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整合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在一个统一的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在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的指导下判断各项事务,从而促使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具有刚性,在企业文化的推动和下运转。企业管理若起硬性约束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则起软性约束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精神、员工风貌、竞争力、经济效益等的有效提升,从而促进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手段。没有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强大无从谈起。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概述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立在“人本管理”的理念之上,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在企业文化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价值体系,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先进和个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集中的表现,企业所有员工共同遵守。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逐步完善其规章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二是建立企业文化,包括企业领导的风格、员工的行为特点和员工的激励机制。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起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指导着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

1、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优秀的价值观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基本理念是创新,那么企业就可能突破普通的企业管理模式,由企业的董事会直接领导企业的设计部门,促进企业建立企业品牌和创新制度。

2、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层面,员工招聘质量的高低与企业文化的成熟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招聘过程中,既要认真评估面试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又要详细考核面试者对某些事物的认知。比如,与客户成为朋友是绝大部分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企业理念,所以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会向求职者问这样一个问题:“在营销过程中,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在招聘过程中得到初步的体现。在新员工的培训过程中,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群体意识的形成。

(二)企业管理对企业文化其倡导作用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企业文化并继续加强着企业文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集中点及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式都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背景,企业在不断的执行中加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1、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管理对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群体意识形成的基础是通过习惯养成的行为方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按章做事,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习惯后,在群体中达成共识,从而促使群体习惯的形成。比如,外贸公司要求员工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于是决定在每周五下午进行统一的员工英语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每个员工在讨论问题和交流中

都必须使用英语。在最初阶段,员工会担心由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会在培训工程中表现欠佳,于是就会在业余时间加紧学习英语。这些有利于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公司内部形成,成为使好学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建立。又如,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大力鼓励和支持员工的创新,那么经过长期的坚持,企业内部就会形成起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促使创新文化在企业建立。

2、企业管理强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形成后,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中加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如果外贸公司在好学的企业文化刚刚形成后就放弃了每周五的英语培训,那么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然无法维持。企业只有坚持这种英语培训,才能使这种好学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维系并加强,从而最终形成稳定的员工习惯、群体思维方式和稳固的企业文化。

3、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时及时更新企业管理,在此过程中也会相应的提升企业文化。比如,某房地产中介公司员工工资的评定是以业绩为最主要的依据的,员工之间强烈的竞争意识促使企业员工之间合作意识的缺乏,如果企业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并在之后的企业管理中引进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利于形成员工合作共赢的意识和互利互惠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整个公司的和谐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将文化和经济有机结合了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无形管理方式,是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发展。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中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康建华.浅析民企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金属通报,2010,(11)

[2]周洁.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J].现代商业,2008(2)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管理;问题;对策

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化工工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实现工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我国在工艺水平、管理水平、体制建设等方面尚处于摸索时期,化工工艺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及障碍,致使我国整体上处于一种以环境资源换取社会资源的化工生产模式,这也带来了注入能耗过大、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化工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生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隐患。安全问题是所有行业都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化工行业由于自身独特性,对生产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工生产安全度,就必须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针对化工工艺生产中的问题积极采取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推动化工生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1. 化工工艺生产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艺水平低下,资源利用率低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因硬件设备及生产环境无法满足现实要求,导致化学反应不彻底,产生大量废弃资源。以化学肥料生产为例,反应器皿通常无法达到反应需求温度,导致反应不充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可以说,化学反应不彻底属于化工工艺水平不高的结果,而在这种工艺能力下所生产出来的化学产品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自然会对现实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工艺水平低下不仅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急剧下降。目前,我国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工生产大部分无法做到连续不断,生产进度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影响,特别是当整个生产环节发生脱节时,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这一切都是工艺水平低下所造成的。

1.2 工艺技术不强,生态破坏严重

化工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特别是重金属化工生产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据权威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生产企业所排放的废水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导致附近水系统的崩坏与失衡,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早在2014年,我国化工污染问题就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源头和治理重点,全年工业排放废水量高达35亿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6300万吨,而工业废气排放量高达1.2万亿立方米。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现实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化工污染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积弱难返的局面。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化工工艺技术的低下,尽管我国化工行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依然不足,工艺水平的低下带来的是资源利用率低、废水肥料产生过多,而这些被排放到自然界的污染物,将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1.3 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化工生产的安全意识整体不强,各种有关化工生产事故的报道频频出现,化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而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化工企业起点低,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员配备,都非常落后,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第二是企业管理层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有限,大部分中小化工企业甚至都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第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不同于其他生产行业,化工行业具有高危性、高技术性等属性,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具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与经验,但就目前现状来讲,化工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化工工艺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第四是化学物品的高危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化工行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化工产品日益丰富,危险化学物品的种类的越来越多,而这些化学品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易燃易爆性、毒害性和强腐蚀性等属性,而这也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 化工工艺及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硬件设备建设,提高反应技术现代化

在化工生产整个流程中,反应条件和反应技术无疑使最为关键的一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化工工艺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充分的化学反应条件,才能确保反应结果,实现化学物品之间的彻底反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率。例如,当精馏塔中的压力出现变化时,回流比将随之降低,而此时采用热泵蒸馏之类的技术则可以有效降低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当反应压力降低时,气态反应物的压缩作用将得到明显增强,吸热的反应温度降低时,供热温度也随之降低,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副反应发生,进而将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中的能耗控制到最低。利用现代化填料及传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热传性能和转换效率。现代化隔热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热损耗,因此在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朱中锋现代化节能技术的应用。此外,在提高化工反应条件的同时,要确保化工反应材料的高质量性,一定要按照规定标准配备化学反应材料,选择最佳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反应器皿和化工设备等,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化工工艺生产的高效性,并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率,确保化工废弃物不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工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尽量减少动力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电机拖动系统,而该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而为了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对变频节能效果加以有效控制,确保电机拖动系统电能输入输出之间的平衡性,以此来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耗。供热系统的转型升级也是提高化工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热能来加快反应,对热能的消耗也十分巨大,在供热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单套装置的约束,全面优化整合系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高能耗、低产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热能利用率。

2.3做好多方位安全管理

首先是化学原料管理,在化工作业中必须了解并掌握各类化学物质所具备的危险特性,同时还应当养成对化学反应、毒性以及稳定性的危险识别意识,这有助于做出最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是在化工工艺的选择上应当使用安全系数最l高的、危害程度最低的工艺,同时,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利一学性及合理性的原则,同时还应经过严格周密的计算第,是营造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根据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这一特点,每一个企业都应不惜重金主动加强对老化设备的更新,对每个工序的设备都应加强自我保护功能,不能疏忽大意,从而保障职工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不受到伤害对于化工危险地区要设立多级防护,建全报警设施,以确保事故发生第一时间的安全警报。

综上所述,化工生产企业要想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明确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化工工艺水平,强化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化工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化工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为了有效达到《文化生活》的教学目标,有些观点是需要辨析的。《文化生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可以开展辨析的。一般说来,凡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值不值"、"对不对"、"能不能"、"该不该"的地方,也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评估、质疑、权衡的地方都可以创设情景,开展辨析活动。

以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其中有好几个探究活动都可以开展辨析教学: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的"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第二个探究活动提出的问题"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第五个探究活动"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呢?",这几个探究活动都是辨点,都可以开展辨析活动。再如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中的探究活动"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探究活动"发展教育应摆脱古代教育思想,还是应该回归古代教育思想?";第七课第二框《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探究活动"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十分必要的?";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活动》中的探究活动"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谁的价值更大?"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开展辨析的点,通过创设适当情景,应该会激发起学生进行辨析的热情。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开展辨析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辨析,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从时展的特点来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达成问题共识,越来越需要人们提高从多角度开展对问题进行辨析的能力。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当今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价值观念的认同都需要通过自身的自主辨析来达成。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要相应转换、与时俱进。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辨析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才是真实有效的。

二、注重辨析,是新教材编撰立争追求的形式创新。 转贴于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要"求实、求新、求活",需要由单纯强调教学依据的法规性质,转向更为注重开发引导教学的工具性功能。也就是说,教材不能只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转述者,它必须在"观点"和"教学"之间铺设桥梁,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引导作用,既要体现理论自身的逻辑,也要方便教师教学的逻辑,更要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有了辨析点,教材就有了和教师、学生对话的机制,观点的达成就不再是教材单向的输出,而是教材、教师、学生三方互动的结果。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大量创设辨析环节,既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引导,最终达成的结果也能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认同感。

三、开展辨析活动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人们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离不开"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一般逻辑。在新课程中,"是什么"这个环节呈现的是一种"知识经验",这种经验能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有效链接,让学生能够自己从中体会到"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环节,我们要创设辨析情景、制造选择冲突,让学生从多度角度开展比较、鉴别,自己排除谬误,探索出通向真理和价值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得到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了尊重,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比较扎实的情感基础。在"怎么办"这个环节中,我们变换问题情景,这实际上又是一次新的辨析过程,这里既有已经达成的知识的运用,又有新情景对知识的检验。可以说,在新课程中,任何知识都需要在新情境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对策

大量的档案信息在医院里每天都要产生,如:处方档案、影像资料、病历档案及管理文件等。当前形势下,各级医院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1]。医院的档案管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内容错综复杂,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其必然趋势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提出了相依的对策:

一、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医院不够重视:近年来,临床科室、管理部门、医技科室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大医院得到一定的重视,也都付诸执行,在实践工作中也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只有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各大医院的足够的重视。

2、基础设施欠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善的设备,如:计算机、刻录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且均属于易耗品,这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使用期短,定期及不定期的维修、升级、更换、均需要经费支持,医院投入经费不足,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被制约了。

3、缺乏专业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具备医学专业知识,没有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之后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施造成严重影响。

4、缺乏管理制度:目前,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保障制度、规范等尚未出台,如:档案的时效、保密、隐私及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等问题[2]。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性没有明确的管理性和技术性的标准。由于信息化建设没有确切的标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没有规划性,软件的实用性和通用性严重不足,没有统一、完善的档案信息分类编码,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有利于珍贵档案的保护。某些珍贵的档案原件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有效避免了在过多的借阅、翻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坏;重要原始资料丢失的风险被大大的避免和降低了。在医院的发展及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料被信息化处理后,采用计算机进行原件的扫描,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被管理、收藏及使用,是对原始就档案的有效保障。

2、显著改善文件归档方式。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各类文件都要由档案部门及时进行登录,传统的纸质文件登录方式,属于手工操作,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登记并整理。但是,档案被信息化处理之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摆脱繁琐的手工劳动,登录及整理工作均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工作效率被大大的提高。同时,计算机智能检索方法更加快速、精确、高效、广泛,对机密档案还可以电子加密,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方便了信息的使用者。

3、改善了档案管理的模式。档案归档的传统方式造成了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日积月累后,档案资料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同时,纸质档案的保存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温度、湿度的调节,还要防虫,管理的成本较高,容易损坏原件,使用时查阅的时间较长,弊端较多。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不但提高了运行效率,更加直观、形象的反应档案,而且为档案的检索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节省了储存空问,保障了安全备份。

三、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对策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虽然医疗技术是医院的主要业务,但是为医院领导层决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需要医院领导两手一起抓。医院档案管理、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在医院领导决策和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设备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医院应当将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资金列入医院建设规划及预算中,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如:机器设备、相关软件、档案数据库等的投入;另一方面是要配齐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件和硬件[3]。

3、规范管理,建立制度。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健全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医院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院的电子文件规章制度,包括:归档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鉴定制度、利用制度、销毁制度等,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科学管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保证其真实、完整、规范,为防止黑客入侵应设置防火墙,提高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4、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多种形式、多样方法、多条途径将档案管理工作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医院必须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或外出进修,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4]。也可以引进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均精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帮助医院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同时,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人才分布合理,各部门配备相应的网络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临床医学人才及中医人才等。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医院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依托强大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高级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益,为医疗事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党维玲,杨孝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医学信息,2011,24(6):34.

[2] 李晗铭.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探讨[J].才智,2012(23):324.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运行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P415.1+3文献标识码: A

1.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

1.1忽视系统核心功能和系统应用价值的实现

自动化系统过于理想化忽视了配网管理的现实需要,配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细致、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配网自动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是现在各供电部门在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当中多数是跟风而上、盲目上马,在缺乏统一、细致规划的情况,配网自动化建设缺乏明确的需求和建设目标。导致配网自动化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脱节。此外,在功能上过分的追求所谓的故障处理和恢复,导致系统具备示范性,而不具备实用性和广泛推广型。并且现在各地所使用的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际上只解决了少数馈线的自动化,而作为实际使用方的用户却没有真正的受益,从这一角度来讲现在的配网自动化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实现对整个配网的自动化科学管理,导致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实际上配网自动化应该以方便用户为核心,作为个负荷高度集中、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更强调的是运行的可靠性,其功能要求主要是能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整个配网供电数据的实时监控、管理,及时发现供电问题并处理,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配网自动化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在自动化系统当中要想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主要有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通讯方式及网络平台、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的提取等。配网自动化对于这些技术的要求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是运行环境比较复杂,

很多站端设备是安装在户外使用的,受到天气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电子设备需要特殊的使用环境,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很容易损坏。10kV~网本身就比较复杂,在实际建设中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比一般的自动化系统更难。而从现在来看,国内专业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发商还极少,很多开发单位对供电企业配网管理流程不熟悉,也不了解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的建设目的和需求,导致开发的配网自动化偏离了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此外,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很多供电企业使用了多种通讯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虽然能够达到灵活性的需求,但是也容易导致通信的可信度不强,一些区域的通信达不到建设标准。

1.3配网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配网自动化设计需要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选择技术实力雄厚、设计经验丰富的单位,以保证主站、通信、设备、土建、实现方式、管理模式等能够达到建设目的和要求,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供电企业过分的强调建设成本,忽视了设计上质量,导致设计方案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此外,由于配网自动化设计和建设比较复杂,而当前供电企业在这一方面的项目管理中却存在职责不明确,建成以后运行管理工作根本上自动化管理要求,根本不能对系统应用和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也就是说供电企业本身的技术达不到配网自动化运营管理要求。同时,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供电企业简单的将DMS与EMs相等同,也存在简单集成等不良设计及建设取向。在配电网网架规划方面,供电部门没有考虑到配网自动化的潜在功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但是多数公司采用的模板式设计及建设策略,没有考虑到不同公司在地理环境、网架结构和规模、管理模式、负荷性质等方面的差异。

2.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对策建议

供电企业要想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当前配网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必须从配网自动化建设规划入手,做好自动化建设的长期规划,着重解决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方案设计及管理人员的配备工作。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强化配网自动化规划实现核心功能和应用价值

供电企业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上应该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考虑到其建设的复杂性、系统性,在决策方面要慎之又慎,这是因为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投资规模较大,一旦达不到建设的目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长期的、科学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规划,在规划当中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及自身配网建设上的特点明确自动化建设的需求及建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配网自动化建设符合企业配网建设现实需要。

2.2要着重解决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配网自动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建设工程,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综合运用的体现,如何解决建设中的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是保证系统功能与运行安全的基础。这些关键的技术主要有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通讯方式及网络平台、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的提取等。对于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从采购环节控制其质量,在设备和系统上要选择比较成熟、经过时间验证的产品,在远程定位系统应该选择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在计算机设备上要尽量选择质量比较可靠的产品。在通信方式上,所选择的通信工具必须经过实际检验,确保通信的可靠性,为了弥补通信的不足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保证通信质量。网络平台实际上是整个系统的操控平台,供电企业要建立专门的配网自动化管理中心,在该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建设及系统维护功能。值得注意的是10kV配网本身就比较复杂,在实际建设中开关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提取比一般的自动化系统更难,在这一方面上要与系统设计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要求设计单位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2.3要提高配网设计与建设水平

配网设计及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配网的运行及管理,也关系到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提高配网设计与建设水平。在配网自动化设计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将目光转向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设计单位,在注重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与企业的配网建设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主站、通信、设备、土建、实现方式、管理模式等能够达到建设目的和要求。在选择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成本,也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的成熟性和系统的升级与未来系统的兼容,也就是说要更加看重设计方案的质量。为此,供电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自动化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配网自动化设计及建设工作,明确其职责范围及责任要求,并负责成立自动化技术部,具体负责配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及数据的维护工作。此外,在配网自动化设计及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将DMS与EMS相等同,尽量减少系统中的简单集成。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在地理环境、网架结构和规模、管理模式、负荷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使方案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在自动化管理上的现实需要。

3.结束语

总之,配网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提高供电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供电企业要想提高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水平,必须解决当前配网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必须从配网自动化建设规划着手,做好自动化建设的长期规划,着重解决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并配备专门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