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学会查阅、使用各种专业资料、网上资源,并以严肃、深入研究的工作作风完成设计任务,促使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

1.4 设计要求

1. 利用实验室设备组建一个办公用的Windows网络,网络规模在50用户左右。

2. 安装调试Windows NT Server4.0/ SP6/ IIS4.0,管理该服务器。

3. 根据课题的要求,分析多媒体数据的格式特点,论证有关网络信息传输的方法和原理,并以此确定视频服务所采用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据格式。

4. 建立WEB视频点播站点,网站主要实现技术为HTML文本,可使用FrongPage2000或其他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剪辑一定数量的音视频点播源。

5. 毕业设计完成后,该系统应已在实验室运行,并向校园网开放,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

1.5 有关技术和原理

本节阐述有关毕业设计的技术和原理: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2. 适合运行视频服务器的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3. 流媒体技术和原理;

4. 网页设计工具;

5. JavaScript语言简介

1.5.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1.5.1.1 网络参考模型

目前有两种重要的网络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前者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全称为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后者最早被网络先驱ARPANET采用,后来又被国际互联网(INTERNET)采用,成为目前网络参考模型的工业标准。

:30000多字

4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VLAN;802.1Q;VTP;扁平式网络;单臂路由;第三层交换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30-04

1概述

交换机是重要的网络设备之一,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根据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进行快速的数据转发。在传统工作模式下,交换机上是不进行网络划分的,交换机连接的设备处于一个广播域中,这样的组网结构称为扁平式网络[1]。扁平式网络无法隔绝广播,缺乏对网络端口的有效控制,这种网络结构存在安全和性能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安全上,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加入网络,并在物理层面上对网络中的链路进行监听;在性能上,由于无法隔绝广播,需要面对广播风暴的潜在风险[2]。这些问题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变得更加突出。

VLAN技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将对VLAN技术展开研究,首先介绍VLAN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然后在Packet Tracer平台上对VLAN技术进行网络仿真,包括VLAN划分、VLAN协议的配置及VLAN间路由的实现等,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VLAN技术,掌握其应用。

2 VLAN基本原理

所谓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意思,是应用在交换机上的一种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换机在链路层上实现了网段划分,这种划分是一种逻辑划分,将一个网络划分成若干个虚拟的局域网。

VLAN 的划分十分灵活,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一个VLAN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应该有的所有特性。同一VLAN 内的主机可相互直接通信,而不同VLAN 间主机的相互访问必须经路由设备来转发,VLAN在链路层实现了网络的划分,因此VLAN是隔绝广播的,广播数据包只可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它VLAN 中[3]。这使得交换机具备了隔绝广播的功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广播风暴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划分减小了网络的规模,加强了对各个网段的管理,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VLAN的划分既可以在单个交换机上,也可以跨多个交换机。VLAN划分的前提是交换机要支持VLAN技术,当然目前多数交换机都提供了对VLAN的支持。

2.1单机VLAN

3 VLAN协议

VLAN技术的实现需要协议的支持,按功能来分,有两种VLAN协议。

3.1 ISL与802.1Q

VLAN内的主机需要跨交换机进行通信,如图2所示,那么如何判定数据帧是属于VLAN10还是VLAN20呢?

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数据帧做标记(tag),也就是在传统数据帧前加上新的VLAN头,通过VLAN标记(VLAN ID)来区分来自不同VLAN的数据帧。这由ISL协议来实现,ISL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数据帧打上VLAN标签。

802.1Q与ISL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别是前者是Cisco的协议,后者是IEEE标准协议。

3.2 VTP与GVRP

VLAN能够进行灵活的网络划分,并且交换机端口的VLAN划分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将某个交换机端口从一个VLAN划分到另一个VLAN。当VLAN划分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VLAN信息的同步,这是VTP协议的主要工作。VTP协议主要用于管理在同一个域的网络范围内VLAN的建立、删除和更新。

GVRP与VTP协议功能类似,区别是VTP是CISCO的协议,而GVRP是IEEE标准协议。

4.2 VLAN间路由

VLAN技术使得可以在交换机上将网络划分成多个VLAN,VLAN内的主机可以互通,VLAN间无法直接通信,要实现VLAN间的通信,则需要进行VLAN间的路由。VLAN间路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三层交换机,一种是单臂路由。

1)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一般交换机工作在链路层,是二层设备。而三层交换机除具有普通交换机的功能外,还具有网络层路由的功能,其实现VLAN 间相互访问的原理是: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根据数据包中IP首部的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交换机本来不需要给端口配置IP地址,但是三层交换机为了实现路由的功能,需要给端口配置IP地址,采用交换虚拟接口(Switch Virtual Interface, SVI)技术,为每一个VLAN分配一个虚拟接口并配置IP地址。每个VLAN有了自己的IP地址,就可以采用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实现VLAN间路由。

5 结语

VLAN是一种常用的组网技术,在园区网中应用广泛,本文对VLAN技术展开研究和讨论,介绍了VLAN技术的基本原理,VLAN协议,并在Packet Tracer平台上对VLAN技术进行了仿真,模拟了VLAN划分和VLAN间路由的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VLAN技术。

参考文献:

[1] Li Qiong. Research on VLAN Technology and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p[J]. 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2007.

[2] Le Jun,Chen Guanghuai.VLA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afety Management of Campus-Based Network[J].China Distance Education,2001.

[3] Feng Dongzhu,Yang Deng. Based on VLAN Technology in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J]. 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2010.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教学方法;Wireshark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462-03

A Teaching Research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Based on Protocol Analysis

LI Ju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The North University for Ethnics,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By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relying on Wireshark, and other advanced network protocol analysis software and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teaching, make the boring theory teaching becomes vivid examples to analyze, to help students through the network packets track and analysis,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master the principles of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s.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s; wireshark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成长起来的新兴技术,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被列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1]。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TCP/IP网络协议,理论知识多,且内容多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显得极为抽象。太过抽象的内容显然很难让学生掌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到学习协议与原理极为枯燥乏味,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实验学时数比较少,缺乏全面的实践培训。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不好组织。因此很多学校或专业开设的实验内容比较片面,很多只是针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的相关实验。

作为教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与计算网络原理相配套的实践材料来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摸索和实践积累大量的基于实际网络活动的包跟踪和分析的材料,并将它应用于各层次网络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是围绕网络协议栈的不同层次进行组织的,因此网络原理的实践材料也自然是根据协议栈不同层次来进行设计,主要是以协议栈的顶层到底层的顺序来帮助和提高同学们学习所涉及的各类协议的原理,同时还介绍诸如网络安全这类涉及到协议所有层次的交叉问题的案例。除此之外,还要教授学生进行各种协议软件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来进行相关的实际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2-3]。

2 TCP/IP协议的简单原理及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2.1 TCP/IP协议的简单原理

网络协议设计一般假设协议参与者是完全服从的。网络参与各方协调一致,按照协议的规定完成特定的任务。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网络协议主要有三个要素组成: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4]。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互联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协议的参考模型通常分为四个层次,每一层完成不同的功能:1)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处理用户和网络的应用接口。应用层的协议有:简单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2)传输层: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在应用进程中这两种传输层协议有不同的用途。3)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网际协议(I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和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等。4)网络接口层:接收IP数据包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来传送数据。TCP/IP协议族是一组不同的协议组合在一起的协议族。与OSI参考模型不同,TCP/IP模型更侧重于互联设备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严格的功能层次划分[5]。

2.2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应用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也称之为网络封包分析软件或者称为嗅探器,是一种基于被动侦听原理的网络分析方式。使用这种技术方式,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的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目前常用的协议分析软件有Sniffer pro,Wireshark,OmniPeek等几种。

Sniffer pro软件是NAI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协议分析软件,不管是在有线网络还是在无线网络中,它都能够给予网管管理人员实时的网络监视、数据包捕获以及故障诊断分析能力。OmniPeek 是出自WildPackets的著名的抓包软件,OmniPeek 提供统一分析除错网络的管理界面,OmniPeek 让网络的管理者能透过统一的界面同时分析多个网段的网络状况,更进而分析底层的网络状况,以快速辨识问题的功能。Wireshark的前称为Ethereal。在GNUGPL通用许可证的保障范围底下,使用者可以以免费的代价取得软件与其源代码,并拥有针对其源代码修改及客制化的权利,所以它是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网络封包分析软件之一。该文采用Wireshark协议分析工具来进行实例说明[6-10]。

3 网络原理案例设计

TCP是一个基于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协议,该协议设计是用来适应一个支持多个网络应用程序的层间协议结构。在因特网协议族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运输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TCP提供了在属于不同的但是互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宿主主机中可靠进程间通讯。

3.1 TCP的连接建立

3.1.1 TCP连接建立的基本原理

通常一条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常说的三次“握手”过程。(1)请求端(通常称为客户)发送一个SYN报文段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列号Seq,这个SYN称为报文1。(2)服务器发回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号的SYN报文段作为应答。同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客户的Seq加1以对客户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3)客户必须将确认序列号设置为服务器的Seq加1以对服务器的SYN报文进行确认,如图1所示[4]。

3.1.2 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实例

现在我们客户端为:192.168.5.64,服务器端为123.235.43.111。(下面使用ACK(大写)表示ACK确认字段为1还是0;使用ack(小写)表示确认字段号码。)

由图2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握手”:请求端(通常称为客户)发送一个SYN(SYN=1)报文段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列号Seq(Seq=0),这个SYN称为报文1。

由图3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回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号的SYN(SYN=1)报文段(报文段2)作为应答。该报文的序列号为0(即Seq=0)。且确认号为1,表示对上一个报文(图2)序列号的确认ack=x+1。

由图4我们可以看到,第三次“握手”:客户必须将确认序列号设置为服务器的Seq加1以对服务器的SYN报文进行确认(报文段3)。该报文序列号为1,表示对图3确认号的响应(Seq=x+1)。报文的确认号为1,表示对图3序列号的确认(ack=y+1)。

以上是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通过这个三次“握手”的过程,就在传输双方建立了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开始数据的传输了。

3.2 TCP的连接释放

3.2.1 TCP连接释放的基本原理

通常一条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常说的四次“挥手”过程:(1)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被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2)当接收方收到关闭发送方发送的FIN,TCP服务器向应用程序传送一个文件结束符,然后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一个序号。(3)接收方程序就关闭它的连接,它的TCP端发送另一个FIN。(4)当发送方收到先前发送方发送的FIN,就必须发回一个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如图5所示[4]。

3.1.2 TCP连接释放的过程实例

现在我们服务器端为:122.225.32.86向客户端192.168.5.64发送断开连接请求(使用ACK(大写)表示ACK确认字段为1还是0。如下使用ack(小写)表示确认字段号码。)

如下图6所示,第一次挥手:122.225.32.86 请求断开连接的第一个请求包,该TCP报文FIN位被置为“1”,表示请求释放连接。同时,此时的序列号为Seq=223,(u=223);第二次挥手:192.168.5.64对122.225.32.86请求的确认可看出ACK=1,表示为确认报文。且序列号为271(v=271),确认号为224(ack=u+1=223+1=224),即确认的为上一个报文的序列号;第三次挥手:192.168.5.64对122.225.32.86请求的释放,FIN=1表示请求释放连接(192.168.5.64请求),序列号Seq=271(w=271),确认号ack=u+1=223+1=224;第四次挥手: 122.225.32.86 对于192.168.5.64请求断开连接的确认ACK=1,并且FIN=0.则表示为确认报文,序列号seq=224(seq=u+1),确认号为272(ack=w+1)。

以上是TCP释放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通过这个四次“挥手”的过程,就在传输双方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释放连接了,这种连接释放的过程保证通信双方的数据不会丢失。

4 结束语

基于网络协议数据包分析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快速理解协议原理,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较好理论知识的网络使用者,并能培养学生有意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科研创新的能力和素质[11-12]。

参考文献:

[1] 张念发,朱水龙,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0(8):50-52.

[2] 邢翠芳,张正霞.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0):5557-5558.

[3] 陈琳.《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328-329.

[4]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5-27,216-217.

[5] Andrew 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M].4版.中文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37.

[6] 周斌,霍严梅.协议分析仪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上的应用[J].仪表技术,2005(5):73-74,77.

[7] 谢统义.基于Sniffer的IP和ARP协议的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126-129.

[8] 黄浩.将协议分析软件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6):109-110,115.

[9] 徐佩锋,赵中营.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改进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08(18):35-39.

[10] 黄庆,周文静.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分析[J].软件导刊,2009,8(1):142-144.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VoIP;H.323协议;消防工作 办公网络

一、前言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大学等都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和内部电话网,并且有些已通过宽带和服务器接入INTERNET网。随着业务的扩展,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日趋频繁,通讯费用(尤其是长话费)已成为一项重要开支。

二、VoIP技术简介

(一)VoIP及H.323协议概述

1、 VoIP概述VoIP又称IP电话或IP网络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指的是在使用了互联网协议的网络上进行语音传输,其中的IP是代表互联网协议,它是互联网的中枢,互联网协议可以将电子邮件,即时讯息以及网页传输到成千上万的PC或者手机上。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话音编码技术的发展,VoIP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实际应用,而且正在逐步占领传统电话业务的市场。

2、 H.323协议概述1996年,ITU-T通过了H.323协议,即局域网上支持可视电话通信的网络协议。该协议的推出,极大的推动了VoIP的发展,使之有可能而且已经进入了公用电话网服务,H.323协议已成为VoIP的公共规范,也成为各厂商设备互通的技术依据。H.323协议包括一系列的协议,如呼叫控制协议、媒体控制协议和音频、视频编码协议等,这些协议规定了详细的技术内容和控制过程,它们共同组合起来构成了分组网多媒体通信的技术标准。

(二)VoIP的基本原理与实现形式

1、基本原理

VoIP是建立在IP技术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IP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

2、VoIP的基本传输过程

传统的电话网是以电路交换方式传输语音,所要求的传输宽带为64kbit/s。而所谓的Vo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

(1)、语音-数据转换语音信号是模拟波形,通过IP方式来传输语音,首先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模拟数据转换,也就是对模拟语音信号进行8位或6位的量化,然后送入到缓冲存储区中,缓冲器的大小可以根据延迟和编码的要求选择。

(2)、原数据到IP转换一旦语音信号进行数字编码,下一步就是对语音包以特定的帧长进行压缩编码。网络处理器为语音添加包头、时标和其它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另一端点。语音网络简单地建立通信端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一条线路),并在端点之间传输编码的信号。

(3)、传送在这个通道中,全部网络被看成一个从输入端接收语音包,然后在一定时间(t)内将其传送到网络输出端。t可以在某全范围内变化,反映了网络传输中的抖动。网络中的同间节点检查每个IP数据附带的寻址信息,并使用这个信息把该数据报转发到目的地路径上的下一站。

(4)、IP包-数据的转换目的地VoIP设备接收这个IP数据并开始处理。网络级提供一个可变长度的缓冲器,用来调节网络产生的抖动。该缓冲器可容纳许多语音包,用户可以选择缓冲器的大小。其次,解码器将经编码的语音包解压缩后产生新的语音包,这个模块也可以按帧进行操作,完全和解码器的长度相同。

(5)、数字语音转换为模拟语音 播放驱动器将缓冲器中的语音样点(480个)取出送入声卡,通过扬声器按预定的频率(例如8kHz)播出。 简而言之,语音信号在IP网络上的传送要经过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数字语音封装成IP分组、IP分组通过网络的传送、IP分组的解包和数字语音还原到模拟信号等过程。

(三) VOIP的优点

(1)消除长途话费,企业成功使用VOIP语音网关之后,能够完全消除公司各分部之间的高昂的跨区,跨国电话费带宽。新一代VOIP的外线打出功能还将覆盖面由公司内部各点之间扩大到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

(2)清晰、稳定、低延时的话音质量。

(3)节省带宽资源。电路交换电话消耗的带宽为64kbit/s,而IP电话只需8-10kbit/s,从而节省了带宽,降低了成本。

(4)可以方便地集成智能。VOIP电话网集成了计算机网的智能模块,可以灵活地控制信令和连接,有利于各种增殖业务的开发。

(5)开发的体系结构。IP电话的协议体系是开放式的,有利于各个厂商产品的标准化和之间的互相连通。

(6)多媒体业务的集成。IP电话网络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图象的传输,为将来全面提供多媒体业务打下了基础。三、

三、VoIP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一)消防网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的消防部门依托公安各级网络,已经建成覆盖总队、支队、中队的多级层次结构IP通信网络。在每个支队和大(中)队均有以太局域网网络,具有良好的IP网络扩展性,可以进行专用IP数据网络的平滑增值。下面以某市消防支队为例,网络建设拓扑图为例:支队通过100M光纤接入市公安局,同时支队与市区下属大队、市区大(中)队通过10M光纤互联。县大(中)队通过10M光纤接入县公安局,县公安局接入市公安局,最终实现支队与市区下属大队、市区大(中)队、县大(中)队实现网络互联。

综上所述,目前的消防通信网络能满足建设VOIP语音通信网络的需要,VOIP方式可以很好的将现有的语音交换网络和IP通信网络通过中继连接在一起,通过中继线路与原有语音网络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已有的IP网络来承载语音数据流,可以节约高昂的线路投资费用;

(二)系统设计方案

整个VOIP建设依托消防通信网络,以消防支队为中心,以各个大(中)队为末端节点。分别需要使用网守,语音网关等硬件组件;需要考虑网络管理、网络可靠性、网络扩展性等需求。

1、核心网关

消防支队做为语音网络的中心,在消防支队网络中心部署一台迈普VGM6500语音网关设备,语音网关使用以太口接入支队的IP网络交换机,并分配相应IP地址,即可实现原有语音网络和IP网络的互通。

2、网守

网守作为整个VOIP网络的核心部件,任何一次IP语音电话都需要从网守上查询电话号码和IP地址,因此网守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具体实施时在总队部署两台MyPower VGK2X网守,每台网守都可以为全网所有IP接入电话提供对整个VOIP系统的地址解析、接入控制、带宽管理等诸多关键功能;同时,两台网守又互为备份。

3、接入语音网关

在每个中队部署一台VG800语音网关设备,最多可支持16路Ip电话接入,每个中队的接入语音网关直接通过以太网线连接中队IP网络交换机,并配置相应的IP地址即可使用。

4、网络管理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消防支队网络中心配置一个网管平台,安装MyPower VCM2000统一管理消防支队的VOIP网关设备。MyPower VCM2000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安装在配置了内部网络公共地址的网管终端上,可以发现注册到网守的所有网关设备,客户端安装在各大(中)队,根据用户名密码与SNMP参数,各单位只能管理本单位的网管设备。

四、结束语

随着消防业务的发展,建设高效率的办公系统将成为各级消防部门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要素,IP语音系统凭借其融合数据和语音业务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构建全新业务平台的有效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糜正琨。IP网络电话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的重要

性、基本原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

论述,使我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有所

认识和了解,以便于进行更深一步的

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重要性;原理;现状;发

1 关于计算机通信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

成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种新的通信

方式。主要是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它将

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

机终端及附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

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

软件,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而形成

的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满足局部地区的

一个企业、公司、学校和办公机构的数据、

文件传输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

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交换、储存和处理,

同时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性

服务,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发展迅

速,各国都通过建成的公用数据通信网享

用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设备资源。为发展

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服务,计算机通信技

术、数据库技术和基于两者基础上的联机

检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领域。从

报刊、人工采集、会员单位组织的传统信

息服务方式正逐步被以数据库形式组织

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供用户联机检索

所代替。信息量和随机性增大,信息更新

加快,信息价值明显提高,信息处理和利

用更加方便。因此,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

是信息社会的显著标志,在信息处理和传

递中占重要位置。

2 关于计算机通信基本原理及分类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

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

像通信。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

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

点是频带宽、损耗低、耐腐蚀。数字微波中

继通信是指利用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通

过中继站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

要特点为信号可以再生、保密性好。卫星

通信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

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

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工作频带宽、通

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移动通信,

就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通信。其最大的优点

是可以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通信,移动通信

是因为具有信息交流灵活,经济效益明显

等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通信

则是将电信号转换为逻辑信号,其转换方

式是将高低电平表示为二进制数中的1

和0, 再通过不同的二进制序列来表示所

有的信息。也就是将数据以二进制中的0

和1 的比特流的电的电压作为表示,产生

的脉冲通过通讯设备等媒介来传输数据,

达到通信的功能,这就是计算机通信的工

作原理。

按照传输连接方式的不同计算机通

信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直接式是

指将两部计算机直接相联进行通信,可以

是点对点,也可以是多点通播。间接式是

指通信双方必须通过交换网络进行传输。

按照通信覆盖地域的广度划分计算机通

信通常分为局域式、城域式和广域式三

类。计算机通信局域式是指在一局部的地

域范围内,例如一个机关、学校、军营等,

建立计算机通信,局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

区的直径在数公里以内。计算机通信城域

式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

机通信,城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区的直径

在十公里到数十公里。计算机通信广域式

是指在一个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

计算机通信。通信范围可以超越城市和国

家,以至于全球。广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

区的直径一般在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乃

至上万公里。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通信

都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

计算机通信网进行的,这样可共享网络资

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能。

3 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现状

计算机已经进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

算时期,信息网络化、信息系统的综合集

成自然离不开系统所处的网络计算环境。

当前,网络不仅是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

而且是信息处理和服务共享的基础设施,

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强大的计算平台,从

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就是计算机。目前,世

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是因特网。

网络要成为计算平台,需要在网络原

基础设施之上构造或装备一个支持一体

化网络计算的软件平台。其作用是管理网

络上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实现网络资源

的共享与集成,为信息系统等网络应用提

供高效可信的开发、部署和运行环境。正

如在裸机上需要配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

件才能有效开发应用软件一样,这种网络

计算平台软件能有效支持快速构建网络

应用,因而可视为网络上的操作系统。

4 关于计算机通信的未来发展

曾有人指出,20 年后软件的挑战不

是速度、成本和性能,而是复杂度的问题。

为适应复杂信息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不能简单套用工业

化的做法。如果说机械系统的综合集成是

刚性的,那么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是柔性

的。因此,一方面需要以提高系统互操作

性为主要目标,及时制订或修订信息系统

的各种技术体系和标准。另一方面,更需

要研究一套支持随需应变的敏捷软件技

术,研制一种能适应信息世界各种可能变

化的平台软件。支持随需应变的敏捷软件

技术是将成为当前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

一是微内核集成总线技术,支持软件模块

的即插即用,适应软件功能需求的变化。

二是软构件和对象技术,支持程序代

码的重用和分布对象之间的互连、互通和

互操作,适应代码实现的变化与应用软件

运行环境的变化。这里,软构件,简称构件

或组件,顾名思义,构之件也,一是构,强

调其可构造性和可组装性。二是件,强调

其信息隐蔽性和可包装性。构件作为计

算机中一组可重用的二进制代码,可视为

对象的一种发展。基于自适应构件还能支

持动态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构件化是当

今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也是软

件体系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是消息代

理和各种适配机制,支持不同应用代码之

间的通信与调用,适应应用软件业务逻辑

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四是软构件的组装、

部署、动态重构与绑定等技术。支持信息

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搭建,适应应用需求与

操作环境的变化。五是面向web 服务的

架构技术,支持信息系统松散耦合的跨域

集成,适应更大范围的网络计算环境的变

化,中间件是一种包含上述主要技术的平

台软件,它以柔性的松散耦合方式应万

变,是灵活响应网络环境变化、应用需求

变化和软件功能变化的平台软件,已经成

为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基础平台。

综上而言,计算机通信的发展需要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需要我们与新