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研究的思路与框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间:2013.12.
开题地点:福永中学三楼会议室
专家:廖苏珊、朱丽霞、石红梅、倪岗、徐春晓
参与人员:陈伟明、万应荣、廖海萍、方曼君、白婷、陈琼丽、王珍、梁雪、张云金、朱雁青、周丽、甘璐、邓梦倩、张燕丽、王琦、穆天船、王博、陈钰丹、吴文勇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三、本项课题研究题为: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一)选题理论依据:1.英语阅读和写作是中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中考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逐年加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2.《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中的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些要求都可以在平时的对英语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得以实现。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正式适应并切实落实这一要求。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本研究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以及任务型教学为理论依据,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学理论,教育实践理论,及新课改英语学科对师生的要求,本研究从如何阅读英语报刊以及中学生写作存在的困难谈起,探讨初中英文阅读教学和写作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2.实践价值:1.丰富学生阅读素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素材具有内容新,语言鲜活,容量大,趣味性和实效性强,贴近中学生生活的特点,学生喜欢读且乐意读,通过阅读,吸取更多信息,积累更多好词好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提供经验和素材。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组成了书面表达中两个互逆的书面交际过程。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从篇章中探索文章主题、结构和中心思想,从词语表达中学习组句表意的技巧,同时结合老师的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词汇、句型、语法、语篇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我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愿意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准备。本课题组成员为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强,都有改善英语教学方法的强烈愿望。
2.进行细致的分工,全面落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
3.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课题,综观国内外有关读写课题研究的专著与论文,各位专家、学者、实验人士等对读写课研究的成功经验很多,加之现今社会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我校的教学理念具有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注意到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目标、研究的主要问题、难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有:(1)在教师层面,创设新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快乐阅读,轻松写作。(2)在学生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3)提高读写结合的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探讨以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的自主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初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2)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讨。(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4)探索读写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模式。
3.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1)比较验证法:在两个平行的班级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以班级平均分为基准,判断学生读写水平,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2)案例研究法:整理研究资料,积累“初中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资料,撰写教学案例。(3)教育观察法: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4)等组实验法:①自变量:在实验班通过实施教研组教研计划,实践预想方案来进行英语读写教学,对照班按照常规英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一般教学。②因变量: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浓厚兴趣,养成乐于预读,乐于写作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预读和写作能力。③无关变量控制:教师素质,教师能力无明显差异,实验对象大致相近,实验班和对照班不能随意加班加点,延长学时。对照班不采取非常规措施,不淘汰差生,不实验另一种英语教学方法。(5)经验总结法:在阶段实验之后,对教学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教育现象和方法进行提升和总结,形成理论。
4.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为:(1)精选阅读素材,从而形成有效的“初中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素材库”。分别从语言表达、中心与材料、思路与结构三个方面精选典型素材。并针对这些素材理出共性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2)突破文本框架,巩固和延伸读写能力。(3)优化课堂设计,整合读写教学。
(五)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全程为三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5―8月)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学习关于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确定研究总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
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并注重材料的积累、存档。每学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小结课题实施情况,反思存在问题,修正实施方案,在根据修正后方案进行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近年来,“互联网+”逐步深入人心,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各行各业。会计工作的许多方面也与互联网开始深入融合,网络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初现端倪;以会计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逐渐成熟(戴柏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秦荣生教授作了关于“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秦教授指出,“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会有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迎合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会计信息化需要在职能拓展、核算技术、服务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引导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步。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向东在大会上交流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调查,针对企业实践需求为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指明了方向。海尔集团金融产业平台CFO彭家钧先生、四川长虹电器股份公司CFO&CIO 胡嘉女士分别作了“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海尔的实践”以及“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财务人员定位”的主题报告,均指出“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和财务人员的挑战,要迎接挑战,做适合时代需要、促进时展的企业与个人,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提升。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尚慧红就“互联网+”与会计信息化创新进行了报告,指出互联网时代新经济将超过传统经济、企业组织轻盈化、运营管理简单化、产品服务智能化、商业模式多样化、企业管理与文化多元化,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会计信息化必须创新――财务共享促进信息化创新、互联互通提升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创造、云计算引发会计信息化SaaS模式风起云涌、会计信息化将与管理会计创新相呼应,“连接”“智能”“创新”将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品质。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2013年财政部提出加快管理会计建设,促使企业提升内部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014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管理会计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从而在国内会计界引发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的热潮。年会上,张娟处长建议与会学者对管理会计的新思路、新架构、新方法、新手段展开专项研究,并且注意实践应用。张超经过文献回顾和思考后,发现专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文献数量和成果热点内容相对较少、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群体不固定,他认为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界限的模糊性;管理会计体系林立,缺乏标准化模式;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强,未来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在新技术背景下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孙凡基于2011年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的需求目标、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功能实现方式与信息化途径等五个方面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胡仁昱教授以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主要体现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为基点,为企业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框架提供思路与开发建议,并就管理会计信息化核心环节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重点分析。汪家常教授认为应该从理论上理清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范围和界限,从本质出发,从应用层面看管理会计系统。青岛大学周国刚副教授对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及分析,理清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以及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内容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顶层模块设计思路及其三种实现路径,以期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奠定基础、引发思考、提供解决方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梅玲老师以通联支付为例,从需求分析、战略框架、实现过程、评估改进和经验总结五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联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战略制定和战略落地过程,不仅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参考,也能为一般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思路。郭德贵副教授从管理会计原始数据的获得路径出发,提出了运用Excel构建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模型的思路。他运用本量利分析的原理与方法,设计本量利分析模型,实现本量利分析的自动化。杨定泉提出AL公司应当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四化”步骤,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并协同公司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等,引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XBRL财务报告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XBRL在国外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现阶段提出加快XBRL财务报告应用研究。李虹利用大数据技术,重新设计XBRL财务报告系统,分析大数据环境对XBRL财务报告的影响,以期解决财务数据价值挖掘问题,使财务信息供应链上的各方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报告信息内容,从而提升信息披露价值,提高企业决策能力。胡仁昱从税收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入手,阐述税收信息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并细化加入了XBRL纳税呈报后的结构图,同时引入PASS平台,作为数据中心和各个软件之间的连接。在整个税收流程中引入XBRL报表的呈报,设计相关流程,利用准则支持报表呈现,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并在实例文档解读的基础上,以某纳税申报表为例进行XBRL初步模型的构建,为利用XBRL进行税收呈报提供了相对较为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设想。李九斤主要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研究XBRL网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对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研究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等特征的影响;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以沪深300成份股为例,分析XBRL对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影响,通过研究为XBRL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黄长胤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等三个国家的XBRL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不同监管机构对XBRL技术推进的引导策略与方法,并从中得到XBRL应用启示,最后对我国XBRL事业推进提出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我国XBRL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四、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
中国会计信息化实务发展需要理论研究指明方向和提供相关支撑。促进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重大历史使命与职责。艾文国 教授基于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认为企业需要建立以原始凭证为起点的事件驱动会计。事件驱动会计是在业务发生时,通过信息技术将业务事件数据收集到数据库中并进行会计处理。因此,他从实时数据采集、实时信息处理、实时信息输出三方面,分别阐述事件驱动会计模式在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应用。事件驱动会计高度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管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信息。王舰通过研究米切模型,指出米切模型是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最为典型的模型,对定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米切模型在内涵和外延上得到进一步扩展。并在传统米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米切模型的升级方案思路,以及升级方案策略,为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李闻一首先在国内外关于共享服务、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测评模型;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质量差距等数据;接着采用频数分析、信度分析及T检验得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差距的结果;最后得出客户较为认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等结论和建议。范珂指出,大数据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研究主题,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不断将数据转变为有效信息,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云会计应运而生,并推动了审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程,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生态系统,并从基于云会计的信息生态系统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博弈特点,构建了基于云会计的信息生态系统,为深入研究信息系统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指引。张娟指出,近年来,随着企业对大数据的投资额和依赖程度迅速上升,大数据对审计行业的冲击开始显现。但截至目前,审计行业到底如何系统地应用大数据尚不明确,在梳理国内外审计实践对大数据的应用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大数据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前景、审计数据分析特征变化和审计准则改进要求,为推进大数据在我国审计行业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赵鹏飞指出,传统的预算管理面对以新媒体为特征的互联网类公司,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超越预算管理的思想正是基于这种环境的不适应性的特点而提出,回顾归纳了超越预算的特点及相对传统预算的优势,并分析探讨了互联网类公司预算管理与超越预算管理的契合点。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价值
1.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结果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智慧,即“教是为了不教”,是学生自主愿学、会学、能学、爱学的教育。换言之,就是如何让受教育者自己培养自己的问题。
因此,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我们关注生命成长规律,依托小组合作载体,探索和实践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培养策略和教育模式,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2.教师用生本教育让学生“好学”
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就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好学、学好,将要求教师把帮助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来做;将彻底改变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标准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将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调动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和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点,遵循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这些改革都会给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念和行为上的变革,教师唯有在实践研究中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与目标:
1.教师认真学习,了解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
有人说,“生本教育”是一种本能的教育。学习是一切动物的生存本能,更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人类渴望学习,渴望新奇事物的刺激,渴望不断地自我超越,创造奇迹。生本,以学生为本;生成本能,还学生本来面貌。生本教育被认为是对本能的唤醒!
以往的教育,脱离了本能去谈学生的教育,去谈学生的学习,去往学生的大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教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住了,把学习兴趣变成了学习任务,也就是说把自发的东西变成了强迫的东西,从而也就失去了探究的动力,那样学习就变成了外在的事情。
因此,要做好生本教育首先要恢复学生学习本能这一状态,必须能够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找到兴趣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要相信,学生不是教会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好比说话、走路。学习是人的本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只要懂得怎样尊重本能、利用本能就行了。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生本教育
在听了生本教育的讲座和课堂观摩之后我们受到很大的震撼。生本教学的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够学好,而不是老师我能教好。另外,生本教育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必须扎扎实实地去研究教材、研究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怎么在生本的大前提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命令者,下达者;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和完成者。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填鸭式”改为 “放鸭式”,是放任自流,而不是“放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旁观者、自由人。生本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搞清主次的关系就对了。
生本教育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评研课。生本课堂环节是:问题的提出,前置作业的完成----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展示汇报,相互交流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更灵活多变。但是我觉得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从小的师本和本本教育让学生养成了过度依赖老师的习惯;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觉得,如果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完全的改变,我们的学生也许不能很好的适应。但是,如果老师能有意识的通过逐步引导把主导地位放手给学生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生本教育与我校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生本教育实验,总结出有效的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找出我们既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生本教育特征的做法和闪光点,对其进行再生、强化、改造、创新,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生本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引入外地生本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本校、本班的具体条件,进行整合、改革和创新,构建比较成熟的可借鉴、可操作的中学大班额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并推广。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人生四大需要――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生本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便成为生本课堂。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生本教育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环便抓住了关键。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自爱
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五、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色
1、突出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探究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一、《会计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一)《会计学》课程建设的目标
我院《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将《会计学》打造成青海省内一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要达到教学内容前沿化、教学方式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质量不断优化。
(二)《会计学》课程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队伍建设选择外引内培两种方式,引进1到2名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改善课程组教师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且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教学内容建设
此项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关系密切,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基本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以及基本业务操作技能的训练。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法、实物引导法、实验教学法、提问教学、讨论等方式方法。
4.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
教材的选用按照教育部规定优先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并建立教材库。教辅材料包括理论学习辅导材料、实验及实训教材、练习资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指导书等。
5.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
此项建设包括拓展会计技能实训内容,在原有基础会计实验的基础上添置相关实验软件,扩充会计报表、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等高水平实验内容。
6.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组成网络课程资源小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研制和开发网络教师和开发网络教师教学系统、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教学素材库。
7.课程考核及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突出能力和技能检验。
为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二、《会计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计学》课程建设项目已经结项,但通过课题组对《会计学》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和学生、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评价看,目前在《会计学》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学》教学大纲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修订
上述课程内容体系上没有大的问题,主要是章节安排上值得商榷,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各任课教师感觉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安排在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的前面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第四章刚讲完借贷记账法,学生对很多经济业务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而马上开始介绍凭证和账簿,学生很难接受,很多凭证都不会填制。教师又要花很长时间去讲业务涉及的账户及结构等,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效果还不理想。因此,急需修订教学大纲中课程内容安排顺序,将第七章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安排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之前讲授,这样实验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国内其他财经院校相比,课程组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没有博士,只有两名硕士和一名在读硕士,其余教师均为本科。应考虑引进一到两名博士。以提升课程组整体的学历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也较低,课程组中实际没有助教,帮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试卷,答疑等。为主讲教师减轻负担。以更好地搞好教学。
(三)没有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情况来看,如自评报告所述,网站框架已经搭建好,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网址,网站建设又耗时费力,有些资源还尚未上网,学生在上网自学时没有完整的学习资源,加之校园网网速较慢,利用课程网络资源自学就没有落到实处,成为一句空话。另外,网站互动交流模块难以做到实际的互动交流,而像浙江财经学院等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都有实际的互动交流,这些都是应该解决的问题,否则学生上不了网或不能发挥网站功能,那么建这个课程网站有什么意义呢?
(四)教学课件需要更新和改进
从目前使用的课件来看,个别章节编排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任课教师授课时感觉不顺、不方便。另外,课件形式比较单调,主要是文字和图片,应考虑加入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以丰富课件内容。
(五)课程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不够
课程组任课教师应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间交流不够。学术交流活动较少。这些都不利于推动课程建设。
(六)合班教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目前,《会计学》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但由于大学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安排多媒体教学都是合班,两个班或三个班合班上课。合班人数通常达到100人,学生多就难以保证好的教学质量。相比单班教学效果要差。
(七)实习基地的作用难以发挥
虽然我系有9个实习基地,但因为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加之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会给单位带来很多麻烦和不便,因此,校外实习困难重重。实习基地的作用难以发挥。
(八)相关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学习《会计学》前,学生应具备税法、经济法、金融学等相关知识,而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都存在问题,有的不开设,有的是在《会计学》之后开设。因此,教学时任课教师还需讲相关课程的部分知识,否则学生根本不理解。
(九)不同专业《会计学》应有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目前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区别专业,所有专业都执行一样的教学大纲。而实际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这三个专业都有后续的《财务会计》等专业会计课程,其他专业不开设专业会计课程。这样应该区别专业,会计类专业设置《基础会计》,与目前《会计学》课程内容一致;而其他专业应设置《会计学》,课程内容按小财务会计的内容设计。
(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存在信息滞后,评价不够科学、客观的问题。如非会计专业的评教在其他院系进行,评价后没有或未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学生有不敢或不愿谈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目前的评价都是匿名制,许多学生评教不够客观,主观性极强。评教评学应该透明化,在评教评学中应保证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否则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三、《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未来建设思路和措施
为更好地做好《会计学》课程建设,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今后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一)要根据我国会计改革最新进展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修订《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针对上面提到的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在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第七章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安排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两章之前讲授,这样实验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这一章的8个课时实验放在“会计账簿”一章之后组织进行。这样的调整更加符合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课程组教师的学历结构,向学院申请引进1-2名博士或硕士,也可起到带动会计学科搞科研的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为了造就一支既熟悉专业理论,又精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应能熟练开出本学科教学实验项目,能熟练操作运用。对缺乏实践技能的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安排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每年派2-3名教师到合作企业中实践,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保证现有教学资源上网,并能及时更新
课程组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制作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但因为时间的问题,很多资源尚未上网,因此,下一步工作应尽快保证资源挂网,学生在上网自学时有足够的网络学习资源。同时,加大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宣传力度,让所有学生都知道网站地址。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做好教学课件的制作与更新
由于目前《会计学》课程已经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学课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课件的信息含量、形式还需紧跟会计改革的最新变化,形式上融入视频、音频等资源,教学内容前后要符合逻辑,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规律。增加一些实际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目前的课程组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活动,但还是不够的。今后要定期开展课程组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间加强交流,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推动学术研究,积极撰写和、论著,编写校内讲义等。支持教师参加社会学术研讨、论文交流活动。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学术报告。
(六)改变现有合班教学状况,按自然班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合班教学时,有很多弊端。如上课考勤耗费更多时间;教师与学生难以熟悉;学生旷课机率高;教室大,老师讲课声音学生听不清楚等等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些问题每一个教师都深有感触。因此,采用单班教学,会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相比合班教学,单班教学更具优势。同时,也呼吁学校应在每一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从教学条件上保障教学手段。
(七)各专业应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开设先修课程
《会计学》设计税法、经济法、金融学等相关知识,而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都将此类课程安排在《会计学》之后开设,有些专业还不开设。实际教学中会计老师即将会计还要讲税法知识、票据知识、公司法等知识点,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有时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必须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开设《会计学》之前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学习时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教师讲课时不用占用大量时间去讲这些内容。
(八)区别会计类和非会计类专业,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
按照各专业课程体系来看,我院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等专业开设《财务会计》等专业会计课程,其他部分专业只开设《财务会计》任选课,因此,这些专业学生在学完《会计学》课程后可能不会再学习专业会计课程。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对会计类专业仍可按现行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其他专业则应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按照“小财务会计”的知识框架重新做出调整。体现专业的差异性。同时也满足了非会计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会计的愿望。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师资队伍、教材、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只有学校重视,老师积极参与,学生配合,才能使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觉.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2]胡晓玲.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之我见[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6).
论文提要:阐述在中医院校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如何构建的一些设想。认为中医药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十分重要的手段,是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医药高等教育理应如此。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医药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除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而开展中医综合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十分重要的手段,它将成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1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目的和意义
中医历来比较重视宏观和整体的观察,缺少对微观结构和各种代谢方面的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把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中医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现代中医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的是既要掌握传统的中医研究方法,更要对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医综合实验》课程,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具有中医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莫大的益处。
《中医综合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开展中医理论实验教学和中医课题研究的能力。通过《中医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医学研究的探索者。将达到以下目的:(1)有助于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强感性认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3)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2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类型和方法
2.1验证性实验教学
配合中医相关课程开展中医理论的实验教学,例如:中医诊断四诊客观化教学实验(舌的微循环观察、舌苔脱落细胞学检查,脉图描记和分析等),中医温病学相关实验(营分证病理造模实验等)以及中医基础、方剂、伤寒等方面的诸多实验,均可由各教研室依据自身学科特点提出实验教学计划,由中医综合实验室具体实施完成,以加强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2.2探索性实验教学
建议首先在我院研究生《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中,除讲授理论外,给实验课一定学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实施完成一个小型课题,包括选题、课题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指标测定(含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生理等)、统计数据、分析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选题范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组织小组、班级讨论,教师评讲,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成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学习兴趣。为保证实验课题的成功及在短期时间内完成教学实验,最后实施的教学课题仍然由教师确定,选择易实施、模型稳定、指标测定可操作、反复验证了的中医小型课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课题能力的目的。在研究生实验教学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也应当对本科生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培养输送优质生源。同时,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高标准的需求。
3实现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对策
加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理应成为我院当前教学领域改革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的实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加强中医综合实验室建设
在取得学院领导及各教学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下,制定中医综合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及大型、精密仪器操作规程等;制定教学实验计划和撰写实验讲义。目前,该实验室可以先构建框架,利用我院已有资源,由中医各教研室主要负责组织教学、设计思路,动物室、药理教研室、形态和功能实验室以及图书馆共同参与实施,人员由以上教研室教师及实验教师兼职组成,待有一定基础后,逐步实现实验用房、设备、人员配套,由专职教师及实验人员组成的独立的综合性实验室,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医综合实验室体系。
3.2加强中医综合实验队伍建设
中医综合实验室教师和实验人员除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其要求教师不但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基于我院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首先应当对我院青年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加强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医综合实验,为中西医结合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中医综合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