端口在计时过程中保持一致性。

在我国的城域网络波分中,有着大规模的MSTP设备,虽然现有的网络传输主要形式是TDM,但是网络分组中的业务相对较少。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进步,作为传统形式的TDM处于一种逐渐变少的趋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TDM仍然是数据传输的大头。需要保持其在数据传输领域的稳定发展,并且将其作为技术传输业务进行拓展,就需要以PTN/ONT为基础进行发展。

二、PTN/OTN传输技术在城域波分中的具体应用

城域波分中所有层次网络从接入层到核心层都应用了PTN设备,在分组平面构件的传输过程中也相应的做了规划,将长期的网络系统和现存系统进行了层次性结合,规划相对独立。在互联网接入过程中,主要以PTN/OTN模式为基础,保持原有的2G网络业务,在PTN设备层中开放新的IP业务。在PTN组网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将GE速率作为祖欢接入层,汇聚环以上的其他环都采用以太网,组网中使用的主要是相互环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在独立组网的模式之下有着较高的网络结构清晰度,能够便捷的对网络进行维护管理。将PTN技术应用于网络结构中,需要较高的投资,由于其使用过程中占据的有效资源和光纤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对部分局房进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用电需求。此外,不同层次的网络传输速率也会有所不同,往往会出现匹配相对较低的情况,在应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某省在城域波分中主要采用PTN/OTN技术为实践,测试过程中需要结合技术理论和技术选型。最终在多家互联网技术中将华为和中兴作为合作公司进行选择。利用华为公司的PTN/OTN技术在该省中心城市构建了网络传输系统,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配合了中兴公司的PTN/OTN在该省管线范围内的八个城市分别建立了网络系统,从而实现了全省城域传送网的相互连通,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层面。为了充分考虑城市分布状况,该省网络管理部门又对网线的布局进行了详细处理,能够保障该网络传输在业务扩展过程中能够被更多的领域所使用。

网络的传输过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Packet Tracer;计算机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4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计算机技术专业中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由于该课程涉及很多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算法、协议,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结构拓扑越来越复杂,这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实践应用的需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引入Packet Tracer虚拟仿真软件,不仅可以降低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Packet Tracer 虚拟仿真软件简介

思科公司的Packet Tracer软件属于是一款专门针对CCNA认证考试的辅助学习软件,其可以构建一个高度集成的可视化、仿真、协作以及评估环境的仿真模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引入该软件,学生便可在软件图形用户界面上自由建立网络拓扑,同时还能够在IOS环境中配置虚拟设备,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网络设备中各种配置的指令;可详细演示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的处理过程,学生可清楚地观察到网络实时的运行情况[1]。

2 Packet Tracer辅助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应用

目前,Packet Tracer软件可支持“Simulation”、“Topology”两种模式,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在这两种模式下通过两个教学案例介绍如何利用Packet Tracer辅助学习软件。

2.1 HTTP数据包传输实验教学案例

通过对HTTP数据包传输进行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HTTP请求的整个传输过程细节。详细实验教学案例步骤如下:

2.1.1 在IP地址为192.168.1.2的主机web 浏览器上输入:http://192.168.2.2。

2.1.2 打开Simulation Panel的设置,在其中预设一个过滤规则,其主要是用于捕获HTTP和TCP数据包;捕捉到数据包之后点击“auto capture play”,此时在Event List中便会自动显示HTTP请求的整个传输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HTTP请求的传输过程

2.1.3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查看所有的数据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据包的传输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TCP通过三次握手协议建立链接的过程;第二阶段则为HTTP传输数据包的过程;第三阶段为释放数据包。而判断各个阶段的主要依据在于TCP报头中的FIN、ACK、SYN标志[2]。

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几方面知识点:一是了解TCP数据包的端-端通信模式,HTTP主要作用于应用层服务,通过主机和服务器可查看1-7层的传输数据信息;二是TCP建立链接需要进行三次握手。HTTP数据在传输之前必须建立连接;三是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每一方的TCP报头序列号都会呈现出递增1的规律;四是当所有数据传输完成之后都需要连接释放,TCP在链接释放时需要进行三次握手。

2.2 ICM P数据包传输实验教学案例

在本教学案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ICM P数据包传输的整个过程。实验步骤如下:

2.2.1 在IP地址为192.168.1.2的主机命令行方式下输入:ping 192.168.2.2。

2.2.2 打开Simulation Panel的设置,预设一个过滤规则――只捕捉ICM P数据包,设置完成之后再点击“auto capture play”,此时在Event List中便会自动显示ICM P数据包传输的全部ping过程。

2.2.3 密切观察ICM P数据包传输经过的所有路径。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为:192.168.1.2 H ub0 192.168.1.3和Switch0,Swtich0 Router0 192.168.2.2(H TTP服务器)。同时HTTP服务器回应ICM P数据包一般采取逆向传输方式回到主机。

2.2.4 随机打开任意数据包,点击“PDU Inform ation at Device”后便可以直接查看此数据包的报头信息。在图3中主要显示Router0 接受到Switch0所传输的ICM P数据包信息,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从路由器开始传输之后,两端IP地址未发生改变,但是源M AC地址和目的M AC却发生改变。R outer0上的ICM P数据包信息详见图2。

图2 在R outer0上的ICM P数据包信息

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以下几方面知识点:一是由于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只能查看1-3层的数据信息。当数据包有路由器经过时,其网络层的IP地址不会改变,但是数据链的路层地址会发生改变;二是由于交换机属于是数据链中的路层设备且采用交换式的工作方式,只能查看到1-3层的数据信息。当数据包经过时其MAC地址不会改变;三是了解集线器是一个物理层设备且采用广播式工作模式,在上面无法查看到2-7层的数据信息,其工作主要是采用广播式[3]。

3 结束语

Packet Tracer软件通过虚拟手段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网络实训平台上开展直观的教学活动,其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变成了自主设计虚拟案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验证、解决教学问题,同时学生在学习时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规律和问题,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对于提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琴.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67.

[2]徐巧枝.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