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科研教育部,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 继续医学教育对于促进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等诸多特点更是体现了这种作用。正是如此本文通过分析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来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这对于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显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关键词 ]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40-02
[作者简介] 李丽(1972-),女,辽宁盘锦人,科研教育部部长,本科,医学卫生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以及职业转换需求,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模式。在这个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无疑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对于促进我国医学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因此了解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就能够进一步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1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1.1.1教学目标具有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而医疗事业的进步无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需求。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多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并且培养对象相对封闭,这显然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而继续医学教育则能够针对社会需求,制定多元化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学习需求。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方面反映出实用性和多样性特点[2]。
1.1.2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能够是医学专业的各种前沿技术和理论,也是各个分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其特点具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初步了解当前医学行业的前沿知识,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1.1.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继续医学教育主要针对的教育对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了医疗系统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包括了很多想要了解医学知识或者保健知识及技能的社会群众。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就显得相对广泛,受教育对象由于其个人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差异,在继续医学教育时,相应的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具体素质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提升受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这点上来看,针对不同的对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也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4]。
1.1.4办学实体的多元化 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学实体机构相对较多,比如现在全国有三十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等都建立了相应的继续教育组织机构,而且涉及到各种医科院校和防疫部门以及医药卫生组织也构建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甚至包括在医学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也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实体有助于为社会各类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医学教育服务,从而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整体综合素质[5]。
1.2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医学专科院校提供的基础医学教育在学生毕业之后,并不意味着医学教育的结束,相反这才刚刚开始,而后续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就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对前期的基础教育实现了很好的补充。并且继续医学教育其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和功能能够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因此能够更好的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6]。而医务工作人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度,这对于环节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提升社会和谐度同样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措施
目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主要遵循两级管理机制,分别是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级继续教育委员会两种。作为上级领导和质量监督的权威组织,通过下设针对性的办事机构实现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管理,从而让继续医学教育朝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够有效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在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上级管理部门应该针对继续医学教育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并对此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过程和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管理,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
2.1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过程管理
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第一在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时,需要提醒项目申报的重要规则,包括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和编号和内容以及所授学分都不能够被改变,因此申报方对其申报的项目内容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能够随意更改,从而提升项目申报的质量[7]。第二,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被批准之后,要求主办单位在进行招收学员之前,需要经过本单位主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并确认之后才能够对外招生公告,并且责成项目管理人员监督、核对招生通知上的内容是否符合管理要求,比如项目内容和名称是否和申报一直,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充分监督控制,这样就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质量。第三,管理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监督项目按期举行,并且要求有专业人员负责教学秩序,让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实施,从而保障每一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教学质量[8]。
2.2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开始不断普及,能够应用在各种行业中,对此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信息化系统的推进实施同样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的效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应该以项目为单位,并将每一个项目涉及到的申报、批准和学员信息、项目开展和证书办理以及各项学费等诸多信息内容都统一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且基于网络模式下的管理,对各个使用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查询,从而有效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效率,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还能够有助于纠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
2.3做好项目督查工作
项目督查工作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否按照申办内容开展教学;第二,是否按照标准授予相应的学分;第三,教学环境和学员学习现场进行调查监督。通过这些内容的监督调查,对于不符合标准需要督促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给予落实,从而强化了项目管理,并且提升了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
2.4完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必须要参加项目涉及到的各项课程,经过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够授予相应的学分。而为了督促学员学习,考勤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项目教学时,需要有专业人员负责考勤工作。比如在一些大型的学术会议上,可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发放项目评估表,然后到课程结束之后,收回这些评估表,然后对相应的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这样不仅完成了项目教学的质量评估,同时也完善了考勤制度。
2.5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学分证书
学分证书能够代表一个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办理学分证书就需要项目主办单位根据招生通知和学员名单,并有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同时核对教学实践,并根据具体学员成绩,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授予学员学分,并提供证书,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发放学分证书的严肃性,也能够体现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方面的权威性。从而有助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需要精湛的医学知识,同时还需要优秀的品德修养。而品德修养和技术学习都是一个长期且不断进步的过程,对此医务工作者只有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的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才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参考文献]
[1] 白琳茹,郭晓霞.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的实践效果及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1(1):88-89.
[2] 万宝俊.立足自身优势 多方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0(2):121-122.
[3] 黄河清,陆顺意.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75.
[4] 方华,宋咏堂.继续医学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4.
[5] 黄榕权,谢燕清,龙捷.医学成人教育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3(12):138.
[6] 阎敬华.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5.
[7] 张锐梅.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10(4).
关键词: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 药理学教学 特点 对策
成人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更新和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及其层次要求的不断提升,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每年我校成人教育的规模都呈上升趋势,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多个专业。药理学是医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特点是内容繁杂,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如何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合理组织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成人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成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较强的学习目的。
一般来讲,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的职业状况,或者为了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总的来看,成教学生目的性较全日制学生更强。尽管他们学习的动机各异,但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因此成教学生学习特别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希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抗菌药物时,成教学生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和机制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但是对如何在临床上应付细菌耐药性的手段和措施则特别感兴趣。
2.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由于成教学生具有明确而实用的学习目标,因而他们学习药理学,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药理学知识点,能坚持勤奋学习,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带上明显的选择性。成教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像在校学生,一般不会原封不动地全盘接收,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其自身已有的观点、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有选择地掌握和应用。这有利于其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点,但也会造成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3.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绝大多数成教学生来自基层医院和卫生院,年龄和专业差异大。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加上部分学生的基础理论较差,知识零碎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4.具有实践经验。
成教学生年龄差异一般较大,二十岁至三十多岁都有,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临床经验。因而他们往往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认识比较充分,理解记忆药物的用途时,对教学要求联系实际较多;理解力强,尤其是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渴求度较高。
5.学习能力多样性。
成人学生在心理、生理上的成熟,使其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较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概括性。但是,不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学习经历不同,职业和生活环境各异,所以其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许多学生由于年龄偏大,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重,注意力易分散,记忆能力较弱,不易于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学习缺乏自信。
二、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1.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由于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选择性较强,对于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因此,一般的针对全日制在校生的药理学教材,对于成人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对于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他们容易接受。因此我们在教学意选择了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药理学教材。在大课讲授的同时,还可穿插一些临床用药事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理解各种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和不良反应,从而培养他们独力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听、闭卷考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深受学生欢迎。
另外,由于成教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合理掌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授课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向班主任了解等形式熟悉学生的专业、原学历、工作单位等背景资料。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程度,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点带面。例如,在学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强心苷类药物,精讲细讲,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精华的内容,获得最多的信息。
2.改变教学方式。
鉴于成人学生基础欠牢固、知识结构体系零碎松散等特点,我们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地复习相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知识,前后贯穿相互联系,构建了一个以药理学知识点为核心,普遍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发散式开放型知识结构体系,既巩固了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对药理学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温故知新,一举两得。
成教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和临床经验,故而在教学方法上切忌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等教学方法。我们在精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自学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3.教学手段的改进。
由于成教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成人授课课时的限制,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和模型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成人医学教育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广泛,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到医学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起着催化剂作用。我们在课堂上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录像、照片、电影片段等方式,将部分复杂、难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易为学生所接受。
4.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药理学成绩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实事求是的反映,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应建立符合成教学生特点的成绩评定体系,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成教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但记忆能力较弱。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我们灵活采取了多形式、多环节的考核方法,如闭卷考试、课堂测验、作业形式、回答提问等,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考核过程上注重平时性、结果性、综合性等三个评价过程,通过平时的考勤、课堂练习、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反馈教学效果,这些平时性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占总成绩50%。针对成人理解力强、记忆差的特点,多考一些贴近临床、涉及多章节内容的综合性题目,少考需死记硬背、内容较局限的题目;另外,通过记录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能力的评价,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总之,成人医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明确的岗位定向的应用型人才。教师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提高自身理论与科研水平,又要调查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施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90-02
注意是大脑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是认知活动的前提并支撑认知活动全过程。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指向和集中所能维系的时间长度,是注意的重要品质之一。智力落后儿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注意稳定性差。他们很难较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活动,即使没有外界干扰,其注意的稳定性也很难长时间保持。这势必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注意稳定性差阻碍了智力落后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成为影响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差,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极易受干扰,这既与他们的大脑发育不健全或脑损伤有关,也是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控制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但这绝不等于说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无法改善。只要找出影响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原因,针对智力落后儿童注意不集中的特点和规律,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和教学策略,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总体来看,较正常儿童相比,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是低下的,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不同类型的智力落后儿童,注意不稳定的表现又不尽一致。兴奋型的儿童表现为躯体的运动,总处于不安静、不安分的动态之中。如玩手指头、摆弄文具、撩逗同学、下地行走或自言自语等。抑郁型的儿童表现为眼睛盯着一个地方发呆,或低着头神情呆滞,难以将注意力转移或停留在当前的任务上来。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找出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不稳定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确定智力落后儿童注意不稳定性因素是施教的前提
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中,教师会明显地发现一些现象,对于同一名智力落后学生,其在不同的活动中具有显著的注意稳定性差异表现。例如,在数学课上,该儿童表现为极易分散注意力,而在常识课上,注意的稳定性则会相对好一些;对于同一类的活动,如捏橡皮泥,智力落后儿童的参与态度不同也会影响注意的稳定性。例如,今天智力落后儿童的心情好,注意稳定性就好,明天心情发生了变化,注意稳定性就随着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班上每一名同学,找出他们在哪些活动中注意的稳定性好,在注意力集中时,常被哪些因素干扰。在观察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哪些因素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哪些因素易分散他们的注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是否自己讲授的时间太长了,冷落了他们,使他们因无事可做而分散了注意力;是否讲授的内容枯燥、缺乏新奇感和难度过大,他们无法接受;教学方法上是否缺乏变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不能吸引他们;是否教室内或教室外有哪些因素干扰了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如室外声响、老师的仪表、其他伙伴的活动等。也要从智力落后儿童自身的身体情况、情绪状况、有无其他事件发生等多方面了解不稳定因素存在的可能。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尽量排除影响因素,调整好智力落后儿童的状态,更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创设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气氛是施教的保障
由于大脑损伤,能力受损,智力落后儿童普遍有较强的自卑感觉,对待学习也缺乏明确的动机和进取心。尤其需要外部力量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中的气氖对智力落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有很大关系。如果课堂中的气氛单调、呆板、平静、死气沉沉,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就不易被课堂的教学内容所吸引,注意力就很难稳定下来。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诱发有助于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课堂气氖,使智力落后儿童兴奋起来,对学习充满喜悦。课堂中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和活动中来,尽可能地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如当智力落后儿童正确回笞问题时,教师要同学们为他鼓掌进行鼓励,也可以用小红花、小玩具、食品等给予正强化。教师要尽力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不能象要求正常儿童那样,要求智力落后儿童个个身体端正,而可以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度,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正常学生的课堂气氖可以是严肃而紧张的,而智力落后儿童的课堂气氛却应当是活泼而快乐的,充满了欢声笑语,促使他们在可控的程度上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智力落后儿童只有在快乐中才最容易集中注意力。
另外,室外的环境、教室的布置、教师的形象、教具的出示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到智力落后学生注意力,所以还要求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得合理,避免增多造成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三、实施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个别方案是施教的关键
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注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是智力落后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尽管他们都是智力落后儿童,但因为他们致残的因素不相同,因而在程度及表现方式上也就不大一样,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不能针对每个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将很难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智力落后儿童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有的智力落后儿童在手工制作中注意的稳定性最好,教师就在手工制作后,对他的注意力大加称赞,并在下次活动或其他活动前,再表扬他的良好注意力,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一来使他感到了荣誉和压力,慢慢的,无论做什么事,注意的稳定性都会好些。对于稳定性极差的同学,可以采用专门的训练,如串珠子、画画、纸工等等,慢慢培养他们的注意稳定性。
四、进行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有意注意训练是施教的根本
注意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多以无意注意为主,主要是受外界因素的制约较多。有意注意是目的性比较明确、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形式,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发展起来。而智力落后儿童的实际状况是:如果教师课堂上不能运用一些可以激发智力落后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他们就很难保持注意的稳定性。这说明智力落后儿童在课堂上主要还是运用无意注意来感知信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一味地“迁就”他们这一特点,因为只依靠无意注意学习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进行有意注意的培养。有意注意是获取知识的强大力量,尽管智力落后儿童学习的深度和难度并非很大,但是离开了有意注意,只依靠无意注意来完全获得也是不可能的,必须强化其有意注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有意注意的培养:明确向智力落后儿童指明需注意的对象,且对象的数量不应过多,要时刻提醒他们,不断进行反复强化;提出的注意难度不可过高,以智力落后儿童稍加努力就能达到为宜,时间长度上可以采取逐步增加的方式;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做一种注意力游戏或完成某种单项任务,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要尽可能地调动智力落后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之中,这既可以减少单一刺激造成的感觉疲劳与注意力分散,又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多用鼓励的办法强化他们对从事当前活动任务的兴趣,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存在的不足是显著的,培养的过程是艰辛的,对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培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根据其特点灵活运用,正确选择,长期坚持。这样,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稳定性缺陷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进而促进其学习水平、做事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马玉贵主编沈阳出版社1996.10
关键词: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试验;局部放电特征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81-02
电树枝化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效果劣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从绝缘缺陷过渡到绝缘故障的一个中间状态。所以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树枝化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提高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局部放电是和电树枝化过程密切相关的,通过局部放电特征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进行诊断。本文通过电树枝化的实验,分析了不同电压、不同温度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状态下电树枝化的局部放电特征进行了分析。
1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
1.1 试验品的选择
实验品选择的型号是YJV22-3×95的8.7/15 kV的XLPE电缆,从去除铠甲之后的三相15 kVXLPE电缆中选取一段0.9 m的实验电缆,将电缆的两头进行切削露出25 mm的线芯,然后除去19 cm的半导体遮蔽层,将电缆外层的铜带揭开,取一根长2.8 mm、曲率半径是5 mm的不锈钢钢针沿着电缆向内插入2.5 mm,然后将电缆外面的铜带重新遮盖好,用AB胶将铜带的缝隙进行涂抹,保证密封。处理好之后的实验品的各个参数值如下:电缆线芯的直径是11.5 mm,内、外半导体遮蔽层的厚度分别是0.5 mm和0.55 mm,绝缘层的厚度是4.8 mm,铜针针尖和内半导体遮蔽层之间的距离是2.8 mm。
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电缆的两端出线放电的情况,本实验对电缆的两头进行了均压处理,在处理时使用的是一套充油的电极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 试验线路的设计
实验在检测局部放电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数字化的监测方法,由调压器、保护电阻、变压器、耦合电容共同组成一个50 kV/50 kVA的无晕局部放电电源系统,传感器使用的是铁氧体罗戈夫斯基线圈,PD信号通过10~100倍的程控进行放大,经过100 kHz的高通滤波之后,使用示波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测和存储。
1.3 实验过程
将XLPE电缆分为七种样品,在正常的温度下对样品a、b、c、d加压,加压的速度为1 kV/S,当a样品的压力为12 kV、b样品的压力为15 kV、c样品的压力为18 kV、d样品的压力为21 kV时加压结束。对e样品在50 ℃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当压力到15 kV时结束,对f样品在70 ℃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当压力到15 kV时结束,对g样品在90 ℃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当压力到15 kV时结束。在加压结束之后,将电缆切成1~3 mm厚的切片进行观测,观测的仪器使用带摄像功能的显微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电树枝生长情况数据表见表1,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2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分析
通过对上面的表格和图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2.1 电树枝的形成受到电压的影响
通过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a、b、c、d四个样本在同一个温度下,施加的电压越强,电树枝的形成时间就越长。通过观察a、b、c、d四个样本的电树枝图片可以得知,电压越强,电树枝的根系也就越发达,说明电树枝化的程度会随着电压的增强越来越严重。
2.2 电树枝的形成受到温度的影响
通过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得知,e、f、g三个样本在同一个强度的电压下,温度越高,电树枝的生长时间就越短。通过观察e、f、g三个样本的电树枝图片可以得知,温度越强,电树枝的根系密度越小,说明电树枝化的程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树枝化局部放电特征分析
不同样品的放电特征图如图3(a)~(f)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a样品和d样品的局部放电形状接近三角形,c样品的局部放电形状接近翼形气孔型,b样品、e样品和f样品的局部放电形状在翼形与气孔型之间。从整体上来看,电缆的树枝形态对局部放电图谱的影响不是很大,放电相位在-30~80 ℃和150~260 ℃左右比较集中,在90 ℃和270 ℃左右发生的是局部放电,在0 ℃和180 ℃左右发生的局部放电脉冲的极性相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影响电树枝内部局部放电的因素是外加电场与电树枝周围的空间电荷形成的复合电场,并且最大的放电量相位和平均放电量相位随着电树枝的发展逐渐减小。
4 实验结论
本文将XLPE电缆分为了七个试验样本,对其中的四个试验样本在同一个温度下进行了升压试验,对其中的三个试验样本在同一个电压下进行了升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和试验图片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①在常温和相同的温度下,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树枝的形成时间会变长,电树枝的密度也会增加,形状逐渐由树枝状变成丛状;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加,电树枝的形成时间会缩短,电树枝的形状先密后疏,但是当温度在90 ℃时,温度的变化对电树枝形状的影响最小。
②电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趋势相同,但是电树枝的实际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③电缆在电树枝形成过程中的局部放电特征是:局部放电图谱整体上都呈现为翼形或者是翼形气孔型,放电时的温度主要在-30~80 ℃、150~260 ℃左右,并且在0 ℃和180 ℃左右的局部放电的极性相同。最大的放电量相位和平均放电量相位随着电树枝的发展逐渐减小。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进行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电树枝化形成的规律和树枝化过程中局部放电特征的相关结论,对采取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预防树枝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瑞金,周天春,刘玲,等.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试验及其局部放电特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8).
[2] 杨林.交联温度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J].天津大学,2012,(24).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衣那普利;缬沙坦;慢性肾炎;疗效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袭、缓慢,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主。一般有尿检异常、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慢性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青壮年及儿童患病率较高,相当多的慢性肾炎患者最终发展到尿毒症而危及生命。蛋白尿、动脉高压和血肌酐是本病进展的风险因素,因此减少各项指标是延缓肾功能下降的主要措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衣那普利和缬沙坦等药物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1,2]。现在分别对衣那普利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60例患者分别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食物治疗,一个疗程后对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医院确诊为慢性肾炎的患者60位,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39±6)岁,其中男34例,女26例。均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蛋白尿在1.0~3.5g/24h,血肌酐在165~263umol/L,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水肿。按照相应的治疗方法,把60例患者平均分为衣那普利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对60例慢性肾炎患者运用食物治疗法,食物标准必须低盐、低蛋白,把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0.8g,出现紧急情况时,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利尿、感染的控制。其中3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缬沙坦160mg/d进行治疗,另外30例患者加用衣那普利1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进行治疗,以15周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一个疗程后两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动脉血压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天检测血压,每2周查一次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氮素作为观察指标,最重要的是治疗一个疗程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记录,并查一次肝功能和肾功能。
1.4 疗效判定
根据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的原则,可按一下标准判定疗效:尿常规蛋白检查转阴说明已得到临床控制;尿常规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基本正常,说明治疗有较好效果;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减少40%,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表现及各项指标无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或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实验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并用Ridit分析。各项指标如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动脉血压等的数据用配对t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动脉血压和尿蛋白量都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后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血肌酐,阿托伐他汀组与治疗前相互比较没有下降,计算得P值大于0.05,所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衣那普利组与治疗前比较下降程度明显,计算得P值小于0.05,所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组的尿素氮值,均无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治疗前比较尿素氮值没有下降,计算得P值大于0.05,所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衣那普利组的尿素氮值在治疗后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所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阿托伐他汀组,主要表现为食欲差,经保肝治疗,随访肝功能恢复正常,仅1例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衣那普利组在治疗期间有两人出现轻度咳嗽,但经过相应治疗与措施,已得到控制,并继续在用药治疗。
2.3 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疗效见表1和表2
3 讨论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自身免疫、药物等都有可能成为该病的发病因素,但最终将导致的临床结果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该病临床表现主要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性大量蛋白尿。尤其蛋白尿,使病情迁延难愈,长期蛋白尿可致肾小球硬化,是导致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3]。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首要措施是控制蛋白尿,并要防止肾功能恶化和防治合并症。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脂药,它能有效降低血浆血脂水平。而降低血降血脂,能更好的保护肝脏功能不受破坏。近年研究表明[4],阿托伐他汀能影响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炎症,使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减少或降低,已达到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灌流压,纠正肾小球内的高压力,减轻肾小球高滤过,从而减少蛋白尿的漏出[5]。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所以控制蛋白尿对于治疗慢性肾病至为重要。衣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能改善肾小球内的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并对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也有改善作用,通过以上机制,衣那普利能有效的控制蛋白尿。衣那普利不仅保护肾脏功能而且还能通过非血流动力学作用及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损害。所以衣那普利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可减少尿蛋白以保护肾脏功能。
本实验结果显示出联合使用衣那普利和缬沙坦可降低尿蛋白量、血肌酐及动脉血压,而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只能降低尿蛋白量和动脉血量,对于血肌酐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在疗效方面衣那普利组联合缬沙坦使用能更好的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在降低24h尿蛋白血量、血肌酐和动脉血压方面明显更有效于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用药,临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瑞琴,孟国政,孙书敏.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4):430~431.
[2]陈文广.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0,23(6):126.
[3]王慧娟,郭永兵,杨保峰,等.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