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2、提高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媒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网络媒体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者和维护者。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新闻媒体为传播平台,以新闻事件为核心,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从不同角度、以多种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的大容量、即时性综合报道。
网络专题四大特点
多媒体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和丰富。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传播信息,这些形式具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nas等。这些形式组合运用,产生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新闻性强、易于传播的网络新闻专题。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专题,与传统媒体新闻内容在表达形式上也有着很大区别。众所周知,报纸内容主要依靠文字、图片表达,电视内容主要依靠动态影像、声音辅以文字表达,而广播内容主要依赖于声音的表达。这三种传播媒介,在表现形式上都有自身的不足。网络媒体的内容,尤其是网络新闻专题,综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表达形式,并灵活运用,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能力。
网络新闻专题不是多种表现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多媒体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此观点虽有偏颇,但充分说明了媒介不同,往往会使传播形式乃至传播效率发生根本性变化。
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全时性呈现内容。网络媒体在理论上拥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和全天候传播优势,这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一方面,网络媒体在信息的物理存储上可以不断增加,这使得网络新闻专题承载海量信息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内容是以超链接形态聚合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版面的定义和认识,版面也不再成为制约专题内容多寡的主要因素,更多内容可以通过超链接形式体现,形成了网络新闻专题版面和内容的立体化结构。这种结构,恰恰成就了网络新闻专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可以随时更新内容以满足受众对最新消息的需求,这与报纸栏目受版面和出版时间限制,电视内容受时间段限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这种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正在逐渐改变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前,受众往往只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极少有表达意见的机会。网络媒体使这一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甚至会对网站信息的选择和形成影响。网络新闻专题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设置互动性栏目,如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参与报道等。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这个特点,拉近了网站与网民之间的距离,使新闻报道更加平民化。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资料性,易于检索。网络新闻专题不仅在新闻传播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为人们留下了可以方便检索的宝贵历史资料,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网络具有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功能,已发生过的新闻并不会由于时效性的降低而价值降低。网络新闻专题在报道上重视信息的完整性、逻辑性,对核心新闻事件的报道并不会局限于“发生了什么”,追根溯源、评论分析、整合相关、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是网络新闻专题惯用的手法。正是网络新闻专题对新闻事件前因后果的报道,相关信息的链接,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料库,网民如果需要某一新闻事件相关资料,即可通过检索获得相关的信息。可见,网络新闻专题在报道过程中,既履行了新闻传播的职责,又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提升价值
网络新闻专题的这四个特征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新闻层出不穷,大量滚动新闻的即时,让网民切实感受到了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渠道的便捷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网民在海量信息中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大量碎片化信息造成了网友很大的阅读压力。而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网络新闻专题原创价值是网络媒体实现内容原创的途径之一。在网络新闻传播实践中,除重大新闻和被置于头题等重要位置的新闻,对大多数新闻稿件来说,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很难获得关注,进而难以产生影响力。因此网络媒体给人留下了“千网一面”的印象,新闻内容缺乏新鲜与特色,这困扰着众多网络媒体。一时间,网络媒体为了避免在内容重复方面的诟病,开始组建记者队伍,亲自采编新闻,在“独家新闻”上下功夫。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媒体彼此内容重复的现状,但并未取得根本性进展。有专家指出,“即使今后网络媒体有了采访权,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使所有的新闻都由本网记者采写,很大一部分新闻仍然需要转载”。也有专家认为:因网上受众可以十分轻松地找到替代品,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的重要性在网络媒体中将有所下降。
无论是现实的境况还是专家的观点,都告诉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网络媒体原创的价值在何处,如何开创网络媒体原创之路。笔者认为,网络媒体原创的最核心价值在于其新闻产品是否能体现网络媒体的编辑方针和思想,能否体现的主观思索。如果说简单的转载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最初级的阶段,那么对独家新闻的追求则表明了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逐渐增强,但仍然停留在相对初级阶段,而以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则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更高级阶段的开始。因为网络新闻专题不仅仅是传播信息,不是对信息简单的堆砌与拼接,更在于对信息的选择、组合,一个好的网络新闻专题,能够充分体现编辑的意图与思想,是有价值的组合原创传播。
网络新闻专题是系统化的新闻产品,具有更强的传播效果。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泛化的新闻,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具体体现在报道广度上无限宽泛,报道时间上瞬时零碎,缺乏内在有效的逻辑。而网络新闻专题通常以一个新闻事件为核心,按照核心信息、周边信息、辐射信息的层次进行扩展,能够将“碎片化”的网络新闻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其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有机的整体,能够对新闻事件全面展示来保证报道的连贯完整,达到新闻客观性要求。
【关键词】“门”事件 传媒 整合引导
2008年以来,各种“门”事件频发,网络媒体已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舆论力量。从“艳照门”到“兽兽门”、“局长日记门”,网络舆论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使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现象进入公众的话语”。①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平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与合作。
一、“门”事件
“门”事件是网络用语,是网友将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或娱乐性的事件命名为“xx门”,一般具有现实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近年来,频繁爆出的“门”事件都是发端于网络,通过网友的转载或跟帖成为热门事件,然后传统媒体跟进并引发广泛的舆论热潮。在这些事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表现出各自的传播特性。
二、网络的舆论生成
各种“门”事件先是通过网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后才为传统媒体所关注。在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网络提供了舆论滋生和放大的平台,传统媒体成为舆论最终落地的‘助推器’。”②网络这种新媒体为何有如此“抢眼”的表现?
1、网络媒体的优势
哈贝马斯认为“随着商业化和交往网络的密集,随着资本的不断投入和宣传组织机构程度的提高,交往渠道增加了。这样,一种新的影响范畴产生了,即传媒力量。”③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每一种传播媒介的发展都代表了历史进步的趋势。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其历史的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网络的日趋发展与进步,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变得愈加明显,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传播手段和工具,其触角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也显示了网络传媒力量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在各种“门”事件中,网络成为舞台,并把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搬到这个舞台上,持续着永不谢幕的“震撼演出”。
网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无可比拟的时效性优势。第二,传播过程的交互式特点。正如让・博得里亚所说:“传播不是说话而是使人说话;信息不是知晓而是使人得知。”④网络的交互式特点也激发了受众参与的主动性,频繁爆出的“门”事件便是广大受众作为传播者主动参与到传播中的表现。第三,传播形态的多媒体化。
网络媒体虽然有优势,但其先天性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网络的“匿名性”、基于“匿名性”的产生的群集行为,以及舆论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由于“匿名性”,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话语免责”成为可能,这也为一些通过网络煽动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渠道,“舆论审判”现象也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些学者还提出了“陌生人中的现象”来分析网络的道德危机。网络的准入低门槛,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等造成了网络舆论的起伏波动。在一些“门”事件中,网民缺乏理性的审视,简单的盲从,对当事人和者进行错位点评和恶意攻击。
2、网络信息亟待把关
“把关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其理论要义就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是传统媒体日常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传统媒体的价值取向,内容选择等,而在网络传播中,由于网民成为网络传播行为的发起者,受自身素质的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当代语境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媒体监测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并促使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有优劣,只有加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不断变幻的局势,为舆论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媒体的整合引导
“关于传统媒体的未来命运,国内外也有许多种预测,如亚当斯的‘丧钟’论、默多克的‘改造论’和尼尔森的‘统一论’, 从这些论断都能看出,在因特网的作用下,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⑤但在现实情形中,传统媒体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况且庞大的传统媒体王国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间瓦解。网络媒体应与传统媒体加强合作,以取得双赢。
网络作为观念的自由市场,其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带来的法律及伦理问题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舆论方面,有学者指出“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舆论的‘非实体性’让其充满了暧昧的神秘色彩。”⑥同样,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网民在其性质上具有“非现实性”的特点,也给舆论引导带来了困难。根据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末,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3.84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如何有效地进行舆论的引导是摆在网络媒体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媒体可以凭借其合理有效的组织形态和传播网络针对受众进行合理的引导,实现与舆论的互动并建立相对稳定的舆论场域。对“把关人”的呼唤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不明确性也促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姻,对舆论的整合引导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媒体需要借助网络来增强与广大受众的交流与互动,网络媒体需要传统媒体来提高自己的信息可信度和权威水准。在各种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最大限度的贴近受众,了解舆论的动态,并实现对舆论的正确监管与引导。
结 语
从“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媒体正在抬高人类风险的赌注,使得人类的好奇心沦为无穷的贪欲,媒介可以成为制造噱头和轰动效应的工厂。”⑦
“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⑧在多元化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发挥众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①⑥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中国网络舆论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②詹新慧:《网络媒体的社会守护与舆论引导》,《传媒》,2008(4)
③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P15
④⑦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人民出版社,2008,P270
⑤赵会权:《浅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与互补》,《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⑧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P29
网络媒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设置议程。
网络媒体通过对新闻的处理来体现其议程设置功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网络新闻处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简单的“粘贴新闻”;二是“编辑新闻”,即对新闻进行加工整理;三是“组织新闻”,包括形式上的组织与内容上的组织,即进行合理的界面设计,合理的新闻栏目与专题的策划;四是“解读新闻”,即对新闻事件或其中的某些环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剖析,释疑解惑。三、四两个层次的处理体现了网络编辑者的主观性,从而体现了网络媒体编辑的议程设置的能力。
网络媒体通过论坛管理体现其议程设置功能。BBS“谁都可以发表”的自由性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劣势。虽然BBS能给每个受众均衡发表言论的机会,但这种无制约的混乱不能使每个人的言论都被别人关注。
网络编辑对论坛进行的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删除帖子、编辑帖子、锁定帖子不允许回复、将帖子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帖子列表上方(置顶)、将帖子放在精华区、暂时或永久禁止某个违规账号在论坛活动等。从网络媒体对论坛的管理我们可以发现,最终控制论坛讨论话题的仍然是媒体,而不是受众,网络媒体仍然为受众设置议程。
网络媒体通过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实现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在重大国际事件中的报道更是让网络媒体在一夜之间占据了网民的心。以新浪网为例,它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一马当先,为公众也为传统媒体设置了议程。
另外,网络媒体还为重大突发事件另行设置新的主题论坛,以硬性的方式进行了议程设置。它表明:“我希望引导大家在此时讨论这个特定的话题。”
网络编辑通过专题策划实现议程设置。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或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各种题材及背景材料,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及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由于网络专题综合利用了网络媒体的各种特点,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中网络的各种表现手法,因而客观上最能发挥网络的议程设置作用。事实证明,凡是网站运用了以上手法进行突出和强调的新闻,往往获得较高的关注度。
如果我们把像上述这样的媒体自觉、单方面发起的议程设置称为主动性议程设置方式,那么网络编辑还通过专题进行双重议程设置。双重议程设置是指网络传播者和受众共同设置、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设置。主要表现有:
网络传播者和受众共同设置议程。网络泛传播把有控制的传播变为自由的传播,受众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和客观物质条件得到空前改善。受众可以在BBS和BLOG、播客等网络空间上自由地表达意见,甚至“制造”传播新闻,极大地影响着网络专题编辑的议题设置。
传统媒介和网络传播者共同设置议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其时效性超过传统媒体,这时网络新闻成了一些传统媒体新闻的源头,它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设置议程。如新浪新闻中心的《媒体聚焦》、《媒体评论》两个栏目,通过刊载一些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的新闻和评论,造成舆论扩散的“共振”趋势。其共同设置议程的过程大致是:一家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转载,引起网络舆论――更多的传统媒体介入――进一步在网络媒体上讨论――引起社会的关注――影响或改变社会现实。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他们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媒介内容,并反馈自己的想法。信息的接收者反过来又是信息的传送者。另外,反馈的及时性使得大众媒介向小众化传播的方向发展。大众媒介也可以通过各种受众研究手段,了解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从而向特定范围的群体实施“窄播”。互动性的增强和“窄播”方向的发展,使得大众媒介传统的一对多的特征变为一对一、多对一。受众与大众媒介的关系越来越向前者倾斜,受众变得也越来越强大。
网络媒体的出现又为强大的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观点、提出自己意见的虚拟社区,受众表达自由观点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在这个虚拟的社区里,受众充分体会到信息选择的自主性及言论的自由性,受众的主体地位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随着网络媒体角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以一种强效果的模式显现在媒介与受众之间。
但是在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也并非完全消失。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中仍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只是其设置议程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议程设置出现了新的特点,并对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忻忻:《网络新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2.斯蒂芬小约翰[美]:《传播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甘露:《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国际新闻界》,2003(4)。
关键词:政府;挑战;网络媒体
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2000年“网络媒体”开始得到频繁地使用。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也有人称之为“新媒体”,笔者认为“网络媒体”的表达更为直观,强调这种媒体是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的,因此在本文中采用“网络媒体”这个称谓。但绝不能仅仅把网络完全等同于媒体,信息的传播只是网络功能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网络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尤其是网络具有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57亿。其显著特点是年轻化、知识性、有主见。他们关注社会事件,乐于发表评论,与网络媒体一道形成了活跃的网络舆论。随着网络影响范围的日益扩大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断渗透,这股力量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网络媒体给政府带来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危急事件中,依靠传统的“封”、“堵”、“截”和被动延迟消息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媒体环境了,甚至会对政府形象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一、网络媒体时代政府危机的定义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不同学科对危机的定义亦有所不同。学术界一般认为多采用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对危机的定义,他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从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角色角度考虑,本文倾向于采用这个定义。
2003年的SARS危机就告诉我们,危机不仅仅会出现在企业,出现在社会,如果不加预防,公共事件同样会引发政府危机。事实上,政府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从别斯兰人质事件、纽约等城市突然大停电、莫斯科地铁严重爆炸事件到H1N1流感突发……虽然政府也会发生危机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但到目前为止,对政府危机以及政府危机管理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和界定。国外有关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虽然比较发达,已经达到了量化和模式化程度,但由于研究问题的传统不同,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国内的情况更为复杂,有人认为政府危机是指那些突然爆发的威胁,这些威胁是一些危及政府行政、社会生活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或灾难;也有人认为政府危机是政府由于自身功能性障碍而导致的政府职能失效和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而更多的人则是以列举简单事实来代替概念界定,还有一些人索性对其不加以界定。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所谓政府管理中的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危及国家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和事件。
二、网络媒体优劣势
(一)网络媒体优势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
2、实时性。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
3、交互性。由于网络媒体所发表的新闻信息能直接与受众进行互动。
4、大容量。报纸版面有限,而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易检性。网络媒体的所有新闻全部保存在数据库里,查以前新闻和相关新闻非常方便。
6、多媒体化。传统媒体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则是立体媒体,可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从而对某一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宣传。
(二)网络媒体劣势分析。而相较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又具有以下优势:
1、从报业经营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已经拥有3,000家以上正式报纸,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有强大的编辑、记者队伍,拥有绝对的新闻优势,同时也有着成熟的广告与发行体系。
2、从读者的覆盖面来看。报纸覆盖面宽,传递迅速。
3、从人们的阅读习惯来看。传统报纸便于携带的特点,随购、随读、随弃,轻便可以折叠,方便阅读和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