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配合比 找平 处理

一、工程概况

某河伏防洪闸工程的具置在两条河流交界的入口处。此河伏闸主要用来处理河水出路问题,为解决内涝而实施的配套建设工程。新建工程的底板在 40cm×40m 的1.7m 厚的钢筋混凝土底板,使用抗渗等级 P8 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加强带,宽达 3m。此项工程的主要特征为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施工的工作量较大,施工时间紧,材料消耗大,仅底板施工则需用到 320t 钢筋,混凝土 1,740m3。

二、具体的施工方式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是一般以商品混凝土为主,其配合比情况通过混凝土公司实验室经过试验后得到的数据为主。地下行包库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配料单需根据标准进行。见表。

混凝土坍落度在 130~150 mm,泵送混凝土水灰比需控制在 0.3~0.5,砂率最好控制在 35%~40%,最小水泥用量在≥300 kg/m 才能满足需要。水泥选择质量合格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需提前一周把水泥入库贮存,贮存过程为避免水泥出现受潮而需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碎卵石作为粗骨料,其最大粒径在 24mm,含泥量在 1%以下,不存在泥团,密度大于 2.55t/m3,超径低于 5%。选择河砂作为细骨料,通过 0.303 mm 筛孔的砂大于 15%,含泥量低于 3%,不存在泥团,密度大于 2.50t/m3。同试验结果得出外加剂最为合适,膨胀剂(UEA)掺入量是水泥用量的 3.5%,从实验结果可得这种方式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能够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水灰比、使得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选择Ⅱ级粉煤作为灰混合料,细度在 7.7%~8.2%,烧失量在4%~4.5%,SO2≤1.3%,由于矿渣水泥保水性差,因而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在 15%。

2.相关方面的情况

(1)混凝土的运输与输送检查搅拌站的情况:主要涉及到了每小时混凝土的输出量、汽车数量等能否达到施工过程的需要,再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供货合同,这样才能维持混凝土的达到均衡状态。本次研究采用了 3 家混凝土建立的搅拌站,通过对 3 家混凝土搅拌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了混凝土能够达到底板混凝土的浇筑要求。采用混凝土泵送机械:以混凝土施工的工程量作为标准,此次研究使用了 5 台 HBT-80 混凝土泵实施混凝土的浇筑。

(2)考虑到底板混凝土是抗渗混凝土, 利用 UEA 膨胀剂作为外加剂。

(3)为满足外墙防水需要,外墙根据设计图设置水平施工缝。吊模部分在底板浇筑振捣密实后的一段时间进行浇筑,以φ16 钢筋实施振捣,使得 300mm 高吊模处的混凝土达到稳定状态为止,外墙垂直施工缝需要设置相应的止水钢板。每段混凝土的浇筑必须持续进行,并结合振捣棒的有效震动来制定具体的浇筑施工方式。

(4)浇筑底板上反梁及柱帽时选择吊模,完成底板浇筑后的 2 h 进行浇筑,此标准范围内的混凝土采用φ16 钢筋进行人工振捣。

(5)为防止浇筑时泵管出现较大的震动扰动钢筋,应该把泵管设置于在钢管搭设的架子上,架子支腿处满铺跳板,

(6)在施工前做好准备措施,主要包括设施准备、场地检查、检测工具等,并未夜间照明提供相关的准备。

三、控制浇筑工艺及质量的途径

1.工艺流程

具体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了:前期施工准备,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找平,混凝土维护等。

2.混凝土的浇筑

(1)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是需要根据标准的浇筑顺序严格进行。施工缝的设置需要固定于浇带上,且保持外墙吊模部分比底板面高出 320mm(见图),在此处设置水平缝,底板梁吊模比底板面高出 400mm~700mm,这一处需要在底板浇筑振捣密实后再完成浇筑,采用φ16 钢筋实施人工振捣,确保吊模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持浇筑的持续进行,结合振捣棒的实际震动长度以及振捣棒的有效震动长度而分排完成浇筑工作,避免形成施工冷缝。水平缝留置示意图

(2)膨胀加强带的浇筑,根据标准顺序浇筑到膨胀带位置后需要运用 C35 内掺 27kg/m3PNF 的膨胀混凝土实施浇筑。膨胀带主要以密目钢丝网隔离为主,钢丝网加固竖向选择φ20@ 600,厚度大于 1,000mm 以上,将一道φ22 腰筋增设于竖向筋中部。

3.混凝土的振捣

施工过程中的振捣通过机械完成,考虑到泵送混凝土有着坍落度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因为使用斜面分两层布料施工法进行浇筑,振捣时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形成浮浆,且无气泡或下沉才能停止。施工时要把握实际情况,禁止漏振、过振,摊灰与振捣需要从合适的位置进行,以避免钢筋及预埋件发生移动,由于基梁的交叉部位,钢筋相对集中,振捣过程要留心观察,在交叉部位面积小的地方从附近插振捣棒,对于交叉部位面积大的地方,需要往钢筋帮扎过程中设置520 mm 的间隔,且保留插棒孔。振捣时必须严格根据操作标准执行,浇筑至上表面时根据标高线,用木杠或木抹找平以保证平整度达到标准再施工。

4.底板后浇带

选择密目钢丝网隔开,钢丝网加固竖向以φ20@ 600 为主,底板厚度控制在 900mm 以上,在竖向筋中部设置一道φ22 腰筋。施工结束后将其清扫干净,并做好维护工作,膨胀带两侧与内部浇筑需要同时进行,内外高差需低于350mm。

5.混凝土的找平

底板混凝土找平时需要把表层附浆汇集在一起,人工方式清除后实施首次找平,将平整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护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实施第二次找平,主要作用是为了将护凝土表面微小的收缩缝除去。

6.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养护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这样才能使得混凝土的内表温差得到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功能。在大面积的底板面中通常使用一层塑料簿膜后二层草包作保温保湿养护。养护过程随着混凝土内表温差、降温速率继续调整,以优化养护措施。结合工程实际后可适当增加维护时间,拆模后应迅速回土保护,并避免受到骤冷气候影响,以防出现中期裂缝。

7.测温点的布置

承台混凝土浇筑量体积较大,其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时间多在冬季,需要采用 UJ36 型电子测温仪根据施工要求对其测温。整个底板测温导线的布置达 48 处,混凝土初凝后 3天持续测温两小时一次,将具体的测温测量数据记录好,测温终止时间为混凝土与环境温度差在 15℃内时才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再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实现温差的有效控制。

四、注意事项

1.泌水处理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时经常发生泌水问题,当这种现象严重时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对泌水进行消除。通常情况下,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沿着混凝土浇筑坡面流进坑底。施工中按照施工流水情况,把多数泌水引入排水坑和集水井坑内,再用潜水泵抽排掉进行处理。

2.表面防裂施工技术的重点

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经常出现表面裂缝。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振捣时间以防止表面出现过厚的浮浆层。外界气温也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与内部形成温差,气温的变化使得温差大小难以控制。浇捣结束用 2 m 长括尺清理剩下的浮浆层,再把混凝土表面拍平整。在混凝土收浆凝固阶段禁止人员在上面走动。

五、结语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故灾害;应急管理;孤岛现象;人员培养

1现代应急管理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及国内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一个国家,地缘利益纠纷较多,改革开放30年,国际国内人文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在为社会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向社会注入了更多的变动因素。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多发,人们对公共卫生要求标准日益提高,公共安全事件在全世界都呈现多发态势。社会层级、结构变动趋势加剧,各种利益矛盾和文化冲突存在多发可能。亚太周边国家和外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入侵压力也日趋加剧。如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降低各类事件损失程度,化冲突和灾害、事故于未成之时,已成为国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

2国内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2.1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概念提出不久,在2003年的“12.23”重庆开县罗家寨井喷事故和2005年“11.13”松花江水体环境污染事故胁迫下。以中石油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始着手建立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组织内部编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1日在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的大环境下,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国有大企业中被强令展开。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公共应急救灾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等认识得到共识。近年来影响巨大,且涉及公共安全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乏详例可举,也曾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公众反思。改进应急救灾响应机制,化应急救灾、事后追责向预防性的应急综合治理转变已刻不容缓。2.2我国企业中应急管理向预防性应急管实现转变,需解决的问题。2.2.1企业应急管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虽然应急管理体系在我国重要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已基本成形,但很多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多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应急管理”理解片面,认为应急管理就是“救援管理”。预防性的应急管理的实质是应急管理前移,识别隐患,防范隐患于未然,使突发风险损失降低。但现在无论在企业还是社会上,有很多人把单一的抢险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如若这种观念和认识不能改变,将使企业失去了错失利用应急管理来实现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的机会,应急管理将继续远离日常生产。“事到临头火上房,事情一过放一边”的得过且过,临时抱佛脚工作状态,将难以改变。(2)应急管理能“包治生产事件、事故”,将预防性应急管理职能无限扩大,不明应急管理与日常生产管理的区别。应急管理前移,其重点是督促油田企业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把应急准备工作真正抓好、抓实。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认为应急管理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忽略了其减少灾害损失的本质属性。(3)应急管理就是物资加组织。常言道,七分数据,三分管理。物资救援抢险的基础,组织是启动应急程序的有力保障。但没有主观认知和应对突发风险意识引领的应急管理,将失去其主动适应性,懈怠于过程控制和盲从的应急管理,将难以摆脱应急管理就是“救火队的”的怪圈,向预防性应急管理转变,将成为一句空话。(4)应急管理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据统计,每年岗位发生灾害类事故的可能性仅为0.04%,危险不会落在我头上的侥幸认识在许多人们头脑中存在。这与我们时代的要求是脱节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昭示着我国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思维。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它不仅给我们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有时可能是颠覆性的,无法弥补,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一岗双责”不可推卸。认识上的误区不打破,完成应急管理向预防方向转变的工作,就不可能实现。2.2.2企业应急管理存在“孤岛”现象所谓企业应急管理“孤岛现象”,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信息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是一种信息的联结障碍,这与以响应和联动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系统之间很难互相共享信息,造成了应急管理系统条块分割,形成了一个个“孤岛”。这样的“孤岛”现象,导致企业之间应急救援联动迟缓,工作效率低下,直接表现就是在有效时间内,突发事件风险损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2.3企业基层应急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应急管理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在国内大中已基本成型,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应急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岗位责任制不到位,考核结果衡量标准不明确等现象,造成“应急管理年年喊、应急管理效果与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员工参与度普遍偏低,应急演练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究其注意呢,有以下几点:(1)对非战状态下的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战时不惜一切代价,战时一过一切明天再说”的问题,来源于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上的不到位。首先,应急管理工作虽不产增加经济效益,但它不是负担,是有利于工作绩效保障的功绩的认识。试想“企业收入增加1元前,利润增加的却达不到1元”。但“1元的损失,利润减少的却是1元”。所以损失是利润绝对的减少的观念,尤其在每个领导者,一定要认清,并引起各级领导者的重视。(2)应急管理考核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应急工作的管理部门归属在基层各有不同,但机构基本健全,相关培训机构也同样存在。但各级、各层员工到底应该拥有何种程度的意识、技能、知识,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清晰的描述和模板,这为其基层操作性留下许多隐患,种下各自为政的种子。影响培训,影响管理检查,更影响管理机构的考核评价。(3)基层应急管理推动力量薄弱目前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没有相对独立体系,人员多挂靠到某一大类管理之中。应急管理人员附带管理,精力不集中,应急业务不专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是针对下级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不到位,检查标准模糊,检查走过场,表面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基层站队基于生产工艺连续性的特点和物耗成本的考虑,真打实练的应急演练难以落实,相适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又跟不上。形式化、文字游戏、走过场的想象等情况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应急管理名存实亡的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消除。

3强化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建设的对策

3.1消除企业应急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总体上讲,企业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设,针对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极端情况,但它却不是独立于安全生产管理之外。做好顶层设计,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思想认识,必须树立,并达到贯彻和执行。(1)借鉴西方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过程,推进应急管理基础平台阶段建设。从我国企业整体表现出的特征情况看,企业绝大部分分支机构和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处于第一(自然本能)和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中石油企业发展目标应是——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自主管理阶段。在这一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基础上,要想真正做好应急管理建设工作,必须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用具体处理突发性灾害性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贯穿于标准化与两书一表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行机制,强力推进应急管理向预防性转变。只有这样,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才会再上一个台阶(2)正确认识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内涵。应急管理建设是利用现代多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防范突发性生产安全事件和减少其损失为核心,进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完整过程。(3)正确认识应急管理建设的作用应急管理建设只是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更好发展的一种工具,企业的发展还是要看企业的综合实力。3.2消除应急管理“孤岛”现象的方法(1)系统替换(2)采用建立业务接口方式实现体系内部之间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3.3加强油田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对非战状态下的应急准备不足,来源于对风险认识不充分,强化风险源的信息和数据管理,建立重要风险源数据库是必要之举。预防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的预警和风险源的检测的结果表现是数据和信息,这是应急准备的决策基础,必须进行严格管理,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2)应急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力控制,对企业来说就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只有考核标准规范、明确,才能使指令准确,让人信服。这对于基层一线应急管理指挥人员来说十分重要。(3)基层管理人员决策权、无权威、无方法,是应急管理推进力量薄弱的重要因素。强化基层危险控制体系十分重要,定岗、定则、定薪,针对问题说奖惩,针对问题讲练兵,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3.4合理配置油田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人员企业应急管理职能的转变给油田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应该了解应急管理建设的进程。针对人员应急能力提高问题,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领导干部、应急指挥人员:应当重点加强应急意识,管理知识及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②、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强化应急处置卡执行训练;③、普通岗位员工:应加强应急操作、应急反应、自助互救,及第一时间初期处置与紧急避险能力培训。④、应急考核标准:——领导干部和应急指挥人员培训考核,推行培训现场和跟踪考核制。——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考核:建立专业救援人员培训档案,周期循环开展培训工作。考核结果上报相关业务职能、人事、劳资、组织部门。——岗位员工考核:推行“情景角色”专项任务分组训练方式,周期循环开展培训工作。⑤、培训组织方式:岗位培训,以脱产封闭培训方式为主;专职人员专业培训,以脱产和半脱产,岗位师徒帮教、岗位培训卡及操作指导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4结语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乘务部,山东青岛)

摘要:地铁设施运营安全问题影响重大,在以往地铁运营中,常见扶梯伤害、车门伤害、站内摔伤等安全事故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分析设备运营中安全管理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安全控制管理策略,分析质量管理对策。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地铁运营;设施

1研究背景

地铁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地铁运行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开通地铁城市逐渐增多,地铁客流量提升,地铁所面对的设备故障、秩序紊乱以及客流拥堵等安全隐患问题也相对突出。大部分地铁运营位于地下空间当中,其所处相对封闭环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当前阶段需要借助质量管理方式,加强对于地铁运营阶段的安全控制,提高地铁客运安全质量。

2安全控制目标下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2.1预防原则

安全事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扩散性,在地铁运营环境中影响巨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具备预见性,能够从预防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方式研究,保障地铁运营各项设施安全可靠。

2.2经济原则

随技术发展,地铁运营设施更加现金,运行原理更加复杂。在开展安全管控中,除了要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优势外,通常还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避免防护缺失或保护过载。而在质量管控当中,应当建立优化思想,在保证质量和管控能力的同时,实现最优化投入控制,发挥安全管控作用。

2.3协同原则

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地铁多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因此在开展质量安全防控时,应当强调内部部门之间的彼此协同,通过搭建协作关系,保证安全管控全面、立体。

3实现安全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策略

3.1创建安全隐患识别规范

地铁安全隐患一般表现为设备故障,地铁设备随使用时间增长,设备隐患和故障率也随之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设备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而异常现象则可以被视作是设备安全隐患征兆。目前在进行设备评估时,通常将潜在故障到功能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P-F间隔,其规律特征如图3.1所示。 

图1:地铁设备故障的P-F间隔规律

在安全管控的质量体系当中,应当明确故障识别标准,通过对P-F间隔的具体管控,来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具体影响,实现风险预防。

3.2建立互联网+管理平台

建立地铁管理专用网络平台,设定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模块化安全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模块登录和历史日志等方式,对管理数据库进行写入和读取,并利用数据库分析,对安全事故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统计,最终形成面向具体问题的有针对性的管控办法。

3.3创建团队管理机制

以现代六西格玛管理为前提,进行地铁质量管理团队的组建。团队建设应当以部门协同为前提,通过团队协作和全体参与,形成一致的管理目标,保证部门之间信息户同、管理精准。后续工作中,管理团队通过不断组织培训,帮助团队成员形成管理思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目前,各级政府和电网企业高度重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国家电网应急管理法规,完善国家电网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方案,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业已初步形成,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正日益完善。尽管电网企业应急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与电网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相比,电网企业的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应急处置的能力,尤其是在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等方面离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应急管理认识不足

电网企业各级人员对于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模糊,部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对应急管理的职责认识不清,另外企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在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必要性。依靠完善的应急体系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应急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运动式、经验式阶段。

二、应急处置水平有待提高

电网企业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片面强调电网抢修,没有把及时消除事件对社会、群众造成的影响,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满足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忽视了对重要用户和人民群众应急供电的重要性;面对新闻危机事件反应迟滞,而且缺乏整体策划和主动引导,容易引起误解、激化矛盾。

三、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首先,编制出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于编制预案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制时牵扯的范围比较广泛,所涉及的专业众多,而且部分电力企业人员的素质更有待于提高。其次,由于一部分电力企业为了使其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比较全面和系统而编制出了多种应急预案的模板,但是一些基层单位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没有进行风险分析以及开展脆弱性评估,就把其他单位的预案照抄过来,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所编制的应急预案达不到它应起的作用。再次,国家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标准对气象灾害进行定级,这也增加了编制预案的难度。最后,各种应急预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以网厂协调、社会联动的应急预案为例,相关政府部门与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无缝连接难以形成。各电网企业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后,都编制了不少应急预案,但是由于对应急预案的研究不透彻,导致对应急预案的目标、重要要素、关键环节把握不到位,应急预案覆盖不够广泛,需要逐步加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战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大部分的电力用户往往没有进行过应急预案的编制,有很多的应急预案没有按照要求上报到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并且也没有动态修订过相关的预案。

四、应急机制不健全

电网突发事件通常是社会性的事件,因此对其开展的演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还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近来,电网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协调不足,预防与处置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多方协同困难,导致应急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之间严重脱节;另外,大部分的省市对电网突发事件没有举行过专门的联合演练,这就无法有效检验应急机制是否科学与有效,也无法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战性。

五、应急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电网企业应急技术支撑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应急平台,无法对电网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测和监控,对风险的分析监测水平较低,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物资储运、救援抢修、队伍调遣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六、应急保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应急保证能力不但关系到国家的政策法规,而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另外也与企业本身的条件和实力有关系,因此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电力企业若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需要以现有的成绩作为基础,全面与系统地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七、预测预警能力不足

具体体现如下:首先是电力企业对自然灾害以及气象灾害缺乏预测的能力,另外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也没能够与有关部门实现交换与共享,这就导致了对灾害的防范能力严重不足。其次,一部分500千伏线路中存在着在线监测装置以及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监测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而220千伏以下的线路更是缺乏在线监测装置,这显然无法对设备设施发生事故进行有效的防范。最后,由于大电网的运行机理非常复杂,因此一些预料不到的因素也可能会造成电网大面积的停电。

八、应急能力评估尚未全面开展

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针对城市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已经开展完成,目前正在针对高危和重要行业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例如美国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13项管理职能,209个属性以及1014个指标这些应急能力的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而我国国内的电力企业现在还没有针对应急能力展开全面的评估,这势必影响到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因而对应急行动高效且有序地开展非常不利。

九、本文小结

本文介绍我国电网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指出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急预案是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但并不是全部。要想切实保证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有效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必须保证各工作环节的正常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因此,要深入分析应急管理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不断完善电网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宇.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测量;安全生产

Abstract: urban measurement services wide, content multifariou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f production safety. Employees must fully realize the city of production safety measure typical factors, enhance the safety produc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learning,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mmarize unceasingly improve, progressive asymptotic, completes the city measurement of the work of production safety.

Key words: the city; The survey; Safety 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测量的主要工作是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测绘保障。其主要内容为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绘、城市工程测量、城市地图制图等。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对测量服务的要求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测量的工作内容、方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客观上要求从业单位及人员对城市测量工作的安全生产有新的认识。

2城市测量的特点

城市测量服务面广,内容繁杂,技术要求多样。城市测量遍及市政、建筑、工业、能源、交通、水利、旅游、农业等各领域,从一般工程到特殊工作、精密工程,均为其服务内容,对测量的技术要求也千差万别。一般城市测量均有任务急、时间紧、作业环境乱、技术要求复杂的特点,要求作业人员非常关注质量控制与效率提升。这些城市测量的特点都要求测量人员对相关的安全生产控制进行专门的考虑。

3城市测量中典型安全生产因素分析

3.1客观因素

3.1.1在交通道路上进行测量施工作业是城市测量安全生事故主要的客观原因。道路特别是道路的交叉口,因其具有的视野开阔性,是城市测量施测架站最常设的地方;测量人员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测量作业也是城市测量的主要工作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繁忙,在城市道路上的测量作业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3.1.2高电压设施及线路附近的测量作业最易引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测量设备如标杆、标尺等一般均为金属导体,一旦与高电压设施失去安全距离,便极易引起停电事故甚至重大伤害故事;另外在高电压输电线路或设备附近使用带天线的信号接收设备(如GPS接收机等)还可能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而引起触电事故。

3.1.3涉水测量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水利建设及滨水景观建设工程明显增多,相应的测量服务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城市测量中因涉水测量而发生溺水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3.1.4动物伤害事故。城市测量作业的动物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城郊结合地带,城郊结合地带人们饲养的狗等动物,以及夏季野外的蛇类等是引起动物咬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3.1.5与作业区群众的冲突也可能引起伤及人员、设备等的安全事故。这样的事件最易在当地有与征迁相关的矛盾未解决,而群众又不了解测量作业目的的情况下发生。

其它容易引起城市测量安全事故的客观因素还有如夏季的高温环境、特殊区域(如化工区、管线测量的地下管井)的有毒物质、进入建筑工地测量时引起的安全事故等等。

3.2主观因素

3.2.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这是所有安全事故的主观根源。现在城市测量市场竞争激烈,从业单位大多把精力集中在抓业务及效益,疏于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安全生产教育不到位,对于具体项目没有安全保障的专门技术要求及措施,也不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2.2作业设站地点选择不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市场竞争压力传导到生产人员的直接结果是作业人员过分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作业过程中忽略作业场所的安全因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违反测绘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违规涉水、违章穿越公路铁路等。

3.2.3安全警示设施、安全生产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经常会看到在公路上作业的测量人员不穿戴安全警示服,在公路上架设的仪器前后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这是在公路上测量作业引起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涉水测量作业时未配备救生器具也往往是发生溺水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些装备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

3.2.4安全生产相关专业知识严重缺乏。城市测量外业生产不像工厂化生产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测量人员每天甚至每小时面对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这不同的工作环境有不同的安全因素。

3.2.5预防措施、预防用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与预案不到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应急是减轻事故伤害的关键。但许多测量单位不但没有相关预案,外业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应急技能,就连基本的应急用品,如高温作业环境的防暑用品及药品、应对野外伤害及动物咬伤的应急用品及药品都不配备。

另外,测量人员麻痹大意不了解作业环境安全因素、违章放置或搬运仪器、无人看管作业设备等等都极易引起财产及人身伤害。

4加强城市测量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4.1加强安全生产的培训

安全生产培训是城市测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其次,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测绘生产安全的规章规范、测绘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的学习培训。第三,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必要培训。主要包括对测量作业环境安全因素的认识及基本的应对知识,一般安全事故的应急知识,特殊生产项目开工前的特别安全事项培训(如进行涉水测量项目前的水上安全知识培训、进入电力设施区或化工生产区前的专业安全知识培训)等。

4.2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城市测量单位均会引用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范、测绘作业生产的有关安全规范、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行业规定作为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城市测量单位要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完备的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企业制定的测绘安全生产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劳动纪律、结合企业生产特点的若干典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等。

4.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都必须建立在一个有效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实现在测量生产过程中没有安全盲点,必须告诉所有岗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角色,同时所有岗位的绩效考核当与相关角色的安全责任制相组合,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城市测量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同时,必须强调管生产必先管安全,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组的安全生产负责,对于特殊项目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员。

4.4安全生产技术总结

安全生产技术总结是改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安全生产培训方式。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总结应当分层有序开展,生产班组、项目组、城市测量单位管理层,应当分别侧重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规程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安全培训,以及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项目组负责形成安全技术的文本,作为项目成果的一部分统一归档备查。

5总结

城市测量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城市测量从业单位和人员必须从培训学习、制度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近,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参考文献:

[1]刘云峰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CH 1016-2008,2008.

[2]顾孝烈等.《城市测量手册》,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