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城市火灾防治消防信息化建设

一、空间信息技术的内涵

空间信息技术(又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空间信息包括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空间数据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空间数据处理与共享技术。

二、信息技术与城市火灾防治

城市防火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其进行整体性分析、统计以及硬件配置的报警与调控行系统。来说,城市防火平台主要用于统计城市、气候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该防火平台是预防火灾的保障,是城市资源未来发展的保障。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校队、查询以及传递至平台,供工作人员浏览和查看。

2.1空间信息技术建设目标

通过整体的开发与设计,平台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建立方便、快捷的城市防火平台。基于空间信息技术防火平台综合了有关于城市火灾的很多信息,如最新信息、资料管理、数据管理、人员调班管理、空气指数检测、历年火灾详情等和一些政府机关颁发的文件资料。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况和天气情况,为防御火灾的策略提供依据。(2)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以互联网、卫星通讯等科学技术为手段建立信息共享的防火信息化平台,不仅使平台内部各个部分的功能模块可以资源共享,同时也使全国各省市、各防火部门以及气象中心等信息可以相互交流,保证城市火情的及时传递,有效执行国家各类政策。

2.2城市防火防治技术分析

在城市防火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是位于整个开发过程的最前端,它是一个综合的、费时的但又很重要的过程。功能需求分析将平台硬件构造和软件设计紧紧联系在一起。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不同的城市资源和地形特点准确的描述出平台开发的目标。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监控技术;安防;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更加有效、更加智能的视频监控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视频监控里所说的智能视频技术一般是指:“自动的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把摄像机比作是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的系统和设备就好比是人用来思考的大脑。智能的视频技术就是运用强大的计算机数据的处理功能,高速的分析视频画面里的大量的数据,将那些对用户没用的信息过滤掉,只留下一些关键的信息。

一、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的工作原理

智能视频监控是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引入到视频监控中而产生的,目前,智能视频监控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监控摄像头开始,包括运动对象提取、对象描述、对象跟踪、对象识别和对象的行为分析,最后进行预警或报警。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主要包括对视频图像序列自动地进行运动对象的提取、描述、跟踪、识别和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如果把摄像机看作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就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过滤掉监控者不关心的信息,仅仅为监控者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智能视频监控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计算机能够分析、描述和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智能视频监控涉及到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众多核心技术,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困难问题。

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主要优势

视频监控技术的升级换代除了追求高压缩比、高清,还在从普通的视频移动侦测向视频分析迈进,具备更多面向特定应用的智能(如防丢失、风险管理、商业管理等等)。智能视频的本质就是对于视频图片进行一个数学上的分析处理,然后这个处理的结果为视频的使用者提供一个决策和行动的建议。以下是智能视频监控的主要优势:

1、快速的反应时间。毫秒级的报警触发反应时间。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报警的及时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使得事件能够在最短的事件内得以解决。

2、更有效的监视。针对广场、旅游景点等重要领域的监控范围广、人流量大,且极易发生应急事件的问题,要求高速球需具备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在出现警情的情况下,能够更快速、便捷的跟踪目标移动物体,从而改变普通高速球的“被动监控”的现状,实现“主动监控”。安保操作员只需要注意相关信息。

3、强大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能提供快速的反应时间和调查时间。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报警精确度,大大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的发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集成了强大的图像。

4、有效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无论是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还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其所监控到的视频画面都只能应用在安全监视领域,而在智能视频系统中,这些视频资源还可以有更多的用途。

智能视频监控设备比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设备具备更加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智能因素,因此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高级的视频分析功能,它可以极大的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并使视频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1、主要安防应用类型

智能视频监控除具有一般的数字监控系统的优势外,还具有实现24×7 h全天候可靠监控、报警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有效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等特点。因此,随着视频监控的普及以及监控要求的提高,智能视频监控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智能视频监控的应用主要分为安防类应用和非安防类应用。安防类应用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主要智能视频应用,主要包括:

(1)高级视频移动侦测:在复杂的天气环境中(例如雨雪、大雾、大风等)精确的侦测和识别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向、运动特征等。

(2)人物面部识别:自动识别人物的脸部特征,并经与数据库档案的比较来识别或验证人物身份。

(3)遗留、遗弃物品检测:当一个物体(如箱子、包裹、车辆、人物等)在敏感区域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超过了预定义的时间长度就产生报警。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

(4)车辆识别:识别车辆的形状、颜色、车牌号码等特征,并反馈给监控者。可用在被盗车辆追踪等场景中。

(5)人体行为分析:在目标检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人体的各种行为特征对其进行各种行为的描述和分析,提取哪些危险和有潜在危险的行为,如打斗、抢夺和突然倒地等行为。

(6)物体追踪:侦测到移动物体之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自动发送PTZ控制指令,使摄像机能自动跟踪物体,在物体超出该摄像机监控范围之后,自动通知物体所在区域的摄像机继续进行追踪。

(7)入侵探测:可感知设定区域内突然出现和入侵的物体并及时报警。比如在戒备森严的军事重地或银行博物馆等重要场所出现可疑人物等。

(8)拥挤检测:识别人群的整体运动特征,包括速度、方向等等,用以避免形成拥塞,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超级市场、火车站等人员聚集的地方。

(9)物品被盗或移动检测;当监控场景中的物体被盗和移动,算法将自动检测这种动作,常用于贵重物品和关键设备的监控。

(10)焰火检测:根据发生火情过程中烟火表现出的时一空特征进行烟火的实时检测。

2、应用模式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具有2种应用模式:

(1)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结合使用,以突破传统视频监控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用于对已存在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选择重点、高危监控目标和场所,针对该部分图像进行分析,选择智能视频服务器(IVS BOX)实现主动监控,同时将预警、警情实时发给模拟矩阵和DVR,完成快速切换和录像。

(2)基于网络的全数字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模式主要用于新建的数字化监控系统中。同样,选择重点、高危监控目标和场所,直接在前端选择智能视频服务器(IVS BOX),实现主动监控,将预警、警情实时发给后端智能管理平台,完成快速切换和录像。

3、实现方式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识别、跟踪和报警,是实现智能视频监控的核心。该模块可以部署在监控系统的前端采集部分,也可以置于监控中心。其产品形态可以是嵌入式DSP板卡的方式(板卡可以集成在视频服务器、数字录像机、摄像机等设备中),也可以是纯软件的方式。

智能视频分析模块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告警规则设置;对固定摄像头摄取的图像内容进行高速分析与数据处理,实现目标检测和识别,对比预先设置的报警规则或用户设定的条件给出预警、报警或处理结果。在发现威胁目标并进行报警的同时,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

结束语

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是视频监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视频监控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智能视频监控设备比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设备具备更加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智能因素,因此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高级的视频分析功能,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并使视频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周永红.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6.

[2]吕立波.浅析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主要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杂志,2009,5.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裂缝;防治技术

1.引言

砌块房屋建成之后,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墙体裂缝。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墙体裂缝基本上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各种荷载直接作用下墙体产生的相应形式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收缩、温湿度变化、地基沉降不匀等引起的裂缝是为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对此,为了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非受力裂缝,本文将重点讨论由温度和收缩变形所引起的两类墙体裂缝。

2.产生墙体裂缝的原因

2.1收缩变形所引起的裂缝

黏土砖是烧结而成的,成品干缩性极小,所以砖砌体房屋的收缩问题一般可不予考虑。

小型空心砌块则是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养生而成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逐渐失水而干缩,其干缩量因材料和成型质量而异,并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以普通混凝土砌块为例,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成型28d后,收缩趋于稳定,其干缩率为0.03%~0.035%,含水率在50%~60%左右,砌成砌体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含水率继续下降,可达10%左右,其干缩率为0.018%~0.07%左右,干缩率的大小与砌块上墙时含水率有关,也与温度有关。

对于干缩已趋稳定的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如再次被浸湿后,会再次发生干缩,通常称为第二干缩。普通混凝土砌块在含水饱和后的第二干缩,其稳定时间比成型硬化过程的第一干缩时间要短,一般为15d左右。第二干缩的收缩率给为第一干缩的80%左右。砌块上墙后的干缩,引起砌体干缩,而在砌体内部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收缩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因砌块干缩而引起墙体裂缝,这在小型砌块房屋是比较普遍的。在内外墙、在房屋各层均可能出现。干缩裂缝形态一般有几种,其一是在墙体中部出现的阶梯形裂缝,其二是环块材周边灰缝的裂缝,其三在外墙多反映在窗下墙,出现竖向均匀裂缝,其四在山墙等大墙面由于收缩还会出现竖向、有的是水平向裂缝。收缩裂缝一般多表现在下部几层,这是由于墙面的收缩变形受基础及横墙的约束所致。有的砌块房屋山墙大墙面中间部位,出现了由底层一直伸到3、4层的竖向裂缝。

2.2温度变形所引起的裂缝

多层砌块房屋的顶层墙体和砖砌体房屋一样是最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尽管混凝土砌体墙体的线胀系数与顶盖混凝土板的线胀系数没有差别,但在夏季阳光照射下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温差。夏季在阳光照射下,屋面上表面最高温度可达40℃~50℃,而顶层外墙平均最高温度约为30℃~35℃。屋顶和顶层外墙存在10℃~15℃的温差。在寒冷地区,屋盖结构层上面依次设有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和防水层。顶盖结构有保温层的保护,它与外墙的温差按理应有所减少。但是,可能保温层不够厚,或防水层渗漏,保温层浸水,降低了保温隔热效果,这时两者温差还是有可能引起墙体的开裂。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单是保温层上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实际施工时往往超厚)在外界温度变化下的伸缩变形也能将外墙推裂。因为按现有的建筑构造定型节点图,砂浆找平层一直铺到女儿墙根部,不但不断开不留空隙而且在边端还要加厚,堆成三角形(便于做泛水)。找平层虽薄但在平面内还是有相当大的刚度,其上面的卷材防水层是没有隔热效果的,夏季阳光直接照射下找平层伸缩导致墙体开裂就不足为奇了。在顶盖与外墙存在一定温差下,导致两者温度变形不协调,产生墙体裂缝。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在房屋顶层两端受力最大,往往沿窗口对角线方向呈现八字裂缝,还会在顶盖标高处墙体产生水平裂缝(顶盖板推外墙),有女儿墙时,还会使女儿墙开裂或外倾。

这种温度裂缝是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入下轻,阳面重阴面轻。由于顶盖的温度伸缩也会引起与外纵墙相连的顶层横墙的开裂,一般位于大棚下靠近外墙处出现斜向裂缝。顶层墙体开裂裂缝形态与圈梁设置方法有明显的关系,但仅靠圈梁的设置并不能阻止墙体裂缝的产生。顶层圈梁上直接铺设屋面板时,当屋面板坐浆与圈梁结合较好时,圈梁下仍可能出现斜裂缝。如果结合较差,有可能产生水平裂缝。

由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高,灰缝不饱满,干缩引起的裂缝往往呈发丝状而分散在灰缝隙中,清水墙时不易被发现,当有粉刷抹面时便显露出来。干缩引起的裂缝宽度不大,且裂缝宽度较均匀。砌块上墙时含水率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砌体含水率降低,便可能出现干缩裂缝。

即使已砌筑完工的砌体无干缩裂缝,但当砌块因某种原因再次被水浸湿后,出现第二干缩,砌体仍可能产生裂缝。

3.如何防治墙体裂缝

砌块房屋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涉及砌块生产、房屋设计、施工质量等诸多方面,因此裂缝的防治也应从各个方面、诸多环节采取措施才能见效。从房屋设计方面来说,除了应遵循《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2004墙体防裂的主要措施条款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砌块房屋变形裂缝的防治措施:鉴于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线胀系数比砖砌体大一倍,因此砌块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该比砖砌体房屋短,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已拟出修改方案,即将规范中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表数值乘以0.75后采用,例如砖砌体的间距为50m,砌块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则为37m左右,有的地区拟改为35m,因为恰好相当于住宅楼两个单元的长度,处理方便一些。

温差产生裂缝主要在房屋顶层,前面温度应力计算表明,采用再高的砂浆强度也难以抵抗温差产生的拉、剪应力。所以考虑降低温差的措施和采取“抗”、“放”结合的策略才是较好的方案。增加房屋盖保温性能,防止屋面渗漏,这是建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可达到降低屋盖结构层温差的目的。增加顶层圈梁的平面布置密度加强顶层内外纵墙端开间门窗洞口周边的抗力(门窗洞边设钢筋混凝土芯柱,设钢筋混凝土窗台梁)。一句话:用配筋的方法来抵抗温度应里在屋盖承重板的适当位置设滑动支座,则是“放”的有效措施。但应考虑抗震构造允许的范围内。例如,做成允许微动而不滑走的构造,滑动支座纵横向错开,或只设两端部开间屋面板的滑动屋,削弱屋面板与圈梁的连结等等。

改变屋顶建筑构造定型图的做法,将砂浆找平层与周边女儿墙断开留出溜槽,用松软防水材料填塞,找平层本身宜分割成4m×6m左右的分格块,这种措施不影响房屋使用功能,而至少能缓解顶层温度变形的危害。作为顶层砌体墙体,最好考虑设间距为两三个开间的局部墙面控制缝,此时顶盖的构件和圈梁可连通,虽然不如国外每开间设缝的效果,但必能大大缓解温差作用。砌块墙体收缩引起的裂缝主要表现在底部1、2层,因为基础的约束比较强。砌块墙体的收缩应力相当于温差30℃左右的温度应力,所以收缩裂缝开展比温差变形还要严重。除了增强底层砂浆强度、用芯柱加强洞口边、窗下墙带配水平钢筋网片、灌实砌块孔洞等之外,也宜考虑设置墙面的控制缝。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践运用

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森林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地球之肺”。同时,森林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由于森林在成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所以,为保证森林的正常生长就有必要预防森林病虫害,必须科学有效的实施营林技术。营林技术主要是指在进行森林资源的整体规划时,综合考虑森林中林木的栽培与病虫害的预防等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森林中利于树木生长的条件,进而达到促进林木生长,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效果。

1森林病虫害

我国是森林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大约有超过100种的森林病虫害,并且近年来向着更加严重化的趋势发展,这些病虫害不仅对森林自身的发展极其不利,同时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爆发的现象,具体来看,我国病害发生的比例是比较小的,更多的是虫害,既有本地的虫害,又有外来物种的侵害。比如,马尾松毛虫、松材线虫等,对这种外来物种的防治成果还不明显,因此,给我国森林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2营林技术

2.1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就是我们常说的植树造林,该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并且还应该注意遵守科学的规律。栽植树苗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地形环境需要,栽种不同种类的树苗,保证成活率。栽种前先对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平整,提高土壤的适用性,为树苗的成长提供基础条件,尽可能保证树苗免受病虫害的威胁。在人工造林完成后还要注意对其进行相关的后期养护管理,保证树苗健康成长。

2.2育苗

育苗是营林技术中比较基础的一项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必须实施科学的育苗方式,育苗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1)育苗地点尽可能靠近水源,便于保证育苗地有足够的水供应。(2)育苗地点的选择还应坚持选择林业地带的地址,选择一些尽可能距离林业地带较近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减小树苗成长环境和栽种环境之间的差异性,提高栽种的成活率。(3)选址时还应仔细考虑当地地域的水土情况,尽可能在平整的地段和土壤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培育幼苗。在确定好具体的种植地段后,对选定的地段进行施肥和消毒,还应对种子做消毒处理,之后才能播种。育苗时还应注意,土壤消毒后应进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苗床的整理一般选用沟的形式。除此之外,在播种结束后同样应该注意加强对育苗的管理,及时进行后期的管理工作。

2.3混交林

混交林是指在一定的森林范围中包含着较多种类的树木,混交方式较多,包括株间混交、带状混交以及区域混交等,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混交林相比于单一树种的森林具有更多的优势,因为混交林的树种较多,不仅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效益,还提高了林业的整体质量。

3营林技术的具体运用

3.1设置隔离带

由于很多病虫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所以,在具体运用中应该适当运用营林技术予以控制。很多单一食性的害虫在幼年阶段的迁徙能力较差,可设置隔离带,防止幼虫扩散。例如,油松毛虫,采用隔离带能够有效降低幼虫的迁徙转移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幼虫对森林带来的危害。

3.2提高树种的免疫能力

病虫害的侵袭与森林树木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息息相关,所以,应选择自身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种,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于一些抗病虫能力并不是特别强的树木,应该选择使用其它包括杂交在内的技术手段提高其病虫害抵抗力。对于自然界中处于同一层的不同树种之间,都存在着抗逆性的差异,这种差异甚至存在与同一树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对于抗病树种的获得能够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获得。

2.3适当营造混交林

适当营造混交林不但能够提高森林树木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具有预防森林火灾的作用。比如,根瘤菌树种与无根瘤菌树种结合栽种,可以改善土壤肥力,调节树木长势,增强病虫害的防治能力;阔叶松和落叶松混合栽种,可以有效预防落叶松落叶病。由于在混交栽种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树种间发生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所以,混交树种还应该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

尽管混交林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难题,由于有可能出现树种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已经发生了变种的情况,所以,在混交林中有些害虫还是可以依附树种存活,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合理改进混交搭配技术。在具体的造林技术中,合理调整不同种类的混交林结构,综合考虑各种病虫害对树木的影响调整搭配。在营造速生杨混交林时应该注意重视育苗工作,选择合适的扦插时间,扦插时间一般在上冻之前或是解冻之后,育苗的管理同样是营林工作中的重要一项,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提高育苗的成活率,进而提高混交林的抗病能力。

3.4改善森林树木的生长环境

在对林区进行管理培养中,不仅要注重治理有关病虫害,还应积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尽可能多使用生物技术,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在对森林树木进行抚育管理时,应做好除草、施肥等工作,提高林木的整体抗病能力,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选用的肥料应是绿色肥料,既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又不会污染土壤环境。预防是将林区培养成健康林的重要措施,改善林木总体生长环境,提高林区的质量管理水平等是高效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管理中应注意尽可能减少化学药物的应用,避免化学药物对林木造成二次伤害。

3.5保护有益昆虫

在森林中存在着大量的有益昆虫,比如一些鸟类、捕食性昆虫等,这些昆虫益鸟对于控制森林病虫害至关重要。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第5篇

一、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范围。

《建规》第11.3.1条规定:除住宅外的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

3、观众厅,建筑面积超过400m2的展览厅、营业厅、多功能厅、餐厅,建筑面积超过200m2的演播室;

4、建筑面积超过3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动房间;

5、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

《建规》第11.3.4条规定: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建规》第11.3.5条规定: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1、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m2的展览建筑;

2、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地上商店;

3、总建筑面积超过500m2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5、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供电方式.

《建规》第11.1.4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目前,消防应急灯具一般采用二种供电方式:一是自带电源独立控制型。即正常电源接自普通220V照明供电回路中,平时对应急灯蓄电池充电,当正常电源切断时,备用电源(蓄电池)自动供电。此种灯具投资小、安装方便,另一种是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即应急灯具内无独立电源,正常照明电源切断时,由集中供电系统供电。此种灯具便于集中管理、系统可靠性好。在选择应急照明灯具供电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一般来说,对于小型场所、二次装潢改造的工程可选用自带电源独立控制型。对于新建工程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工程,应尽量选用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使用最普遍的是自带电源独立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这种形式的应急灯每个灯具内部都有变压、稳压、充电、逆变、蓄电池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应急灯在使用、检修、故障时电池均需充放电,如将普通照明与消防应急灯具采用同一回路,使消防应急灯具经常处于充放电状态,对电池造成较大损耗,加速了应急灯蓄电池的报废,严重影响灯具的使用寿命。消防监督人员在对一些场所检查中,经常发现应急照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大多数是由于消防应急灯具未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所致。

因此,消防监督机构在对电气图审核时,对消防应急灯具是否采用专用供电回路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线路敷设及导线选型。

《建规》第11.1.6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厘米。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管或闭封式金属线槽,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2、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时,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4、宜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当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宜分别布置在井沟的两侧。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在建筑布置中量多面广,基本涉及建筑物的所有公共部位,若管线敷设不到位,火灾中极易造成电气线路断路、短路、漏电,不但使应急灯具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反而会引发其它灾害事故。采用集中供电的应急灯具对线路的要求更高,因为此类应急灯具的供电是从配电盘干线接引,只要干线的某一处损坏或灯具短路,就会导致整根线路上的应急照明全部损坏。

在一些工程消防检查和验收中常常发现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线路采用暗敷时,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要求,明敷时未采取任何防火措施,导线使用普通的护套线或铝蕊线,未进行穿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进行保护。有的即使采取了规定的防火保护措施,对引入灯具的软管、接线盒、接线头不能有效保护,甚至在外部,有的将消防应急灯具直接接到插座上、接在开关后的普通照明灯具线上。这些不规范的线路敷设和灯具安装方式在一些小型公共场所的装修改造工程中较为普遍,其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其恶劣的。

因此,我们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加强对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配电线路的防护和导线选型。严格选购、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和电线电缆,做好配电线路的防火保护。

四、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功效和布置。

《建规》第11.3.2条规定: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0.5Lx,

2、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Lx;

3、楼梯间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Lx;

4、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建规》第11.3.3条规定: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建规》第11.3.4条规定: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

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米,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O米,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米。设置在地面上的应急标志灯,应保证视角连续,且间距不应大于5米。

五、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产品质量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产品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使用电池不符台标准要求。如:铅酸电池、三无电池或同发证检验电池不一致;二是电池容量低,应急时间不达标;三是过放和过充保护电路得不到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部分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私自修改定型产品的电路,简化或不设置过放和过充保护电路;四是应急状态表面亮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亮度不均,悬殊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