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冶金自动化;能源;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N830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allurgy automation industryin China,this paper clearly proposes that enterprise energy sour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technology in metallurgy automation industry. The second level math model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and become the guarantee of modern automation industry.It is the duty of the metallurgy automation industry for the promising future.

Key Words:metallurgy automation;energy;math mode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冶金行业保持着高速发展,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急剧扩张,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成为潮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冶金企业出现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成为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课题。企业的竞争,也从传统的产品、技术、成本的竞争向资本、资源、服务的竞争转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钢铁行业而言,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产品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钢铁企业布局也出现新的特点, 一些内陆发展空间不大的钢铁企业通过向沿江、沿海方向搬迁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能源环保更成为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更高目标。

ERP系统、MES系统以及PCS系统在钢铁行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二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仅仅是开始,冶金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正在一步步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正在逐步引起业界的关注。

2、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能源管理系统作为管控一体化的综合监控系统,将在提高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整体安全水平、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及能源系统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劳动降耗水平及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做到科学节能、系统节能、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建设钢铁企业能源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能源模块的运算实现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能源的情况进行监控、对能源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以及实现能源平衡预测系统运行优化、路。能源数字系统应用、GIS能源管网管理等是建设绿色钢铁企业、发展可循环经济的必由之

2.1、能源工程数据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它是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子系统。

(1)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周期采集、中断采集);

(2)分类数据归档(实时数据、短时数据、统计数据、历史数据、记录);

(3)实时调节;

(4)逻辑分析处理(条件联锁、越限报警);

(5)人机界面(过程图、过程曲线、设定和查询等);

(6)管理报表(瞬时报、正点报、日报、月报等);

(7)基本数据处理等。

2.2、预警子系统

预警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控、分级报警、事故信息记录、事故处理、减灾处理、事故分析、事故恢复等内容。

通过GIS能源管网系统对全部能源管网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是预警子系统日常重点工作。当某一部位出现异常时,将采取多级报警方式,这样可提高对事故判断的准确程度,并可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所以,在减灾处理工作中,除现场处理外,还将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能源管网系统,千方百计保证下游能源用户的需求,争取通过其他旁路管网,实现对下游用户供气。钢铁企业的能源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业务连续性生产管理过程,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全新的认识和方法,所以要从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预测预警,从局部防范转变为全过程防范。

2.3 能源管理子系统

能源管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1)能源实绩管理(实绩分析、归档、查询);

(2)能源质量管理(质量分析、质量跟踪、趋势评估、越限警告等);

(3)能源调度优化和平衡指挥。

我们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工具,通过对大量的煤气数据进行挖掘,能够提供煤气中长期调度规划,分析影响煤气利用的因素,制定节能目标和对策。同时还可以利用系统能够提供煤气供需计划和煤气设备运转计划,以及煤气供需与管理的年报、编制公司煤气平衡表,对公司煤气供需实绩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另外还可以制定出各生产工序的能耗评价指标,落实节能指标,考核指标,以及跟踪管理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系统还能根据煤气的生产量、供应量和各工序的消耗量,调整煤气的供需计划和运行方式,指导煤气中心实施在线调度和合理分配煤气。

通过能源管理子系统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全面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满足能源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的自动化,建立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向管理要效益。

在能源管理子系统中,专家系统是核心内容,在能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离不开数字模型的作用。

3、自动化服务产业是冶金自动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自动化信息技术行业内,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你干基础自动化,我也干,你上了ERP系统,我也上ERP系统。这种应用技术同质化发展下去,会使所有冶金自动化技术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地压缩。正如萨谬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提到的一样,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了丰收,他的收入可以增加,但是如果所有农场主都获得了丰收,则他以及所有农场主的收入就会下降。而在此时,我们推出的顾问式服务理念,用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自动化信息技术服务来占领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关怀,也使企业本身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所要求的自动化、信息化专业服务,是一种全新模式、全新理念的服务。

顾问式服务是自动化专业服务发展的全新的服务发展模式。这种服务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服务,如果说过去的服务属于长工式服务,那么现在的服务则是管家式服务,“长工”是可以随时更换的,而“顾问”或者是“管家”一般是不会轻易更改的。

这种顾问式自动化、信息化服务完全符合现代化钢铁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所建立起的新体制、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的需要。

这种顾问式服务是一种标准化、流程化的全过程服务新模式,充分体现了集中一贯的管理思想。

这种顾问式自动化、信息化服务把用户的利益、需求始终放在首位,发挥顾问的作用,不断地对用户的自动化、信息化设备,以合理的配置,用与工艺相匹配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其次对用户自动化、信息化应用提出发展战略规划,供用户参考。第三以最小的成本,发挥自动化、信息化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具体的自动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了。

做好自动化专业服务工作,就要不断跟踪钢铁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与工艺的紧密结合、引进、消化。吸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集成产品,全面服务于钢铁生产,提高钢铁主业的质量。在愉悦钢铁主业用户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满足,并形成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数学模型的开发将成为冶金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开发一级基础自动化方面的科技创新是我们的强项,国内许多冶金自动化、信息化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有些单位已经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但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大家不是在分蛋糕,而是在抢蛋糕,我们为什么不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呢?目前国内冶金企业应用的二级数学模型,许多都是引进的,我们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给我们进行这个方面的消化吸引创造了条件。尽管困难很大,但市场空间也不小。做好数学模型等技术的开发,需要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复合型高科技人才,也需要许多高级专业人才,做这项工作的前期投入也是比较可观的。目前国内宝钢、武钢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而许多冶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企业尚未把这项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真正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见。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这方面科研开发的工作,是发展差异化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把握住“兰海战略”的发展方向,就会引出一片新天地。

发展二级模型的应用于开发,我们要有明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现在不仅是“不进则退”,而是“慢进则退”,“慢舟侧畔千帆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戮力同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引领未来,为我们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举例来说,数学模型就是能源数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在钢铁企业中,从各种气体能源的产生、输送、存储,使用都要用到数学模型,特别是在能源调度优化。能源连续性管理、能源平衡、预警系统以及能源的合理燃烧,这些环节都需要模型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运用计算模型对能源管理与合理使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起到对能源管理和智能化决策的支持作用,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热点问题。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控制层次;特点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2.0810

引言

钢铁制造企业是冶金行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钢铁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十年黄金时期之后,已经成为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国内的钢铁产量逐年攀高,2014年我国的粗钢生产居世界首位。随着钢铁市场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逐渐显现,整个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钢铁行业自身库存的增加使得钢铁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处于下滑通道的钢铁行业要想渡过难关,必然需要进一步控制企业生存成本,因此,企业精细化管理和集中式管控势在必行。当前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普遍较低且管理粗放,在面临骤然下滑的行业经济时无法抵御市场风险,这就要求钢铁企业的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自身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层面的创新。而信息化建设就是钢铁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控制和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必经之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经营管理中引入电子商务和在线办公技术,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压缩,为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提供更高的成本优势。

1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控制钢铁冶炼的生产流程、销售、人员管理、产品设计等各种环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拓宽营销渠道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空间,从成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营销等角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促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充分吸纳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手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尽快使企业摆脱当前生产高成本、产品低质量的困境。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管理体系,推动产销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建立全环节质量监督机制,产品从生产到售后整个流程进行质量监控;执行全过程成本控制,杜绝任何成本监督死角,严格执行预算制度;网络化产品营销与在线招标采购,最大限度拓宽营销渠道和压缩成本;构建能源管理系统,压缩能源消耗成本;构建企业统一的办公平台,压缩办公成本,关键办公事件透明化。

2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钢铁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既是连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又是相对离散的,整个生产流程工序多、生产周期长,粗放的对各个环节进行人工控制无法有效保障最终的产品质量保持在稳定的水平。钢铁企业的控制层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现场控制层、技术工人等,各个环节的逐级控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而人工决策和控制不如信息系统控制精确,因此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生产工艺各环节的精准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的5个层次分别为:L1/L2层,主要包括钢铁生产设备层的基础控制,在炼钢、浇铸、轧钢生产过程中的过程监控以及逻辑控制器、作业模型等;L3层,关注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源优化,目前在中国,能够提供完整钢铁行业MES系统的权威组织包括UEC和POSDATA;L4层,包括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L5层(决策层),包括业务分析、商业智能、绩效考评、企业战略管理等。

3钢铁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把生产企业能源消耗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分析、指导。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的详细使用情况,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能源计量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空间的提升,因此能源计量管理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之间可以同时进行,同时计量管理也是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工业企业从传统粗放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推动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也可以带动企业走向更高效率的管理机制。而能源计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能源消耗量,压缩企业生产成本,强化企业经营控制。企业可以在信息化建设和能源计量管理过程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能源计量管理能够推动钢铁企业迈向发展的新阶段,也是钢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新型工业强企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波,方丽莉.强化计量管理的对策探索[J].科研,2015(36):25.

[2]刘航.企业信息化建设集成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67.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范文第3篇

江苏省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两化融合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到“十二五”时期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专项发展规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等规划和政策意见,都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强目标考核,形成推进合力。

加快行业应用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立足江苏省本地的产业特色,针对不同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面对两化深度融合和智慧江苏的建设方向,应强化重点行业推广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

具体来说,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产业为重点,跟踪国际最先进信息技术,推进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对传统产业实施信息技术改造。近年来,江苏省在对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工作中,以两化融合为导向,排出一批投资强度大、母体质态优、示范效应好的重点技改项目,列入“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工程,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提高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机组用电信息,监控生产状态和产品质量,提高了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目前精梳纱线出口欧盟数量居全国第一,劳动生产率为25人/万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突出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以“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为重点,从全省100个产业集群、4万多户规模企业中,择优认定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分类推进企业两化融合,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公共技术平台凝聚和中介服务机构牵引相结合的两化融合模式。目前,已认定76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装备自动化率达85%以上,计算机辅助设计普及率达90%,重点企业内联网应用率达80%,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商务、进销存管理及相关软件应用率分别超过30%、40%和5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产品的远程定位、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智能化控制国内领先,产品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坚持低碳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钢铁、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为重点,通过加快传统产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建立健全面向重点用能企业和地区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在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连续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快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节能新机制推广,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实现系统节能。

强化优势

江苏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信息产业规模较大、发展势头强劲的优势,坚持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工作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这样几点共识:

两化融合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和工业软件在企业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研发设计能力和效率,加快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步伐,尤其是产品全三维建模、数字样机、虚拟仿真、协同设计等新型研发模式的推广应用,使研发设计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跃升,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基础性、关键性、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熔盛重工集团公司实施“设计数字化集成技术”项目后,实现了船舶主导产品无纸化设计,三维造船设计(CAD)覆盖率达95%,产品设计周期缩短30%,企业资源总利用率提高1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范文第4篇

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是山东省最大的省管企业。现控股莱钢股份、鲁银投资两个上市公司及齐鲁证券等29个子公司。莱钢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认证企业。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是全国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企业,最大的齿轮钢生产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莱钢创新经营理念,积极探索与实践提升企业发展品质的有效途径,制定并实施了《莱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纲要》,搭建起“科技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和“人文莱钢”的基本框架,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及社会、企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

———集团经济效益高速增长。集团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2006年分别达到450亿元、43亿元和2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7•3倍、9•8倍和10•5倍。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成效显著。“十五”以来,莱钢吨钢综合能耗由872千克下降到679kg;吨钢耗水由13•58t下降到3•41,t达到国内第一、世界先进水平;累计节电33•83亿kWh,节水3•23亿,t节约动力煤297万,t实现节能降耗效益36亿元。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废水“零”排放,固体废物零抛弃,废气达标率100%,厂区绿化率达到30%。

———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钢铁主生产线高效运行,转炉煤气全回收,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7%,余热、余能、余压得到有效利用。

2战略思路

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突出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打造钢铁精品,做出莱钢特色,建设一流强企。指导方针:生态理论工业化,技术创新边界化,四大功能完善化,资源利用3R化,企业环境友好化,简称“五化”方针。工作思路:理论先行,优化创新,“三箭”(管理、技错、研发)齐发,大力推进,实现“三个层次”充分循环,“四种物链”高效利用。

3发展模式

莱钢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生态理论研究为先行,以“五化”方针为指导,以“三箭”齐发为手段,以“三层四链”为核心,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的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简称“一理五化三箭,三层四链一的”模式)。

3•1一个理论研究先行,建立3224循环经济运行体系

2000年,莱钢在工业企业最早开始工业生态学理论研究,聘请中国科学院殷瑞钰院士、陆钟武院士为课题指导,组织莱钢院士生态行活动,与钢铁研究总院、东北大学共同研究,2004年完成《莱钢生态化钢厂总体发展规划》课题。工业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要求工业生产从原料提取、制造、到产品使用和废物处置全过程,都尽可能多的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物质和能量得以充分利用,用最少天然资源和最小排放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我们把工业生态学理论用于实践,指导莱钢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新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3224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即遵循“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实现两提高(提高资源效率,提高吨钢减负量)、两降低(降低吨钢生态包袱,降低末端排放量),完善四大功能(钢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大宗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固废资源化功能)。实现将莱钢建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环境友好型、持续发展型的一流钢铁强企的目的。

3•2三个层次充分循环

莱钢发展循环经济重点突出三个层次的循环。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企业内各厂内部物质与能量合理流动循环,构成“小循环”;企业内部工厂(序)与工厂(序)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合理流动循环,构成“中循环”;企业与社会之间物质与能量的合理流动循环,构成“大循环”。

3•2•1小循环

企业各厂内部工业用水串级使用,污水回收处理后再利用;转炉溅渣护炉、烧结余热回收热风烧结、低温冲渣水回收等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实现工厂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构成小循环。

3•2•2中循环

在企业内部工序(厂)间进行:炼钢炼铁除尘灰返回烧结厂作为烧结矿原料生产烧结矿即构成中循环;热电厂除盐废水供炼铁厂冲渣使用;轧钢厂切头废钢返回炼钢做原料等构成中循环。

3•2•3大循环

研究开发高效节能H型钢,为社会提供新型建材用于钢结构建筑和绿色住宅建设,具有节能和易回收的特点,回收后又可作为钢铁冶金原料。这就构成了原料取之社会,经加工后产品供向社会,建成厂房、桥梁等,服役周期结束后又能回收回钢厂重新炼钢,即构成大循环;研究利用钢铁工业的高温工艺和设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废塑料技术,将城市废塑料加工成为冶金工业原料,焦炉配加废塑料,高炉喷吹废塑料炼焦、炼铁,然后进一步转化为能源、冶金或化工产品,为社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干熄焦发电、TRT发电、CCPP发电及低温余热等实现了社会与企业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构成大循环。

3•3四种物链高效利用

抓住关键环节,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3•3•1钢铁产品高效生产链

在钢铁企业,长期以来只注重工序内的单元优化,而不重视全工序间的全流程优化。莱钢自2001年以后致力于全流程优化,贯彻精料方针,以求源头削减,实施《炼铁系统赶超全国一流优化大纲》,解决炼焦、烧结、球团、炼铁等工序间的流程优化,制定实施了《愿景415,系统超越白皮书》、《深度挖潜方略》,实现了全公司全工艺流程优化,使轧机作业率从40%提高到83%,各工序间单位时间金属流量相等,高效匹配运行,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炉龄3772炉,全公司生产效率从200万t钢/年提升到2004年的600万t钢和2006年的1073万t钢,行成高效铁素循环的主产品高效生产循环链。

3•3•2工业用水循环链

根据工艺特点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根据用水工艺,按质供水,实现水的串级利用,满足生产的用水和节水需求,形成“三干一串七循环”节水模式和工业水循环链。

3•3•3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循环链

推广应用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高炉TRT、CCPP和干熄焦发电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炉窑废气CO与污氮合成氨技术,形成二次能源循环链,提高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

3•3•4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循环链

依托氧化铁皮等钢铁副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粉末冶金;利用粉煤灰、高炉渣、石灰石尾矿生产水泥;利用焦化副产品建设煤化工项目;高炉除尘灰、烧结除尘灰、转炉污泥等含铁资源实现闭路利用,形成固废物循环链。

4具体实践

莱钢以生态理论工业化循环经济理论贯穿实践全过程,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技措技改为手段,形成管理、科研、技措三箭齐发,一同中的推进方式,确保三层次充分循环,四个物链高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1第一箭:科学系统管理,创造发展条件

4•1•1强化计量工作,夯实管理基础

1999年,利用莱钢主干网,建立了DOS环境下的能源动力信息网,实现了部分能源介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氧气等)的动态监控。2002年,在原来基础上升级为Windows操作系统,目前,全厂煤气、氧气、蒸汽、水、电等能源介质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控。2003年建立了基于B/S结构能源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能源系统信息网络化传递、自动化处理的目标,能源管理实现了程序化、标准化,各类统计报表完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能及时快速地查询相关资料,并通过网络传送给各个子公司和管理部门,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及时响应。对固体资源建立了一套实时的、远程监控的、智能的网络数据制造执行信息系统,实现了计量磅房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管理部门、物流能源管理和生产单位对数据信息的总体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开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河。莱钢数据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不仅解决了企业数据自动化处理的需要,而且为莱钢ERP建设夯实了坚定的基础。具备了与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的新的信息化平台无缝连接的功能,每年降低人工费用700多万元。

4•1•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

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莱钢各项能源管理、循环经济、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并着力抓好制度的落实,使各项管理措施执行到位,达到应有的目的。2006年根据莱钢《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制定《循环经济实施细则》和《循环经济推进考核办法》,把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工序,同时制定《工艺技术升级指南》,构建《做强莱钢—技术支撑体系》。每月召开一次“做强莱钢—技术支撑体系例会”,使循环经济工作强力推进,有效落实。

4•1•3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

目前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考核共分为三类:一类是月度经济责任制百分考核,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占百分之十五;第二类是日考核,纳入《循环经济实施细则》和《工艺技术升级指南》指标实行日考核,每天在公司晨会上公布考核结果,同时设立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现场检查制度,检查结果及考核情况也在公司晨会上;第三类考核为单项考核,2007年公司与各有关单位签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并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设立否决指标,否决指标为两级,工序能耗为否决指标,工序水耗未完成视同工序能耗未完成。指标完成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奖励,指标未完成“一票否决”,不得参评任何先进,同时否决领导班子的奖励年薪。

4•2第二箭:采取技术措施,实现节能环保本质化

2000年以来,莱钢用于环保、循环经济、环境建设的技措总投资达21•72亿元,为推动环保、节能、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4•2•1钢铁产品主链实现现代化技术及集成优化技术

莱钢依托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实施工艺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实现了高炉、转炉、焦炉、烧结、制氧等主体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同时,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共淘汰20t电炉3座,42孔4•3焦炉2座,从根本上治理污染源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实施精料方针。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废弃物减量化。包括炼铁精料、炼钢精料。高炉铁渣比由500kg/t降到280kg/,t转炉渣比由150kg/t降到100kg/t。低硅烧结技术。通过采取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烧结矿碱度、推行厚料层烧结技术等措施,成功实施了低硅烧结生产。烧结矿SiO2含量降低1•5%,品位提高到3%,满足了高炉增铁节焦的需要。项目实施后,高炉焦比降低6%、产量增加9%。750m3高炉创出品牌。21世纪初,750m3高炉因技术经济指标落后,被认为应淘汰炉型。在国内数量不多。莱钢以研究制定实行《炼铁系统赶超全国一流水平优化大纲》为主线,在750m3高炉上成功应用了PW紧凑型串罐无钟炉顶、顶燃式热风炉、高炉煤气全干法布袋除尘、炉顶布料成像等技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高,达到先进水平。顶燃式热风炉可使风温达到1200℃,比原用内燃式热风炉提高风温100℃,降低焦比15kg/t。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74t/m3•d,综合焦比473kg/,t煤比178kg/,t成为国内行业公认的经济型炉型,形成了莱钢750m3高炉技术品牌,并在中日金属学会技术交流会上推出。高炉粒煤喷吹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粒煤喷吹技术,改变了国内喷煤粉度不断细化的理念,实现粒度3mm喷吹。目前1880m3高炉粒煤喷吹量稳定在150kg。高炉低硅冶炼技术,通过加强管理及改进操作,提高原燃料质量,改造冷却系统等,低硅冶炼水平达到历史新高,高炉生铁含硅量降至0•5%以下,同时促进了高炉其它技术的进步,入炉焦比达到360kg/,t煤比160kg/t。铁水“三脱”技术。实现对铁水预处理进行脱硅、脱磷和脱硫,实现少渣冶炼,提高钢水纯净度,使大批量生产低磷低硫钢成为可能;降低全工序成本(如合金和耐材的消耗);转炉操作的简化和标准化,转炉产能提高;成分命中率提高,工序更易于调度。转炉自动控制技术。提高转炉过程控制水平,提高终点命中率,吨钢钢铁料消耗下降30kg/t。转炉溅渣护炉技术。使转炉炉龄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达到37000多炉,生产效率提高50%,耐火材料消耗降低90%,能耗降低10%。高效连铸技术。通过对结晶器、二冷系统、保护渣及作业率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造,流量提高5倍,铸坯收得率提高5%。钢坯热装热送技术。热送温度800℃,热送率95%以上;热装温度750℃,节能40%。直接利用钢坯显热资源,降低燃耗。数字化蓄热式加热炉技术。加热炉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热效率提高20%。型、线材多切分轧制技术。提高产能,扩大产品规格范围。

4•2•2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

钢铁企业是耗水大户,莱钢地处山区、水资源匮乏,节水工作尤为重要。“十五”初期,专家曾经断言,莱芜地区的水资源,只能支撑200万t左右的钢铁生产。为此,把节水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提到重要议程,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采取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手段,实施节水工程。吨钢水耗连续三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带动国内钢铁企业节水技术突破。突出的做法是“三干一串七循环”。(1)“三干”———莱钢大胆尝试无水或少水工艺,在全国冶金企业率先推广和应用了干熄焦、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转炉干法除尘技术(简称“三干”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莱钢在国内首次使用了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技术,拥有六项自主知识产权,与湿法除尘技术相比,吨铁水耗由500kg下降到2kg,节水99•6%,节地50%以上,节省投资30%,煤气热值提高6%,TRT发电量多30%,杜绝了水污染,便于除尘灰闭路利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继宝钢之后在国内使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与湿法除尘技术相比,吨钢水耗由200kg降低到40kg,节水80%、节电80%、节地50%,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提高30m3,杜绝了水污染,便于除尘灰闭路利用。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济南召开技术推广会,专门推广莱钢高炉、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干熄焦技术的应用。干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炼焦行业最先进的熄焦技术,它具有提高焦炭质量、改善环境、回收能源三大优点。莱钢焦化厂5号、6号焦炉配套工程而引进的1号干熄焦系统于2005年12月投产,杜绝湿式熄焦造成的大气污染,吨焦节水500kg;吨焦回收过热蒸汽0•55,t节约折动力煤8•5t/h;焦炭质量明显提高。“三干”技术实施后,年节水450万t。

(2)“一串”———水的串级利用技术。莱钢采用用水网络集成技术,优化企业用水网络系统,根据用水工艺,按质供水的原则,合理调配、控制水量,确保整个水系统的水量平衡,在提高各系统循环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水系统的排污水进行串级利用,满足了生产的用水需求。如:串级一:炼钢工序新水达到了五级串级利用,即净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补充给浊循环水系统,浊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补充给煤气洗涤水系统,煤气洗涤水系统的排污水补充给渣循环水系统,最后被炉渣吸收或蒸发,实现了整个水系统的零排放。串级二: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的废水,返生产系统继续使用。在钢铁生产中,焦化污水是最难处理的工业污水,它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组份复杂和危害性大等特点。焦化废水采用A-A-O法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出水氨氮含量远远低于钢铁行业一级排放标准(15mg/L),可用于其它工序。莱钢焦化工序是全国焦化行业首家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工序。串级三:生活污水资源化技术。积极回收生活污水和矿井外排水,建立水处理设施,中水用于工业生产,年回收利用各类社会废水540万t。

(3)“七循环”———水在焦炉、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热电工序循环利用,实现内部“小循环”。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了莱钢新水消耗,保持了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水平,保证了莱钢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4•2•3二次能源高效回收利用

莱钢积极推广应用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及高炉TRT发电技术,干熄焦及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技术(CCPP),目前余热余能装机容量达18万kW,2007年年底余热余能发电能力可以达到用电量的30%。积极研究水资源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即转炉余热锅炉蒸汽发电、加热炉余热蒸汽余热发电、烧结机余热蒸汽发电、冲渣低温热水发电技术等,不断提高余热余能利用水平。

4•2•4固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依托氧化铁皮等钢铁副产品,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国家“863”攻关成果—《轿车用高性能钢铁粉末规模化生产技术》,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2006年粉末冶金产量达4•6万;t利用粉煤灰、高炉渣、钢渣微粉技术生产水泥年产达到200万,t使全部炉渣等固废资源化;利用焦化副产品建设煤化工项目,目前已有产品14种,年产值5亿多元;高炉除尘灰、烧结除尘灰、转炉污泥等含铁资源实现了闭路利用。2006年莱钢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

4•2•5延伸钢铁产业链技术

依托主导产品H型钢,独家承担了建设部2001年重点研究课题———“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研究”,于2003年9月通过了建设部的鉴定。对实现钢铁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传统建筑材料开发中对环境的破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莱钢是目前国内最早能够系统研究开发结构体系、建设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施工组织体系、墙体材料开发体系,并建设了示范工程的单位,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墙体材料采用了大量的矿石尾矿、粉煤灰、废弃泡沫、石膏等社会废弃材料。钢结构节能住宅体系与传统产品相比,节约钢材15%,并实现了建筑钢材产品可回收、再利用。与传统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生态、节能、抗震、抗火等特点。建筑拆除后80%以上的建筑材料可加工再利用,减少永久性垃圾。建筑节能50%以上,使用节能70%以上。

4•3第三箭:着力自主创新,引领节能环保未来

莱钢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理论工业化研究,研究和开发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4•3•1连铸中间包水口不断流及高寿命中间包研究与应用技术

该技术使中间包寿命从6h提高到100h,莱钢水收得率提高3%,全社会年效益10亿元。

4•3•2利用冶金废气生产合成氨的研究

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例如:焦炭干馏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制氧过程伴生的副产品氮气;石灰竖窑产生的尾气;转炉和加热炉产生的饱和蒸汽。目前,焦炉煤气主要用于冶金设备的加热;部分氮气和饱和蒸汽用于生产和生活,其余全部放散;石灰竖窑尾气全部放散。焦炉煤气和石灰竖窑的尾气经过提纯,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氢气和二氧化碳。针对焦炉煤气低值利用和大量废气排放现状,提出了升值资源化利用的新思路。利用焦炉煤气中的氢气、氮气、二氧化碳和蒸汽生产合成氨及其相关产品的重要原料,该技术不但降低了合成氨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可行性研究方案已通过论证,焦炉煤气短流程提氢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4•3•3废塑料利用技术研究

2000年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5亿t。2000年以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我国废塑料制品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5%~14%,“白色污染”极为严重。消纳社会废弃物是钢铁企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废塑料炼焦和废塑料高炉喷吹技术是治理“白色污染”,减少炼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使废塑料得以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和节约能源的有效综合利用方法。莱钢正致力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废塑料炼焦技术是传统煤炼焦技术与现代废塑料加工处理和热解油化回收技术的有机结合。生产中将废塑料与炼焦配煤混合加入焦炉中进行共焦化,产生的焦炭、焦油和煤气可直接利用传统焦化工艺进行处理和回收。莱钢计划2010年实现吨焦废塑料配加量10kg,每年可消纳废塑料4万t。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是将废塑料作为高炉炼铁的燃料和还原剂,利用废塑料燃烧向高炉冶炼提供热量,同时利用废塑料中的C、H元素,还原铁矿石中的Fe,并降低冶金焦炭消耗的技术。莱钢计划2010年实现吨铁喷吹废塑料10kg,每年可消纳废塑料10万t。目前我国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条件尚不成熟。垃圾的分类收集是钢铁企业消纳社会废塑料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需要全民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4•3•4热泵技术的研究

莱钢一直致力于超低温余热利用途径的研究,提出利用热泵技术回收30~40℃冷却水余热的新思路。热泵从30~40℃的冷却水中获取低品位热量,经电力压缩机对循环的工质做工,输出介质温度可达70~80℃,用于生活采暖。同时,可将冷却水降低到20~30℃,满足进水温度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

4•3•5低温余热发电综合技术研究

针对转炉余热蒸汽、加热炉余热蒸汽、烧结机余热蒸汽、高炉冲渣水等大量低温余热无法高效利用的问题,按照“低温余热全部发电”总体布署,构建钢铁企业余热发电新模式。该技术不但可实现低品质蒸汽的发电,甚至90℃高炉冲渣水也可用于发电。莱钢正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将低品位或废弃的热能转化为高级能源———电能,为大型企业余热回收利用、节能降耗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3•6烟气脱硫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

钢铁工业产生的SO2污染源主要是烧结工序,占总排入量50%,加快实施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工业环境治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烧结烟气脱硫处于起步阶段,技术难度较大。按照“烟气高效脱硫、副产品能高效利用”的原则,积极研究开发适合钢铁企业烧结工序的脱硫工艺。目前正在进行“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研究,在确保实现烟气高效脱硫的同时,脱硫副产品全部用于生产水泥和墙体建材。

4•3•7低合金高性能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究

莱钢参加了国家“863”新一代钢铁材料———低成本高性能400MPa级和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的重大课题研究,利用现有的Q235级别的碳素钢,在基本不改变材料成分,不提高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轧制工艺和轧制温度,在保证韧性和塑性的同时,使热轧带肋钢筋强度提高一倍,以代替同强度级别的低合金高强度钢。莱钢将在低成本高强度螺纹钢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将新一代钢铁材料技术用于扁平材和型材产品的开发,用普通碳素钢生产的300~500MPa系列低成本高强度热轧板卷和型钢产品,逐步取代一部分这一级别的微合金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推动钢铁及相关领域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全面提升钢铁基础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

4•3•8耐候钢的研发

自2001年9月,着力于耐候钢、耐火钢、耐候耐火抗震钢和低成本耐候钢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在耐候钢的研发上,先后进行了09CuPCrNi机车底梁用冷轧耐候钢带用钢和LWR390耐候抗震H型钢产品的开发,并在进行了LWR390(12MnCuCr)工业性试验并轧制成200×100H型钢,在莱钢H型钢民用建筑示范工程中得以应用。随后又相继成功试制出Q235级别的LFR390耐火H型钢和Q345级别的LFR490耐火H型钢,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物美价廉的建筑用高强度耐火耐候抗震H型钢。莱钢目前正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提高钢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冶金学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工业大气环境下铁素体/珠光体型耐候钢合金化与组织控制理论研究”项目研究,目前在LWR390B、LWR490B(12Mn2Cu)锰铜系低成本高强度系列耐候钢开发上取得突破,产品性能达到了美国Corten钢水平。

冶金行业能源管理范文第5篇

领导小组应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并由财政、卫生、民政、编办、计生、农办、残联等相关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便于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形成联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的支持,市财政从今年起也应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我市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启动资金。县市、区应成立由县领导牵头,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参保农民代表参加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同时成立相应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作为经办机构,负责具体操作。县市、区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管理中心职能由卫生局或医保中心代管,同时增加相应的农村合作医疗专职人员编制,其工作经费应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2.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受历史上合作医疗失败的影响,肯定会有相当部分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持观望态度。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正确引导农民确立互助合作的共济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宣传发动的重点是,让农民明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后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让农民有一个明确认识,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担心确保参保率达50—70%以上。

3.认真搞好试点工作。

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试点要少而精,切忌盲目扩大。要在取得实效、农民满意后,及时总结经验,稳步推开。省、市财政补助应根据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情况,分类给予拨付。建议由永安市、梅列区各辟出好、中、差三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中的若干个村进行试点。筹资渠道应建立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的筹资机制上,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试点工作中,建议统筹经费按人/年40元,其中农民人缴费20元,省、市、县财政补助20元的方式。

4.建立严格的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

一是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要采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二是方便手续。农民到定点的医疗机构就诊时,可直接按规定减免或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三是确定起付线。限于抗风险的能力,其合作医疗经费只能用于大额医疗费和住院医疗费的救助,根据筹集的资金和各地实际情况,通过预测、评估、科学论证后制定出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具体标准,既要使农民充分享受到合作医疗的待遇,又要合理适度,报销不能超过合作医疗的承受能力,使更多农民得到基金的支持。同时也要防止因为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妨碍农民受益。四是只设统筹基金,不设家庭帐户。五是卫生、财政等部门要明确相关政策,摸索适宜操作的各项制度和办法,把合作医疗资金管好、用好。六是要及时对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做到定期公布、定期审计,增加透明度。

5.加强贫困家庭的救助。

政府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并通过民政和扶贫部门,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民政、残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资助农村低保户、残疾人、烈军属、计生二女结扎、独生子女中的贫困户参加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成立慈善机构,采取一些让施善者乐意接受的措施和政策,鼓励企业家、实业家以及先富起来的富户,参与回报社会的活动,给因病返贫的农民以更多的资助。

6.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以县、乡医院为主,让农民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定点的医院要设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建立好合作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功能,从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要加强对村卫生所的业务技术指导,确保做好农村公共卫生、疾病防治控制、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为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副主委

加大信贷投入的几点建议

胡东生

一、以三明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建立资金跨区流动的金融体系,培育新的信贷主体。

1、鼓励异地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到三明开办异地贷款业务。我市由于金融机构相对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多,经营机制和体制还不够灵活,造成信贷总量很难做大。随着三明交通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三明高速公路的建成或正在建设,近两年福州一些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已到三明开办异地贷款业务。截止2004年末,我市辖区以外的银行机构(含股份制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异地贷款余额已达到61.77亿元,比年初增加26.30亿元,增量超过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量达5.03亿元。因此,为了扩大我市信贷总量,建议发挥政府在引导投融资的作用把“招银注资”和“招商引资”摆上同样的位置,尽快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协助,组成专门工作组,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异地(如福州、厦门等地)2-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长期到三明批发或零售信贷业务,发放异地贷款,以强化我市金融竞争氛围,促使我市金融机构调整贷款投向,从单纯争夺优质客户(如三钢、水电站、电信、烟草等),转向主动选择中小企业客户,有利于激励我市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入,扩大“鲢鱼效应”。

2、继续密切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关系。近两年来,国家和福州的开发银行加大了对我市的异地贷款投入。据了解,投向三明高速公路、水电项目、工业项目、农业项目的贷款总量至少在40亿元以上。为此,建议政府继续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等经济发展领域和支持就业脱困、县域经济、环境治理、文教科卫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综合作用。

二、尽快组建三明市农村商业银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地方金融”支持。

目前,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已从8省(市)进一步扩大到全国29个省(区、市),福建也包括在内。建议市政府加强与省政府的沟通,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责交给省级政府的契机,加快三明辖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通过清产核资和增资扩股,尽快组建三明市农村商业银行,通过现有金融资源整合,为加快三明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地方金融”支持。

三、积极推进三明辖内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增加信贷投入。

1、要以建行和中行股份制改革为契机,逐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针对三明众多民营企业及其贷款需求“急、频、少、高”的特点,要科学、客观测评民营企业等级,适当扩大民营企业授信额度,合理确定民营企业贷款期限和利率,对民营企业积极推行“整贷零偿”和“循环贷款”的信贷方式,减轻集中还款负担,同时要扩大基层银行的信贷权限,扩大县域信贷投放,健全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信贷人员营销贷款。

2、要大力推进信贷方式创新。要通过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权利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客户联保贷款、企业主个人财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品种,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时积极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结合三明林业改革的优势,要积极推广林权证质押贷款。要总结永安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的经验,扩大办理林权证质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和贷款数量。

四、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探索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方式,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2004年,三明市通过举办第三届银企资金供需见面会,第一次场内外金融机构与84家企业签约,签约金额达113亿元。第二次与9家企业当场签约,协议金额为1.96亿元。目前履约率超过85%,效果较好。

为此,建议政府和金融部门要继续举办银企资金供需见面会、银企资金供需签约会、银政企座谈会或贷款营销洽谈会等方式,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实现经济金融共同发展。

五、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加大我市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加快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引导。一要逐步构建起以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企业互助担保为主体的“三羊开泰”式担保体系。我市除了发展政策性担保公司外,还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促进商业性担保公司和企业互助担保公司的发展;二要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引导。积极引导信誉好、规模大、管理规范的担保公司牵头筹建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开展自律活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较大贷款项目实行联保、互保和再担保;三要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服务,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重点扶持的担保机构给予补贴和补偿,对担保业务中涉及的土地抵押、股权转让等审批事项尽量简化程序、降低收费、提高效率。

2、加强信用环境建设。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的、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信用建设良性互动机制。一要在农村积极推进“信用村(镇)”的创建活动;二要在城市开展创建“信用社区”的试点;三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协调司法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违约失信的查处;四要加快建立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和社会信用服务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施信用监督和管理。

(作者为市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三明中心支行经济师)

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张奕清

一、关于发展策略问题

1、必须加强工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与管理。振兴老工业基地要突出工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第一,实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战略性转变。通过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由过去重点管理国有工业向宏观上管好全部工业的转变,当好工业发展的“领航员”和企业的“服务员”。第二,要把发展战略研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对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协调和日常管理。第三,确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并适时动态调整。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政府的工业发展战略要突出主导产业、主力企业、工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植和整体优势的发挥。第四,以科学合理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业发展规划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对工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主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动年度和中长期工业发展规划的完成,加速工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第五,以产业政策、市场为导向,支持和引导企业向战略目标发展。对供过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和产品,除及时信息予以公开披露外,还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时压缩制止,避免更多企业继续重复生产、建设。

2、必须解决好发展的切入点问题。市里提出要发展冶金、机械、林产三大产业集群,从比较优势看,冶金行业属高能耗、资源型和污染型产业,其主导企业三钢地处城市中心,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加上资源、电力、运输的瓶颈制约,重点要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科技含量上做文章。机械行业发展速度滞后于沿海地区,总量偏小,且产品分布零散,多数企业都属易于进入的领域,产业结构受制于人。从现状看,我市纺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产值已突破40亿大关,尤其是永安市的纺织业发展健康,该市纺织业已基本形成纱、布、化纤、染整、服装等成龙配套的产业链,集群端倪显现。因此,确定一个产业集群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要随着产业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应当把纺织工业应作为集群积极加以培育。

3、必须解决产业发展模式问题。三明是全省、全国的绿色城市,早期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至今仍有影响力,要用创“五城”的气势创出经营城市的绿色品牌,因此,工业城市的定位也要打绿色品牌。三明每年木材砍伐量约在300万立方米,业内人士估计加工产值在200亿元以上。目前的现状是全市有大大小小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1000多家,但产值上5亿元的企业没有一家,且多数企业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最终的结果是浪费资源。浙江一些没有木竹资源的城市,规模超5亿元的现代化木制品生产企业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除了体制性问题外,我们还缺乏发展思路,要及早筹划大林业发展格局,构筑三明有影响力的绿色城市品牌。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果蔬开发目前还是一块处女地,要着眼于引进知名企业到三明进行综合开发。今后的招商引资应立足于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来进行。林产工业和农业产业化有着很强的关联度,一头连着广大的农户,一头连着广阔的市场,是我市的朝阳产业,是三明需要打响的一张王牌,是培育产业集群最具活力的切入点。

二、关于体制改革问题

1、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步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要下决心并倒计时排出改制时间表,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主要领导挂钩制度。要扭转企业经营决策层改制不主动的局面,破除因小群体的利益驱动造成改制渠道不畅的障碍。要消除行政管理体制,分类指导、一企一策。改制过程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企业职工,不能把职工置于改革的对立面,更不能求稳怕乱而坐失良机。在政策许可的前提出,改革要依法依规,有情操作,不能在职工补偿金上过于苛刻,应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让广大职工支持和拥护改革。

2、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必须要有主导产业的支撑,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三明市区发展空间狭小,沙县设区要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城市做大,需要人口聚集,而人口的聚集则需要产业的支撑,产业旺人气才会旺。金沙园的定位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开发,规划面积18.7平方公里,而且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很快将成为我市高速公路、水路、铁路客货运、机场等交通运输的枢扭,是发展工业的一块热土。

3、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振兴老工业基地要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处于市中心的企业要加快“退城入园”步伐,要加紧规划,分步实施,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排出时间表,实施“飞地工业”战略。要正视市区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市区一些大企业的污染,更不能走“先生产后治污”的老路。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要留足城市人居发展用地,不能产生生产与人居争地的后果,努力营造好三明真山真水真森林的人居环境。三元和梅列两区的工业园区建设起点要高,入园项目必须坚持环评原则,不能再搞一园多区的园区发展模式,现有园区有必要进行整合。对入园项目要力戒“捡到篮子都是菜”现象,防止无选择引进项目和重复建设,避免若干年后对企业和环境进行高代价的整治。

三、关于解放思想问题

1、要有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政策是发展的资源,市里必须整合现有政策,根据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进行调整。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更要从国家和省上去争取,不能等上级拿政策、出政策。要组织一个专门班子认真进行专题研究,重点从发展项目、税收、专项资金、历史包袱处置等方面入手,依照国家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拟出一个适合三明实际的政策建议,积极主动向国家和省上汇报,促成政策尽早出台。

2、要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目前,市区市属产业结构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体制性的障碍和沉重的历史包袱三大困难,需要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把钥匙来开启,民营经济是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杠杆,民营经济对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参与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必须把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整个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中来,无论是企业改组、改造、技术革新、基础建设,都要把改造国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和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联系起来。

3、要加强与中央、省属企业的合作。中央、省属企业与三明市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三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在产业上有很强的关联性、互补性、配套性,要抓住这一共同点,从中央、省属企业的优势出发,围绕他们的主业和主导产品,主动接受他们的辐射,通过联办项目、发展配套产业、开发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建立产业群,做到壮大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群,壮大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要利用中央、省属企业的产业、资产、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盘活市属企业,支持中央、省属企业通过增加投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市属企业产权流动重组与股权结构调整。鼓励中央、省属企业抓住市属劣势企业国有资本退出之机,采取托管、兼并、收购等形式,做大相关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要以最优质高效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中央、省属企业发展项目入园发展,积极主动促成项目落地。

4、要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三明人“爱拼才会赢”的创业激情,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为振兴三明老工业基地献计出力的氛围。要进一步启动民间资本,鼓励和支持各界能人走进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创业和拼搏。要摒弃仇富、嫉富的旧观念,营造扶商、富商、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能赚钱和有钱赚,以事业和产业广纳各类创业贤才。

(作者为市政协委员、民革三明市委员会委员)

针对我市煤价高涨的几点措施

李明尧

煤炭是三明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的重要基础能源材料,其销售价格的变化趋势,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赢利水平。近年来,由于各地经济过热等导致对煤炭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日益枯竭的石油储备,使煤价节节攀升,屡创历史新高,对我市煤炭及用煤相关企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电煤供应问题,进一步理顺电、煤、油的价格,使发电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近期国家出台的煤电联动方案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关系到以后能否形成长效的价格机制。

2、规范煤炭市场秩序,加大对煤炭市场管理、煤炭质量、煤炭经营的监督,坚决打击以次充好和劣质煤炭的生产和经营者。

3、针对当前煤矿事故频发,要进一步提高准入门坎,同时还要加强执法监督,鼓励企业按国家要求提取一定的瓦斯治理专项费和安全隐患治理费。

4、目前煤变油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且日益被推广应用,所以不排除日后在油价继续上涨并超过一定水平使煤炭通过煤变油的应用使其需求提高,并使二者关联程度更紧密。

5、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市“煤烟型”的大气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电力的发展,我市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拓展渠道,逐步使用更洁净的能源来替代对原煤的直接消费,同时,分步对污染企业清理整顿,如淘汰燃煤锅炉和污染环境的化工产品、严格控制三废排放量等措施。

6、结合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优质、清洁、高效能源使用率。工业是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产业,节能潜力主要在工业部门。在发展节能型行业的过程中,合理调整工业部门结构,加强重工业特别是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力度尤为重要。

7、进一步完善节约能源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要加强能源管理,充分利用能源,节约有限的能源。

8、依靠科学进步,进一步推动节能的技术改造。要采取有力措施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调整产品结构,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大中型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9、适当增加符合安全条件、验收达标的小煤矿复产。我市为数不少的小煤窑,安全事故较多,对资源和环境也多有破坏,但如果各级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多数小煤矿不仅不会成为“祸根”,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生产,吸纳就业,开发利用“散、小、边、角”矿,并抑制煤价的不断攀升。

(作者单位:三明市城调队)

加强山区县集贸市场建设

黄学舜

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县工商局针对当前集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全县性地集贸市场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力求构建和谐的市场监管机制。

1、抓紧立法,健全法制。建议尽快修改《城乡集贸易管理办法》或尽快出台《市场监督管理条例》,确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法律地位;同时,以法律形式规范市场开办者的设立条件、组织形式、管理职责、法定义务、法律责任等。通过立法,规范集贸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调整市场开办者,进场经营者、市场监管者三方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集贸市场。

2、建章立制,深化监管。一是大力推行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辖区市场开办者及进场经营者的“经济户口”,并与税务、农业、卫生、质检、银行等部门信息联网,实行跟踪监督,及时了解市场开办者及经营者的经营情况,对其中问题突出的实施重点监管。二是建立完善经营户信用记录制度。为对经营者实行动态、全方位监督,实行经营户不良行为记录制度。通过一户一卡形式,建立经营户的信息记录台账和计算机档案。三是深化市场动态巡查制度。深化巡查机制,落实组织机构,充实巡查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起一支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市场巡查队伍。四是建立商品质量监管制度。强化对上市商品质量监督,改善执法装备和商品检测手段,提高对商品质量抽查和执法监管水平。五是建立市场监管预警制度。加强行政指导,实行工商监管由事后向事中、事前转移的新型模式。通过教育、告诫、限期整改等形式,告诫市场及经营者及时纠正失范行为。六是健全市场维权网络。设立举报投诉箱、投诉台,公布“12315”举报投诉电话,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及时、快速查处违法行为。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牢固树立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应做到:时刻保证市场设施优良,制度完备;主动协助工商部门进行监管执法;协助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管理;平时负责督查市场内的安全秩序、管理秩序、卫生秩序和经营秩序,并负责落实市场内不合格商品的召回制度和场内消费纠纷的先行赔偿制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