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经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经济运行情况
*年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4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29.17%。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219304万元和54312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127908万元和10186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32%和18.75%。
*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3家,其中民营企业4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68.25%,比*年1月份增加了5.1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509774万元和21887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299615万元和103405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77%和47.24%。比*年1月份分别增长了1.34个百分点和9.1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创新突破。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了翔安区民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周边地区的优惠政策我区都能借鉴的原则,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使我区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放得更宽,在投资领域上放得更开,在经营方式上放得更活,在注册条件上放得更松,真正做到了放心、放手、放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二)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区五套班子领导和市民营办领导出席了会议,林国耀书记、吴南翔区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重奖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纳税大户,确定了20家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实行五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挂钩制度。会后,政府办、组织部、监察局等挂钩部门立即深入挂钩单位乐安制衣、大家族鞋业、吉和制香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根据自身实际,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点,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的领域和行业中,只要能向民营经济开放的,都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在内厝划出一定地块,创办民营创业基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周边民营入驻。
(四)除国家和省规定外,区级部门一律不准设置登记发证的前置条件,企业注册实行核发临时营业执照和预备期管理试点,允许跨行业经营,成立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靠在招商服务中心),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引下开展工作,为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工业区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投资兴办教育、文化及公益性事业。例如:鼓励引导大型民营企业银鹭集团进行巷北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部分民营企业与村办、镇办企业脱钩,进一步明确产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文教园区,引进华天涉外学院等民办高校在我区兴办教育、文化及其他公益性事业。
(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万里石集团、舫昌佛具成功嫁接了外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七)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为加强和改善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联动关系,切实解决企业在投资、筹建、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政府决定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由区领导亲自主持,会议主要收集、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在下一次午餐会前必须及时解决并将解决落实情况反馈给企业,对因政策原因无法及时解决的,也向企业说明原因,取得企业谅解。例如:厦门弘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今年2月6号与翔安区鉴定《投资框架协议书》,征地100亩建立弘信翔安工业基地,但该基地建设审批手续缓慢,午餐会上,有关部门及时解释:公司与区政府签订的是《投资框架协议》,凡是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的项目其土地皆为基本农田,应待调整后方可建设。今年我区共举办四次午餐会,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45件。
(八)培育产业集群成效明显。开展了全区民营企业产业调研。目前,我区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比较突出的有粮食加工、汽车运输、农副产品加工、贡香制造,针对发展现状和民营企业的特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培育全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贡香城、汽车城等市场,引导全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区域聚集为特征,以功能定位、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有效聚集,做强支柱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养成长型产业,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农民、企业、政府、投资者“四赢”的成功经验,指导各镇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兴盛食品被评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时鲜、源水水产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齐翔食品、华普水产等14家企业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为我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九)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外向化发展。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获取进出口经营权的同时,广泛组织企业参加产品交易和商务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年我区13家民营企业组团参加了市经贸局组织的赴日考察活动,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了*年沈博会,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网上投资洽谈会,组织6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商品交易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外向化发展。截至今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累计出货值为49465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货值的41.77%。
(十)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促进了局机关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一是制定和完善10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二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三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证》,继续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并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例如: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因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拓展用地问题采取相关部门集体办公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解决;四是持续开展“治乱减负”,工作成效继续巩固扩展。
(十一)实行名牌战略。我区民营企业实施细则第十二明确规定,对*年1月1日以后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给予50万元的奖励,获省级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建立,获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扶持力度居全市各区之首,极大调动企业创优意识,从新区建立到目前为止,我区获得著名中国驰名商标一项,福建省著名商标一项,厦门市著名商标三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项,福建省名牌产品四项。
(十二)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国家和市、区科技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年国家和市、区科技等有关部门扶持我区民营企业资金高达563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的165万元增长了2.41倍,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家、民营科技企业23家、通过iso和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12家,为我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十三)充分利用商会和行业协会作用。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利用区商会、各行业协会开展民营经济工作,多次调研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
(十四)加大了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导向,各级新闻媒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今年五一,我区评选7名市级劳模,其中就有4名是民营企业家,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爱护。
三、今后工作要点
(一)、发展目标
实施重点扶植工程,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企业,推动中小民营企业上规模,力争至2008年底培育3-5家年产值达5亿元企业、30家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00家年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把我区营造成厦门市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域。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其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统筹下,实施科学的符合其角色定位的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与我市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中小民营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地方产品协作配套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贡香、农副产品加工、汽车运输产业集群。二是实施集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厦委[2003]14号文及配套文件精神,推动民营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三是实施分区域推进战略。根据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不同区域要求的区别,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各自有所侧重,促进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14个部门的配套文件,把国家、省、市有关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限制,以及在融资、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并继续清理、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是广泛听取企业呼声、广集民智。继续坚持实行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对话制度,搭建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直接、畅通、高效沟通的平台。五是切实搞好民营企业投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和工作网络,认真受理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各类投诉,有效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继续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与市民营办联系沟通,争取市财政支持,尽快筹建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4.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项目年工作。一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紧紧围绕我区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与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在重大项目发展的分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精、特、新”作用。二是紧紧围绕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下大力气抓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大项目,培育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提升经营水平。三是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种商务考察、经济技术合作洽谈活动,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注意招大引强,开展项目招商和专业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我区扩大产业化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密切跟踪引进利用外资、内资重点项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搞好后续服务。四是不断完善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积极整合社会中介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社会化的服务。
5.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扶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市场脉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做到产品生产、研发和项目储备的良性循环;二是鼓励和引导传统型加工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快速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积极采取与大企业配套、加盟名牌企业等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科技专项经费、市级产学研技改资金,为我区民营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提供支持;五是尽快建立区级产学研技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运用税收杠杆积极促进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税收扶持政策》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
今年是我省改革发展由“快走”到“快跑”的关键一年。国企改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环境整治等五项重点工作都将全面推进,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二次创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地税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亲商、富商、安商、扶商观念,从履行税务机关依法服务职责,强化政府部门公共管理职能的高度,增强税收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税务机关和全体税务干部都要为民营经济发展献计出力,把税收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快发展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二、全面落实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逐户逐项落实。要围绕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政策调研。在如何充分运用税收政策,壮大和培植税源,提高税收调控能力等方面,为各级政府出主意、当参谋。对需要大力扶持的民营企业和重点项目,在落实优惠政策方面,要做到提前介入、全程参与、跟踪问效。
吉林省工商局局长王宪林在6月4日召开的新闻会上介绍,省工商局在总结近几年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拓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扶持和服务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台了25条政策措施,如:下放民营企业登记权限,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电力、电信等领域的投资与经营,放宽市场退出规定等。
吉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倪连山表示,今年是吉林省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关键一年。省工商局出台的25条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在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注册资本金出资形式、设立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有利于发展的新规定,充分体现了机制的灵活性,为民营企业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形成重视民营经济的导向,带动社会资本更广泛地进入民营领域。
吉林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计划实施首年即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90亿元,同比增长33.8%;实缴税金180亿元,同比增长40%;民营企业户数达到7.7万户,同比增长9.5%。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年翻1番
5月22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获悉,2007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已达8560.30元,比1981年的348.02元增长了23.6倍。1998年房改后,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迅速增加,1999年为10.28平方米,2007年达到20.6平方米,8年人均居住面积翻1番。
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
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恩格尔系数为33.2%,比1978年降低了24.3个百分点,表明吉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饱跃上小康。2000-2007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基本消费的满足以及其他消费强劲增长,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表明吉林省城镇居民生活正在向富裕型迈进。
另外,吉林省城镇居民衣着支出逐年上升,据调查,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127.09元,比1981年增长20.4倍。
去年人均住房面积20.6m2
[关键词]传统银行;民营银行;竞争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040
民营银行的发展使得传统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银行内部遭受经济下滑的挑战,外部又受到金融脱媒的困惑。为了促进传统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当前的新形势以及新的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积极探索竞争策略,引领传统银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民营银行冲击下的传统银行现状分析
受到民营银行发展的强烈冲击,传统银行中的众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银行存款业务吸收存款能力普遍下降,服务水平低下,存款效率低等众多问题一涌而出。更多的储户从传统银行中开始流失,借助于民营银行追求更高、更好的服务。因此,对于储户质量的提升以及收益的提升问题需要通过传统银行进行解决。与之相反,民营银行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一些网络技术的创新从传统银行中分流出了一大部分闲散资金,通过对这些资金的应用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对于银行的满意程度,吸引了更多的储户。
在银行贷款方面,民营银行定时无规律地对放贷企业实地进行考察,切实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业务风险问题。贷款规模也相对较大,可以有单笔大规模的优质贷款,有时也会使用小存小贷的模式。新型的民营银行在贷款速度上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传统银行几周的审定手续。相对于民营银行而言,传统银行在贷款方面有着较多的问题,贷款的投向趋于集中化,中小企业在传统银行贷款难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难具备信用担保,因此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除此之外,传统银行中的理财产品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理财产品的层次低、收益低以及吸引力不强等因素影响着银行的发展。
2传统银行的竞争策略分析
21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理念
传统银行主要是通过中间业务获取利润增长点,通过对客户提供服务或者是管理银行卡的方式进行收费,并且将一些免费的业务作为收费业务进行收费。为了促进传统银行盈利的改变,需要加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例如通过与基金、证券以及保险甚至是租赁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银行混合经营的成本优势,从而增强混合业务收入在银行其他业务收入中的比例。此外,传统银行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创新,不断拓展投资银行甚至是更多咨询机构的发展。只有将每类业务作为支柱业务来发展,改变传统模式中一枝独秀的发展模式,才能够让传统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遍地开花。
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传统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决定着银行竞争的成败。为了应对民营银行冲击下的激烈竞争,传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倡导效率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积极塑造一种新型的适应银行发展的文化。传统银行在发展中应该确立效率第一经营理念,既不能盲目地追求市场规模,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银行未来的走势,要吸取传统银行中粗放型经营遗留的惨痛教训,既要强调风险同时也不能忽略发展,把握市场发展的机会。作为长久发展的银行,需要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不仅需要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应该进行创新和设计组合,为客户提供新型产品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22加强银行对客户定位的调整
传统银行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目标客户定位的调整,加强特色银行的发展。例如可以发展社区银行、文化创意银行以及科技银行。可以在城市的居民居住地区设立金融便利店,也可以在乡镇等地区设立小额存款点,将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于社区居民以及乡镇农民,加强对小额贷款业务的培育,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信贷集中程度。对于科技银行发展方面,银行可以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对一些技术产业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给予一定的支持,这种科技银行模式的建立相当于银行的长线投资,如果银行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推广,这样银行自身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传统银行的发展还需要突破传统的理念对文化产业进行创新,针对行业金融状况设计出相对应的产品,以行业创新来带动银行业务的创新。
23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
大量的优秀人才是银行之间竞争的重要条件。传统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选拔人才的新格局,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银行员工培训方法,设计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利用专职人员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且注重短期培训的效果。此外,传统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改变银行用工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加强岗位工资制的推行,从而调动银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传统银行还需要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从而实现银行发展中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传统银行在发展中的竞争力。
24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传统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的机制不够灵活,甚至一些银行对于防范风险的意识较低,导致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威胁,外加民营银行的强烈冲击下使得传统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遭受严重打击,面对这种情况,传统银行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严格遵循贷款审批程序,简化烦琐的审批程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传统银行抵御风险的效率,用效率的提高来代替程序的减少。此外,传统银行也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贷款之前的逆向选择。为了避免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利率风险,需要建立利率分级授权机制,针对不同的客户选择发放数额不等的贷款,并且逐步完善贷款发放之后的审查机制,加大贷款监管力度,加大对贷款之后的检查以及经营分析等一系列事项报告制度,并且对客户的还款能力进行监测,减少银行的坏账损失。最后,银行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置预测风险的相关指标,定期对银行的各种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测,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管理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确保银行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安全运营。
3结论
传统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在人才方面加强培养,在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利率授权体系,能够防范银行出现的利率风险。同时在客户服务方面,传统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以不同的利率发放数额不等的贷款,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依赖度以及满意度,帮助银行留住更多的储户,这样一来银行才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有多余的资金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亚飞,陶士贵传统银行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与对策研究[J].征信,2014,32(7):11-16
[2]李景,杨永生民营银行未来发展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4(4):91-92
一、民族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现状
2008年3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湘西州分行正式挂牌成立。4月上旬,全州7个县(市)一级支行陆续挂牌成立,目前正在进行县(市)支行二级支行的筹建工作。
目前全州建成邮政储蓄联网网点100个,电子汇兑联行网点96个,邮政储蓄绿卡结存户达6.6万户。截至2008年9月底,湘西州邮政储蓄各项存款余额为249884万元,比成立之初净增加了8023万元,而同期贷款余额为1783万元,比成立之初增加754万元,存贷款增量比为9.4%,其资金抽水机效应依然十分显著。
二、民族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经营面对的难点
难点之一:人才弱势。调查显示,邮政储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尤其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银行商业化经营要求。湘西州邮储银行现有职工210人,金融和财经专业毕业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6人,仅占3%。其从业人员来源单一,大多为内部转入,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员工只懂存款和汇兑业务,能够从事资产和会计结算业务的平均每个县级机构不到3人,且主要是经过上级组织的短期培训而上岗的,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随着各项银行业务的开展,其业务生疏效率低、拓展难等经营管理水平落后问题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发展公司业务、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新业务中矛盾尤为突出,与其他商业银行在操作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在较低的薪酬水平导向下,难以引进高端人才和具有实际经验的操作人才。
难点二:行政瓜葛。目前,银邮不分体制是困扰邮储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长期以来,邮政储蓄作为邮政局一个内设部门,其财务、人事等权力均由邮政企业掌握,虽然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成立,但仍受邮政企业的双重管理,无法按现代金融企业实现自主经营。据调查,湘西州共有100个邮政储蓄网点,其中完全属于邮储银行的网点只有15个,全州共有邮政储蓄员工460人,划入邮储银行的只有210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隶属于邮政企业。在收入分配上,各自网点所创造的收入分别归银企双方各自所有,目前,80%多的网点70%的余额及其形成的收入仍留在邮政企业,邮储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安全保卫守押等大量重要的后台支撑都由邮政企业在提供和保障。这种脱钩不彻底和多头管理导致整体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邮储银行的正常工作和业务开展。
难点三:产品单一。中间业务种类少、面窄,效益差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共性。目前湘西州邮储银行仍以储蓄和汇兑为主,开展的工资、代收话费等几项规模小且没有手续费的中间业务,缺少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组织管理,制约了中间业务规范、健康地发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规模较小,市场营销能力不强;对公业务发展缓慢,全州只有一个网点办理对公业务,由于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办理跨行转帐业务,一些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大户根本没有考虑在邮政储蓄银行开设基本结算帐户。截至9月底,全州对公存款为216万元,仅占各项存款余额的0.08%;理财产品少,只开展了保险和国债、基金业务;新业务启动难、推广慢,外币储蓄、网汇等新兴业务,由于重视不够和宣传营销手段缺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业务种类的单一,支付结算水平的低下,使邮政储蓄银行缺乏市场竞争力,不适应客户日趋多元化的投资需要。
难点四:返哺能力弱。2008年9月末,湘西州共有140405万元邮政储蓄存款来源于农村地区。邮政储蓄吸收农村地区的储蓄存款,要回流农村很困难。截至2008年9月底,全州贷款余额为1783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为173万元,仅占9.7%。新增的小额质押贷款虽然需求旺盛,但是由于担保手续繁琐、贷审体制不顺、对客户的个人信誉资质不了解等原因导致其扩张速度缓慢。2007年6月,湘西州邮政储蓄银行正式开办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至2008年9月末,全辖共办理528.74万元,仅占存款业务的0.21%,资金运用能力非常有限。从目前质押贷款分布区域来看,湘西州城区贷款在75%以上,农村市场占比太小。从贷款群体来看,目前贷款对象主要为急需周转资金的城镇个体经营户、经商户或私营企业,而农村种植、养殖、加工个体农户不多,贷款层面还相对较窄,对地方经济建设返哺能力弱。
难点五:盈利水平低。2008年7月7日,邮政储蓄老存款户全额上划后,邮政储蓄银行以往依赖的网点吸储,进而靠转存款及上存资金套取利差的传统赢利模式已彻底“土崩瓦解”,邮政储蓄原有的“只存不贷吃利差”的经营特色和金字招牌都不复存在,现在邮政储蓄银行的利息收入仅为其准备金利息和上存利息收入。据了解,邮政储蓄银行上存资金利率基本维持在2.7%―3.7%水平,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也远远低于原老转存款利率4.131%,致使其利息收入日益减少。而2007年以来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利率,储蓄存款利息支出相应大幅增加,明显形成“剪刀差”,如何提高赢利水平是当前邮政储蓄银行所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三、推进民族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发展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所在,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针对人才极端缺乏的现状,邮政储蓄银行要开拓视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种渠道吸收专业人才到重要岗位,特别要增加有关制度设计、产品开发等核心人才的引进力度,创造有利于高端人才发展的氛围
和环境。进一步强化现有人员培训,采取
到其他商业银行挂职培训、脱产学习、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并择优上岗。同时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商业化
经营理念和竞争危机感,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借助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掀起学习的风气,配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邮政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
(二)促进与邮政企业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理顺邮储银行与邮政的关系。
建议通过邮储银行自身努力与金融监管服务部门的协调,加强与邮政企业的沟通,明晰产权关系,分清职能职责,特别是通过加强基层网点双方人员之间的协调,完善工作与业务机制,实现互利双赢。邮政储蓄银行自身要尽快建立独立的行政运行体系,真正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商业化经营原则运营,为进一步开展银行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形成监管合力,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职能和窗口指导作用,防范邮储银行系统性风险,引导邮储稳步发展资产业务。银监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邮政银行的监管地位,重点监管其法人治理结构和合规性经营,构建严密完备的监管体系。
(三)拓展业务市场份额,强化邮政储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
各级邮政储蓄银行要结合区域特点,创新贷款品种,发挥自身资金充裕的优势,争取优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稳步做好保险、基金、代收代付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和开发符合邮储银行特点的新型业务品种。人民银行要把协调和支持邮政储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列入议事日程,采取邮政储蓄银行与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建立接口的办法,尽快使邮政储蓄银行加入到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支票圈存、支票影像等系统中来,解决跨行转帐和跨行转汇的问题,进一步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
(四)拓宽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渠道,建立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补偿机制。
邮储银行应加快信贷业务发展,确保资金回流方式的多样性,在搞好小额质押贷款的同时,积极涉足农村小额信贷领域,例如开办抵押贷款、保证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以及担保类贷款,并根据当地条件试办对农户的直接贷款。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邮政储蓄银行在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时,要综合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若完全由市场自发配置资源,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将难以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适时发挥财政性金融的支农作用。为此,需要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通过补偿财政性支出,引导邮储资金回流。例如对回流资金在税收上给予适当减免,对投资到基础性农业产业的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给予利息补贴等。
(五)强化公司结构治理,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