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闲述了什么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图书馆的形响与挑战。对应对挑战,增强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络文化正改变着当于t人们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传统的德育面临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家。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文化环境;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等.其范围较为广泛;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这些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显示出网络文化的特殊规律和特征:

首先,内容庞杂。网络文化超越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明显界限,显现着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共存,系统文化意识与混沌心理的相互渗透,文化教育精华与文化糟粕的交织,东西方文化的并存。

其次传播迅速,不受地域影响。网络缩短了人们交往的时空距离.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迅速浏览来自远近不同的各个国家的新闻信息和文化趣事。

再次交往随意,隐蔽,不受性别、年龄、身份的限制。与常规的面对面交往和传统的电讯交往不同,网上的交往可以忽略交往的真实主体,很多主体信息被淡化或隐没,导致了交往的隐蔽性和神秘性。

正是网络文化具有的这些特征.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健少寸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给图书馆社会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文化给图书馆社会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吸引力。网络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迅速的传播方式,及时的参与性.是大学生和成年人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网络作为一块新的文化教育阵地,图书馆如果不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占领,其它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而且,网络的图像、动画、声音都更具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图书馆应及时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运用新的、现代的方式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实效性。桂林图书馆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在市场尚未形成之前抢先占据了这块阵地,使一批青年人从这里学到了使用计算机获取知识.谋求更高发展的途径,也使一些成年人的知识更新提高了一大步。一位下海几年搞建筑新型材料的经营者,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掌握了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为自己开发新产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创造了先决条件,2002年他开发的新型建材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

二、网络文化给图书馆社会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文化内容丰富庞杂,信息数量大,而且西方大量的信息垃圾也在网上大肆传播、泛滥,一方面分散了人们的主要精力,使高效利用信息受到阻碍,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产生担优,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对趣味性强的搞笑、游戏兴趣浓,而对知识性的东西则相对关注的少,这就给图书馆社会教育带来了很大难度。

针对上述清况和问题,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应该积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网站管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建立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图书馆社会教育网站

图书馆读者上网习惯和特点主要体现为上网“看”和“用”并重。上网目的依次排序为:搜集信息.日常联系.娱乐休闲和网上学习,上网看新闻;看中网络服务功能的多样性,追求上网内容的丰富性.认同网友的特殊作用;总体上对网络信息持怀疑态度.但对网上客观性信息较为信任,对网上宣传舆论持相对开放态度。所以,提高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建设好一个网站.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在网站设计理念上.应坚持“综合化”建设方向.即服务方向上应是全体,而不是个别人群或社团,在网站的构建内容和舆论引导上应充分尊重受众习惯,突出个性化服务功能;二.在网站建设上注意技术保障;三,在网站形象宜传上坚持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互连网的走进百姓生活,社会各方信息纷纷涌入了人们的视.野.不良信息的传播也随之而来.因此顺应形势.强化图书馆网站的社会教育功能,对提高国民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广西桂林图书馆网站顺应时代要求.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以发挥图书馆效益为中心.把强化社会教育职能和传递文献的职能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在全国文化网站上率先实施了自己的网上品牌战略.为广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中华优秀文化网站”等称号。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建设也荣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社会性教育是被动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文化教育因素对人们教育的影响。健康的社会教育应该建立在主动教育的基础上。因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文化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它影响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图书馆网站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桂林图书馆在网络建设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特别是图书馆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从网络建立运行的一开始,就把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列为重点来抓,经过多方努力,2002年他们与广西科技成果处共同推出了面向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科普信息资源平台—科普大本营。它集文本、图片、声频于一体.具有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这一成果的推出,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3.加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

从网络本身来看.合理、适用的现代网络伦理有待建立.需要传统伦理来补充。要突出“导”的功能。“导”即发挥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一是引导读者学习,学习是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故管理人员要重视对读者的引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二是引导读者思考.有思考才有收获,从而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和科学性.有效地利用网络学习.增长知识与才干。

4.培育网络过德伦理.提升民族凝聚力

在网络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加强网络社会道德伦理的培育和塑造,以提高广大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网民.形成民族凝聚力。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策略

引言

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体现在:只有弄清楚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与传统校园文化的关系,进而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才能够促进校园网络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实践意义体现在: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对于大学学校而言,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品味和人文价值;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助于丰富社会文化活动,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是这样对“文化”进行释义的:“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大学师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和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所有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校园文化部分。

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国外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一些世界名校(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已经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国内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2.1 网络文化全面渗透到大学校园

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方向,现今网络文化已渗透进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都打上了网络文化这一时代烙印。校园网络、学校网站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这些载体,院系与院系之间可以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与交流。校系领导和老师能够及时交流信息,下发通知。学生也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新闻、校园公告。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的虚拟社区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问互答,辨析商讨,学生也可以讨论课程内容或者感兴趣的生活话题,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2.2 各种形式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涌现

网络技术、电脑创意活动成为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一项基础活动,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脑及网络,开展网络信息技术活动是最好的方式,各种专题形式的校园网络文化团体开始纷纷成立。网上的相同爱好者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几乎所有的校园网络文化形式都走向跨校区发展,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聚集在一起交流和沟通。

2.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一些高校通过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等校园网络服务平台,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4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体现在校园网络资源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队伍文化建设等方面。

2.4.1 校园网络资源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为方便广大师生学习、交流提供了多种网络平台,如虚拟社区、精品课程网站、电子图书馆等。虚拟社区充分利用网络能够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利用网络信息传输与反馈的技术,架起一座通往知识宫殿的桥梁。精品课程网站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团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和传输的方式,满足了远程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2.4.2 校园网络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管理人员建设了较为合理的上网规范体系,致力于从制度上制约不文明、不健康的上网行为。但是网络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大力度对学校各个网站进行网上监控,及时处理有害信息。

2.4.3校园网络队伍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网络管理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应加强对大学网络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做到擅长网络技术、熟悉学生上网规律、能够与学生良好沟通,维护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净化网络信息。

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

中国社科院沈杰先生说过,“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建设高校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要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法制、基础建设(包括校园网络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科等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3.1 加强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德育工作

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建立学校主页,通过教研网页、班级网页、个人(学生、教师)网页等,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专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以防止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微博;网络支付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校园网络文化塑造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使高校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早在2007年总书记就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高校是我国文化最为活跃的的基地,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早已融入每一个环节,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高校校园文化即高校网络文化。高校网络文化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依托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手段,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开放多元的文化平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随着校园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冲击了校园文化价值观、弱化了校园道德文化、模糊了校园制度文化。只有加大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才能更大的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始于校园网的建设,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各大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内容。首先,学校不断地丰富校园网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网络服务。其次在网站的建设中,运用多种新技术,如博客、微博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的网络交流方式。再次,高校注重对校园舆情建设,全国各大高校都基本建立了红色主题网站,通过网络宣传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趋势及对策

1.移动互联网终端提出新挑战。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手机已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电信业务资费的不断下调,手机终于取代台式机成为互联网接入的最大终端。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电信运营商不但建立了3G网络甚至已经完成了4G网络的构建,网速更快,带宽更宽,资费更低,随之而来的是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意味着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入到互联网而不是必须经过学校的校园网。上网传统的改变对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来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移动终端上网非常便捷,即使在正常的上课中也可以方便接入到网络中去,这就要求尽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既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网络,同时又可以不耽误正常的学习。第二,网络安全管理已经不在单纯是学校技术部门的工作,学校必须配合电信运营商等相关部门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第三,高校要加强自身网络资源建设,提高校园网服务能力,加大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更好为广大师生提供网络服务。

2.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进入微博时代。微博具备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强大传播力,信息便捷,信息传播迅速。微博用户增长迅速,尤其手机微博保持较快发展。微博有利于用户在与网友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外部世界,“短、平、快”的微博尤其能够吸引容易接纳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在2011年中山大学的一份调查,有效问卷的200人当中,有92人表示正在使用微博,占到了46%。而在其余没有使用微博的学生中,大约有53%的学生表示准备使用。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深入程度可见一斑。

微博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建设体现“微博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当纳入到当今高校管理工作之中。开通高校官方微博是行之有效地方法之一,官方微博不仅架设起高校与大学生沟通的新桥梁,还可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微博发展。此外采用建设主题微博、特色微博的方式,用微博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微博的交流,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还要正确引导“微博”类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3.网络购物与网络支付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你想买的物品,在推进网购大发展的浪潮中,大学生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主力军。诸如淘宝、当当、京东等都是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网站。在电子支付领域,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应用增速也不断加快,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截至2012年6月底两者用户规模分别为1.91亿和1.87亿。

在网购给予大学生很多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某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而因为网络购物或网络支付发生的各种纠纷也频频出现,买到次货上当受骗有之,网银账号密码被盗有之,甚至有些学生利用黑客知识去进行网络犯罪。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网购和网络支付已经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网购规则和流程,培养良好的网购习惯。第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对计算机系统自我防御不可少。比如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不浏览陌生网站,不随意下载安装可疑插件、不接收QQ、MSN等传来的可疑文件、网银绑定手机动态密码支付等。第三,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教育,由于我国对网络方面的法律还不很完善,所以更要在网购和网络支付时候注重法律,首先做到不去触犯法律,还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4.网络游戏须正确引导。网络游戏仍然是大学生网络活动的重要部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沉浸在网游中,更有少数大学生因为迷恋网游而耽误了学业。高校要积极干预、引导大学生的网游行为,网游痴迷对大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很可能会强化大学生的暴力、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淡化朋友道义和责任,从而对其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引导,防止其出现沉迷的情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网游要适量、痴迷不可取。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端正学生玩游戏的心态,为他们努力营造一个有利科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个人成长的环境。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目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巧妙地把教学生做人、做事、学技能与生动有趣的各类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漫无目标的混日子向有意识地自觉学习、自觉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各种技能比赛等转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让大学生以正常的心态网游,既能充分享受网游带来的乐趣,也不会因为痴迷网游而耽误学业。

四、结束语

高校网络文化对和谐校园有着重要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精神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高校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给和谐校园文化提出诸多挑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也要随之一起发展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高校网络文化的长效机制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这样才能为广大大学生正确有效使用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亚阳,梁媛.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功能[N].光明日报,2007-08-08(1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3]覃世琦.网络信息传播时代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报业,2011(18).

[4]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教育[J].探索,2009(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高校网络文化的内容多样复杂,涉及诸多与学生自身发展相关的有效信息。但是,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特别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偏激的舆论和消极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疑问和动摇,判别标准失衡,价值观扭曲,从而背离我国当前的主流思想。因此,作为对高校学生影响深远的网络文化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进行建设,要完善网络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等,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发挥网络文化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网络文化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轴心。同时,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复杂性、多变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各种思想、观念、文化,碰撞交融在一起,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正确的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恰恰能够满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能够为其提供价值指导和思想动力。

2.校园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到2015年6月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0.6%,高校学生仍然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作为一种观念或看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来传播。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正是这样的传播载体。通过这一载体,二者融为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不同形式与途径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并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最终使其得以弘扬和践行。因此,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能够相互融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加强了网络文化建设,加大力度利用网络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也仍然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1.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力不足

大学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在尚未成熟阶段,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因此他们受网络舆论影响较大。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网络文化进行正确引导对化解舆论危机、消除舆论的不和谐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在对网络文化正确引导方面明显存在引导力不足的问题。网络文化建设观念落后,缺乏对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另外网络舆论改变了以往舆论引导自上而下的格局,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高校在校园网络文化正确引导方面一方面难于引导,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对网络文化引导所做工作有限,最终致使对网络文化引导力欠缺。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运行机制不健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高校师生带来宣传、思想教育、娱乐、知识传承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生、教师、学校等各个方面,其运行机制就是要求各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但目前部分高校缺少网络建设专任人员、网络技术水平不高、软硬件设施不全、管理权限不清、各部门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没有形成健全的运行机制。

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软件平台建设落后

校园文化建设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包括建筑、设备、人文景观、校园环境等,是软件文化的物质载体。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进行了多次评估,在评估中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成为重要指标参数,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因此,硬件基本能够满足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但与此同时软件建设明显与硬件设施不匹配,没有充分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致使多数校园网站缺少创新,没有自身的特色,信息滞后,甚至由于缺乏必要的运营维护,处于瘫痪状态。

4.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乏

当前,由于网络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乏。网络信息本身的快捷性、直观性等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对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辨别能力,由此需要各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乏。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各高校并没有充分运用网络文化教育平台,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没有形成有机对接;另一方面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使运用了网络平台也过于重视网络文化的单向传播,没有重视交流与互动等问题。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之下,才能使广大高校师生在网络这一开放的环境中更好地以为指导思想;才能明荣辱、知事非,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才能拥有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终身。

1.完善网络规章制度,健全网络文化运行机制

当前,校园网络文化中存在网络犯罪、网络不良信息泛滥、伦理规范滞后、信息污染严重等不良现象,仅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软约束”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通过将一些基本规范上升为法规、法律,变成“硬约束”,用法律才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基本秩序。因此,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健全网络规章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并用制度化的形式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固定下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经验可以借鉴,有规章制度可以作保障。在网络文化运行方面,要协调好各部门,网络管理权限要清晰,要设置专任教师管理更新网络信息,要定期维护更新网络设施,总之,要在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网络运行机制。

2.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增加软硬件的投入

校园网站是校园网络文化的载体,是高校的网络门户,代表着学校网络文化发展的水平。各高校在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要培养一些专业性强的教师,定期维护校园网站的建设,定期更新网站的内容,在深入挖掘校园网站模块功能的同时,积极开设一些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新板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关注度,使网络真正成为高校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得到宣传与教育。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针对于当前网络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现状,学校要紧紧抓住校园网络这个平台,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使网站融教育、服务于一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通过学生感兴趣、有帮助的信息提高网站的吸引力;通过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内容的多样性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的状况;利用计算机、手机等信息终端构建平等式、交互式教育模式,改变原有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方法;通过网络的便捷性等特点建立网站互动反馈机制。

4.大学生要养成网络自律习惯

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适度上网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大学生中也存在沉迷于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差和网络自律精神欠缺等现象。因此,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在网络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习惯,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综上所述,在网络文化境遇下,要引领大学生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排除有害信息的干扰,有选择地接收正确的信息,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大力加强网络建设,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作者:周英华 沈丽巍 孟凡琦单位: 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6-01-27]

[2]黄鑫.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背景;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20-02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言论的传播,信息的交换,社会思潮及行为方式的变换,对如今的学校教育、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五年制高职校来说,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成为了教育家们关注的焦点。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从年龄上来说,各方面都还在发育阶段,在如今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五年制高职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变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校的特点及其学生特点

五年制高职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在一起,课程设置把经济与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密切贴合社会的需要,所以其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就业的形势很好。但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的关系,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点,比如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因为还在身心的发育阶段,会显现出很强的叛逆心理,同时自控能力也比较差,相对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高职校的学生感恩意识不强。对于这种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如果进行的好,就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反之,可能会对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文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强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网络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背景可以促进五年制高职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受到许多客观或者主观条件的限制,显得有些枯燥乏味,缺少生气活力。对于现实世界的动态感知不够明显,不仅是空间约束,更是时间上的滞后,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现实脱节。网络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克服了时空的局限,使得更多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被学生们知晓。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进行个性化和自主性的学习,并对自己知识体系不足部分进行补充。对于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来说,能够和社会同步,获得最新最尖端的技术和知识,对于他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帮助。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而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促进。

(二)网络带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法

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比较常见的开展校园文化的方式有开班会、办黑板报、知识竞赛、演讲、墙报、社会实践等,但是形式过于传统,且受客观条件如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大,灵活性不强。随着网络的发展,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应运而生。网络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直观地传递信息,学生在接收信息时各个方面都受到调动和刺激,使得接受效果大大提高。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载体,如论坛、电子信箱、网上讲座、热线服务等等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网络的普及,学生们如今更加习惯使用网络来接收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五年制高职校可以通过网络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比如设立学校论坛、网络刊物等,在网站上进行活动或者是专业信息的,建立起一个学生们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实现学生与学校之间双向互动,使得学生的声音被听到,也使得学校的教育进一步贯彻。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背景会使得学生兴趣发生转移

在如今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广泛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群体,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网络娱乐或社交上,而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参与度下降。当学校为学生所创造出来的简单、单纯的校园环境与网络复杂多变的环境相碰撞,使得学生们传统的文化观念受到了网络上许多自由言论的影响,从而打破了校园文化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权威性,而网络上复杂的思想、言论、观点会模糊学生的观念,造成学生意识的混乱。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或是学生本身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就容易造成学生心智上面的缺陷

(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和谐的校园制度产生冲击

如今,因网络开放性、匿名性、隐蔽性的特点,其弊病不可避免,对学生来说,最突出的可能就是网络中出现的不良信息,像是“灰色”、“黄色”、“黑色”信息。对于涉世未深、辨别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来说,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接受从而蛊惑学生们的心灵。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信息传播,一旦这些信息被学生们所接受,就会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很直接的冲击。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并且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进行加强,鼓励学生们积极正确地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给学生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文化背景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更加复杂

和谐而健康的多元文化环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在网络形成的多元化的现状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碰撞,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很可能由此发生错位,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了挑战和侵蚀,这对于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四、网络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网络的管理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时代使得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形式、新碰撞。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碰撞,但我们也要趋利避害看到网络的好的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方面的新载体、新平台作用。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学校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通过科学技术、有力的防范措施,对于网络的危害在最大程度上进行防范,通过实时监测,设置防火墙,对不良信息、不良网站自动过滤。规范学生上网制度,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指引,进行相应的上网安全教育,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让学生主动抵御网络的不良危害,使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来丰富自己,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网络背景下不断萌发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观念

在现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信息高速的传播,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都会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校园文化建设此时作为一个单方面传递信息的工具则只会使之显得刻板和守旧。应该要加强学校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积极主动地对话,能动地接受、选择教育。第一,树立民主化的观念,正确地面对学生从多渠道获得信息的现状,亲切、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使得信息有效的被学生接受,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有成效。第二,要有开放式的教育观念。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要主动,积极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等问题来了之后被动应付。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从而积极地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无论什么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接收知识,磨练和提高自己。

(三)在网络文化背景下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校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们感受到良好的风气,并且在良好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增强自身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整个校园的和谐之风,不断加强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从各个方面努力,倡导和谐校园。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健身房等,使得校园文化的层次有显著的提高,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校园的魅力,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中来。另一个方面,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和讨论焦点吸引到校园生活中来,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提高学生自身分辨和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在品质。

(四)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五年制高职校中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情感方面较为敏感和叛逆,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如果忽视或者不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情感,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当学生在情感和学业上找到了归属感和正确的方向,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能很好地投入到校园中去。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必须要思考和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使充满人文气息的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认识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把握准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积极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03).

[2]麻富游.基于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