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第1篇

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等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无预见因素突发发生的,大学生个人、群体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的、冲击或危害的事件。“诸如,近几年来接连发生的“李刚门”事件、中南大学“实验室发生火灾”事件和江夏学院“学生跳楼”事件等。因此,如何理性引导和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提高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左右事件走向,关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校园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

(一)组织行为呈专业化和“合法化”趋势。当前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高校政策的调整和一些社会热点的发展动向。近几年来,大部分的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已经明显表现出很强的专业化和“合法化”趋势。一方面,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组织者在整个事件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程序步骤、分工安排和行动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倾向。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酝酿的过程中,常常有核心分子在网络上进行策划、煽动和操纵,这些核心分子通常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明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态度,他们懂得运用这些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自己的行动更加“合法化”。

(二)事件发生呈瞬间爆发性趋势。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发生的突然性。它的爆发有些是由于自然灾害或事故发生而引起的,事前没有任何预兆,难以预测;有些是因长期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积聚在一起,因某一事件的爆发而引起的突发事件;还有一些则因为学校超市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学生食用后出现集体中毒现象。因此,大多数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瞬间爆发性,它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态势等都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往往让高校辅导员难以把握。

(三)社会影响呈扩大化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拓宽了人们的信息空间,信息渠道的发达使得每个网民都可以借助网络渠道畅所欲言,进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一旦高校发生突发事件,部分学生就会把有关事件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来引起社会的关注,这给处置突发事件的辅导员带来极大的压力。而且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始终备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介入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更容易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当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在网络上成为热点时,在校学生就会通过贴吧、HSN、00和微博等网络舆论平台对事件迅速做出评论。正是这种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更容易扩大校园突发事件在社会的影响。诸如,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是因为网络上产生了集群效应并体现在现实中,因此网络的影响力往往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催化剂,值得辅导员重视。

二、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考验着高校辅导员的应对能力,而辅导员的应对能力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突发事件能否顺利解决。应当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大多数辅导员在不断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他们的应对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亟待提高。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机意识淡薄,迅速回应能力有待增强

一些辅导员的危机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认识不足,不能迅速弄清现已存在的危机。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有些辅导员面对大学生突发事件要么敷衍了事,置若罔闻,要么一拖再拖,束之高阁:有些相互推脱责任,或者干脆直接把责任推到学校身上,不能正视和解决问题,也没有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还有一些片面夸大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对事件发展的应急准备估计不足,一旦事件爆发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二是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回应能力还有待增强。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具备突发性极强的特点。所以,辅导员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到达案发现场处理危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但是,有些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不及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往往犹豫不决,反应迟钝,导致突发事件不断升级,让学生受到更多的伤害,使学校蒙受更大的损失。

(二)对学生的心理干预缺失,引导方法不科学

一般而言,一些大学生突发事件通常是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纵观国内各类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他们平时只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少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对心理危机的干预缺失,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凸显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一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大学生心理教育知识缺乏。二是开展心理预防的形式过于简单,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大部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引导方法不科学,管理相对滞后,思想未能与时俱进,惯用以往的经验处理问题,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他们习惯于传达和执行学校的各项指令,过于强调管教,总是处于学校与学生会的夹层中,缺乏对学生合理引导。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突发事件;高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为增加。多因素导致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已严重影响校园稳定和教学。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伍务。在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因此,此项课题的研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显现特征

1.心理因素成为引发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首因

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一方面满足了高校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在即将面临就业、走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期,对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被实习单位辞退的学生压力较大,甚至出现拒绝找工作的现象。同时随着网络化的普及,数字虚拟出―个另类的世界,既蕴藏了无穷的知识,也包含了无数的诱惑。大学生虽然是掌握高级知识的的一个群体,其年龄阶段也使他们成为接受虚拟世界最快的一个群体。但是,大学生面对如此多的诱惑,自控力却没有提升多少,为引起突发性事件的潜在隐患。很多大学生在真实世界遇到挫折,会选择进入网络逃避现实。

2.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扩散力和影响力

高校是传播和研究知识文化的场所,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它即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对社会产生影响。高校是大学生密集居住的地方,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产生很强的扩散力量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件的及时处置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是否能够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成为能否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分水岭

虽然,高校突发事律在发生的具体时阿与地点是不可预知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高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做出应急预案,要把应急预案机制贯彻落实下去,机制要坚持“决策迅速、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身上,这就要求高校的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1]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预防中的教育作用

近几年我国高校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突发事件主要有:社会政治性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事件、精神缺失类事件、恶性伤亡事故与学生意外伤害事件以及自然性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有的是因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迷茫,受他人的鼓动和误导而导致的,有的是因为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引起的,也有的是学生精神缺失而引发的,还有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而造成的。可见,高校突发事件大多与学生的思想问题有关系。

在高校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通过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增强学生的政治判断能力;通过思想教育解决随机性的日常思想问题,端正学生思想;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过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学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减少和消除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过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通过这些教育和管理,可以大大的减少和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2]

2.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预防作用

辅导员通过日常上传下达的工作,保证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的畅通。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校园内必须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第一时间关注到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预兆和引爆点。辅导员通过平时的工作,深入教室、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场所,充分的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的信息,并负责向学校提供本院学生动态的一手材料,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由于学校信息渠道不畅,学生向学校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解决,以及学生对学校新出台的政策不满而引发的校园管理类突发事件的在各高校中也时有发生,通过辅导员来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问的沟通,可以减少和避免此类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校园的稳定。

3.辅导员在协助高校处理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在领导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应急方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动员学校各方力量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应急方案的落实是在学校领导的指挥下,由各学院辅导员带领学生组织,动员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的。在以往的校园突发时间处理中,学生被看作是危机管理的被管理者,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辅导员通过平时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生在高校内部占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辅导员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管理,为校园危机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代锴.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应对机制研究[J].魅力中国,2010,29.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第3篇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西方,突发事件一般称为“危机”,是指自然灾害、恶劣气候、火灾、化学与危险品溢出、交通事故、学校枪击事件、炸弹危险、医学紧急事件、学生或教职员工死亡、恐怖事件或战争等。校园突发事件,具有事前难以预测、作用范围广、严重威胁社会、迅速演变和激化等特点,关系社会和家庭的安宁和幸福,要求政府和学校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以个体和群体两种表现形式存在,主要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分为四大类型:第一,政治,主要指因宗教渗透、民族纠纷、外事冲突、物价、维权等方面而引起的突发性事件。第二,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主要指食物中毒、流行疫病传播等突发事件。第三,自然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主要指因火灾、地震、踩踏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第四,个别非正常死亡事件,如自杀、猝死、意外死亡等突发事件。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归纳,总结出如下特点。

1.不可预测性。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未知的不可预测性,通常会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或征兆比较隐蔽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具有瞬间爆发的特点,令人没有充分心理和思想准备。

2.危害严重性。学生突发事件,不仅对学生自己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还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甚至社会稳定。

3.社会敏感性。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发展的焦点。因此,一旦在高校里发生突发事件,与其他突发事件相比,更具有社会敏感性和影响力。

4.影响深远性。大学生之间由于相似的人生阶段或者兴趣爱好,会使得他们对于突发事件评价和反应产生高度认同感和一致性。因此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事件影响范围扩大;另一方面,高校突发事件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并不会随事件的结束而马上消失,无形中加大了潜在的危险性。另外,高校突发事件还存在诱因多样性、行为隐蔽性、爆发形式多样性、群体行为过激性、思想变化波动性、事后处理复杂性等特点,由此可见,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是新时期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增强危机意识和处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辅导员应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相关策略

1.加强自身建设,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老师之一。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逐步建立的。因此,在预防高校突发事件工作中,辅导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并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性。通过自己的政治立场来影响学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要利用自身的政治敏感性来保持头脑清醒继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必须树立敏感的危机意识。尽管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并非没有迹象可寻。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树立起危机意识,要时刻保持较高的警惕性,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危机隐患的所在,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同时,通过危机意识来寻找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的因素,继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对事态发展的掌控,降低影响。

3.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辅导员应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做好预防工作,要做到时时了解,事事清楚:及时收集有关本地区与校园安全息息相关的情况,对于发现的风险点应当及时地关注与介入。要建立重点防治对象的应对机制,早发现,早处理。四是制定应急处理机制,要根据以往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4.建立一支可靠、畅通、反应迅速的舆情信息队伍。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很重要,第一时间介入很重要。因此,就需要辅导员扎实基础工作,建立一支可靠、畅通、反应迅速的舆情信息队伍,及时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动态,并加强对舆情信息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5.学习法律法规,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辅导员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还要熟知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对突发事件发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处理突发事件,明确事件参与者的各项责任,用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处理,维护学生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

6.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问题预防和缓解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辅导员要加强有关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总之,高校人口密集,学生活动场所集中,高校内任何突发事件都会牵动千家万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认识,树立危机意识等,认真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成,钟桐生.我国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J].湘潮,2010,(3).

[2]陈娅萍,袁奋光,牛育鸿.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马德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处置方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 预警机制

        所谓校园突发事件,是指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各种各样危及师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及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等的意外事故、事件的总称。校园突发事件往往给学校办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大学生突发事件成因与思想政治预警机制教育研究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体现和标志着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能力的不同高度与层次。大学校园是青年学生聚居学习场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由于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的高校秩序危机和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在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大学生突发事件,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高校必须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预警机制。

        一 应对突发事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成熟理论,将突发事件作为动态系统置于社会环境系统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突发事件看作复杂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缓解矛盾冲突,控制恶性态势,弱化灾难后果,并适时向民众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使他们获得安全意识、应急心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使民众意识到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并最大可能地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危害。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提出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将突发事件等复杂事件系统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公众的应急宣传教育作为工作内容,以最大程度削减突发事件的影响,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突发事件的产生、发展、影响是复杂的,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单一、落后,无法应对和抗击突发事件的涌现和突现,因此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1.思想政治预警机制教育对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是从思想上、道德上、观念上培养人、塑造人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因此,必须理清思路、研究问题、构建机制、寻求发展,建立健全与高等教育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和改进,从而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是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呈现多样化趋势,预警机制构建需以维系和谐高校作为建设着眼点,明确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在现有机制框架下积极探索适应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

        (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学历培养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学生宿舍向公寓化转变,生活服务向社会化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对大学生管理教育理念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讨和完善预警机制建设,从可控层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引导,才能有效完成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总体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对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今世界,一个局部性的突发事件就可能演化为全国甚至是全球的突发事件。高校处于文化前沿阵地,大学生对各种新思想新事物接受快,反应迅速。同时,我国高校正处在规模急剧扩张的发展期,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形成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本文着重解决的就是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点,系统地研究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其预测、警示、缓解和化解等功能,对维持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3.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对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危机冲突理论认为,没有一个社会系统是整合得十分完美的,高校中的冲突普遍存在,它随时存在,随时发生。 

因此将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管理的理念融入高校管理过程,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强师生的抵抗突发事件能力,提前做好防范突发事件的准备,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前“先发制人”,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降低突发事件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防御能力,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危害,而且可以使具有危机意识的高校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持续有效地维持学校在师生和社会中的公信力和影响。

        二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有效途径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预警能力

        为有效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素质。首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1)强化危机意识,要树立随时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观念,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2)树立综合、系统、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综合运用科技、宣传、教育、情报等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强与其他部门、其他工作的协调配合;(3)加强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学习,并善于用科学的方法论观察和思考问题,增强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其次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师生自我安全保护和灵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应急机制

        建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1)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先进方法和各学科的综合优势,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准确把握各方面学生、团体思想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工作计划和思路,有效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2)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过程中,也要对事态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前瞻性预测,主动出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3)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预防突发事件的积极性。要教育每个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不得擅自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3.建立通畅的突发事件信息机制

        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向学生群体说明实情进行正面疏导是制止谣言、稳定人心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信息时代的特征注定了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封锁,当突发事件来临,如果学生得不到高校公开、及时和权威的解释,谣言就会迅速传播,学生心态的失衡很容易造成集体的恐慌,从而使突发事件加剧。因此,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机制至关重要。

        4.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也是管理的过程,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环境下,尤其需要遵循管理的规律,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要建立组织健全、高效规范的工作机制。依靠各方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综合运用理论辅导、制定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章和制度,明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2)要建立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制定和执行应对突发事件的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再次,要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多层次、多侧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全面、客观、具体、可操作。要注意将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使评估结果得以有效运用。

        5.建立突发事件事后的经验总结与学习提高机制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平息,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已经完结,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宣告完成,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突发事件事后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解决两个重要任务:(1)圆满处理善后工作,即以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平息为契机,解决和控制一些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再度发生的各种因素,巩固前期的工作成果。(2)从应对突发事件中获益,甄别突发事件的诱因,细致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减少和避免同类突发事件再次发生。

        总而言之,学校要预防和减少校园突发事件,就需要进行思想政治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建立严防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警机制,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始终保持较高的警惕性,把安全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并动员校内外各方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秀梅、甘玲、于弧博.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黄典剑、李传贵.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利于控制事态恶化蔓延,增强风险识别,加快突发事件的恢复。笔者针对现状,就如何加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进行探讨,旨在确保校园安全。

1.主要特点

通过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应对、恢复等措施,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1种类较多

校园突发事件有较多的种类,有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等三大类型。在自然灾害方面,包括地震、泥石流等等。在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有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传染事件等,在社会安全方面,主要有校园踩踏事件、暴力事件、校园周边安全事件等。这些多个种类的校园突发事件,导致应急难度增大。在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不要构建应急体系,要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此外,还要防止某一种校园突发事件转化为另一种突发事件,如因为地震而导致踩踏,因为校园中毒事件引发家长与校方的冲突。

1.2脆弱性强

中小学校园中的学生身心特点尚不成熟,安全意识差,反应能力差,应对能力差,加上日常校园突发应急的演练不重视,应急安排不到位,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置。校园的突发事件应对设施设备建设不重视,校园安全应急照明设施,安全疏散楼道较狭窄,从而出现踩踏事件。

1.3P注度高

学生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还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未来,引发社会的安危。加上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就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全因素。

1.4发生率低

因为出现校园突发事件的概率低,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从而难以发现存在的隐患。一旦出现校园突发事件,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会引发心理恐慌,从而造成公众安全感下降。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应急能力是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因素,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能够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有利于善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控制事态蔓延和恶化。大量事实表明,在专业应急力量快速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之前,就必须培养第一反应力量,进行应急自救,从而控制事态蔓延和恶化。二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各种风险在发生之前,都有一些潜在的状态,通过对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能够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三是有利于源头预防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有的是因为学校管理有漏洞或不到位,就会引发踩踏、中毒、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有的因为师生危机风险意识不强,反应应急能力较差,校园周边环境不优,等等,这些需要强化源头预防,从源头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四是有利于善后恢复。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利于确保善后恢复快速推进,还可以在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师生尽快恢复稳定的心理状态。

3.对策与建议

3.1树立正确的理念

首先要确保预防的可行性。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第一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的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将最大可能地降低损失,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预防的可行性。其次,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给生命健康带来危害,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能挽回的。还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学校的形象。再次,要认识到应急的复杂性。校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概率低,十分复杂,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必须尽可能考虑到所有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才能避免其发生。

3.2加强标准化建设

应急能力需要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校,其应急能力也不相同。只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明确具体内容、水准和目标,才能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估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一方面,建议国家从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高度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评估体系。当前,在法律法规层面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从评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科学分类,细化项目,量化标准,确保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在应急能力评估操作实施方面,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学校也可自己进行,还可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评估。

在构建评估体系时,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科学明确内容和分值权重,对数据科学处理,主要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3.3优化周边的环境

校园周边是校园与社会接触的过渡段,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校园内部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师生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校园周边的治安、交通等问题,都的导致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校园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注重定期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常规与重点相结合,坚决清除一切有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隐患。同时,加强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建议,使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3.4狠抓校内管理

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的效率和结果。因此,作为中小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校内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应充分借助黑板报、文化栏、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阵地,加大应急知识教育力度,让师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应急知识技能,切实增强师生的应急能力。还可以充分借助网站,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应急意识,让突发应急思想和知识技能深入到广大师生心中,并成为一种自觉习惯。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大清楚和大整顿,让校园安全隐患无处藏身。应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安全设备得有配足配齐和及时维护。三是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需要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执行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的,必须及时要求整改,对于屡教不改的,要予以严惩,确保师生的安全警钟长鸣,避免因为麻痹大意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四是加强安全应急演练。首先要制定好应急预案。要掌握突发事件的基本规律,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掌握应急事件主要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如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听到警报声后,走廊通道上要开启应急照明灯,快速有序地疏散到空旷的操场中,通过实践演练,增强师生的现场应急能力,从而使突发事件的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校园的根本保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着力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狠抓校内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师生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宁,刘玫瑰.中小学教职工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愿研究[J].心理研究,2013,0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