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型政府;现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8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4
[本刊网址]http://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扩大的脚步加快,我省的农业和农村已经呈现出诸如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农民兼业化,农民转业化,农业副业化,土地荒废、污染等现代性问题,原先以单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联产承包制度已经不能应对当前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性上有着天然的劣势,不能够有力面对经济生态以及人员构成形势的急剧变化,而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力量,通过更多可能的渠道来进行扩大化生产及再生产。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把分散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增加了应对市场和灾害的抵抗力,又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新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必将带来更多社会、法律法规等等方面的逐步磨合,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我国和谐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培育、培养、创新发展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积极应对并且牢牢把握每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应该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并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同步发展。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也必须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数量上,河南省在过去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3年7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多达63474家,名列全国第四,还有包括入社农户,也有多达348万户,占全省农户的20.8%。在质量上,河南省也做到了合作形式多样化,开创了信用互助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非传统农业领域合作方式。总体来说,做到了质量与数量皆优。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壮大,各地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截止2013年6月,已共有6400多家,其中省级的多达6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更有15家涉农企业在国内外上市,43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31家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与此同时,河南的种植大户也在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3月底,种植大户多达11513户,经营耕地面积432万亩。这些种植大户大部分由种田能手组成,对农业新科技接受程度高,并且还可以影响其他的农业生产主体,成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贡献力量与河南农业生产的支柱型力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的单个生产主体,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可以获取更多销售、经营以及市场信息的资源和渠道,具体表现在市场导向、资金来源、销售渠道、盈利能力、经营规模、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单单是为解决温饱而劳作,而是认识到了产业化、品牌化的市场价值,逐步扩展进入现代农业行列,走农业商业化、农业集群化、农业金融化之路。
通过实际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在实际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在融资、服务体系、后继人才和土地获得等方面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农业生产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土地经营规模已经不是新型农业生产大户的衡量标杆,他们在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通过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了小规模基础上的经营规模化。以市场、科技、人才等带动产量,将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来源的渠道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主体也更加的多元化,其盈利能力较强。资产的增长不仅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而且更加增加了其对于农业的投入能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调查,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都是依靠自有资金对其农业进行投资,相对而言,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由于其涉及的农产品产后加工、销售渠道等环节较多,则只有小部分依靠自身资金来进行投入。
由于大部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都是依靠自身资金,带动了整个新型农业生产的市场导向明显,并且其经营主体也更加自动的寻求多元化的渠道进行销售。例如,近些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品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通过物流渠道,基本实现了市场全国化,更有甚者,部分实现了市场全球化。
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的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越来越多的注重其品牌的建设,他们开始认识到了品牌效应,由于品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专业的农业大户往往通过加入大的农业合作社或者参与订单的方式来分享品牌效应,以期实现品牌的最大效益,做到投入与产出之间最佳的比值。
虽然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现阶段,其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和各种难题。
目前来看,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植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然有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渠道狭窄,缺乏高科技指导等情况发生,在税收方面,针对经营主体所得税、营业税并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的获取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企业也面临着用地难的问题。
其次,涉及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还需要完善。农村的保险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保险公司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的社会服务化不到位,致使农业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阻碍。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党委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在思想上还存在有某些偏差,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宣传以及服务,在组织体系中,没有形成相关部门的配合机制,从而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使其在规模上无法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造成了超大型、名牌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的情况。而且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使大部分的农业农民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经营主体的产权也不够明确,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益分配,生产机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中,人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经营人员高龄化比较严重,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造成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服务型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几点建议
保持农业稳步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政府在现阶段更应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充分作用,解决其实际的问题,并且在组织结构和制度构架上给予其保护,全力培育和扶植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首先,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首要的工作是改变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方式,尤其是需要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使其更加的转向市场导向的配置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掌握供需比例,按照市场的实际调查来进行调整。政府还应转变对河南省农业以及农业产业的扶植方式,在体质和制度上给予农业主体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条件,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退出与进入机制上更加的给予保障,使其能够放心大胆的发展。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期,以及过程中,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加快其产出效率,加大扶植力度,在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谢培谈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
这次危机对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使世界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从而为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金融作为发展和壮大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无可厚非,但是金融与经验尤其是与实体经济之间必须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依赖于要素投入。
金融属虚拟经济,因此金融必须建立在与实体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脱离实体经济或过度发展,这种发展就会失去稳定性。这种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过度创新的金融体系,为世界经济制造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美国之所以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危机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过度虚拟化。
德国之所以在危机中受冲击较小,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基础较为坚实。
对待金融发展尤其是金融创新不能放任自流,当前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内增性增长力量,发达国家也在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此金融创新与支持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危机让我们认识到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创新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会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需要通过监督和引导使金融创新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开发与之向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这些产品和服务能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除金融发展模式以外,现有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也是促生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要在短期内找到可行的方案还有一些困难,国际货币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认为近期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适当的机制,合理约束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发行,这需要主要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并作出相互的让步。当前纠结于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币制并不是导致全球危机的关键所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30%。此次危机爆发后,中美贸易逐渐平衡,也强有力地证明了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制,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从长远看国际货币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协调机制:
首先一个更为平衡更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新兴货币,为此应加快整合澳元、加元、人民币等新兴货币,形成一揽子货币。
其次在新兴经济体重要性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国际货币体制跟协调机制对于各国权利义务的安全应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国际社会的努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力争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储备货币的创建,促进东亚区域货币之间合作的努力,有利于多元化进程。在IMF改革层面,中国应在治理结构、贷款、可贷资源的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后勤 会计委派 持续发展
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的部门机构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委派会计人员对所派单位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参与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对委派会计人员统一管理、考核、调遣。会计委派制能发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行为,防范运营风险,不断强化监督的作用。
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高校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这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转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逐步和国家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服务水平衔接过渡。因此高校一些后勤部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事业单位模拟企业运营,持续渐进的推进改革。学校在实行会计委派制时,对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后勤服务实体也进行了会计委派工作。
一、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除发挥上述会计委派制作用外,还起到以下两个明显作用。
1、会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学校主管部门通过改善办公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制定制度办法,统一工作标准,梳理业务流程,集中一级核算等措施办法,为受派单位提供专业化工作服务,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保障了高校后勤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委派前高校后勤各个服务实体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自己组织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财务人员多元化工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到了起步助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后勤服务实体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受到实体各方面实际情况限制,均遇到人员老化,后继乏人,设备陈旧,对内报告会计工作受到重视,对外报告会计工作比较忽略的问题,不利于后勤服务实体的社会化改革进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工作可以把工作做足、做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能够更快地发展。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适时起到了有效提高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作用。
2、会计工作组织起到扁平化管理效果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来看,减少了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幅度,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便于国家财经法规、学校财经制度在财务人员间比较彻底的贯彻执行。学校财务工作内部沟通、协调和控制监督也变得简单易行。学校财会队伍的统一领导,利于财会人员流动,利于相互之间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委派前,由于历史原因,各后勤服务实体财务会计工作大多工作内容分立、条块分割,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从事一项财务工作几十年,委派后,强调群体协作,把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一个完整的系统组织安排,在会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从时间上和业务流程上均衡了工作量,保障了会计工作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伴随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各部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1、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是由校拨经费模式逐步转为自主经营模式,核算中有企业核算和事业核算共存的历史印记,如果以一步到位方式加强某些方面的核算,会因没有相应成熟管理支撑而面临很多问题困难,比较容易引起委派会计人员和受派单位工作人员间工作衔接上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不利于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展开深入。
2、会计服务方面的问题
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中,成功地实践了学校、师生、员工都要满意的三满意服务原则,在模拟企业独立核算、内部良性竞争的机制促进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运营中摸索制订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控制需要委派会计人员协助,继续根据社会发展大环境和学校发展小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续创新。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只注重记账核算,会感到会计服务与受派单位运营管理方面的需要,是两条平行线的感觉。
3、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大多只是单纯的记帐、核算和统计,对会计职能作用的认识并不全面,会计工作难以发挥持续深入的作用。委派会计人员中原后勤服务实体会计人员,工作行政归属感明显,认为已不是原单位行政隶属的员工,虽然帐务处理没有受人干扰的窘迫,也不必象过去为实体的运营操心。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还会遇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暂时利益冲突矛盾如何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1、根据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
近几年来,国家逐步建设起一套社会公认的统一的会计工作标准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为会计工作中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制订了明确的依据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处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对其经济活动的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应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持续改进,持续社会趋同,不断完善。如模拟企业运营管理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建立上,由于过去是参照学校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相应科目核算,并在学校设备处登记登录统一管理。委派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由浅入深的办法,先用简单的固定资产目录,简单的折旧方法等,和受派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协调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并随着受派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巩固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和监督。
2、不断细化财务工作内容,满足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改革中切实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社会化改革探索中的成功实践,需要委派会计人员协助,继续根据社会发展大环境和学校发展小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续创新。委派会计人员要不断发展充实工作内涵内容满足需求,需要不断学习应用一些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知识,如行为会计学。行为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行为会计的开展有助于优化会计行为,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行为目标的协调一致,以尽可能少的行为和方式投入耗费,获得尽可能充分、优质的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会计委派制工作可能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失真的问题。会计核算监督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如果受派单位采购入库、制造生产、营销服务、人事审批等环节存在造假作弊情况,仅靠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是难以充分满足各项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以行为会计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利益相关者目标尽可能协调一致,不但有效促进管理,也让会计监督在调动受派单位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贯彻落实较为容易彻底。目前会计职能作用除了记帐、核算、统计,逐步在向资本运营、管理决策支撑,风险管控等领域延伸,折射出了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会遇到相关问题,这些会计人员都只能通过工作内容的充实完善来解决。
3、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明确的职业化教育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员工要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是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单位要不断加强培养和引导委派会计人员,不断进行职业知识更新学习,不断进行职业技能完善,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并从职业化工作角度不断进行监督、激励、培训、示范。委派会计人员通过管理明确自己的职业化追求,更好地完成工作,保障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委派会计人员加强服务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处理复杂问题和复杂关系的能力,赢得尊重和发展。
保障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工作在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有利作用,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内涵质量式发展,会计核算的不断完善,会计工作的不断细化,委派会计人员职业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会计核算、监督服务工作的转变提高中发展解决。
参考文献:
[1]刘贵,沈丽伟,王建凤.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09;5
[2]顾玉清,邵小春,常余荣.扁平化管理理论对我国中央银行会计组织结构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金融实务,2011;4
关键词:公共财政;政府会计;政府统一账户;英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0-0065-03
一、WGA的基本框架
WGA是指覆盖英国所有公共部门的一组合并财务报表。它借鉴商业会计方法,为整个公共部门制作一套基于通用会计准则(简称GAAP)的、统一的合并财务报表,其目的在于:提供质量更高的、更透明的信息,支持财政政策的发展,更好地管理公共服务,以及更有效地分配资源。
1、WGA涉及的范围。
《政府资源和会计法案2000》为WGA提供了立法框架,它要求财政部为每个履行公共职能的实体,以及部分或全部由公共资金支持的实体准备WGA。具体来讲,基于GAAP的WGA的合并范围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地域的各种类型的1300多个公共实体。这些实体分为以下几类:
(1)中央政府。包括核心政府财政基金(’Core government’financial funds,例如:国家贷款基金账户);政府部门资源账户;非部门公共实体;养老金计划,包括中央政府养老金计划,国民保健服务、教师等其它非基金性的雇员养老金计划);部门资源账户中未包括的国民保健服务实体等。
(2)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ies)。包括四个地域的各类议会(如:单一制议会、郡议会、自治市镇议会、区议会等等);消防机构、警察机构、缓刑委员会、旅客运输机构;废物处理机构、资源保护局;地方教育当局及学校等。
(3)公营公司(Public corporations)。包括国有行业、其他公营公司、营运基金等。
2、建立WGA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合并的方法论问题。由于合并的工作量非常大,采取财政部与政府部门相配合的方法,由财政部负责整个合并过程及账目的编制,并利用政府部门作为中间人,由它们负责其主办实体的子合并(sub―consolidation)。在合并步骤上,采用阶段性方法,先发展中央政府统一账户(CGA)和未经审计的、基于统计原则的WGA,再过渡到基于GAAP的WGA,并且对账户进行几年的模拟运行,以确保质量。财政部还通过成立专门的项目团队和咨询组,制定详细的合并进度表,要求每个相关公共实体制定年度数据进度表等多种措施,来确保WGA项目的顺利实施。
(2)集团内部交易的问题。WGA把所有的公共部门看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因此必须排除集团内部交易的影响,即从合并的WGA数字中对销掉不同公共实体之间的所有物质交易和结余。此外,对在多个账户中报告的交易要进行调整以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涉及到集中基金账户、国民贷款基金、国民保险基金。
(3)会计政策和会计惯例的一致性问题。合并必须基于统一的会计政策框架,这是一个基本原则。而英国各类公共实体采用的会计政策体制并不一致,具体会计政策的差异也加大了合并的难度。为此,必须比较、调节和集中公共部门中各类法规及会计指导系列,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惯例。
(4)WGA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政府资源和会计法案2000》指出,早期的WGA报告至少要包括三个核心报表:财务绩效报告(即收入与支出账户,相当于损益账户)、财务状况报告(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要解释主要的数字是如何得出的。通过这些高度集中的报表,为议会和其它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宏观经济信息。
(5)审计问题。为了增加WGA的可信度,其账目必须进行独立的审计。这一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入WGA的各个公共实体的法定审计,为此,应当建立与公共实体审计行业标准类似的审计标准,规范审计意见的形式,明确审计权限,并且协调不同审计人员的工作。例如:根据合并范围,明确主计审计长(简称C&AG)、私营部门审计人员、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审计委员会指定的审计人员、北爱尔兰主计审计长等不同人员的审计权限和范围,协调不同审计人员对会计确认等问题的差异。此外,可以开展一至几年的审计模拟运行,以检验其效果。
3、WGA的发展目标。
(1)中期发展:建立基于统计的WGA。在开发和实施基于GAAP的WGA的同时,财政部决定先为整个公共部门开发未经审计的、基于统计原则的WGA。它可以在财政年度结束后较短的时间内生成,有利于为短期或中期财政政策及时提供所需的数据,以促进财政政策的发展,此外,它有可能提高基于欧洲账户体系(简称ESA)的国民核算账户的质量。
(2)中期目标。 建立WGA的中期目标是以GAAP为基础,准备一套完全经审计的WGA,它既会流入(feed into)基于ESA95的国民核算账户,也会流入基于统计(也基于国民核算账户)的WGA(如图1所示)。经审计的、基于GAAP的账目以年度为基础生成,它要经过议会的详细审查,并且为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服务。其主要的信息来源为:部门的资源会计与预算(简称RAB)账户、信托和养老金计划的财务报告、地方当局和其他公共部门实体的账户。
基于统计的WGA年度或季度为基础产生。为了产生季度信息,它需要从国民核算账户和部门RSB账户中生成综合的数据,并且对国民核算账户分类进行调整以生成使用RAB分类的账户。这些未经审计的季度信息应当及时准备好以进入短期的财政政策规划过程。
资料来源:HM Treasury(hm-treasury.gov.uk)
WGA是对现有国民核算账户的重要补充。国民核算账户、基于GAAP的WGA、基于统计的WGA,这三个账户都有可能彼此接受数据,例如:可以通过WGA生成的数据改善国民核算账户的数据。
(3)长期目标。长期中,基于GAAP的信息首先从RAB,再从WGA,越来越多地直接流入国民核算账户。WGA的长期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年度审计账目、季度产出数据、国民核算账目,以及国际比较、规划和预测、经济和财政政策等所有产出的、单独的数据收集系统(见图2)。
要实现长期目标,必须做到:(a)成功实施基于GAAP的WGA和审计;(b)拥有从多种平台接收数据以实施合并的技术,以及为多种报告处理数据的技术。
为了生成图中所示的结果,一些来自WGA的数据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者与其他数据相结合。例如:考虑到ESA分类,可能要进行数据调整以编制国民核算账目;一些预测可能需要把GAAP信息与人口统计规划的数据相结合等等。
资料来源:HM Treasury(hm-treasury.gov.uk)
二、对WGA的评价
1、英国政府对WGA的期望。
近年来,在新工党的领导下,WGA已经从最初的关注增加透明度、增加各类政府部门和公共实体之间的财务责任,发展到与政府决策(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决策)直接相关。不论对政府本身,还是对议会、纳税人等其它潜在使用者而言,建立WGA都具有明显的好处。
政府希望WGA能够为各个层次的政府部门、议会、纳税人等用户提供质量更高、更透明的信息,以辅助经济政策的发展,通过更好的决策促进经济绩效的改善,从而使纳税人受益。
2、对WGA的批判性分析。
(1)WGA辅助宏观经济决策的局限性。政府期望通过WGA提供对宏观经济决策有刚的信息,特别是帮助处理代际公平问题和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这里隐含的假定是:WGA能够包括养老金、税收、社会保障人口预测、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等黄金法则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但是WGA信息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为了责任目标,必须确保这类资产的保护成本、维修成本等信息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在政府账目中。
(2)政府债务合并的困境。现实的困境是:政府一方面希望WGA提供所有公共部门债务的合计数据,另一方面又不想将一些重大的债务(如养老金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影响了WGA信息的可用性及其合并的进程。债务合并困境的典型例子有:(a)关于“铁路网”(Network Rail)实体21万亿英镑债务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计审计长应用英国GAAP,认为铁路网的债务应该列于资产负债表中,而国家统计署应用ESA95原则,认为这一债务应该在表外。(b)对私人主动融资(PFI)、公私合作(PPP)项目的会计处理。根据FRS5中设定的基本原则,WGA合并中应当包括PFI项目(因为政府确实从项目中受益并且承担了在长期中为项目提供经费的义务),但是PFI项目却被保留在表外。PPP项目中与政府合作的私营公司的资产、负债既没有列入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也没有列入特定用途实体(简称SPE)的资产负债表。
(3)合并会计技术的问题。同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在使用合并会计技术的概念及操作上都更为困难。主要表现在:(a)由于高度合并的数字,WGA可能掩饰了一些绩效较差的政府单位,而且低估了那些绩效较好的单位的贡献,难以提供评价政府财政状况和财政业绩的充分信息。(b)合并界限难以确定。关于公共部门的定义多种多样,不同的界定标准反映了不同的政治责任。反对编制WGA者认为:将非部门公共实体、地方政府、国有行业等纳入WGA会引起误导,因为这些实体与中央政府在宪法上是独立的,中央政府不拥有这些实体的任何资产和负债。但是支持WGA者认为:如果尊重这些实体的宪法独立性,WGA将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些实体或多或少地从中央政府那里接受资助。(c)WGA审计中涉及的实体众多,难以协调。一方面,主计审计长、四个地域各自的审计机构、私营部门审计人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审计权限,另一方面,主计审计长等主要审计人员必须依靠次要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想管理次要审计人员的工作,主计审计长必须拥有否决他们工作的权利(如果审计缺乏质量)。但是,目前并没有清晰的审计直线职权,不同公共部门审计实体之间又竞相争夺地盘,使得WGA审计过程存在重要的结构缺陷,在会计确认问题上各种审计实体之间可能存在大的分歧。(d)WGA要求公共实体实施权责制基础的会计系统,大量的中央政府账目也已经改为权责制基础,但是由于获取信息的技术难度,税收的计算仍然是现金制基础的。部门RAB的合时性和质量,以及上述未解决的问题都会危及WGA的效用。
参考文献:
[1]Danny S.L.Chow. Christopher Humphrey and Jodie Moll.Developing Whole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in the UK[J].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2007,23(1):27―54
[2]HM Treasury. Introduction to Whole of Government Accounts[EB/OL].(2007-04-02).
[3]David Heald,George Georgiou.Consolid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the UK govemmem sector[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2000,30(2):153-167
关键词:“互联网+”;实体经济;国家安全
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现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人—自然—社会”活动的有机整体,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共生的有机整体。而经济作为政治和文化的基础,发挥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国家安全更是如此,在构成国家安全的众多子系统中,国家经济安全是其核心和基础。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过程中,合理获取经济利益并有效得到保护而不受侵害或威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和环境具有保障而不受破坏和潜在危害,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并能够实现维护和巩固。国家经济的独立、健康和持续发展会使人们对国家的主流文化充满自信,有利于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人们对政治道路的自信、制度的自信,从而实现国家的政治安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安全的,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生产发展稳中有进,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深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单独完成。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就像一只大网,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这张大网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强弱有别,我国并非可以独揽一切,因此难以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受到一些来自于外来的较为发达的虚拟经济的冲击。加之国内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处理过程也不尽恰当,虚拟经济有可能已经偏离了实体经济的轨道,甚至当虚拟经济绑架了实体经济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甚至是爆发经济危机。
二、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深化供给侧改革需要发展实体经济。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不断提升供给侧改革水平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和选择,供给侧改革中更需要的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供给改革,而这样的改革就需要靠发展实体经济来实现。实体经济提供大量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经营、运输等工作,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更好地推进供给侧改革。第二,扩大内需需要发展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依旧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靠外部刺激是行不通的,发展我国经济需要靠不断扩大内需来实现。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老百姓对物质产品的需要,特别是对优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有许多代购应运而生,且生意越做越火。甚至有许多中国游客趁着旅游的机会,大肆采购自认为优质的产品回国。然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生产出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高精端产品,来满足国民需求,又何必如此劳心劳神地去国外采购。第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发展实体经济。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那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将更加殷实、更加富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百姓真正获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做强实体经济的路径措施
做强本国实体经济,首先要保证本国实体经济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那么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监测所有可能对本国经济体构成威胁的各类因素,并进行及时的预警。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水平,做强实体经济。
(一)建立预警模式
经济发展预警体系要能够全面充分地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检测,对可能的威胁进行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该从简单的整体预警改变为更为细致全面的预警我们应改变外来经济体直接作用于本国经济体的经济模式,在外来经济体对本国经济体发生作用前,建立我们自己的监测、识别和预警系统平台,从各方面识别外来经济体有可能对本国经济体的冲击、控制甚或是颠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时地“反击”。具体的检测预警系统平台的构建。运用计算机分布式系统模型建立的识别和预警系统平台应该包括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分工合作,由专门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以达到总揽全局的效果。在总系统平台及各子系统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二)建议措施
1.国家层面重视实体经济的作用。实体经济乃国之根本,做强实体经济才能铸造国家经济的钢铁长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确保实体经济的地位,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起着决定和指导性的作用。2017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总理再次明确指出:“要做强实体经济,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国家层面对实体经济的这种重视,认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这将会更加坚定实体经济从业者的信心和勇气,必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2.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层面的重视下,应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支持及支持的广度和深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要求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倾斜,同时允许和鼓励民间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来保障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规范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实体从业者要改变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要发挥实体经济从业者的积极作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实体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实体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模式下,实体企业需改变思路: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物质性供给改革,即供给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服务作为这个产品本身的供给改革,即供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4.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的复苏在于服务,需要服务理念的提升,那么就要求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商品也是如此,必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注。商业本质正在从“买卖关系”过渡到“服务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变化,实体店复苏的机会到了!未来,商业争夺的是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消费群,这群人生下来就不缺物质、不缺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触觉才能体现。企业要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网,2017-03-06.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新华网,2014-04-15.
[3].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