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的教学内容

声乐的教学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乐的教学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声乐的教学内容

声乐的教学内容范文第1篇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其它专业一样,高师音乐专业的生源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建二类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有限的培养期限内通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切实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从高师声乐教学的角度而言,要实现专业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多元化课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所谓课型,通俗地说就是课程的类型。具体而言,是指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目前,高师声乐教学一般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多元化组织形式,也称之为多元化课型。但笔者从目前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情况分析,发现在多元化课型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 集体课

集体课通过传授共性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构筑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多元化课型的重点,也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内容必须涵盖:(1)声乐基础理论、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及发声原理、声乐艺术审美能力与修养。(2)西洋声乐史和中国民族声乐史及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3)大量声乐作品、戏曲作品的分析与鉴赏。(4)合唱教学。在声乐艺术领域内,合唱艺术是歌唱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因为合唱艺术容纳了人声全部的歌唱音域和运用了所有的歌唱技巧,歌唱艺术通过合唱形式可以得到最完美的表现。(5)意大利语、德语发音教学。很大一部分学生,只能演绎中国歌曲,或者是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歌曲,不知道演唱意大利语声乐作品或者是德语声乐作品,通过两种语言的发音教学能使学生表现更多语种的声乐作品。(6)普通话教学。说话声音是歌唱声音的基础,是建立嗓音的基石。大多数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平时说话就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普通话教学一方面奠定了语言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正确地培养歌唱发声时的气息、发声、共鸣、吐讲,建立起良好的歌唱发声状态。

二、 小组课

小组课是通过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演绎能力、适应能力、表现能力及演唱的协调与合作技巧。其基本教学方法是把专业水平比较一致的学生分成一个一个小组,通过“一对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演唱。以对唱、重唱、小组唱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能力和在舞台表演中的专业水平。二是表演,这里的表演是指声乐表演。声乐艺术是集知识性、艺术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学科,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教学能力、歌唱心理素质和声乐表演能力。三是形体。形体训练在声乐教学中也十分重要,通过地面素质训练、扶把训练、脱把训练、跳跃训练等基本训练方式,可以提高身体基本能力,调整身体基本姿态。改变不良形态,以优美大方的身体姿态和“无声胜有声”的肢体语言增强舞台表现能力,强化表演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个别课

个别课是针对学生的个人演唱风格和演唱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设置的一种教学形式,大多为声乐主科比较好的学生而设,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主要为:(1)个人演唱风格的培养(2)对作品诠释能力的培养。(3)演唱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及细节指导。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对学生个人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双向沟通,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声乐的教学内容范文第2篇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沉淀和表达,表现出了民族的日常生活现状和故事,有着民歌、说唱和戏曲等音乐元素,后期还融入了美声及通俗唱法的特点,因此民族声乐教学是离不开民族传统的基础内容的,然而要民族声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着手于大胆创新和改革,使民族声乐艺术不断进步。

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有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艺术文化类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民族声乐教学的队伍中,不止各大音乐院校对中国民族声乐有了更深的教学开展,在一些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和高职类院校中也都开办了音乐学院,甚至更多的社会人士对于民族声乐的学习也热衷起来。

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正在逐渐的规范和完善,民族声乐教材也被大量的出版,很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被挖掘,这是一股良性的文化发展方向,也因此在中国教育领域中涌现了更多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教师,可是关于中国民族声乐的唱法也一直在备受争议,大多数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民族特征的表现,这就造成了民族声乐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相对单一,一味的钻研传统的民族声乐底蕴,缺乏了更多创新和改革,使得整个民族音乐文化没有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相较之下,这也是一种停滞不前的现状。

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其教学生涯中培养过许许多多的歌唱家和声乐演员,更有许多学生获得过无数的奖项,他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总结出民族声乐应该具备“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他的“金氏唱法”便是因材施教最好的典范。金铁霖始终坚持在继承民族声乐传统的基础上,博众所长,融会贯通,科学创新,不断完善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才能引领中国民族声乐不断发展,培养出更多名动天下的学生。

二、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方向

“坚持梦想,继续前行”―9月18-20日第八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将于沈阳音乐学院华丽启幕,这场论坛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届时全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全国民族声乐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师生都将齐聚沈阳音乐学院,其中包括了“学术论坛”、“学术讲座”、“院长论坛”等多个研讨方式进行民族声乐的交流和展演。如此盛大的论坛活动,充分的将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教学、艺术实践、人才培养及理论建设等进行展示,为民族声乐教学提供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足以证明我国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的重视,因此对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跟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紧密关系的。如何去创新和改革才能带动中国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

1.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方法

学习任何一种知识,其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学习动力,因此如何找到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成为一种教与学都生动有趣的模式才是最为重要的。结合学生的创新求变心理,教学应该适当的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中国民族声乐所抒发的思想及情感以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便可以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艺术所表达的精髓,更容易掌握到其中的重点思想和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譬如学习一些地方的民歌时,可以通过收集的此类民歌视频进行赏析,从歌词到情感让学生真切的代入去体会,作品中的场景通过视频直观的表达,更容易让学习者记住其中的特点。一些声乐的教学还是相对沉闷的,当无法激情生动的去理解时,就需要更加多的感性认识,从心理方向入关,逐渐提升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感。

其次,如何科学的教学也是教学方法的一大重点,与中国的传统民族唱法相比较,美声唱法确实是有着更高的科学性,它在人体发声器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了物理、生理、音响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学习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唱法相结合是很值得提倡和发扬的。对于国外的声乐表现法也应该去进行研究,科学性并不是单纯的套用,而是应该吸取其中的精髓,然后多元化的结合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就现代民族声乐的教育而言,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去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民族声乐教学必须以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将传统教学经验进行继承之余,更加多的上升到创新领域,统一传统与创新理念进行教学,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才能将中国民族声乐发扬光大。

2.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

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代挂钩,课程设置是基础向导,构建出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才是改革的关键要素。首先,教师必须秉着“学生为根本”和“培养综合性人才”为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专业教学,包括学生的嗓音特点、专业素养、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曲目,科学针对发声及歌唱习惯等去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其次,教学的内容必须全面丰富,尽可能的包涵中国民族?乐的所有形式,例如地方小调、戏曲、传统的民歌以及歌舞性的歌曲等等。地域性的涵盖更要全面尽量无遗漏,既要有东南的福建、江苏民歌,也要有西北的山西、新疆民歌,更要有少数民族的民歌和尽可能全面的汉族民歌。再者,要积极的收集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尤其是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作品,根据时展的特征及时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选择尽量多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族声乐时展变化,对于学生构建出民族声乐新认知有着极大的作用。

3.中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目标

教育是一门事业,教学是搭通教与学的途径,要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朝着目标去完善和发展。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将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发扬光大是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要不断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必须构建高水平的音乐院校,建设高水平的音乐院校,必须有一个质量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围绕着办?W定位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为教师提供理想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学习环境。学校在优秀办学的基础上,坚持精英教育理念,确立民族声乐“一流学府”的目标定位,以民族特色作为基本,理论研究、表演和创作作为支撑,培养出从事民族音乐事业的专业人才。学校应以长远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去定论教学目标,通过对西方音乐理论的补充,使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构建的更加完善。

4.中国民族声乐的师资力量及教学环境

尽管中国很多民族声乐大师在其专业教学上有着很多独特的见解,但在民族声乐实际教学上并未能取得很大的突破。目前有为数不少的民族声乐教育者并非正规院校出生,仅仅是通过了一系列的后期学习和内部考核达到了岗位需求,这一部分师资力量能带给学生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即便很多民族声乐教师从业人员的确出身正规音乐院校,也经过不少大师指点,可大多的教师都抱着传统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无法让学生得到突破性的学习。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师资力量方面,我们更应该招揽一些有着丰富经验和国际视野的教师,这些教师既受到过传统的国式教育,深深懂得传统民族声乐的精髓所在,也因为他们的国际学习经历,使他们在教学方面会有更为创新的想法,当这些国外的声乐知识与传统民族声乐发生碰撞时,更多时候能摩擦出新的火花,而好学之人必是喜新的,他们也渴望得到更多未知的学习方式,当这些新的理论进入时,对于教学将有着不一样的成效。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习民族声乐的根本所在,院校的氛围很重要,应该大胆创新,将环境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去,譬如一些地域性强的民族曲目,大可以有一些布置性的环境让学习者融入进去,再者也可以集结学习者去到民族曲目所在地进行亲身体验,教学环境的丰富能让学习者更加容易的掌握到声乐的表现重点。国内不少院校或者民族声乐学习场所,都是以传统课室的方式出现的,显得生硬单调,学习者似乎除了记录笔记和听取教师讲解之外并无更多的理解途径,中国民族声乐是具有显著特性的声乐文化,可以结合场地甚至服装等各方面去体验,将所有相关的细节用课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出现在演出舞台上,例如在教学云南少数民族曲目时,民族服装和道具的运用变是很好的环境条件制造点,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学习,用更加开放性的大环境去体验,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创新目标,促进教学成效。

声乐的教学内容范文第3篇

通过对于当前的多元文化格局发展在声乐教学中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概况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了改革的必然趋势,下面,我们从其作用出发,简述在改革中以多元文化格局为基础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发展多元化民族声乐风格

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对于多元文化的探索一直不曾停止过。其发展观念、创造风格以及声乐形式,都受到了我国多个地域文化的影响。但是,在现代的声乐教学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于声乐技巧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多元文化思想内涵的教导。所以,在声乐教学改革之中,应发展民族声乐的风格,通过教师的精心教导来完善声乐作品创作与演唱的不同风格类型,保证民族声乐可以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发扬和传承,能够促进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规划自身的声乐学习,从多个角度与层次欣赏声乐教学的基本体系。多元文化格局作为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文化背景,其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多个方面的作用,其效果对于民族声乐文化风格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体系

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之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以及民族特色,所以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教育体系,导致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受限,民族基础不牢固。在多元文化格局引导之下,民族声乐未来的发展将会通过对于多个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索来强化民族文化精髓,以民族性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吸取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优秀的教育方式以及文化特点,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合来展现独特的民族特点以及时代精神。从目前的民族声乐文化教学来看,其教学课堂对于原生态民族声乐的感受程度较低,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亲身感受民族声乐在民间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因此以多元文化作为声乐教育的基础,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理念之上,强调科学性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保证在声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以多元化背景作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

(三)构建多元文化民族声乐审美

对于艺术发展来说,审美是其重要的感受前提。民族声乐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基本审美要求较低,教师偏向于对于声乐的欣赏能力,从而忽略了在学生自主欣赏的过程中自身审美对于声乐的感受。声乐艺术起源于审美,受教育者对于声乐中所存在的思维、情感等内容的理解,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声乐专业。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声乐艺术审美被再一次刷新,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流派之间对于情感内容进行区别,对于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如何全面性地了解艺术审美的特点,从而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对于我国来说,当前的声乐形式单一,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举例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合理分析不同审美需求的特点以及内涵。而因为多元文化背景的深入,令我国审美形式可以得到全面性的提升,保证审美思想能够与不同民族进行统一,令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认清本民族的传统声乐文化以及其他民族声乐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创建多方位、多领域的审美观念。

二、多元文化格局在民族声乐改革中的应用方式

在当前多元文化格局之下,应用多元文化改革民族声乐教学的弊端,从多个领域与角度对于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渗透,可以帮助我国的声乐发展走向世界化。下面,我们以几个具体方式来分析多元文化格局在民生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式。

(一)重新定位民族声乐教育

对于我国来说,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历史较短,无论是文化交流或者借鉴都与现实生活和人才培养目标产生脱节。在这样的发展弊端之下,想要保证多元文化格局能够在民族声乐改革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需要对于当前民族声乐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之中,社会变迁对于音乐艺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增多,此外,民族传统文化失调也面临着全面改革的趋势。所以,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对于教学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根据多元文化格局进行相关方式方法的制定,保证学生音乐与民族关系意识缺乏的基础上对于民族声乐精神特征进行理解,对于多元化声乐意识形态进行深入认识。在当前的发展中,重新定位民族声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格局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新时代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我国传统经典的民族声乐,想要快速走入世界多元化音乐格局且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以此来作为基础进行发展和资源整合。

(二)科学规范性教学

在西方声乐艺术传入我国之前,民族声乐的教育发展已经走入了大众视野,但是因为缺少相关的科学教育依据以及发展经验,所以声乐教育工作者并不能从科学规范性的角度来完善自身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模式。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多个国家、地区的声乐艺术都融合发展,其教育模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流。所以,科学规范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效仿西方科学之上的教育理念,是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发展民族声乐改革的重要措施。在科学规范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对于科技文化以及人文文化进行全面性的掌握,对于不同地区的声乐特点以及教育方式全面理解,保证在两者统一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的教学方式,从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中总结、利用。规范化的教育方式需要以科学理论作为基础,除了在受教育者的身体因素进行分析之外,还需要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保证以规范化的标准要求自身教学模式,在精神以及人文领域保证教育的科学性。

(三)整合教育中创新与传承的关系

声乐的教学内容范文第4篇

想要做好高职声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做好职业化教育,就要准确找到声乐教学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单一。据调查研究表明,现如今的高职声乐教学内容只是在单一的沿袭本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枯燥,教学内容传统。此外,教学情况无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缺乏创新性。第二,教学设置不科学。教学设置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目前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在课程和科目设置上都不够完善,忽视了学科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紧密性,教学脱离实际,无法满足社会用人标准,缺乏职业化眼光。第三,教学设备过于落后。与普通教学科学相比,声乐教学对教学设备具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学场所,还要配备与声乐有关的教学乐器、可以进行对照的大镜子等等。只有最先进的音乐设备,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能力。

二、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做好高职声乐的职业化教学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高职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开展职业化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制定与职业化教学相关的声乐教育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的教学策略。高职声乐教学一定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在具体教学方案制定之前必须要充分调研市场,明确各单位对声乐毕业生专业能力的需求,结合教学时间、学习能力等编制科学的教学手段,并在计划制定中融入职业化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实现职业化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职业化要求相契合“职业化教育”是市场经济运行下势必要推行的教学形式,它符合社会的用人新标准。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声乐毕业生的就业率,各学校一定要完善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并将它们与职业化要求相契合。具体而言,教学内容在传统学习形式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增加不同声乐的唱法。在教学模式上也要积极创新,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将现代化设施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职业化教学。

(三)教与学都要跟随职业化教学趋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职业化教学的实现势必要以这两方面主体为核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此,高职声乐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调研市场现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制定职业规划,在教学中融入职业取向。学生也要明确职业化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实际提升学习效率,找到高效学习的新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与学都更具针对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声乐教学职业化教育的实现不仅要以职业化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为基础,还要坚持完善实践教育,建立实训基地,重视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声乐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让他们多接触社会,调整学习心态,与用人单位多加联系,关注社会需求,并进行自我完善,找到最有效的对策提升自我,提高职业素养。

声乐的教学内容范文第5篇

声乐教育是我国艺术院校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利用人声演唱、乐器伴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育。声乐通常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美声演唱,二是民族演唱,三是通俗演唱。但在中国还存在另一种演唱方式就是原生态演唱。为人们所知晓的演唱形式通常都是美声演唱。在声乐演唱中也存在着很多流派,并且各具特色。在声乐演唱中,按照人声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通常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声乐教育内容上涵盖很多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发声方法教学,如何进行歌曲风格的处理以及作品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学。此外,还包括与声乐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讨和参与社会实践等内容的教学。

二、声乐教育中以人文本理念的运用

声乐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声乐学习者进行艺术感染和培养的过程。人是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以此来实现多声乐的改造与创新。因此在声乐教育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处理好声乐教育本身与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人的声乐素养的不断的提高,进而实现声乐教育的人本的回归。在声乐教育的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控,正确处理好新课改以后对教与学的关系。将“以人文本”理念与教学实践相融合,从而提升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声乐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动接受声乐学习的群体。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的声乐教学工作要做到面向全体的学生而展开,首先,教师要对声乐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然后再通过系统的讲解,向学生传达我国的声乐的独特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就好。

(二)以教师为教学主导

随着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一部分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转变就促进了声乐教学思想与方式的创新与实践。可以说,声乐教学是一种艺术与美的结合,在视觉与听觉上刺激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就是起到引导与指引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新课改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明确的认识,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声乐教学的人文化[2]。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声乐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得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自主的思考与动脑的能力。

(三)以声乐教学为中心

声乐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的教学相比,声乐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丰富的创造性和极高的兴趣性,它是对人的出了文化水平以外的素质修养的弥补,是一种极具艺术效果的教学,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具有很大的作用。声乐教学的主要的载体就是人,是以人体为乐器来实现的教学,声乐教学的主要的内容既包括传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承,也包括对声乐演唱的技巧的传授与演绎,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声乐教学的“以人文本”应该包含着声乐功能的发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